簋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相关词组及解释:

1、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莱阳 赵仑 阆仙,康熙 二十一年督学 江 南,力矫时风,清廉自矢。过 江 击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江北矣。於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2、簠簋不修:见“簠簋不饰”。

3、簠簋不饬: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饬:不整饬。借指贪污。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4、二簋:喻祭品之少。簋,古代祭祀宴享盛黍稷之器皿。

5、簠簋不饰:对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不饰,不整饬。《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亦作“簠簋不脩”、“簠簋不饬”。

出处:

1、《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每食四簋。”

2、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3、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纮。”

4、《韩非子·十过》:“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