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及其寓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 急需

\u8f9b\u5f03\u75be\u7684\u8bcd\u4f5c\u300a\u6c38\u9047\u4e50.\u4eac\u53e3\u5317\u56fa\u4ead\u6000\u53e4\u300b\u91cc\u8bb2\u6709\u54ea\u4e9b\u5386\u53f2\u5178\u6545

\u5148\u770b\u539f\u6587\u2014\u2014
1\u3001\u539f\u8bcd
\u6c38\u9047\u4e50\u00b7\u4eac\u53e3\u5317\u56fa\u4ead\u6000\u53e4
\u8f9b\u5f03\u75be
\u5343\u53e4\u6c5f\u5c71\uff0c\u82f1\u96c4\u65e0\u89c5\uff0c\u5b59\u4ef2\u8c0b\u5904\u3002\u821e\u69ad\u6b4c\u53f0\uff0c\u98ce\u6d41\u603b\u88ab\uff0c\u96e8\u6253\u98ce\u5439\u53bb\u3002\u659c\u9633\u8349\u6811\uff0c\u5bfb\u5e38\u5df7\u964c\uff0c\u4eba\u9053\u5bc4\u5974\u66fe\u4f4f\u3002\u60f3\u5f53\u5e74\uff0c\u91d1\u6208\u94c1\u9a6c\uff0c\u6c14\u541e\u4e07\u91cc\u5982\u864e\u3002
\u5143\u5609\u8349\u8349\uff0c\u5c01\u72fc\u5c45\u80e5\uff0c\u8d62\u5f97\u4ed3\u7687\u5317\u987e\u3002\u56db\u5341\u4e09\u5e74\uff0c\u671b\u4e2d\u72b9\u8bb0\uff0c\u70fd\u706b\u626c\u5dde\u8def\u3002\u53ef\u582a\u56de\u9996\uff0c\u4f5b\u72f8\u7960\u4e0b\uff0c\u4e00\u7247\u795e\u9e26\u793e\u9f13\u3002\u51ed\u8c01\u95ee\uff0c\u5ec9\u9887\u8001\u77e3\uff0c\u5c1a\u80fd\u996d\u5426\uff1f
2\u3001\u8bd1\u6587
\u5386\u7ecf\u5343\u53e4\u7684\u6c5f\u5c71\uff0c\u518d\u4e5f\u96be\u627e\u5230\u50cf\u5b59\u6743\u90a3\u6837\u7684\u82f1\u96c4\u3002\u5f53\u5e74\u7684\u821e\u69ad\u6b4c\u53f0\u8fd8\u5728\uff0c\u82f1\u96c4\u4eba\u7269\u5374\u968f\u7740\u5c81\u6708\u7684\u6d41\u901d\u65e9\u5df2\u4e0d\u590d\u5b58\u5728\u3002\u659c\u9633\u7167\u7740\u957f\u6ee1\u8349\u6811\u7684\u666e\u901a\u5c0f\u5df7\uff0c\u4eba\u4eec\u8bf4\u90a3\u662f\u5f53\u5e74\u5218\u88d5\u66fe\u7ecf\u4f4f\u8fc7\u7684\u5730\u65b9\u3002\u56de\u60f3\u5f53\u5e74\uff0c\u4ed6\u9886\u519b\u5317\u4f10\u3001\u6536\u590d\u5931\u5730\u7684\u65f6\u5019\u662f\u4f55\u7b49\u5a01\u731b\uff01
\u7136\u800c\u5218\u88d5\u7684\u513f\u5b50\u5218\u4e49\u9686\u597d\u5927\u559c\u529f\uff0c\u4ed3\u4fc3\u5317\u4f10\uff0c\u5374\u53cd\u800c\u8ba9\u5317\u9b4f\u592a\u6b66\u5e1d\u62d3\u8dcb\u7118\u4e58\u673a\u6325\u5e08\u5357\u4e0b\uff0c\u5175\u62b5\u957f\u6c5f\u5317\u5cb8\u800c\u8fd4\uff0c\u906d\u5230\u5bf9\u624b\u7684\u91cd\u521b\u3002\u6211\u56de\u5230\u5357\u65b9\u5df2\u7ecf\u6709\u56db\u5341\u4e09\u5e74\u4e86\uff0c\u770b\u7740\u539f\u4ecd\u7136\u8bb0\u5f97\u626c\u5dde\u4e00\u5e26\u70fd\u706b\u8fde\u5929\u7684\u6218\u4e71\u573a\u666f\u3002\u600e\u4e48\u80fd\u56de\u9996\u554a\uff0c\u5f53\u5e74\u62d3\u8dcb\u7118\u7684\u884c\u5bab\u5916\u7adf\u6709\u767e\u59d3\u5728\u90a3\u91cc\u796d\u7940\uff0c\u4e4c\u9e26\u5544\u98df\u796d\u54c1\uff0c\u4eba\u4eec\u8fc7\u7740\u793e\u65e5\uff0c\u53ea\u628a\u4ed6\u5f53\u4f5c\u4e00\u4f4d\u795e\u7947\u6765\u4f9b\u5949\uff0c\u800c\u4e0d\u77e5\u9053\u8fd9\u91cc\u66fe\u662f\u4e00\u4e2a\u7687\u5e1d\u7684\u884c\u5bab\u3002\u8fd8\u6709\u8c01\u4f1a\u95ee\uff0c\u5ec9\u9887\u8001\u4e86\uff0c\u996d\u91cf\u8fd8\u597d\u5417\uff1f
3\u3001\u5386\u53f2\u5178\u6545\uff1a
1\uff09\u201c\u5b59\u4ef2\u8c0b\u5904\u201d\uff1a\u51fa\u81ea\u66f9\u64cd\u201c\u751f\u5b50\u5f53\u5982\u201d\u5b59\u4ef2\u8c0b\u201c\uff08\u751f\u7684\u5b69\u5b50\u5e94\u8be5\u50cf\u5b59\u6743\uff09\u3002\u5b59\u6743\uff0c\u4e09\u56fd\u65f6\u7684\u5434\u738b\uff0c\u5b57\u4ef2\u8c0b\uff0c\u66fe\u5efa\u90fd\u4eac\u53e3\u3002
2\uff09\u201d\u60f3\u5f53\u5e74\uff0c\u91d1\u6208\u94c1\u9a6c\uff0c\u6c14\u541e\u4e07\u91cc\u5982\u864e\u201c\uff1a\u8bf4\u7684\u662f\u5218\u88d5\u66fe\u4e24\u6b21\u9886\u5175\u5317\u4f10\uff0c\u6536\u590d\u6d1b\u9633\u3001\u957f\u5b89\u7b49\u5730\u3002
3\uff09\u201d\u5143\u5609\u8349\u8349\uff0c\u5c01\u72fc\u5c45\u80e5\uff0c\u8d62\u5f97\u4ed3\u7687\u5317\u987e\u201c\uff1a\u5143\u5609\u662f\u5218\u88d5\u5b50\u5218\u4e49\u9686\u5e74\u53f7\u3002\u8fd9\u91cc\u8bf4\u7684\u662f\u5218\u4e49\u9686\u597d\u5927\u559c\u529f\uff0c\u60f3\u5b66\u970d\u53bb\u75c5\u5f53\u5e74\u8fdc\u5f81\u5308\u5974\uff0c\u4ed3\u4fc3\u5317\u4f10\uff0c\u5374\u53cd\u800c\u8ba9\u5317\u9b4f\u4e3b\u62d3\u8dcb\u7118\u6293\u4f4f\u673a\u4f1a\uff0c\u4ee5\u9a91\u5175\u96c6\u56e2\u5357\u4e0b\uff0c\u5175\u62b5\u957f\u6c5f\u5317\u5cb8\u800c\u8fd4\uff0c\u906d\u5230\u5bf9\u624b\u7684\u91cd\u521b\u3002
4\uff09\u201d\u5c01\u72fc\u5c45\u80e5\u201c\uff1a\u970d\u53bb\u75c5\u8fdc\u5f81\u5308\u5974\uff0c\u6b7c\u654c\u4e03\u4e07\u4f59\uff0c\u5c01\u72fc\u5c45\u80e5\u5c71\u800c\u8fd8\u3002
5\uff09\u201d\u5ec9\u9887\u8001\u77e3\uff0c\u5c1a\u80fd\u996d\u5426\u201c\uff1a\u8fd9\u91cc\u8bf4\u7684\u662f\u6218\u56fd\u65f6\u8d75\u56fd\u540d\u5c06\u88ab\u514d\u804c\u540e\uff0c\u8dd1\u5230\u9b4f\u56fd\uff0c\u8d75\u738b\u60f3\u518d\u7528\u4ed6\uff0c\u6d3e\u4eba\u53bb\u770b\u4ed6\u7684\u8eab\u4f53\u60c5\u51b5\uff0c\u5ec9\u9887\u4e4b\u4ec7\u90ed\u5f00\u8d3f\u8d42\u4f7f\u8005\uff0c\u4f7f\u8005\u770b\u5230\u5ec9\u9887\uff0c\u5ec9\u9887\u4e3a\u4e4b\u7c73\u996d\u4e00\u6597\uff0c\u8089\u5341\u65a4\uff0c\u88ab\u7532\u4e0a\u9a6c\uff0c\u4ee5\u793a\u5c1a\u53ef\u7528\u3002


1、孙仲谋,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写孙权是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2、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借古讽今。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与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古喻今,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虽老,但是还能吃饭,赵王以为廉颇已老,所以不同。

作者自比廉颇,自发感慨,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这个典故不用说了吧,三国看看就知道。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南朝宋武帝刘裕故事,刘裕曾两次率晋军北伐(时未称帝),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



赏析一: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相吻合,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倔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材,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位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赏析二: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里。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传说中他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瞻慕追怀。在这里,作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懦怯表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这首词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层意思。峰回路转,愈转愈深。被组织在词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血脉动荡,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给作品造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这是第一层。 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见《资治通鉴?宋纪》)。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见《宋书?王玄谟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之功,为战胜也。“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元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画,虑而后动,虽未必能成就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然而收复一部分河南旧地,则是完全可能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头脑发热,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了①。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辛弃疾是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想到这里,稼轩不禁抚今追昔,感慨万端。随着作者思绪的剧烈波动,词意不断深化,而转入了第二层。

稼轩是四十三年前,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正如他在《鹧鸪天》一词中所说的那样:“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朴姑。”那沸腾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轫之始。当时,宋军在采石矶击破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人心振奋,北方义军纷起,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是大有可为的。刚即位的宋孝宗也颇有恢复之志,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可是符离败退后,他就坚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势,再一次与金国通使议和。从此,南北分裂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辛弃疾的鸿鹄之志也就无从施展,“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上词)了。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后,重新经营恢复中原的事业,民心士气,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当然要困难得多。“烽火扬州”和“佛狸祠下”的今昔对照所展示的历史图景,正唱出了稼轩四顾苍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感慨心声。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用意是什么呢?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谣,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词中提到佛狸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关,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种种歧异。其实这里的“神鸦社鼓”,也就是东坡《浣溪沙》词里所描绘的“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赛会的生活场景。在古代,迎神赛会,是普遍流行的民间风俗,和农村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农民祈晴祈雨,以及种种生活愿望的祈祷,都离不开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一方面酬神娱神,一方面大家欢聚一番。在农民看来,只要是神,就会管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就会给他们以福佑。有庙宇的地方,就会有“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至于这一座庙宇供奉的是什么神,对农民说来,是无关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当前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因而,“神鸦社鼓”所揭示的客观意义,只不过是农村生活的一种环境气氛而已,没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弃疾在词里摄取佛狸祠这一特写镜头,则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扬州”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从“可堪回首”这句话里生发出来的。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稼轩曾不止一次地以佛狸影射完颜亮。例如在《水调歌头》词中说:“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词中的佛狸,就是指完颜亮,正好作为此词的解释。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就认为良机已经错过,事情已无法挽救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对于这次北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任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词意转入了最后一层。

只要读过《史记?廉颇列传》的人,都会很自然地把“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的老将廉颇,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红颊白须双眼青”(刘过《呈稼轩》诗中语)的辛弃疾联系起来,感到他借古人为自己写照,形象是多么饱满、鲜明,比拟是多么贴切、逼真!不仅如此,稼轩选用这一典故还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这可以从下列两方面来体会。

首先,廉颇在赵国,不仅是一位“以勇气闻于诸侯”的猛将,而且在秦赵长期相持的斗争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赵王之所以“思复得廉颇”,也是因为“数困于秦兵”,谋求抗击强秦的情况下,才这样做的。因而廉颇的用舍行藏,关系到赵秦抗争的局势、赵国国运的兴衰,而不仅仅是廉颇个人的升沉得失问题。其次,廉颇此次之所以终于没有被赵王起用,则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廉颇个人的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从这一故事所揭示的历史意义,结合作者四十三年来的身世遭遇,特别是从不久后他又被韩侂胄一脚踢开,落职南归时所发出的“郑贾正应求死鼠,叶公岂是好真龙”(《瑞鹧鸪?乙丑奉祠舟次馀杭作》)的慨叹,再回过头来体会他作此词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忧愤之深广,也会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人们往往从这一段记载引出这样一条结论:辛弃疾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他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而这条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条重要消息却被人们所忽视:以稼轩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赏析三:
上片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孙权坐镇江东,北响抗衡。刘裕北伐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辛弃疾都深为仰慕。

  下片“元嘉草草” 数句针对韩侂正在策划的北伐行动。冒险轻敌,必然招致失败,结果反让佛狸饮马长江,血食至今。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言中。辛弃疾这年六十六岁了,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弃置不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万、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张(金戈铁马),或反面衬托(仓皇北顾),或用亲身经历(烽火扬州路),或借前代遗迹(佛狸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象一幕幕历史场景在我们面前轮转变换。

  全词情调回旋起伏。上片怀念孙权,惋惜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功业的不灭。下片回顾历史创伤和个人处境,热切的期待又为无可奈何的悲愤。有人认为此词用典太多。但作为怀古词不能不涉及众多史事。陈廷焯谓其“以浩气行之”,“不嫌其堆垛”。以廉颇自比,这个典就用得很贴切,既表现了他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了他屡遭谗毁、投闲置散的实际遭遇,同他的心情、身份都有一致之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了。明代杨慎说这首《永遇乐》为稼轩词中第一,殆非虚语。

赏析四: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夏承焘)

赏析五:
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甚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

此词的写作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倔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辛弃疾是很会用典的,他作此词时,已年届六旬。人上了年纪,自然喜欢讲古,再加之题为“怀古”,托古讽今,不用典故行吗?全词用典虽多,却都相当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碍思想,而且用简炼的语句,表现了丰富的内容,非一般“掉书袋”可比。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词中所选典故,均与京口北固亭相吻合,与帝王将相有关,且远涉前代南北分离史事。使用这些典故,可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于怀;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倔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材,令人久久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位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当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若用典多且不好,如沙入眼中;用得多且好,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老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萦绕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相比,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悲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悲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拔,“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曾自诩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后来,孙权被曹操激赏为“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而今风流余韵安在?只剩下风雨之后,落红满地而已。一个“总”字,让人心头闷闷的。刘裕住处,已沧海桑田,易为寻常巷陌,堂前燕子可曾记得旧时主人?斜斜的如血残阳给杂草茂树抹上了一层红晕,让人想哭。遥想刘裕当年壮举,令人徒唤奈何!下片起首“草草”二字,道尽刘义隆、王玄谟辈利令智昏,误国误民。词人从北归南,历时四十三载矣,人生能再有一个四十三载吗?可自己的雄心壮志、抗金大业却一直难遂。此时,眺望江那边曾经战斗过的热土,老百姓依然在异族统治下苦苦挣扎,心中又苦恨相煎。拓跋焘庆功的场景,一想起来,就使人拊胸痛惜。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而自己此时却连遭贬斥,天子不闻不问,空怀老当益壮的爱国豪情,其幽怨、悲愤、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典妙而雅,情深而切,用典与抒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辛弃疾真不愧为个中高手!(语文月刊)

赏析六:
上片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孙权坐镇江东,北响抗衡。刘裕北伐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辛弃疾都深为仰慕。

  下片“元嘉草草” 数句针对韩侂正在策划的北伐行动。冒险轻敌,必然招致失败,结果反让佛狸饮马长江,血食至今。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言中。辛弃疾这年六十六岁了,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弃置不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万、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张(金戈铁马),或反面衬托(仓皇北顾),或用亲身经历(烽火扬州路),或借前代遗迹(佛狸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象一幕幕历史场景在我们面前轮转变换。

  全词情调回旋起伏。上片怀念孙权,惋惜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功业的不灭。下片回顾历史创伤和个人处境,热切的期待又为无可奈何的悲愤。有人认为此词用典太多。但作为怀古词不能不涉及众多史事。陈廷焯谓其“以浩气行之”,“不嫌其堆垛”。以廉颇自比,这个典就用得很贴切,既表现了他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了他屡遭谗毁、投闲置散的实际遭遇,同他的心情、身份都有一致之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了。明代杨慎说这首《永遇乐》为稼轩词中第一,殆非虚语。

  • 杈涘純鐤俱婃案閬囦箰路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嬬炕璇戣祻鏋
    绛旓細鎯冲綋骞达紝閲戞垐閾侀┈锛屾皵鍚炰竾閲屽铏 鎰忔濓細璋佽兘鎯筹紝浠栨浘鎸囨尌閲戞垐閾侀┈锛屾皵鍚炰竾閲屽北娌冲娍濡傚嚭灞辩寷铏庛傚嚭鑷細杈涘純鐤俱婃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嬫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 杈涘純鐤 鍗冨彜姹熷北锛岃嫳闆勬棤瑙呫佸瓩浠茶皨澶勩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銆侀洦鎵撻鍚瑰幓銆傛枩闃宠崏鏍戯紝瀵诲父宸烽檶锛屼汉閬撳瘎濂存浘浣忋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
  • 姘搁亣涔愪含鍙e寳鍥轰涵鎬鍙鐨勫悕鍙
    绛旓細2017-11-12 銆婃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嬩腑鐨勫悕鍙ュ強璧忔瀽 2 2016-06-22 杈涘純鐤炬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璧炲徆鍒樿鍖椾紣璧但鎴樺姛鐨勪袱鍙ユ槸 117 2016-06-22 杈涘純鐤炬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や腑鐢ㄥ垬涔夊簡鍏告晠鐨勫悕鍙 4 2016-12-22 姘搁亣涔 浜彛鍖楀浐浜鍙 鍚嶅彞 1 2013-11-15 銆婃案閬囦箰路浜彛鍖楀浐浜鍙ゃ(杈涘純鐤)鐨勫崈鍙ゅ悕...
  • 鍙よ瘲銆婃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銆
    绛旓細姘搁亣涔路浜彛鍖楀浐浜鍙 瀹嬄杈涘純鐤 鍗冨彜姹熷北锛岃嫳闆勬棤瑙咃紝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闆ㄦ墦椋庡惞鍘汇傛枩闃宠崏鏍戯紝瀵诲父宸烽檶锛屼汉閬撳瘎濂存浘浣忋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 鍏冨槈鑽夎崏锛屽皝鐙煎眳鑳(xu)锛岃耽寰椾粨鐨囧寳椤俱傚洓鍗佷笁骞达紝鏈涗腑鐘硅锛岀兘鐏壃宸炶矾銆傚彲鍫洖棣栵紝浣(bi)鐙哥涓嬶紝涓鐗囩楦︾ぞ榧撱...
  • 杈涘純鐤炬案閬囦箰鐨勫悕鍙 杈涘純鐤炬案閬囦箰鍚嶅彞
    绛旓細姘搁亣涔浜彛鍖楀浐浜鍙鐨勫悕鍙 銆婃案閬囦箰 浜彛鍖楀浐浜鍙ゃ嬪勾浠: 瀹 浣滆: 杈涘純鐤 鍗冨彜姹熷北锛岃嫳闆勬棤瑙咃紝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銆侀洦鎵撻鍚瑰幓銆傛枩闃宠崏鏍戯紝瀵诲父宸烽檶锛屼汉閬撳瘎濂存浘浣忋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傚厓鍢夎崏鑽夛紝灏佺嫾灞呰儱锛岃耽寰椾粨鐨囧寳椤俱傚洓鍗佷笁骞达紝鏈涗腑鐘硅锛岀兘鐏壃宸炶矾銆傚彲...
  • 杈涘純鐤鍦姘搁亣涔愪含鍙e寳鍥轰涵鎬鍙閲岃杩拌嫳闆勫強鍏朵笟缁╀竴鍘讳笉澶嶈繑鐨勮鍙ユ槸...
    绛旓細鍑鸿嚜锛氬崡瀹嬄杈涘純鐤俱婃案閬囦箰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嬪崈鍙ゆ睙灞憋紝鑻遍泟鏃犺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闆ㄦ墦椋庡惞鍘汇傛枩闃宠崏鏍戯紝瀵诲父宸烽檶锛屼汉閬撳瘎濂存浘浣忋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傚厓鍢夎崏鑽夛紝灏佺嫾灞呰儱锛岃耽寰椾粨鐨囧寳椤俱傚洓鍗佷笁骞达紝鏈涗腑鐘硅锛岀兘鐏壃宸炶矾銆傚彲鍫洖棣栵紝浣涚嫺绁犱笅锛屼竴鐗囩楦︾ぞ榧撱傚嚟璋侀棶...
  • 姘搁亣涔 浜彛鍖楀浐浜鍙,鍐欐敹澶嶅け鍦板埢涓嶅缂撶殑鍙ュ瓙
    绛旓細鍗楀畫璇嶄汉杈涘純鐤鐨銆婃案閬囦箰路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嬩腑鍐欐敹澶嶅け鍦板埢涓嶅缂撶殑鍙ュ瓙鏄彲鍫洖棣栵紝浣涚嫺绁犱笅锛屼竴鐗囩楦︾ぞ榧撱傚師鏂囷細鍗冨彜姹熷北锛岃嫳闆勬棤瑙呭瓩浠茶皨澶勩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闆ㄦ墦椋庡惞鍘汇傛枩闃宠崏鏍戯紝瀵诲父宸烽檶锛屼汉閬撳瘎濂存浘浣忋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傚厓鍢夎崏鑽夛紝灏佺嫾灞呰儱锛岃耽寰椾粨鐨囧寳椤俱傚洓鍗佷笁...
  • 姘搁亣涔愪含鍙e寳鍥轰涵鎬鍙缈昏瘧璧忔瀽
    绛旓細1銆姘搁亣涔(浜彛鍖楀浐浜鍙) 鍗冨彜姹熷北,鑻遍泟鏃犺,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椋庢祦鎬昏,闆ㄦ墦椋庡惞鍘汇傛枩闃宠崏鏍,瀵诲父宸烽檶,浜洪亾瀵勫ゴ鏇句綇銆傛兂褰撳勾,閲戞垐閾侀┈,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 鍏冨槈鑽夎崏,灏佺嫾灞呰儱,璧㈠緱浠撶殗鍖楅【銆傚洓鍗佷笁骞,鏈涗腑鐘硅,鐑界伀鎵窞璺傚彲鍫洖棣,浣涚嫺绁犱笅,涓鐗囩楦︾ぞ榧撱傚嚟璋侀棶:寤夐鑰佺煟,灏氳兘楗惁? 2銆併婃敞...
  • 杈涘純鐤璇楄瘝閲戞垐閾侀┈
    绛旓細鍑鸿嚜鍗楀畫璇椾汉杈涘純鐤鐨銆婃案閬囦箰路浜彛鍖楀浐浜鍙銆 鍗冨彜姹熷北,鑻遍泟鏃犺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椋庢祦鎬昏闆ㄦ墦椋庡惞鍘汇傛枩闃宠崏鏍,瀵诲父宸烽檶,浜洪亾瀵勫ゴ鏇句綇銆傛兂褰撳勾,閲戞垐閾侀┈,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 鍏冨槈鑽夎崏,灏佺嫾灞呰儱,璧㈠緱浠撶殗鍖楅【銆傚洓鍗佷笁骞,鏈涗腑鐘硅,鐑界伀鎵窞璺傚彲鍫洖棣,浣涚嫺绁犱笅,涓鐗囩楦︾ぞ榧撱傚嚟璋侀棶,寤夐鑰佺煟,灏氳兘...
  • 姹銆婃案閬囦箰銆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嬨婂0澹版參銆嬬殑璧忔瀽 鎬
    绛旓細銆婃案閬囦箰銆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嬭繖棣栬瘲鏄攼浠h瘲浜杈涘純鐤鍐欎簬鍖楀畫鏃舵湡鐨勪竴棣栨鍙よ瘲,鍏ㄦ枃琛ㄨ揪浜嗚瘲浜哄鏄旀棩杈夌厡鐨勬蹇靛拰瀵瑰綋鏃舵贩涔辩殑鎰ゆ掍箣鎯呫傝瘲涓互鍖楀浐灞变负涓绘櫙,鎻忓啓浜嗗綋鏃朵含鍙e寳闈㈠北宸濆拰鍘嗗彶椋庤矊鐨勮儗鏅,绐佸嚭浜嗚瘲浜哄洖蹇嗚繃鍘汇佸繕鍗寸幇瀹炵殑蹇冨銆傝瘲浜哄湪鍥炴兂鏄旀棩杈夌厡鏃,鐢ㄤ簡鈥滄棫鏃剁帇璋㈠爞鍓嶇嚂,椋炲叆瀵诲父鐧惧瀹垛濈殑鍏告晠,琛ㄧ幇浜...
  • 銆婃案閬囦箰 浜彛鍖楀浐浜鍙銆 濡備綍鏈楄鏂彞?
    绛旓細銆婃案閬囦箰路浜彛鍖楀浐浜鍙銆嬨愪綔鑰呫戯細杈涘純鐤 銆愭湞浠c戯細瀹嬩唬 銆愬師鏂囥:鍗冨彜姹熷北锛岃嫳闆勬棤瑙咃紝瀛欎徊璋嬪銆傝垶姒瓕鍙帮紝椋庢祦鎬昏锛岄洦鎵/椋庡惞鍘汇傛枩闃/鑽夋爲锛屽甯/宸烽檶锛屼汉閬/瀵勫ゴ/鏇句綇銆傛兂褰撳勾锛岄噾鎴堥搧椹紝姘斿悶涓囬噷/濡傝檸銆傚厓鍢夎崏鑽夛紝灏佺嫾灞呰儱锛岃耽寰椾粨鐨/鍖楅【銆傚洓鍗佷笁骞达紝鏈涗腑鐘硅锛岀兘鐏/鎵窞璺傚彲...
  • 扩展阅读:南乡子 登北固亭有怀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永遇乐 辛弃疾诵读 ... 李清照《满江红》 ... 京口怀古二首释仲珠 ... 夜归丁卯桥 ... 李白《忆秦娥》 ... 辛弃疾《西江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