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构建和谐社会可能产生的危害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u6211\u56fd\u7ecf\u6d4e\u4e0e\u793e\u4f1a\u53d1\u5c55\u4e0d\u5e73\u8861\u8fd8\u8868\u73b0\u5728\u54ea\u4e9b\u65b9\u9762

1.\u6b63\u76f4\u4f53\u5236\u6539\u9769\u6ede\u540e
2.\u793e\u4f1a\u8d22\u5bcc\u8fc7\u4e8e\u96c6\u4e2d\uff0c\u8d2b\u5bcc\u5206\u5316\u4e25\u91cd
3.\u96c6\u56e2\u5229\u76ca\u5de6\u53f3\u653f\u7b56\u5236\u5b9a
4.\u6c11\u751f\u65e5\u76ca\u8270\u96be
5.\u5e73\u6c11\u4e0a\u5347\u901a\u9053\u72ed\u7a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也是党中央面对新的历史进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从 2004 年四中全会《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 “和谐社会”的概念,到现在,“和谐”理念已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谐社会包括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由于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命体,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因此,构建 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代人类社会不单是一个伦理共同体,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社会成员间经济 利益的公平与和谐则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和根本保证,因而社会成员间经济利益的和谐程度也就决 定和左右了社会的和谐程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入手, 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少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失衡现象,如:收入分配失衡、劳资关系失衡、城乡发展失 衡、地区发展失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失衡等等。孙立平用“断裂”, 胡鞍钢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容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各种 表现中,最严重或者说最具有根本意义上的失衡是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失衡,这种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最 显著的特征就是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各种口径统计的基尼系数都表明我国的贫富悬殊已超过 0.4 的国际警戒线。如:陈宗胜、周云波计算出 1995 年的全国基尼系数如果加上非法非正常收入影响就达到了 0.517(1),社科院经济研究课题组计算出 1995 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 0.452(2),世界银行则认为中国 的基尼系数在 1995 年是 0.38 到 90 年代末期达到 0.458(3),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进行 联合调查后认为,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 0.53 左右(4),可谓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由于经济利益分配 的严重失衡,导致了人们意识和心理的急剧冲突并由此引发较多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近年我国各种刑事案 件和群体性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不断发生, 集体上访持续递增, “各种社会矛盾正在汇集到中央政府” (5) , 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 经济利益分配失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激化人民内部矛盾,破坏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激化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经济利益分配失衡,使得社会中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出现明显的利益落差,阶层利益矛盾突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受到严重威胁。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因贫富悬殊过大形成的低收入贫困阶层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产生一种对国家社会失望 的情绪。在目前中国由于大量的个人财富的占有并非由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获得,而是因为权力介入 分配、靠腐败靠强取豪夺等因素形成的情况下,贫困阶层就会对富人阶层产生仇视的心理,也就是通常所 说的“仇富”。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是“仇腐”而不是“仇富”,但是因为普通人并不能区分谁是因为 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致富,谁又是靠权力瓜分国资致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仇视整个富人阶层。 同样的,富裕阶层则认为贫困阶层的贫困是因为他们的愚昧无知和野蛮,而富裕阶层的人士往往是各个领 域的精英,于是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便有意识的排斥和边缘化妖魔化贫困阶层。贫困阶层便会觉得自 己被社会抛弃,没有人的尊严,从而自暴自弃,自我放逐,通过酒精、毒品和性来麻醉自己,个体呈现高 度的暴力倾向,呈现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刑事犯罪严重,这一点在拉美国家的城市贫民区中表现非常突出。 并且由于贫困,使其下一代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摆脱贫困的处境,贫困呈现出一种循环的态势,从而使贫 困阶层成为被现代文明抛弃的群体,贫富两个阶层间(在中国还有城乡和区域间)的文化互不相容,阶层 关系紧张,相互敌对和仇视。 因此,经济利益分配失衡将激化人民内部矛盾,破坏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二、引发社会危机,破坏社会和谐 拉美国家的教训表明,一个经济利益分配失衡的国家非常容易导致各种社会危机,并进而产生政治动荡和 社会冲突。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过大的贫富悬殊,不但与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不合,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贫富悬殊过大,特别是当利益分配的失衡主要的不是由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 的大小而是由非法非正常因素导致的时候,社会中的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之间便会产生一种结构紧张,为 社会的冲突和动荡埋下伏笔。目前,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和利益受损者,对社会的不满意程度越来越高。根 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对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社会稳定形势的主观看法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不满意比例相当大,人口绝对规模也很多(6)。近年来,由于我国贫富悬殊的加剧,社会治 安迅速恶化,群体性的上访事件和暴力冲突也不断增加,并且社会矛盾开始向中央积聚。“2003 年国家信 访局接待群众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41%和 44.8%。其中,50 人以上的集体上访批次和人 次,分别比上年上升 33.3%和 39% ” “2004 年第一季度,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来信同比上升 20.2%,接待 群众上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上升 99.4%和 94.9%。”(7)社会上的下岗失业者、低收入者、边缘人群和 失地农民等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已成为破坏中国稳定的催化剂,他们的迅速积累有可能成为社会动荡 的导火索。 由于贫富悬殊过大,中国社会已经走过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存在普遍的改革联盟的时代。现今的改革,由 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更多的成为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从而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成为所谓改革的 阻力。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工农的集体上访、冲击政府机关和暴力抗争的频次不断上升上证明。共产党取 得政权的基础是工农阶级的支持,源于给工农阶级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政治承诺。我国宪法也一直将工农 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但是现实中工农利益被边缘化,这对共产党为谁执政和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产生 重大冲击。同时在农村的群体性抗争中,也存在形成反对党领袖的巨大空间(8),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政 治的稳定。 另外,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客观现象,但如果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差距 过大,而发达地区又不愿意让度自己已经获得的经济利益,并认为不发达地区是他们发展的拖累,不发达 地区也认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因为不公平的政策待遇抢占了他们发展的先机,就会使不同地区在利益上的 矛盾加剧地区间的分裂倾向。而中国的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内蒙地区,宗教、民族、历史情况 比较复杂,至今分裂势力活动仍很猖獗。如果经济利益上的矛盾与文化矛盾、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叠合在 一起,就很容易演变为国土分裂的局面。 因此,如果经济利益分配失衡持续加剧下去,那么中国就有可能象部分拉美国家那样,因为经济利益分配 失衡诱发诸多社会危机,最终陷入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的泥潭,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 三、恶化生态环境,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恶化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不但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也会破坏人与自然间的和谐。 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贫富差距过大,将导致社会总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便使得经济的增长 过分地依赖投资拉动,而过度的依赖投资使得我国投资的边际效率年年下降。1986 年到 1990 年每百元投 资产生 29 元 GDP 增量,1993 年到 1997 年减为 14 元,1998 年到 2002 年减至 6 元(9)。另一方面,由于 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也使得劳动力市场供需力量不均衡,导致劳动力价格过低,使得我国企业的短期行 为盛行,忽视研发投入,难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得我国早在“九五” 期间便提出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目标至今无法实现。 这样一种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的粗放式经济增长给我国的持续发展能 力带来巨大伤害,也带来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和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 90%受到 严重污染,酸雨影响的面积已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沿海赤潮发生次数超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 三倍。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都超过国际生态警戒线,华北平原已出现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 漏斗,四百多个城市中有一百一十多个严重缺水。超过 90%的天然草场退化,年增退化草地约两百万公顷。 每年,我国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按世界银行的测算 1995 年我国因空气和水 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当年 GDP 的 8%,约 540 亿美元。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1 年所做的全国生态状况调 查表明,仅西部九省区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已经占到当年全国 GDP 的 13%,相当于该年甘肃 和青海两省的 GDP 之和。而据中国科学院测算,2003 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全国 GDP 的 15%。(10)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巨大的环境破坏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我国 GDP 总 量只占世界 GDP 总量的 4%,但是我们消耗了全球淡水的 15%,氧化铝的 25%,钢材的 28%,水泥的 50%, 石油的 18%(11),将给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于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转变,而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恶化了我 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和谐。另外,因为经济利益分配失衡,贫困地区的政府和群众有 一种快速发展经济的强烈冲动和愿望。在这样一种冲动下,他们往往不注意其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也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构建和谐社会 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都在不断的深入,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因经济利 益分配失衡导致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并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 矛盾和冲突。因此,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利益分配的和谐,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共富论”为目标,将影响经济利益分配的短期因素 和长期因素结合考虑,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并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 科学的政策,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并切实保护好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就一定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目前严 重的经济利益分配失衡的状况,实现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的和谐,并进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 目标。

同学你是不是上大的。在上《构建和谐社会什么的》那门课啊?哈哈 你选这个问题啊。我也找不到- -、、、、桑不起啊。。

扩展阅读: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 中国经济现状 ... 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 ...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 ... 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 全面发展观 ...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失衡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