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什么? 什么是古代的婚姻制度?

\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5236\u5ea6\u7684\u7279\u70b9\u3002

1\u3001\u6211\u56fd\u53e4\u4ee3\u7684\u5a5a\u59fb\u5236\u5ea6\u662f\u4e00\u592b\u4e00\u59bb\u591a\u59be\u5236\u3002\u5373\u4f7f\u7687\u5e1d\u4e5f\u53ea\u662f\u6709\u4e00\u4e2a\u8001\u5a46\uff0c\u4f46\u90a3\u4e2a\u65f6\u5019\u7684\u5185\u5bb9\u53ea\u8981\u6709\u6761\u4ef6\uff0c\u53ef\u4ee5\u5a36\u5f88\u591a\u4e2a\u8001\u5a46\uff0c\u4f46\u90a3\u53eb\u59be\uff0c\u4e0d\u80fd\u79f0\u59bb\u3002\u59be\u4e0b\u9762\u8fd8\u6709\u901a\u623f\u4e2b\u5934\u3002\u53ea\u6709\u529e\u4e86\u624b\u7eed\u7684\u901a\u623f\u4e2b\u5934\u624d\u80fd\u79f0\u59be\u3002
2\u3001\u4e2d\u56fd\u53e4\u4ee3\u7684\u5a5a\u59fb\u5236\u5ea6\u662f\u5b97\u6cd5\u5236\u5ea6\u4e0b\u7684\u5305\u529e\u548c\u4e70\u5356\u5a5a\u59fb,\u5a5a\u59fb\u662f\u7537\u5973\u53cc\u65b9\u5bb6\u65cf\u7684\u4e8b\u60c5,\u5a5a\u59fb\u7684\u6210\u7acb\u548c\u89e3\u9664\u7531\u5bb6\u957f\u51b3\u5b9a\u3002\u5728\u8fd9\u79cd\u7537\u5b50\u4e3a\u4e2d\u5fc3\u7684\u5b97\u4eb2\u5236\u5ea6\u4e0b,\u592b\u59bb\u7684\u5173\u7cfb\u662f\u6781\u4e0d\u5e73\u7b49\u7684,\u592b\u6743\u81f3\u4e0a,\u201c\u592b\u8005\u5021,\u5987\u8005\u968f\u201d,\u5973\u6027\u9644\u5c5e\u4e8e\u7537\u6027,\u6ca1\u6709\u72ec\u7acb\u7684\u4eba\u683c\u3002
3\u3001\u5a5a\u59fb\u548c\u5bb6\u5ead\u662f\u5bb6\u65cf\u4f26\u5e38\u5173\u7cfb\u7684\u8f7d\u4f53,\u6240\u4ee5\u5728\u5176\u4e2d\u5145\u6ee1\u7684\u4f26\u7406\u548c\u9053\u5fb7\u7684\u7ea6\u675f,\u800c\u8fd9\u9020\u5c31\u4e86\u76f8\u5bf9\u7a33\u5b9a\u7684\u5a5a\u59fb\u5173\u7cfb,\u5973\u5b50\u8981\u4ece\u4e00\u800c\u7ec8\u7684\u8981\u6c42\u57f9\u517b\u4e86\u7231\u60c5\u7684\u4e13\u4e00\u548c\u5fe0\u8bda\u7684\u4f20\u7edf,\u5bb6\u957f\u5236\u7684\u63a7\u5236\u4f7f\u4e24\u6027\u5173\u7cfb\u5f52\u4e8e\u5355\u7eaf\uff0c\u627c\u5236\u4e86\u5a5a\u59fb\u9053\u5fb7\u7684\u6ca6\u4e27\u3002

4\u3001\u6211\u56fd\u5c01\u5efa\u793e\u4f1a\uff0c\u5987\u5973\u6ca1\u6709\u793e\u4f1a\u5730\u4f4d,\u592b\u4e3a\u59bb\u7eb2,\u5987\u5973\u7684\u4e00\u5207\u53ea\u80fd\u670d\u4ece\u548c\u4f9d\u8d56\u4e8e\u4e08\u592b,\u5373\u4f7f\u4e08\u592b\u6b7b\u4e86\u4e5f\u4e0d\u51c6\u6539\u5ac1,\u4ece\u4e00\u800c\u7ec8\u3002\u800c\u7537\u5b50\u5374\u53ef\u4ee5\u4e09\u59bb\u56db\u59be\uff0c\u7687\u5e1d\u6709\u4e09\u5bab\u516d\u9662\uff0c\u4e00\u822c\u7684\u8fbe\u5b98\u8d35\u4eba\u4ea6\u90fd\u59bb\u59be\u6210\u7fa4\u3002
5\u3001\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7ecf\u8fc7\u590d\u6742\u6f2b\u957f\u7684\u8fc7\u7a0b\uff0c\u90fd\u662f\u7531\u201c\u7236\u6bcd\u4e4b\u547d\u3002\u5a92\u5981\u4e4b\u8a00\u201d\u4ece\u4e2d\u7275\u5f15\uff0c\u800c\u771f\u6b63\u7ed3\u5a5a\u7684\u7537\u5973\u53cc\u65b9\u90fd\u672a\u76f4\u63a5\u53c2\u4e0e\uff0c\u53ea\u6709\u5728\u7ed3\u5a5a\u5b8c\u6210\u4e4b\u540e\u624d\u89c1\u5bf9\u65b9\u6a21\u6837\u3002\u5982\u6b64\u7384\u5999\u7684\u7ed3\u5408\uff0c\u662f\u8c13\u5343\u91cc\u59fb\u7f18\u4e00\u7ebf\u7275\uff0c\u7537\u5973\u4e4b\u95f4\u7684\u59fb\u7f18\uff0c\u8981\u7ecf\u8fc7\u5a92\u4eba\u7684\u7269\u8272\uff0c\u7ecf\u8fc7\u751f\u8fb0\u516b\u5b57\u6279\u5408\u5409\u51f6\uff0c\u5c31\u4ee5\u5b9a\u4e0b\u59fb\u7f18\uff0c\u5171\u5ea6\u4e00\u751f\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
\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5236\u5ea6\u5b58\u5728\u4e94\u5927\u5f0a\u7aef\uff1a
1\u3001\u65e0\u81ea\u4e3b\u6027\uff0c\u65e0\u81ea\u4e3b\u6027\u6307\u7684\u662f\u6beb\u65e0\u81ea\u4e3b\u9009\u62e9\u6743\uff1b
2\u3001\u627f\u55e3\u6027\uff0c\u53e4\u4ee3\u7537\u5973\u53cc\u65b9\u7ed3\u4e3a\u5a5a\u59fb\u5173\u7cfb\u7684\u76ee\u7684\u5c31\u662f\u7e41\u884d\u540e\u4ee3\uff1b
3\u3001\u6291\u5973\u6027\uff0c\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5236\u5ea6\u5bf9\u4e8e\u5973\u6027\u7684\u675f\u7f1a\u529b\u8f83\u5f3a\uff1b
4\u3001\u4e70\u5356\u6027\uff0c\u7236\u6bcd\u628a\u513f\u5973\u7684\u5a5a\u59fb\u5f53\u6210\u4e70\u5356\u6765\u505a\uff0c\u5a5a\u540e\u59bb\u5b50\u53ef\u4efb\u7531\u4e08\u592b\u4e70\u5356
5\u3001\u7e41\u7f1b\u6027\u3002\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5236\u5ea6\u7684\u5a5a\u524d\u5a5a\u65f6\u5a5a\u540e\u793c\u8282\u5341\u5206\u7e41\u91cd\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4e2d\u56fd\u53e4\u4ee3\u5a5a\u59fb\u5236\u5ea6


婚姻制度是特定社会要求其成员在婚姻方面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由社会的习俗或法律所规定。针对人们婚姻行为的习俗或法律规定的总和就构成了该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特定社会要求其成员在婚姻方面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社会的习俗或法律所规定。针对人们婚姻行为的习俗或法律规定的总和就构成了该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婚姻是家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夫子;与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措)”《礼记·昏义》:“婚礼者,礼之本也”;“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习俗,婚姻主要被作为可以祭祀祖先、延续后代的手段。
  后世儒家经典记载了西周时期贵族的婚姻状况,当然这种状况已经被理想化了,但它仍然对后世的法制和观念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为西周时期去古不远,许多部族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还保留着氏族时期的一些婚姻习惯。《周礼·媒氏》里说,在仲春时候,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和私奔,国家并不禁止。《诗经》里也有许多反映民间男女自由恋爱的诗篇。近世有学者指出,一直到汉代以前,在燕、赵、中山、政、卫、齐、楚等地区,还盛行着各种非礼制的婚俗。因此,在西周时期的平民生活中,婚姻方式还是相当自由的。我们这里所谈的只是儒家经典所记载的贵族婚姻状况。
  据记载,西周时期就有了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媒氏。《周礼·地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就是判合,男女相匹配。可见,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机关。
  一、 婚姻关系的缔结
  1、 缔结婚姻的限制性条件
  (1)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礼记·曲礼》:“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2)同姓不婚
  有学者指出,殷商时期有可能实行族内通婚。这种情况到西周时被完全改变了。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礼记·坊记)。姓原是古代氏族的标志,同姓则同族,血缘关系较近;反之,不同姓则不同族,血缘关系较远。当时的人们可能已经认识到族内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繁衍。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当然,倡导族外婚还有其政治目的。“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礼记·郊特牲》)。所谓“附远”,就是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通过族外通婚这种频繁的政治联姻,可以用甥舅关系将各异姓贵族紧密联合起来。周族之所以能够控制广大地区,与其积极与各族联姻有一定关系。所谓“厚别”,就是严格别于同宗,以防紊乱伦常。因为既然禁止通行亲族通婚,那么即使血缘关系亲密的男女之间也应当有所回避。“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同食”、“男女不同衣裳”、“男女授受不亲”等等礼的要求即是从此而来。
  (3)关于结婚年龄
  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将头发全部挽至头顶结为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是为成年(《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成婚。
  《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的,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有的史籍说女子十五而嫁。说法不一。但是,后来的结婚年龄显然是大大提前了。《韩非子》: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据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汉代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其后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历代法律也大都是提倡早婚的。
  (4)其他不宜缔结婚姻的情况
  儒家礼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应服丧三年,在此期间不得嫁娶,以示孝道。

  二、 缔结婚姻的程序
  根据儒家经典的记载,我国传统的婚聘礼仪,最突出、最典型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或称纳成、纳币)、请期、亲迎。
  六礼是西周时就已确定了的,其内容仪注都比较复杂。但当时有所谓“礼不下庶人”的框框,并未达于民间。至汉代,六礼才开始普遍施用,但违礼之举亦不罕见。元始四年(公元4年),立王莽女王氏为皇后,仅有纳采、问名、卜吉及遣使奉迎等程序。东汉以后,社会动荡,婚姻仪式更大为简化。隋唐以后,六礼被人们有意识地增减,如在宋代,常常是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征,六礼仅存四礼。南宋时,朱熹又将纳吉并入纳征,实际上六礼只剩下纳采、纳征、亲迎三礼。明初,官方命令士庶都要遵守《朱子家礼》行事。到了清代,又加入了成妇礼、成婿礼等礼节,但这可以看作是亲迎礼的延续。从大的方面着眼,后世婚礼大都未脱周代六礼的大框架,而是在这个框架中有所增减。增减的大体轮廓是,前五礼多有合并、减损,而最后的亲迎则不止是迎妇到家,而是显著地增益,除了成妇礼、成婿礼之外,还有很多仪俗,在时间上甚至延续到亲迎后的第三天。
  两千年前制礼作乐的先贤圣哲们就指出:“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一继后世,故君子重之。”又说:“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婚姻首先是家庭、家族的大事,它关系到家族世系能否延续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1、 纳采

  纳采,也就是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我国传统上盛行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自主权。到了当婚当嫁的时候,男方家长便请媒人向早已物色好的女方家长提亲,表达想和对方联姻的愿望。当然,这种选择是有条件的。比如,《大戴礼记·本命》即有“五不取(娶)的说法:
  “遂家子不取”,即行为有违礼教,没有家法的女子不能取。
  “乱家子不取”,即家风淫乱、天性冶荡的女子不取。
  “世有刑人不取”,即直系亲属中有受过墨、劓、剕、宫、髡等刑罚的女子不取。
  “世有恶疾不取”,即直系亲属中有哑、聋、秃疠(瘟疫或恶疮)、伛(驼背)等疾病的女子不取。
  “丧妇长子不取”,即母亲去世,和父亲一起长大的大龄女子不取,恐其缺乏生活经验。
  后世的婚聘条件是“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是指除了家族的社会地位外,还有经济条件、家族世系、职业等等。结婚当时人本身的条件也要考虑。
  尽管是婚聘的第一个步骤,纳采也要携带礼品。先秦时用雁,所以这个仪注也叫“奠雁”。之所以用雁,是因为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采用雁,实际上是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后世纳采的礼物大大丰富了,有时竟多达五十多种,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如送羊表示“吉祥”、送鹿表示“福禄”、送胶、漆表示“和谐”……等等。
  2、 问名
  纳采得到准许,也就是女家收下了礼物,接下来就是六礼重的第二步——问名。问名即双方相互探问男女的姓名、年龄、生辰、籍贯、三代(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名号、官职等,以便对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仪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请八字”。
  如果缔结婚姻的意愿是当事的男家或女家提出,再请媒人说合的,他们对对方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个步骤就可有可无。但如果是每人主动来撮合的,问名则是必需的。但无论如何,纳采既准,双方都要主动将这些情况告知对方。
  同样,问名也要携带礼物,古礼也用雁。六礼简化以后,纳采和问名便同时进行。

  3、 纳吉
  六礼的第三步是纳吉。
  在问名和纳吉之间,有一个内容并不简单的“地下工作”,即合婚。这也可以看作是纳吉的一部分内容。我国传统的婚姻,不仅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依据,而且也把“天神之兆”作为依据。问名之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考察双方缔结婚姻的可能性。这一系列活动就是合婚,后世俗称“批八字”。婚姻能否成立,这是最为要紧的一关。倘若其他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相符,八字不合,也只好就此拉倒。
  先秦的合婚似乎并不像后世那样复杂。当时的纳吉是“归卜于庙”,即用卜筮的方法一锤定音。同时也说明婚姻是承继祖祀的大事,所以要在家庙卜筮。卜得吉兆后,男家便仍以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所谓的“八字”,和我国传统的历法相关。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纪时,天干、地支相配组成的六十组名目及其顺序分别指代着一定的年、月、日、时。每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由四组干支纸袋,共有八个字,这就是“生辰八字”。此外,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又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支,形成了人的十二属相。由生辰八字,一望可知其人的属相,由属相的合与不合就可以判定婚姻是否相宜。关于这方面的合与不合,民间流行有许多俗谣,相合的如“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长久;蛇盘兔,必定富。”等等。不合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如此等等。如果把各地的俗谚收集到一起,就可以发现矛盾百出,其意义也就不攻自破。
  批八字除涉及属相以外,还涉及阴阳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此有关,或木命,或土命……。五行也有相生、相克两种关系。与此相应,还有命相,也可以根据生辰八字推算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判断婚姻的吉凶。
  此外,还要考虑面相、手相、骨相等等。
  合婚得到吉相后,就要派人把结果告诉对方,并继续婚礼的步骤。这也就是纳吉的主体内容。这一仪注唐代叫做“报婚书”;宋代叫做“过细帖”;晚近则称“定亲”、“换贴”、“小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订婚”。
  纳吉以后,婚姻关系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此后,男女双方都要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情,而要经过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同时,男方逢年过节都要给女家送礼,还要给女方四季衣服。

  4、 请期
  纳征之事完结以后,婚姻基本地界,接下来就该迎娶进门了。而此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请期。
  所谓请期,就是男家占卜择定合婚的吉日良辰,让媒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相当于后世的“告期”、“夏日子”。
  古礼请期用雁,后世用各种物品。请期仪式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迷信占卜活动。大体与问名后的占卜相同,主要是选择适当的迎娶吉日、合婚良辰以及合适的迎亲、送亲之人。占卜的选择中心仍然是八字和属相。首先是选择吉日良辰,民间一般选双月双日,如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不过,嫁娶月份一定不能选男女双方的属相忌讳,迎亲、送亲也不能犯属相忌讳。
  古时候的请期似乎是口头进行的,后世则口头、书面皆有,尤其是世家大族或小康的耕读人家,大多是以书面进行的,也就是所谓“下婚书”。
  晚近以来,请期和过彩礼、过嫁妆基本上是前后进行的。彩礼的数量不一,,有十二扛、十六扛、二十四扛、三十二扛,甚至更多,都是双数。
  男家过彩礼之后,迎娶之前(一般是前一天,有时也随新娘子一道进门)女方要过嫁妆。在薄板、买卖婚姻盛行的时代,假装这种外在物也成了女方社会地位以及姑娘身价的标志。
  5、 亲迎
  亲迎,是六礼中的最后一道程序,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古礼中的婚礼仪式,并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而是要持续两三天,除迎娶当日外,前后各要延展一天。
  《礼记》等古籍并未详尽记述亲英前的准备议程,但后是却发展出了一套比较繁杂的准备程序。一般地,请期过后,女家要为女儿“开脸”、“上头”,临近婚期,男家要给女家送“催妆礼”。婚礼前一天,女家要派几位妇女到男家整理新房,称为“铺房”,这意味着娘家对女儿的最后一次照顾,也有在女儿未过门时对女婿的礼仪性的侍奉的意义。所以,铺房也称“暖房”。
  新郎到亲戚朋友家行礼,称“行家礼”,男女两家还要向亲友林里发出邀请。平民百姓家婚嫁,不过是递个口信,大户人家则要送请铁、发告示。
  古礼亲迎的第一个程序是由新郎迎接新娘。远自先秦,近至当代,上至品官,下至庶民,无不亲迎,只有皇帝因“至尊”而例外。(不过,先秦时似乎帝王也要亲迎。《诗·大雅·大明》就记述说周文王娶太姒“亲迎于渭”。)它是传统社会中一个女子一生中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因此也历来为女性所看重。
  古时迎亲在黄昏,婚礼的取义就在于此。《白虎通·嫁娶》:“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 《说文》:“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
  先秦时亲迎的程序比较简单。新郎受父之命迎亲,到了女家,女方的人要出门响应,新郎进门要献出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礼中比较重要的议程。然后,新郎要把新娘很礼貌地接到车上,迎往家中。“妇至,主人揖妇以入”(《仪礼·士昏礼》。后世的迎亲之举似乎要复杂得多。亲迎的队伍往往比较壮观,有多至几十人的。新娘在汉代和唐代都是坐车,宋代以后才流行起人们所熟悉的花轿。在迎亲的队伍里,也包括鼓吹的乐队等。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的仪仗的趋向。迎亲的队伍里有许多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钺等兵器。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因为婚姻是人生大事,虽然这些举措逾礼,官府一般也不干涉。

  娶亲的队伍回到男家时,也并不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信称此为“憋性子”,意思是指把新娘性格憋得柔顺些。此外,还有很多习俗:
  A、 撒谷豆
  喜轿进门后,撒谷子、豆子、草节等,用意是避邪。这是一项比较古老的仪俗,宋代以后比较流行。其用意在于避“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子下车撒花红纸屑,或许就由此而来。
  B、 跨火盆
  喜轿到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

  C、 传代
  “新妇进门,布袋铺地,碾转更换,令步其上,谓之传袋,犹言传代也”。
  D、 拜堂
  入洞房以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仪式,就是拜堂,俗称“拜天地”。唐代以前就比较流行。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有些地区(华东、西北)还要“拜人”,即拜送礼钱的人。只要比新郎辈分大或虽然同辈但年龄比新郎大的人,都要拜。拜人时,司仪按预先拟好的礼单唱名,然后由“接礼的”找所唱者接礼。接来后,司仪唱“×××礼钱×元,磕下啦”,新郎新娘便鞠躬行礼。客人多的时候,这种仪式要进行一二个小时。
  拜堂之后,就是大宴宾客,这里也有许多讲究,不赘述。
  E、 洞房礼俗
  新郎新娘入洞房以后,还有一系列仪俗
  a、 坐帐
  也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把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b、 撒帐
  是指亲人在新人入洞房后,把喜果等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这一仪俗始于汉代。所撒的物品一般常见的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其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
  c、子孙饺子
  女家包好带来,男家煮熟。吃的时候,一群孩子在窗外问:“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答:“生!”或者干脆把饺子煮得半生不熟,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秦朝的是按身高结婚的。(*^__^*) 嘻嘻……

  • 涓浗鍙や唬濠氬Щ鏄粈涔堝埗搴?涓轰綍鍙や唬濂充汉鑳藉蹇嶄笀澶撼濡?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鐨勫濮诲埗搴︽槸浠庡懆鏈濆紑濮嬬‘瀹氱殑锛涓嶆槸涓澶濡诲埗锛岃屾槸涓澶竴濡诲濡惧埗锛岃繖涓ょ鍒跺害鏈夌潃鏈川鐨勫尯鍒紝涓澶濡诲埗鎸囩殑涓涓敺浜哄彲浠ュǘ澶氫釜濡诲瓙锛屼粬鐨勫瀛愬湴浣嶆槸骞崇瓑鐨勶紝鑰屼竴澶竴濡诲濡惧埗鎸囩殑鏄竴涓敺浜哄彧鑳藉ǘ涓涓瀛愶紝浣嗘槸鍙互绾冲緢澶氬锛屽涓庡鐨勬牴鏈尯鍒氨鍦ㄤ簬韬唤瀹屽叏涓嶅悓锛屽鐨勮韩浠芥槸灏婅吹鐨勶紝...
  • 涓浗鍙や唬鐨勫濮鐨鍒跺害鏄鏄ㄦ牱鐨?
    绛旓細鎴戝浗鍙や唬鐨勫濮诲埗搴︽槸涓澶竴濡诲濡惧埗锛堟敞锛氫竴浣嶅彂濡汇佷簩浣嶅钩濡汇佸洓浣嶅亸濡锛夛紝鍗充娇鐨囧笣涔熷彧鏄湁涓涓佸﹩锛屼絾閭d釜鏃跺欑殑鍐呭鍙鏈夋潯浠讹紝鍙互濞跺緢澶氫釜鑰佸﹩锛屼絾閭e彨濡撅紝涓嶈兘绉板銆傚涓嬮潰杩樻湁閫氭埧涓ご銆傚彧鏈夊姙浜嗘墜缁殑閫氭埧涓ご鎵嶈兘绉板銆傚銆婄孩妤兼ⅵ銆嬮噷鐨勮档濮ㄥ銆備腑鍥藉皝寤虹ぞ浼氱殑浼︾悊瑙勮寖璁や负锛氣滄槒锛堝...
  • 涓浗鍙や唬濠氬Щ鍒跺害鐨勭壒鐐广
    绛旓細1銆佹垜鍥藉彜浠g殑濠氬Щ鍒跺害鏄竴澶竴濡诲濡惧埗銆傚嵆浣跨殗甯濅篃鍙槸鏈変竴涓佸﹩锛屼絾閭d釜鏃跺欑殑鍐呭鍙鏈夋潯浠讹紝鍙互濞跺緢澶氫釜鑰佸﹩锛屼絾閭e彨濡撅紝涓嶈兘绉板銆傚涓嬮潰杩樻湁閫氭埧涓ご銆傚彧鏈夊姙浜嗘墜缁殑閫氭埧涓ご鎵嶈兘绉板銆2銆佷腑鍥藉彜浠g殑濠氬Щ鍒跺害鏄瀹楁硶鍒跺害涓嬬殑鍖呭姙鍜屼拱鍗栧濮,濠氬Щ鏄敺濂冲弻鏂瑰鏃忕殑浜嬫儏,濠氬Щ鐨勬垚绔嬪拰瑙i櫎鐢卞...
  • 鍦鍙や唬,鍙や汉鏄濡備綍淇濊瘉濠氬Щ鐨勫悎娉曟у拰鏈夋晥鎬鐨?
    绛旓細鍏跺疄鍙や唬濠氬Щ瀹炶鈥滀竴澶竴濡诲濡惧埗鈥锛屼篃灏辨槸鍙湁涓涓瀹や负鑰佸﹩锛屽叾浣欏コ瀛愬鏋滆繘闂紝閮芥槸濡惧銆傛潯浠跺瘜瓒崇殑浜哄杩樹細鏈夐氭埧涓ご锛屼笉杩囬氭埧涓ご濡傛灉鍔炰簡绀间华锛岄偅涔熷氨杞负浜嗗銆傚鏋滅殗涓婃湁涓涓--鐨囧悗锛屽叾浣欓兘涓哄瀛愭槸涓涓亾鐞嗐傚湪鍙や唬锛岀敺濂冲叧绯绘槸涓嶅钩绛夌殑锛屽コ浜轰负鐢蜂汉鐨勯檮灞炲搧锛屽ス浠珌缁欒皝鍙栧喅浜庣埗姣...
  • 涓浗鍙や唬绀句細鐨勫濮诲埗搴
    绛旓細鍙や唬濠氬Щ鏄濯掑涔嬭█ 锛屽コ浜烘病鏈変汉鏉冿紝瀚楦¢殢楦★紝瀚佺嫍闅忕嫍锛岀敓鑲撳伐鍏凤紝娌℃湁鍦颁綅鍙█銆
  • 涓浗鍙や唬鐨勫濮诲埗搴︽槸浠涔?
    绛旓細濠氬Щ鍒跺害鏄鐗瑰畾绀句細瑕佹眰鍏舵垚鍛樺湪濠氬Щ鏂归潰鍏卞悓閬靛畧鐨勮涓哄噯鍒欍傚畠鐢辩ぞ浼氱殑涔犱織鎴栨硶寰嬫墍瑙勫畾銆傞拡瀵逛汉浠濮昏涓虹殑涔犱織鎴栨硶寰嬭瀹氱殑鎬诲拰灏辨瀯鎴愪簡璇ョぞ浼氬舰鎬佸崰缁熸不鍦颁綅鐨勫濮诲埗搴銆傚濮诲埗搴︽槸鐗瑰畾绀句細瑕佹眰鍏舵垚鍛樺湪濠氬Щ鏂归潰鍏卞悓閬靛畧鐨勮涓哄噯鍒欍傚畠鐢辩ぞ浼氱殑涔犱織鎴栨硶寰嬫墍瑙勫畾銆傞拡瀵逛汉浠濮昏涓虹殑涔犱織鎴栨硶寰嬭瀹氱殑鎬诲拰灏...
  • 浜虹被鍘嗗彶涓鐨勫濮诲埗搴鍒嗗埆鏄粈涔?
    绛旓細浜虹被鍘嗗彶涓鐨勫濮诲埗搴鍒嗗埆鏄粈涔堬紵A.鍘熷鏉傚 B.琛缂樺 C.鏃忓濠 D.瀵瑰伓濠 E.涓澶竴濡诲埗 姝g‘绛旀锛欰BCDE
  • 鍙や唬鐨勫濮诲埗搴:鏉傚銆佺兢濠氥佸鍋跺
    绛旓細銆婄ぜ璁奥锋槒涔夈嬩腑锛鍙や汉濞跺鐨勮繋浜叉槸鍦ㄩ粍鏄忔椂杩涜锛屽惈鏈夆滈槼寰闃存潵鈥濅箣鎰忥紝鍚庡姞涓娾滃コ鈥濆瓧鍋忔梺鍗忎綔鈥滃鈥濓紱銆婅鏂囪В瀛椼嬩腑锛屸滃Щ鈥濈殑瑙i噴涓衡滃Щ锛屽┛瀹朵篃銆傚コ涔嬫墍鍥狅紝鏁呮洶濮烩濄傚濮诲湪瀛曡偛鐢熷懡鐨勫悓鏃剁淮绯讳簡绀句細鐨勫彂灞曘備粠鍙よ嚦浠婃极闀鐨勫濮鍙插ぇ鑷村彲鍒嗕负浜旂濠氬Щ鍒跺害锛屽嵆鏉濠氬埗銆佺兢濠氬埗銆佸鍋跺鍒...
  • 濠氬Щ,鍙ゆ椂鍙堢О鈥滄槒濮烩濇垨鈥滄槒鍥犫,鍙や唬涓嶅悓鐨勬椂浠f湁鎬庢牱鐨勫濮诲埗搴?
    绛旓細濠氬Щ锛屽彜鏃跺張绉扳滄槒濮烩濇垨鈥滄槒鍥犫濄傚湪鎴戝浗鍙や唬鐨濠氱ぜ涓紝鐢锋柟閫氬父鍦ㄩ粍鏄忔椂鍒板コ瀹惰繋浜诧紝鑰屽コ鏂归殢鐫鐢锋柟鍑洪棬銆傝繖绉嶁滅敺浠ユ槒鏃惰繋濂筹紝濂冲洜鐢疯屾潵鈥濈殑涔犱織锛屽氨鏄滄槒鍥犫濅竴璇嶇殑璧锋簮銆備篃灏辨槸璇达紝濠氬Щ鏄鎸囩敺濞跺コ瀚杩囩▼銆傝タ鍛ㄦ椂鏈燂紝鎴戝浗閫氳鐨勬槸鐢蜂笁鍗佽屽ǘ锛屽コ浜屽崄鑰屽珌鐨勫榫勫埗銆傚彜浜鸿涓猴細鐢蜂笁鍗佺瓔楠ㄥ潥寮...
  • 扩展阅读:古代休妻七出三不休五不娶 ... 古代婚姻 ... 中国婚姻制度发展史 ... 古代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女子七出之罪 ... 古代婚姻七出三不去 ... 古代的婚姻观念 ... 现代婚姻的四种模式 ... 婚姻制度的起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