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别称有哪些 中国的别称有哪些?

\u4e2d\u56fd\u7684\u522b\u79f0\u6709\u54ea\u4e9b\uff1f

\u4e2d\u56fd\u4f5c\u4e3a\u5386\u53f2\u60a0\u4e45\u7684\u6587\u660e\u53e4\u56fd\uff0c\u522b\u79f0\u4e5f\u6709\u5f88\u591a\u3002\u534e\u590f\uff0c\u4e2d\u534e\uff0c\u4e5d\u5dde\uff0c\u6d77\u5185\uff0c\u74f7\u56fd\uff0cCHINA\u3002

\u4e2d\u56fd\u4f5c\u4e3a\u5386\u53f2\u60a0\u4e45\u7684\u6587\u660e\u53e4\u56fd\uff0c\u522b\u79f0\u4e5f\u6709\u5f88\u591a\u3002\u534e\u590f\uff0c\u4e2d\u534e\uff0c\u4e5d\u5dde\uff0c\u6d77\u5185\uff0c\u74f7\u56fd\uff0cCHINA\u3002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出现,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中流砥柱,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别称也有很多。华夏,中华,九州,海内,瓷国,CHINA。



中国 华夏 中华 华 赤县 神州 九州 九区 九有 九囿 九围 九原 九域 赤县神州

一、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二、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四、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
五、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
《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中国”别称知多少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一、“中国”一词之本义考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正因为如此,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考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ina(“中国”)。至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1949年成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中国”概念完善、充实到今天的含义。

  三、“中国”一词别名考

  “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唐代韩亻屋诗云:“中华地向边城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已把“中华”与“外国”对举。所以,“中国”也简称“华”,中国人侨居海外称“华侨”。

  “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当时列国纷争,战火连天,人们渴望统一,于是产生了区划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贡》便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也有“九州”的记载,尽管具体的州名有所差异,但记载的均为九个州。“州”正式成为政区是东汉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辖区也越来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当于战国时代“九州”的范围。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时候,中国曾有“四海”之称,以四境均有海水环绕而得名。战国齐人邹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启发,大胆提出了“大九州”说。他认为《禹贡》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同样大小的州共有9个,但不过是裨海环绕的小九州;这样的小九州共有9个,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为大瀛州所环绕。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实虽然证明这只是一种假说,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国”名称考

  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国人,尊称中国为Cina、Thin、Sinae,许多发达国家几乎都用与之音近的名词来称呼中国,中文译音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对应,或以为从“丝绸”的“丝”读音而来,也有人认为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俄罗斯将中国叫“契丹”,显然另有来源。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武力强盛,控制着整个蒙古高原及其周围地区,铁骑所至,所向无敌。而当时刚刚兴起于东欧平原的俄罗斯人,初闻东方惟有契丹,故称中国为“契丹”,并沿用至今。

  • 涓浗鐨勫埆绉版湁鍝簺
    绛旓細3. 涓锛氳繖涓绉拌皳绐佸嚭浜嗕腑鍥戒綅浜庝笢浜氱殑涓績鍦板甫锛屼篃浣撶幇浜嗗叾鏂囧寲鐨勯噸瑕佹с4. 璇稿崕锛氬湪鍙や唬鏂囩尞涓紝鐢ㄤ互鎸囦唬涓浗锛屽惈鏈夊磭楂樺拰姝g粺鐨勬剰鍛炽5. 绁炲窞锛氳繖涓瘝璇父鐢ㄦ潵褰㈠涓浗锛屽惈鏈夌绉樺拰浼熷ぇ鐨勬剰钑达紝鏈夋椂涔熷啓浣溾滅娲测濄6. 涓湡锛氫紶缁熶笂鐢ㄦ潵琛ㄧず涓浗鐨涓績鍦板甫锛屽叿鏈夋缁熷拰鏍稿績鐨勮薄寰佹剰涔夈傝嚜涓崕姘戝浗...
  • 涓浗鐨勫埆绉版湁鍝簺?
    绛旓細涓浗鐨勫埆绉版湁鈥濈宸炩溿佲滀節宸炩濄佲濆崕澶忊溿佲滀腑鍘熲濄傚彟澶栬繕鏈夆滆鍗庘濄佲滀腑鍦熲濄佲滈渿鏃︹濄佲滃嚱澶忊濄佲滅鍩庘濄佲滅杩光濄佲滅鐢糕濄佲滀節鐗р濈瓑銆
  • 鈥涓浗鈥鐨勫埆绉版湁鍝簺?渚嬪鈥滅宸炩
    绛旓細鈥涓浗鈥鐨勫埆绉版湁锛氬ぉ鏈濄佸崕澶忋佺摲鍣ㄤ箣鍥姐佷笣缁镐箣鍥姐佽尪鍙朵箣鍥姐佺宸炪佷節宸炵瓑銆
  • 涓浗鐨勫埆绉版湁鍝簺
    绛旓細4. 绁炲窞锛氱宸炰箣绉版渶鏃╄浜庤タ姹壜峰徃椹縼銆婂彶璁帮細瀛熷瓙鑻熷嵖鍒椾紶銆嬨傚悗鏉ワ紝浜轰滑澶氱О涓浗涓衡滆丹鍘跨宸炩濓紝鎴栫畝绉颁负鈥滅宸炩濄5. 鈥滀腑鍥解濈殑鍚嶇О鐢辨潵锛氳捣婧愪簬鍟嗘湞锛屽晢鏈濆浗閮借櫧澶氭杩佺Щ锛屼絾鍩烘湰浣嶄簬娌冲崡鐪佸強鍛ㄨ竟鍦板尯锛岃繖閲岃瑙嗕负涓崕鏂囨槑鐨勪腑蹇冦傚洓鍛ㄦ湁璇镐警鍥界幆缁曪紝鍟嗛兘浣嶄簬涓ぎ锛屽洜鑰岀О涓衡滀腑鍥解濄傛鏃剁殑鈥...
  • 涓浗鐨勫埆绉版湁浠涔?
    绛旓細11.绂圭敻锛氫笌绂瑰煄鐩镐技锛屾寚澶х娌荤悊杩囩殑鍦熷湴锛屼篃鐢ㄦ潵鎸囦唬涓浗銆12.涔濈墽锛氭寚涓浗涔濅釜涓昏鐨勭墽鍖猴紝鍚庢潵鎴愪负涓浗鐨勪唬绉般13.涔濆煙锛氭寚鍙や唬涓浗鐨勪節涓富瑕佸尯鍩燂紝涔熸槸涓浗鐨勫埆绉涔嬩竴銆14.璧ゅ幙锛氳繖涓瘝姹囨簮浜庢眽浠o紝鎸囦腑鍥芥湰鍦熴15.澶ч檰锛氱幇浠e父鐢ㄧ殑璇嶆眹锛屾寚涓浗鐨勪富浣撻檰鍦伴儴鍒嗐16.涓滄柟锛氫腑鍥戒綅浜庝簹娲蹭笢閮紝鍥犳鏈...
  • 涓浗鐨勫埆绉鏄粈涔堣嚦灏4涓
    绛旓細鎴戝浗鐤嗗煙杈介様锛屼粠澶忓晢鍛ㄦ椂鏈熼粍娌冲湴鍩燂紝閫愭鎵╁睍鍒扮幇浠婂ぇ闄嗘硶瀹氶鍦熴傚湪婕暱鐨勫巻鍙插彂灞曡繃绋嬩腑锛涓浗鏈鍥涘ぇ鍒О鍗筹細绁炲窞銆佷節宸炪佸崕澶忋佷腑鍘熴傚彟澶栬繕鏈夆滆鍗庘濄佲滀腑鍦熲濄佲滈渿鏃︹濄佲滃嚱澶忊濄佲滅鍩庘濄佲滅杩光濄佲滅鐢糕濄佲滀節鐗р濄佲滀節鍩熲濄佲滆丹鍘库濄佲滃ぇ闄嗏濄佲滀笢鏂光濄佲滅摲鍣ㄢ濈瓑鍒О銆
  • 涓浗鐨勫埆绉版湁鍝簺涓浗鍚嶇О鐨勫彂灞
    绛旓細1銆涓浗鐨勫埆绉鍖呮嫭鈥滅宸炩濄佲滀節宸炩濄佲濆崕澶忊溿佲滀腑鍘熲濄傛澶栵紝杩樻湁鈥滆鍗庘濄佲滀腑鍘呯珫鍛婂湡鈥濄佲滅氦鍠婇渿鏃︹濄佲滃嚱澶忊濄佲滅鍩庘濄佲滅杩光濄佲滅鐢糕濄佲滀節鐗р濈瓑绉板懠銆2銆佷腑鍥芥浘浠モ滃崕澶忊濄佲滀腑鍗庘濄佲滀腑澶忊濄佲滆澶忊濄佲滆鍗庘濄佲滅宸炩濄佲滀腑鍦熲濈瓑鍚嶇О鍑虹幇锛屾渶鏃╂寚浠i粍娌虫祦鍩...
  • 涓浗鐨勫埆绉鏄粈涔
    绛旓細鎴戝浗鐤嗗煙杈介様锛屼粠澶忓晢鍛ㄦ椂鏈熼粍娌冲湴鍩燂紝閫愭鎵╁睍鍒扮幇浠婂ぇ闄嗘硶瀹氶鍦熴傚湪婕暱鐨勫巻鍙插彂灞曡繃绋嬩腑锛涓浗鏈鍥涘ぇ鍒О鍗筹細绁炲窞銆佷節宸炪佸崕澶忋佷腑鍘熴傚彟澶栬繕鏈夆滆鍗庘濄佲滀腑鍦熲濄佲滈渿鏃︹濄佲滃嚱澶忊濄佲滅鍩庘濄佲滅杩光濄佲滅鐢糕濄佲滀節鐗р濄佲滀節鍩熲濄佲滆丹鍘库濄佲滃ぇ闄嗏濄佲滀笢鏂光濄佲滅摲鍣ㄢ濈瓑鍒О銆
  • 扩展阅读:中国的别称16个 ... 中国的四大称呼 ... 中国五大别称 ... 中国100个美称 ... 中国的4种叫法 ... 国家的别称和雅称 ... 中国十大美称 ... 中国十大霸气的别称 ... 各个国家的美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