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具体怎么解释这句诗 ? "李白一斗诗万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u201c\u674e\u767d\u6597\u9152\u8bd7\u767e\u7bc7\uff0c\u957f\u5b89\u5e02\u4e0a\u9152\u5bb6\u7720\u3002\u5929\u5b50\u547c\u6765\u4e0d\u4e0a\u8239\uff0c\u81ea\u79f0\u81e3\u662f\u9152\u4e2d\u4ed9\u201d\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

\u5510\u8bd7\u9605\u8bfb\u8d4f\u6790 \u675c\u752b\u300a\u996e\u4e2d\u516b\u4ed9\u6b4c\u300b\u6717\u8bfb \u5f20\u7259\u821e\u722a

\u8bd1\u8bd7\uff1a\u674e\u767d\u996e\u9152\u5341\u6597\uff0c\u5c31\u80fd\u5199\u51fa\u4e00\u767e\u7bc7\u8bd7\u6765\u3002\u4ed6\u4e5f\u4e50\u4e8e\u8fc7\u666e\u901a\u767e\u59d3\u7684\u751f\u6d3b\uff0c\u559d\u4e86\u9152\u5c31\u9189\u5367\u5728\u957f\u5b89\u5e02\u7684\u9152\u94fa\u91cc\u3002\u4ed6\u6027\u683c\u6840\u9a9c\u4e0d\u9a6f\uff0c\u8c6a\u653e\u7eb5\u9038\uff0c\u5929\u5b50\u53ec\u89c1\u4ed6\uff0c\u4ed6\u56e0\u9152\u9189\u4e0d\u80af\u4e0a\u8239\uff0c\u8bf4\u81ea\u5df1\u662f\u9152\u4e2d\u4e4b\u4ed9\uff0c\u8c01\u53ec\u89c1\u90fd\u4e0d\u53bb\u3002\u6ce8\u91ca\uff1a\u201c\u4e0d\u4e0a\u8239\u201d\uff1a\u674e\u767d\u8c6a\u653e\u55dc\u9152\uff0c\u8511\u89c6\u6743\u8d35\u3002\u8303\u4f20\u6b63\u300a\u674e\u767d\u65b0\u5893\u7891\u300b\u8f7d\uff1a\u7384\u5b97\u6cdb\u821f\u4e8e\u767d\u83b2\u6c60\uff0c\u6b32\u53ec\u674e\u767d\u5199\u5e8f\uff0c\u5f53\u65f6\u674e\u767d\u5df2\u5728\u7ff0\u6797\u9662\u559d\u9189\uff0c\u9ad8\u529b\u58eb\u9042\u6276\u5176\u4e0a\u8239\u89c1\u7687\u5e1d\u3002\u8fd9\u91cc\u6307\u674e\u767d\u9152\u540e\u72c2\u653e\uff0c\u65e0\u89c6\u4e07\u4e58\u4e4b\u5c0a\u4e25

意思是: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1、原文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2、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

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3、作者

唐代杜甫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据新、旧《唐书》的《李适之传》及《玄宗纪》,李适之罢相是在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四月,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天宝五年四月之后,时杜甫初至长安。

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2、赏析

《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这首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前不用起,后不用收;并列地分写八人,句数多少不齐,但首、尾、中腰,各用两句,前后或三或四,变化中仍有条理:在体裁上是一个创格。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

作者写八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3、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中八仙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意思是: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名联赏析

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
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后李白祠正厅两侧木柱上所镌刻楹联,亦系集李白诗句而成。上联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本意是称赞汉代文章和建安诗人的作品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富有遒劲之风。下联出自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谪仙人”本是贺知章对李白的戏称,意为李白天才绝世,非人世之人,当是贬谪凡间的仙人。李白对此称呼十分满意,多次在诗中自称“谪仙”。此联不仅巧妙地集李白诗句而不露痕迹,更妙在称誉李白之诗仙风采与绝世文才。后人读此联,便宛然可见李太白之潇洒风神。

3、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
此联为采石太白楼主楼一楼两旁抱柱上所镌的金字楹联,原系清代吴鼒撰,后由安徽省著名书法家葛介屏重书。 谢宣城指南齐诗人谢朓,是齐梁诗人的杰出代表。曾任宣城太守,后人因称其为“谢宣城”。其五言诗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等深受李白推崇,故清人王士祯《论诗绝句》有云:“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韩荆州为唐朝的荆州长史韩朝宗,有声望,喜欢识拔后进。凡是得到他赏识的文士,都能一鸣惊人,声名鹊起。李白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有“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之句,希望能得到他的褒奖。此联上联以问句起笔,感慨谢朓能得到李白的推崇,下联则遗憾韩朝宗不能慧眼识人才,不肯提携李白,致使李白那样的高士,竟不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一问一叹,写尽诗人一生的坎坷,令人读后,油然而生悲凉伤感之情。

4、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此联为姚兴泶所撰。上下联均出自杜甫诗句。上联“世人皆欲杀”出自《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晚年因接受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邀请,加入其幕府,并为其写过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歌。后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长流夜郎。当时的处境是“世人皆欲杀”,只有杜甫这样的老友“独怜才”,可见二人相知之深,友谊之厚。下联出自《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依然故我;醉时纵然天子相呼,犹不肯上船,可见其狂士之态。此联借用杜甫诗句,并加上“狂”、“醉”二字,活脱脱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

5、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

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6、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7、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

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8、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
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9、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
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10、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
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11、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此联上下联说的均是李白平生最为人拍手称道叫绝的地方,可谓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的话,那么,李白无疑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之顶的巨人。所以,用“诗中无敌”来赞誉李白,是毫不为过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只要有美酒,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人们只要想到酒,就自然会想起李白,“太白遗风”亦因之名布千古。所以,用“酒里称仙”来形容李白也是历来大家的共识。正因为李白一生诗酒风流,作者才有“才气公然笼一代”之评。下联说,李白当年得到唐玄宗赏识,待诏翰林院。一次乘醉在金銮殿上,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晚年又曾身披宫锦袍,自金陵往牛渚玩月,与崔宗之等人在舟中饮酒畅谈,旁若无人。此等风采,何等令人向往,故作者说他“狂名直欲占千秋”。值得一提的是,“力士脱靴”虽然只是传说,未必可靠,但历来文人心知肚明,却宁愿信其有,就是因为代表了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铁骨,大快人心,酣畅淋漓。正因为这样,李白之“狂”,非狂妄之气,乃是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傲骨,也是千秋万代人们所推崇的崇高品格。

12、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

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此联上联写出了太白楼“风月江天贮一楼”的气势与风光。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倚靠在太白楼上的栏杆处,依旧能见到皎洁的明月,沐浴到轻柔的微风。下联说,采石矶作为六朝京畿天然屏障,目睹了多少六朝的成败兴衰。瞻仰着太白楼中陈列的李白的锦袍遗像,仿佛又看到了风神潇洒的李太白在世。这种风采,历久弥新,可与日月争辉,能使山河增色。“翠嶂高楼”上的“月朗风清”,连接着的是李白的“锦袍遗像”所带来的“天长地久”。江山代谢,人世浮沉,庶民尘土,帝王亦尘土,惟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才能不朽。此联之妙,全在于从李太白、太白楼,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兴替,令人读后不胜感慨。

13、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
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上联说千万不要登上高山,因为登高望远,看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让英雄人物也禁不住要洒下涕泪。下联说,在太白楼上,百无聊赖,倾满蚁酒,听着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由感慨自古才子亦如这秋叶般飘零。英雄涕泪,才子飘零,从来都让人心动。更何况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有多少英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终生。在那种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等权贵人物手中的年代里,帝王的赏识,就是士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渠道。得则高歌,失即万事皆休。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个人是多么渺小。在太白楼上登高望远,有多少人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千古英雄千古泪,由来才子自飘零,明月楼高,江湖日远,对酒凭栏,同声一叹。身世如浮萍,飘忽不定,这就是那个年代有傲骨的读书人的命运。所以,无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需要的都是知己的赏识。而那种知遇之恩,却可遇而不可求,又岂是个人所能决定的?“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难免。

14、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

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此联上联说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十四年就过去了。回首往事,只觉得仕途真的如梦,交游亦如梦。总之是浮生若梦,恍如隔世。下联说李白高风亮节,难有匹敌。三千多年间,又有何人能象他那样,被人称为诗仙、酒仙?上联是慨叹,纵使多才如李白,亦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个石子,终究难以挽留住逝去的时光。所以才会有“仕真若梦,游真若梦”之感慨。但伟人终究是伟人,他的生命虽然难以再现,但诗仙、酒仙的风采却会长流人间,不会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所以,下联转而又说,从这一点讲,“诗可称仙,酒可称仙”的李白便可以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千载留名呢?李白生前就已被人称为“天上谪仙人”,非寻常凡夫俗子可比。身后更是推崇者无数,能够集“诗仙”、“酒仙”称呼于一身,的确是几千年间难得一见的奇才。此联之妙,在于将李白短短一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虽不免有“生命如花,转眼凋零”的遗憾,但更有一份看破人生浮沉得失之后的旷达。

15、酒家何处?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此联上联先以问句起头,因为李白生平最爱美酒,所以作者上来就问:“何处有酒家?”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杨柳依依垂拂的时候,对着如此良辰美景,总不由想到,应当招来李白的好友杜甫,让诗仙、诗圣一起品酒、赏月、吟诗、畅谈,才不失为一桩赏心乐事。下联写道,桃花潭的潭水依旧象李白游览时那样清澈,桃花也依旧妩媚动人,自己到此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神游数百年,穿越了时空隧道,与李白在一起。或许自己的前身就是那个在桃花潭畔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泾县汪伦吧。此联把美酒、良辰、风物、胜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曾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还是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都是李白的好友,都曾与李白一起留下一段让后人神往的佳话。这里,作者也禁不住神思遐想,自己也是李白的异代知音,或许前身还就是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曾追随李白左右,也曾与李白把酒畅话,醉歌抒怀呢。
16、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此联上联说李白遭谗,起因是《清平调三章》中“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中以赵飞燕比杨玉环。本来李白此诗是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说:“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杨妃于是十分生气,遂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玄宗想以官职授李白,也为宫中所悍而止。后来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所以上联说,李白怀有千古之才,但也正是因为他有才,谗言遂因之而起,致使李白这位“千古才人”怀抱着“千古遗恨”。下联转说自己登上百尺高的太白楼,眼前所见是一楼风景,一楼诗词。如果除去上下联前面四个字,“千古才人千古恨,一楼风景一楼诗”同样是一幅妙对。

17、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此联上联“把酒问青天”出自宋苏轼词《西江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为把酒问苍天,世间已无觅高力士这样的谗毁小人的踪影,而人们对李太白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可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自有公道。下联“登舟望秋月”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意为象谢尚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的高风亮节,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大家每当读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都要想起这位谢将军的旷怀。正象一位诗人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却死了。”象谢尚那样的人,纵然肉体已化作尘土,人们却依然时时记着他;而象高力士这样的人,死后又有谁会追念他呢?“爱屋及乌”,人们因为喜爱李白,所以连带着对他所推崇的谢尚也加以怀念,而对以谗言中伤他的高力士却十分厌恶。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与追思之深,可谓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18、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

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此联上联上来就说,千百年来,被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去的英雄有多少啊,正应了罗贯中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采石之险甲江南”,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翠螺山见证了多少险恶的战争,至今依然矗立在江畔;太白楼饱览了多少朝代兴衰的往事,依旧在蒙蒙的江南烟雨中勾起人们那份绵绵不尽的怀思。下联说,斯楼虽在,斯人已往,而他的诗卷却长留天地间。千载后重来,楼中依旧可见后人拜祭时奉上的美酒。因为大家知道,李白一生就爱好诗酒,所以来拜祭他,别的可以没有,却不可无诗,不可无酒。表面上是说酒不空,实际上是说,人民对李白的怀念经历了千秋万载,也不会消除磨灭。此联只有短短的26字,却以“山”对“人”,以“酒”对“楼”,以“英雄”对“天地”,处处可见对仗之工。江山千古,江流千古,楼亦千古,诗亦千古,人亦千古。

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

译诗: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谁召见都不去

此诗第一句应该更正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出自〖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入长安后受到玄宗礼遇,侍诏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皇上欣赏他的文才,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歌功颂德,点缀太平。即使在离天子这么近的地方,李白也没有泯灭自己的个性色彩。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敢叫天子久等,敢叫高力士脱靴。傲岸洒脱依旧,狂放不羁依旧。身处江湖要坚守天性也许比较容易,当身在魏爵恩宠有加仍不失天性,仍有力量抗拒那种温柔的扭曲,确实是真正的内心强健。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这种姿态是官场绝对不能接受的,这里需要的是谦顺,机变,平庸化。于是李白的政治生涯很快走向尽头,凄然离开长安,从此没有返回。这是宠臣李白的不幸,又是诗人李白的大幸。久在宫廷,就像笼中金丝鸟,高贵却失却了振飞的力量。夕阳下的李白凄迷地向长安投去最后一瞥,心头在哀怨,在悲泣,却没意识到自己正走向心灵的解放,走向历史的深处,一片辉煌的创造景象正在眼前展开。

的确,李白一生也写过不少颂诗和贺诗,但这不是事情的本质。他也是人,他要生存,他不得不如此。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对富贵的渴望而放弃个性,保持了心灵的真诚和天性的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在这个世界上,大官们轻歌曼舞,小吏也有一份温饱,却没有天才李白的一条生路。寂寞,凄凉,卑微,贫窘,这就是一个坚守着心灵真诚的文人的命运。
遥想李白当年,他作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怎么会落到穷途末路沿门托钵的地步?

李白是一个文人,但文人并不是一种职业,一种价值的证实。一个文人,如果他不能在官位上占据一个位置,即使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也只是一个卑微的人物。李白的一生就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李白的悲剧在出川之时已经由一种自己毫无意识的因素决定了。李白天性天真洒脱,狂放傲岸,这与官场所需的拘谨权变,顺服谦卑恰恰构成了最鲜明的对抗,这也是无法调和的两种人格的对抗。朝廷求贤是真的,但本质是是需要能干的奴才,而绝对无法容忍一种独立鲜明的个性。于是,哪怕李白之才千古独步,也无法避免终身潦倒的命运。率真的天性成就了李白,也贻误了李白,事情总是这样具有双重意义。

出川后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实现“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碰壁。开元十八年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进身无路,报国无门,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此诗第一句应该更正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出自〖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入长安后受到玄宗礼遇,侍诏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皇上欣赏他的文才,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歌功颂德,点缀太平。即使在离天子这么近的地方,李白也没有泯灭自己的个性色彩。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敢叫天子久等,敢叫高力士脱靴。傲岸洒脱依旧,狂放不羁依旧。身处江湖要坚守天性也许比较容易,当身在魏爵恩宠有加仍不失天性,仍有力量抗拒那种温柔的扭曲,确实是真正的内心强健。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这种姿态是官场绝对不能接受的,这里需要的是谦顺,机变,平庸化。于是李白的政治生涯很快走向尽头,凄然离开长安,从此没有返回。这是宠臣李白的不幸,又是诗人李白的大幸。久在宫廷,就像笼中金丝鸟,高贵却失却了振飞的力量。夕阳下的李白凄迷地向长安投去最后一瞥,心头在哀怨,在悲泣,却没意识到自己正走向心灵的解放,走向历史的深处,一片辉煌的创造景象正在眼前展开。

的确,李白一生也写过不少颂诗和贺诗,但这不是事情的本质。他也是人,他要生存,他不得不如此。重要的是他没有因为对富贵的渴望而放弃个性,保持了心灵的真诚和天性的狂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这才是李白。在这个世界上,大官们轻歌曼舞,小吏也有一份温饱,却没有天才李白的一条生路。寂寞,凄凉,卑微,贫窘,这就是一个坚守着心灵真诚的文人的命运。
遥想李白当年,他作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怎么会落到穷途末路沿门托钵的地步?

李白是一个文人,但文人并不是一种职业,一种价值的证实。一个文人,如果他不能在官位上占据一个位置,即使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也只是一个卑微的人物。李白的一生就是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李白的悲剧在出川之时已经由一种自己毫无意识的因素决定了。李白天性天真洒脱,狂放傲岸,这与官场所需的拘谨权变,顺服谦卑恰恰构成了最鲜明的对抗,这也是无法调和的两种人格的对抗。朝廷求贤是真的,但本质是是需要能干的奴才,而绝对无法容忍一种独立鲜明的个性。于是,哪怕李白之才千古独步,也无法避免终身潦倒的命运。率真的天性成就了李白,也贻误了李白,事情总是这样具有双重意义。

出川后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实现“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碰壁。开元十八年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进身无路,报国无门,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囬暱瀹夊競涓婇厭瀹剁湢鐨勬剰鎬
    绛旓細鐭ョ珷楠戦┈浼间箻鑸癸紝鐪艰姳钀戒簳姘村簳鐪犮傛睗闃充笁鏂楀鏈濆ぉ锛岄亾閫㈤捍杞﹀彛娴佹稁锛屾仺涓嶇Щ灏佸悜閰掓硥銆傚乏鐩告棩鍏磋垂涓囬挶锛岄ギ濡傞暱椴稿惛鐧惧窛锛岃鏉箰鍦gО閬胯搐銆傚畻涔嬫絿娲掔編灏戝勾锛屼妇瑙炵櫧鐪兼湜闈掑ぉ锛岀殠濡傜帀鏍戜复椋庡墠銆傝嫃鏅嬮暱鏂嬬唬浣涘墠锛岄唹涓線寰鐖遍冪銆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锛(鏂楅厭 涓浣滐細涓鏂)澶╁瓙鍛兼潵涓嶄笂鑸...
  • 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鍏ㄨ瘲
    绛旓細銆栭ギ涓叓浠欐瓕 鐭ョ珷楠戦┈浼间箻鑸癸紝鐪艰姳钀戒簳姘村簳鐪犮傛睗闃充笁鏂楀鏈濆ぉ锛岄亾閫㈤捍杞﹀彛娴佹稁锛屾仺涓嶇Щ灏佸悜閰掓硥銆傚乏鐩告棩鍏磋垂涓囬挶锛岄ギ濡傞暱椴稿惛鐧惧窛锛岃鏉箰鍦gО閬胯搐銆傚畻涔嬫絿娲掔編灏戝勾锛屼妇瑙炵櫧鐪兼湜闈掑ぉ锛岀殠濡傜帀鏍戜复椋庡墠銆傝嫃鏅嬮暱鏂嬬唬浣涘墠锛岄唹涓線寰鐖遍冪銆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锛岄暱瀹夊競涓婇厭瀹剁湢锛屽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锛岃嚜绉...
  • 鈥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鈥濆嚭鑷摢涓棣栬瘲?
    绛旓細鍘熸枃锛氱煡绔犻獞椹技涔樿埞锛岀溂鑺辫惤浜曟按搴曠湢銆傛睗闃充笁鏂楀鏈濆ぉ锛岄亾閫㈤捍杞﹀彛娴佹稁锛屾仺涓嶇Щ灏佸悜閰掓硥銆傚乏鐩告棩鍏磋垂涓囬挶锛岄ギ濡傞暱椴稿惛鐧惧窛锛岃鏉箰鍦gО閬胯搐銆傚畻涔嬫絿娲掔編灏戝勾锛屼妇瑙炵櫧鐪兼湜闈掑ぉ锛岀殠濡傜帀鏍戜复椋庡墠銆傝嫃鏅嬮暱鏂嬬唬浣涘墠锛岄唹涓線寰鐖遍冪銆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锛屽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锛岃嚜绉拌嚕鏄厭涓...
  • 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鍘熸枃鍙婄炕璇
    绛旓細鏉庣櫧鏂閰掕瘲鐧剧瘒鍘熸枃鍙婄炕璇戯細1銆佸師鏂 鐭ョ珷楠戦┈浼间箻鑸癸紝鐪艰姳钀戒簳姘村簳鐪犮傛睗闃充笁鏂楀鏈濆ぉ锛岄亾閫㈤汗杞﹀彛娴佹稁锛屾仺涓嶇Щ灏佸悜閰掓硥銆傚乏鐩告棩鍏磋垂涓囬挶锛岄ギ濡傞暱椴稿惛鐧惧窛锛岃鏉箰鍦gО涓栬搐銆傚畻涔嬫絿娲掔編灏戝勾锛屼妇瑙炵櫧鐪兼湜闈掑ぉ锛岀殠濡傜帀鏍戜复椋庡墠銆傝嫃鏅嬮暱鏂嬬唬浣涘墠锛岄唹涓線寰鐖遍冪銆傛潕鐧芥枟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銆...
  • 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鈥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锛屽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锛岃嚜绉拌嚕鏄厭涓粰鈥濊繖鍥涘彞鍐欐潕鐧藉ソ楗佺媯鏀俱佹絿娲掞紝涔熷啓鍑轰簡鏉庣櫧閰掍竴涓嬭倸锛岃瘲鍏寸珛鍒绘硥娑岃屾潵鐨勬墠鍗庘斺旀潕鐧藉彧瑕佸枬涓涓鏂閰掞紝灏辫兘浣滃嚭鐧剧瘒璇楁潵銆備粬甯稿湪闀垮畨甯備笂鍠濋厭锛屽枬閱変簡灏辩潯鍦ㄩ厭妤间笂銆傛湁涓娆★紝鍞愮巹瀹楁父鐧借幉姹狅紝鍙潕鐧藉幓浣滆瘲锛屾潕鐧藉嵈鍠濆緱閱夐喓...
  • 鏈変竴棣栧彜璇,鏄叾浠栬瘲浜烘弿杩鏉庣櫧涓鐢熺殑鍙よ瘲,杩欓璇楀彨浠涔?
    绛旓細鏉滅敨:銆婃槬鏃ュ繂鏉庣櫧銆嬬櫧涔熻瘲鏃犳晫,椋樼劧鎬濅笉缇ゃ傛竻鏂板簹寮搴,淇婇搁矋鍙傚啗銆 娓寳鏄ュぉ鏍,姹熶笢鏃ユ毊浜戙備綍鏃朵竴妯介厭,閲嶄笌缁嗚鏂囥 銆婇ギ涓叓浠欐瓕銆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銆傚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鑷О鑷f槸閰掍腑浠欍 銆婂瘎鏉庡崄浜岀櫧浜屽崄闊点嬫様骞存湁鐙傚,鍙风О璋粰浜,绗旇惤鎯婇闆,璇楁垚娉i绁炪傚0鍚嶄粠姝ゅぇ,姹╂病涓鏈濅几;鏂囬噰鎵...
  • 鏉庣櫧鐨勩婂皢杩涢厭銆,鍘熸潵瑕佽繖鏍疯!
    绛旓細鏉庣櫧涓轰綍鐖卞枬閰 鏉庣櫧鏄竴涓庢牱鐨勪汉鍛?鏉滅敨姣旀潕鐧藉皬鍗佷竴宀,鍫О鏄渶浜嗚В鏉庣櫧鐨勭煡宸,涓や釜浜烘浘缁忔湁杩囧法鏄熶箣闂寸殑浜や細,寤虹珛浜嗘繁鍘氱殑鍙嬭皧,閭d竴娈电浉澶勭殑宀佹湀鍦ㄦ潨鐢殑蹇冮噷鐣欎笅姘哥敓闅惧繕鐨勮蹇,浠栫殑绗斾笅鎻忕粯鍑虹殑鏄潕鐧芥渶浼犵鐨勮倴鍍忕敾銆備緥濡傛潨鐢婇ギ涓叓浠欐瓕銆嬩箣鍏簯: 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銆傚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
  • 缁e彛涓鍚愬氨鍗婁釜鐩涘攼 缁欐垜閲婅В涓涓嬨傚嚭澶勪釜鍘熸枃灏变笉鐢ㄨ浜嗐傚氨瑙i噴杩欎竴 ...
    绛旓細杩樻湁涓灞傛剰鎬濓細鏉庣櫧浠h〃浜嗙洓鍞愯瘲浣滅殑楂樺嘲锛岃豹鏀炬磼鑴憋紝鍏呮弧鐩涘攼姘旇薄銆傚紩杩欏嚑鍙ヨ瘲浣滀负寮鍦猴紝鍥犱负瀹冩伆濡傚叾鍒嗘鎷簡鏉庣櫧鐨勭壒寰佸強鎴愬氨銆傞厭銆佹湀鍏夈佸墤锛屾槸鏉庣櫧鐨勭敓鍛界粍鎴愶紝鍗婁釜鐩涘攼鏄潕鐧界殑鎴愬氨銆傜洓鍞愯瘲鍧涚殑涓ゅ骇楂樺嘲锛屽氨鏄潕鐧藉拰鏉滅敨锛屾潕灞呯洓鍞愪竴鍗娿傛潕鐧藉棞閰掞紝鈥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锛岄暱瀹夊競涓婇厭瀹剁湢銆傚ぉ瀛愬懠鏉...
  • 鏉庣櫧涓鏂楄瘲鐧剧瘒 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 鍐欑殑鏄皝
    绛旓細浣滆咃細鏉滅敨 鐭ョ珷楠戦┈浼间箻鑸癸紝鐪艰姳钀戒簳姘村簳鐪犮傛睗闃充笁鏂楀鏈濆ぉ锛岄亾閫㈤捍杞﹀彛娴佹稁锛屾仺涓嶇Щ灏佸悜閰掓硥銆傚乏鐩告棩鍏磋垂涓囬挶锛岄ギ濡傞暱椴稿惛鐧惧窛锛岃鏉箰鍦gО閬胯搐銆傚畻涔嬫絿娲掔編灏戝勾锛屼妇瑙炵櫧鐪兼湜闈掑ぉ锛岀殠濡傜帀鏍戜复椋庡墠銆傝嫃鏅嬮暱鏂嬬唬浣涘墠锛岄唹涓線寰鐖遍冪銆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甯備笂閰掑鐪锛(鏂楅厭 涓浣滐細涓鏂)澶╁瓙...
  • 涓浠h瘲浠鏉庣櫧,鍙堜负浣曡嚜绉伴厭涓粰?
    绛旓細鍥犱负鏉庣櫧鏈鐖遍ギ閰掞紝浠栧叧浜庡枬閰掔殑璇楀啓浜嗗緢澶氾紝銆婃湀涓嬬嫭閰屻嬨併婂皢杩涢厭銆嬬瓑锛屼粬鐖遍厭锛屽枬瀹岄厭灏变綔璇椼傦紙鍞愶級鏉滅敨鍐欍婇ギ涓叓浠欐瓕銆嬧鏉庣櫧鏂閰璇楃櫨绡囷紝闀垮畨琛涓婇厭瀹剁湢銆傚ぉ瀛愬懠鏉ヤ笉涓婅埞锛岃嚜绉拌嚕鏄厭涓粰鈥濓紝鎰忔濇槸锛氭潕鐧介ギ閰涓鏂锛岀珛鍙祴璇楃櫨绡囷紝浠栧幓闀垮畨琛楅厭鑲嗛ギ閰掞紝甯稿父閱夌湢浜庨厭瀹躲傚ぉ瀛愬湪婀栨睜娓稿锛...
  • 扩展阅读:世上最吓人古诗 ... 李白最吓人的一首诗 ... 李白斗酒诗百篇全诗 ... 兵马俑最诡异的一张照 ... 李白最诡异的一首 ... 李白最霸气的酒诗 ... 吓死八千人的美女图 ... 李白最可怕的藏头诗 ... 李白最可怕的一首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