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是不是甲壳动物

\u4e4c\u9f9f\u662f\u7532\u58f3\u52a8\u7269\u8fd8\u662f\u8f6f\u4f53\u52a8\u7269

\u4e4c\u9f9f\u662f\u722c\u884c\u52a8\u7269 \u6309\u52a8\u7269\u5206\u7c7b \u5982\uff1a
\u4e4c\u9f9f \u5c5e\u810a\u7d22\u52a8\u7269\u95e8 \u722c\u884c\u7eb2 \u9f9f\u9cd6\u76ee
\u8783\u87f9 \u5c5e\u8282\u80a2\u52a8\u7269\u95e8 \u7532\u58f3\u7eb2 \u5341\u8db3\u76ee\u3001\u722c\u884c\u4e9a\u76ee
\u8717\u725b \u5c5e\u8f6f\u4f53\u52a8\u7269\u95e8 \u8179\u8db3\u7eb2 \u80ba\u87ba\u4e9a\u7eb2\u76ee \u67c4\u773c\u76ee

\u56e0\u4e3a\u4e4c\u9f9f\u662f\u4e24\u6816\u7c7b\uff0c\u800c\u4e14\u662f\u7528\u80ba\u547c\u5438\u7684\uff0c\u540c\u65f6\u4e4c\u9f9f\u7684\u7e41\u6b96\u65b9\u5f0f\u662f\u5375\u751f\uff0c\u6240\u4ee5\u5b83\u5b8c\u5168\u7b97\u4e0d\u5230\u7532\u58f3\u7c7b\u52a8\u7269\u91cc\uff0c\u5b83\u6709\u575a\u786c\u7684\u58f3\u5c31\u8981\u5f52\u5230\u7532\u58f3\u7c7b\u91cc\u5c31\u597d\u50cf\u5728\u628a\u8759\u8760\u5f52\u5230\u9e1f\u7c7b\u91cc\u4e00\u6837

爬行纲(REPTILIA)全世界现有爬行动物5千7百余种,我国约有300种。大多数营陆栖生活,少数营水栖生活。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我国多分布于南方各省。常见的药用种类有乌龟、鳖、蛤蚧、乌梢蛇、银环蛇等。其中蛤蚧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开宝本草》就有记载。具补肺壮阳、平喘益精之功效。龟板、鳖甲也是疗效甚好的补益药物。近代国内外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爬行动物的药用价值,在它们的体内发现了不少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成分。如从蛇毒中提取了抗癌、抗菌和镇痛等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为利用本类动物研制抗癌、镇痛等新药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爬行类起源于古代两栖动物。由于它们在与外界复杂的环境长期斗争中,逐步获得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陆地运动和繁殖的能力,因此从根本上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存下来。鸟纲和哺乳纲动物就是古爬行动物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后裔。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在胚胎发育时都具羊膜,统称它们为羊膜动物。而圆口纲、鱼纲和两栖纲动物在胚胎发育时都不具羊膜,统称它们为无羊膜动物。

爬行类是继两栖类之后,开始完全营陆栖生活的一个类群。所以爬行类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两栖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适应陆栖生活的特征。如体表被角质鳞片,骨骼骨化程度高,四肢发达,指趾端具爪,完全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产羊膜卵以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较发达等。

本纲动物中,也有少数水栖种类,这只不过是陆栖脊椎动物在地理、生境分布上的再占领,它们因此出现的一些适应水栖生活的形态结构,也只是一些次生现象。

(一)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

具陆栖四足动物的基本形态,适应陆地生活。

本类动物的生活方式和栖息环境各不相同,有地栖的、树栖的、穴居的,也有水栖的。因而外形差别较大。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晰蝎型,身体长圆柱形,尾部发达,四肢发达或不发达,尾易自断,能再生。如蜥蜴等;②蛇型,身体细长圆筒形,四肢退化,能蜿蜒运动,如乌梢蛇等;③龟鳖型,身体扁圆形,背腹具甲,头、颈和四肢均能不同程度的缩入甲内,如乌龟等。无论属何种体型,它们的身体一般都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头部灵活,颈部明显,躯干或扁或圆而细长,四肢多强健,指趾端具爪,都有别于两栖类而适应陆地生活。

2.皮肤

皮肤干燥,体表被角质层。爬行动物的皮肤因缺乏皮脂腺而干燥。同时皮肤的表皮层沉积了大量的角蛋白而被各式各样的角质化物。角质物的形状、大小、数目随种类不同而异,是分类的依据之一。蜥蜴类和蛇类的角质层不断加厚而形成了鳞片,并呈粒伏或覆瓦状排列;鳄类的躯干部和蛇类头部的角质层极度加厚而形成大型盾片;龟鳖类的角质层与皮下真皮骨板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了大型的甲板;蜥蜴类的有些角质层则形成了小刺或棘状突起。在指趾端的角质层又形成了爪。

角质层是由无生命的物质组成的,因此随着动物的生长必须定期更换。这一生理现象称为蜕皮。蜕皮的次数与动物的生长速度有关。快速生长的蛇类,每两个月就蜕皮一次。

爬行动物的皮肤里有发达的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在日光和外界温度的刺激下,能改变动物的体色。如避役Chamaeleontes vulgaris能随日光和外界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体色,故素有变色龙之称。

3.骨骼

骨骼发育良好,分化程度高。爬行动物的骨骼系统比起两栖动物,发育良好,大多数都是硬骨。它们的脊柱分区明显,而且颈椎有环椎和枢椎的分化;躯干部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头骨具单一枕骨踝,井出现了颞窝和眶间隔。

1)头骨

头骨的膜性硬骨与软骨性头颅比两栖动物骨化良好,骨膜成分明显增加;头部骨骼比两栖类高而隆起,反映了脑腔的扩大;眼窝之间具由薄骨片形成的眶间隔;眼眶后有1个或2个孔洞状颈颞窝。颞窝是爬行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同时为考证古爬行动物的进化提供了线索。根据颞窝的有无及其位置,爬行动物分为无颞窝类(如杯龙)、双颞窝类(如扬子鳄)和合颞窝类(如兽齿类)三类。

此外,具次生腭。这是自爬行类开始出现的特征。次生腭位于颅骨底部,口腔底壁处。是由前颌骨、颌骨的腭突和腭骨组成的水平隔,把原口腔的前部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与鼻腔相通,成为嗅觉和呼吸的通道;下层为固定口腔,成为进食的门户。这样,呼吸与进食互不影响。

蜥蜴类和蛇类的头骨结构与龟鳖类、鳄类有明显的不同。前两类头骨的膜性硬骨后缘骨消失,方骨(软性硬骨)露出。方骨与下颌骨形成关节。由于方骨周围缺乏膜性硬骨的束缚,具较大的可动性,使口腔张得很大。有的蛇的口腔可张开130”左右。因此蜥蜴类和蛇类可吞食较大的捕获物。

2)脊柱、肋骨和胸骨

脊柱分区明显,有颈椎、胸腰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的分化。颈椎数目增多,前两枚颈椎特化成环椎和枢椎。环椎与头骨的枕骨踝相关节,能同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增大了头部的灵活性。椎骨的结构和关节方式似两栖类,低等种类为双凹型,高等种类为前凹型或后凹型。胸腰椎具发达的胸骨和肋骨,并一起构成了胸廓,使肺呼吸功能大大增强。保护内脏的功能也进一步完善。荐椎两枚,较粗大,以发达的横突与腰带相连,加强了后肢与运动能力。尾椎的数目随种类而异,外形由粗渐细,多数蜥蜴类在生命遇到威胁时能断尾逃遁。断落的部份能再生。但新生的尾椎骨呈软骨管状,外部色泽与未断部分有明显区别。

此外,蛇类不具胸骨,其肋骨有较大的活动性,能支配腹鳞完成特殊的爬行运动。

3)带骨和肢骨

爬行动物的带骨和肢骨均较发达。肩带的膜性硬骨和软性硬骨骨化良好,骨块数目较多。腰带的骼骨与荐椎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成为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爬行类具典型的五趾型四肢,比两栖类的肢骨结实,指趾端具爪,适应于陆栖生活。与两栖类相比,后肢踵关节不在胫、腓之间,而在两列跗骨之间,形成了跗间关节。蛇及某些蜥蜴为适应穴居生活,带骨和肢骨均有不同程度退化或完全消失。

4.肌肉

肌肉分化复杂,出现了皮肤肌和肋间肌。爬行类的肌肉系统比两栖类有了更复杂的分化。特别是分化出了陆栖动物所特有的皮肤肌和肋间肌。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由胸斜肌分化而来,它能调节肋骨的升降,协同腹壁肌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能调节鳞片的活动,蛇的皮肤肌尤为发达,腹鳞在皮肤肌的调节下不断起伏,改变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完成特殊的蜿蜒运动。

5.消化

口腔腺发达,齿型多样。爬行类的消化系统与两栖类相比,消化道有更多的分化。口腔内的齿、舌和腺体等均较复杂。口腔与咽有明显的界限。这样当口腔中充满食物时,才不妨碍呼吸作用的进行。同时口腔腺发达,包括有腭腺、唇腺、舌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的分泌液,不但可润湿食物,帮助吞咽,而且还有帮助粘捕猎物的功能。毒蛇和毒蜥的毒腺也是口腔腺的变态。它们的毒腺有捕食和自卫的功能。肉质舌发达是陆栖动物的又一特征。很多种类的舌除有吞咽的基本功能外,还特化成捕食和感觉的器官。如避役的舌很长,几与体长相等,冲血后能迅速“射”出,粘捕昆虫。蛇的舌尖多分叉,具化学感受器小体,经常伸出口外,把外界的化学性刺激传送到口腔顶部的锄鼻器,起着特殊感觉器官的作用。

爬行类的牙齿有多种类型。依据着生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生齿、侧生齿和槽生齿三种类型。着生在颌骨顶面的,称端生齿,如蛇类;着生在颌骨边缘内侧的,称侧生齿,如蜥蜴类;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称槽生齿,如鳄类。其中槽生齿最牢固。各型牙齿脱落后都可再生。龟鳖类较为特殊,无牙齿而代以角质鞘。

爬行类的消化道与一般四足动物无本质的区别。大肠开口于泄殖腔。其大肠、泄殖腔和膀胱都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这对于爬行类适应陆栖生活,减少体内水分丢失,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具重要意义。在大、小肠交界处具盲肠。盲肠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消化器官,与它们消化植物纤维有关。植食性的种类盲肠很发达,而肉食性种类则盲肠很不发达。

毒蛇在上颌的牙齿中,有数枚(一般有之枚)变成具沟或管的毒牙。毒牙基部通过导管)毒腺相通。咬噬时,毒腺分泌的毒液通过毒腺管注入咬噬物的体内,达到捕食或抗敌自卫的目的。

6.呼吸

气管发达,分枝。出现了胸腹式呼吸。爬行类由于皮肤失去了呼吸功能,气体交换主要在肺内进行。爬行类的肺与两栖类相比,虽然都是囊状肺,但爬行类大有发展。首先肺内小腔增多,近似蜂窝状,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其次有些种类如避役和某些蜥蜴的肺后部伸出了许多盲囊,有贮藏气体的功能。这就增强了肺的呼吸功能。同时这种贮气结构到鸟类则进一步发展成气囊。肺通过气管与咽喉部相接。爬行类的气管发达,细长而开始出现了分枝。气管的增长与颈部比较发达相关,气管出现分枝与完全靠肺进行呼吸作用,适应陆栖生活相关。

爬行类除保留有两栖类的咽式呼吸外,由于有了胸廓,因而出现了靠肋间肌和腹壁肌伸缩的胸腹式呼吸。这对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水生种类的咽和泄殖腔壁富有毛细血管,可辅助呼吸。

7.循环

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出现了不完全分隔。爬行动物的循环系统较两栖动物有很大的进步,正不断向完善的双循环发展。

(a)心脏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组成。静脉窦开始退化,成为心房的附属部分。心室内出现了不完全分隔,富氧血与缺氧血进一步分开。高等种类如鳄的心室已完全分隔,仅在左右体动脉基部有一潘氏孔相通,成为较完善的双循环体系。

(b)血管

爬行类的动脉圆锥消失,动脉弓在两栖类的基础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演化。相当于原始状态的腹大动脉和动脉圆锥被纵裂演化成3条由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弓(右侧)、左体动脉弓(中央)、右体动脉弓(左侧)。当心脏收缩时,自静脉窦经右心房至心室右侧的缺氧血,通过右侧的肺动脉弓经肺动脉入肺;自肺静脉回心的富氧血经左心房至心室左侧,又经右体动脉弓,一部分进入颈动脉送至头部和前肢;另一部分流入背大动脉后行至身体其他各部。心室中部的混合血进入左体动脉弓也流入背大动脉。由此可见爬行类的循环系统中仍存在着混合血。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爬行类动脉中的混合血远比两栖类少。这是因心室隔的出现,基本上把动、静血分开的缘故。同时心电图测试记录显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首先注入肺动脉,当肺动脉充血阻力增大后,再注入体动脉。此外,实验还证实,左体动脉弓中的血量比右体动弓中的血量少得多,而爬行类动脉中血的混合程度较两栖类小。爬行类的静脉系统与两栖类相似,只是肾门静脉趋于退化,后大静脉和肺静脉显著发展。

8.排泄

出现后肾,排泄尿酸。爬行类开始出现后肾,但在胚胎发育中也要经过前肾和中肾阶段,可见后肾是由前肾、中肾发展而来,且比前肾。中肾更进化、更高级。后肾的肾单位数目多,有很强的泌尿能力。并通过输尿管将尿液送到泄殖腔再排出体外。有些种类如龟、鳖等在泄殖腔腹面还具专门贮存尿液的膀胱。爬行类等羊膜动物都有较高的代谢水平,随着代谢水平的提高,肾的结构都必须产生相应的变化。因而出现了泌尿、排泄功能强的后肾。

保持体内水分和维持水、盐代谢的相对稳定是动物的重要生理特征之一。多数爬行类体内都需要保持一定量的水分,这除了皮肤的保水功能和膀胱、大肠、泄殖腔对水的重吸收功能外,栖息在多盐环境和干旱条件下的蜥蜴、龟、蛇等还具肾外排盐的盐腺。盐腺大多位于头部,能排出高浓度的钾、钠和氯,并可利用空气中的饱和水汽。所以盐腺对维持体内水、盐和酸、碱平衡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把尿液的尿素变为尿酸也是一种重要的保水措施。尿酸是一种浆质粘稠的含氮废物,毒性小,比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尿中的水分被肾小管回收的量较多。排泄尿酸显然是爬行类对陆栖生活的一种适应。同时排泄尿酸也与爬行类产羊膜卵有关。在卵壳内完成发育的胚胎,以尿酸方式排出代谢废物,就可最小限度失水,也可以较小的体积通过尿囊,因而易排出代谢废物。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大脑开始出现大脑皮层,感觉器官发达,是爬行动物又一特。

(a)神经系统

爬行类的脑比两栖类发达,大脑半球显著增大,虽然纹状体仍占大脑的大部分,但大脑表面已开始出现了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新脑皮层)。间脑小,顶部的松果体发达,很多种类已发展有具感光作用的顶眼。这对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有效地利用阳光热能有重要意义。中脑的视叶也很发达,与两栖类相似仍为高级中枢。但从爬行类开始,已有少数的神经纤维自丘脑伸至大脑。这是把神经活动的综合作用从中脑向大脑转移、集中的开始。小脑也较两栖类发达,延脑也有了高等脊椎动物的颈弯曲。脑神经12对。同时脊髓长,达于尾端,在前、后肢基部神经丛相连部分,已形成了明显的胸膨大和腰荐膨大。

(b)感觉器官

爬行类的感觉器官比两栖类发达,有些种类还具特殊的红外线感受器。但侧线器官消失,就是一些水栖种类也无测线器官。这也说明水栖爬行类是陆栖爬行类的后裔。

(A)听觉:爬行类耳的构造似两栖类,只是内耳司听觉的瓶状囊明显加长。蜥蜴的听觉较发达,出现了雏型的外耳道。蛇类适应穴居生活,其鼓膜。中耳和耳咽管退化,不能感受空气中声波的刺激。声波沿地面通过方骨传到耳柱骨,从而产生听觉反应。

(B)嗅觉:爬行类的嗅觉器官发达,鼻腔和鼻粘膜都扩大。蜥蜴和蛇的锄鼻器极为发达,开口于口腔顶部,有探知化学刺激的作用。

(C)视觉:爬行类眼的构造与其他脊椎动物无本质的区别。但与其他羊膜动物一样,眼球的调节较完善。睫状体由横纹肌构成(同鸟类而不同于哺乳类),睫状体的伸缩能改变水晶体的凸度和水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从而有效的调节视力。因此爬行类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较准确的捕食或避敌。

(D)红外线感受器:红外线感受器是现存蛇类中蝰科(蝮亚科)和蟒科多数种类特殊的热能感受器。如响尾蛇的颊窝就是这种感受器。它位于响尾蛇鼻孔与眼之间,窝内有一薄膜,把窝腔分为内外2室。内室有1小管开口于皮肤,可以调节内外室的温度与压力。薄膜为1层上皮细胞,上面密布有神经末梢。末端呈球形膨大,其内充满线粒体。实验证实它是一种极灵敏的热能检测器,仅约2X10—5卡/cm2的微弱热能就可使之激活,并在35ms内产生反应;也能在数呎的距离内测知0.0010C温度的变化,为当世界上最灵敏的红外线探测仪所不及。因此具这种感受器的蛇类能在夜间准确判定附近恒温动物的存在及其位置。电镜研究表明,当有关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薄膜上的线粒体的形状迅速发生改变。故认为线粒体可能是此红外线感受器的基本元件。现代工业和国防上广泛采用的红外线检测器和自动导引系统,都是从蛇类的红外线感受器上得到启示后研制的。因此,蛇类的红外线感受器仍是当前仿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0.生殖

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是爬行类适应陆栖生活的重要特征。雄性有精巢1对,精液借输精管达泄殖腔。泄殖腔内具可充血膨大而又能伸出泄殖腔的交配器(半阴茎)。交配器有的种类如蛇和蜥蜴类成对,有的种类如龟和鳄类为泄殖腔壁单个突起(与哺乳类的交配器同源)。雄性借交配器把精子输入到雌性的泄殖腔内。

雌性的生殖系统与两栖类相似。爬行类产羊膜卵。受精作用在雌性输卵管的上端进行。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在下段陆续被管壁分泌的蛋白和卵壳裹,一般产出后借日光孵化。少数种类有孵卵行为。某些毒蛇和蜥蜴具卵胎生的生殖方式,即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产出。这种生殖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陆地繁殖后代的成活率。有利于生活在高山或寒冷地区的种类繁衍后代。近年研究证实,一些卵胎生种类发育着的胚胎,不仅能与母体交换水分和气体,还能交换含氮物质。这一发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划清了卵生与胎生的界限,而且提高了对爬行类生殖方式的认识。认识到卵胎生是卵生向胎生发展的过渡生殖方式,从而为哲学上的认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此外,爬行类的一些种类还具冬眠的习性。爬行类与两栖类等都是变温动物。为了渡过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蛇类等都要进行冬眠。其冬眠的时间、地方与两栖类基本相同。

世界上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5千7百余种。分为喙头目、龟鳖目、有鳞目和鳄目。我国约310种,除喙头目外,都有分布,且均有药用种类,故将这三个日简介于后:

1.龟鳖目Chelonia

龟鳖目是爬行纲中最特化的类群。一般水栖,少数陆栖。外形明显的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头骨不具颞窝(现存有些种类颞部有孔洞是一种特化现象),方骨不能活动,具眼睑;口腔不具齿而具角质鞘,舌不能伸出口外。躯干宽短而扁,背腹有甲,大多的头、颈、四肢和尾都可不同程度的缩进坚固的甲内。甲板外被角质板或厚皮。其脊柱、肋骨和胸骨常与甲板愈,胸廓不能活动。泄殖孔纵裂,雄性具单个交配器。一般的寿命较长,可活数十年至上百年。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我国除有些种类分布于北方外,多数都分布于华南地区。

本目现存约240种,分属12科。我国目前记载的有24种,分属4个科,即龟科、棱皮龟科、海龟科和鳖科。各科都有药用种类。

(1)龟科Testudinidae:为本目中最大的一科,营陆栖,半水栖或水栖生活。龟壳坚固,由背甲和腹甲组成。其甲板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甲板外被以角质后片。头、颈、尾和四肢都可完全缩入甲内。四肢粗壮,不呈桨状,爪粗而钝。全国多有分布。常见的药用动物有乌龟型

Chinenysreeuesii(Gray)。黄缘闭壳龟Cuoraflavconarginata(Gray)和平胸龟 PlatyternonMegaephalumGray等。

(2)棱皮龟科Dermochelidae:为营海栖的大型种类。背甲由数百枚不整齐的多边形小盾片和骨板镶嵌而成,成体甲外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背甲上肩7条纵行的棱。四肢特化为桨状。前肢长,约为后肢长的2倍,指趾端无爪。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我国仅有棱皮龟Dermochelyscoriacea一种,也供药用。

(3)海龟科Cheloniidae:为海栖生活的中、大型种类。颈短,头不能缩入甲内,四肢特化呈浆状,具1~2爪。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我国分布于山东至广东沿海,以南海为多。常见的药用种类有玳瑁Eretmochelysimbricata(L.)、海龟Cheloniamydas(L.)和蠵龟

Carettacarettaolivaca(Eschscho1tz)。

(4)鳖科Trionychidae:为营淡水生活的中、小型类群,头颈能缩入甲内,有长而灵活的管状吻。甲板外被柔软的革质皮肤,腹甲各骨板退化缩小,不互相愈合,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3指趾具爪。分布于东南亚、非洲和北美洲。国内各地都有分布。常见的药用种类有中华鳖 TrionyxsinesisWiegman山瑞鳖TrionyxsteindachneriSiebenrok和鼋 Pelochelysbibroni(Owen)等。

2.有鳞目Squamata有鳞目为现存爬行类中最多的类群。营地栖、树栖、穴居或水栖生活。体一般细长,外被角质鳞片,多数无骨板,方骨能活,椎体双凹型或前凹型,具端生或侧生齿,泄殖孔横裂,雄性具成对交配器,锄鼻器(贾氏器)十分发达。几布全球。全世界约有5千5百种,我国约有29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又分为以下蜥蜴亚目和蛇亚目两个亚目。

Ⅰ.蜥蜴亚目Lacerti1ia

蜥蜴亚目为中、小型类群,身体各部区分明显,有发达的颈部和尾部。多数的尾部能自断,断后可再生。多数具附肢、肩带和胸骨,左右颌骨在前端合并,口不能大幅度扩张。眼通常发达,有活动眼睑。一般都存在鼓膜、鼓室和耳咽管。除南极洲外,广布全球。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全世界约有3千种,分属20个科。我国约有110余种,分属8个科。其中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有鬣蜥科、壁虎科、石龙子科、蜥蜴科、蛇蜥科和巨蜥科。

(1)鬣蜥科Agamidae:本科为原始种类,头背面有对称排列的大鳞片,体鳞多呈覆瓦状排列,背鳞具棘刺。尾细长柔软,不易折断。四肢发达,指趾长而具爪。营树栖或地栖生活。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以南方分布较多。药用种类如斑飞蜥Dracomacu1atus等。

(2)壁虎科Gekkonldae:本科为较原始的类群,体小而柔软,被粒状鳞。眼大,无活动眼睑。指趾端常膨大而具指垫。多生活于岩石、墙壁的缝隙之中,全国多有分布。常见的药用种类有蛤蚧GekkogekkoL.、无蹼壁虎G.swinhonisGunther、多痣壁虎G.japonicus(DumeiletBrisson)、无疣壁虎G.subpalmatusGunther和蹼趾壁虎G.chinensisGray等。

(3)石龙子科Scincidae:本科为中、小型类群,头顶有对称排列的盾片,体被平滑的圆鳞,鳞下承以骨板,舌端分叉。体肥壮,四肢发达或退化,尾粗易折断,营地栖或树栖生活。全球几有分布,以东半球为多。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或长江以南各地。常见的药用种类有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Gray)、蓝尾石龙子E.e1egansBou1enger、铜楔蜥(铜石龙子) Sphenomorphusindicus(Gray)等。

(4)蜥蜴科Lacertidae1:本科的动物体一般细长,头部大多具对称的大型盾片,腹鳞较大,多呈方形,纵横成行排列,与侧鳞有显著区别,四肢发达,尾长而尖,易断易再生。舌扁平而宽,具鳞片状突起。多生活于山坡岩石缝隙之中。全国多有分布。主要药用种类有丽斑麻蜥 EremiasargusPters、山地麻蜥E.brench1eyi、密点麻蜥E.multiocel1ata等。

(5)蛇蜥科Anguidae:本科动物体细长无四肢,外形似蛇,体侧有纵沟,头顶具对称盾片,鳞下承以骨板,尾长易断,能迅速再生。营穴居生活,多数昼伏夜出。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常见的药用种类如细蛇蜥Ophisaurusgracilis和脆蛇蜥O.Harti。

(6)巨蜥科Vaeanidae:本科动物体型巨大,头、吻较长,体被颗粒状鳞片,腹鳞方形,成横行排列,尾长而侧扁。四肢健壮,爬行迅速。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国分布于华南各省区。国内仅有巨蜥Varamussalvator一种,也供药用。

Ⅱ.蛇亚目0pnidia(Serpentes)

本亚目是一支特化为穴居的、腹部贴地爬行的类群。体呈细长圆筒形,四肢退化,不具肩带和胸骨,眼睑不能活动,无外耳、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左、右下颌骨前端以韧带连接,方骨可活动,口能张大至1300;舌末端分叉,伸缩很强。除南极洲外,广布全球,但以热带分布最多。国内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区。大部分营地栖穴居生活,也有半水栖和树栖的种类。

全球现有蛇类约2千5百种,分属13个科;国内已知有173种,隶属8个科。其中毒蛇48种,归属4个科。药用价值大的有游蛇、眼镜蛇科、蝰蛇科和海蛇科。

(1)游蛇科Colubridae:为蛇亚目中最大的科,占蛇类总数的2/3。上、下领全具齿,有毒种类具后沟牙。背鳞小,腹鳞宽大,头顶有大型对称盾片,无腰带和后肢的残余。卵生或卵胎生。营地栖、水栖、半水栖或树栖生活。分布广泛,几遍全球。国内各地都有分布。具药用价值有20多种,常见的有乌梢蛇Zaocysdhumnades、赤链蛇Dinodonrufazonemtum、百花锦蛇Elaphemoellendoffi、枕纹锦蛇Elaphedione等。

(2)眼镜蛇科Elapidae:本科为毒蛇类群之一,上颌骨较短,前部有沟状毒牙1对,属前沟牙。毒牙粗短直立。尾圆形。卵胎生。营地栖或树栖生活。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南一带。常见的药用种类如眼镜蛇Najanaja、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和金环蛇B.fasciatus等。

(3)蝰蛇科Viperidae:本科动物的上颌骨宽短而能活动,其前面具1对管状毒牙,张口时毒牙竖立。头较大,体粗壮,尾短。营陆栖或水栖生活。根据颊窝的有无分为蝰亚科和蝮亚科。蝰亚科Viperinae:在眼与鼻孔之间不具颊窝,主要分布于非。蝮亚科Crotalinae:在眼与鼻孔之间具有颊窝,主要分布在美。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常见的药用种类如蝮蛇Aqkistrodonha1ys和尖吻蝮(五步蛇)A.aclutus等。

(4)海蛇科Hydrophiidae:本科为海栖的有毒类群。头小,鼻孔位于吻的背面或侧面。腹鳞多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盐腺或舌下腺,能排出体内过多的盐分。全世界约有49种,分归15个属。我国已知有15种,分归9个属。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的浅海地带。常见的药用种类如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Daudin和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等。

Ⅲ.鳄目Crocodilia

本目是爬行纲中最进化,最高等的类群。全营水栖生活。体被大型坚甲,头骨略具特化的双颞窝。方骨不能活动,有发达的次生腭,具槽生齿。心室已分隔为左、右二室,仅留潘氏孔相通,接近完善的双循环,小脑发达。肺的容量大,结构复杂以及尾部侧扁,四肢粗壮,趾间有蹼等都是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全世界现有25种,分属一个科,即鳄科Crocodilidae,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仅有扬子鳄Alligatorsinesis一种,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及太湖周围。可供药用。

乌龟(Chinemys reevesii)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龟亚科,是最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我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广西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等地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和朝鲜。

乌龟壳略扁平,背腹甲固定而不可活动,背甲长10一12厘米、宽约15厘米,有3条纵向的隆起。头和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四肢略扁平,指间和趾间均具全蹼,除后肢第五枚外,指趾末端皆有爪。

乌龟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泽、水库和山涧中,有时也上岸活动。在自然环境中,乌龟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也吃植物的茎叶。乌龟是一种变温动物,在气温150C以上时,活动正常且大量摄食,而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时则进入冬眠状态。每年4一10月乌龟活动频繁,在此期间,每天日落时,乌龟便开始在水中游动觅食,一直到天明前才停止觅食,潜入水中,并且常常在晴天上午10时到下午16时爬上岸,静优于岸边晒太阳。6一8月为乌龟盛食期,10月其食量逐渐下降,11一3月处于冬眠状态。

此外,乌龟还具有如下特性:繁殖率低且生长较慢,一只500克左右的乌龟经一年饲养仅增重100克左有。但乌龟的耐饥能力较强,即使断食数月也不易被饿死,抗病力亦强,且成活率高。所以乌龟是较易人工饲养的动物。

【饲养管理】

1.饲养方式

人工饲养乌龟有池养、缸养、木盆养和水库池塘养等多种方式,各有利弊,可以因地制宜地自行选择。对一般专业户和小规模的养殖场,以建池养殖较好,因为此方式管理方便,经济效益也较大。

养殖池的建造:幼龟池和繁殖池可参照金钱龟的幼龟池和繁殖池的规格和方法建造。成龟池的建造也和金钱龟的成龟池差不多,但面积可以更大些,以便养殖数量更多的乌龟。如果成龟池较大,还可以鱼龟混养,在池中养一些草食性和滤食性的鱼类,以提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注意乌龟亦有会打洞、易逃跑的特性,因此围墙的墙基要深入地下50厘米左右。

2.乌龟的饲料及喂食

乌龟食性较广,稻谷、小麦、豌豆、小鱼、虾、昆虫、蜗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欢吃的食物是小鱼、蜗牛、玉米和稻谷。人工饲养时,为满足乌龟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避免因饲料单一而生长发育不良和产生厌食症,应采用多种饲料,如动物性饲料中的鱼虾、蜗牛、河蚌等和植物性饲料中的稻谷、小麦、玉米等。要想让乌龟充分地消化这些饲料,在投喂饲料之前,须先将玉米、豌豆等压碎,浸泡2小时左右,其他大块食物也须先切碎,然后才投喂。还须注意的是,在乌龟生长的不同时期,应根据其生长特点投以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

乌龟的生活与气候关系密切,每年4月初开始摄食;6一8月摄食活动达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至10月气温逐渐下降后其来食量开始下降,当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则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期。所以喂食时应根据乌龟的生长特点来进行,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定时。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乌龟早晚不大活动,只在中午前后摄食,故宜在上午8一9时投喂饲料。从谷雨到秋分是乌龟摄食旺季,时值盛暑期,乌龟一般中午不活动,而多在下午 17一19时活动觅食,故投食以在下午16一17时进行为宜。定时可使乌龟按时取食,获取较多的营养,并且还可保证饲料新鲜。

(2)定位。沿着水池岸边分段定位设置固定的投料点,投料点的食台要紧贴水面,便于乌龟咽水咬食。定位投喂饲料,目的是让乌龟养成习惯,方便其找到食物,同时便于观察乌龟的活动和检查摄食情况。

(3)定质。投喂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喂食过后,要及时清除剩残食物,以防饲料腐烂发臭,影响乌龟的食欲和污染水质。

(4)定量。饲料的投喂量视气温、水质、乌龟的食欲及其活动情况而定,以当食欲及其活动情况而定,以当餐稍有剩余为宜。一般每隔1一2天投食1次.

3.稚龟的饲养

刚出壳的稚龟体质较弱,肠胃机能和消化能力也弱,故不宜马上放养于饲养池中,而应先单独精心喂养和护理一段时期,以提高稚龟的存活率。

稚龟的喂养和护理原则是:1.搞好清洁卫生,以防乌龟生病。2.控制适宜温度和涩度,以利其正常生长。3.培养稚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自行摄食。具体做法是:将刚出壳的稚龟先放在一个小型玻璃箱内,让其爬行3一5小时,待稚龟脐带干脱收敛后,以0.6%的生理盐水浸洗片刻,进行消毒,然后放人室内玻璃箱或木盆中饲养。切忌用人工强力拉断稚龟的脐带,这样会造成稚龟伤亡。稚龟饲养箱每天换水1一2次,水温严格控制在25一30摄氏度,天气炎热时还需多次向饲养箱内喷水,以调节温度并增加水中的氧气,使稚龟得以在适宜的条件下正常生长。对刚孵出1一2天的稚龟不需投食,2天后才开始喂少量谷类饲料,之后再投喂少量煮熟的鸡蛋和研碎的鱼虾、青蛙肉、南瓜红薯等混合的饲料。经过7天的饲养,稚龟体质已较强壮,便可将其转人室外饲养池饲养。

4.饲养乌龟应注意的事项

(1)应将幼龟、成龟和亲龟分池饲养,避免产生大乌龟吞食小乌龟的现象,同时也便于确定饲料投喂量和饲养管理, 便于观察和掌握乌龟的生长情况。

(2)因乌龟性情温和且胆小,应保持饲养池四周安静,以免影响乌龟摄食、晒太阳、交配、产卵等正常活动。

(3)经常更换饲养池的水,保持池水洁净,搞好饲养池的卫生,以防乌龟发生疾病。

(4)池子四周与围墙之间空地上的沙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在盛夏季节,还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如洒水、种植一些小灌木等。

(5)冬眠期之前,检查乌龟的生长情况,对体弱饲养者加 ,多喂给乌龟喜食的饲料,使乌龟积贮大量的营养物质,长壮身体,安全越冬。

5.冬眠期管理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11月至翌年3月,当气温在100C以下时,乌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不食不动,进行冬眠,这时它的新阵代谢非常缓慢和微弱。直到4月初,当气温上升至l50C以上时,乌龟才开始恢复活动并大量摄食 所以在冬眠期不需投喂食料,也不需换水,此时期的主要工作一是保温,如在水池四周以及水池与围墙之间的空地上覆盖稻草;二是防止乌龟天敌的侵害。

【繁殖技术】

1.乌龟的雌雄鉴别

雌龟与雄龟在外形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雄龟个体较小,龟壳黑色,躯干部长而薄,尾长柄细,具有特殊臭味;雌龟个体较大,龟壳棕黄色,纵棱显著,躯干部短而厚,尾短柄粗,没有特殊臭味。更为可靠和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在乌龟的繁殖季节,抓住成龟,当它的四肢和头尾皆欲缩人壳内时,用手指使劲住它的头及四肢,不让它有时间呼吸,此时乌龟泄殖孔内即排出副膀胱水,然后生殖器慢慢地外突,若只向外突出纵列的皱纹内壁者为雌龟;如有一充血膨大呈褐紫色的交接器外突者则为雄龟,如果在交配季节,雄龟还会有乳白色的精液排出。

2.繁殖

乌龟一般要到8龄以上性腺才成熟,10龄以上成熟良好。乌龟的交配时间开始于4月下旬,时间一般是下午17一18时,在陆地上或水中进行交配。乌龟在陆地上产卵,产卵期是5一8月。产卵前,乌龟多在黄昏或黎明前爬至远离岸边较隐蔽和土壤较疏松的地方(土壤的含水量为5%一20%),以后肢交替挖土成穴(一般穴深10厘米左右,口径8 一12厘米),然后将卵产于穴中,产完卵再扒土覆盖于卵上,并用腹甲将土压平后才离去。乌龟没有守穴护卵的习性;它的另一个生殖特点是,卵子的成熟不是同步的。所以雌龟每年产卵3一4次,每次一穴产卵5一7枚。

人工繁殖乌龟时,在交配期之前,先挑选出性已成熟的乌龟,精心饲养,供应足够的养料,尤其应多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以利于乌龟产生优良的生殖细胞;其次,在乌龟的交配期,将性已成熟且体质健壮的雌雄乌龟按1:1的比例合并饲养,让其自然交配。在乌龟的产卵期,要注意保持饲养池的安静以及水池外空地上沙土的适宜湿度,以便于雌乌龟顺利产卵。最后应随时收集龟卵,进行人工孵化,以便获得较高的繁殖率,提高经济效益。

3.乌龟卯的人工孵化

乌龟卵壳灰白色,呈椭圆形,长2.7一3.8厘米、宽1.3一2厘米。在自然条件下,经50一80天孵化,稚龟即破壳而出。但是龟卵的自然孵化易受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和蛇、鼠及蚂蚁等天敌的危害,使得孵化期长,孵化率和存活率都较低。为提高乌龟的孵化率,可以采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采卵:雄龟喜欢在草丛、树根下聚集,并掘土成穴产卵,故可根据穴位土质的松软或留下的足迹爪痕等找到乌龟的产卵穴,采得龟卵。因乌龟多在黄昏或黎明前产卵,为避免烈日暴晒造成龟卵损坏,采卵时间最好是早晨。

(2)选卵:人工孵化应选取已受精的新鲜优质卵。卵是否已受精的标志是,受精卵的卵壳光滑不粘土;而未受精卵则大小不一,壳易碎或有凹陷,并粘有泥沙。检查卵是否新鲜优质,可以将卵对着阳光观察,如卵内部红润者是好卵,卵内部混浊或有腥臭味者则为坏卵。另外,也不宜选用畸形卵。

(3)龟卵的人工孵化:孵化器可选用木盆、脸盆、孵化盘(70厘米x50厘米x15厘米的浅木箱)等。先在孵化器的底部铺上一层5厘米左右的细沙,为利于胚胎发育,将龟卵"动物极"(指卵较大的一端)向上置于细沙上,然后在卵上盖一层约3厘米厚的细沙,再覆上一潮湿毛巾,最后将孵化器置通风处。温度和湿度是孵化成败的关键,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龟卵的胚胎发育。人工孵化时控制温度在28一320C之间,每天洒水1一2次,保持适当湿度,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天敌危害龟卵。这样经过50一60天孵化,便可孵出稚龟。

【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般说来,乌龟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比较强,不易患病。人工养殖时,只要注意随时搞好清洁卫生,常常更换饲养池的水,乌龟一般都不会生病。但有时也会发生如下疾病和敌害:

1.感冒

病龟活动迟缓,鼻冒泡,口经常张开,可视为感冒。

治疗方法:可用感冒灵和安乃近溶于水中让龟饮服,并在龟后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0·2毫升;或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可加大用量至每次注射5万单位。一般连续服药和注射3天可愈。

2.肠炎

本病多由于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肠道细菌性感染而发病。症状为病龟的头常左右环顾,粪便粘稠带血红,"并极腥臭;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治疗方法:每天多次换水和投喂新鲜饵料;肌肉注射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只病龟每次0.5毫升,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注射量可加大至1毫升,连续3天。并在饵料中加少量氯霉素或痢特灵喂服。

3.霉菌病

本病多为龟表皮被碰伤后感染霉菌所致,表现为表皮坏死呈红白色,严重的可见霉斑。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转池捕捉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避免龟体受伤。入池前如发现有龟体受伤,可用1%的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软膏涂抹患处。一旦发现病龟,应及时隔离,并用20%一30%的石灰水全池消毒;病龟全身涂紫药水,连涂7天,还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土霉素粉剂,连喂3天。

4.软体病

本病多由于营养不良和缺乏阳光而引起,表现为食欲减退,全身无力,精神萎靡,动作迟钝,生长缓慢。

治疗方法:喂以适口性好而富于营养的全价饲料,饲料中加入钙片;增强日照时数,每天照射阳光2一3次。

5.敌害

乌龟的天敌主要是老鼠、蚂蚁、蛇以及某些鸟类。老鼠危害最凶,能将乌龟咬伤甚至咬死,蚂蚁常爬食有裂缝的乌龟卵,故在养殖管理中,应当注意防止这些天敌的侵人。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一只名叫哈里特的大乌龟2005-11-14日度过了它的175岁生日,还得到了一个粉红色的芙蓉花蛋糕。
哈里特是一只巨大的加拉帕戈斯陆龟,生于1830年,体重150千克。

不是阿 是爬行动物 生物老师说的 虽然有些难以致信(之前我也一直认为乌龟是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是虫子
乌龟是爬行动物

你好有趣啊!恩,乌龟不是甲壳动物,别看他有壳.它是爬行动物、龟鳖亚纲、龟鳖目的.

  • 涓嬪垪鍝」鏄敳澹冲姩鐗( )A.鎵囪礉B.涔岄緹C.槌朌.
    绛旓細鑳搁儴鍜岃吂閮ㄥ悇鐢变笉鍚屾暟閲忕殑鑺傜粍鎴愶紟鑳搁儴鍜岃吂閮ㄧ殑鍖哄垎涓昏鐢卞鑲㈢殑缁勫悎浣撶幇鍑烘潵锛庤吂閮ㄤ竴鑸病鏈夊鑲㈡垨鍙湁婕斿彉浜嗙殑澶栬偄锛庢湁鏃跺ご閮ㄥ拰鑳搁儴鍙兘涔熶細铻嶅悎鍒颁竴璧疯岀粍鎴愪竴涓ご鑳搁儴锛庤煿鐨勮韩浣撳垎涓哄ご鑳搁儴鍜岃吂閮紝澶磋兏閮ㄥ闈㈠寘鐫鍧氶煣鐨勫ご鑳哥敳锛鏄敳澹冲姩鐗锛庤椤圭鍚堥鎰忥紟鏁呴夛細D ...
  • 鐢查奔涓涔岄緹鐨勫尯鍒槸浠涔?
    绛旓細2銆涔岄緹锛岄緹绉戙備箤榫熷睘鐖鍔ㄧ墿鐨勭粺绉帮紝鐗瑰緛涓鸿韩涓婇暱鏈夐潪甯稿潥鍥虹殑鐢插3锛屽彈琚嚮鏃堕緹鍙互鎶婂ご銆佸熬鍙婂洓鑲㈢缉鍥為緹澹冲唴(闄ゆ捣榫熷拰槌勯緹)锛屽ぇ澶氭暟榫熷潎涓鸿倝椋熸э紝浠ヨ爼铏佽灪绫汇佽櫨鍙婂皬楸肩瓑涓洪銆3銆侀硸淇楃О鐢查奔銆佸洟楸笺佺帇鍏瓑锛屼负榫熼硸鐩硸绉戠埇琛岀被涓ゆ爾鍔ㄧ墿鐨勭粺绉帮紝涔犳у嚑涔庡拰楸肩浉鍚岋紝宸埆鍦ㄤ簬鐢ㄨ偤鍛煎惛鑰屼笉鐢ㄩ硟...
  • 涔岄緹鏄浠涔?
    绛旓細涔岄緹涓庨檰榫熸槸缇や互鐢插3涓轰腑蹇冩紨鍖栬屾潵鐨勭埇铏被鍔ㄧ墿銆備箤榫熸渶鏃╄浜庝笁鍙犵邯鍒濇湡,褰撴椂鍗虫湁鍙戝睍瀹屽叏鐨勭敳澹炽傛棭鏈熶箤榫熷彲鑳借繕涓嶈兘澶熷儚浠婃棩涓鑸,灏嗗ご閮ㄤ笌鍥涜偄缂╁叆澹充腑銆傜畝鍗曠殑璇,涔岄緹涓烘按鏍栧姩鐗,闄嗛緹鍒欎负闄嗘爾鍔ㄧ墿銆備箤榫熷凡缁忓湪鍦扮悆鐢熷瓨浜嗗嚑涓囧勾,鍜屾亹榫欑郴鍚屾椂鏈熺殑鍔ㄧ墿銆備箤榫熷垯灞炰簬涓夊ぇ榫熺郴閲岀殑姘撮緹绯 涔岄緹鍒О閲戦緹銆鑽夐緹銆佹偿榫...
  • 涔岄緹鐨勭壒鐐瑰褰範鎬у唴瀹瑰啓涓嬫潵
    绛旓細鐧藉ぉ澶氶櫡灞呮按涓紝澶忔棩鐐庣儹鏃讹紝渚挎垚缇ゅ湴瀵绘壘鑽噳澶勩傛ф儏娓╁拰锛岀浉浜掗棿鏃犲挰鏂椼傞亣鍒版晫瀹虫垨鍙楁儕鍚撴椂锛屼究鎶婂ご銆佸洓鑲㈠拰灏剧缉鍏ュ3鍐呫 涔岄緹鏄鏉傞鎬鍔ㄧ墿锛屼互鍔ㄧ墿鎬х殑鏄嗚櫕銆佽爼铏佸皬楸笺佽櫨銆佽灪銆佽殞銆佹鐗╂х殑瀚╁彾銆佹诞钀嶃佺摐鐨侀害绮掋佺ɑ璋枫佹潅鑽夌瀛愮瓑涓洪銆傝愰ゥ楗胯兘鍔涘己锛屾暟鏈堜笉椋熶篃涓嶈嚧楗挎銆 涔岄緹涓哄彉...
  • 槌栧拰涔岄緹鐨勫尯鍒
    绛旓細鍏蜂綋鍖哄埆濡備笅锛1銆佸睘绫讳笉鍚岋細槌栧睘浜庨硸绉戯紝涔岄緹灞炰簬榫熺銆2銆佸澹充笉鍚岋細槌栫殑澶栧3杈冭蒋锛屽3涓婃棤鑺辩汗锛屾墜鎰熷厜婊戙備箤榫熺殑澶栧3姣旇緝鍧氱‖锛屼笖澹充笂鏈夊緢澶氱鑺辩汗銆3銆佹ф牸涓嶅悓锛氶硸鐨勬ф牸姣旇緝鍑剁寷锛屽鏄撳嚭鐜板挰浜虹殑鎯呭喌锛屼箤榫熸ф牸姣旇緝娓╁拰銆4銆佷箤榫熻儐瀛愬緢灏忥紝閬囧埌鍗遍櫓鏃讹紝浼氭妸澶村拰鍥涜偄绔嬪嵆缂╁洖澹冲唴锛岄硸鍒欎笉浼氥
  • 鐜嬪叓銆涔岄緹銆侀硸銆佺敳楸肩┒绔熶細鏈変粈涔堟牱鐨勫尯鍒?
    绛旓細涔岄緹銆佺敳楸笺佺帇鍏侀硸鐨勫尯鍒垎鍒槸浠涔堬紵1銆佷箤榫 涔岄緹鏄榫熺涔岄緹灞炵埇琛鍔ㄧ墿鐨勭粺绉帮紝鍏惰韩涓婇暱鏈夐潪甯稿潥鍥虹殑鐢插3锛屽彈琚嚮鏃跺彲浠ユ妸澶淬佸熬鍙婂洓鑲㈢缉鍥為緹澹冲唴锛屽ぇ澶氭暟榫熼兘涓鸿倝椋熸э紝涓昏鎽勯锠曡櫕銆佽灪绫汇佽櫨鍙婂皬楸肩瓑锛屼篃浼氬悆妞嶇墿鐨勮寧鍙躲傚父瑙佺殑涔岄緹绉嶇被鏈夐噾閽遍緹銆佺尓榧婚緹銆侀拱鍢撮緹銆佷腑鍗庤崏榫熴佸ぇ槌勯緹銆侀粍鍠夋嫙姘撮緹...
  • 鐜嬪叓鍜涔岄緹鐨勫尯鍒槸浠涔?
    绛旓細鍘嗘潵鏈夆滄渤閲岀殑鐜嬪叓娴烽噷鐨勯緹锛屾睙閲岀殑鐢查奔婀栭噷鐨勯硸銆傗濈殑璇存硶銆備箤榫熶綋琛ㄥ叿鏈夌壒娈婄殑榫熷3锛屽ご灏惧拰鍥涜偄鍙互浠庨緹澹充腑浼稿嚭缂╁叆锛屾暣涓韩浣撳憟鐩掔姸锛屽垎涓哄ご棰堛佽函骞层佸洓鑲㈠強灏句笁閮ㄥ垎銆傚ご閮ㄨ儗闈㈢暐鍛堜笁瑙掑舰锛岄粦鑹叉垨妫曢粦鑹层備笂涓嬮鍧囨棤榻匡紝鍡呰鍙婅Е瑙夎緝鍙戣揪銆涔岄緹鏄甯歌鐨勯緹槌栫洰鍔ㄧ墿涔嬩竴锛屼负鐜板瓨鍙よ佺殑鐖鍔ㄧ墿锛屾垜鍥...
  • 涔岄緹鏄浠涔鍔ㄧ墿绫诲瀷
    绛旓細鍦鍔ㄧ墿鍒嗙被瀛︿笂锛涔岄緹鏄鐖绾层侀緹槌栫洰銆侀緹绉戙佹嫙姘撮緹灞炲姩鐗╋紝灞炰簬鐖鍔ㄧ墿鐨勪竴绉嶃備箤榫熸槸甯歌鐨勯緹槌栫洰鍔ㄧ墿涔嬩竴锛屼篃鏄幇瀛樺彜鑰佺殑鐖鍔ㄧ墿锛岃韩涓婇暱鏈夐潪甯稿潥鍥虹殑鐢插3锛屽彈琚嚮鏃跺彲浠ユ妸澶淬佸熬鍙婂洓鑲㈢缉鍥為緹澹冲唴銆備箤榫熸槸浠涔堝姩鐗╃被鍨 涔岄緹锛屽張鍙仛閲戦緹銆佹偿榫熴佸北榫熴佽崏榫熺瓑锛屽ぇ澶氭暟榫熺被灞炰簬鏉傞鎬у姩鐗╋紝涓昏浠...
  • 涔岄緹鍜岀敳楸肩殑鍖哄埆?
    绛旓細1銆佷箤榫熷ご姣旇緝鍦嗐傞硸鏄敳楸煎ご姣旇緝灏栥2銆涔岄緹鏄纭3鐨勶紝槌栨槸鐢查奔澹虫瘮杈冭蒋锛屽3闈㈣緝鍏夋粦銆3銆佷箤榫熻儗涓婂垎鍧楁湁鑺辩汗锛岀敳楸艰儗榛戞棤鑺辩汗銆
  • 扩展阅读:十大最吓人的龟 ... 十种最聪明的龟 ... 十大最吓人的滑梯 ... 什么属相最好不要养龟 ... 最吉利的龟 ... 吓死10亿人的图片 ... 十大凶龟图片 ... 四种人不能养龟 ... 十大名贵的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