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风俗 蒙古族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u8499\u53e4\u65cf\u7684\u98ce\u4fd7\u662f\u4ec0\u4e48

1\u3001\u80cc\u5f13\u630e\u7bad\uff0c\u8499\u53e4\u65cf\u7684\u5a5a\u4fd7\u4e4b\u4e00\uff0c\u89e3\u653e\u524d\u8499\u53e4\u4eba\u5a36\u4eb2\u65f6\uff0c\u65b0\u90ce\u8981\u4f69\u5e26\u5f13\u7bad\uff0c\u8de8\u9a8f\u9a6c\u542f\u7a0b\u3002\u5230\u5973\u5bb6\u540e\uff0c\u6458\u4e0b\u5f13\u7bad\uff0c\u653e\u5728\u8499\u53e4\u5305\u7684\u897f\u5357\u65b9\u3002\u6b21\u65e5\u8d70\u65f6\u518d\u630e\u4e0a\u3002
2\u3001\u5201\u5e3d\u5b50\uff0c\u4e5f\u79f0\u62a2\u5e3d\u5b50\u3002\u901a\u5e38\u662f\u9001\u4eb2\u8005\u60f3\u65b9\u8bbe\u6cd5\u628a\u5a36\u4eb2\u8005\u7684\u5e3d\u5b50\u62a2\u8fc7\u6765\uff0c\u6311\u5728\u9a6c\u97ad\u4e0a\uff0c\u6216\u8005\u6254\u5230\u5730\u4e0a\uff0c\u8feb\u4f7f\u65b0\u90ce\u4e0b\u9a6c\u53bb\u62e3\uff0c\u4ee5\u5f71\u54cd\u5176\u884c\u901f\u3002\u5a36\u4eb2\u8005\u5f7c\u6b64\u63a9\u62a4\uff0c\u800c\u4e0d\u8ba9\u9001\u4eb2\u8005\u62a2\u53bb\u5e3d\u5b50\u3002\u4e00\u8def\u4e0a\uff0c\u4f60\u8ffd\u6211\u8d76\uff0c\u4e92\u76f8\u5b09\u620f\u3002

3\u3001\u732e\u54c8\u8fbe\uff0c\u5e38\u5728\u8fce\u9001\u3001\u9988\u8d60\u3001\u656c\u795e\u3001\u62dc\u5e74\u4ee5\u53ca\u559c\u5e86\u65f6\u4f7f\u7528\uff0c\u4ee5\u8868\u793a\u656c\u610f\u795d\u8d3a\u3002\u8fd9\u79cd\u793c\u8282\u7531\u6765\u5df2\u4e45\u3002\u636e\u300a\u9a6c\u67ef\u00b7\u6ce2\u7f57\u6e38\u8bb0\u300b\u4e2d\u6240\u5199\uff0c\u8499\u53e4\u65cf\u201c\u8fc7\u5e74\u8fc7\u8282\u65f6\u90fd\u4e92\u76f8\u7528\u91d1\u94f6\u7389\u77f3\u505a\u7684\u793c\u54c1\u540c\u767d\u8272\u7ef8\u5e03\u4e00\u8d77\u6367\u732e\u201d\u3002
4\u3001\u9012\u9f3b\u70df\u58f6\uff0c\u9012\u9f3b\u70df\u58f6\u662f\u8499\u53e4\u6c11\u65cf\u53e4\u8001\u7684\u4e60\u4fd7\uff0c\u5728\u8499\u53e4\u5305\u91cc\u4f5c\u5ba2\uff0c\u6bb7\u52e4\u597d\u5ba2\u7684\u4e3b\u4eba\uff0c\u5e38\u5e38\u8981\u62ff\u51fa\u4e00\u4e2a\u7cbe\u81f4\u8c61\u4e2a\u74f7\u74f6\u6837\u7684\u5c0f\u58f6\uff0c\u656c\u7ed9\u5ba2\u4eba\u55c5\u3002
5\u3001\u8840\u796d\uff0c\u5c31\u662f\u628a\u81ea\u5df1\u5582\u517b\u7684\u725b\u3001\u9a6c\u3001\u7f8a\u5bb0\u6740\u4e86\uff0c\u4f9b\u5949\u5728\u6556\u5305\u4e4b\u524d\u3002\u8fd9\u79cd\u796d\u6cd5\u7531\u6765\u5df2\u4e45\uff0c\u73b0\u5728\u5404\u53e6\u5730\u65b9\u8fd8\u6709\u3002

蒙古族风俗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2)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产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幼皆可饮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历史悠久,据史书载,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国时每逢吉庆之日狂饮此酒,增添喜日气氛。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尤为盛产蒙古酒。然而,时过700多年,生产蒙古酒的原始工艺流传至今仍未改变。
(3)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 ”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4、生产风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勒勒车,也叫“大样车”,这种车的轮子较高,直径最长的有一米四、五。轴轮多是用桦、榆、硬杂木而制成,车辕较长,除车身外一般相当于半身的长度。它可以拉水、搬运蒙古包、运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应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库房车,车体上放置一木制长方形有盖有门的柜,柜外用铁皮包封,或围生牛皮,可防风、防水、防潮。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拉水车,车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铁制桶,用来拉饮用水,平时蓄水用。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愿骑骆驼,骑乘较暖,忍苦耐劳,几天不喂草、不饮水也能过的去,冬季行路。搬运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中,常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骆驼,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鱼贯而行,因此骆驼被人称为“沙漠之舟”。
5、祭祀风俗
(1)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2)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3)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4)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5)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6、娱乐风俗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
(2)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摔跤手的服饰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卓都格),背后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顶圈“姜嘎”。
(3)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4)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5)音乐、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每当宴会,庆祝节日, 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 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6)“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7)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块,棋子共32枚,双方各16枚,有诺颜(王爷),哈屯(王后),也称波日斯,各一枚,哈萨嘎(车),骆驼,马各2枚,厚乌(儿子)各8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玩蒙古象棋,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8)“沙嘎”那达慕: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种玩法。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四”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9)“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蒙古族风俗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2)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产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幼皆可饮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历史悠久,据史书载,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国时每逢吉庆之日狂饮此酒,增添喜日气氛。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尤为盛产蒙古酒。然而,时过700多年,生产蒙古酒的原始工艺流传至今仍未改变。
(3)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 ”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4、生产风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勒勒车,也叫“大样车”,这种车的轮子较高,直径最长的有一米四、五。轴轮多是用桦、榆、硬杂木而制成,车辕较长,除车身外一般相当于半身的长度。它可以拉水、搬运蒙古包、运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应于草原、沙漠上通行。
库房车,车体上放置一木制长方形有盖有门的柜,柜外用铁皮包封,或围生牛皮,可防风、防水、防潮。柜内可储藏粮食,肉食等生活用品。
拉水车,车上固定一大木桶或铁制桶,用来拉饮用水,平时蓄水用。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愿骑骆驼,骑乘较暖,忍苦耐劳,几天不喂草、不饮水也能过的去,冬季行路。搬运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中,常常可见到成群结队的骆驼,在海洋般的沙地上鱼贯而行,因此骆驼被人称为“沙漠之舟”。
5、祭祀风俗
(1)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2)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3)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4)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5)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6、娱乐风俗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
(2)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摔跤手的服饰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裤子(班斯拉)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牛皮制做,上边钉满银钉或铜钉(卓都格),背后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的字,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子上常套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顶圈“姜嘎”。
(3)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4)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5)音乐、舞蹈: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每当宴会,庆祝节日, 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唱古老的民歌,民间传说的故事, 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声悠长而高亢,音调多激昂,歌的韵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6)“好来宝”:是蒙古民间独特的曲艺形式,是一种说唱艺术。它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一般是两人拉着四胡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说唱演员不但能拉会唱,而且有触景生情的灵感,有随编随唱的本领,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较浓,如今在锡林浩特市有时舞台上演出的新式“好来宝”人数不等,有自编、自拉、自演,典调动听,形式多样且好看。
(7)蒙古象棋:类似国际象棋,由棋盘和棋子组成,棋盘有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64个小方块,棋子共32枚,双方各16枚,有诺颜(王爷),哈屯(王后),也称波日斯,各一枚,哈萨嘎(车),骆驼,马各2枚,厚乌(儿子)各8枚。 对奕时白格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一着,吃掉对方的棋子,由原停的一格“王车易位”,“吃掉路兵”,“兵的升格”都算走一着,双方任何一个“厚乌”到达对方最末一格时,都可变成自己一方的被吃掉的任何一个棋子。玩蒙古象棋,不能吃掉对方的“乌努钦厚乌”(孤儿)。“王”被对方将死,就算输棋,双方均剩“王”或双方只剩同色格的单骆驼算和棋。
(8)“沙嘎”那达慕:
沙嘎,指羊踝骨。沙嘎有多种玩法。沙嘎的宽凸面叫“好尼”(绵羊),宽凹面四”牙玛”(山羊),窄凸面叫“毛日”(马),窄凹面则“乌和日”或“特模”(牛或骆驼)。沙嘎正立的叫“翁高”,倒立的叫“通高”。
(9)“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 钂欏彜鏃鏈変粈涔堜範淇
    绛旓細2. 鍞辨瓕鍔濋厭锛氳挋鍙ゆ皯鏃忕殑鐑儏濂藉閫氳繃姝屽敱鏉ヨ〃杈锛屽敱姝屼笌鍔濋厭寰寰鏄浉浼撮殢鐨勩備竴浜洪鍞卞悗锛屼紬浜轰細璺熺潃鍚堝敱锛岄殢鍚庡叡鍚屼妇鏉共鏉紝杩欐槸钂欏彜鏃忕殑浼犵粺椋庝織銆3. 閫掗蓟鐑熷6锛氶掗蓟鐑熷6鏄挋鍙ゆ棌鐨勪竴椤瑰彜鑰佷範淇椼傚湪钂欏彜鍖呬腑鎺ュ緟瀹汉鏃讹紝涓讳汉浼氭嬁鍑鸿鏈夐蓟鐑熺殑灏忓6锛屾暚鐚粰瀹汉鍡咃紝杩欐槸琛ㄨ揪鏁剰鐨勪竴绉嶆柟寮忋4. 绀...
  •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鏈夊摢浜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浠嬬粛
    绛旓細閫掗蓟鐑熷6鏄挋鍙ゆ皯鏃忓彜鑰佺殑涔犱織锛屽湪钂欏彜鍖呴噷浣滃锛屾鍕ゅソ瀹㈢殑涓讳汉锛屽父甯歌鎷垮嚭涓涓簿鑷寸摲鐡舵牱鐨勫皬澹舵暚缁欏浜哄梾锛岃繖灏辨槸瑁呯潃榧荤儫鐨勯蓟鐑熷6銆傝挋鍙ゆ棌鐨勯淇楁湁寰堝锛屽儚鐚搱杈俱佸敱姝屻侀掗蓟鐑熷6鍙槸鍏朵腑涓閮ㄥ垎椋庝織锛岃繕鏈夋憯璺ゃ佸皠绠侀偅杈炬厱绛夐淇椼4銆绀间华椋庝織 钂欏彜姘戞棌瀵规潵瀹紝涓嶈鏄啛浜鸿繕鏄檶鐢熶汉锛屼竴瑙侀潰鎬...
  • 钂欏彜鏃鏈変粈涔椋庝織
    绛旓細浠ヤ笅鏄挋鍙ゆ棌鐨勪竴浜涗富瑕侀淇楋細1銆佺ぜ浠淇銆傝挋鍙ゆ棌閲嶈绀艰妭锛屽鏉ュ鐑儏鍙嬪ソ锛屽父浠ュザ鑼跺拰鍚勭缇庨鎷涘緟瀹汉锛屽浜洪ギ鐢ㄥザ鑼舵椂锛岄氬父浼氭湁鈥滄祬鑼舵弧閰掆濈殑涔犱織锛屽嵆涓讳汉鍏堝掑ソ濂惰尪锛屽浜哄枬瀹岀涓鍙e悗锛屼富浜哄啀缁尪锛屽鏋滀富浜烘妸鑼舵枱婊★紝鍒欐剰鍛崇潃涓嶅啀娆㈣繋瀹汉鍋滅暀銆傚湪钂欏彜鍖呭唴锛岃嫢鏈変簡鐥呬汉锛屼究鍦ㄥ寘闂ㄧ殑宸︿晶缂...
  • 钂欏彜鏃忕殑浼犵粺鑺傛棩鍜椋庝織涔犳儻鏈夊摢浜?
    绛旓細钂欏彜鏃忕殑浼犵粺鑺傛棩鍜岄淇椾範鎯赴瀵屽褰╋紝浠ヤ笅鏄竴浜涗富瑕佺殑鑺傛棩鍜屼範淇楋細1. 鎵撹胺鑺傦細鍦ㄤ笢閮ㄤ粠浜嬪啘涓氱殑钂欏彜浜锛屼細鍦ㄦ墦璋峰墠閫夋嫨鍚夋棩涓捐鑺傛棩銆備汉浠細瀵规墦璋峰満涓婄殑宸ュ叿杩涜浠紡鎬х殑鎿︽嫮锛屽苟璇靛康绁濊緸銆備箣鍚庯紝鍙備笌鑰呬細浜掔浉鏁厭鑱氶锛屽苟浠庝簨鍚勭鏂囦綋娲诲姩銆2. 鑺傜偣鐏妭锛氳挋鍙よ绉颁负鈥滅涔愨濓紝鍦ㄥ啘鍘嗗崄鏈堜簩鍗佷簲鏃...
  • 钂欏彜鏃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佽壓鏈範淇 涓鎻愯捣钂欏彜鏃忓緢澶氫汉闄や簡浼氭兂璧风儰鍏ㄧ緤涔嬪锛岃繕浼氬椹ご鐞存偁鎵殑鐞村0鎯呮湁鐙挓銆傝挋鍙ゆ棌浜鸿兘姝屽杽鑸炶繖鏄叕璁ょ殑浜嬪疄锛. 鍦ㄦ极闀跨殑鍙戝睍鍘嗗彶涓挋鍙や汉鐢ㄥ嫟鍔冲媷鏁㈢殑浜虹敓鎬佸害锛屼互鍙婄嫭鍏疯崏鍘熺壒鑹茬殑澶ф櫤鎱э紝鍒涢犲嚭浜嗘瀬鍏朵赴瀵岃屽張瀹濊吹鐨勮崏鍘熼煶涔愩傛瘡褰撻┈澶寸惔鍝嶈捣涔嬫椂锛岄兘浼氳钂欏彜浜虹簿绁炴尟濂嬶紝鑰屽叾浠栨皯鏃忎篃浼...
  •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鏄粈涔
    绛旓細1銆佷氦閫氫範鎯 钂欏彜浜虹殑浼犵粺浜ら氳繍杈撳伐鍏蜂富瑕佹湁褰圭暅鍜岃溅杈嗕袱绉嶃傚焦鐣滀互椹拰楠嗛┘涓轰富锛岃溅杈嗕负鍕掑嫆杞︺2銆佽妭鏃 钂欏彜鏃忔柊骞达紙鏄ヨ妭锛夛細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 銆傛垚鍚夋濇睏绾康鑺傦細鍐滃巻涓夋湀鍗佷竷鏃 銆閭h揪鎱曞ぇ浼 锛氬啘鍘嗕竷锝炲叓鏈 銆傛晼鍖呰妭锛氬啘鍘嗕竷鏈堝崄涓夋棩銆傝挋鍙ゆ棌椁愰ギ濂剁毊瀛愩佸ザ璞嗚厫銆佸ザ閰佸ザ鏋滃瓙绛;楗枡鏈夊ザ鑼躲侀吀濂堕厭...
  •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钂欏彜鏃忕殑涔犱織鍖呮嫭锛氭父鐗х敓娲汇侀獞椹妧鑹恒佽挋鍙ゅ寘鏂囧寲銆鐚搱杈銆佽挋鍙ゆ棌鏈嶉グ銆閭h揪鎱曞ぇ浼绛夈1銆佹父鐗х敓娲 钂欏彜鏃忎紶缁熶笂浠ユ父鐗т负涓伙紝浠栦滑鐨勭敓娲绘柟寮忎笌鑽夊師绱у瘑鐩歌繛銆備粬浠眳浣忓湪钂欏彜鍖咃紝杩欐槸涓绉嶄互鏈ㄦ鍜屾瑕嗙洊鐨勫渾褰㈠笎绡枫傝挋鍙ゆ棌浜烘皯渚濋潬鏀剧墽鍜岀暅鐗т笟涓虹敓锛岄ゲ鍏婚┈銆佺墰銆佺緤绛夌壊鐣溿2銆侀獞椹妧鑹 楠戦┈鏄挋鍙ゆ棌...
  •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涔犳儻鏈夊摢浜涜挋鍙ゆ棌鐨勯淇椾範鎯畝鍗曚粙缁
    绛旓細钂欏彜璇О绉昏浆鍖呬负鈥滀箤灏旈儹鏍煎皵鈥濄3銆钂欏彜鏃忕殑濠氬珌锛氳挋鍙ゆ棌鐨勫淇椾箣涓锛屽ǘ浜蹭竴鑸槸鍦ㄧ粨濠氬枩鏃ョ殑鍓嶄竴澶┿傛柊閮庝細鍦ㄦ涔愮殑姘旀皼涓紝绌夸笂鑹充附鐨勮挋鍙ら暱琚嶏紝鑵版墡褰╁甫锛屽ご鎴村渾椤剁孩缂ㄥ附锛岃剼韫珮绛掔毊闈达紝浣╁甫寮撶銆備即閮庛佺棰備汉绛変汉锛屼篃浼氱┛涓婅妭鏃ョ洓瑁呫備粬浠竴鍚岄獞涓婇┈锛屾惡甯﹀僵杞﹀拰绀煎搧锛屽墠寰濂冲濞朵翰銆4銆佺ぜ浠...
  • 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涔犳儻
    绛旓細钂欏彜鏃忕殑椋庝織涔犳儻闈炲父涓板瘜锛屼互涓嬫槸涓浜涗富瑕佺殑涔犱織锛1. 楗锛氳挋鍙ゆ棌浠ョ墰缇婅倝銆佸ザ鍒跺搧鍜岀伯椋熶负涓昏椋熺墿銆備粬浠氬父浼氬洿鍧愬湪鐏爢鏃侊紝鍏变韩缇庨銆傚湪鑺傛棩鏈熼棿锛岃挋鍙や汉浼氬枬涓绉嶅悕涓“钂欏彜鐑堥厭”鐨勭櫧閰掑拰绾㈤厭銆備粬浠繕鍠滄鐢ㄨ倝鍧楀拰濂惰眴鑵愯樃鐩愬悆锛岃繖鏄挋鍙や汉椁愭涓婁笉鍙垨缂虹殑涓閬撹彍銆2. 灞呬綇锛氳挋鍙...
  • 钂欏彜鏃忕殑姘戦姘戜織
    绛旓細钂欏彜鏃忕殑姘戦姘戜織鏈変互涓嬪嚑鏂归潰锛氫竴锛屽磭鎷滃ぉ鍦 钂欏彜宕囨嫓澶╁湴鏃忓澶╁湴鍗佸垎宕囨嫓锛屽柣澶╁湴涓虹埗姣嶃備互涓哄ぉ鏄紵澶ц岀鍦d笉鍙镜鐘殑锛屽畠鏀厤鐫涓栭棿鐨勪竴鍒囥傚ぇ鍦板摵鑲蹭竾鐗╋紝鏄竾鐗╃敓闀夸箣婧愩傚洜姝わ紝鍦ㄤ竴浜涢噸澶ф椿鍔ㄤ箖鑷虫棩甯哥敓娲讳腑锛屽澶╁湴寰堝磭鏁紝濡傜啲濂藉ザ瀛愶紝棣栧厛鍚戝ぉ鍦版臣娲掓暚绁紱鍠濋厭鏃讹紝鐢ㄦ棤鍚嶆寚铇搁厭锛屾湞澶╁湴寮规磼鍚...
  • 扩展阅读:蒙古风俗和特色 ... 蒙古人的五大禁忌 ... 蒙古三大传统节日 ... 蒙古人的特色文化 ... 蒙古风俗文化 ... 外蒙古把内蒙叫什么 ... 蒙古人行礼姿势 ... 蒙古人会把妻子待客吗 ... 为什么不能碰内蒙女人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