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月到十二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的来历和习俗分别是什么? 一到十二月中国的节日有哪些

\u4e00\u6708\u5230\u5341\u4e8c\u6708\u5404\u6709\u4ec0\u4e48\u8282\u65e5?


\u4e2d\u56fd\u4f20\u7edf\u8282\u65e5\u591a\u79cd\u591a\u6837\uff0c\u662f\u6211\u4e2d\u56fd\u60a0\u4e45\u5386\u53f2\u6587\u5316\u7684\u4e00\u4e2a\u91cd\u8981\u7ec4\u6210\u90e8\u5206\u3002\u4e2d\u56fd\u91cd\u5927\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6709\u6625\u8282\u3001\u5143\u5bb5\u8282\u3001\u6e05\u660e\u8282\u3001\u7aef\u5348\u8282\u3001\u4e2d\u79cb\u8282\u7b49\u3002\u4f20\u7edf\u8282\u65e5\u5f62\u6210\uff0c\u662f\u4e00\u4e2a\u6c11\u65cf\u6216\u56fd\u5bb6\u5386\u53f2\u6587\u5316\u957f\u671f\u79ef\u6dc0\u51dd\u805a\u7684\u8fc7\u7a0b\u3002

1、春节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2、龙抬头

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端午节

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4、七夕节

七夕节既是拜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5、重阳节

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一月春节,二月除夕,三月上巳节,五月清明,六月没有,七月乞巧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十月寒衣节,11月没有,12月除夕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习俗
  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元旦与春节的关系
  庆祝元旦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释义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演变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立 春

  释义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源
  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立春时迎春喝“败毒膏”这种使人不长口疮的药膏。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现也有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来源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释义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 端午节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在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中元节

  中元节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来源
  中元节在中国的民间又称鬼节。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重阳节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释义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冬 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冬至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源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
  喝腊八粥

  • 鍦ㄤ腑鍥浠1鏈堝埌12鏈,姣忎釜鏈堢殑涓婚鏄浠涔?渚嬪11鏈堟槸娑堥槻鏈,杩欐牱瀛愮殑...
    绛旓細涓浗涓栫晫鑺傛棩鏌ヨ 涓鏈 鏂板勾鍏冩棪[01/01]鑵婂叓鑺俒鍐滃巻鍗佷簩鏈鍒濆叓]浜屾湀 涓栫晫婀垮湴鏃02/02]鍥介檯姘旇薄鑺俒02/10]鎯呬汉鑺俒02/14]闄ゅ[鍐滃巻鍗佷簩鏈堜笁鍗乚鏄ヨ妭[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鍏冨鑺俒鍐滃巻姝f湀鍗佷簲]涓夋湀 鍏ㄥ浗鐖辫虫棩[03/03]濡囧コ鑺俒03/08]妞嶆爲鑺俒03/12]鍥介檯璀﹀療鏃03/14]鍥介檯娑堣垂鏃03/15]涓栫晫妫灄鏃03/...
  • 姣忎釜鏈鏈変粈涔堣妭鏃?
    绛旓細涓浗鐨鑺傛棩鏈 鍏冩棪锛1鏈1鏃ワ級銆佹槬鑺傦紙鍐滃巻鏂板勾锛夈佸厓瀹佃妭锛堝啘鍘嗘鏈堝崄浜旓級銆佸浗闄呭姵鍔ㄥ濂宠妭锛3鏈8鏃ワ級銆佹竻鏄庤妭锛4鏈5鏃ュ墠鍚庝笁澶╋級銆佸浗闄呭姵鍔ㄨ妭锛5鏈1鏃ワ級銆佺鍗堣妭锛堝啘鍘嗕簲鏈堝垵浜旓級銆佸効绔ヨ妭锛6鏈1鏃ワ級锛涗腑鍥藉叡浜у厷璇炵敓绾康鏃ワ紙7鏈1鏃ワ級銆佷腑鍥戒汉姘戣В鏀惧啗寤哄啗绾康鏃ワ紙8鏈1鏃ワ級銆佹暀甯堣妭锛9鏈10鏃...
  • 鎸夐『搴忓啓鍑轰腑鍥浼犵粺鑺傛棩鍙婃椂闂(鍏ㄩ儴)
    绛旓細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鍙婃椂闂达細涓鏈涓鏃ワ細鍏冩棪 鍐滃巻姝f湀鍗佷簲锛氬厓瀹佃妭 涓夋湀鍏棩锛氬濂宠妭 涓夋湀鍗佷簩锛氭鏍戣妭 娓呮槑鑺傚墠涓澶╋細瀵掗 鍥涙湀浜旀棩锛氭竻鏄庤妭 浜旀湀涓鏃ワ細鍔冲姩鑺 鍐滃巻浜旀湀鍒濅簲锛氱鍗堣妭 鍏湀涓鏃ワ細鍎跨鑺 涓冩湀涓鏃ワ細涓浗鍏变骇鍏氬缓鍏氭棩 涓冩湀涓冩棩锛氫腑鍥戒汉姘戞姉鏃ユ垬浜夌邯蹇垫棩 鍐滃巻涓冩湀鍒濅竷锛氫竷澶曟儏浜鸿妭 鍐滃巻涓冩湀鍗佷笁...
  • 涓浗鐨鑺傛棩鏈夊摢浜,鍒嗗埆鏄嚑鏈堝嚑鏃?
    绛旓細涓浗鐨勪紶缁熻妭鏃ユ湁锛氭槬鑺傦紙姝f湀鍒濅竴锛夛紝鍏冨鑺傦紙姝f湀鍗佷簲锛夛紝濡囧コ鑺傦紙3鏈堝叓鏃ワ級锛屾竻鏄庤妭锛4鏈5鏃ワ級锛屽姵鍔ㄨ妭锛5鏈1鏃ワ級锛屽効绔ヨ妭锛6鏈1鏃ワ級锛岀鍗堣妭锛堜簲鏈堝垵浜旓級锛涘缓鍏氳妭锛7鏈1鏃ワ級锛屽缓鍐涜妭锛8鏈1鏃ワ級锛屼竷澶曡妭锛堜竷鏈堝垵涓冿級锛屾暀甯堣妭锛9鏈10鏃ワ級锛屽浗搴嗚妭锛10鏈1鏃ワ級锛屼腑绉嬭妭锛堝叓鏈堝崄浜旓級锛岄噸闃...
  • 涓鏈堝埌鍗佷簩鏈鎵鏈鑺傛棩鍒楄〃
    绛旓細12. 鑵婂叓鑺傦細鍐滃巻鑵婃湀鍒濆叓锛屼汉浠細鐓厞鍏播锛屼互绾康閲婅喀鐗熷凹浣涙垚閬撱13. 闄ゅ锛氬啘鍘鍗佷簩鏈鍗呮棩锛屾槸鍐滃巻骞寸殑鏈鍚庝竴澶╋紝涔熸槸涓浗鏈閲嶈鐨勪竴椁愨斺斿洟骞撮キ鐨勬椂鍒伙紝浜轰滑杈炴棫杩庢柊銆備腑鍥界殑娉曞畾鑺傛棩鍖呮嫭锛- 鏂板勾锛1鏈1鏃ワ紝鏀惧亣涓澶┿- 鏄ヨ妭锛1鏈24鏃ヨ嚦30鏃ユ斁鍋囪皟浼戯紝鍏7澶┿- 娓呮槑鑺傦細鍐滃巻娓呮槑褰撴棩鍦ㄥ唴锛...
  • 涓鏁村勾涓鏈堝埌鍗佷簩鏈鎵鏈夎妭鏃,鍖呮嫭涓浗浼犵粺鑺傛棩涓庡浗闄呴氱敤鑺傛棩,鏇存柊瑕佺洿 ...
    绛旓細涓鏈 1鏈1鏃 鍏冩棪 浜屾湀 2鏈13鏃 闄ゅ [鍐滃巻]2鏈14鏃 鏄ヨ妭 [鍐滃巻]鎯呬汉鑺 2鏈18鏃 鐮翠簲 [鍐滃巻]2鏈28鏃 鍏冨鑺 [鍐滃巻]涓夋湀 3鏈1鏃 鑺︾瑱鑺(鑻楁棌) [鍐滃巻]3鏈8鏃 涓夊叓濡囧コ鑺 3鏈12鏃 妞嶆爲鑺 3鏈15鏃 315 娑堣垂鑰呮潈鐩婃棩 3鏈17鏃 浜屾湀浜岄緳鎶ご [鍐滃巻]鍥涙湀 4鏈1鏃 鎰氫汉鑺 4鏈4鏃 ...
  • 浠庝竴鏈堝埌鍗佷簩鏈堢殑浼犵粺鑺傛棩鏈夊摢浜,浠栦滑鐨勬潵鍘嗗拰涔犱織鍒嗗埆鏄粈涔?_鐧惧害...
    绛旓細1銆佹槬鑺傦細鏄ヨ妭鏄腑鍥藉巻鍙叉偁涔鐨勪紶缁熻妭鏃锛屼篃鏄叏骞存渶涓洪噸瑕佺殑鑺傛棩涔嬩竴銆傚畠铻嶅悎浜嗗绉嶅湴鍩熷拰姘戞棌鐨勪範淇楋紝褰㈡垚浜嗕竴绯诲垪鍥哄畾鐨勫簡绁濇椿鍔ㄣ傝澶氬簡绁濇槬鑺傜殑涔犱織鑷充粖浠嶈浼犳壙鍜岄伒寰2銆侀緳鎶ご锛氬湪鍏冩湞鏃舵湡锛屼汉浠皢姣忓勾鐨浜屾湀鍒濅簩瀹氫负鈥滈緳鎶ご鈥濈殑鏃ュ瓙銆傝繖涓澶╂爣蹇楃潃鏄ュ鐨勬繁鍏ワ紝浣嶄簬鈥滈洦姘粹濄佲滄儕铔扳濆拰鈥滄槬鍒...
  • 浠庝竴鏈堝埌鍗佷簩鏈堢殑浼犵粺鑺傛棩鏈夊摢浜,浠栦滑鐨勬潵鍘嗗拰涔犱織鍒嗗埆鏄粈涔?_鐧惧害...
    绛旓細8. 涓冨鑺傦細涓浗浼犵粺鐨勬儏浜鸿妭锛屽簡绁濈墰閮庣粐濂崇殑鐩镐細锛屾湁涓浜涗範淇楀鏀鹃绛濄佸啓淇$瓑銆9. 涓厓鑺傦細绁浜$伒鐨勮妭鏃ワ紝浜轰滑浼氫笂鍧熴佺儳绾搁挶绛夈10. 涓鑺傦細涓浗浼犵粺鑺傛棩锛屼汉浠細璧忔湀銆佸悆鏈堥ゼ銆佽祻鑺辩伅绛夛紝浠ュ簡绁濆洟鍦嗐11. 閲嶉槼鑺傦細绁鍜岄伩閭殑鑺傛棩锛屼汉浠細鐧婚珮銆佽祻鑿婅姳銆佸枬鑿婅姳閰掔瓑銆12. 鍥藉簡鑺傦細搴嗙涓崕...
  • 涓鏈堝埌鍗佷簩鏈堢殑鑺傛棩椤哄簭
    绛旓細浠ヤ笂鏄腑鍥藉強涓浜涘浗闄鑺傛棩鍦涓鏈堝埌鍗佷簩鏈堢殑澶ц嚧鎺掑垪椤哄簭銆傝娉ㄦ剰锛屾湁浜涜妭鏃ュ鏄ヨ妭銆侀緳鎶ご銆佹竻鏄庛佺鍗堛佷竷澶曘佷腑绉嬪拰閲嶉槼绛夛紝鏄寜鐓у啘鍘嗘潵璁$畻鐨勶紝鍥犳闃冲巻鏃ユ湡姣忓勾閮戒細鏈夋墍涓嶅悓銆傛澶栵紝涓嶅悓鐨勫湴鍖烘垨鏂囧寲鍙兘浼氭湁涓浜涚壒瀹氱殑搴嗙娲诲姩鎴栫邯蹇垫棩銆傝繖浜涜妭鏃ュ悇鍏风壒鑹诧紝鍙嶆槧浜嗕笉鍚岀殑鏂囧寲浼犵粺鍜屽巻鍙茶儗鏅備緥濡傦紝...
  • 涓鍒板崄浜屾湀涓浗鐨勮妭鏃ユ湁鍝簺?
    绛旓細涓鍒板崄浜屾湀涓浗鐨勮妭鏃ユ湁鍝簺锛熶竴鍒板崄浜屾湀涓浗鐨勮妭鏃ユ湁鍏冩棪,涓夊叓濡囧コ鑺傦紝浜斾竴鍔冲姩鑺傦紝鍏竴鍎跨鑺傦紝绔崍鑺傦紝鍏竴寤哄啗鑺傦紝涓鑺傦紝鍗佹湀鍥藉簡鑺傦紝
  • 扩展阅读:八大传统节日 ... 节日大全表 ... 农历十二个月的叫法 ... 中国8个传统节日 ... 24个传统节日大全 ... 一年完整的节日表图片 ... 2024年所有节日大全 ... 一到十二月的主要节日 ...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