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张謇:41岁中状元,弹劾李鸿章,弃官从商,终成实业家

凡是人生取得一番事业成就者,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是顺应大流抓机会,二是另外开辟大格局、新空间。

后者成事更难。

清朝晚期有一位科举状元张謇[jiǎn],便属于后者中的佼佼者。

他博学多识,也是书法家,更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还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


清咸丰三年五月(1853年7月),张謇在海门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出生。

在家庭良好的教育下,张謇自小饱读诗书典籍,颇有文才。

按照“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路线,张謇准备进入科举道路。但由于祖上三代没人获得过功名,也即“冷籍”,需要多付出报考费。

于是在家人、老师的安排下,他以邻近如皋县的张驹之孙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

张謇初试雏鸣,顺利连过生员、秀才两关。

然而鬼使神差,此后十年里,张謇参加了五次“乡试”却都未中。


张驹看到预期的回报落空,就用冒名一事要挟张謇一家,不断索要钱物,并以“张育才忤逆不孝”之名将张謇告上公堂。

在科举时代,“孝道”是学子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若背上“不孝”之名则会被革去功名,重则下狱问罪。

这场诉讼延续多年,张謇家人为此心力交瘁,也破费了很多钱财,家道也因此困顿。

而少年张謇本人,则被搞得名声狼狈。

幸好张謇的老师们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四处调解。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帮他向朝廷说情。

到张謇20岁时,此案才告终,朝廷同意张謇重填履历,恢复通州原籍,撤销控案。


为了改变被自己拖累的家庭生活窘境,张謇发挥笔墨特长,开始了幕僚生涯。

他先后应邀为恩人孙云锦、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当幕僚。

在此期间,张謇起草了几篇政论文章,名声大噪。 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争相礼聘,但被张謇一概婉拒。

后来,张謇则回乡读书,准备继续圆科举梦。

他参加“顺天乡试”,录取为第二名。

但蹊跷的是,十多年前屡试不中的噩梦再次重演,张謇接下来十年间屡次参加“会试”却不中。


其实,这里有个极富戏剧性的原因。

当时翁同龢等朝廷大员很赏识张謇,着力延揽,在“会试”中让人暗中识别他的考卷。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连续四次“会试”中,他们都误认了别人的考卷,将别人指定取中,反倒张謇连连落第。

一个本可大展才华的饱学之士,还有贵人相助,然而却与功名擦肩而过。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而特设恩科会试。

本已心灰意冷的张謇,因父命难违,勉强进京应试。结果连连过关。

到殿试时,两朝帝师、深得光绪帝信任的军机大臣翁同龢迫不及待,匆匆评阅完张謇的考卷之后,劝说其他阅卷大臣将其定为第一。

随后他特意向光绪帝介绍道:"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



于是,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在一波三折的科场道路上终于修成正果。这一年,他41岁。

张謇得中状元的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这也使得清廷的“帝党”和“后党”的矛盾激化。

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喜欢发布“主战”言论,抨击“主和”的李鸿章等“后党”,企图为光绪帝争取实权。

张謇则自然成为“翁门”弟子,激扬文字,指点朝政,成为“帝党”的骨干。

就在两派斗争激烈时,张謇父亲病故。于是他循例“丁忧”,回籍守制。

回籍守制期间,自然不能出任朝廷官职。

署理两江总督的洋务大臣张之洞爱才心切,向朝廷奏派张謇在家乡兴办洋务。


张謇则投桃报李,针对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踌躇满志地提出速讲商务、广开学堂、修建铁路等建议。

随即,张謇选定水陆交通方便的唐家闸筹建纱厂,并规划为商办性质。

然而在筹款期间,他四处奔走却困难重重,工程中途停滞。

无奈之下,纱厂被改为官商合办。但纱厂却一直未能如期建成。

三年“丁忧”期满,张謇按例回京复职。

当时,受光绪帝重用康有为等人推行新政。张謇则大力响应,协助老师翁同龢写了不少奏议,敦促朝廷发展洋务,促进工商业发展。

然而不久,“维新运动”夭折,翁同龢等人被慈禧免官。

已经深谙官场险恶的张謇,对仕途心灰意冷。

他在老家筹办纱厂三年,心中已属意蔚蓝的另一片天空。

虽然那是一片前所从未踏足过的陌生天地。

他毅然放弃京城的仕途,借故请假南归,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

当然,虽然他离开了京城官场,但由于人际关系渊源,加之兴办实业离不开朝廷人脉资源,因而后来他也不得不斡旋于朝野之间。


例如他曾被清廷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官。积极参与君主立宪活动,筹办成立了江苏咨议局。宣统帝退位时,他负责起草了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后,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等职务。

在民国时期,由于他的崇高声望,因而受邀长期活跃在政坛。

在张謇的努力斡旋之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4月,拥有2.04万纱锭的大生纱厂终于建成投产。

然而接下来,遇到了运营资金困难。

向股东告急,无人响应;打算将厂房出租,遭到恶意杀价。

走投无路之际,张謇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买棉花,维持运转。

自助者天助。随后,棉纱的行情看好,大生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艰难生存了下来。

张謇曾经考中状元也即“文魁”,因而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就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蓝魁”、“绿魁”、“金魁”、“彩魁”等产品。


随着资金的不断积累,张謇在纱厂附近的海门围垦沿海荒滩,建成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接着,在当地先后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

为了便于设备和产品的运输,他在唐闸沿江兴建了天生港以及发电厂,在城镇之间修通了公路,使得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另外,他在东台县垦地数十万亩,发展棉植,解决纱厂的原料。


此后,张謇的实业版图一步步得以拓展:

于是,南通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实业模范区,张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从一个笔墨书生、状元翰林,突然投身于从未接触过的工商实业,竟然成绩斐然。

张謇成功完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千古未有的人生蜕变。

在“实业救国”的理念指引下,张謇逐渐建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工农业产业链,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民族资本集团—大生资本集团,建立了民族经济体系,减少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张謇认为,培养人才是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开办学堂、引进西学,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是强国之本。


张謇早年追求科举功名,苦心钻研书法,而且终生至老也没荒废。

书法理论家孙洵在《民国书法史》书中,把张謇列为重要书法家:


张謇对书法教育也很重视,在其创办的很多学校中都开设有书法课,培育了一批书法人才。

他还创办了翰墨林印书局,这是一家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印刷出版机构。同时,它也促进了近代书法的交流与传承。

另外,张謇还创建了南通博物苑,以加强对金石书画等的集中保护和交流,同时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使其成为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场所。从而开启了中国文博事业之先河。

另外,张謇与马相伯成立了中国图书有限公司,以“巩护我国教育权、驱策文明之进步、杜绝外人之觊觎、消弭后来之祸患”为宗旨。

张謇还与史量才等人购得《申报》的产权,使其在短期内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报刊。

张謇具有超前的发展眼光、敏锐的商业思维、卓越的市场经营能力,但是他并没有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商人思维行事,而是兼顾了 社会 责任和文化信仰。


当张謇的实业版图轰轰烈烈地扩展、 社会 声望如日中天之时,一场商业危机却不期而来,最终击垮了他。

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发生危机。

日本的同行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张謇的大生集团。

而张謇多处寻求资金支持而未果,以致债台高筑,实业崩盘,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几年后,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家乡南通病逝,享年73岁。


张謇先生一生经历坎坷、传奇,大器晚成,勇于开拓奋斗,硕果累累,开辟出多条前世前人未走之路,成为中国 历史 上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彪炳史册。

尤其是他兴办实业救国、积极发展教育和 社会 公益事业的伟大情怀,令人景仰,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2016年3月24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深渊器专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举行下水仪式。


#书画新国潮#





  • 璋1894骞磋涓姸鍏,鐢插崍涓棩鎴樹簤澶辫触鍚庡純瀹樹粠鍟,瀹樹粠鍟嗙殑鐩殑鏄粈涔坃鐧...
    绛旓細1894骞达紝鍗楅氫汉寮犺瑖鑰涓姸鍏冿紝鍚庢潵寮冨畼浠庡晢銆傚紶璎囨浘瑷锛氣滄効鎴愪竴鍒嗕竴姣湁鐢ㄤ箣浜嬶紝涓嶆効灞呭叓鍛戒節鍛藉彲鑰讳箣瀹樸傗1898骞翠粬鍒板寳浜攢鍋囷紝姝e尖滅櫨鏃ョ淮鏂扳濓紝鎭╁笀缈佸悓榫㈣缃㈠畼锛屽績鐭ュ畼鍦洪櫓鎭堕毦娴嬬殑寮犺瑖锛屽喅蹇冭繙绂诲畼鍦猴紝璧颁笂瀹炰笟涔嬭矾锛屸滀笁鍗佸勾绉戜妇涔嬪够姊︼紝浜庢浜嗙粨銆傗...
  • 19瀹為檯鏈,鎻愬嚭"妫夐搧涓讳箟"鐨勮繎浠h憲鍚嶅疄涓氬鏄皝?
    绛旓細寮犺瑖鍏勫紵5浜猴紝鎺掕绗洓銆傚辜骞磋仾鎱уソ瀛︼紝3宀佸惎钂欙紝4宀佸叆濉撅紝10宀佹椂锛屽【甯堝嚭鈥滄棩鎮ぉ涓娾濆懡瀵癸紝浠栧簲澹颁綔绛旓細鈥滄湀娌夋按搴曗濓紝涔冪埗澶у枩锛岃搫鎰忓煿妞嶃備絾浣滀负鍐滃瀛愬紵缁х画璺熼殢鍏勫紵娲掓壂绮櫎锛屾垨鐢伴棿鑰曚綔銆1881骞翠腑绉鎵嶏紝1885骞翠腑涓句汉锛1894骞达紙鍏夌华鐢插崍锛涓姸鍏冿紝鏃跺勾宸41宀銆傚悓骞翠腑鏃ユ捣鎴橈紝鎯ㄩ伃璐ュ寳锛屼粬涔夋劋...
  • 寮犺瑖鏄摢涓椂鏈熺殑浜虹墿
    绛旓細鎴愪负闀挎睙涓嬫父鐨勯噸瑕佸晢鍩犲拰鑻忓寳鐨勭粡娴庛佹枃鍖栧拰鏀挎不涓績锛寮犺瑖涓鐢熷垱鍔炰簡20澶氬浼佷笟锛370澶氭墍瀛︽牎锛屼负涓浗杩戜唬姘戞棌宸ヤ笟鐨勫叴璧枫佹暀鑲蹭簨涓氱殑鍙戝睍浣滃嚭浜嗗疂璐佃础鐚傚厜缁簩鍗佸勾锛1894骞达級锛屽紶璎囪涓姸鍏冿紝鎺堢堪鏋楅櫌淇挵銆傚厜缁簩鍗佷竴骞达紙1895骞达級锛屽寮犱箣娲炰箣鍛藉垱鍔炲ぇ鐢熺罕鍘傘傚厜缁簩鍗佸叓骞达紙1902骞达級鍒涘姙浜嗛氬窞甯堣寖...
  • 涓轰粈涔寮犺瑖杩炶冨叚娆,缁堜簬涓姸鍏寰楀畼鍗撮殢鍗宠緸瀹?
    绛旓細杩欎釜浜哄氨鏄竻鏈濇湯骞寸殑鐘跺厓锛屽紶璎銆傦紙寮犺瑖锛夊紶璎囨槸鍗楅氫汉锛屽厔寮熶簲浜猴紝鎺掕鑰佸洓锛屼粬瀹朵笘浠e姟鍐滐紝鍒颁簡浠栫埗浜插紶褰勾杩涓浠锛岄櫎浜嗗姟鍐滃锛岃繕寮浜嗕竴涓硸鍧婏紝杩欐牱瀹跺鎵嶆笎娓愬瘜瑁曡捣鏉ャ傚紶褰勾璁よ瘑鍒拌涔︾殑閲嶈鎬э紝涔熷笇鏈涢氳繃璇讳功锛屾敼鍙樺叾瀹舵棌鐨勫懡杩愶紝浜庢槸鍦ㄥ紶璎囧洓宀鏃朵究鏁欎粬璇嗗瓧锛岃仾鏄庣殑寮犺瑖鑷辜璇讳功灏卞嫟濂嬶紝浜...
  • 涓閬撳巻鍙查
    绛旓細寮犺瑖鍏勫紵5浜猴紝鎺掕绗洓銆傚辜骞磋仾鎱уソ瀛︼紝3宀佸惎钂欙紝4宀佸叆濉撅紝10宀佹椂锛屽【甯堝嚭鈥滄棩鎮ぉ涓娾濆懡瀵癸紝浠栧簲澹颁綔绛旓細鈥滄湀娌夋按搴曗濓紝涔冪埗澶у枩锛岃搫鎰忓煿妞嶃備絾浣滀负鍐滃瀛愬紵缁х画璺熼殢鍏勫紵娲掓壂绮櫎锛屾垨鐢伴棿鑰曚綔銆1881骞翠腑绉鎵嶏紝1885骞翠腑涓句汉锛1894骞达紙鍏夌华鐢插崍锛涓姸鍏冿紝鏃跺勾宸41宀銆傚悓骞翠腑鏃ユ捣鎴橈紝鎯ㄩ伃璐ュ寳锛屼粬涔夋劋...
  • 杩欎簨鎯,鎷栨嫋鎷夋媺鍗冧綑骞,鐩村埌寮犺瑖鎵嶄复杩戜簡缁
    绛旓細寮犺瑖涓姸鍏鏃41宀侊紝宸茬粡鎰熷彈鍒板ぇ閲忎笌绉戜妇鍒跺害鍏ㄧ劧鑳岄亾鐨勫巻鍙蹭俊鎭備粬瀹炲湪涓嶉敊锛岀粷涓嶅仛鈥滅姸鍏冣濆悕鍙风殑娈夎懍鍝侊紝绔欏湪涓囦汉缇℃厱鐨勯《绔笂鏋佺洰鐬湜锛屼粬鐪嬪埌浜嗗ぇ娴风殑婀涜摑銆
  • 1,894骞鐘跺厓鍔炲巶鐨勬槸璋
    绛旓細缈佸悓榫㈠皢浠栨敼涓虹鍗佸悕銆傚洓鏈堟璇曟椂缈佸悓榫㈢殑鎻愭惡涔嬪績宸茬粡杩笉鍙婂緟銆備粬鍛芥敹鍗峰畼鍧愮潃绛夊紶璎囦氦鍗凤紝鐒跺悗鐩存帴閫佸埌鑷繁鎵嬮噷锛屽寙鍖嗚瘎闃呬箣鍚庯紝渚垮姖璇村叾浠栭槄鍗峰ぇ鑷f妸寮犺瑖鐨勫嵎瀛愬畾涓虹涓锛骞剁壒鍦板悜鍏夌华浠嬬粛璇达細锛寮犺瑖锛姹熷崡鍚嶅+锛屼笖瀛濆瓙涔熴傦紓浜庢槸寮犺瑖鍦41宀鐨勬椂鍊欙紝缁堜簬寰椾腑涓鐢蹭竴鍚鐘跺厓銆
  • 姹寮犺瑖鐢熷钩璧勬枡!鎬!
    绛旓細浣滀负鍚寸殑涓昏骞曞儦锛屼粬鍙備笌搴嗗啗鏈鸿銆侀噸瑕佸喅绛栧拰鍐涗簨琛屽姩锛屾繁涓哄惔姘忚祻璇嗐1885骞达紝浠栬荡浜弬鍔犻『澶╀埂璇曪紝楂樹腑绗簩鍚嶃1894骞达紝鍙堣涓姸鍏銆備腑鏃ョ敳鍗堟垬浜夋垚涓轰粬浜虹敓閬撹矾鐨勫垎姘村箔锛屾繁閲嶇殑姘戞棌鍗辨満鏈缁堜績浣夸粬姣呯劧鏀惧純浼犵粺鐨勪粫瀹︿箣閫斻傞壌浜庡浗寮辨皯璐殑鐜板疄锛屽紶璎鎻愬嚭鈥滃疄涓氭晳鍥解濆拰鈥滄暀鑲叉晳鍥解濈殑鍙e彿锛屽苟鍐茬牬...
  • 鐘跺厓瀹炰笟瀹,鏁欒偛瀹寮犺瑖涓轰粈涔堜細鎴愪负涓滄柟瀹炰笟鐣岀殑宸ㄤ汉
    绛旓細寮犺瑖锛1894骞磋涓姸鍏鍚庯紝鎺堢堪鏋楅櫌淇挵銆傛棩鏈ぇ涓捐繘鏀绘湞椴滄椂锛屼粬鎱锋叏涓绘垬锛屾浘甯﹀ご鍙嶅鏉庨缚绔犵殑濡ュ崗銆傚悗鍥犵埗鍘讳笘锛岀鑱岃繑鍥炲涔°傜敳鍗堟垬浜夌殑鎯ㄨ触锛屾皯鏃忓嵄鏈虹殑鍔犳繁锛屼娇寮犺瑖娣卞彈鍒烘縺銆備粬璁よ瘑鍒板彧鏈夊彂灞曞疄涓氾紝闈╂柊鏁欒偛锛屾墠鑳戒娇涓浗鍦ㄤ笘鐣屾皯鏃忎箣鏋楀啀灞曢泟濮裤備粬鐢氳嚦鎻愬嚭锛屽+澶уか搴斿仛瀹炰笟鏁戝浗鐨勯┈鍓嶅崚銆傛伆鍦ㄦ鏃讹紝...
  • 扩展阅读:最后一个状元 张骞 ... 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 ... 清末实业家张謇 ... 清朝最后的状元张謇 ... 末代状元张謇的后人 ... 张謇的红颜知己 ... 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 ... 最后一位状元张蹇 ... 张謇生平主要事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