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经书,越看我越迷糊了。 请教:为什么看书越看越迷糊,满脑子好像塞满东西一样,一点不清...

圆觉经
典籍知识——圆觉经

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此经译者的生平事迹不详。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说(大正55·565a)∶‘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中略)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也同此记载,认为此经译出的年月有疑问。又宗密《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说(卍续14·238下)∶

‘北都藏海寺道诠法师《疏》又云∶羯湿弥罗三藏法师佛陀多罗,长寿二年(693)龙集癸巳,持于梵本方至神都,于白马寺翻译,四月八日毕。其度语、笔受、证义诸德,具如别录。不知此说本约何文?素承此人学广道高,不合孟浪。(中略)然入藏诸经,或失译主,或无年代者亦多,古来诸德皆但以所诠义宗定其真伪矣。’

同《疏钞》卷四之上又说(卍续14·563下)∶‘言龙集者,有释云高宗大帝,(中略)此说恐谬∶(中略)长寿年是则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寻检。疏具如别录者,复不知是何图录,悉待寻勘。’可见古德对此经的翻译记载多有所疑,但都相信其真诠不谬,而并致其笃信之忱。

此经的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初,序分,叙述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诸佛众生清净寂灭平等圆满不二所现净土,有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为上首的十万大菩萨众,皆入此三昧,住于如来平等法会。

次,正宗分,叙佛因文殊师利等十二大菩萨次第请问,而依次宣说圆觉的义理和观行,即分十二章,每章先以长行问答说法,后以偈颂重宣其义。其中∶

(1)文殊章∶是一经的宗趣所在。宣说有大陀罗尼——圆觉法门,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乎修证本有的圆觉道理。以下各章即说其观行。

(2)普贤章∶说示圆觉境界的修行方便,远离一切幻妄境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3)普眼章∶说示修习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人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

(4)金刚藏章∶说示圆觉本性平等不坏,众生有思惟心不能测度如来境界,故应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5)弥勒章∶说示爱欲为轮回根本,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事理二障而现深浅。应发大愿,求善知识,渐断诸障,证大圆觉。

(6)清净慧章∶说示圆觉自性本无取证,但于除灭一切幻化修证位中,有凡夫随顺觉性、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诸位差别。

(7)威德自在章∶说示修行的方便,依着众生的根性而有三种差别∶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此三法门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8)辩音章∶说示单修奢摩他或三摩钵提或禅那一法,乃至或先或后齐修二法乃至三法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修行方法。

(9)净诸业障章∶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10)普觉章∶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觉之道。

(11)圆觉章∶说示修行大圆觉者,长期、中期、下期三种安居的方法,以及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观等方便。

(12)贤善首章∶说示此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等五名,并信闻受持此经的功德利益等。此章通行本中只有长行问答说法,未有偈颂重宣其义,比起以前十一章来文体似欠完整。

近世日本·松本文三郎氏偶获古来本《圆觉经》下卷一帖,见此〈贤善首章〉佛说至‘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句下,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贤善首当知,(中略)护是宣持者,无令生退屈’一一三字,这实是此经已脱佚的文字可知(见日本《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十三套第四册〈圆觉经佚文〉)。由于现存最古的此经注疏唐·宗密《大疏》、《略疏》中均皆缺此文句看来,可知这一段文字是在西元九世纪初宗密撰疏以前即已脱落了的。

又最后〈贤善首章〉一般即为此经的流通分,或又以此章后段从(大正17·922a)‘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起至经末止,叙述诸金刚、天王、鬼王等众护佑持是经人等为流通分。

此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这是由于此经所说(大正17·913b)‘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蜜’、(大正17·913c)‘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文殊章〉),又说(大正17·914a)‘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普贤章〉),(大正17·921c)‘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贤善首章〉),这都合乎华严宗圆摄一切诸法、直显本来成佛的圆教旨趣。因此唐·宗密禅师认为此经‘分同华严圆教’,后世学人都列之于华严部类。又此经在禅门中也传习甚广,即因此经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合。经中所说(大正17·914a)∶‘远离一切幻化虚妄,(中略)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中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普贤章〉),(大正17·915c)‘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金刚藏章〉)、(大正17·917a)‘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大正17·917a)‘修多罗教如标月指,(中略)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清净慧章〉),以及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禅法及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乃至远离作、止、任、灭四种禅病(七至十一章),这些教旨都适用于禅门修学,因而此经在丛林中盛行流传。经中最后并称(大正17·921c)‘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后世学人也即称此经为大乘顿教。

至于此经在教禅之间的盛行弘传,实倡始于唐·圭峰宗密禅师(780~841),即宗密上承贤首(法藏)、清凉(澄观)的华严教系,又承荷泽(神会)、荆南(惟忠)遂州(道圆)的南宗禅系,对于此经极为欣契,自称(卍续14·217上)‘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圆觉经大疏》序),而殷殷致力于此经的弘阐。所著有《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略疏钞》十二卷、《大疏科》三卷、《道场证义》十八卷,精详地显发了此经的义蕴。此外,他还著有《圆觉经礼忏略本》四卷、《圆觉经道场六时礼》一卷等(见《义天录》〈海东有本见行录〉)。宗密在《圆觉经大疏钞》卷一之下中自称(卍续14· 445上)∶

‘此经具法性、法相、破相三宗经论,南北顿渐两宗禅门,又分同华严圆教,具足悟修门户,(中略)宗密遂研精覃思,竟无疲厌;后因攻华严大部,清凉广疏,穷本究末,又遍阅藏经,凡所听习咨询讨论披读,一一对详圆觉,以求旨趣;(中略)率愚为《疏》,至(长庆)三年(823)夏终,方遂终毕。’

于此显示宗密着《疏》的内容和他教禅兼弘的宗旨。因此在华严和禅宗盛行的当时,由于宗密的弘扬,致使此经广行流传。而宗密的疏钞即为后世学人依凭的要籍。

在宗密以前,此经的着疏已有四家,即唐京报国寺惟悫《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疏》二卷、荐福寺坚志《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疏》三卷。宗密当时皆反覆研味,认为(卍续14·239上)‘各有其长,悫邈经文,简而可览;实述理性,显而有宗;诠多专于佗词,志可利于群俗。’(《圆觉经大疏》卷上之二)此外宗密又闻江淮间也另有疏流行,但未亲见(同《疏钞》卷四之上)。自宗密疏出,文义精朗,以上各疏即均晦佚无传(见清远《圆觉经略疏钞随文要解》)。

宗密以后,至十一世纪间,贤首宗学者杭州慧因寺净源,曾据宗密的《道场修证仪》删订为《圆觉经略本道场修证仪》一卷,用以便于修习。十二世纪间,毗陵华严寺观复撰有《圆觉经钞辩疑误》二卷,以勘定当时《疏钞》刊行本的错误。随后有西蜀龙翔寺复庵道辉撰《圆觉经类解》八卷,经镜庵行霆加以修订行世。至宋孝宗则以禅学思想撰《御注圆觉经》二卷。毗陵华严寺清远撰《圆觉经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又当时教禅一致的风气流行,于时有龙江章江禅院如山撰《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此外尚有德素撰《玄议》二卷、法圆撰《经解》二卷、道璘撰《地位章》一卷、《三观扶宗息非》一卷等(均见《义天录》)。

又天台宗徒有秀州竹庵可观撰《圆觉手鉴》一卷、澄觉神焕撰《疏》二卷、景德寺居式撰《疏》四卷、慈室妙云撰《直解》三卷、柏庭善月撰《略解》一卷(见《佛祖统纪》卷十四至卷十八)。十三世纪间,苕水古云元粹依天台教观,参考神焕、居式、可观、慈室诸《疏》,并据宗密《疏钞》撰《集注》二卷,其中保存了已经散佚的天台诸家的注解。潼川居简序此书云(卍续16·1下)∶

‘圭峰发明此经,造疏数万言,(中略)由唐至今,广略并行,西南学徒,家有其书,于戏盛哉。江淮荆蛮稍若不竞,天台再造于五季乱离之际,鼓行吴越间,作者辈出,巉然见头角,由是二家之言,肝胆楚越,咫尺云壤。’

于此可见台、贤两宗学人并重此经而见解各别。稍后又有台州崇善教寺智聪撰《心镜》六卷、居士周琪撰《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这都是阐述教禅一致的理解之作。

至十七世纪以来,有武林陆通律寺寂正撰《要解》二卷、憨山德清撰《直解》二卷、二楞庵通润撰《近释》六卷、居士焦竑撰《精解译林》二卷(现存上卷)、禅宗罗峰弘丽撰《句释正白》六卷、贤首宗徒通润撰《折义疏》六卷、净挺撰《圆觉连珠》一卷等。这是由于宋、明以来佛教界形成禅教融会的风气,而此经乃契其机,因而讲述颇盛。

此经从唐以来,在朝鲜半岛甚为流行,据《义天录》〈有本见行录〉,可知当时(1090)尚传存有坚志《疏》,以及宗密、净源、大轲、德素、法圆、善聪、仲希、道璘等疏着,其中以宗密的《疏钞》流传最广。同时此经在日本禅教间也盛行传持,著名的注疏有凤潭的《集注日本决》五卷、普寂的《义疏》二卷、大内青峦的《讲义》一卷、汤次了荣的《研究》一卷等。(高观如)

◎附∶太虚〈圆觉经经义提示〉(摘录自《圆觉经略释》)

甲、〔托本在佛〕 托本如云根据点、出发点之意。此经以佛果之境界,为经义之根据;虽所谈者周摄于万法,而根据则在于佛果。何以见之?如〈文殊章〉云∶‘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名为圆觉。’此圆觉为无上法王所有,故知全经托本,惟在佛果。又如〈普贤章〉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普眼章〉云∶‘欲求如来净圆觉心。’〈金刚藏章〉云∶‘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弥勒章〉云∶‘愿我今者住佛圆觉。’〈圆觉章〉云∶‘信佛秘密大圆觉心。’〈贤善首章〉云∶‘是经惟显如来境界’等,在在可见。他经立说,或依于心,或依众生,五阴、六尘,乃至或依般若。此经则依于佛地心境,此为第一重应知之义。

乙、〔被机在顿〕 佛说法皆对机,此经为何等机耶?乃被顿机。大略顿机有二∶一者,对渐为顿,谓渐机修学小乘,然后回向大乘,顿机则直入大乘。二者,顿时成佛为顿,谓利根人,不但不从小向大,乃至菩萨因地亦不须经过,只一闻佛乘,即能超凡入如来地;此种直超佛果,乃大乘中之顿机。本经所被,重在后者。何以见之?如〈文殊章〉云∶‘知是空花,即无轮转。’〈普贤章〉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清净慧章〉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贤善首章〉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又如经言∶‘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则知本经正被在顿,旁亦摄渐。彼闻经而先获理解,渐事行修者,固无所碍;但不若顿入顿超者之受益,乃为此经正被之机耳。

丙、〔注重在行〕 佛学有境、有行、有果。境者,知识之对象;行者,实地之修习;果者,功效之确证。三者虽有偏重,决无偏废;非如世间讲学,只求知解,不求效果。故佛经有注重在境而多分说境者;有注重在行若果,而多分说行说果者;亦有平均说之者。此经则特重于行,虽说境而明境在行,虽说果而明行之果。如文殊请问如来本起因地法行,其所对境,乃起行之因地可见。〈普贤〉、〈普眼〉二章,全明修行。他如说行位、行法、行过患、行方便等,皆可见注重在行。此从正面而言。又从反面亦可见此经不重知解∶如〈金刚藏章〉云∶‘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净诸业障章〉云∶‘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等。尤有进者,经名圆觉,而十二菩萨中有圆觉菩萨,此菩萨所问,乃为入手方便,从中可见此经不特注重在行,尤特别注重入手方便之行。
金刚经
一、佛教经典——《金刚经》

(一)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而后成就。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般若”是梵文音译,意为“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圆融无碍,恰到好处,绝对完全的大智慧”。“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
《金刚经》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伏?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心理进行克服?《金刚经》就是围绕佛陀对此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二)主要内容

1、全经纲领:
发度尽一切众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觉为终极,而大乘的菩萨不仅要自觉,更要“觉他”,故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根据佛教的哲学基础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2、观照实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人在认识中念念不离对象,却以为心的主观构想即等同客观实际,但其实已经背离了事物的真实。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故《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法相,甚至连佛的形象、佛土,都是用文字和形象对实相的近似表达,皆非实相本身。《金刚经》卷末著名的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堪称一经之精髓。
3、实践宗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所以,在实践中应以空灵自在的心态应对一切法。《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降伏其心”。布施有三要件(三轮):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财物。一般人心中存在这三种人为的分别,施一钱物,即作一钱物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冥冥中所积累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禅宗六祖惠能的得道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就是《金刚经》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4、中道方法:
性空与幻有的辩证统一。“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般若思想不外说明“性空幻有”,也就是正确处理出世的真理与世间的真理的方法。“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金刚经》说的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该经文字艰涩、思想深奥,一般人很难全面透彻地理解其本来含义和价值指向。因此,历史上佛教各派祖师多为此作注讲解,流传最为普及的就是禅宗惠能的《六祖坛经》。

佛经有很多,犯迷糊的可以跳过不看,换其他容易懂的经先读,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佛为不同根器的人说不同的法。

初学佛法,金刚经 ,圆觉经,僧伽吒,这三部经是佛学的最高境界。你初学佛,应该走一个,无到有,从有到空的过程,一开始学佛,还不知道佛教是怎么一回事,就知道一切法是梦幻泡影,这怎么行呢,应该讲起码是5年甚至10年之后,要学的,是佛教中的大本课程,你的次序有误,所以你不可能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初学佛法 当然接触的太深就不大明白了 金刚般若别说你我这样的凡夫 就是一些终身修行的老居士也未必能入的进去啊
建议您不妨先看看《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或者《印光大师文钞》之类的 先打好学佛的基础 生起正信 循序渐进 将来有机缘再学习般若部的经典

<上帝就是爱>劝你不要做糊涂人, 但我劝你做糊涂人, 迷的越大,悟的越深.不迷不悟,禅宗祖师大德就是这样的.什么都不糊度的人,是最糊度的人. 但至于如何开悟,在自己啊.

  • 鍊氬ぉ灞犻緳璁颁箣涔濋槼鐪熺粡
    绛旓細娼囨箻瀛愮殑姝﹀姛鏈瘮灏瑰厠瑗跨◢鑳滀竴绛癸紝浣嗗洜浠栧湪鍗庡北缁濋《鎵撲簡瑙夎繙澶у笀涓鎷筹紝鐢变簬鍙嶉渿涔嬪姏锛岃韩鍙楅噸浼わ紝鍥犱箣鍚庢潵涓庡肮鍏嬭タ鐩告枟鏃跺弽鑰屽厛琛屾瘷鍛姐傚肮鍏嬭タ涓存鏃堕亣瑙佲滄槅浠戜笁鍦b濅綍瓒抽亾锛岃壇蹇冧笉瀹夛紝璇蜂粬璧村皯鏋楀鍛婄煡瑙夎繙澶у笀锛岄偅閮缁忎功鏄湪杩欏ご鐚跨尨鐨勮吂涓備絾浠栬璇濅箣鏃剁鏅杩风硦锛鍙i娇涓嶆竻锛屼粬璇粹滅粡鍦ㄧ尨涓濓紝...
  • 鎺㈣:浣涚殑鏈寰堝ぇ鍚?浣涚殑瀛樺湪鏄负浜嗕粈涔?鎴戜滑鍙堜负浜嗕粈涔?
    绛旓細4 姘告槑寤跺澶у笀鏄樋寮ラ檧浣涘啀鏉ョ殑锛屼汉瀹朵竴鐭ラ亾浠栨槸闃垮讥闄浣涳紝浠栬蛋浜嗐佸渾瀵備簡锛涗赴骞叉槸闃垮讥闄浣涘啀鏉ョ殑锛屽瘨灞便佹嬀寰楁槸鏂囨畩銆佹櫘璐ゅ啀鏉ョ殑锛屼綘鐪嬭韩鍒嗕竴闇茬殑鏃跺欙紝涓変釜浜洪兘璧颁簡锛屽啀涔熸壘涓嶅埌浠栦滑浜嗐傛病鏈夎闇蹭簡韬垎锛岃繕浣忓湪涓栭棿锛屾病鏈夎繖涓亾鐞嗐5 鎴戝惉璇翠腑鍥姐佸鍥芥湁寰堝浜鸿浠栨槸浠涔堣彥钀ㄥ啀鏉ョ殑锛屼粈涔堜經鍐嶆潵...
  • 瀛欐潈鍔濆 鐨勬暀妗堝拰缈昏瘧
    绛旓細瀛欐潈璇:鈥滄垜闅鹃亾鎯宠浣犻捇鐮缁忎功褰撳崥澹悧!鍙簲褰撶矖鐣ュ湴闃呰,浜嗚В浠ュ線鐨勪簨鎯呯舰浜嗐備綘璇翠簨鍔″,璋佹瘮寰椾笂鎴戜簨鍔″鍛?鎴戠粡甯歌涔,鑷互涓哄ぇ鏈夌泭澶勩傗濆悤钂欎簬鏄紑濮嬪涔犮傚埌浜嗛瞾鑲冩潵鍒板闃崇殑鏃跺,椴佽們鍜屽悤钂欒璁,鍗佸垎鎯婂鍦拌:鈥滀互浣犵幇鍦ㄧ殑鎵嶅共銆佽皨鐣ユ潵鐪,浣犱笉鍐嶆槸鍘熸潵閭d釜鍚翠笅闃胯挋浜!鈥濆悤钂欒:鈥滃+鍒笁鏃,灏辫閲嶆柊鍙...
  • 鍝簺鍙や汉鏈夊摢浜涜涔︽柟娉
    绛旓細鎴戝畞鎰垮仛涓涓┓浜,浣忓湪钘忎功寰堝鐨勯榿妤奸噷,涔熶笉鎰垮綋涓涓笉鑳借涔︾殑鍥界帇銆 --- 鐜嬩簹鍗楃潯涓夎剼搴 鐜嬩簹鍗楀皬鏃跺欒兏鏈夊ぇ蹇,閰风埍璇讳功銆 浠栧湪璇讳腑瀛︽椂,涓轰簡浜夊彇鏇村鐨勬椂闂磋涔,鐗规剰鎶婅嚜宸辩潯鐨勬湪鏉垮簥鐨勪竴鏉¤剼閿煭鍗婂昂,鎴愪负涓夎剼搴娿傛瘡澶╄鍒版繁澶,鐤插姵鏃朵笂搴婂幓鐫′竴瑙夊悗杩风硦涓竴缈昏韩,搴婂悜鐭剼鏂瑰悜鍊炬枩杩囧幓,浠栦竴...
  • 鑻忓窞鎶ユ仼瀵虹殑澧冮亣,鎴戞拻璋庝簡,浣涚浼氫笉浼氭垜?
    绛旓細鑰屼粬浠牴鏈病闂垜浠閽憋紝杩樼儹鎯呯殑闂垜浠悆涓嶅悆楗紝鎴戜滑鍒氬垰鍚冭繃锛屾墍浠ュ氨鎺ㄨ劚浜嗭紝鏈鍚庢垜浠浜哄鍔炰簡浜嬫儏锛岃繕璇蜂簡鍑犳湰缁忎功锛浜哄閮芥病绠℃垜浠閽憋紝鍙嶅掓槸鎴戜滑涓嶅ソ鎰忔濈粰浜嗕汉瀹100鍧椼傝繖鎵嶆槸鐪熸瀛︿經鐨勶紝浣犻亣鍒扮殑鏄瓟寮熷瓙锛佷經鍦ㄤ笘鐨勬椂鍊欓瓟鐜嬪浣涜杩囷細绛夋湯娉曟椂浠o紙灏辨槸鐜板湪锛夋垜璁╂垜鐨勫紵瀛愭壆鎴愬拰灏氬幓...
  • 鍙や汉鍒昏嫤璇讳功鐨勬晠浜嬫湁鍝簺?
    绛旓細浠栧湪璇讳腑瀛︽椂,涓轰簡浜夊彇鏇村鐨勬椂闂磋涔,鐗规剰鎶婅嚜宸辩潯鐨勬湪鏉垮簥鐨勪竴鏉¤剼閿煭鍗婂昂,鎴愪负涓夎剼搴娿傛瘡澶╄鍒版繁澶,鐤插姵鏃朵笂搴婂幓鐫′竴瑙夊悗杩风硦涓竴缈昏韩,搴婂悜鐭剼...浠栫殑濡诲瓙(鏇剧粡)鏈変竴娆″埌鐢板湴閲屽幓,搴櫌閲岄潰鏅炬檼鐫楹﹀瓙,璁╅珮鍑ょ湅浣忛浮(浠ラ槻鍚冮害)銆傚悗鏉ョ獊鐒朵笅浜嗘毚闆,楂樺嚖鎷跨潃绔圭璇缁忎功,娌℃湁鍙戣闆ㄦ按鍐茶蛋浜嗛害瀛愩傚瀛...
  • 銆婁汉鐢熷皬骞笺嬬粰鎴戜滑鐨勫惎绀烘槸浠涔?
    绛旓細浣嗘槸鍙笉瑕佸皬鐪嬭繖缇ゅ瀛愪滑锛屼粬浠湪涓璧峰彲浠ヤ赴瀵屽郊姝や箣闂寸殑鎯宠薄鍔涳紝涔熶細婵鍙戝嚭寰堝鏈夌敤鐨勫垱閫犲姏銆傝繖浜涘湪骞煎勾鏃舵湡鐨勭粡楠屽線寰浼氬奖鍝嶅埌杩欎釜瀛╁瓙鐨勬垚闀匡紝鐢氳嚦浼氬奖鍝嶅埌瀛╁瓙鐨勪竴鐢燂紝鎵浠ヨ瀛╁瓙鍦ㄥ辜鍎挎椂鏈熼渶瑕佹帴鍙楀鏂归潰鐨勬暀鑲诧紝涓嶄粎浠呮槸涔︽湰涓婄殑锛屼篃涓嶄粎浠呮槸瀛︽牎閲岀殑锛屽簲璇ュ涓庡ぇ鑷劧鎺ヨЕ銆傛渶鍚庢垜璁や负杩欐湰涔︽槸...
  • 鍠濆畬閰掕剳瀛杩风硦鎬绘劅瑙夊闈㈡湁浜哄彨浣犳庝箞鍔,鏄亣鍒颁竴浜涗笉骞插噣鐨勪笢瑗夸簡鍚...
    绛旓細鑴戞孩琛鐨勫厛鐓 瑕佹敞鎰 鎴戝濡堝厛鍓嶄篃鏄綘杩欐牱 鍚庢潵灏卞緱浜嗚剳琛鏍撶梾 鍙互鍘绘煡鏌ョ湅銆
  • 璋佹妸榛戠硸缇や緺浼犵11闆嗗悗鐨勫墽鎯呭憡璇夋垜,楂樺垎鎮祻!
    绛旓細鎴戠湅寰楀嚭鏉ヤ粬瀵逛綘鐢ㄦ儏寰堟繁,濡傛灉浣犺窡浠栧湪涓璧,涓瀹氫細寰堝垢绂忕殑!銆忎护鐙愯銆 銆庡鐞夐鎴戞湁鐨勫彧鏄...涓杩风硦浣嗙敎缇庡彲鐖,涔熸湁钁楀崈閲戝皬濮愮殑浠绘ц劸姘斻傚洜涓哄嚭韬闇栧悕闂,鐖舵瘝閮芥槸姝︽灄楂樻墜,鎵嶅媺寮鸿嚜宸卞幓瀛︽...鍏剁湡瀹炶韩鍒嗕负姝︽灄楂樹汉澶╁北绔ヨ崠鐨勫瀛欏コ,鑰屽伔鍙缁忎功涔熸槸涓轰簡鏁戝ぉ灞辩鑽栬岃繖楹煎仛銆(闈炰笢鏂逛笉鎷滀箣鎵嬩笅...
  • 榛戠硸缇や緺浼犵殑鏁呬簨绠浠,浜虹墿浠嬬粛(鍏蜂綋鐨)
    绛旓細鍔犲叆瑗垮煄鍚庯紝鍦ㄥ叾浠栧鐢熺溂涓槸涓ぇ楹荤摐锛屼絾鐢变簬浠栧ぉ鎬у杽鑹佹涔夋劅鍗佽冻锛屽弽鑰屽緱鍒颁护浜鸿壋缇$殑闄呴亣銆備箣鍚庡緱鍒版鍔熼珮浜哄懆澶ч氱殑鏁欏涓嬫鍔熷ぇ璺冭繘銆傞檰瑙佸畞(涓ご 楗)瑙掕壊浠嬬粛锛氫釜鎬杩风硦浣嗙敎缇庡彲鐖憋紝涔熸湁鐫鍗冮噾灏忓鐨勪换鎬ц劸姘斻傚洜涓哄嚭韬闇栧悕闂紝鐖舵瘝閮芥槸姝︽灄楂樻墜锛屾墠鍕夊己鑷繁鍘诲姝︺傛瀛︽垚缁╁悐杞﹀熬锛屾瘡娆¤冭瘯閮...
  • 扩展阅读:六种征兆说明你抑郁了 ... 开悟的人为什么晚上睡不着 ... 如何判断自己抑郁了 ... 四种征兆你该离婚了 ... 精神病1-5级的表现 ... 南怀瑾说抑郁症因果 ... 听佛经觉得烦躁的原因 ... 不要随便在家播放佛经 ... 忏悔文每天念三遍朗诵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