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有关黄帝时期的各种神话传说... 你认为有关皇帝时期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

\u4f60\u8ba4\u4e3a\u6709\u5173\u9ec4\u5e1d\u65f6\u671f\u53d1\u660e\u7684\u5404\u79cd\u795e\u8bdd\u4f20\u8bf4\u54ea\u4e9b\u662f\u53ef\u4fe1\u7684\uff1f\u54ea\u4e9b\u5e26\u6709\u795e\u8bdd\u8272\u5f69\uff1f\u600e\u6837\u770b\u624d\u66f4\u4e3a\u79d1\u5b66\uff1f ________

\u3000\u3000\u8bf4\u9ec4\u5e1d\u65f6\u671f\u5df2\u80fd\u5efa\u9020\u5bab\u5ba4\uff0c\u5236\u4f5c\u8863\u88f3\uff0c\u6316\u6398\u6c34\u4e95\uff0c\u5236\u9020\u821f\u8f66\uff0c\u51fa\u73b0\u6587\u5b57\uff0c\u7f16\u51fa\u4e50\u8c31\uff0c\u7b49\u7b49\uff0c\u8fd9\u662f\u53ef\u4fe1\u7684\u3002\u4f46\u8bf4\u8fd9\u4e9b\u662f\u9ec4\u5e1d\u3001\u5ad8\u7956\u3001\u4ed3\u9889\u6216\u4f36\u4f26\u4e2a\u4eba\u7684\u53d1\u660e\uff0c\u5c31\u5e26\u6709\u795e\u8bdd\u7684\u8272\u5f69\u4e86\u3002\u5b9e\u9645\u4e0a\u5176\u4e2d\u7684\u4efb\u4f55\u4e00\u9879\u53d1\u660e\uff0c\u90fd\u4e0d\u4f1a\u662f\u4e00\u4e24\u4e2a\u4eba\u7684\u529f\u52b3\uff0c\u800c\u662f\u7ecf\u8fc7\u8bb8\u591a\u4eba\u957f\u671f\u63a2\u7d22\u5b9e\u8df5\u7684\u7ed3\u679c\u3002\u56e0\u6b64\uff0c\u5386\u53f2\u4e0a\u7684\u8fd9\u4e9b\u8bb0\u8f7d\uff0c\u53cd\u6620\u7684\u5e94\u8be5\u662f\u9ec4\u5e1d\u90a3\u4e2a\u65f6\u4ee3\u6211\u4eec\u7956\u5148\u7684\u806a\u660e\u624d\u667a\u3002\u4f46\u7531\u4e8e\u9ec4\u5e1d\u662f\u516c\u8ba4\u7684\u534e\u590f\u59cb\u7956\uff0c\u6240\u4ee5\u4eba\u4eec\u4e5f\u5c31\u628a\u8fd9\u4e9b\u53d1\u660e\u90fd\u5f52\u529f\u4e8e\u4ed6\u548c\u4ed6\u7684\u59bb\u5b50\u53ca\u5176\u90e8\u5c5e\u4e86\u3002

\u9ec4\u5e1d\u5427\u3002\u9996\u5148\uff0c\u9ec4\u5e1d\u6b64\u4eba\u7684\u5b58\u5728\u662f\u80af\u5b9a\u7684\u3002\u81f3\u4e8e\u53d1\u660e\u8f66\u8239\u7b49\u7b49\u4e0d\u5927\u53ef\u80fd\u662f\u4e00\u4e2a\u4eba\u5b8c\u6210\u7684\uff0c\u53ef\u80fd\u662f\u9ec4\u5e1d\u90e8\u843d\u7684\u96c6\u4f53\u7684\u53d1\u660e\uff0c\u8fd9\u4e9b\u53d1\u660e\u4e5f\u4e0d\u662f\u4e00\u4e0b\u5b50\u90fd\u540c\u65f6\u51fa\u73b0\uff0c\u5e94\u8be5\u7ecf\u8fc7\u4e86\u51e0\u4ee3\u4eba\u7684\u63a2\u7d22\u5427\u3002\u6709\u4e9b\u53d1\u660e\u53ef\u80fd\u6839\u672c\u8ddf\u9ec4\u5e1d\u65e0\u5173\uff0c\u751a\u81f3\u4e0d\u662f\u90a3\u4e2a\u65f6\u4ee3\u7684\uff0c\u540e\u4eba\u9644\u4f1a\u4e5f\u662f\u6709\u7684\uff0c\u4f8b\u5982\u9ec4\u5e1d\u5185\u7ecf\u51fa\u73b0\u4e8e\u6218\u56fd\u65f6\u4ee3\u3002\u8fd9\u4e9b\u53d1\u660e\u4e5f\u4e0d\u5168\u662f\u9ec4\u5e1d\u90e8\u843d\u7684\u72ec\u521b\uff0c\u4f8b\u5982\u6559\u6c11\u7a3c\u7a51\uff0c\u708e\u5e1d\u4e5f\u5e72\u3002\u4ee5\u86a9\u5c24\u4e3a\u4ee3\u8868\u7684\u4e5d\u9ece\u4e5f\u662f\u6709\u4e00\u4e9b\u53d1\u660e\u7684\u3002

说“蚩尤”

田晓岫
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

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遗裔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结语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头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

[1] 《白虎通义·卷一》。

[2] 《尚书大传·卷四》。

[3] 《尚书大传·卷四》。

[4] 《风俗通义》。

[5] 《白虎通义》。

[6] 《白虎通义》。

[7] 《史记·五帝本纪》。

[8] 《中国市县大辞典》第65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9] 寿良县即寿张县,东汉光武帝时避其叔父赵王良讳所改。

[10] 颜师古注:“(涑)亦济水字也。”

[11] 陶克涛:《毡乡春秋——匈奴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2] 龙伯亚待主篇:《苗族简史》第3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

[13] 杨汉先《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名传说》,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1期。

炎黄二帝的传说

黄河和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资料外,还要利用古籍记载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便可帮助我们探明黄河及其儿女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涿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各部落均需听从他的号令,不听从号令的,即出兵进行征伐。他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并称他为神农氏。在先秦的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时代不同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这些发明当然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尽管炎黄二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远古时代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是他们作为华夏民族先祖的象征和中华文明奠基者的化身,还是受到后人的无限尊崇与怀念。因此,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之外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炎黄二帝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和宝鸡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山东曲阜的景灵宫,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济源的王屋山天坛,灵宝荆山的黄帝陵,河北涿鹿的黄帝城、黄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黄帝祠、轩皇台,盐亭的嫘轩宫、嫘祖墓,安徽黄山的黄山轩辕峰,湖南岳阳的轩辕台,浙江缙云的仙都鼎湖峰,甘肃平凉的问道宫,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庙,随州的神农祠,山西高平的神农城、神农井,河南淮阳的神农五谷台,郑州炎黄二帝塑像,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和名胜古迹,对于增强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合体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这时已是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东北)。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他曾几次遭到继母和同父异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贤惠的妻子巧设智计,才使他化险为夷。但他被推举为首领后,却不计前仇,宽待他的继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动,一心向善。禹的先祖传说住在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本身并无个人观点和信仰。不过,可以整理一下有关黄帝时期的各种神话传说:1. 黄帝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圣人和伟大的领袖,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夏朝的开国皇帝。2. 黄帝的帝号“黄”,擅长五行学说和医术,他曾制定“六经”和“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3. 黄帝与蚩尤、颛顼、神农等一起被认为是华夏民族最早的祖先和文化符号。4. 黄帝还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奉为“上古三皇”之一,传说他曾在战斗中使用神兵利器“黄帝剑”。5. 黄帝还有传说,据说他曾与蚩尤大战,最终战胜了对方,这个传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抗击外敌的象征。6. 岳阳楼还有“岳阳楼记”中的“黄鹤楼赋”提到黄帝的传说。楼记开头就写到:望庐山瀑布,水飞飞而下,疑似银河落九天,轰轰隆隆之声震天地;黄帝坐御蟾蜍,南征战神尧,破蚩尤,定羽山,史册成文。

  • 浣犲榛勫笣鏃舵湡鏈夊叧鍙戞槑鐨勫悇绉嶇璇浼犺鏈変粈涔堢湅娉?
    绛旓細鍥炵瓟锛氭病鐪嬫硶,鎵璋撶殑鍙戞槑涓嶈繃鏄负浜嗘垬浜
  • 鍏充簬杞╄緯鐨绁炶瘽浼犺鏈夊摢浜
    绛旓細杞╄緯榛勫笣涓轰腑鍥绁炶瘽涓簲澶╁笣涔嬩竴浣嶅眳涓ぎ锛岄粍甯濅簬鐐庡笣涓烘垜鍗庡姘戞棌鐨勫绁栵紝鐐庡笣涓庨粍甯濈粨鐩熷苟閫愭笎褰㈡垚浜嗗崕澶忔棌銆傚洜姝ゅ舰鎴愪簡鐐庨粍瀛愬瓩銆傚叧浜榛勫笣鐨浼犺锛氭嵁浼犱粬鍑虹敓鍑犲崄澶╁氨浼氳璇濓紝灏戝勾鏃鎬濈淮鏁忔嵎锛岄潚骞存椂鏁﹀帤鑳藉共锛屾垚骞村悗鑱槑鍧氭瘏銆傛椂铓╁挨鏆磋檺鏃犻亾锛屽吋骞惰渚紝褰撴椂鐨勫ぉ涓嬪叡涓诲彂鏄庡啘鑰曞拰鍖昏嵂鐨勭値甯濆凡缁忚“钀斤紝閰嬮暱...
  • 浼犺涓殑榛勫笣鏃朵唬鏈夐偅浜涢噸澶х殑鍙戞槑鍜岀璇濇晠浜?浣犺涓虹璇鍜屼紶璇存湁鍝簺鍘...
    绛旓細浜庢槸榛勫笣璇锋潵浜嗘棻绁炲コ榄冩妸澶╂斁鏅 鏈鍚庢墦璐ヤ簡铓╁挨 鎵撹触浜嗚毄灏や笉涔 鐐庡笣鍜岄粍甯濆張璧板悜浜嗗喅瑁 鏈鍚庨粍甯濇墦璐ヤ簡鐐庡笣 榛勬渤娴佸煙缁熶竴 鍏跺疄浼犺骞舵病鏈変粈涔堢瀛︿緷鎹 鑰屼笖骞翠唬鍙堣繃浜庝箙杩滐紙璺濅粖5000澶氬勾锛 浣嗘槸鏈変簺杩樻槸鍙潬鐨 鐪熺殑鏈夐粍甯 鐐庡笣 铓╁挨 浠ュ強閭d簺鍙戞槑 浣嗘病浼犺璇寸殑閭d箞绁 杩欐槸鑲畾鐨 婊℃剰璇烽噰绾 ...
  • 浣犺涓烘湁鍏鐐庛榛勫笣鏃舵湡鍙戞槑鐨勫悇绉嶇璇浼犺鍝簺鏄彲淇$殑?鍝簺甯︽湁绁 ...
    绛旓細鍙俊鐨勬槸锛氬埗浣滆。瑁筹紝鏁欎汉浠寲浜曪紝浠栫殑濡诲瓙铻虹鍙戞槑鍏昏殨缂笣锛屼粬鐨勫睘涓嬩粨棰夊彂鏄庝簡鏂囧瓧锛屻傚甫鏈绁炶瘽鑹插僵鐨勬湁锛氳毄灏よ鏉ヤ簡椋庝集銆侀洦甯堟柦灞曟硶鏈紝绐佺劧闂撮闆ㄥぇ浣滐紝浣榛勫笣銆佺値甯濋儴浼楄糠澶变簡鏂瑰悜锛岄粍甯濆懡閮ㄤ笅鍒堕犳寚鍗楄溅锛岃鲸鍒簡鏂瑰悜锛屾墠鎶婅毄灏ゆ墦璐ャ傝繖鏍风湅寰呮墠绉戝锛氫换浣曞彂鏄庨兘涓嶆槸涓涓汉鐨勫姵鍔紝鑰屾槸缁忚繃寰堝浜...
  • 鍏充簬榛勫笣鐨浼犺?
    绛旓細榛勫笣鏄腑鍗庢皯鏃忕殑濮嬬 榛勫笣锛屽張绉拌僵杈曢粍甯濓紝鏄簲甯濅箣涓锛岃灏婁负涓崕姘戞棌鐨勫绁栥備紶璇撮粍甯濈敓浜庝腑鍘熷湴鍖猴紝浠栫殑閮ㄨ惤浠ョ唺涓哄浘鑵俱傞粍甯濊璁や负鍏锋湁闈炲嚒鐨勭鍔涳紝鎺岀澶╁湴闂鐨勫悇绉浜嬪姟銆備粬杩樺埗瀹氫簡鍏充簬鍐滀簨銆佸ぉ鏂囧巻娉曞拰鍥藉娌荤悊鐨勪竴绯诲垪鍒跺害涓庡噯鍒欍傝繖浜涗紶璇寸殑鏍稿績鏄榛勫笣绁炲湥鍦颁綅鍜岃础鐚殑宕囨暚锛屽桨鏄惧叾鍦ㄤ腑鍗庢枃鏄...
  • 榛勫笣鏈変粈涔绁炶瘽鏁呬簨
    绛旓細鍦ㄣ婁簲甯濇湰绾嬩腑,榛勫笣鏄皯鍏镐箣瀛,濮撳叕瀛欏悕杞╄緯銆傚彜浜璁や负,鍋氬ぇ浜嬩笟鐨勪汉閮芥槸鐢熻岀鐏电殑銆備紶璇撮粍甯濈敓涓嬫潵鍑犲崄澶╁氨鑳借璇,闀垮埌鍏佷竷宀佸ご鑴戝氨鍗佸垎鐏甸粻,鎴愪汉鍚庤仾鏄庡紓甯搞傚叧浜榛勫笣鐨鍑虹敓鍦版湁绉嶇浼犺銆備笉杩,澶у鏁颁汉鍏浣嶄簬浠婇檿瑗块粍闄靛幙瑗垮寳鐨勬ˉ灞便傛寜浜旇鑰岃█,榛勫笣鏄互鍦熷痉涓虹帇,鍦熶负榛勮壊,鏁呭彿榛勫笣銆...
  • 鐨囧笣鏈夊摢浜涗紶璇
    绛旓細绁炶瘽浼犺 榛勫笣涓庣値甯濋兘琚湅浣滄槸鍗庡姘戞棌鐨勫绁,鏁呬腑鍥戒汉鏈夋椂鑷О鈥滅値榛勫瓙瀛欌濄 浼犺涓榛勫笣鐨姝e鏄珮绁,娆″涓烘柟闆锋皬銆佸饯楸兼皬鍜屽姣嶃 鎹婂彶璁般嬭杞:鈥滈粍甯濅簩鍗佷簲瀛,寰楀叾濮撹呭崄鍥涗汉銆傗濋椤笺佸笣鍠俱佸攼灏с佽櫈鑸,浠ュ強澶忔湞銆佸晢鏈濄佸懆鏈濈殑鍚涗富閮芥槸榛勫笣鐨勫瓙瀛欍 鍏充簬榛勫笣鐨勪紶璇:鎹紶浠栧嚭鐢熷嚑鍗佸ぉ灏变細璇磋瘽,灏戝勾鏃...
  • 榛勫笣鐨勭璇浼犺
    绛旓細瑕佷竴涓晠浜嬬殑,涓嶈澶暱~璋㈣阿!瑙f瀽:鎽樺綍鐨勶紝寮曡嚜锛歜aike.baidu/view/1989 榛勫笣 榛勫笣琚璁や负鏄腑鍗庢皯鏃忕殑濮嬬銆傛牴鎹杞斤紝鍙疯僵杈曟皬銆佹湁鐔婃皬锛屽К濮擄紝涓璇村鍏瓩锛屽К濮撻儴钀介棰嗭紝浼犺涓繙鍙鏃朵唬鍗庡姘戞棌鐨勫叡涓伙紝浜斿笣鐨勭涓涓傞粍甯濅篃琚亾鏁欏皧涓洪亾瀹朵箣绁栵紝鍦ㄩ亾鏁欎腑鏈夌壒娈婄殑鍦颁綅銆傚叧浜榛勫笣鐨浼犺锛氭嵁浼犱粬...
  • 涓浗榛勫笣缁熸不鏃朵唬鐨勭璇鏁呬簨
    绛旓細榛勫笣鐢熸х伒娲,鑳借浼氶亾,閬撳痉鎯呮搷楂樺皻,琚嫢涓鸿タ鍖楁柟娓哥墽閮ㄦ棌鐨勯棰嗐備粬鑱斿悎鐐庡笣,鎵撹触鐢辫毄灏や節榛庢棌鐨勫叆渚,浠g鍐滅粺涓閮ㄨ惤鑱旂洘,鎴愪负鈥滈粍甯濃濋棰嗐傜浉浼榛勫笣鏃舵湡鏈夎澶氬垱閫犲拰鍙戞槑,濡傚吇铓曘佽垷杞︺佹枃瀛椼侀煶寰嬨佺畻鏁般佸尰瀛︾瓑銆傚巻鍙蹭笂鐨勫哀銆佽垳銆佸銆佸晢銆佸懆,閮芥槸榛勫笣鐨勫悗瑁,鏁呯О鈥滆僵杈曞悗瑁斺濆拰鈥滅値榛勫瓙瀛欌濄 鐐庡笣绁炲啘姘...
  • 榛勫笣鏈夊摢浜涗紶璇存晠浜嬬殑鍚嶅瓧
    绛旓細銆愬吀鏁呫 鍦ㄦ湁鍏冲ぇ閲鐨勭璇浼犺鏁呬簨涓紝鏈鏈澶с佸彂鏄庢渶澶氱殑浜烘槸榛勫笣銆備紶璇翠粬鍙戞槑浜嗚溅銆佽埞銆侀攨銆侀暅瀛愶紝鍒堕犱簡寮┿傚張浼犺榛勫笣璁╀粨棰夊垱閫犳枃瀛楋紝浼朵鸡鍒朵綔涔愬緥锛屽ぇ鎸犲埗瀹氱敳瀛愶紝宀愪集鍐欎簡鍖讳功銆 鎹锛岄粍甯濇棌鍜岀値甯濇棌锛屾渶鏃╁眳浣忓湪闄曡タ銆傞粍甯濇棌鏈鍚庡畾灞呭湪娌冲寳娑块箍闄勮繎銆傜値甯濇渶鍚庡埌杈句粖灞变笢鍦板尯銆傝毄灏ゆ槸...
  • 扩展阅读:二年级黄帝的传说 ... 黄帝造船的故事简单版 ... 中国神话轩辕氏黄帝读后感 ... 黄帝造船的故事二年级 ... 黄帝的神话传说 ... 黄帝的三大传说 ... 最完整的黄帝尸骨 ... 黄帝的臣子有哪些 ... 黄帝的事迹有哪三样事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