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法介绍 介绍中国书法的内容怎么写300字左右

\u4e2d\u56fd\u4e66\u6cd5\u4ecb\u7ecd

\u4e66\u6cd5\uff0c\u662f\u4e00\u95e8\u6709\u6cd5\u5ea6\u7684\u9ad8\u7ea7\u827a\u672f\u3002\u91cd\u5728\u201c\u6cd5\u5ea6\u201d\uff01\u6709\u201c\u6cd5\u201d\u65e0\u201c\u6cd5\u201d\uff0c\u5c31\u662f\u4e66\u5320\u548c\u4e66\u6cd5\u5bb6\u7684\u533a\u522b\u3002\u4f20\u7edf\u827a\u672f\u4e4b\u4e00\u3002\u6307\u7528\u6bdb\u7b14\u4e66\u5199\u7bc6\u3001\u96b6\u3001\u6b63\u3001\u884c\u3001\u8349\u5404\u4f53\u6c49\u5b57\u7684\u827a\u672f\u3002\u6280\u6cd5\u4e0a\u8bb2\u7a76\u6267\u7b14\u3001\u7528\u7b14\u3001\u70b9\u753b\u3001\u7ed3\u6784\u3001\u7ae0\u6cd5\u7b49\uff0c\u4e0e\u4e2d\u56fd\u4f20\u7edf\u7ed8\u753b\u3001\u7bc6\u523b\u827a\u672f\u5173\u7cfb\u5bc6\u5207\u3002\u6709\u4e09\u5343\u591a\u5e74\u5386\u53f2\uff0c\u4ee5\u5546\u5468\u7684\u91d1\u6587\u4e3a\u840c\u82bd\uff1b\u5176\u540e\u79e6\u7bc6\u3001\u6c49\u96b6\u3001\u664b\u8349\u3001\u9b4f\u7891\u3001\u5510\u6977\u3001\u5b8b\u884c\uff0c\u5404\u64c5\u5176\u80dc\u3002

\u3000\u3000\u4e2d\u56fd\u4e66\u6cd5\u662f\u5173\u4e8e\u4e2d\u56fd\u6c49\u5b57\u4e66\u5199\u7684\u4e00\u95e8\u827a\u672f\u3002\u5148\u6c11\u4e3a\u4e86\u628a\u8bed\u8a00\u8bb0\u5f55\u4e0b\u6765\u5e76\u4f20\u4e4b\u4e45\u8fdc\uff0c\u521b\u9020\u4e86\u6c49\u5b57\u3002\u5728\u957f\u65f6\u671f\u6c49\u5b57\u7684\u4e66\u5199\u5b9e\u8df5\u4e2d\u9010\u6e10\u5f62\u6210\u4e86\u5168\u6c11\u5171\u540c\u7684\u8981\u6c42\uff0c\u8fd9\u79cd\u8981\u6c42\u81ea\u7136\u6210\u4e3a\u4e00\u79cd\u793e\u4f1a\u7ea6\u5b9a\uff0c\u8fd9\u79cd\u7ea6\u5b9a\u53ef\u4ee5\u8bf4\u662f\u4e00\u79cd\u6cd5\u5219\u6216\u8005\u4e00\u79cd\u6cd5\u5ea6\u3002\u4e2d\u56fd\u7684\u4e66\u6cd5\u827a\u672f\u5c31\u662f\u5408\u4e4e\u6c49\u5b57\u4e66\u5199\u6cd5\u5ea6\u8981\u6c42\u7684\u827a\u672f
\u3000\u3000\u4e66\u6cd5\uff0c\u662f\u4e16\u754c\u4e0a\u5c11\u6570\u51e0\u79cd\u6587\u5b57\u6240\u6709\u7684\u827a\u672f\u5f62\u5f0f\uff0c\u5305\u62ec\u6c49\u5b57\u4e66\u6cd5\u3001\u8499\u53e4\u6587\u4e66\u6cd5\u3001\u963f\u62c9\u4f2f\u6587\u4e66\u6cd5\u7b49\u3002\u5176\u4e2d\u201c\u4e2d\u56fd\u4e66\u6cd5\u201d

\uff0c\u662f\u4e2d\u56fd\u6c49\u5b57\u7279\u6709\u7684\u4e00\u79cd\u4f20\u7edf\u827a\u672f\u3002\u4ece\u5e7f\u4e49\u8bb2\uff0c\u4e66\u6cd5\u662f\u6307\u8bed\u8a00\u7b26\u53f7\u7684\u4e66\u5199\u6cd5\u5219\u3002\u6362\u8a00\u4e4b\uff0c\u4e66\u6cd5\u662f\u6307\u6309\u7167\u6587\u5b57\u7279\u70b9\u53ca

\u5176\u6db5\u4e49\uff0c\u4ee5\u5176\u4e66\u4f53\u7b14\u6cd5\u3001\u7ed3\u6784\u548c\u7ae0\u6cd5\u5199\u5b57\uff0c\u4f7f\u4e4b\u6210\u4e3a\u5bcc\u6709\u7f8e\u611f\u7684\u827a\u672f\u4f5c\u54c1\u3002\u6c49\u5b57\u4e66\u6cd5\u4e3a\u6c49\u65cf\u72ec\u521b\u7684\u8868\u73b0\u827a\u672f,\u88ab\u8a89\u4e3a

\uff1a\u65e0\u8a00\u7684\u8bd7,\u65e0\u884c\u7684\u821e \uff1b\u65e0\u56fe\u7684\u753b,\u65e0\u58f0\u7684\u4e50 \u3002
\u3000\u3000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规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于索本求源(指甲骨文之后),这里重点介绍毛笔书写汉字的规律。只要我们对书法有了“狭义”的理解,那么对领会“广义的书法”也会大有裨益。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涵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书家摒弃文字的语言性,树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现了“墨象”派,以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写出各种形象的文字。这一书派,虽突出“意象”,其字赏之也新颖,但汉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艰难,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当然不仅是这些),可以看出书法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这一点必须引起书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画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扬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代书法艺术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虽然在政治上元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頫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頫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明朝书法艺术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頫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鹜,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璨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但从殷商甲骨文到金文大篆,虽然都有着人们对书法美的自觉不自觉的追求,可是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用的工具,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人们欣赏、批评的对象,而且关于书法批评的记载很难见到,所以书法批评的历史并没有书法的历史那么悠久。如果从产生了具有明显艺术审美形式的小篆书体和有史可证的第一批书法家(李斯、胡毋敬、赵高)的秦代算起,那么,直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的这样一段漫长的书法批评史,就完全是在封建社会制度的笼罩下完成的。

在封建制度下,从庶民到皇帝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层人民要想进入社会上层或统治阶层,必须通过选拔,这种选拔到隋唐发展为科举。《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另外,马宗霍在其《书林藻鉴》中说到唐代对书法的重视时说:“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自唐以后,书法在选拔中的作用有增无减。于是,天下文人学士莫不倾力于此,再加上毛笔在古代的书写工具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科举与实用的目的共同推动着书法的普及与提高,不仅培养了一代代的书法家,更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书法批评者与书法欣赏者。

除了科举制度之外,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往往也会影响这一时代书法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不但自己书法学王羲之,而且还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论》加以褒扬,从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后世以得王羲之真传为荣,甚至在书法批评中也常常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标准。还有宋徽宗赵佶,他本人不仅是出色的书画家,还是艺术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他扩充翰林书画院,集中众多书画家,编辑《宣和书谱》,组织刻印《大观帖》,还广泛搜集流散民间的文物,不仅有利于当时艺术的传播与发展,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另一方面,最高层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的影响的负面效应也不能忽视。清初康熙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天下翕然学之;后来乾隆又崇尚赵孟頫,于是赵书又风靡海内,故清代前期书法较明代及清后期都显逊色。此外,权臣的书法好尚也会影响时风,如宋之李宗鄂、蔡襄、王安石,清之翁同和等,这种以高层、权臣的好恶为尚的书风,违背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不但会阻碍、限制书法的发展,而且也会歪曲书法批评的客观标准。

如果说科举与高层的好恶是从上往下对书法进行影响的话,那么不同时代所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却是从下向上产生作用的,而且这个更符合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每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都是与前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哲学观等紧密联系的,常常反映了这一社会的整体精神面貌,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对当时书法艺术各方面的影响。魏晋的“玄谈”之风就是当时社会对儒家礼教观念的冲破和对道家哲理的崇尚的产物,而这也正是产生王羲之“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书法的时代思想风潮。在唐初,乘隋代余绪,书尚瘦硬,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到盛唐时文化鼎盛、社会繁荣,与此相适应,社会的审美从唐初的尚瘦转为尚肥,这时代出现的颜真卿那茂密雄强、浑厚丰满的书法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思潮的产物和典型代表。而宋代行草书的大发展亦可看成是对唐代形成法度森严的楷书的逃避和对宋代写意书风的追求的结果。此外,明代的“重势书风”,清代碑学的兴起都是当时人们在对前一段书法弊病进行深刻思考之后所提出的革新主张,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其正确性以及对书法发展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根本性的。

除了以上几方面,在研究书法史时,我们还会发现,每个时代的书法的发展各具特色,差异颇大,虽然这种差异不是立刻显现的,往往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但改朝换代对书法的影响却是客观存在的。秦代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不久,其统治地位到汉代就被隶书所取代,而到了魏晋,隶书又被楷行草书所掩盖,除了文字发展自身的规律之外,难道就没有其它原因了吗?那为什么基本上同隶书平行产生的行草书不也在汉代成熟发展?为什么隶书在东汉刚刚成熟没多久,其地位到魏晋就被楷行草取代了呢?为什么北魏会楷书碑版盛行?为什么唐代书学鼎盛,而到五代则几成绝响?为什么宋代崇尚写意而元代则又主张复古呢?…… 因为每一次朝代更替,不仅是对现有成果的破坏,更是统治思想随着形势的发展服从于巩固统治需要的不断变化。汉代的强盛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而隶书的质朴内质,飞动的气势,正是这种需要的产物;魏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以闲雅陶情为尚,隶书古板怎比得上行草书更适合进行挥洒,不拘形式!北朝异族统治,大兴佛教,倡导来世,盛行厚葬,所以墓志相率而盛;五代十国,战乱不断,人物丧失,人人自危,何暇从艺?元代同是异族入主,厚遇出仕的赵孟頫,力倡柔媚书风,掀起复古之风,是欲泯灭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使其安于现状……正是这种因时而变的统治思想对书法史各朝代书体风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汉代开始,统治阶级采取的统治思想基本都是正统的儒家的学术思想。而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倡君权,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对臣民要求忠孝,并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规范加强其统治,倡导“礼仁一体”,鼓吹“中和”。儒家学说一方面能够适应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统治秩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却又使人从人身到精神都被囚禁到封建专制主义的牢笼之中,极大地束缚着人性的自由发挥。

当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躲避儒家礼教的强烈存在时,就会在精神世界去追求自由的天空,文学艺术就成了文人雅士们驰骋自由心灵的广袤原野,于是在现实中寻求超脱就成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理想。而道家的学说则正适合人们的这种精神需要。

如果说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起关键作用的应该就是道家学说。但这二者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以,书法不但讲藏锋与露锋,刚与柔,速与涩……等的阴阳对立,也讲藏露互现、刚柔相济……的中和美;既讲究秩序的稳定——重法度,又讲究个性的自由——尚意尚情;既讲究为人的忠直刚正,又讲究书法的超逸洒脱…… 但从根本上看,道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更具根本性,更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因为艺术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艺术家没有自我的个性自由就不会产生伟大的作品。

所以,中国书法乃至书法批评在封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就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书法批评的历史应该是和书法的历史相一致的,因为有创造就必然会有人类的意识(包括审美意识)渗透其中,也必然会涉及到比较、选择,因为没有甄别与判断,就无法区别,也就无法使用。但书法早期的历史是依附于书法的实用的目的的,即使称那时的文字遗迹为书法作品也是后人的追加,所以,那时即使有什么关于文字书写的审美、评说、比较、判断,也仅仅是朴素的、从实用出发而未上升到真正的艺术审美的高度,也就不能称之为书法批评。如果说真正的书法批评,我想至少应该出现在秦代以前。因为秦代的李斯已是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不但受命统一六国文字为小篆,而且创造了小篆的标准典范,凡是重要的用到文字书写的地方,不管是秦始皇东行郡县时为了炫耀其文治武功而立的刻石,还是兵节虎符、玉玺诏书,都是选择李斯来书写。想必当时人们对书法的品评欣赏已经很盛行了。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见到秦代或秦代以前的关于此的确切证据。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专题书法文字资料应该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自此而下,历代书法批评的文献汗牛充栋,有的是独立成卷,有的是随笔感言,有的形之以诗歌,有的寄之于题跋……共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书法批评文献宝库。纵观我国的书法批评史,我们不禁感叹于先人的伟大创造,不禁自豪于优秀的文化传统。

赞汉字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局,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放,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 鍏充簬涔︽硶鐨勮祫鏂(50瀛楀唴)
    绛旓細鍏垛涓浗涔︽硶鈥濓紝鏄腑鍥芥眽瀛楃壒鏈夌殑涓绉浼犵粺鑹烘湳銆備粠骞夸箟璁诧紝涔︽硶鏄寚鏂囧瓧绗﹀彿鐨勪功鍐欐硶鍒欍傛崲瑷涔嬶紝涔︽硶鏄寚鎸夌収鏂囧瓧鐗圭偣鍙婂叾鍚箟锛屼互鍏朵功浣撶瑪娉曘佺粨鏋勫拰绔犳硶涔﹀啓锛屼娇涔嬫垚涓哄瘜鏈夌編鎰熺殑鑹烘湳浣滃搧銆傛眽瀛椾功娉曚负姹夋棌鐙垱鐨勮〃鐜拌壓鏈紝琚獕涓猴細鏃犺█鐨勮瘲锛屾棤琛岀殑鑸烇紱鏃犲浘鐨勭敾锛屾棤澹扮殑涔愮瓑銆
  • 寮樻壃涓崕浼犵粺鏂囧寲鐨涔︽硶浣滃搧
    绛旓細寮樻壃涓崕浼犵粺鏂囧寲鐨涔︽硶浣滃搧濡備笅锛氫竴銆佷功鍦g帇缇蹭箣鐨勫ぉ涓嬬涓琛屼功銆婂叞浜簭銆嬨婂叞浜簭銆嬪叏鏂28琛屻324瀛楋紝閫氱瘒閬掑獨椋橀革紝瀛楀瓧绮惧锛岀偣鐢荤姽濡傝垶韫堬紝鏈夊绁炰汉鐩稿姪鑰屾垚锛岃鍘嗕唬涔︾晫濂変负鏋佸搧銆傚畫浠d功娉曞ぇ瀹剁背鑺剧О鍏朵负鈥滀腑鍥借涔︾涓甯栤濄傚悗涓栦絾鍑″涔犺涔︿箣浜猴紝閮戒細鍊惧績浜庡叞浜笉鑳借嚜鎷斻傘婂叞浜簭銆嬫磱娲嬫磼娲...
  • 涓浗涔︽硶鐨勭壒鐐?
    绛旓細涓浗涔︽硶鐨勭壒鐐规槸鍘嗗彶涔呰繙璺熺绫讳赴瀵屻備腑鍥戒功娉曠殑鍙戝睍锛屼即闅忕潃姹夊瓧鐨勪骇鐢熶笌婕斿彉锛屽巻缁忔钵妗戙傚嚭鐜板湪鍟嗕唬涓悗鏈燂紙绾14鑷冲墠11涓栫邯锛夌殑鐢查鏂囦笌閲戞枃锛屾槸涓浗鐩墠鍙戠幇鐨勬渶鍙よ佺殑姹夊瓧璧勬枡銆傝岀敱姹夊瓧涔﹀啓鍙戝睍鎴愪负鐪熸鑷鐨勪功娉曡壓鏈槸鍦ㄦ眽鏈瓘鏅嬩箣闂达紙绾﹀叕鍏2涓栫邯鍚庡崐鏈熻嚦4涓栫邯锛夈傚湪鍘嗗彶鐨勪紶鎵夸笌鍒涙柊涓紝涔︽硶鍦...
  • 涓浗涔︽硶鑹烘湳鏈変粈涔堝熀鏈壒鐐?
    绛旓細7銆佲滃攼浜哄皻娉曗濄傛湁鍞愪竴浠o紝 妤蜂功鍚嶅杈堝嚭锛岀兢鏄熺拃鐠ㄣ傚挨鍏舵槸棰滅湡鍗跨殑妤蜂功绔簞闆勪紵銆佹祽鍘氭湸鑼傦紝鍑涘嚊鐒舵湁澶т笀澶皵锛岄亗鎴愪负涓浗涔︽硶鍙蹭笂闃冲垰涔嬬編鐨勫吀鍨嬩唬琛ㄣ傞瀛楄豹杩堟仮瀹忋佹硶搴︿弗璋ㄩ鏍肩殑褰㈡垚涓嶆槸鍋剁劧鐨勶紝瀹冩槸鐩涘攼鏀挎不鐞嗘т笌娲诲姏鐨勫啓鐓с傛鏃讹紝鍚勪釜鑹烘湳棰嗗煙閮戒竴鏀瑰垵鍞愬惈钃勫濯氱殑鏃跺皻锛屾妸瀹冧滑鍚勮嚜鎵娑佃暣鐨...
  • 涓浗涔︽硶鍜岀粯鐢绘湁浣曠壒鐐
    绛旓細3銆涓浗涔︽硶鍜岀粯鐢诲叿鏈夌嫭鐗圭殑鐗圭偣鍜岄鏍硷紝浠h〃浜嗕腑鍥芥枃鍖栫殑绮鹃珦銆傚畠浠敞閲嶇嚎鏉$編銆佺┖闂存瀯閫犮佺瑪娉曟妧宸с佹剰澧冭〃鐜般佺闊佃〃鐜般佺瑪澧ㄨ繍鐢ㄣ佺┖闂磋〃鐜般佸啓鎰忔х瓑鏂归潰锛屼綋鐜颁簡涓浗鏂囧寲鐨浼犵粺缇庡鍜岃壓鏈拷姹傘傚悓鏃讹紝涔熷弽鏄犱簡涓浗鏂囧寲鐨勫崥澶х簿娣卞拰姘戞棌绮剧銆備腑鍥界敾鐨勭壒鐐 1銆佷腑鍥界敾娉ㄩ噸绌洪棿琛ㄧ幇锛岄氳繃鏋勫浘銆侀忚銆佹瘮渚...
  • 姘村ⅷ鐢诲拰涓浗涔︽硶鍝釜鏄笘鐣岀骇鐨
    绛旓細姘村ⅷ鐢诲拰涓浗涔︽硶鍝釜鏄笘鐣岀骇鐨浠嬬粛濡備笅锛氫腑鍥戒功娉曞叆閫変笘鐣岄潪閬椼傚叆閫変笘鐣岄潪鐗╄川鏂囧寲閬椾骇鐨勬槸锛氫腑鍥戒功娉曘佷腑鍥界瘑鍒汇佷腑鍥藉壀绾搞佷含鍓с佷腑鍥界毊褰辨垙绛夈1銆佷腑鍥戒功娉 涓浗涔︽硶鏄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鐨勭懓瀹濅箣涓銆傚畠浠ユ眽瀛椾綔涓轰功鍐欏伐鍏凤紝灏嗘枃瀛楃殑浼樼編涓庤壓鏈瀺涓轰竴浣擄紝褰㈡垚浜嗙嫭鐗圭殑鑹烘湳褰㈠紡銆備腑鍥戒功娉曞垎涓烘シ涔︺佽涔︺佽崏涔﹀拰...
  • 浼犵粺涔︽硶,鍒嗕负绡嗕功銆侀毝涔︺佽涔︺佽崏涔︺佹シ涔,瀵规浣犱簡瑙e灏?
    绛旓細涓浗涔︽硶鍦ㄤ箙杩滅殑鍘嗗彶鍙戝睍杩囩▼涓紝褰㈡垚浜嗙嫭鏍戜竴甯滅殑姘戞棌鑹烘湳锛屽叿鏈夐矞鏄庣殑鐗硅壊鍜屾繁鍘氱殑浼犵粺銆備竴鑸潵璇翠功娉曞垎涓虹瘑銆侀毝銆佹シ銆佽銆佽崏浜旂涔︿綋锛屾瘡涓澶х被鍙堝彲缁嗗垎銆備簡瑙e尯鍒湁鍔╀簬鐞嗚В涓浗涔︽硶鑹烘湳鐨勬繁骞垮唴娑点備功锛氶珮鍙ょ瘑绾垮寑绉伴儴鍒嗚薄褰㈡枃瀛楁娊璞★紝鍦ㄦ枃瀛楄繃娓℃椂鏈燂紱鑰屽皬搴勬爣鍑嗚鍒欙紝鎰忎箟閲嶅ぇ銆傛潕鏍戯紝涓夋湡锛岀...
  • 涔︽硶绉嶇被
    绛旓細3銆佽鑽変功锛氭槸涓浗涔︽硶鐨勪竴绉嶇壒娈婂舰寮忥紝浠ュ叾娴佺晠鑷緱銆佽嚜鐢卞鏀俱佺閫歌劚淇楃殑鑹烘湳椋庢牸鑰岃憲绉颁簬涓栥傝鑽変功鍦ㄥ垱浣滆繃绋嬩腑娉ㄩ噸绗斿娍鍜屾剰澧冪殑琛ㄧ幇锛屽舰寮忎笂涔熸洿涓哄鏀俱佽嚜鐢便佽楗版ф洿寮恒4銆佺瘑涔︼細鏄腑鍥戒功娉曚腑鐨勪竴绉浼犵粺涔︿綋锛屽畠璧锋簮浜庡彜浠e嵃绔犵殑鏂囧瓧涔﹀啓鏂瑰紡锛屽叿鏈変赴瀵岀殑闆曞鎰熷拰绔嬩綋鎰熴傚湪绡嗗埢鐨勮繃绋嬩腑锛...
  • 鍏充簬涔︽硶鐨勮祫鏂100瀛椼
    绛旓細涔︽硶鏄涓浗鐗规湁鐨勪竴绉浼犵粺鑹烘湳銆備腑鍥芥眽瀛楁槸鍔冲姩浜烘皯鍒涢犵殑锛屽紑濮嬩互鍥剧敾璁颁簨锛岀粡杩囧嚑鍗冨勾鐨勫彂灞曪紝婕斿彉鎴愪簡褰撲粖鐨勬枃瀛椼傚張鍥犵鍏堝彂鏄庝簡鐢ㄦ瘺绗斾功鍐欙紝渚夸骇鐢熶簡涔︽硶锛屽彜寰浠婃潵锛屽潎浠ユ瘺绗斾功鍐欐眽瀛椾负涓伙紝鑷充簬鍏朵粬涔﹀啓褰㈠紡锛屽纭瑪銆佹寚涔︾瓑锛屽叾涔﹀啓瑙勫緥涓庢瘺绗斿瓧鐩告瘮锛屽苟闈炶骏鐒朵笉鍚岋紝鑰屾槸鍩烘湰鐩搁氥
  • 涔︽硶浜斾綋鏄粈涔?
    绛旓細3. 琛屼功锛氬攼浠f椂鏈熷舰鎴愮殑涔︿綋锛屾槸妤蜂功鍜岃崏涔︾殑涓棿鐘舵侊紝绗斿垝闂存湁鍙樺寲锛屽吋鍏疯繍鍔ㄦу拰绋抽噸鎬с4. 妤蜂功锛氫粠姹変唬寮濮嬮愭笎鍙戝睍瀹屽杽鐨勬寮忓瓧浣擄紝绗斿垝鐩稿瑙勮寖銆佸寑绉帮紝绔簞澶ф柟锛岃瑾変负鈥滃ぉ涓嬬涓涔︹濄5. 闅剁瘑锛氱瘑涔︽紨鍙樿屾潵锛屼富瑕佺敤浜庡埢鍗板嵃绔狅紝瀛楀舰瑙掑害鍒嗘槑锛屾í绔栧钩鐩达紝鏍艰皟搴勯噸锛屼綋鐜颁簡涓浗浼犵粺涔︽硶鑹烘湳鐨...
  • 扩展阅读:中国书法介绍简短 ... 书法作品大全 ...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 中国传统书法介绍ppt ... 书法介绍简短唯美 ... 中国书法发展历程简图 ... 中国书法起源与发展 ... 中国书法介绍50字 ... 简单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