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的历史 电报是谁发明的

\u7535\u62a5\u4ec0\u4e48\u65f6\u5019\u53d1\u660e\u7684?

19\u4e16\u7eaa30\u5e74\u4ee3\u5728\u82f1\u56fd\u548c\u7f8e\u56fd\u53d1\u5c55\u8d77\u6765\u7684\uff0c\u7535\u62a5\u662f\u4e00\u79cd\u6700\u65e9\u7528\u7535\u7684\u65b9\u5f0f\u6765\u4f20\u9001\u4fe1\u606f\u7684\u3001\u53ef\u9760\u7684\u5373\u65f6\u8fdc\u8ddd\u79bb\u901a\u4fe1\u65b9\u5f0f\u3002
\u9996\u6761\u771f\u6b63\u6295\u5165\u4f7f\u7528\u8425\u8fd0\u7684\u7535\u62a5\u7ebf\u8def\u4e8e1839\u5e74\u5728\u82f1\u56fd\u6700\u5148\u51fa\u73b0\u3002\u5b83\u662f\u5927\u897f\u65b9\u94c1\u8def\u88c5\u8bbe\u5728\u4e24\u4e2a\u8f66\u7ad9\u4e4b\u95f4\u4f5c\u901a\u8baf\u4e4b\u7528\u3002\u8fd9\u6761\u7ebf\u8def\u957f13\u82f1\u91cc\uff0c\u5c5e\u6307\u9488\u5f0f\u8bbe\u8ba1\uff0c\u7531\u67e5\u5c14\u65af\u60e0\u65af\u901a\u53ca\u5a01\u5ec9\u5e93\u514b\u53d1\u660e\u3002\u4e24\u4eba\u5e76\u4e3a\u53d1\u660e\u57281837\u5e74\u53d6\u5f97\u82f1\u56fd\u7684\u4e13\u5229\u3002
\u5728\u7f8e\u56fd\uff0c\u8428\u7f2a\u5c14\u00b7\u6469\u5c14\u65af\u5728\u63a5\u8fd1\u540c\u4e00\u65f6\u95f4\u540c\u65f6\u53d1\u660e\u4e86\u7535\u62a5\uff0c\u5e76\u57281837\u5e74\u5728\u7f8e\u56fd\u53d6\u5f97\u4e13\u5229\u3002\u6469\u5c14\u65af\u8fd8\u53d1\u5c55\u51fa\u4e00\u5957\u5c06\u5b57\u6bcd\u53ca\u6570\u5b57\u7f16\u7801\u4ee5\u4fbf\u62cd\u53d1\u7684\u65b9\u6cd5\uff0c\u79f0\u4e3a\u6469\u65af\u7535\u7801\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
\u65e9\u671f\u7535\u62a5\u7684\u4f7f\u7528
\u7535\u62a5\u7684\u53d1\u660e\u4f7f\u5f97\u957f\u9014\u901a\u8baf\u7684\u4ef7\u683c\u5927\u4e3a\u4e0b\u964d\u3002\u6700\u65e9\u671f\u7535\u62a5\u7684\u4f20\u9001\u6210\u672c\uff0c\u662f\u4f9d\u9760\u76ee\u6d4b\u7684\u6446\u81c2\u5f0f\u8baf\u53f7\u673a\u7cfb\u7edf\u768430\u5206\u4e4b1\u3002\u4e4b\u540e\u66f4\u968f\u7740\u6280\u672f\u7684\u6539\u826f\u548c\u7528\u91cf\u6269\u5927\u800c\u5927\u5e45\u4e0b\u964d\u3002
\u5230\u4e8620\u4e16\u7eaa\u521d\uff0c\u5f53\u65f6\u8d1f\u8d23\u7ecf\u8425\u7535\u62a5\u901a\u8baf\u7684\u516c\u53f8\uff0c\u5728\u5404\u5730\u5927\u57ce\u5e02\u8bbe\u7f6e\u7535\u62a5\u5c40\u3002\u4e00\u822c\u4eba\u53ea\u8981\u5230\u7535\u62a5\u5c40\u4ed8\u6b3e\uff0c\u4fbf\u80fd\u62cd\u53d1\u7535\u62a5\u5230\u8fdc\u65b9\u7684\u53e6\u4e00\u4e2a\u57ce\u5e02\uff0c\u6536\u8d39\u662f\u6309\u8ddd\u79bb\u53ca\u7535\u62a5\u5b57\u6570\u8ba1\u7b97\u3002\u5f53\u53e6\u4e00\u7aef\u7684\u7535\u62a5\u5c40\u6536\u5230\u7535\u62a5\u4ee5\u540e\uff0c\u4f1a\u6709\u4e13\u4eba\u628a\u5370\u597d\u7684\u7535\u62a5\u6d3e\u9001\u5230\u76ee\u7684\u5730\u3002
\u7531\u4e8e\u7535\u62a5\u7684\u4f20\u9001\u901f\u7387\u5341\u5206\u6709\u9650\uff0c\u56e0\u6b64\u6700\u521d\u53ea\u53ef\u80fd\u7528\u4f5c\u4f20\u9001\u6587\u5b57\uff0c\u800c\u4e14\u5fc5\u987b\u8981\u628a\u6587\u5b57\u5c3d\u91cf\u7cbe\u7b80\u4ee5\u51cf\u5c11\u5b57\u6570\u3002\u6700\u65e9\u7684\u7535\u62a5\u7528\u4eba\u624b\u62cd\u53d1\uff0c\u719f\u7ec3\u7684\u7535\u62a5\u5458\u4f7f\u7528\u6469\u65af\u7801\u5927\u7ea6\u80fd\u6bcf\u79d2\u949f\u4f20\u9001\u4e00\u4e2a\u5b57\u6bcd\u3002\u540e\u6765\u57281920\u5e74\u4ee3\u53d1\u660e\u7684\u7535\u4f20\u6253\u5b57\u673a\uff0c\u5c06\u62cd\u53d1\u7535\u62a5\u81ea\u52a8\u5316\u3002
\u7535\u4f20\u6253\u5b57\u673a\u4e4b\u95f4\u50cf\u7535\u8bdd\u4e00\u6837\u4ee5\u62e8\u53f7\u63a5\u901a\uff0c\u4e4b\u540e\u628a\u8baf\u606f\u4ee5\u6253\u5b57\u7684\u65b9\u5f0f\u4f20\u51fa\uff0c\u4f7f\u7528\u4e0e\u7535\u62a5\u4e00\u6837\u7684\u6280\u672f\u4f20\u9001\u3002\u4e00\u822c\u4eba\u90fd\u80fd\u4f7f\u7528\u7535\u4f20\uff0c\u4f20\u9001\u7684\u901f\u5ea6\u5f97\u5230\u63d0\u9ad8\uff0c\u4ea6\u5927\u4e3a\u51cf\u5c11\u51fa\u9519\u7684\u673a\u4f1a\u3002\u5728\u4f20\u771f\u53ca\u957f\u9014\u7535\u8bdd\u666e\u53ca\u4ee5\u524d\uff0c\u7535\u4f20\u6253\u5b57\u673a\u66fe\u4e00\u5ea6\u904d\u53ca\u5404\u5730\u7684\u529e\u516c\u5ba4\uff0c\u4e13\u95e8\u7528\u4f5c\u957f\u9014\u901a\u8baf\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2014\u7535\u62a5

\u53d1\u660e\u8005\u662f\uff1a\u585e\u7f2a\u5c14\u00b7\u83ab\u5c14\u65af\u3002
\u585e\u7f2a\u5c14\u00b7\u83ab\u5c14\u65af\uff08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uff0c1791\u5e744\u670827\u65e5-1872\u5e744\u67082\u65e5)\uff0c\u7537\uff0c\u662f\u4e00\u540d\u4eab\u6709\u76db\u8a89\u7684\u7f8e\u56fd\u753b\u5bb6\u3001\u7535\u62a5\u4e4b\u7236\u3002
1791\u5e744\u670827\u65e5\u51fa\u751f\u5728\u7f8e\u56fd\u9a6c\u8428\u8bf8\u585e\u5dde\u7684\u67e5\u5c14\u65af\u987f\uff0cMorse\u6700\u521d\u7684\u804c\u4e1a\u662f\u753b\u5bb6\u30021839\u5e74\u4ed6\u53d1\u5e03\u4e86\u4ed6\u7684\u7b2c\u4e00\u9879\u53d1\u660e\u201c\u83ab\u5c14\u65af\u201d\u7801\u3002
\u4ed6\u7684\u540c\u884c\u53d1\u660e\u7684\u7535\u62a5\u5c31\u662f\u8fd0\u7528\u201c\u83ab\u5c14\u65af\u201d\u7801\u6765\u4f20\u9012\u4fe1\u53f7\u7684\uff0c1844\u5e74\u83ab\u5c14\u65af\u4ece\u534e\u76db\u987f\u5230\u5df4\u5c14\u7684\u6469\u62cd\u53d1\u4eba\u7c7b\u5386\u53f2\u4e0a\u7684\u7b2c\u4e00\u4efd\u7535\u62a5\u3002
\u5728\u5ea7\u65e0\u865a\u5e2d\u7684\u56fd\u4f1a\u5927\u53a6\u91cc\uff0c\u83ab\u5c14\u65af\u7528\u6fc0\u52a8\u5f97\u6709\u4e9b\u98a4\u6296\u7684\u53cc\u624b\uff0c\u64cd\u7eb5\u7740\u4ed6\u503e\u5341\u4f59\u5e74\u5fc3\u8840\u7814\u5236\u6210\u529f\u7684\u7535\u62a5\u673a\u30021872\u5e74\u4e8e\u7ebd\u7ea6\u901d\u4e16\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7535\u62a5\u7684\u53d1\u660e\uff1a
\u6b27\u6d32\u7684\u79d1\u5b66\u5bb6\u572818\u4e16\u7eaa\u9010\u6e10\u53d1\u73b0\u7535\u7684\u5404\u79cd\u7279\u8d28\u3002\u540c\u65f6\u5f00\u59cb\u6709\u4eba\u7814\u7a76\u4f7f\u7528\u7535\u6765\u4f20\u9012\u8baf\u606f\u7684\u53ef\u80fd\u3002\u65e9\u57281753\u5e74\uff0c\u4e00\u540d\u82f1\u56fd\u4eba\u4fbf\u63d0\u51fa\u4f7f\u7528\u9759\u7535\u6765\u62cd\u53d1\u7535\u62a5\u3002
\u4ed6\u7684\u8bbe\u60f3\u662f\u4f7f\u752826\u6761\u7535\u7ebf\u5206\u522b\u4ee3\u886826\u4e2a\u82f1\u6587\u5b57\u6bcd\u3002\u53d1\u7535\u62a5\u7684\u4e00\u65b9\u6309\u6587\u672c\u987a\u5e8f\u5728\u7535\u7ebf\u4e0a\u52a0\u4ee5\u9759\u7535\u3002\u63a5\u6536\u7684\u4e00\u65b9\u5728\u5404\u7535\u7ebf\u63a5\u4e0a\u5c0f\u7eb8\u6761\u3002\u5f53\u7eb8\u6761\u56e0\u9759\u7535\u800c\u5347\u8d77\u65f6\uff0c\u4fbf\u80fd\u628a\u6587\u672c\u8a8a\u5f55\u3002
\u540c\u671f\u6cd5\u56fd\u7387\u5148\u4f7f\u7528\u706f\u53f7\u548c\u65d7\u8bed\u7684\u65b9\u5f0f\u5728\u4e00\u7cfb\u5217\u9ad8\u5854\u4e0a\u4f20\u64ad\u4fe1\u606f\uff0c\u79f0\u4e3aOptical telegraph\uff0c\u4e5f\u662f\u7535\u62a5\u4e00\u8bcd\u7684\u82f1\u6587\u8d77\u6e90\uff0c\u53ef\u4ee5\u5728\u5f88\u77ed\u65f6\u95f4\u5185\u628a\u4fe1\u53f7\u4f20\u5230\u5f88\u8fdc\uff0c\u4f46\u5176\u9650\u5236\u662f\u9700\u8981\u6709\u8f83\u591a\u7684\u4eba\u624b\u4ee5\u5728\u5730\u5f62\u5185\u89c1\u8ddd\u79bb\u5916\u4f5c\u4e2d\u7ee7\u4f20\u4fe1\uff0c\u53c8\u53d7\u5230\u5929\u6c14\u5f71\u54cd\u3002
\u9996\u6761\u771f\u6b63\u6295\u5165\u4f7f\u7528\u8425\u8fd0\u7684\u7535\u62a5\u7ebf\u8def\u4e8e1839\u5e74\u5728\u82f1\u56fd\u6700\u5148\u51fa\u73b0\u3002\u5b83\u662f\u5927\u897f\u65b9\u94c1\u8def\uff08Great Western Railway\uff09\u88c5\u8bbe\u5728\u4e24\u4e2a\u8f66\u7ad9\u4e4b\u95f4\u4f5c\u901a\u8baf\u4e4b\u7528\u3002
\u8fd9\u6761\u7ebf\u8def\u957f13\u82f1\u91cc\uff0c\u5c5e\u6307\u9488\u5f0f\u8bbe\u8ba1\uff0c\u7531\u67e5\u5c14\u65af\u00b7\u60e0\u65af\u901a\uff08Charles Wheastone\uff09\u53ca\u5a01\u5ec9\u00b7\u5e93\u514b\uff08William Cooke\uff09\u53d1\u660e\u3002\u4e24\u4eba\u5e76\u4e3a\u53d1\u660e\u57281837\u5e74\u53d6\u5f97\u82f1\u56fd\u7684\u4e13\u5229\u3002
\u5728\u7f8e\u56fd\uff0c\u8428\u7f2a\u5c14\u00b7\u6469\u5c14\u65af\u5728\u63a5\u8fd1\u540c\u4e00\u65f6\u95f4\u540c\u65f6\u53d1\u660e\u4e86\u7535\u62a5\uff0c\u5e76\u57281837\u5e74\u5728\u7f8e\u56fd\u53d6\u5f97\u4e13\u5229\u3002\u6469\u5c14\u65af\u8fd8\u53d1\u5c55\u51fa\u4e00\u5957\u5c06\u5b57\u6bcd\u53ca\u6570\u5b57\u7f16\u7801\u4ee5\u4fbf\u62cd\u53d1\u7684\u65b9\u6cd5\uff0c\u79f0\u4e3a\u6469\u65af\u7535\u7801\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585e\u7f2a\u5c14\u00b7\u83ab\u5c14\u65af

电报的发明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作为一名画家是成功的。莫尔斯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
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却改变了莫尔斯的人生轨迹。电报机也因此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通信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发明电报机的伟大志向
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当时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
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逊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莫尔斯的脑海里。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
莫尔斯回到美国后,担任纽约大学美术教授以维持生计。教学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的设计上。1835年,他毅然告别了绘画艺术,专心攻读电磁学知识,一门心思地进行电报装置的制作。在他的画册上,再也见不到写生画和肖像画,见到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电报设计方案和草图。
用电传递信息的美好设想
其实,数字通信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遥远的古代,数字通信就出现了。那时,人们为了传递敌人入侵的警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烽火台,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字通信装置了。按照事先的约定,烽火台点火是一种状态,意思是有敌人入侵;无火则是另一种状态,意思是平安无事。用现代语言来说,这就是利用光信号来传送“1”和“0”两种符号。其中“1”表示“点火”,“0”表示“无火”。实际上,这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数字通信。
人类通信的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用电来进行通信,因为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电通信的最大优点是快捷。最初是在1753年,有人设想借助电感应来进行通信。那时,电池还没发明出来,对电的研究还停留在静电上。一位叫摩尔逊的人,曾经架设了26条电线,每一条线代表一个英文字母。在某条电线通电的时候,在另一端放置的小纸球就被静电所吸引,记下一个字母,由字母组成词句,就可以传递信息了。这恐怕是最早的电报机了。
但是这种方法既原始又落后,需要的设备庞杂,并且静电感应传递不远。可想而知,这种电报机没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如用单根导线代替26根导线,以木球代替纸球等等,但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目的。
上述有关电流通信机的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但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9世纪的前30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例如,发明了蒸汽机车,英国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公用铁路正式通车,以及6600马力的“东方巨轮”的下水等等,都标志着一个高速通信时代的到来。电信时代的序幕也由此而渐渐拉了开来。
实用的电报机的发明有待于电学的进一步发展。1799年,伏打发明了金属电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恒稳电流;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自此,人们把电与磁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电磁学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莫尔斯在用电流传递信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发明了只用一根导线,使用突发电流传输信号的电报机。
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新奇构思
莫尔斯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莫尔斯物理知识贫乏,要学会和掌握电磁学的知识谈何容易!回到美国后,他只得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悉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
莫尔斯的发报机的结构是这样的:先把凹凸不平的字母版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版慢慢地触动开关,得以继续地发出信号;而收报机的结构则是,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的前端,它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红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便还原成电文。莫尔斯的第一台电报机,只能在2~3米的距离内有效。这是由于收发两方距离增大,电阻相应增加而失灵。要想使电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就必须进一步改进。
莫尔斯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工具,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实验桌上到处是磁铁、导线和线圈。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的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但是迎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莫尔斯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几次想重操旧业,重新拿起画笔。然而,每次当他拿起画本,看到自己在本子上写的“电报”字样时,又为自己当初立下的志向所激励,从绝境中振作起来。
莫尔斯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使他相信,自己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然而问题出在哪里呢?他认真的反省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检查了做过的实验,发现利用电磁铁做成电铃来发信号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其他的途径。
后来莫尔斯拜著名电磁学家、感应电流的发现者亨利为师,虚心求教。亨利让莫尔斯把电磁铁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并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另一条则用地线代替。
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3种符号如果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
莫尔斯电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合0.1秒,发一“划”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莫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莫尔斯的新奇构思是电报发明的一个重大突破,直到今天,莫尔斯电码仍在普遍使用着。
世界电信史上的光辉一页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要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研制费的短缺,使他难以为继。不得已他只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美术教学。他把教学得到的报酬全部用到电报的研制上,有时穷得连买食物的钱也没有。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837年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他满怀希望地把它称为“电报机”。
1838年1月,莫尔斯进行3英里收发电报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840年4月,这项发明申请到了专利。他试图说服别人投资生产电报机,但却没人感兴趣。莫尔斯只得到欧洲去活动,希望能在欧洲推广应用。然而这时英国的惠斯通已经发明了电磁电报,俄国的希林也造出了其他样式的电报机大大延长了通信距离,达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准。
1842年,莫尔斯终于盼来了大展宏图的时机,美国国会通过了开发电报技术的议案。1843年,美国国会决定拔款3万美元架设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长距离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千米。第二年长距离电报收发又获得成功。
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一天,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电报机通信实验活动。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踌躇满志地向应邀前来的科学家和政府人士介绍了电报机的原理。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们的极大兴趣,人们都焦急地等侍着“用电线传递消息”的奇迹发生。
莫尔斯接通电源,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随着一连串的“嘀嘀嗒嗒”声的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就传到数十千米开外的巴尔的摩,莫尔斯的助手接到了他传来的电文,并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的电报终于成功了!
一开始在美国,而后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都引起了轰动。1844年5月24日成了国际公认的电报发明日。莫尔斯的电报因为使用了电报编码,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的特点,比其他人发明的电报优越的多。很快,他的电报风靡全球。如今,莫尔斯电码已成为现代电报通信的基本传信方法。
莫尔斯在1848年筹建了私人股份公司,1850年又筹建了电报公司,在电报的发展和普及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针式电报机

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设备复制品

1850年8月28日,英国人约翰(John)和雅各布?布雷特(Jacob Brett)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Cape Gris-Nez)和英国索兰海角(Cape Souther-land)之间的公海里用“巨人”号拖船在英法两国之间的多佛尔海峡敷设了第一条海缆,但只发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因是有个打鱼人用拖网勾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面装满了金子。
1858年8月5日,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这条大西洋海底海缆于1857年8月7日从爱尔兰西海岸瓦伦西亚(Valentia)开始敷设,8月17日海缆在12000英尺深的水下崩断。1858年7月28日深夜,两只敷缆船再次在大西洋中部相会,拼接好电缆后敷缆船向相反的方向敷缆。8月5日,总长为3240公里的电缆敷缆完毕。凌晨二点四十五分,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8月12日美国和英国之间播发海缆电报,9月3日1点,由于报务员的错误导致电缆绝缘击穿而损坏。

1858年的敷缆船

1865年5月17日,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 ,ITU)也宣告成立。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1973年国际电信联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一个主题。
1857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报大会

1866年7月28日,英国的“东方巨轮”敷设的第二条海底电缆传送了第一份电报,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

东方巨轮

1871年5月23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可以用中国文字打电报至香港。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那个著名的他和沃森一直研究着的装置——电话的专利。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证书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疼痛之中他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他的助手沃森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贝尔的实验草图

1877年4月4日,美国人查尔斯?威廉姆斯设立了第一部私人电话线路,沟通他的各个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
1877年4月27日,爱迪生申请了一个专利,这是一个改进后的电话话筒。在此之前两周,也有人也申请了电话话筒的发明专利。但爱迪生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忽视了这个名叫Emile Berliner的人。电话话筒的意义在于使电话走向了实用。
1877年5月17日,波士顿防盗器商店的爱德文.豪迈士,首次使用电话总机系统,5路支线分别接到安有本店防盗警铃的5个办公室。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成立。
1878年1月28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好恩,第一个市内电话交换所开通,当时只有20 个用户。
1878年2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在美国New Haven Connecticut出版。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

1878年3月25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这样预言,“可以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联接到私人住宅、乡村、船舶和工厂等。也可以设立中电电话局,通过主干电缆线将各云贵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城市中的任何两个地方都能直接通话。这个方案,即使目前难以实现,但我确信,这将是公众采用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我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话线还可接通各国电话公司的总部,甚至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能与别的地方的人直接通话。”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炭精送话器,使送话效果显著提高。爱迪生炭精话 筒的原理及其器件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底电话号码出现。由一位内科医师受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的启发而提出的, 因为一旦接线员病倒,全城电话岂非瘫痪。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 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
1881年,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先后开通了各自的第一个电话网络。
1882年,电话线采用双绞线。这是英国教授休斯1879年发表架空线干扰的论文引起的结果。
1887年3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在实验中发现,电火花的能量能够越过空间传到远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但赫兹断然否认选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认为如要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话,需要有一面面积与欧洲大陆相当的巨型反射镜。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波特城安装使用。这是第一部自动交换局。
史端乔交换机示意图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波波夫实验用的无线电接收机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他们操纵自已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拍发了“Heinoich Hertz”(海因里希.赫兹)一词,以表示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Bristol)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通信距离为14公里。
1899年11月22日,以新泽西协会组成了美国第一个无线电通信公司:美国马可尼无线电电报公司。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在英国南福兰角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用来与法国维姆勒之间的通信,两地距离为31英里,实现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无线电通信。与同一时期在俄国受到冷遇的波波夫相比,马可尼要幸运得多,他得到了英国邮政部的全力支持。1896年6月2日,他获得无线电报专利;1900年10月,他在英国普耳杜建立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市的圣约翰斯港通过风筝牵引的天线,成功地接收到普耳杜电台发来的电报。马可尼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轰动,推动无线电通信走向了全面实用的阶段。
马可尼发送第一封无线电报的设备复制品

1907年11月8日,爱德华?贝兰当众表演相片传真——用电传送图片。一般认为,是爱德华?贝兰使传真技术走向实用化,贝兰于1876年出生在法国,幼年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1920年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开通。
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无线电——电话”音乐会,音乐会的乐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英国本土,以及巴黎、意大利和希腊,为那里的无线电接收机所接收。同年,苏联、德国、美国也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
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
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向公众展示了用以取代真空管的晶体管。
晶体管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覆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Echo I)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由于这颗卫星上没有电源,故称之为“无源卫星”。它只能将信号反射,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所接收到,从而实现通信。但由于这种方式的效率太低,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TelstarⅠ)(1963年2月12日,“电星1号”失效)。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电星1号”(TelstarⅠ)

1962年7月11日,“电星1号”在美国缅园州的安多弗站与英国的贡希利站和法国的普勒默——博多站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和传送多路电话试验。

为纪念1962年7月11日首次向法国进行电视转播而发行的纪念币

1963年7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发射了“同步2号”(Syncom Ⅱ)通信卫星,在非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进行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由于这颗卫星有30度倾角,因此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而非真正的“同步”,所以还不能称之为“静止卫星”。

太空中的Syncom卫星

1963年8月23日,肯尼迪总统引用莫尔斯拍发的第一份公众电报报文“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结束了他与尼日利亚总理会话,这是经“辛康姆(Syncom)”通信卫星的第一次电话会话,声音传播了72000多公里。
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了“同步3号”(Syncom Ⅲ)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仅仅工作了13天。从此,卫星通信进入实验阶段。1963年至1964年美国发射了三颗实验性地球同静止轨道卫星,只有第三颗卫星“同步3号”完全成功。
1964年8月20日,成立了以美国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为首的“国际通信卫星财团”,次年更名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即著名的INTELSAT。这一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建议和发展一个全球通信卫星系统,一视同仁地供世界各国使用,以便改进其电信服务。确立了卫星通信体制和标准地球站的性能标准,卫星通信业务从此正式成为一种国际间的商用业务。
1965年的4月6日,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RSAT)发射了一颗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通信卫星——“晨鸟”(Early Bird),又称为“国际通信卫星-Ⅰ( Intelsat 1)”,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它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开创了卫星商用通信的新时代。“晨鸟”标志着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同步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
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晨鸟”

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与在此之前广泛应用的呼救信号“SOS”不同,GMDSS是是一个船岸间通信新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它由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又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分系统和极低轨道搜救卫星分系统两部分。GDMSS是建立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先进系统,在船只遇难时,不仅能向更大的范围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

电报的原理
利用电磁波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电报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国 S.F.B.莫尔斯首先试验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按照出现的频度排序,然后用点和划的组合来代表这些字母、标点和空格,使频度最高的符号具有最短的点划组合;“点”对应于短的电脉冲信号,“划”对应于长的电脉冲信号;这些信号传到对方,接收机把短的电脉冲信号翻译成“点”,把长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划”;译码员根据这些点划组合就可以译成英文字母,从而完成了通信任务。

具体参看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始于1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有人说,电话是一支唱了100多年的歌。它至今依然是声音缭绕,响彻寰宇。100多年来,电话作为传递人类话音的基本功能虽无多大变化,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却经历了"磁石-共电-自动"的发展过程。
1753年2月17日,《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他建议:把一组金属线从一个地点延伸到另一个地点,每根金属线与一个字母相对应。在一端发报时,便根据报文内容将一条条金属线与静电机相连接,使它们依次通过电流。电流通过金属线上的小球便将挂在它下面的写有不同字母或数字的小纸片吸了起来,从而起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作用。

最早电报设备之一

1839年7月9日,英国退役军官威廉.福瑟吉尔.库克(Williain Fothengill Cooke)与伦敦高等学院的自然哲学教授惠斯登(Wheatstone)两人合作制成的5指针的电报机开始在伦敦的帕丁顿车站与韦斯特.德雷顿之间的铁路线上使用,距离达21公里。之后他们不断改进电报机,使这种电报机在英国铁路上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

五针式电报机

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设备复制品

1850年8月28日,英国人约翰(John)和雅各布?布雷特(Jacob Brett)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Cape Gris-Nez)和英国索兰海角(Cape Souther-land)之间的公海里用“巨人”号拖船在英法两国之间的多佛尔海峡敷设了第一条海缆,但只发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因是有个打鱼人用拖网勾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面装满了金子。
1858年8月5日,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这条大西洋海底海缆于1857年8月7日从爱尔兰西海岸瓦伦西亚(Valentia)开始敷设,8月17日海缆在12000英尺深的水下崩断。1858年7月28日深夜,两只敷缆船再次在大西洋中部相会,拼接好电缆后敷缆船向相反的方向敷缆。8月5日,总长为3240公里的电缆敷缆完毕。凌晨二点四十五分,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8月12日美国和英国之间播发海缆电报,9月3日1点,由于报务员的错误导致电缆绝缘击穿而损坏。

1858年的敷缆船

1865年5月17日,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 ,ITU)也宣告成立。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1973年国际电信联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一个主题。
1857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报大会

1866年7月28日,英国的“东方巨轮”敷设的第二条海底电缆传送了第一份电报,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

东方巨轮

1871年5月23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可以用中国文字打电报至香港。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那个著名的他和沃森一直研究着的装置——电话的专利。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证书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疼痛之中他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他的助手沃森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贝尔的实验草图

1877年4月4日,美国人查尔斯?威廉姆斯设立了第一部私人电话线路,沟通他的各个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
1877年4月27日,爱迪生申请了一个专利,这是一个改进后的电话话筒。在此之前两周,也有人也申请了电话话筒的发明专利。但爱迪生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忽视了这个名叫Emile Berliner的人。电话话筒的意义在于使电话走向了实用。
1877年5月17日,波士顿防盗器商店的爱德文.豪迈士,首次使用电话总机系统,5路支线分别接到安有本店防盗警铃的5个办公室。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成立。
1878年1月28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好恩,第一个市内电话交换所开通,当时只有20 个用户。
1878年2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在美国New Haven Connecticut出版。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

1878年3月25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这样预言,“可以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联接到私人住宅、乡村、船舶和工厂等。也可以设立中电电话局,通过主干电缆线将各云贵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城市中的任何两个地方都能直接通话。这个方案,即使目前难以实现,但我确信,这将是公众采用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我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话线还可接通各国电话公司的总部,甚至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能与别的地方的人直接通话。”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炭精送话器,使送话效果显著提高。爱迪生炭精话 筒的原理及其器件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底电话号码出现。由一位内科医师受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的启发而提出的, 因为一旦接线员病倒,全城电话岂非瘫痪。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 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
1881年,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先后开通了各自的第一个电话网络。
1882年,电话线采用双绞线。这是英国教授休斯1879年发表架空线干扰的论文引起的结果。
1887年3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在实验中发现,电火花的能量能够越过空间传到远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但赫兹断然否认选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认为如要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话,需要有一面面积与欧洲大陆相当的巨型反射镜。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波特城安装使用。这是第一部自动交换局。
史端乔交换机示意图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波波夫实验用的无线电接收机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他们操纵自已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拍发了“Heinoich Hertz”(海因里希.赫兹)一词,以表示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Bristol)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通信距离为14公里。
1899年11月22日,以新泽西协会组成了美国第一个无线电通信公司:美国马可尼无线电电报公司。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在英国南福兰角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用来与法国维姆勒之间的通信,两地距离为31英里,实现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无线电通信。与同一时期在俄国受到冷遇的波波夫相比,马可尼要幸运得多,他得到了英国邮政部的全力支持。1896年6月2日,他获得无线电报专利;1900年10月,他在英国普耳杜建立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市的圣约翰斯港通过风筝牵引的天线,成功地接收到普耳杜电台发来的电报。马可尼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轰动,推动无线电通信走向了全面实用的阶段。
马可尼发送第一封无线电报的设备复制品

1907年11月8日,爱德华?贝兰当众表演相片传真——用电传送图片。一般认为,是爱德华?贝兰使传真技术走向实用化,贝兰于1876年出生在法国,幼年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1920年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开通。
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无线电——电话”音乐会,音乐会的乐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英国本土,以及巴黎、意大利和希腊,为那里的无线电接收机所接收。同年,苏联、德国、美国也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
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
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向公众展示了用以取代真空管的晶体管。
晶体管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覆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Echo I)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由于这颗卫星上没有电源,故称之为“无源卫星”。它只能将信号反射,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所接收到,从而实现通信。但由于这种方式的效率太低,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TelstarⅠ)(1963年2月12日,“电星1号”失效)。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电星1号”(TelstarⅠ)

1962年7月11日,“电星1号”在美国缅园州的安多弗站与英国的贡希利站和法国的普勒默——博多站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和传送多路电话试验。

为纪念1962年7月11日首次向法国进行电视转播而发行的纪念币

1963年7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发射了“同步2号”(Syncom Ⅱ)通信卫星,在非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进行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由于这颗卫星有30度倾角,因此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而非真正的“同步”,所以还不能称之为“静止卫星”。

太空中的Syncom卫星

1963年8月23日,肯尼迪总统引用莫尔斯拍发的第一份公众电报报文“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结束了他与尼日利亚总理会话,这是经“辛康姆(Syncom)”通信卫星的第一次电话会话,声音传播了72000多公里。
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了“同步3号”(Syncom Ⅲ)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仅仅工作了13天。从此,卫星通信进入实验阶段。1963年至1964年美国发射了三颗实验性地球同静止轨道卫星,只有第三颗卫星“同步3号”完全成功。
1964年8月20日,成立了以美国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为首的“国际通信卫星财团”,次年更名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即著名的INTELSAT。这一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建议和发展一个全球通信卫星系统,一视同仁地供世界各国使用,以便改进其电信服务。确立了卫星通信体制和标准地球站的性能标准,卫星通信业务从此正式成为一种国际间的商用业务。
1965年的4月6日,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RSAT)发射了一颗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通信卫星——“晨鸟”(Early Bird),又称为“国际通信卫星-Ⅰ( Intelsat 1)”,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它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开创了卫星商用通信的新时代。“晨鸟”标志着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同步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
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晨鸟”

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与在此之前广泛应用的呼救信号“SOS”不同,GMDSS是是一个船岸间通信新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它由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又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分系统和极低轨道搜救卫星分系统两部分。GDMSS是建立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先进系统,在船只遇难时,不仅能向更大的范围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14609.html?fr=qrl3

  • 鐢垫姤鏄粈涔堟椂鍊欏彂鏄庣殑
    绛旓細鐢垫姤鐨鍙戞槑鍙互杩芥函鍒版棭鏈熺殑鐢甸氫俊瀹為獙銆傜瀛﹀浠氳繃鐮旂┒鍜屾帰绱㈢數纾佸鍘熺悊锛岄愭笎瀹炵幇浜嗛氳繃鐢垫祦浼犻掍俊鎭殑鎶鏈傝岀湡姝e叿鏈鍘嗗彶鎰忎箟鐨勬槸锛岃帿灏旀柉鐢电爜鐨勫彂鏄庡強鍏朵笌鐢垫姤鐨勭粨鍚堛傝帿灏旀柉鐢电爜鏄竴绉嶉氳繃涓嶅悓闀垮害鐨勭數娴佽剦鍐蹭唬琛ㄤ笉鍚岀殑瀛楁瘝鍜屾暟瀛楃殑缂栫爜鏂瑰紡锛屽畠浣垮緱鐢垫姤鑳藉浼犻掓枃瀛椾俊鎭1837骞达紝鑻忔牸鍏板嚭鐢熺殑缇庡浗鍙戞槑...
  • 鐢垫姤鏄皝鍙戞槑鐨(鐢垫姤鐨鍙戞槑鑰呭拰鍘嗗彶鑳屾櫙)
    绛旓細2.鍙戦佺數鎶ワ細灏嗙數鎶ュ唴瀹硅緭鍏ョ數鎶ユ満骞舵寜涓嬪彂閫佹寜閽紝鐢垫姤鏈轰細灏嗕俊鎭浆鍖栦负鐢典俊鍙峰苟閫氳繃鐢电嚎浼犺緭鑷虫帴鏀舵柟銆3.鎺ユ敹鐢垫姤锛氭帴鏀舵柟鐨勭數鎶ユ満浼氬皢鐢典俊鍙疯浆鍖栦负鏂囧瓧淇℃伅锛岀劧鍚庤緭鍑哄埌绾稿紶涓娿4.鍥炲鐢垫姤锛氬鏋滈渶瑕佸洖澶嶇數鎶ワ紝鍙互浣跨敤鐩稿悓鐨勬柟寮忓洖澶嶏紝鎴栬呬娇鐢ㄥ叾浠栭氫俊鏂瑰紡杩涜鍥炲銆鐢垫姤鐨勫巻鍙鑳屾櫙 鍦19涓栫邯鍒濇湡锛屼汉浠...
  • 浜虹被鍘嗗彶涓婄涓浠鐢垫姤鐨鍐呭鏄粈涔
    绛旓細1. 1843骞达紝濉炵吉灏斅疯帿灏旀柉鍒╃敤鍥戒細璧勫姪鐨3涓囩編鍏冿紝寤虹珛浜嗕粠鍗庣洓椤垮埌宸村皵鐨勬懇鐨勭數鎶ョ嚎璺紝鍏ㄩ暱64鍏噷銆2. 1844骞5鏈24鏃ワ紝鑾皵鏂湪鍗庣洓椤垮浗浼氬ぇ鍘︽渶楂樻硶闄細璁巺锛屽悜宸村皵鐨勬懇鍙戦佷簡浜虹被鍘嗗彶涓婄殑绗竴浠界數鎶ャ傝繖浠鐢垫姤鐨鍐呭寮曠敤鑷婂湥缁忋嬶紝鈥滀笂甯濆晩锛屼綘鍒涢犱簡浣曠瓑鐨勫杩光濄3. 19涓栫邯30骞翠唬锛岄殢鐫閾佽矾鐨...
  • 鐢垫姤浠涔堟剰鎬
    绛旓細4. 鐢垫姤鐨鎰忎箟 铏界劧鐢垫姤鍦ㄦ妧??鏈笂宸茬粡杩囨椂浜嗭紝浣嗗畠浠嶇劧鏈夊叾閲嶈鐨勬剰涔夈傞鍏堬紝鐢垫姤鐨勫嚭鐜板紑鍒涗簡涓绉嶆柊鐨勯氳鏂瑰紡锛屼娇寰楀叏涓栫晫鐨勪俊鎭氦娴佹垚涓哄彲鑳姐傚叾娆★紝鐢垫姤鍦鍘嗗彶涓婅骞挎硾搴旂敤锛屼负鍚勪釜棰嗗煙鐨勫彂灞曞仛鍑轰簡璐$尞銆傚彟澶栵紝鐢垫姤鐨勫彂鏄庝负骞朵笖鏃犵嚎鐢垫妧鏈殑鍑虹幇涓虹幇浠i氳鎶鏈殑鍙戝睍濂犲畾浜嗛噸瑕佺殑鍩虹銆5. 缁撹 ...
  • 鐢垫姤浠涔堟椂鍊欏彂鏄庣殑?
    绛旓細19涓栫邯30骞翠唬鍦ㄨ嫳鍥藉拰缇庡浗鍙戝睍璧锋潵鐨勶紝鐢垫姤鏄竴绉嶆渶鏃╃敤鐢电殑鏂瑰紡鏉ヤ紶閫佷俊鎭殑銆佸彲闈犵殑鍗虫椂杩滆窛绂婚氫俊鏂瑰紡銆傞鏉$湡姝f姇鍏ヤ娇鐢ㄨ惀杩愮殑鐢垫姤绾胯矾浜1839骞村湪鑻卞浗鏈鍏堝嚭鐜般傚畠鏄ぇ瑗挎柟閾佽矾瑁呰鍦ㄤ袱涓溅绔欎箣闂翠綔閫氳涔嬬敤銆傝繖鏉$嚎璺暱13鑻遍噷锛屽睘鎸囬拡寮忚璁★紝鐢辨煡灏旀柉鎯犳柉閫氬強濞佸粔搴撳厠鍙戞槑銆備袱浜哄苟涓哄彂鏄庡湪1837骞村彇寰...
  • 鐢垫姤鐨勫巻鍙鏄闀,鐢佃瘽鐨勫巻鍙叉槸澶氶暱?
    绛旓細鐢垫姤鍙戞槑鏃堕棿鏄1837骞淬傚彂鏄庤呮槸S.F.B.鑾皵鏂傜數鎶ユ槸涓绉嶆渶鏃╃敤鐢电殑鏂瑰紡鏉ヤ紶閫佷俊鎭殑銆佸彲闈犵殑鍗虫椂杩滆窛绂婚氫俊鏂瑰紡锛屽畠鏄19涓栫邯30骞翠唬鍦ㄨ嫳鍥藉拰缇庡浗鍙戝睍璧锋潵鐨勩傜數鎶ヤ俊鎭氳繃涓撶敤鐨勪氦鎹㈢嚎璺互鐢典俊鍙风殑鏂瑰紡鍙戦佸嚭鍘伙紝璇ヤ俊鍙风敤缂栫爜浠f浛鏂囧瓧鍜屾暟瀛楋紝閫氬父浣跨敤鐨勭紪鐮佹槸鑾皵鏂紪鐮併傜幇鍦紝闅忕潃鐢佃瘽銆佷紶鐪熺瓑鐨勬櫘鍙...
  • 鐢垫姤鏄摢涓汉鍙戞槑鐨?
    绛旓細鑾皵鏂紝涓浣嶆澃鍑虹殑缇庡浗鐢诲锛屽悓鏃朵篃鏄滅數鎶ヤ箣鐖垛濄傚湪1835骞达紝缁忚繃涓夊勾鐨勫埢鑻︾爺绌讹紝浠栨垚鍔熷彂鏄庝簡绗竴鍙扮數鎶ユ満銆傝繖鍙版満鍣ㄩ氳繃鐢垫祦鐨勨滈氭柇鈥濆拰鈥滈暱鐭濆彉鍖栨潵妯℃嫙浜虹被鐨勬枃瀛楄繘琛屼俊鎭紶杈擄紝杩欏氨鏄憲鍚嶇殑鑾皵鏂數鐮併鐢垫姤鐨璇炵敓鏍囧織鐫鐢典俊鏃朵唬鐨勫紑鍚紝骞剁‘绔嬩簡浜虹被鍒╃敤鐢垫尝浼犻掍俊鎭鐨勫巻鍙閲岀▼纰戙傝帿灏旀柉鐢垫姤鏈...
  • 鐢垫姤鏄粈涔
    绛旓細鐢垫姤鏄竴绉嶉氫俊鏂瑰紡銆傜數鎶ユ槸闀块旈氫俊鐨勯噸瑕佹墜娈典箣涓锛岄氳繃鏈夌嚎鎴栨棤绾跨數淇″彿杩涜淇℃伅浼犻掋備笅闈㈡槸璇︾粏瑙i噴锛1. 鐢垫姤鐨勫熀鏈蹇碉細鐢垫姤鏄竴绉嶄娇鐢ㄧ數淇″彿杩涜淇℃伅浼犻掔殑鏂瑰紡銆傚畠鍙互鏄枃瀛椼佹暟瀛楁垨鍥惧舰鐨勫舰寮忥紝閫氳繃鏈夌嚎鎴栨棤绾跨數绾胯矾浼犺緭銆傜數鎶ョ殑鍑虹幇鏋佸ぇ鍦颁績杩涗簡杩滆窛绂婚氫俊鐨勫彂灞曘2. 鐢垫姤鐨勫巻鍙鍙戝睍锛氱數鎶ヨ捣...
  • 鐢垫姤鏄皝鍙戞槑鐨
    绛旓細鐢垫姤鐢卞缂皵路鑾皵鏂彂鏄庛1791骞4鏈27鏃ワ紝濉炵吉灏斅疯帿灏旀柉鍑虹敓鍦ㄧ編鍥介┈钀ㄨ濉炲窞鐨勬煡灏旀柉椤匡紝Morse鏈鍒濈殑鑱屼笟鏄敾瀹躲1839骞翠粬鍙戝竷浜嗕粬鐨勭涓椤瑰彂鏄庘滆帿灏旀柉鈥濈爜銆備粬鐨勫悓琛屽彂鏄庣殑鐢垫姤灏辨槸杩愮敤鈥滆帿灏旀柉鈥濈爜鏉ヤ紶閫掍俊鍙风殑锛1844骞磋帿灏旀柉浠庡崕鐩涢】宸炲埌宸村皵鐨勬懇鎷嶅彂浜虹被鍘嗗彶涓婄殑绗竴浠界數鎶ャ傚湪搴ф棤铏氬腑鐨勫浗浼氬ぇ鍘...
  • 鐢垫姤鐨鍙戞槑鑰呮槸璋
    绛旓細鐢垫姤鏄竴绉嶆渶鏃╃敤鐢电殑鏂瑰紡鏉ヤ紶閫佷俊鎭殑銆佸彲闈犵殑鍗虫椂杩滆窛绂婚氫俊鏂瑰紡锛屽畠鐨勫彂鏄庤呬负濉炵吉灏旇帿灏旀柉锛屼粬琚獕涓虹數鎶ヤ箣鐖躲傝惃缂皵鎽╁皵鏂彂鏄庣殑鐢垫姤锛屼簬1837骞村湪缇庡浗鍙栧緱涓撳埄銆1844骞磋帿灏旀柉浠庡崕鐩涢】鍒板反灏旂殑鎽╂媿鍙戜汉绫鍘嗗彶涓婄殑绗竴浠界數鎶ャ傚湪搴ф棤铏氬腑鐨勫浗浼氬ぇ鍘﹂噷锛岃帿灏旀柉鐢ㄦ縺鍔ㄥ緱鏈変簺棰ゆ姈鐨勫弻鎵嬶紝鎿嶇旱鐫浠栧惧崄浣欏勾...
  • 扩展阅读:早期无线电报机 ... 电报最新版 ... telegram历史 ... 老式150瓦电台发报机 ... 电报telegeram老版本 ... 苹果手机电报中文最新版 ... 电报旧版本 ... 电报旧版安装 ... 电报telegeram官网入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