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意义是什么 端午节的寓意是什么?

\u7aef\u5348\u8282\u6709\u4ec0\u4e48\u610f\u4e49

\u7aef\u5348\u8282\u662f\u4e2d\u56fd\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ff0c\u53c8\u88ab\u79f0\u4e3a\u7aef\u9633\u8282\u3001\u4e94\u6708\u8282\u7b49\uff01\u8fd8\u88ab\u5217\u5165\u4e16\u754c\u975e\u7269\u8d28\u6587\u5316\u9057\u4ea7\uff01

\u7aef\u5348\u8282\u662f\u4e2d\u56fd\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ff0c\u53c8\u88ab\u79f0\u4e3a\u7aef\u9633\u8282\u3001\u4e94\u6708\u8282\u7b49\uff01\u8fd8\u88ab\u5217\u5165\u4e16\u754c\u975e\u7269\u8d28\u6587\u5316\u9057\u4ea7\uff01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扩展资料: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扩展资料: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其花样繁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端阳节、五月节等!还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端午节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
    绛旓細1銆佺鍗堣妭鐨勭涓涓剰涔夊氨鏄邯蹇靛巻鍙蹭笂浼熷ぇ鐨勬皯鏃忚瘲浜哄眻鍘銆傚眻鍘燂紝鍚嶅钩锛屾槸鎴樺浗鏃朵唬鐨勬鍥戒汉锛岀敓浜庢濞佺帇浜斿勾澶忓巻姝f湀鍒濅竷锛屾垨璋撶敓浜庢瀹g帇浜屽崄涓冨勾锛屽崚浜庢瑗勭帇涔濆勾銆2銆佺鍗堣妭鐨勭浜屼釜鎰忎箟鏄紞瀛愯儱鐨勫繉杈般備紞瀛愯儱鍚嶅憳锛屾鍥戒汉锛岀埗鍏勫潎涓烘鐜嬫墍鏉锛屽悗鏉ュ瓙鑳ュ純鏆楁姇鏄庯紝濂斿悜鍚村浗锛屽姪鍚翠紣妤氾紝浜旀垬鑰屽叆...
  •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绠鐭竴鐐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鎰忎箟濡備笅锛1銆佺邯蹇靛巻鍙蹭笂浼熷ぇ鐨勬皯鏃忚瘲浜哄眻鍘銆2銆佷紞瀛愯儱鐨勫繉杈般3銆涓虹邯蹇典笢姹夊瓭濂虫浌濞ユ晳鐖舵姇姹熻屾銆4銆绾康鐜颁唬闈╁懡濂宠瘲浜虹鐟銆5銆绾康灞堝師涔嬭锛屽奖鍝嶆渶骞挎渶娣憋紝鍗犳嵁涓绘祦鍦颁綅銆6銆佷腑鍥芥皯浼楁妸绔崍鑺傜殑榫欒垷绔炴浮鍜屽悆绮藉瓙绛夛紝閮涓庣邯蹇靛眻鍘熻仈绯诲湪涓璧銆7銆佹渶鍒濇槸涓浗鍙や唬鍗楁柟鍚磋秺姘戞棌涓捐鍥捐吘绁...
  • 绔崍鑺傛剰涔鏈夊摢浜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鏄細閫氳繃浼犵粺姘戜織娲诲姩灞曟紨锛屾棦鑳戒赴瀵岀兢浼楃簿绁炴枃鍖栫敓娲伙紝鍙堣兘寰堝ソ鐨勪紶鎵垮拰寮樻壃浼犵粺鏂囧寲銆傝屼笖绔崍鏂囧寲浣滀负涓崕浼犵粺鏂囧寲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鍙嶆槧浜嗕腑鍗庢枃鍖栨簮杩滄祦闀裤佸崥澶х簿娣便傜鍗堣妭涓庢槬鑺傘佹竻鏄庤妭銆佷腑绉嬭妭骞剁О涓轰腑鍥藉洓澶т紶缁熻妭鏃ャ傜鍗堟枃鍖栧湪涓栫晫涓婂奖鍝嶅箍娉涳紝涓栫晫涓婁竴浜涘浗瀹跺拰鍦板尯涔熸湁搴嗚春绔崍鐨勬椿鍔ㄣ
  • 绔崍鑺傜殑鐜颁唬鎰忎箟鏈夊摢浜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鐜颁唬鎰忎箟鍖呮嫭浼犳壙涓崕鏂囧寲銆佷績杩涙皯鏃忓洟缁撱佸紭鎵埍鍥戒富涔夌簿绁炪佹帹鍔ㄦ梾娓哥粡娴庣瓑銆1銆佷紶鎵夸腑鍗庢枃鍖 绔崍鑺備綔涓轰腑鍥戒紶缁熻妭鏃ヤ箣涓锛鍏锋湁鎮犱箙鐨勫巻鍙插拰娣卞帤鐨勬枃鍖栧簳钑銆傜幇浠gぞ浼氫腑锛岀鍗堣妭鎴愪负浼犳壙鍜屽紭鎵腑鍗庢枃鍖栫殑閲嶈鏂瑰紡涔嬩竴锛岃浜轰滑鏇村ソ鍦颁簡瑙e拰鎰熷彈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鐨勯瓍鍔涖2銆佷績杩涙皯鏃忓洟缁 绔崍鑺傛槸涓浗浼犵粺...
  •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鏄粈涔?
    绛旓細绛旓細绔崍鑺傦紙鍐滃巻浜旀湀鍒濅簲锛鐨勬剰涔锛氬湪鍙や唬锛屾瘡骞寸殑绔崍鑺傛湁绁涚梾闃茬柅鐨勬剰涔夛紝鍚庢潵婕斿彉鎴愪簡绾康灞堝師鐨勬剰涔夈傚悓鏃剁鍗堣妭淇冭繘浜嗘皯鏃忔枃鍖栫殑璁ゅ悓锛屽府鍔╁悇鏃忎汉姘戝湪涓嶆柇鍦板鏂椾腑锛屽彂鎸ヨ嚜宸辩殑鑳藉姏锛屾渶缁堝疄鐜板浗瀹剁殑瀵屽己鍜岀粺涓銆绔崍鑺傛槸鎴戝浗姘戞棌鏂囧寲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瀹冧笉浠呭彲浠ヤ赴瀵岀兢浼楃殑鏂囧寲鐢熸椿锛岃繕鍙互寰堝ソ鐨勪紶鎵夸紶缁...
  •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
    绛旓細绔崍鑺傛剰涔夋槸涓轰簡绾康瀛︿範閭d簺楂樺皻浼熷ぇ鐨勭伒榄傦紝绾康涓嶅眻鐨勬剰蹇楋紝楂樺皻鐨勭伒榄傘傜鍗堣妭浣滀负涓绉嶄腑鍥界殑浼犵粺鏂囧寲锛屾湰韬氨鏈夋祦浼犱笅鍘鐨勬剰涔锛岃屼笖鍍忚繖绉嶇邯蹇电被鐨鑺傛棩閮芥槸涓轰簡瀛︿範涓浗鍙や唬鍏堣搐浠殑绮剧锛屽涔犱粬浠珮灏氱殑鍝佸痉锛屽涔犱粬浠殑琛屼负锛岃鍚庝汉閾閭d簺鍦ㄤ腑鍗庢枃鏄庡綋涓嚭鐜拌繃鐨勪寒鐪艰壊褰┿傜鍗堣妭浜虹墿璧锋簮璇存硶褰撲腑鏈...
  • 绔崍鑺傛剰涔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鏄绾康灞堝師銆傜鍗堣妭鏄腑鍥芥眽鏃忎汉姘戠邯蹇靛眻鍘熺殑浼犵粺鑺傛棩锛屼互鍥寸粫鎵嶅崕妯孩銆侀仐涓栫嫭绔嬬殑妤氬浗澶уか灞堝師鑰屽睍寮锛屼紶鎾嚦鍗庡鍚勫湴锛屾皯淇楁枃鍖栧叡浜紝灞堝師涔嬪悕浜哄敖鐨嗙煡锛岃拷鎬鍗庡姘戞棌鐨勯珮娲佹儏鎬銆傜鍗堣妭锛屽師鏄笂鍙ょ櫨瓒婂厛姘戝垱绔嬬敤浜庣キ绁栫殑鑺傛棩銆傚洜浼犺鎴樺浗鏃舵湡鐨勬鍥借瘲浜哄眻鍘熷湪浜旀湀浜旀棩璺虫报缃楁睙鑷敖锛屽悗鏉ヤ汉浠害...
  •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鏄粈涔 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鏄暐
    绛旓細1銆佽繃绔崍鑺傜殑鎰忎箟灏辨槸寮樻壃浠ュ強浼犳壙鎴戝浗闈炵墿璐ㄦ枃鍖栭仐浜с傜鍗堣妭浣滀负涓浗鐨勪紶缁熻妭鏃ワ紝灏辨槸涓轰簡绾康灞堝師锛屼粬鐨勯偅浠界埍鍥芥儏鎬琚笘浜烘墍绉拌禐锛屽悓鏍蜂粬鍦ㄥ巻鍙蹭笂涔熸湁鐫鏃犳瘮閲嶈鐨勮础鐚紝鑷眻鍘熻捣涓汉椋庢牸鐨勮瘲璇嶆瓕璧嬭涓栦汉鎵鎺ュ彈銆傚湪鍏朵竴鐢熶腑姣忔椂姣忓埢鍏呮枼鐫瀵硅嚜宸卞浗瀹剁殑鐑埍銆2銆佺鍗堣妭锛屽張绉扮闃宠妭銆侀緳鑸熻妭銆侀噸鍗...
  • 绔崍鑺傜殑鑺傛棩鎰忎箟
    绛旓細绔崍鑺傜殑鑺傛棩鎰忎箟鏈夊洓绉嶏細绔崍鑺傜殑绗竴绉嶈娉曟槸涓虹邯蹇靛巻鍙蹭笂浼熷ぇ鐨勮瘲浜哄眻鍘熺殑銆傝繖绉嶈娉曞湪鍏ㄥ浗娴佷紶寰堝箍锛岃佺櫨濮撲篃鏈涓鸿鍙傚眻鍘熸槸鎴樺浗鏃朵唬鐨勬鍥戒汉锛屽畼鑷冲乏寰掋佷笁闂惧ぇ澶瓑銆傚眻鍘熶负浜烘鐩达紝蹇у浗蹇ф皯锛屼竴蹇冭嚧鍔涗簬鍥藉鐨勫彉娉曞浘寮猴紝浣嗘槸鍗村薄灞¢伃鍙楀皬浜虹殑璋楄█鏀诲嚮鍜岃揩瀹筹紝鍐嶅姞涓婃鎬鐜嬫槒搴告棤閬擄紝涓嶈鲸蹇犲ジ锛...
  • 绾康绔崍鑺傜殑鎰忎箟鏈夊摢浜 绾康绔崍鑺傛湁浠涔堟剰涔
    绛旓細1銆佺鍗堣妭鏈鍒濇槸澶忓椹辩鐦熺鍜岀キ榫欑殑鑺傛棩,鍚庢潵浜轰滑灏嗙鍗堣妭浣滀负绾康灞堝師鐨勮妭鏃ャ绔崍鑺傜殑鎰忎箟 2銆佺鍗堜害绉扮浜,鈥滅鈥濈殑鎰忔濆拰鈥滃垵鈥濈浉鍚,绉扳滅浜斺濅篃灏卞绉扳滃垵浜斺;绔簲鐨勨滀簲鈥濆瓧鍙堜笌鈥滃崍鈥濈浉閫,鎸夊湴鏀『搴忔帹绠,浜旀湀姝f槸鈥滃崍鈥濇湀銆傚張鍥犲崍鏃朵负鈥滈槼杈扳,鎵浠ョ浜斾篃鍙滅闃斥濄傜鍗堣妭鐨勬剰涔 3銆...
  • 扩展阅读:端午节的主要意义 ... 端午节祝福语 ... 端午节的吉祥寓意 ... 端午节的传承与意义 ... 端午的意义 ... 端午节的意义 ... 清明节的意义 ... 端午节最火文案 ... 端午节经典唯美句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