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元朝1279数十万大军入侵日本,算不算侵略战争?那又算不算是中国对日 中国历史上发动过侵略战争的王朝(除了元朝)

\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5f3a\u5927\u7684\u65f6\u671f,\u6709\u8fdb\u884c\u8fc7\u9886\u571f\u6269\u5f20\u7684\u4fb5\u7565\u6027\u6218\u4e89\u5417?\u5143\u671d\u65f6\u4e0d\u7b97.

\u5f53\u7136\u6709\u3002\u4e0d\u8fc7\u7531\u4e8e\u73b0\u5728\u5f88\u591a\u9886\u571f\u5df2\u7ecf\u5c5e\u4e8e\u6211\u56fd\u4e3b\u6743\uff0c\u6240\u4ee5\u5728\u73b0\u5728\u770b\u6765\u4e0d\u7b97\u5165\u4fb5\uff0c\u4f46\u662f\u5728\u5f53\u65f6\u786e\u5b9e\u7b97\u3002\u6bd4\u5982\u695a\u5c06\u5e84\u8e7b\u3001\u4ee5\u53ca\u6c49\u6b66\u5e1d\u65f6\u671f\u8fdb\u5165\u4e91\u5357\u3002\u8fd8\u6709\u4e00\u4e9b\u5728\u5f53\u65f6\u4e0d\u7b97\u5165\u4fb5\uff0c\u4f46\u662f\u4eca\u5929\u770b\u8d77\u6765\u662f\u5165\u4fb5\uff0c\u6bd4\u5982\u6c49\u521d\u536b\u6ee1\u706d\u7b95\u6c0f\u671d\u9c9c\uff0c\u6c49\u6b66\u5e1d\u53c8\u706d\u536b\u6c0f\u671d\u9c9c\u3002\u5728\u5f53\u65f6\uff0c\u7b95\u6c0f\u671d\u9c9c\u548c\u536b\u6c0f\u671d\u9c9c\u90fd\u662f\u4e2d\u56fd\u5efa\u7acb\u7684\uff0c\u5904\u4e8e\u671d\u9c9c\u534a\u5c9b\u5317\u90e8\uff0c\u4e0e\u5357\u90e8\u97e9\u4eba\u5efa\u7acb\u7684\u653f\u6743\u4e0d\u4e00\u6837\u3002\u53e6\u5916\uff0c\u50cf\u6c49\u671d\u8fdc\u5f81\u5308\u5974\u3001\u5510\u671d\u8fdc\u5f81\u7a81\u53a5\uff0c\u90fd\u662f\u81ea\u536b\u53cd\u51fb\u7136\u540e\u6269\u5f20\u4e86\u9886\u571f\uff0c\u5f88\u96be\u786e\u5b9a\u8fd9\u4e2a\u7b97\u4e0d\u7b97\u5165\u4fb5\u3002\u6700\u540e\uff0c\u8499\u53e4\u548c\u5143\u671d\uff0c\u4e2d\u56fd\u65e2\u4f3c\u4ea1\u56fd\uff0c\u53c8\u4f3c\u5efa\u7acb\u4e86\u65b0\u7684\u738b\u671d\uff0c\u8fd9\u4e2a\u4e5f\u4e0d\u8ba8\u8bba\u4e86\u3002

\u6240\u4ee5\uff0c\u629b\u5f00\u8fd9\u4e9b\u95ee\u9898\uff0c\u6bd4\u8f83\u786e\u8ba4\u7684\u5165\u4fb5\u5e94\u8be5\u6709\uff1a

\u5357\u5317\u671d\u5230\u5510\u671d\u65f6\u671f\uff0c\u9ad8\u53e5\u4e3d\u653b\u5165\u5317\u671d\u9c9c\uff0c\u4e0e\u5f53\u5730\u571f\u8457\u653f\u6743\u65b0\u7f57\u3001\u767e\u6d4e\u5bf9\u5cd9\uff0c\u9ad8\u53e5\u4e3d\u662f\u4e2d\u56fd\u5730\u65b9\u653f\u6743\uff0c\u8fd9\u4e2a\u7b97\u662f\u94c1\u5b9a\u7684\u5165\u4fb5\u3002\u800c\u968f\u540e\uff0c\u5510\u671d\u706d\u4e86\u9ad8\u53e5\u4e3d\uff0c\u53c8\u706d\u4e86\u767e\u6d4e\uff0c\u4e00\u5ea6\u5360\u6709\u671d\u9c9c\u534a\u5c9b\u5317\u90e8\u548c\u897f\u5357\u90e8\uff0c\u8fd9\u4e5f\u7b97\u5f97\u4e0a\u662f\u5165\u4fb5\u3002

\u4e94\u4ee3\u5341\u56fd\u540e\u671f\uff0c\u8d8a\u5357\u72ec\u7acb\uff0c\u79f0\u4e3a\u5916\u85e9\u3002\u660e\u6210\u7956\u65f6\u706d\u8d8a\u5357\uff0c\u5efa\u7acb\u4ea4\u8dbe\u884c\u7701\uff0c\u4f46\u53d7\u5230\u5de8\u5927\u53cd\u6297\uff0c\u5230\u5ba3\u5b97\u65f6\u5019\u64a4\u5175\uff0c\u6062\u590d\u8d8a\u5357\u72ec\u7acb\uff0c\u8fd9\u4e5f\u7b97\u5f97\u4e0a\u662f\u4fb5\u7565\u3002

\u53e6\u5916\uff0c\u91d1\u3001\u540e\u91d1\uff08\u6e05\uff09\u5206\u522b\u5bf9\u671d\u9c9c\u534a\u5c9b\u7684\u738b\u6c0f\u9ad8\u4e3d\u3001\u674e\u6c0f\u671d\u9c9c\u7528\u5175\u5f81\u670d\uff0c\u8fd9\u4e5f\u662f\u4fb5\u7565\u3002

\u6700\u540e\uff0c\u4e2d\u6cd5\u6218\u4e89\u540e\uff0c\u6e05\u671d\u4e3a\u4e86\u52a0\u5f3a\u5bf9\u671d\u9c9c\u63a7\u5236\uff0c\u62b5\u6297\u65e5\u672c\uff0c\u6d3e\u8881\u4e16\u51ef\u5230\u671d\u9c9c\u76d1\u56fd\uff0c\u671d\u9c9c\u4e00\u5207\u5185\u653f\u5916\u4ea4\u90fd\u7531\u8881\u4e16\u51ef\u63a7\u5236\u3002\u8fd9\u867d\u7136\u7b26\u5408\u53e4\u4ee3\u85e9\u56fd\u4e0e\u5b97\u4e3b\u56fd\u7684\u5173\u7cfb\uff0c\u4f46\u662f\u6bd5\u7adf\u5df2\u7ecf\u8fdb\u5165\u73b0\u4ee3\uff0c\u4f9d\u636e\u56fd\u9645\u6cd5\uff0c\u8fd9\u4e2a\u4e5f\u5e94\u8be5\u5c5e\u4e8e\u4fb5\u7565\u3002

\u6c49\u671d\uff0c\u6c49\u6b66\u5e1d\u65f6\u671f\u4ed6\u5728\u4e1c\u5317\u65b9\u6d3e\u5175\u706d\u536b\u6c0f\u671d\u9c9c\uff08\u4eca\u671d\u9c9c\u5317\u90e8\uff09\uff0c\u7f6e\u4e50\u6d6a\u3001\u7384\u83df\u3001\u4e34\u5c6f\u3001\u771f\u756a\u56db\u90e1\u3002\u540c\u65f6\u4f7f\u5357\u65b9\u7684\u591c\u90ce\u3001\u5357\u8d8a\u653f\u6743\u5f52\u9644\u6c49\u671d\uff0c\u5728\u897f\u5357\u5148\u540e\u8bbe\u7acb\u4e86\u4e03\u4e2a\u90e1\uff0c\u6700\u5357\u7aef\u8d85\u8fc7\u4eca\u5929\u8d8a\u5357\u80e1\u5fd7\u660e\u5e02\uff0c\u8fd9\u4e5f\u4f7f\u5f97\u4eca\u5929\u7684\u4e24\u5e7f\u5730\u533a\u81ea\u79e6\u671d\u540e\u91cd\u5f52\u4e2d\u56fd\u7248\u56fe\u3002\u4ed6\u4e3a\u4e86\u83b7\u5f97\u6c57\u8840\u5b9d\u9a6c\u8fd8\u6d3e\u8d30\u5e08\u5c06\u519b\u674e\u5e7f\u5229\u8fdc\u5f81\u5927\u5b9b\u3002\u5728\u7b2c\u4e00\u6b21\u8fdc\u5f81\u5927\u5b9b\u60e8\u8d25\uff0c\u635f\u5931\u53ca\u5176\u4e25\u91cd\u7684\u60c5\u51b5\u4e0b\uff0c\u4ed6\u53c8\u6d3e\u674e\u5e7f\u5229\u7387\u9886\u516d\u4e07\u4eba\u8fdb\u884c\u7b2c\u4e8c\u6b21\u8fdc\u5f81\uff0c\u540c\u65f6\u8fd9\u6b21\u8fd8\u5f81\u8c03\u4e86\u8bb8\u591a\u6c11\u592b\uff0c\u7528\u5341\u4e07\u5934\u725b\uff0c\u4e09\u4e07\u5339\u9a6c\uff0c\u6570\u4ee5\u4e07\u6570\u9a74\u548c\u9a86\u9a7c\uff0c\u4e3a\u5927\u519b\u8fd0\u9001\u7cae\u8349\u3002\u6700\u540e\u903c\u5f97\u5927\u5b9b\u8d35\u65cf\u4eec\u6740\u6b7b\u81ea\u5df1\u7684\u56fd\u738b\uff0c\u732e\u51fa\u6c57\u8840\u5b9d\u9a6c\u3002
\u968b\u671d\uff0c\u968b\u7080\u5e1d\u6768\u5e7f\u4e09\u5f81\u9ad8\u4e3d\u3002\u9ad8\u4e3d\u9063\u4f7f\u8bf7\u964d\uff0c\u968b\u7080\u5e1d\u624d\u73ed\u5e08\u56de\u671d\u3002\u6b64\u4e3e\u52b3\u6c11\u4f24\u8d22\u662f\u5bfc\u81f4\u968b\u671d\u706d\u4ea1\u7684\u539f\u56e0\u4e4b\u4e00\u3002
\u5510\u671d\uff0c\u5510\u592a\u5b97\u5f81\u8ba8\u9ad8\u53e5\u4e3d\uff0c\u8fd9\u4e00\u6218\u867d\u91cd\u521b\u9ad8\u53e5\u4e3d\uff0c\u4f46\u662f\u6218\u4e8b\u65f7\u65e5\u6301\u4e45\uff0c\u8017\u8d39\u5de8\u5927\uff0c\u6700\u7ec8\u5374\u672a\u80fd\u706d\u4ea1\u9ad8\u53e5\u4e3d\u3002\u56e0\u6b64\uff0c\u5510\u592a\u5b97\u8ba4\u4e3a\u8fd9\u6218\u5c5e\u4e8e\u6218\u8d25\u4e86\uff08\u5510\u592a\u5b97\u6253\u4ed7\u4e00\u751f\u53ea\u8d25\u4e862\u6b21\uff0c\u53e6\u4e00\u6b21\u4e3a\u65e9\u5e74\u5bf9\u9647\u53f3\u859b\u4e3e\u7236\u5b50\u96c6\u56e2\u7684\u6218\u5f79\uff09\u3002\u4e0d\u8fc7\u4ed6\u665a\u5e74\u53c8\u4e3a\u518d\u6218\u9ad8\u4e3d\u505a\u4e86\u51c6\u5907\u3002\u663e\u5e86\u516d\u5e74\uff0c\u4ed6\u7684\u513f\u5b50\u5510\u9ad8\u5b97\u674e\u6cbb\u6d3e\u5175\u51fa\u51fb\u9ad8\u53e5\u4e3d\u548c\u767e\u6d4e\uff0c\u81f3\u9f99\u6714\u4e09\u5e74(663\u5e74)\uff0c\u5510\u5927\u5c06\u5218\u4ec1\u8f68\u5927\u8d25\u63f4\u52a9\u767e\u6d4e\u7684\u502d\u56fd\u519b\u4e8e\u767d\u6c5f\u53e3\uff0c\u7834\u767e\u6d4e\uff0c\u5176\u56fd\u738b\u5954\u9ad8\u53e5\u4e3d\u3002\u603b\u7ae0\u5143\u5e74(668\u5e74)\uff0c\u5510\u519b\u7834\u5e73\u58e4\uff0c\u706d\u4ea1\u9ad8\u53e5\u4e3d\u3002

关于元朝入侵日本!让人深思![转帖]
文章来源:alotof复制

关于十三世纪元帝国两次入侵日本的惨重失败,当时从东亚到欧洲的许多史籍都有记载,不过最原始的纪录来源不外三处:一为元帝国的记载;一为朝鲜的记载;一为日本的记载。这三种记载都有偏颇,相互矛盾处很多,所幸都不是孤证,又有考古发现作旁证,互相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相。其中朝鲜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战争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因此他们的记录更可信些。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大可汗贵由和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激战四年,这场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无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而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大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刀: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光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中国最好的钢(镔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中国最好的刀剑一般由进口的马来钢制造。大马士革钢为高级合金钢,冶炼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具体制造技术已失传。在古代,大马士革钢刀一般只有贵族才能拥有。最顶级的大马士革钢刀为乌兹钢刀,产于印度,其次为斯切尔弯刀,产于波斯。斯切尔弯刀的做工和装饰极尽精致奢华,是蒙古贵族的爱物。相比之下,日本钢其实并无太大特色,日本战刀的优良性能主要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大马士革钢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拥有一把好刀。

平心而论: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因此日本人的战术可谓十分高明,当然这也需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做后盾。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统一中国之后,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军队由中国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严密侦视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被尽被毁坏焚毁。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者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不过汉人打仗不行,做奴隶倒合适,因此日本人最后赦免了部分汉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两次战争中的八年间隙期间,日本人似乎改进了他们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时,蒙古人发现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与蒙古强弓不相上下。从保留至今的图画看: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最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长约一点五米。由于日本人本来就很矮小,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们所持的弓还短。实际上当时日本人的战术也和英国人相似,都是以重骑兵(武士)为突击主力,轻步兵和弓手负责保护两翼和压制敌人。

关于日本参战军队数量,各方的说法都很模糊。后来的一些中国野史称第一次战争日本投入十多万军队,第二次战争则有四五十万日军参战。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也绝不可能。当时的九州总人口不过几十万,即便全民动员也不会有十万兵力,况且并非九州所有地区都派兵参战。两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日本的财富和人口都远胜过十三世纪,战国时期几场著名的大战,各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人。日本的军队数量不多,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较崇尚精兵。我个人的估计,第一次战争日本军队约一两万,第二次可能是五六万,反正不大可能超过十万人。

元帝国对日本两次入侵的概况就是如此。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许多爱国者对蒙古人的失败深感惋惜,他们总结了不少教训,认为如果元帝国能避免这些失误,本可以征服日本,这样亚洲历史就要改写。这些教训较有道理的有四条:
第一, 不应该由范文虎这样的庸才做统帅;
第二, 远征军应多配备马匹;
第三, 远征军应配属“回回炮”;
第四,军队的规模还不够大。下面我分别说说这四点。
先说说范文虎,范不过是副统帅,真正的统帅是右丞阿塔海,不过他没有亲临战场,实际的统帅是两位副帅,一为范文虎,一为蒙古人唆都。范文虎只指挥新附军,其他部队都由唆都指挥,可以说所有精锐尽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实际上的统帅。但蒙古人没有海上作战经验,因此范文虎有时成为实际的指挥。范文虎和唆都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平庸,但在此次战争中他们并没有犯什么特别愚蠢的错误。飓风来临之前,范文虎已有所预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挥的部分舰只驶入较安全的峡湾躲避,结果总算保留了几艘完好的船只供高官们逃命。不过后来追究起责任来,身为汉人的范文虎当然首当其冲被处死,唆都所受的处罚不过降职而已,在某些“爱国者”眼里范文虎自然成了历史罪人。

再说说马匹,远征军只配备少量马匹,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渡海登陆作战时,战马所消耗的给养是步兵的五六倍。也就是说:如果给参战的四万多蒙古兵都配上战马,他们也就不可能有其他辅助部队了。另外日本人用于阻挡骑兵的石墙大概也是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提供更多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滩上四万多蒙古骑兵是否比二十多万混合步兵更易于突破日本人的石墙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所谓“回回炮”,并非如许多爱国者所想,它其实跟中国关系不大。回回炮的前身是西方的抛石机(catapult),公元前八世纪由亚述人最早使用。之后西亚和欧洲各民族不断改进,到公元二世纪初的罗马图拉真时代,抛石机的机械结构已十分完善,它成为罗马工程兵的制式装备。公元九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化学家改进了抛石机的投射物,使抛射后的燃烧效果远胜从前。拜占庭的敌人穆斯林(回回)在其舰队吃了几回大亏之后也开始仿制和使用抛石机,成吉思汗的一位驸马就是在与花剌子模人作战时被抛石机的弹丸击中身亡。蒙古人使用的“回回炮”为巨型抛石机,由俘获的阿拉伯工匠制造。这种回回炮用舰船运输十分困难,元军如果要运载回回炮往日本使用,必然大量减少运送的战斗兵员。这样回回炮的作战效果是否能补偿士兵减少的损失,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我想:即便回回炮发挥作用,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事实上,第一次入侵日本时,蒙古舰队倒装备了几具回回炮,原打算用于海战,可预期的海战并没有发生。当元军退守海滩时,这几具回回炮也用于轰击日本人。可回回炮究竟效果如何我并不知道,有野史称“大败日军”,我觉得这说法不大可信。从后来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配备回回炮来看,其实战效果不会太显著。
如果元帝国往日本投入更多的军队,比如说三四十万,元军确有可能突破石墙,攻入九州内地。但想要进一步征服日本,我认为不可能。大家恐怕忘了一条基本的常识:小国面对强国的威胁想保持独立,它不必击败强国,只需让强国意识到侵略自己得不偿失即可。而这一点,日本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能攻入九州,日本人也不会向侵略者屈服,他们会坚壁清野,不断袭扰。这样入侵的大军会和美洲革命期间的英军一样,所有的人员,武器和粮秣的补充都得依赖漫长脆弱的海路运输。即便以中国之大,也无力长期承担这样的战争,元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退出日本。

事实上,忽必烈确实准备第三次更大规模地入侵日本,他命令阿塔海负责征日准备,阿塔海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制造更多的舰船,召集更多的部队,征集更多的兵甲给养。然而,在准备了几年后,元军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败终于使忽必烈意识到进攻日本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忽必烈最终降旨宣布:为了体恤民力,征日准备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回乡。忽必烈的举动等于承认了自己过去十多年对日政策的失败。但无论如何,与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相比,忽必烈承认错误的勇气令我钦佩。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成宗)改变对日敌视政策,恢复中日通商,蒙古人终于能通过和平渠道获得日本的白银。

元帝国在安南的失败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当时的蒙古人不可能征服日本。安南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的地利,不过他们奋勇抗敌的勇气倒和日本人相似。据说所有安南军队的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以表明自己拼死杀敌的决心。由于中国和安南之间没有大海阻隔,蒙古大军能轻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个安南战争中,安南的任何地方蒙古人都能不费力攻占。但安南军队在初期遭大败后即避开正面战斗,不断组织小规模袭扰,蒙古人损失惨重,南征副帅唆都(就是前述的侵日统帅)也遭伏击身亡。安南战争旷日持久,元军的人员兵器和粮草补充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最终忽必烈不得已将军队全部撤出,承认了安南的独立。

高丽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更为艰难,从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征服高丽起,高丽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高丽人时降时叛,屡败屡战,抗战最艰难时,高丽王浮于海上,拒不投降,也拒不和谈。最终铁穆耳意识到高丽战事若不结束,朝鲜半岛会成为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在占领高丽七十余年后,蒙古人从大部分高丽地区撤出,承认了高丽王对朝鲜大部的统治。元帝国亡于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像当年的忽必烈一样,也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日本人的反应也和当年一样,他们拒绝了明帝国的要求并杀了来使。面对同样的冒犯,朱元璋比忽必烈冷静得多,他没有负气出兵,只是下令禁止与日本通商。为了避免子孙重蹈忽必烈的覆辙,朱元璋在一篇《大诰》(政治遗嘱)中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综上所述,日本,越南,朝鲜等人口只有中国人几十分之一小民族,它们的能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但无论如何,这些小民族的成功无疑增加了我们汉民族的屈辱感。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我们对越南人和朝鲜人的成功尽力淡化。而对于日本人,由于他们曾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讲述他们如何英勇抗击侵略更是令人不可容忍。由于有“神风”的存在,许多爱国者遂顺理成章把日本人能保持独立归咎于运气。事实上,“神风”确实帮助了日本人,但如果没有“神风”,日本人同样能击退蒙古人。要驳斥“神风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神风”之前,日军和元军已激战近五十天,元军遭重创,而且完全被日军压制。
最后再说几句:关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某些现代中国学者和所谓爱国者的表现实在是令人作呕,这里简述其中两项。
其一是扯大旗作虎皮,乱认祖宗。元代明明是中国人遭异族征服的时期,在元帝国的四等居民中,作为中国主体的汉人地位最低,按照蒙古律法,蒙古人杀死汉人与杀死别人的驴子同罪。许多当时地位远比中国人高的民族,如俄罗斯人,朝鲜人,维吾尔人,他们的后裔都将蒙古统治时期视为民族的耻辱。而许多大喊“爱国”的中国人,却将蒙古人的统治视为无上的光荣,借蒙古人的军功来装点自己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成吉思汗这个不会讲一句汉语,视中国人如粪土的半野蛮人也被许多爱国者认作中国人,捧为“中华英杰”。成吉思汗如果知道自己死后会有这样多下贱的奴才自愿为他舔屁股,不知会做何感想。
其二是竭力丑化别人,为自己的懦弱开脱。当时的日本人,越南人,朝鲜人都是英勇顽强的民族,他们光明正大地击退了统治半个世界的可怕强敌。可我们的某些史书总是尽力夸大他们的短处,以暗示他们其实跟中国人并无差别,不过更幸运而已。讲到安南的战争,许多史书着重说安南军如何低劣,不敢正面迎战,蒙古军如何威武,如何攻城略地,后来蒙古人又如何不适应热带丛林,如何瘟疫流行,等等。我想:明眼人都明白,当时的安南人如果跟蒙古人逐城硬拼,那才是白痴。其实若论抵御蒙古人的地利,南宋丝毫不比安南逊色,因为中国的南部地区江河纵横,湖泊与水田密布,是机动骑兵最难以发挥的地域。至于元军在日本的失败,许多中国史书把这完全归功于飓风。只字不提日本人的英勇抵抗,却凭想象大肆编造和渲染日本人如何恐惧,如何奔走呼号,如何绝望祈求上苍,等等。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饱受凌辱,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更大的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这需要我们认真反省。可有些所谓的爱国者不肯面对事实,倒热衷于强奸历史来寻求快感。我个人的看法:“神风”这类意淫谬论的广泛流传,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耻辱。
另有一说:

蒙古帝国于1259年完全征服高丽王国后,听说在更东方的大海上,还有一个日本帝国,便于1266年,派遣使节前往招降。日本当时是龟山天皇在位,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蒙古帝国这回事。对这种来历不明的使节,自然不予理会。这种冷淡态度,引起两次无妄的灾难:
第一次,1274年,元兵团一点五万人,在蒙古大将忻都、高丽大将洪茶丘率领下,乘战舰九百艘,从朝鲜半岛合浦港出发,攻陷对马岛,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陆。日本集结十二万人抵抗,死伤惨重,但坚守不退。后来元兵团的箭用尽,无法补充,只好撤回。
七年后的1281年,即宋帝国亡后第二年,大汗忽必烈在高丽王国首都开京(朝鲜开城)设征东司令部(征东行省),由蒙古大将阿刺罕担任总司令(行省右丞相)、汉人大将范文虎担任副总司令(行省右丞),分南北两路,在对马岛上会师。会师之后,阿刺罕逝世。大汗忽必烈命副宰相(中书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可是范文虎企图由他来完成这件英雄事业,没有等阿塔海到达,即行进军,在日本平壶岛(长崎北)登陆。计战士十万人,战舰四千四百艘,漫天遍海,旌旗蔽日。日本第一次面对着这么强大的敌人,全国震怖,自知不能抵抗,唯有奔走呼号,祈祷上苍拯救。这时候是阴历七月,正逢西南太平洋上台风季节(内陆人民不可能了解台风所带来的可怕破坏力,即令二十世纪,二十万吨以上的船舰,得到台风消息,都要躲避)。当日本慌张失措,朝不保夕之际,台风适时而至。八月一日,突然间海上风浪大作,暴雨倾盆,四千四百艘战舰在怒风骇浪中,四处飘散,像鸭蛋壳一样,互相被撞击粉碎,或被波涛吞噬,几乎全部沉没。战士尸体,漂满海面。军储粮秣以及弓箭武器,都在舰上,也全部丧失。这次台风历时四天,八月五日,好不容易风雨停住,范文虎发现他已无法收拾这个残局,就把已经登陆驻扎在五龙山下的约十余万人的部属,全部遗弃。自己和一批高级将领,乘上残余的几艘战舰,悄悄逃走。十余万人的登陆五龙山部队,当发觉被他们的统帅遗弃时,好像被遗弃的孤儿,相对大哭。但他们立即组织起来,推举一位张百户(营长阶级)当司令官,伐木作舟,准备逃回。但时间已不许可,八月七日,日本反攻,登陆五龙山部队奋战两昼夜,箭已射尽,粮也食尽,结果是六七万人被杀,未死的二三万人,于八月九日被日军驱到八角岛,凡蒙古人、高丽人、中国北方人(汉人),全部处斩。只留下中国南方人(南人),日本称为“唐人”的,免死,充作奴隶。登陆五龙山十余万部队,只有三个幸运儿逃掉,分别偷乘破烂的渔舟,漂回中国。然而,最悲惨的是,这件全军覆没的悲剧,竟没有引起责任问题。范文虎向忽必烈报告说:“我们到了日本,正准备攻击太宰府时,不料暴风把船摧毁。我们仍然照原计划行事,可是某将领某将领(这些人都被遗弃在五龙山下,死无对证),不听指挥,率军先退,大军只好跟随。全体战士于回到合浦港后解散,已备回本乡。”忽必烈相信他的话,逃回的三个人虽拆穿了他的谎言,死难者的家属虽向政府申诉,但这声音是太微弱了,忽必烈根本听不到,蒙古帝国高阶层已开始腐烂。

——这一阵台风拯救了日本,日本感谢它,称它为“神风”。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组织自杀飞机,即称“神风特攻队”,希望神风第二次降临。结果虽然失望,但可看出这次台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检查蒙古帝国东征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纳为三项:一、将领们统大军渡海作战,却没有一个人对海洋气候了解。二、任用人类渣滓范文虎当统帅。三、在出发时,忽必烈拒绝配备马匹和回回炮,否则登陆五龙山部队可能在巨炮掩护下,支持到撤退使用的新舰造成。

东征失败后第二年(1283),蒙古帝国的使节被缅甸王国驱逐,遂向缅甸攻击,继续作战六年,到1289年,缅甸始告屈服,降为臣属。而在进攻缅甸王国的前一年(1282),占城王国(越南南部地区)囚禁蒙古帝国的使节,元兵团在蒙古大将唆都率领下,乘战舰一千艘,由广州出发攻击。占城王国坚壁清野,退人丛林山谷。元兵团攻陷它的首都,但归路和粮道却被切断,狼狈撤退,几乎全被歼灭。

明年(1284),蒙古帝国向安南王国(越南北部地区)借路,计划纵穿安南,从陆道进攻占城。安南王国拒绝,它不敢冒这个险。忽必烈命他的儿子脱欢亲王当总司令,攻击安南王国。安南是热带地方,森林连旦,密不见天日,又有地区性的瘴气恶雾,以及北方战士从没有见过的毒蛇猛兽和致使的蚊虫蚂蝗。元兵团首先发生瘟疫,又加上安南军不断伏击,以致死伤狼藉,大败而还。

三年后(1287),脱欢亲王对安南王国作第二次攻击,这一次攻陷安南首都螺城(越南河内)。但安南军切断元兵团的粮道,节节反攻。元兵团只好放弃螺城,且战且退,沿途毒蛇毒箭,雨一般落下,战士将领,死亡殆尽,脱欢亲王只剩下一条性命逃归。不过安南国王陈日(火亘)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绝不能长期触怒这个庞大的邻邦,仍然派遣使节到大都(北京),献出用黄金铸成的自己的跪像,代替自己谢罪。占城王国也明智地请求和解,它也不愿作为北方巨怪的长期敌人。蒙古帝国最后一次扩张,是远征爪哇王国(印尼爪哇岛)。爪哇王国不过一个小岛,比日本还要小而且还要远。但蒙古使节也到了那里招降;爪哇国王在他脸上刺字后赶走,以表示对蒙古的轻蔑。一二九二年,元兵团二万人,战舰五百艘,在蒙古大将亦黑迷失、汉人大将史粥率领下,从泉州(福建泉州)出发,越洋攻击,次年登陆爪哇岛。恰巧遇上爪哇国王被他的邻邦葛郎国王所杀。爪哇国王的女婿土罕必(门者)耶是一个有谋略的领袖人物,他投降元兵团,引导大军击灭葛郎王国。然后,他再对元兵团发动奇袭,元兵团大败,勉强撤回泉州,此役共三千余人葬身在那个荒岛。

征爪哇失败之后,蒙古帝国那种像着了魔似的扩张狂,终于停止。热带土地是他们所不了解的,变化莫测的海洋他们也无法克服。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帝国,就一天都不停地对外侵略,到1293年爪哇兵败,为时八十八年。蒙古人的扩张力量竟持续如此之久,使人叹为观止,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如此。

侵略战争,那是不算的,中国对日就更不算了(当时的中国指宋),因为当时的日本是宋的附庸国(名义上的),而且当时是日本将元的使者斩杀(理亏),忽必烈对于小小的鸟毛之地竟敢跟我堂堂大元挑衅,于是为了平息怒火外加灭掉宋的附庸国的打算(主国都没了附庸还敢猖狂)于是发兵征讨日本,因此把日本当时的朝廷吓个半死,征全国民力以图保卫,但是天气原因和技术问题(征来的民夫粗制滥造)导致这场失败。
大炮是有的,征讨花喇子莫的时候已经用过,按照蒙古军队的习惯(屠杀),那几乎是确定的(元朝唯一心慈手软的是对宋,仅杀了3分之1,其他国家几乎是见人就杀,还抢回来当奴隶,回族就是被他们抢回来的民族)但2000W几乎是不现实的,灭金的时候也只杀了1400W左右,灭宋杀了400W左右,中国自古以人多著称,中原当时的人口也没过亿,想那小小日本2天一小仗3天一大仗,屁大的地方能弄出多少人来,2000W?绝对不可能的,日本现在的人口是因为侵略中国发现兵员不足造成的后遗症(当兵员足时二战结束了)。
2次征讨之后日本吓服了上表称臣了(被气势,实际上小规模的战役是有的,日本凭借着数倍“有十倍的说法”士兵于元的先头骑兵部队交过手,惨胜),不然忽必烈会留着它(觉得太小了,犯不上三番两次的去揍它)?到是宋的遗民们对日本的“硬气”感慨过一阵子。
我说侵略绝对不算,日本挑衅在先,理亏了。2000W子虚乌有,成功后的屠杀一定的。

任何国家的军队,离开自己国家的本土,到别国去征战,当然算是对该国的侵略战争。
主持战争的是忽必烈,算是中国对日本的战争。
台风是这场战争做罢的原因之一,将于日本人屠杀多少,就说不定了,当时的中国人口也不过五六千万而已,日本全国上下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两千万的人口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142504.html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邻。它三面环海,西隔高丽与中国相望。这种有利的地理位置保护了它在13世纪上半叶免受元军的战火。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为了转移内部矛盾焦点及扩张自己的统治区域,忽必烈在东方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日本成为其首要目标之一,日本和元朝因此揭开了两族政权和两族关系的序幕。

元朝与日本的关系,以元朝两次东征开始,又以元朝彻底失败而告终,因此元朝与日本的关系以军事上的征服和反征服为主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如井上靖记载:蒙古于“公元1274年10月初,以船舰九百艘、士兵三万三千人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使日军处于不利,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元军虽然赶走了日军,但不在陆地宿营,夜间仍回船舰。当元军回到船舰后,恰遇当夜有暴风雨,元舰沉没二百余只,所余元军撤退,日本才免于难。”(日本历史称此次战役为文永之役)。美国蒙古史研究者罗莎比的记载则与井上靖相似,他写道,“尽管日本人得知蒙古军队已经出发,但他们的准备仍不完备……他们的武器也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尽管他们在前几夜的战斗中失利,但突然降临的暴风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为由,结集南宋新附军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1500名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江南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处沿岸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两个月之后,即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库树(音译,指平户)海岸,蒙古军再次企图撤入海上,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帆走高丽”[26]。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理财大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遭到臣僚们的不断攻击,忽必烈终于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朝廷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

那时候中国已经亡国了,只能算是蒙古对日本的侵略,而不是中国对日本的侵略。

元是中国的历史,但要明确的是,它是中国亡国时期的历史。

日本历史上一直心慕中华文化,只是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 鍏冩湞鏇炬淳澶у啗杩滃緛鏃ユ湰,涓轰綍閬亣鎯ㄨ触?
    绛旓細鍏冩湞鏇剧粡涓ゆ鏀绘墦鏃ユ湰锛屼絾涓ゆ閮藉ぇ璐ヨ屽綊銆傝繖鍒板簳鏄负浠涔堬紵绗竴娆¤繙寰 鍏厓1274骞村乏鍙筹紝鍏冩湞涔濈櫨鑹樻垬鑸瑰湪浠婇煩鍥戒笢鍗楀闆嗙粨瀹屾瘯銆傚拷蹇呯儓鎸囨淳钂欏彜浜哄懠鏁︿綔涓虹粺甯咃紝浣滄垬浠诲姟鏄涓嶆効鎰忓悜鍏冩湞绾宠础绉拌嚕鐨勬棩鏈姇闄嶏紝鍚屾椂澶ц倖鎺犲ず鏃ユ湰鐧介摱锛屽洜涓烘棩鏈槸褰撴椂閲嶈鐨勭櫧閾跺嚭浜у浗銆傚強鍏舵帹宕囧ア渚堜箣椋庣殑钂欏彜鏃忥紝缁忓父鏄叆涓嶆暦...
  • 鍏冩湞鏄浣曠伃鎺夊崡瀹嬬殑?
    绛旓細1279骞达紝鍏冩湞閾侀獞宸茬粡灏嗗崡瀹嬬殑灏忔湞寤烽煎緱鏃犺矾鍙蛋锛屽寘鎷お鐩戙佸濂炽佹枃鑷c佹灏嗭紝浠ュ強鏁颁竾娈嬪叺鍜岀櫨濮擄紝澶х害鏈変簩鍗佷竾浜哄乏鍙筹紝閫鍒颁簡骞夸笢鐨勫礀灞便傝繖娆″崡瀹嬫祦浜℃斂鏉冨鍏冭挋渚电暐鐨勬渶鍚庝竴娆℃湁缁勭粐銆佹湁瑙勬ā鐨勬姷鎶楋紝鍙茬О鈥滃礀灞变箣鎴樷濄傝繖娆′綔鎴樻槸鎮插.鐨勶紝杩欐槸鏈鍚庣殑鎴樺焦锛佹嵁杞斤紝杩鍗佷竾浜烘垬姝伙紝鑰屽皻鏈垬姝荤殑鍗佷竾...
  • 鍏冩湞鏄垚鍚夋濇睏寤虹珛鐨勫悧`涓庝綍鏃跺缓绔嬬殑?
    绛旓細鍏冩湞鏄垚鍚夋濇睏涔嬪瓩蹇藉繀鐑堝缓绔嬬殑 1260骞3鏈堬紝鎴愬悏鎬濇睏涔嬪瓩蹇藉繀鐑堢户浣嶃1264骞8鏈堟敼鐕曚含锛堝寳浜級涓轰腑閮斤紝鏀瑰勾鍙蜂负鍏冦1271骞存寮忓缓绔嬪寳鏂圭殑缁熶竴鐜嬫湞鈥斺斿厓鏈濄1279骞达紝鍏冩湞鐏骸鍗楀畫锛屽畬鎴愮粺涓銆傛垚鍚夋濇睏锛屽悕閾佹湪鐪燂紝濮撳娓ユ俯锛屼簬鍏厓1162骞寸敓浜庢紶鍖楁枴闅炬渤涓婃父鐨勮挋鍙ゅ瓫鍎垮彧鏂や篂棰滈儴鐨勪竴涓吹鏃忓搴傜埗浜...
  • 涓浗鍘嗗彶涓婇偅涓殗甯濇渶鍘夊,閭d竴鏈濅唬鐨勫浗鍦熸渶骞,
    绛旓細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鍥藉湡鏈骞挎槸鍏冩湞,鏈鍘夊鏄厓澶鎴愬悏鎬濇睏閾佹湪鐪(1162锝1227) http://baike.baidu.com/pic/2/11574697532711826_small.jpg 鍏冩湞鐤嗗煙 鍏冩湞(1271骞粹1368骞),鏄腑鍥藉巻鍙蹭笂鐨勪竴涓湞浠,鐢辫挋鍙ゆ棌缁熸不鑰呭拷蹇呯儓(鍗冲厓涓栫)浜1271骞存墍寤,1279骞寸伃鍗楀畫,瀹氶兘浜庡ぇ閮(鐜板寳浜競)銆13...
  • 鍏充簬鍏冩湞鐨勯棶棰
    绛旓細1272骞达紝鍦ㄥ垬绉夊繝瑙勫垝涓嬶紝鍏冩湞寤洪兘浜庝腑鍘熺殑澶ч兘锛堜粖鍖椾含甯傦級銆傚厓鏈濈殑缁熸不涓績瀹屽叏鍚 鏋佺洓鏃剁枂鍩:棰嗗湡鍖楀埌鍖楁瀬鍦堬紝棰嗘捣鍖呮嫭椴告捣涓師杞Щ銆1273骞达紝鍏冨啗鏀婚櫡妯婂煄銆備笉涔咃紝瑗勯槼瀹堝皢鎶曢檷銆傞殢鍚庯紝鍏冧笧鐩镐集棰滅潱鐜澶у啗娌挎睙涓滀笅锛屽崡瀹嬪畧灏嗘垨璐ユ垨闄嶃1275骞达紝鍗楀畫濂歌嚕璐句技閬撹杩嚭鍏靛簲鎴橈紝浣嗗緢蹇簝璐ャ傚叕鍏1276骞达紙...
  • 鏄庢湞寤虹珛鍚,鍏冩湞鍒板簳鏄湡瀹屼簡?杩樻槸鍋囧畬浜?
    绛旓細蹇藉繀鐑1271骞村缓鍏冩湞,1279骞寸伃鍗楀畫,1368骞磋鎺ㄧ炕銆傚厓鏈濊鎺ㄧ炕,鑰岄搧鏈ㄧ湡鍎垮瓙鏈丹鍙婂瓩瀛愭嫈閮藉缓绔嬬殑閲戝笎姹...瀹氶兘鍖椾含鐨勬湵妫e甫澶у啗鍒板澶栧埌闈炰腑鍘熷啘鑰曞湴鍖鸿浼愰潪姹夋皯鏃忕殑浼楀灏戞暟姘戞棌,闈炰腑鍘熷啘鑰曟皯鏃忕殑鍚勫皯鏁版皯鏃...杩樺繀椤诲鏈卞厓鐠嬫湵妫d竴鏍峰幓璁ㄤ紣濉炲闈炲啘鑰曞湴鍖哄幓椹遍櫎閲庤洰鍦板尯鐨勯噹铔殑涓庝腑鍥戒腑鍥藉啘鑰曟枃鏄庢枃鍖栨牸鏍间笉鍏ョ殑...
  • 璋佽兘缁欐垜璁蹭竴涓鍏冩湞缁熶竴涓浗鐨勮矾绾
    绛旓細鍏堢伃瑗胯窘锛屽啀鐏タ澶忥紝鍚屾椂琚壈閲戝浗鍖楁柟杩娇鍏剁粺娌讳腑蹇冨崡绉伙紝鐒跺悗鑱斿畫鐏噾锛岀劧鍚庢敾瀹嬶紝鍥犱负鍗楀畫涔呮敾涓嶄笅锛屾墍浠ユ淳浜嗕竴鏀亸甯堜粠闈掕棌楂樺師鍗椾笅涓璺暣鍚堝垎瑁備簡鐨勫悙钑冭閮ㄧ劧鍚庣伃浜嗗ぇ鐞嗗浗锛屼粠鑰屽舰鎴愬瀹嬬殑鎴樼暐鍖呭洿锛岀劧鍚庡叏闈㈣繘鏀诲崡瀹嬭揩浣垮叾涓嶆柇杩侀兘骞舵渶缁堢伃浜°
  • 璋佹槸钂欏彜甯濆浗寰佹湇鍙蹭腑鏈闅惧晝鐨勯澶
    绛旓細浠婂寳浜級銆1274骞达紝鍏冨啗鑷眽姹熷叆闀挎睙锛屼笢涓嬩复瀹夛紝鍗楀畫鍐涢槦绾风悍鎶曢檷銆1276骞达紝鍏冨啗鍏典复涓村畨鍩庝笅锛岃阿澶悗鍜屽畫鎭畻鍑哄煄鎶曢檷銆傚崡瀹嬫姇闄嶄箣鍚庯紝浠嶆湁涓浜涗綑閮ㄥ湪娌挎捣涓甯﹀潥鎶楁垬锛屾渶涓鸿憲鍚嶇殑鏈夐檰绉澶佹枃澶╃ゥ绛夈備絾鍗楀畫姘旀暟宸插敖锛屽矀鏄嚑浜轰箣鍔涘彲浠ユ尳鍥炪1279骞达紝鍗楀畫褰诲簳鐏骸銆傝嚦姝わ紝鍏冩湞缁熶竴涓浗銆
  • 涓轰粈涔堣挋鍙ゆ墦瀹嬫湞鐭ヤ箮
    绛旓細1234骞存鏈堬紝钂欏畫鑱斿悎鐏噾銆傞噾鍥界伃浜′箣鍚庯紝鍚屽勾鍏湀锛屽畫寤峰彂璧封滄敹澶嶄笁浜濅箣褰癸紝瀹嬪啗杩涘叺涓師锛屾敹澶嶆贝浜佹礇闃筹紝鍙茬О鈥滅骞冲叆娲涒濄傝挋鍙ゅ彂鍏靛崡涓嬶紝鍑婚涓師瀹嬪啗锛岃挋瀹嬫垬浜夊紑濮嬨1235骞达紝绐濋様鍙版睏涓嬩护鏀诲畫锛岃挋鍙鏁板崄涓囧ぇ鍐鑷笢璧锋樊娌筹紝瑗胯嚦宸磋渶鐨勬垬绾夸笂锛屽鍗楀畫鍙戣捣鍏ㄩ潰杩涙敾锛岃挋瀹嬫縺鎴樺叚骞达紝澶у皬鏁板崄...
  • 浼婁竾閲屾咕鍙戠幇鍏冩湞娌夎埞,榫欓鐨勫瓨鍦ㄧ牬浜嗕粈涔堣埃瑷?
    绛旓細鍏厓1279骞2鏈堬紝蹇藉繀鐑堢殑鍏冨啗缁忚繃鑻︽垬锛岀粓浜庡湪宕栧北娴锋垬涓皢鏈鍚庝竴涓己澶х殑鏁屼汉鍑昏触锛屽交搴曠伃浜′簡鍗楀畫鏈濆环銆傚湪姝や箣鍚庯紝蹇藉繀鐑堟垚涓轰簡鐪熸鎰忎箟涓婄殑鐜嬭咃紝浜氭床鍦熷湴閮芥尅涓嶄綇浠栨墿寮犵殑鑴氭銆備袱骞翠箣鍚庯紝涓鏀敱4400鑹樿埌鑹囩粍鎴愮殑搴炲ぇ鑸伴槦锛岃杞界潃10涓囧ぇ鍐锛屾旦娴╄崱鑽$殑鍚戜笢鏂硅繘鍙戯紝鑰屼笢鏂圭殑閭d釜灏忓矝锛屾槸蹇藉繀鐑堜竴鐢熷緛鏈...
  • 扩展阅读:内蒙古云氏家族覆灭 ... 明初开国24将 ... 日本当年手握700万大军 ... 百万大裁军的人去哪了 ... 我军30万大军横渡长江 ... 评书上下五千年 ... 元朝统一全国时间轴图 ... 大明王朝1566 制造局买田 ... 秦始皇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