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04:斯金纳的老鼠,巴普洛夫的狗,我们的孩子。

学校教育主要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好能考个好大学,而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学校教育之外的一些教育内容,核心是辅助孩子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

家庭如何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们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会不断的形成对所处环境的体验和认知,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以便获得更好的认知,获得更好的自我实现。

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就是辅助孩子们完成这个自我实现过程 。

家庭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对所处环境感受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和技能 。

感受力,源于孩子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在成长中大量的尝试,让他们理解成长的深刻含义,探寻生命和生活的更多意义。

比如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体验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体验尝试和挑战可以让自已获得成长和快乐;他们热爱一件事情,全情投入其中,获得快乐;他们不需要准备好了才开始做一些事情,而是边做边学,知识、技能,都是他们成长的副产品。

最核心的是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这才是人的本质意义。

当然,父母们会觉得家庭已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帮助孩子成长。

我想说的是, 你的投入大都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不论从理念上,内容上,还是方式上,都是应试教育的提前和扩展 。

而没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辅助。上早教班、右脑开发课、儿童游泳课、精细动作训练、大动作训练、因果感知训练等等吧, 这些精细养育和应试教育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的生理和认知发育可以分解成很多细小的方面,针对已经细分的内容,进行刻意教授和练习,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就能发展的特别好,进而,孩子整体也就发展的特别好。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理念首先来自早教机构洗脑式的宣传,而非科学研究。

当然,对于有学历、有知识的新一代爸爸妈妈们,可能觉得自己学习了很多养育知识。所以,他们接受精细养育的理念不仅仅源于粗糙的直觉,或者是受商业营销影响,而是有相应的科学研究的。

在科学理论方面,我觉得人们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的影响较大。

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本质上都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通过对人的奖励或惩罚的刺激,能让人往设定的方向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斯金纳创建了程序教学法。他把教学材料分解成由循序渐进原则有机地相互联系的几百个甚至几千个问题框面组成的程序。

人的学习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在不断的升级奖励刺激下,逐步学会设定的知识。

而且他的理论有坚实的科研做基础。但这种既符合直觉,又有科学研究支撑做基础的教育理论,真的是好的养育理论吗?

我接触过一个家庭,男孩上小学五年级了,是人们眼中典型的问题男孩,在学校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与同学相处很粗野,大家觉得他家的教育有问题。

他的家庭教育确实有问题,但不是不教育的问题,而是教育方式的问题,他父母的教育以打骂为主,他爸爸有一次打孩子把墩布杆都打断了。

结果,这个孩子害怕被打,害怕他爸爸,但他从来不会因为害怕被打而不做一些事情。

更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没有学会与他人互动时,要控制情绪,给自己的行为设限,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自尊人格。反正犯了错,爸爸或者他人惩罚我就行了。

不当行为,被惩罚,他用被惩罚代偿了他的错误,这就是他的认知。而不是因为错误进行反思和内省。

显然, 惩罚无法制止这个孩子不当言行 ,更糟糕的是,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斯金纳的原理普遍稳定的适用,那每个孩子在不断的奖惩刺激下,都可以成为理想的孩子,但我们做到了吗?显然,效果很差。

我们再来看家长们普遍使用的奖励方法,很多家庭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约定:如果孩子考试能考多少分,父母就给孩子买双AJ,结果是分数依旧,AJ没有。

其实,一个简单逻辑就能揭露一个普遍的现实。如果奖励真的有效,那每个孩子都能考出好成绩,但现实是孩子们的成绩差异巨大。所以,AJ在提升成绩上没什么效果。因为,对于一个人的行为,简单粗暴的奖励和惩罚是通常无效。

类似的理念,还有很多,比如,孩子表现好了夸奖一下,或者不断的夸奖,就能塑造孩子的行为。奖励和惩罚其实很难有效引导一个人的行为,因为,人天生就不是为外在奖惩而活的。很多研究都显示,物质奖励会抑制人创造力的发挥。[1]

其实,有些理论,你只需要用实践来检验和思考一下,就可以发现矛盾。只是我们有时候面对科研和权威,并且与我们的直觉相吻合时,忽视了更有说服力的事实真相。

我和妻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最大限度的减少依靠奖励、惩罚、贿赂、欺骗、恐吓、强制的方式来与孩子互动。

那我们用什么?真实!——把事情的真实情况,我们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在我们的长期互动中,随着的成长,孩子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和思考方式。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中,让孩子体验和感受成长和生活中我们需要经历的事情的真实意义:规律健康的饮食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和健康的成长,刷牙是为了牙齿的健康,探索和学习是人的天性……

很多家庭,把孩子在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天生本能强化成为了任务,外在的压力使孩子不愿意做一些事情,父母还用游戏化的手段来诱导孩子完成,并卖弄自己的养育技能。关于这类话题,我们先不做深入探讨。在这里我想做两点提醒:

让我们远离斯金纳,远离巴普洛夫,这些科学家的科学实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情景很难迁移至充满不确定性的个人成长和生活中,对于真实的生活,也许这些实验揭示的原理只有哲学层面的指导意义。

生活不是斯金纳箱,孩子也不是心理学家用来做实验的老鼠、鸽子或小狗,我们不能用科学家训练实验动物的方式来训练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培养孩子。

父母把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传递给孩子,只要我们相信孩子们,相信人的成长性,耐心的等待,孩子将会用良好而稳定的品格回馈你。

正如《自驱型成长》中写的:“过去40年里的研究一再表明,父母选用的各种形式的‘激活’儿童的监控手段和激励措施实际上都破坏了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察觉,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

我们要帮着他们学会运营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去赋予生活意义。”[2]

当然,品格再好的孩子,还是会犯错误,出现不当的言行,这需要父母接纳和包容孩子偶尔的错误,同时也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仅奖励和惩罚无效,而且,人的成长,也无法完全的细分成非常细小的能力,然后逐一进行训练。

人的认知能力确实可以细分,细分,再细分。现在,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对人的各种细分能力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的作用是给我们呈现人的认知特征,成长特征,而不是让精细化养育者过度解读为人应该进行细分教育和细分成长。

人的成长,是整体协调的发展,是对生活整体的丰富体验。

在与所处环境互动时,不论是认知输入还是输出,都是我们整个身体有机协调运行的结果,而不是某个精细动作、某个大动作、某个神经连接的单纯作用。所以,当孩子有相应缺陷时,我们需要精细训练,但当孩子正常时,请让他自然而协调成长。

《欲罢不能》中写到:“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系统,就是‘你经常做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这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系统带来的是持续稳定的低级‘嗨’流。它们指向的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怎样前往那里的指示说明。”[3]

人是一个整体成长过程,而不是单独的某一方面的极度发展,最起码在人生最初几年应该如此。最终我们会有自己的专长,但专长是在我们建立的整体感知能力之上实现的。

就像《刻意练习》[4]这本书揭示的那样,大师确实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但大师之路的开端都是童年对某项事物的热爱,对所热爱的事情建立起了丰富的感知后,产生了全情投入的热情,才能驱使他们进行长期的刻意练习。

生命、生活、父母、家庭支持孩子构建的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是一个孩子成长和发展健康持续的良性动力。

文献资料:

[1]列纳德·蒙洛迪诺:《弹性》,第P54-57页,中信出版社,2019.

[2]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第97页,2020年.

[3]亚当·奥尔特:《欲罢不能》第81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4]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图片来源网络,部分进行编绘.

知识推荐:

1.列纳德·蒙洛迪诺:《弹性》.

2.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自驱型成长》.

3.亚当·奥尔特:《欲罢不能》.

4.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

5. 《养育可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 你的养育方式是正确的吗?请多思考 !》

  • 鍝釜澶х鍙戜竴涓嬨婄寧浜虹瑪璁般嬫瘡涓绔犵殑姒傛嫭60瀛椾互鍐
    绛旓細绗簩澶╋紝鈥滄垜鈥濅竴涓汉鍑哄鎵撶寧锛屽倣鏅氭椂鏉ュ埌闇嶅皵瀹跺苟鍦ㄨ繖浣忎笅銆備笁澶╁悗锛岄矋鍗㈠彴閲戞淳浜烘潵鎺モ滄垜鈥濄傛鏃ワ紝鈥滄垜鈥濈寮浜嗛矋鍗㈠彴閲戝厛鐢熷銆傜浜岀瘒銆婄寧浜哄彾灏旀懇鑾变笌纾ㄦ埧涓诲瀛愩嬨傗滄垜鈥濆甫鐫闆囦剑鐨勭寧浜哄彾灏旀懇鑾憋紝鍌嶆櫄鏃ヨ惤鍓嶅湪鏍戞灄閲屸滃畧鐚庘濄備负浜嗙浜屽ぉ榛庢槑鏃ュ嚭鍓嶁滃畧鐚庘濓紝鎴戜滑鎯冲湪闄勮繎涓涓(鎴块噷杩...
  • 浠ャ婂綋浠eぇ瀛︾敓搴旇鍏峰鎬庢牱鐨勯亾寰疯銆嬭杩!瑕佹眰800-1200瀛楄澶у甯繖...
    绛旓細鍙互璇村鏍$殑鏁欒偛宸茬粡鎴愪负浜虹殑鍚挋鏁欒偛銆傚鏋滀粠灏忓鏍″氨鎶婃暀鑲茬殑閲嶇偣灏辨斁鍦ㄩ亾寰峰搧琛岀殑瑙勮寖涓,閭d箞涓涓汉浠庡皬鍦ㄨ繖鏍风殑姘涘洿涓鎴愰暱鑷劧浼氭湁鑹ソ鐨勯亾寰锋爣鍑嗐傝岀幇鍦,澶у鏁扮殑瀛︽牎閲岀殑鎬濇兂閬撳痉璇惧凡缁忔垚涓鸿櫄璁剧殑涓闂ㄨ绋,瀛︾敓鍦ㄥ簲璇曠殑鍘嬪姏涓嬪枠涓嶈繃姘斻傝屽鏍′篃鍦ㄦ寚鏍囩殑閲嶅帇涓嬪噺灏戜簡閬撳痉鏁欒偛鍔犲己棰樻捣鎴樻湳銆傚鐢熶粠灏忓湪绔炰簤鎰忚瘑...
  • 褰煎緱澶у笣鏀归潻鐨勫唴瀹
    绛旓細绗洓銆佹敼闈╁拰鍙戝睍鏂囧寲鏁欒偛浜嬩笟銆備负浜嗘敼鍙樹縿鍥芥枃鍖栨暀鑲茬殑钀藉悗闈㈣矊锛屽郊寰椾竴涓栨寚瀹氬悇绾ф斂搴滅洿鎺ョ鐞嗘暀鑲诧紝寤虹珛鍚勭绫诲瀷鐨勫鏍★紝鍏ㄤ縿鍚勫幙鏅亶寤虹珛灏忓锛屽璐垫棌瀛愬紵瀹炶寮哄寲鏁欒偛锛屾淳閬g暀瀛︾敓鍒拌タ娆у悇鍥藉涔犮傚悓鏃讹紝褰煎緱鏀垮簻杩橀氳繃鍚勭閫斿緞锛屾妸瑗挎杩戜唬绉戝钁椾綔缈昏瘧浠嬬粛鍒颁縿鍥芥潵銆傜浜斻佸叴鍔炶繎浠e伐涓氾紝鏀瑰彉淇勫浗缁忔祹钀藉悗闈...
  • 椹厠鎬濇槸鐘瑰お浜?绉戝鍏变骇涓讳箟鐪熸槸鐘瑰お浜烘彁鍑虹殑?
    绛旓細椹厠鎬1818骞5鏈5鏃ュ嚭鐢熶簬寰锋剰蹇楄仈閭︽櫘椴佸+鐜嬪浗鑾辫尩鐪(灞炰簬寰峰浗鑾辫尩鍏-鏅硶灏旇尐宸)鐗归噷灏斿煄涓涓緥甯瀹跺涵銆備粬鐨勭鐖舵礇瀹韭峰垪缁(Rabbin Marc Levy)鏄竴鍚嶇姽澶汉寰嬫硶瀛﹀,浠栫殑鐖朵翰甯屽皵鑸嵚峰崱灏斅烽┈鍏嬫,鍚庢敼鍚嶄酣鍒╁笇路椹厠鎬(HeinrichMarx)(1817骞2鏈堟敼淇″熀鐫f暀璺痉鏁欐淳),鐢熶簬1782骞,鍚岃嵎鍏拌鐘瑰お濂冲瓙缃曚附路鏅垪鏂牎(...
  • 扩展阅读:家庭教育课堂直播入口 ...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直播 ... 成长档案描述自己家庭 ... 家庭成长教育指南一x18 ... 家庭教育频道在线直播 ... 家庭教育指导师 ... 家庭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 我的成长经历结合家庭教育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