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过哪些中日战争? 最好详细介绍下 谁能介绍一下历史上中日间的几次战争?

\u4e2d\u65e5\u5386\u53f2\u4e0a\u5171\u6709\u8fc7\u54ea\u4e9b\u6218\u4e89?

1.\u5510\u9ad8\u5b97\u9f99\u6714\u4e09\u5e74\u767d\u6c5f\u6751\u4e4b\u6218
2.\u4e07\u5386\u5e74\u95f4\u6297\u65e5\u63f4\u671d\u6218\u4e89(1592-1598)
3.1894\u5e74\u7532\u5348\u6218\u4e89
4.\u6297\u65e5\u6218\u4e89(1937-1945)

\u5386\u53f2\u4e0a\u7684\u516d\u6b21\u4e2d\u65e5\u6218\u4e89 \u8bf7\u53c2\u8003 http://blog.myspace.cn/e/404220697.htm

第一次中日战争,

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海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正是这次战争,影响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当时的东亚国际关系格局。 659年,百济联合高句丽进攻新 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 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 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 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 故,出征计划搁浅。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 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这时日本在百济的总兵力 为三万两千多人。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 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 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白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大和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 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而日本方面由于始终担心唐朝对日用兵,同样未能主动发 起更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由于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后完全改变。日本在白江 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 ,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一中日历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时期。

第二次忽必烈征日。

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南取大理,东降高丽,征宋计划也将完成。放眼整个东方,唯日本隔海独立于帝国版图之外。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 ,蒙古人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 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 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 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 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 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 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兴起后的战争史中极其罕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
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 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 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两个月之后,既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 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 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 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 帆走高丽”。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 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终于在 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 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

第三次万历朝鲜之战。

玩过光荣游戏的对丰臣秀吉不会不知道吧。信长家的小猴子,这时小猴子当霸王了。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战国时代大名纷争的日本后,自感实力强大,迫不及待地发动对 中国的战争。早在战国纷争阶段,他奉命征伐时,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 志”,1585年时说:“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 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 中华,决意渡海”。1587年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版图”。

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他于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 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1592年4月,倾举国之兵,出兵20万入侵朝鲜,丰臣秀吉宣称官次战争不是对朝鲜而是对明朝,朝鲜只是路过,这从5月18日发布的迁都北京准备令里也有体现,该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国和日本的官职,对朝鲜未做安排。丰臣秀吉认为两年内就可以迁都北京,自己将定居宁波,然后主持对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鲜后,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黑田长政、小 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进击,并迅速攻占朝鲜京城和大片国土,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 被朝鲜将领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牵制。明朝政府派遣的援军李如松部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在强大的火炮和骑兵优势下,通过平壤战役、碧蹄馆大战、汉城围困战等三次战役,大败日军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宇喜多秀家等军团。相继收复失地,日军退缩,丰臣秀吉提出议和,第一次战争暂告结束。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 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 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德川家康也了取代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江户幕府。 明朝灭亡后,德川幕府有计划出兵讨伐满清,主张反清复明。但在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闭关锁国后,日本实现了200多年的和平。

第四次甲午之战,不用多说了吧

第五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用多说了吧。

日本倭寇就是海盗,玩过太阁立志传的都知道日本海盗是不一般的,其实是武装的商人和地方军阀。而日本倭寇的首领有中国人,比如王直,郑芝龙(郑成功他爹就是中国和日本的国际海盗,国姓爷他妈就是日本人)。明军抗倭不能算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只能算明朝打击大规模跨国有组织犯罪团伙。

终日战争其实并不多
第一次应该是忽必烈2次东征日本,蒙古大军在日本本岛登陆但是因为台风造成的补给中断和兵员补充补足导致了2次东征的失败。

第二次是明朝的万历朝鲜之战,主战场在朝鲜,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想扩大领土,出兵朝鲜,朝向想大明求救大明朝先后派遣数万军队在朝鲜与日本决战,最后日本精锐损失殆尽,丰臣秀吉郁郁而终日本退兵。

第三次应该是清朝的台湾之战,日本派遣数千人先遣队占领台湾屠杀台湾居民,建立总督府清军赴台与日本进行对峙最后双方基本没有大规模冲突签署了不平等协议而休战(为日本占领琉球殿下伏笔)

第四次,是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海战,起因是朝鲜问题。清朝和日本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因为军队缺乏训练,军舰老旧,政治层战和不定,中国北洋舰队被全歼日本登陆中国本土。这也是日本第一次以侵略者的姿态独立的登上中国领土。

第五次,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全部撤回关内。

第六次,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中日间的战火遍布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印、缅2国。

接下日本战败,终日间再没发生过国家战争。

明朝时的抗倭,及大国联军没有算,因为这些不算纯粹的中、日政权的交战。

在元朝初期 元朝曾派出两万军队出征东瀛(即日本),不过不善于海战的元朝军队在对马海峡
被歼灭.
明朝时倭寇,就是日本海盗,侵犯中国东南沿岸,著名的戚继光将军就是这时期打击倭寇的代表人物.
清朝时就是比较有名的甲午中日海战了.经过这场战役,中国北洋水师遭到毁灭性打击,基本失去战斗力.
到现代就是抗日战争了,不再说明.

大战有二次吧

扩展阅读:美俄中三国谁最弱 ... 俄罗斯一旦败了中国会怎样 ... 中国唯一侵略过的国家 ... 中国已经被渗透成什么样 ... 越南有可能并入中国 ... 中国最可怕的三个朝代 ... 中国唯一没驻军的省份 ... 中国唯一的黑人皇帝 ... 以色列为什么不打中国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