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6 “十六摄”顺序的由来

探索韵律奥秘:十六摄顺序的演变历程


在中古汉语音韵学的瑰宝中,"十六摄"这一概念犹如一座迷宫,揭示了韵母演变的神奇规律。每摄的韵母,如同一群共鸣的音符,共同遵循着历史的旋律。这些摄的划分,源于对韵尾和主元音的相似性识别,总共十六摄,各摄以独特的代表字标记,如图所示,每一个摄都暗藏着深厚的历史痕迹。


然而,当我们试图理解这个看似杂乱无章的排列时,不禁要问:为何如此的顺序会这般布局?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谜团。在一次与@云Jier的交流中,他分享了一篇1989年远藤光晓(えんどう みつあき)的论文《切韵の韵序について》,它为我们揭示了十六摄顺序背后的故事。尽管我所接触的韵书和音韵学文献有限,但这篇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在《广韵》中,十六摄的排列遵循着《切韵》的音系,尽管《切韵》的韵序与《广韵》存在差异。例如,咸摄中的覃、谈韵被提前到了宕摄之前,曾摄则被插入了咸摄的韵群。这种调整,是《广韵》对《切韵》韵序的调整,以消除其中的不规则性,咸摄因此被划分为了三个部分。那么,《切韵》的韵序又源自何处呢?


远藤的研究将我们带回到梵语的元音序列:a, ā, i, ī, u, ū, e, ai, o, au, aṃ, aḥ。这个序列对日语和汉语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切韵》的韵摄排列,部分地受到了梵语元音的影响。例如,遇摄与梵语的u相配,宕摄则对应于aḥ,这种对应关系解释了覃、谈韵与aṃ的韵律关系。


尽管梵语的元音顺序影响了韵摄的排列,但《切韵》的韵序仍然存在一些独特之处。比如,通、江摄被置于开头,果、假摄被放置在效摄之后,臻、山摄则位于蟹摄之后,而宕摄之后的韵序显得杂乱。对于这些不规则之处,论文着重于解释通摄和宕摄后的韵序变化。


关于通摄的提前,远藤指出,这源于西晋吕静的《韵集》,它将平声分为上平和下平,为符合“宫”字所在的通摄位置,将它们排在了最前面。而宕摄后的韵序变化,反映了《切韵》可能参考了不同韵书,其中前半部分遵循梵语元音顺序,而后半部分则融入了其他韵书的规则,这解释了入声韵与阳声韵的不一致排列。


综上所述,十六摄顺序的演变脉络,从《韵略》的梵语元音基础出发,经《切韵》的调整和《广韵》的修正,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秩序。每一个摄的变迁,都是一段音韵历史的记载,揭示了语言演变的深刻痕迹。



扩展阅读:62h2 西偶m ... ki67 10% 严重吗 ... s100β蛋白检测 ... ki67散在十是什么意思 ... 高能二维码 图 ... 1+s in 2阿尔法 ... 4 10 ... 90 6算图片 ... 乳腺癌ki67为20是早期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