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赏析 望岳的赏析

\u675c\u752b\u300a\u671b\u5cb3\u300b\u8d4f\u6790

\u8fd9\u9996\u8bd7\u662f\u675c\u752b\u9752\u5e74\u65f6\u4ee3\u7684\u4f5c\u54c1\uff0c\u5145\u6ee1\u4e86\u8bd7\u4eba\u9752\u5e74\u65f6\u4ee3\u7684\u6d6a\u6f2b\u4e0e\u6fc0\u60c5\u3002\u5168\u8bd7\u6ca1\u6709\u4e00\u4e2a\u201c\u671b\u201d\u5b57\uff0c\u5374\u7d27\u7d27\u56f4\u7ed5\u8bd7\u9898\u201c\u671b\u5cb3\u201d\u7684\u201c\u671b\u201d\u5b57\u7740\u7b14\uff0c\u7531\u8fdc\u671b\u5230\u8fd1\u671b\uff0c\u518d\u5230\u51dd\u671b\uff0c\u6700\u540e\u662f\u4fef\u671b\u3002
\u8bd7\u4eba\u63cf\u5199\u4e86\u6cf0\u5c71\u96c4\u4f1f\u78c5\u7934\u7684\u6c14\u8c61\uff0c\u6292\u53d1\u4e86\u81ea\u5df1\u52c7\u4e8e\u6500\u767b\uff0c\u50b2\u89c6\u4e00\u5207\u7684\u96c4\u5fc3\u58ee\u5fd7\uff0c\u6d0b\u6ea2\u7740\u84ec\u52c3\u5411\u4e0a\u7684\u671d\u6c14\u3002
\u539f\u6587\uff1a
\u5cb1\u5b97\u592b\u5982\u4f55\uff1f\u9f50\u9c81\u9752\u672a\u4e86\u3002
\u9020\u5316\u949f\u795e\u79c0\uff0c\u9634\u9633\u5272\u660f\u6653\u3002
\u8361\u80f8\u751f\u66fe\u4e91\uff0c\u51b3\u7726\u5165\u5f52\u9e1f\u3002
\u4f1a\u5f53\u51cc\u7edd\u9876\uff0c\u4e00\u89c8\u4f17\u5c71\u5c0f\u3002
\u8bd1\u6587\uff1a
\u4e1c\u5cb3\u6cf0\u5c71\uff0c\u7f8e\u666f\u5982\u4f55\uff1f\u8d70\u51fa\u9f50\u9c81\uff0c\u5c71\u8272\u4ecd\u7136\u5386\u5386\u5728\u76ee\u3002
\u795e\u5947\u81ea\u7136\uff0c\u4f1a\u805a\u5343\u79cd\u7f8e\u666f\uff0c\u5c71\u5357\u5c71\u5317\uff0c\u5206\u51fa\u6e05\u6668\u9ec4\u660f\u3002
\u5c42\u5c42\u767d\u4e91\uff0c\u8361\u6da4\u80f8\u4e2d\u6c9f\u58d1\uff1b\u7fe9\u7fe9\u5f52\u9e1f\uff0c\u98de\u5165\u8d4f\u666f\u773c\u5708\u3002
\u5b9a\u8981\u767b\u4e0a\u6cf0\u5c71\u9876\u5cf0\uff0c\u4fef\u77b0\u7fa4\u5c71\u8c6a\u60c5\u6ee1\u6000\u3002
\u51fa\u81ea\u300a\u671b\u5cb3\u300b\u662f\u5510\u4ee3\u8bd7\u4eba\u675c\u752b\u521b\u4f5c\u7684\u4e94\u8a00\u53e4\u8bd7\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21b\u4f5c\u80cc\u666f\uff1a
\u5510\u7384\u5b97\u5f00\u5143\u4e8c\u5341\u4e09\u5e74\uff08735\uff09\uff0c\u8bd7\u4eba\u5230\u6d1b\u9633\u5e94\u8fdb\u58eb\uff0c\u7ed3\u679c\u843d\u7b2c\u800c\u5f52\uff0c\u5f00\u5143\u4e8c\u5341\u56db\u5e74\uff08736\uff09\uff0c\u4e8c\u5341\u56db\u5c81\u7684\u8bd7\u4eba\u5f00\u59cb\u8fc7\u4e00\u79cd\u4e0d\u7f81\u7684\u6f2b\u6e38\u751f\u6d3b\u3002\u4f5c\u8005\u5317\u6e38\u9f50\u3001\u8d75\uff08\u4eca\u6cb3\u5357\u3001\u6cb3\u5317\u3001\u5c71\u4e1c\u7b49\u5730\uff09\uff0c\u8fd9\u9996\u8bd7\u5c31\u662f\u5728\u6f2b\u6e38\u9014\u4e2d\u6240\u4f5c\u3002
\u8fd9\u9996\u8bd7\u901a\u8fc7\u63cf\u7ed8\u6cf0\u5c71\u96c4\u4f1f\u78c5\u7934\u7684\u666f\u8c61\uff0c\u70ed\u60c5\u8d5e\u7f8e\u4e86\u6cf0\u5c71\u9ad8\u5927\u5dcd\u5ce8\u7684\u6c14\u52bf\u548c\u795e\u5947\u79c0\u4e3d\u7684\u666f\u8272\uff0c\u6d41\u9732\u51fa\u4e86\u5bf9\u7956\u56fd\u5c71\u6cb3\u7684\u70ed\u7231\u4e4b\u60c5\uff0c\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4e0d\u6015\u56f0\u96be\u3001\u6562\u6500\u9876\u5cf0\u3001\u4fef\u89c6\u4e00\u5207\u7684\u96c4\u5fc3\u548c\u6c14\u6982\uff0c\u4ee5\u53ca\u5353\u7136\u72ec\u7acb\u3001\u517c\u6d4e\u5929\u4e0b\u7684\u8c6a\u60c5\u58ee\u5fd7\u3002
\u5168\u8bd7\u4ee5\u8bd7\u9898\u4e2d\u7684\u201c\u671b\u201d\u5b57\u7edf\u6444\u5168\u7bc7\uff0c\u53e5\u53e5\u5199\u671b\u5cb3\uff0c\u4f46\u901a\u7bc7\u5e76\u65e0\u4e00\u4e2a\u201c\u671b\u201d\u5b57\uff0c\u800c\u80fd\u7ed9\u4eba\u4ee5\u8eab\u4e34\u5176\u5883\u4e4b\u611f\uff0c\u53ef\u89c1\u8bd7\u4eba\u7684\u8c0b\u7bc7\u5e03\u5c40\u548c\u827a\u672f\u6784\u601d\u662f\u7cbe\u5999\u5947\u7edd\u7684\u3002\u8fd9\u9996\u8bd7\u5bc4\u6258\u867d\u7136\u6df1\u8fdc\uff0c\u4f46\u901a\u7bc7\u53ea\u89c1\u767b\u89c8\u540d\u5c71\u4e4b\u5174\u4f1a\uff0c\u4e1d\u6beb\u4e0d\u89c1\u523b\u610f\u6bd4\u5174\u4e4b\u75d5\u8ff9\u3002\u82e5\u8bba\u6c14\u9aa8\u5ce5\u5d58\uff0c\u4f53\u52bf\u96c4\u6d51\u3002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二、问题研究

《望岳》的艺术特色

杜甫曾到过泰山之巅,但没有为此写诗。这是三十年后他在《又上后园山脚》这首诗里提到的:“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日观”即日观峰,位于泰山之巅的东南方,是游人观日出的最佳处。以杜甫的才情,既已在此“矫首望八荒”,再写几首决非难事,可他为什么不写呢?我们无妨做点推测——用后人的眼光来看,这大概是因为《望岳》一首已经写尽了泰山的形神,充分展示了诗人胸中才情,确实不需要再写了。我们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的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③青④未了⑤。

造化⑥钟神秀,阴阳⑦割昏晓。

荡胸生曾⑧云,决⑨眦入归鸟。

会当⑩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山东地区。

4.青:山色。

5.未了:不尽。

6.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8.曾:通“层”。

9.决:张大。眦:眼角。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10.会当:终当,终要。

11.凌:登上。

译文

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联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前人于此诗评赞颇多,"齐鲁青未了"一句,众口称道,刘辰翁称此"五字雄盖一世";郭浚曰:"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上二人语均见《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诗别裁》云:"五字已尽太山。"此诗最后两句也颇得佳评,浦起龙《读杜心解》云:"末联则以将来之凌眺,剔现在之遥观,是透过一层收也……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

杜甫一生写过三首《望岳》。虽然题目一样,但是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各有不同。三首诗分别写于杜甫二十五岁、四十七岁和五十八岁时,把它们并读比较,可从中略窥杜甫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际遇和胸怀。咏泰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咏华山的《望岳》正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意彷徨、动极思静的人生;咏衡山的《望岳》可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赏析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聚集或集中之意。“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吟诵率较高的一首诗。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740),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人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伟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激动、感染,因为这既是盛唐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又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启示。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二、问题研究

《望岳》的艺术特色

杜甫曾到过泰山之巅,但没有为此写诗。这是三十年后他在《又上后园山脚》这首诗里提到的:“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日观”即日观峰,位于泰山之巅的东南方,是游人观日出的最佳处。以杜甫的才情,既已在此“矫首望八荒”,再写几首决非难事,可他为什么不写呢?我们无妨做点推测——用后人的眼光来看,这大概是因为《望岳》一首已经写尽了泰山的形神,充分展示了诗人胸中才情,确实不需要再写了。我们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的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会当:一定要。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清人浦起龙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却是中肯的评价。

扩展阅读:《望岳》逐句赏析 ... 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 杜甫《望岳》赏析 ... 望岳原文及赏析 ... 定风波原文及赏析 ... 《望岳》简短赏析 ... 登飞来峰翻译及赏析 ... 《望岳》古诗 ... 《望岳》原文及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