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元好问的评价 元好问的后世纪念

\u5143\u597d\u95ee\u7684\u540d\u5bb6\u8bc4\u4ef7

\u5143\u671d\u6587\u5b66\u5bb6\u5f90\u4e16\u9686\u8bf4\u4ed6\uff1a\u201c\u4f5c\u4e3a\u8bd7\u6587\uff0c\u7686\u6709\u6cd5\u5ea6\u53ef\u89c2\uff0c\u6587\u4f53\u7cb9\u7136\u4e3a\u4e4b\u4e00\u53d8\u3002\u5927\u8f83\u9057\u5c71\u8bd7\u7956\u674e\u3001\u675c\uff0c\u5f8b\u5207\u7cbe\u6df1\uff0c\u800c\u6709\u8c6a\u653e\u8fc8\u5f80\u4e4b\u6c14\uff1b\u6587\u5b97\u97e9\u3001\u6b27\uff0c\u6b63\u5927\u660e\u8fbe\uff0c\u800c\u65e0\u5947\u7ea4\u6666\u6da9\u4e4b\u8bed\uff1b\u4e50\u5e9c\u5219\u6e05\u65b0\u987f\u632b\uff0c\u95f2\u5b9b\u6d4f\u4eae\uff0c\u4f53\u5236\u6700\u5907\u3002\u53c8\u80fd\u7528\u4fd7\u4e3a\u96c5\uff0c\u53d8\u6545\u4f5c\u65b0\uff0c\u5f97\u524d\u8f88\u4e0d\u4f20\u4e4b\u5999\uff0c\u4e1c\u5761\u3001\u7a3c\u8f69\u800c\u4e0b\u4e0d\u8bba\u4e5f\u3002\u201d\u4ed6\u7684\u53e6\u4e00\u4f4d\u670b\u53cb\u674e\u51b6\u66f4\u8a89\u5176\u4e3a\u201c\u4e8c\u674e\uff08\u674e\u767d\u3001\u674e\u9095\uff09\u540e\u8eab\u201d\u3002 \u6e05\u4ee3\u5f20\u666f\u661f\u300a\u962e\u8bd7\u522b\u88c1\u5e8f\u300b\u8c13\uff1a\u201c\u9057\u5c71\u672a\u5c1d\u4ed5\u5143\uff0c\u800c\u5de8\u624b\u5f00\u5148\uff0c\u51a0\u7edd\u4e8e\u65f6\uff0c\u56fa\u4e0d\u5fc5\u8a00\uff0c\u201d \u300a\u91d1\u53f2\u300b\u5377\u4e00\u4e8c\u516d\u9644\u4f20\u5143\u5fb7\u660e\u3002\u7f2a\u94ba\u8c13\uff1a\u201c\u91d1\u81ea\u5927\u5b9a \u3001\u660e\u660c\u4ee5\u8fd8\uff0c\u6587\u98ce\u851a\u8d77\uff0c\u9042\u4e8e\u672b\u9020\u7b03\u751f\u9057\u5c71\uff0c\u5353\u4e3a\u4e00\u4ee3\u5b97\u5320\u3002\u5176\u8bd7\u55e3\u54cd\u5b50\u7f8e\uff0c\u65b9\u8f68\u653e\u7fc1\uff0c\u53e4\u6587\u6d51\u96c5\uff0c\u4e50\u5e9c\u758f\u5feb\uff0c\u56fd\u4ea1\u4ee5\u6587\u732e\u81ea\u4efb\u3002\u6240\u8457\u300a\u58ec\u8fb0\u6742\u7f16\u300b\u867d\u5931\u4f20 \uff0c\u800c\u5143\u4eba\u7e82\u4fee\u300a\u91d1\u53f2\u300b\uff0c\u591a\u672c\u5176\u4e66\uff0c\u6545\u72ec\u79f0\u96c5\u6b63\u3002\u8bd7\u6587\u53f2\u5b66\uff0c\u8403\u4e8e\u4e00\u8eab\uff0c\u975e\u7b2c\u5143\u660e\u4e4b\u540e\u65e0\u4e0e\u9889\u9883\uff0c\u4e24\u6c49\u4ee5\u6765 \uff0c\u56fa\u4e0d\u6570\u6570\u89cf\u4e5f\u3002\u201d \u300a\u56db\u5e93\u5168\u4e66\u603b\u76ee\u00b7\u9057\u5c71\u96c6\u300b\u8bc4\u5143\u597d\u95ee\u79f0\uff1b\u201c\u597d\u95ee\u624d\u96c4\u5b66\u8d61\uff0c\u91d1\u5143\u4e4b\u9645\u5c79\u7136\u4e3a\u6587\u7ae0\u5927\u5b97\uff0c\u6240\u64b0\u300a\u4e2d\u5dde\u96c6\u300b\uff0c\u610f\u5728\u4ee5\u8bd7\u5b58\u53f2\uff0c\u53bb\u53d6\u5c1a\u4e0d\u5c3d\u7cbe\u3002\u81f3\u6240\u81ea\u4f5c\uff0c\u5219\u5174\u8c61\u6df1\u9083\uff0c\u98ce\u683c\u9052\u4e0a\uff0c\u65e0\u5b8b\u5357\u6e21\u5b8b\u6c5f\u6e56\u8bf8\u4eba\u4e4b\u4e60\uff0c\u4ea6\u65e0\u6c5f\u897f\u6d3e\u751f\u62d7\u7c97\u72b7\u4e4b\u5931\uff0c\u81f3\u53e4\u6587\uff0c\u7ef3\u5c3a\u4e25\u5bc6\uff0c\u4f17\u4f53\u6089\u5907\uff0c\u800c\u7891\u7248\u5fd7\u94ed\u8bf8\u4f5c\u5c24\u4e3a\u5177\u6709\u6cd5\u5ea6\u3002\u201d

\u4f4d\u4e8e\u5ffb\u5dde\u5e02\u4e1c\u53575.5\u516c\u91cc\u5904\u7684\u97e9\u5ca9\u6751\u5317\uff0c\u4e8e1962\u5e74\u5217\u4e3a\u7701\u7ea7\u91cd\u70b9\u6587\u7269\u4fdd\u62a4\u533a\u3002\u5893\u533a\u5206\u5893\u5730\u548c\u91ce\u53f2\u4ead\u4e24\u90e8\u5206\uff0c\u5750\u5317\u671d\u5357\uff0c\u9762\u79ef\u7ea64096\u5e73\u65b9\u7c73\u3002\u5143\u597d\u95ee\u5893\u5c01\u571f\u9ad83\u7c73\uff0c\u76f4\u5f846\u7c73\uff0c\u5893\u524d\u8bbe\u6709\u5377\u68da\u9876\u4eab\u5802\u4e09\u95f4\uff0c\u4eab\u5802\u5185\u6709\u660e\u4ee3\u8bd7\u4eba\u5143\u597d\u95ee\u4e4b\u5893\u6b8b\u7891\u4ee5\u53ca\u660e\u6e05\u4e24\u4ee3\u5143\u597d\u95ee\u5bb6\u65cf\u7891\u523b\u3002\u5143\u4ee3\u77f3\u864e\u3001\u77f3\u7f8a\u3001\u77f3\u7fc1\u4ef2\u5404\u4e00\u5bf9\u3002\u91ce\u53f2\u4ead\u53c8\u540d\u9752\u6765\u8f69\uff0c\u521b\u5efa\u4e8e\u5143\u4ee3\uff0c\u6c11\u56fd\u5341\u4e09\u5e74(1924\u5e74)\u91cd\u4fee\uff0c\u4e1c\u897f\u5bbd144\u7c73\uff0c\u5357\u5317\u957f171.7\u7c73\uff0c\u5360\u5730\u9762\u79ef2.47\u4e07\u5e73\u65b9\u7c73\u3002\u5143\u597d\u95ee\u5893\u73b0\u72b6\u662f\u5893\u5185\u53c8\u65b0\u5efa\u4e86\u5143\u597d\u95ee\u5851\u50cf\u548c\u5143\u597d\u95ee\u751f\u5e73\u4e8b\u8ff9\u7891\u523b\u3002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他的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即过继给他的任县令的二叔父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分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政府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

  元好问对蒙古国的态度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他痛心于金国被蒙古灭亡,对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和出卖金朝后妃大臣极为痛恨,但对崔立开门投降,客观上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一朝全部涂炭死亡之祸又并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在金元交替之际,元好问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金朝的腐败和混乱,希望有一个除旧布新局面的出现,当他看到金朝被蒙古灭亡已成定局后,就把金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荐给蒙古国这个“维新之朝”。对于那些归降蒙古国的金朝旧臣如耶律楚材、张桑、严实、赵天锡等,只要他们曾为减轻金国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过一些好事,他都能够予以谅解。他在蒙古国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蒙古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他对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上述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赞赏。尤其对蒙古贤王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对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特别钦佩,为其歌功颂德。从而他逐渐把蒙古国政府看作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合法正统的政府,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对立的情绪逐渐消失。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元好问虽已63岁高龄,却还是与他的好友张德辉一起北去觐见忽必烈,请求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蠲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了长于诗文、从政之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画鉴赏、书法、佛道哲理等学问,他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500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当他罢职镇平县令,时元宵佳节,百姓老老少少对他恋恋不会,敬酒惜别。在内乡县令任上时,他“劳抚流亡,边境宁谧”,所以当他因母亲去世,按照传统礼制为其母亲罢官守孝3年“丁内艰”时,“吏民怀之”赞许他:“元好问劳抚流亡,循史也,不当徒以诗人自之”。他任南阳县令时,为当地人民争得减3年赋税,发展生产,使人民有休养复苏之望。所以河南志书称他“知南阳县,善政尤著”。《南阳县志》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分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如明朝遗老万斯同拒绝应清政府的博学宏词科的征召,也坚决不要清朝给的七品俸的纂修官官衔,却以“布衣”参与修《明史》。民国三年(1914年)创清史馆,也有不少清朝遗老为报故主来参与《清史稿》的编撰。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54个中原秀士王若虚、王鹗、杨奂、张德辉、高鸣、李治、刘祁、杜仁杰、张仲经、商挺等,请来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而经他教育或指授出来的文坛名手如郝经、王恽、许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继先、阎复等多人。尤其是他保护和教育白朴的故事一直传为文坛佳话。白朴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为白朴的《天籁集》作序的王博文认为,这与元好问的教导分不开:“遗山之后,乐府名家者何人?残膏剩馥,化为神奇,亦于太素(白朴字)集中见之矣。然则继遗山者,不属太素而奚属哉!”

元好问对蒙古国的态度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他痛心于金国被蒙古灭亡,对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和出卖金朝后妃大臣极为痛恨,但对崔立开门投降,客观上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一朝全部涂炭死亡之祸又并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在金元交替之际,元好问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金朝的腐败和混乱,希望有一个除旧布新局面的出现,当他看到金朝被蒙古灭亡已成定局后,就把金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荐给蒙古国这个“维新之朝”。对于那些归降蒙古国的金朝旧臣如耶律楚材、张桑、严实、赵天锡等,只要他们曾为减轻金国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过一些好事,他都能够予以谅解。他在蒙古国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蒙古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他对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上述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赞赏。尤其对蒙古贤王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对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特别钦佩,为其歌功颂德。从而他逐渐把蒙古国政府看作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合法正统的政府,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对立的情绪逐渐消失。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元好问虽已63岁高龄,却还是与他的好友张德辉一起北去觐见忽必烈,请求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蠲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了长于诗文、从政之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画鉴赏、书法、佛道哲理等学问,他的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名公巨卿、藩王权臣,也有一般的画师、隐士、医师、僧道、士人、农民等,据有人考证,其有文字可据者达500余人,例如李杲(东垣)、张从正(子和),被尊为金元四大医学家中的两位(另两人为金代刘完素,元代朱震亨)所以他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迄今流传下来的据信是他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 卷,《唐诗鼓吹》10卷。另有已经散佚的著作多种:《锦机》、《东坡诗雅》、《杜诗学》、《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集验方》、《故物谱》等。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 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历代王朝每当更换之际,前朝的官员们,除投降者外,要麽殉节,要麽抵抗,要麽逃隐,这几种都可以说是保全名节的“方法”之一,元好问在金朝的官虽不大,但也从地方到中央,接近机要。他在金将灭亡之际,上述蒙古的中书令野律楚材,予以很高的赞颂与期望;金亡后,长期作蒙元显要的座上客,有到恒州觐见忽必烈,要求忽必烈作“儒教大宗师”,还参与为叛臣崔立立功德碑。我们该如何看待元好问的人格?
无可否认的,于南宋相当的近代一百多年的文坛,这不可争辩地以元好问为最大代表,他的诗,他得词,他的散文,他的诗论,历来都被人重视,并受到评论家相当的评价,他的其它篇著,如《中州集》,《唐诗鼓吹》在不同方面对民族文化,文学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而灭掉金国。在这样的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大致来说,他的一生可以分成这样几个大的阶段:21岁前,他过的是学生和公子哥儿的优裕生活。这20来年,随着他的过继父元格,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早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即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初次参加科举未能魁名高中,但因多遇名人指教,学问大为长进,打下了做诗为文的深厚根基。太原王中立(字汤臣)、翰林学土路铎(字宣叔)、名儒郝天挺(字晋卿)等都对元好问有过指教师授的功劳。另一方面,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科场失意的打击,使元好问养成了嗜酒的不良癖好。22岁至35岁,是元好问科场多次挫折和遭受战祸、家破人亡,由山西逃难河南并在豫西逐渐定居时期。其间,他备尝了人生的痛苦艰辛。不过,通过应试汴梁,他得以与朝中名人权要如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交接结好,不仅在学问上受到高明的指点,诗文大为进步,而且为以后的仕途进退也打下了重要基础。自35岁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到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1233年)汴京城破被蒙古兵俘虏,是他宦海浮沉和仕途最终结束时期。这一时期,他因不满史馆的冷官生活,很快辞官回豫西登封家中闲居。后被荐举出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再调金中央政府任尚书省令史,移家汴京,经历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恶梦般的生活。自天兴二年(1233年)四月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到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八月49岁结束羁系生活,他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和自由。这期间,他痛心金国的沦亡,奸贼的误国,并为了以诗存史,勤奋编辑金国已故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以“中州”名集,则寓有缅怀故国和以金为正统的深意。从窝阔台十一年(1239年)秋他50岁时返回故乡忻州,到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他68岁时在获鹿寓舍逝世,是他的遗民不仕和为金史编纂四处奔忙搜求有关资料时期。这期间,他的交游范围更广、作诗为文更多,对蒙古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对当时所有的文学形式除金院本之类的戏曲作品未见流传至今的实证或记载传说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有,如:诗、词、歌、曲、赋、小说,传统的论、记、表、疏、碑、铭、赞、志、碣、序、引、颂、书、说、跋、状、青词,以及官府公文诏、制、诰、露布等,均掌握熟练、运用自如。
元好问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他的同时代人和后世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他的另一位朋友李冶更誉其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评元好问称;“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元好问又是一位高明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论诗三首》、《论诗三十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校笠泽丛书后记》等等,都很精辟地评论了古代诗人诗派的得失。他也主张作诗为文要“诚”、要写“情性”,还提出许多写作时的技巧原则,反对生硬晦涩,乱排典故,做学问要“真积力久”等等,都是他几十年亲身实践得来的结晶,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元好问当过中央和地方官,都尽心竭诚,兢兢业业,关心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声誉非常高。
元好问目睹亲历金朝的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从政多年,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时刻关注着金国的命运和金国史迹的保存。当金如败亡前夕,他就向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文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他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灭亡后,他抱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爱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并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他拒不应聘作蒙古国的官,以表明自己的遗民身分和对故国的忠忱。但为了写金史,又不得不与出仕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相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和必要的资料;也正因如此,而引起许多人对他的不谅解,“百谤百骂,嬉笑姗侮,上累祖弥,下辱子孙”。为了完成自己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并为修金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野史亭”,作为存放有关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多年的奔波,使他积累了金朝君臣遗言往行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他又抱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辑成了《中州集》。这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他所知道的金期一代已故或未仕于蒙古国的诗人词客、包括金朝两位皇帝及诸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其中诗2001首,词115首),而且为每位作者共250余人写了小传,给中国文学史填补了空白。《金史·艺文传》就是以它为蓝本写成的,后来的《全金诗》自然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同时,《中州集》也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可惜,正当他满怀信心地说只需破费三数月功夫,查阅抄录了《金实录》上的有关内容,即可着手《金史》的著述时,他的一个朋友却从中作梗,未能得在蒙古万户、汉军首领张柔处见到金实录,以致功亏一篑,使他抱恨以殁。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自己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的这些资料,却为元代修宋、辽、金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修金史奠定了基础。元好问尊重史实,不阿时俗,秉笔直书,所以后代学者一致认为,《金史》与元好问关系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多本其所著”。元好问这种国亡修史的作法,也为后人所仿效。
元好问十分重视和努力保护人才,喜欢奖掖后进。
元好问对蒙古国的态度有一个矛盾变化的过程。他痛心于金国被蒙古灭亡,对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和出卖金朝后妃大臣极为痛恨,但对崔立开门投降,客观上使汴京百万生灵免遭一朝全部涂炭死亡之祸又并不完全否定。因此,他被胁迫参与了为崔立撰写功德碑的重要政治事件,这也是他后来一直耿耿于心、别人对他指摘嘲讽的重要口实。在金元交替之际,元好问的思想十分痛苦和矛盾。他一方面痛心金朝的腐败和混乱,希望有一个除旧布新局面的出现,当他看到金朝被蒙古灭亡已成定局后,就把金朝那54位“天民之秀”推荐给蒙古国这个“维新之朝”。对于那些归降蒙古国的金朝旧臣如耶律楚材、张桑、严实、赵天锡等,只要他们曾为减轻金国人民少遭屠戮之苦做过一些好事,他都能够予以谅解。他在蒙古国生活了二十四五年,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对蒙古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他对中原那些出仕蒙古国的汉族世侯如上述张柔、严实等能够兴文教、安定百姓生活表示赞赏。尤其对蒙古贤王忽必烈重视儒学、大兴学校,实行较利于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十分感激;对忽必烈击灭云南地方势力,取消它的半独立状态、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特别钦佩,为其歌功颂德。从而他逐渐把蒙古国政府看作像汉唐那样值得自己骄傲的合法正统的政府,在他的《刘时举节制云南》七律诗中,他直接称蒙古国为“汉家”:“云南山高去天尺,汉家弦声雷破壁。九州之外更九州,海色澄情映南极”。渐渐地,元好问也把自己看作是蒙古国的一个臣民,对立的情绪逐渐消失。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元宪宗二年(1252年)春夏之间,元好问虽已63岁高龄,却还是与他的好友张德辉一起北去觐见忽必烈,请求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忽必烈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俩又提出蠲免儒户的兵赋,忽必烈也答应了。
元好问多才多艺,除了长于诗文、从政之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画鉴赏、书法、佛道哲理等学问。
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尤其在金元文坛上居首屈一指的地位,即使至明清、堪与他伯仲者也难得一二,被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为“一代宗工”、“一代宗匠”。

  • 鍙や汉鐧藉眳鏄鐨勮瘎浠鏈夊摢浜
    绛旓細鈥鐨勮瘎璇銆傝窘閲戝厓涓変唬 鍏冨ソ闂锛氣滃苟宸炴湭鏄娴佸煙锛屼簲鐧惧勾涓竴涔愬ぉ銆傗濆湪銆婅璇椾笁鍗侀銆嬧滀竴璇ぉ鐒朵竾鍙ゆ柊鈥濆彞涓嬶紝鍏冨ソ闂嚜娉細鈥滈櫠娓婃槑锛屾檵涔嬬櫧涔愬ぉ銆傗濇槑娓 琚佸畻閬撲互鈥滅櫧鑻忔枊鈥濅负鏂嬪悕锛屽苟鏈夈婂拸鎬鏁堢櫧銆嬬殑璇椾綔 娓呬唬涓诲紶鎬х伒璇寸殑琚佹灇浜︾粰浜堢櫧灞呮槗鏋侀珮鐨勮瘎浠銆傛竻涔鹃殕鐨囧笣鏁曠紪鐨勩婂攼瀹嬭瘲閱囥嬪鐧藉眳鏄...
  • 濂夊拷蹇呯儓涓哄剴鏁欏ぇ瀹楀笀鍏冨ソ闂殑鍚嶄汉鏁呬簨
    绛旓細閲戝搥瀹楁澶т笁骞达紙1226骞达級锛鍏冨ソ闂琚换鍛戒负娌冲崡闀囧钩鍘夸护锛屼竴骞村悗杞换鍐呬埂鍘夸护銆傚湪浠栫殑鍊″涓嬶紝鍘熸潵鐢变簬澶╃伨鍏电ジ鑰岀敯鍥噵鏁濈殑鍐呬埂锛岄愭笎鍛堢幇鍑虹敯鍥懕缁裤佸啘浜嬬箒鑽g殑鏅薄銆傚悗鏉ヤ粬鍙堝嚭浠诲崡闃冲幙浠わ紝鏃跺煎ぇ鏃憋紝浠栨瀬鍔涗笂涔︼紝浜夊緱浜嗗噺鍏3骞磋祴绋庣殑鏀跨瓥锛屼娇褰撳湴鐧惧寰椾互浼戝吇鐢熸伅锛岃璇勪环涓衡滃杽鏀垮挨钁椻濄 鍙彲鎯滐紝...
  • 鍏冨ソ闂璇楄繎浠h瘲鍧涗笂棣栧眻涓鎸囩殑鏄
    绛旓細锛夊湪鍥界牬瀹朵骸銆佽韩涓烘晫鍥氳繖浜涢噸澶у彉鏁呯殑鍒烘縺涓嬶紝璇椾汉浠ヤ粬閭b滄専骞藉苟涔嬫皵锛岄珮瑙嗕竴涓栤濓紙閮濈粡銆婇仐灞卞厛鐢熷閾嬶級鐨勮壓鏈璧嬶紝鍐欏嚭浜嗕竴绯诲垪闆勬祽鎮插.鐨勭邯涔辫瘲銆鍏冨ソ闂鈥滅邯涔辫瘲鈥濈殑鐗圭偣涔嬩竴锛屾槸浠栧鍥藉鐏骸銆佷汉姘戦伃闅剧殑鐜板疄涓嶆槸涓鍛冲湴鍝鍙规偛娉o紝鑰屾槸鎶婃偛澹叿鎱ㄧ殑鎰熸儏琛ㄧ幇浜庤媿鑾介泟闃旂殑鎰忓涔嬩腑銆
  • 鍏冨ソ闂涓哄悗涓栧仛鍑轰簡鍝簺璐$尞?浠栦负浠涔堝煎緱鎴戜滑閾?
    绛旓細鍏冨ソ闂敓浜1190骞撮噾鍥斤紝鎹鏄寳榄忓お姝﹀笣鎷撹穻鐒樼殑鍚庝唬锛屾槸閲戞湞鏃舵湡鏈钁楀悕鐨勬枃瀛﹀銆佸巻鍙插瀹朵箣涓锛屼粬涓鐢熻憲鏈夈婇仐灞遍泦銆嬨併婁腑宸為泦銆嬨併婄画澶峰潥蹇椼嬬瓑涓昏浣滃搧锛屽湪鏂囧潧涓婇犳垚浜嗗緢澶х殑褰卞搷銆鍏冨ソ闂殑銆婃懜楸煎効·闆佷笜璇嶃嬩腑闈炲父钁楀悕鐨勪竴娈佃瘲鍙ワ細“闂笘闂达紝鎯呬负浣曠墿锛岀洿鏁欑敓姝荤浉璁搞傚ぉ鍗楀湴鍖...
  • 璇椾汉鍏冨ソ闂绠浠
    绛旓細鍚庝汉璇璧炲叾璇嶁滀箰绔犻泤涓,鎯呰嚧骞藉鈥,鈥滄繁浜庣敤浜,绮句簬鐐煎彞鈥濄傚叾鏂囪壓璇勮浠h〃浣溿婅璇楃粷鍙ヤ笁鍗侀銆嬫祦浼犲緢骞,寮鸿皟璇楁瓕鍐呭,鍚屾椂閲嶈鑹烘湳鎴愬氨鍜岃瘲浜哄搧寰,鐪嬫槸鍚﹁兘浠庡ぇ澶勭潃鐪艰屼笉娴佷簬瑜婃,璁や负濂借瘲搴旇鐪熸烦鑷劧,鎺ㄥ磭闆勫仴璞繄椋庢牸,鍙嶅缁潯绾や附璇楅,瀵瑰悗涓栧奖鍝嶉澶,灏ゅ叾鏄滀竴璇ぉ鐒朵竾鍙ゆ柊,璞崕钀藉敖瑙佺湡娣斥濅箣鍙ュ崄鍒...
  • 濡備綍璇勪环鍏冨ソ闂殑璇楁瓕鎴愬氨?
    绛旓細鍏冨ソ闂殑涓т贡璇楁湁涓や釜鐗圭偣锛氫竴鏄湡瀹炲湴鍙嶆槧浜嗛噾鏈濊鐏骸锛屼汉姘戦伃娑傜偔鐨勭ぞ浼氱幇瀹烇紝浠栫殑钁楀悕鐨勩婂矏闃充笁棣栥嬩负鍏朵腑浠h〃浣滃搧銆傜湡瀹炴槸鍏冨ソ闂抚涔辫瘲鏈涓昏鐨勭壒鐐广備簩鏄巻鍙茬殑鍙嶆濄傚厓濂介棶鐨勪抚涔辫瘲锛屽寘铻嶄簡浠栧涓т贡浜嬪疄鐨勫巻鍙插瑙嗭紝浣滃嚭浜嗗巻鍙鐨勮瘎浠锛屼粠鑰屽鍔犱簡鎬濇兂鐨勬繁搴︺備粬鐨勫北姘磋瘲姘斿娍纾呯ご锛屾剰璞″浼熷.涓斤紝浣...
  • 璇椾汉鍏冨ソ闂绠浠
    绛旓細鍊煎緱涓鎻愮殑鏄紝鍏冨ソ闂杩樻槸涓浣嶆澃鍑虹殑鍘嗗彶瀛﹀銆備粬鎾板啓浜嗗ぇ閲忕殑鍘嗗彶钁椾綔锛屽閲戞湞鐨勫巻鍙茶繘琛屼簡绯荤粺鐨勬暣鐞嗗拰璁拌堪銆備粬鐨勫巻鍙蹭綔鍝佷弗璋ㄧ繑瀹烇紝涓鍚庝汉鐮旂┒閲戞湞鍘嗗彶鎻愪緵浜嗗疂璐电殑璧勬枡銆傛荤殑鏉ヨ锛屽厓濂介棶鏄竴浣嶅鎵嶅鑹恒佸璇嗘笂鍗氱殑鏂囧瀹跺拰鍘嗗彶瀛﹀銆備粬鐨勪綔鍝佷笉浠呭湪褰撴椂澶囧彈鎺ㄥ磭锛屼篃瀵瑰悗涓栦骇鐢熶簡娣辫繙鐨勫奖鍝嶃
  • 鍏冨ソ闂鏄摢涓湞浠g殑鏂囧瀹?
    绛旓細閲戞湞鐏骸鍚庯紝鍏冨ソ闂夋嫨鍥炲埌瀹朵埂锛屼粬鐨勭敓娲婚噸蹇冭浆鍚戜簡钁楄堪銆備粬浠ユ偛鎰ょ殑蹇冩儏锛屽捐瘔鍥界牬瀹朵骸鐨勬繁娣辩棝鑻︼紝鍒涗綔鍑哄ぇ閲忓瘜鏈夌幇瀹炰富涔夌簿绁炵殑璇楁瓕锛屽睍鐜颁簡浠栧浜烘皯鐤捐嫤鐨勬繁鍒荤悊瑙e拰鍚屾儏銆傛澶栵紝鍏冨ソ闂殑鏂囧鎴愬氨骞朵笉浠呴檺浜庤瘲姝岋紝浠栬繕鎾板啓浜嗚濡傘婁腑宸為泦銆嬪拰銆婂,杈版潅缂栥嬬瓑閲嶈鍙蹭功锛屼负鍚庝汉鐮旂┒閲戝彶鎻愪緵浜嗕赴瀵岀殑绱犳潗...
  • 鍏冨ソ闂 绠浠
    绛旓細鍏冨ソ闂锛屽瓧瑁曚箣锛屽彿閬楀北锛屽お鍘熺瀹癸紙浠婂北瑗垮炕宸烇級浜猴紱绯诲嚭鍖楅瓘椴滃崙鏃忔嫇璺嬫皬锛屽厓濂介棶杩囩户鍙旂埗鍏冩牸锛涗竷宀佽兘璇楋紝鍗佸洓宀佷粠瀛﹂儩澶╂尯锛屽叚杞借屼笟鎴愶紱鍏村畾浜斿勾锛1221锛夎繘澹紝涓嶅氨閫夛紱姝eぇ鍏冨勾锛1224 锛夛紝涓崥瀛﹀畯璇嶇锛屾巿鍎掓灄閮庯紝鍏呭浗鍙查櫌缂栦慨锛屽巻闀囧钩銆佸崡闃炽佸唴涔″幙浠ゃ傚叓骞达紙1231锛夌锛屽彈璇忓叆閮斤紝闄ゅ皻涔...
  • 琚佹旦鏂囦粈涔堟椂鍊?浠栫殑璇楁湁鍝簺?
    绛旓細绾︾敓浜1190骞达紝浠昏崳绉閮藉お鍘熶汉锛屽彿涔夊北锛岃灏婁负涓浠f枃璞傝娴╂枃浠栦竴鐢熺殑鎴愬氨娑夊強闈㈠緢骞裤備粬鍦ㄨ瘲姝屻佹暎鏂囥侀煶涔愩佽瘝绛夋柟闈㈤兘鏈夊緢楂樼殑鎴愬氨锛屼唬琛ㄤ綔鏈夎璇椼侀仐灞遍泦绛夈傝娴╂枃鐨勫搴儗鏅浉褰撳己澶с傝娴╂枃鍏跺厛绁栫浉浼犱负鍖楅瓘涔嬪瓙锛屽洜鍏跺厛绁栧湪瀛濇枃甯濇眽鍖栨敼闈╀笅锛岃窡闅忓寳榄忓瓭鏂囧笣鍗楄縼娲涢槼鍚庢敼濮撹銆鍏冨ソ闂殑鏇...
  • 扩展阅读:听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对元方入门不顾的评价 ... 后世对元稹的评价 ... 后人对介子推的评价 ... 历史对老子的评价 ... 对元稹人品的评价 ... 后人怎么评价方孝孺 ... 名人对元稹的评价 ... 后人对陈友谅的评价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