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代表作《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u8bd7\u7ecf\u300a\u84b9\u846d\u300b\u7684\u8d4f\u6790\u662f\u4ec0\u4e48\uff1f


\u300a\u84b9\u846d\u300b\u662f\u4e00\u9996\u4f18\u7f8e\u7684\u53e4\u8bd7\u3002\u8fd9\u9996\u8bd7\u867d\u77ed\uff0c\u4f46\u610f\u5473\u6df1\u957f\uff0c\u5177\u6709\u5f88\u9ad8\u7684\u5ba1\u7f8e\u4ef7\u503c\u548c\u6c38\u6052\u7684\u827a\u672f\u9b45\u529b\uff0c\u4e00\u76f4\u53d7\u5230\u4eba\u4eec\u7684\u6b23\u8d4f\u3002
\u8fd9\u9996\u8bd7\u7684\u89c2\u70b9\u5404\u4e0d\u76f8\u540c\u3002\u5927\u591a\u6570\u4eba\u8ba4\u4e3a\u8bd7\u4eba\u662f\u5728\u60f3\u7231\u4eba\uff0c\u8bd7\u7684\u4e3b\u8981\u601d\u60f3\u662f\u5199\u7231;\u4e5f\u6709\u4eba\u8bf4\uff0c\u8bd7\u4eba\u501f\u4ed6\u7684\u670b\u53cb\u6765\u8bbd\u523a\u79e6\u59cb\u7687\uff0c\u4ed6\u4e0d\u80fd\u6210\u4e3a\u4e00\u4e2a\u597d\u4ec6\u4eba\uff0c\u8fd9\u5bfc\u81f4\u4e86\u4ed6\u7684\u9690\u5c45\uff0c\u5e76\u62d2\u7edd\u6210\u4e3a\u4e00\u540d\u5b98\u5458\u3002
\u6709\u4eba\u8bf4\u8bd7\u4eba\u662f\u9690\u58eb\uff0c\u8fd9\u9996\u8bd7\u662f\u6770\u4f5c\u3002\u6211\u4eec\u7ec6\u7ec6\u54c1\u5473\uff0c\u8fd9\u9996\u8bd7\u5e76\u6ca1\u6709\u6e05\u6670\u5730\u5c55\u73b0\u51fa\u7537\u5973\u4e4b\u95f4\u7684\u5173\u7cfb\uff0c\u800c\u201c\u4f0a\u4eba\u201d\u5219\u662f\u7537\u6027\uff0c\u5973\u6027\u4e5f\u96be\u4ee5\u5224\u65ad\u3002
\u8bf4\u5b83\u662f\u8bbd\u523a\u8bd7\u662f\u6beb\u65e0\u6839\u636e\u7684\u3002\u56e0\u6b64\uff0c\u6211\u4eec\u53ea\u628a\u201c\u4f0a\u4eba\u201d\u770b\u6210\u662f\u8bd7\u4eba\u5c0a\u656c\u548c\u7231\u6234\u7684\u4eba\uff0c\u65e0\u8bba\u7537\u5973\uff0c\u65e0\u8bba\u5982\u4f55\u3002
\u4e00\u76f4\u4ee5\u6765\uff0c\u5b66\u8005\u4eec\u4e5f\u66f4\u613f\u610f\u628a\u5b83\u770b\u6210\u662f\u4e00\u9996\u8bd7\uff0c\u5982\u679c\u201c\u5979\u201d\u7684\u8bd7\u662f\u60c5\u7231\u3001\u7231\u4eba\uff0c\u90a3\u4e48\uff0c\u8fd9\u9996\u8bd7\u5c31\u662f\u5bf9\u6292\u60c5\u82f1\u96c4\u7684\u6267\u7740\u8ffd\u6c42\uff0c\u5bf9\u7f8e\u597d\u7684\u7231\u60c5\u548c\u5bf9\u4e0d\u6101\u5fc3\u60c5\u7684\u8ffd\u6c42\u3002\u7cbe\u795e\u662f\u5b9d\u8d35\u7684\uff0c\u611f\u60c5\u662f\u771f\u8bda\u7684\uff0c\u4f46\u7ed3\u679c\u662f\u5b64\u72ec\u7684\uff0c\u60c5\u51b5\u662f\u60b2\u4f24\u7684\u3002
\u8fd9\u9996\u6b4c\u8bd7\u548c\u4e00\u79cd\u542b\u84c4\u7684\u7f8e,\u8bd7\u4eba\u4e0d\u662f\u76f4\u63a5\u5199\u4ed6\u5982\u4f55\u9519\u8fc7\u4e86\u4f0a\u4eba,\u7126\u8651\u60c5\u7eea\u95f4\u63a5,\u4e0d\u5bfb\u6c42\u53ef\u89c1,\u526a\u4e0d\u65ad,\u539f\u56e0\u4e5f\u4e71\u7684\u60b2\u4f24,\u5fe7\u6101,\u6dcb\u6f13\u5c3d\u81f4\u7684\u63cf\u8ff0\u65e0\u9650\u75db\u82e6\u7684\u5931\u671b\u3002

\u5982\u679c\u628a\u8bd7\u4e2d\u7684\u201c\u4f0a\u4eba\u201d\u8ba4\u5b9a\u4e3a\u60c5\u4eba\u3001\u604b\u4eba\uff0c\u90a3\u4e48\uff0c\u8fd9\u9996\u8bd7\u5c31\u662f\u8868\u73b0\u4e86\u6292\u60c5\u4e3b\u4eba\u516c\u5bf9\u7f8e\u597d\u7231\u60c5\u7684\u6267\u8457\u8ffd\u6c42\u548c\u8ffd\u6c42\u4e0d\u5f97\u7684\u60c6\u6005\u5fc3\u60c5\u3002\u7cbe\u795e\u662f\u53ef\u8d35\u7684\uff0c\u611f\u60c5\u662f\u771f\u631a\u7684\uff0c\u4f46\u7ed3\u679c\u662f\u6e3a\u832b\u7684\uff0c\u5904\u5883\u662f\u53ef\u60b2\u7684\u3002
\u7136\u800c\u8fd9\u9996\u8bd7\u6700\u6709\u4ef7\u503c\u610f\u4e49\u3001\u6700\u4ee4\u4eba\u5171\u9e23\u7684\u4e1c\u897f\uff0c\u4e0d\u662f\u6292\u60c5\u4e3b\u4eba\u516c\u7684\u8ffd\u6c42\u548c\u5931\u843d\uff0c\u800c\u662f\u4ed6\u6240\u521b\u9020\u7684\u201c\u5728\u6c34\u4e00\u65b9\u201d\u53ef\u671b\u96be\u5373\u8fd9\u4e00\u5177\u6709\u666e\u904d\u610f\u4e49\u7684\u827a\u672f\u610f\u5883\u3002\u597d\u8bd7\u90fd\u80fd\u521b\u9020\u610f\u5883\u3002\u610f\u5883\u662f\u4e00\u79cd\u683c\u5c40\u3001\u4e00\u79cd\u7ed3\u6784\uff0c\u5b83\u5177\u6709\u542b\u5bb9\u4e00\u5207\u5177\u5907\u76f8\u4f3c\u683c\u5c40\u3001\u7c7b\u540c\u7ed3\u6784\u7684\u5f02\u8d28\u4e8b\u7269\u7684\u6027\u80fd\u3002
\u201c\u5728\u6c34\u4e00\u65b9\u201d\u7684\u7ed3\u6784\u662f\uff1a\u8ffd\u5bfb\u8005\u2014\u2014\u6cb3\u6c34\u2014\u2014\u4f0a\u4eba\u3002\u7531\u4e8e\u8bd7\u4e2d\u7684\u201c\u4f0a\u4eba\u201d\u6ca1\u6709\u5177\u4f53\u6240\u6307\uff0c\u800c\u6cb3\u6c34\u7684\u610f\u4e49\u53c8\u5728\u4e8e\u963b\u9694\uff0c\u6240\u4ee5\u51e1\u4e16\u95f4\u4e00\u5207\u56e0\u53d7\u963b\u800c\u96be\u4ee5\u8fbe\u5230\u7684\u79cd\u79cd\u8ffd\u6c42\uff0c\u90fd\u53ef\u4ee5\u5728\u8fd9\u91cc\u53d1\u751f\u540c\u6784\u5171\u632f\u548c\u540c\u60c5\u5171\u9e23\u3002
\u539f\u6587\uff1a
\u84b9\u846d
\u3010\u4f5c\u8005\u3011\u65e0\u540d\u6c0f \u3010\u671d\u4ee3\u3011\u5148\u79e6
\u84b9\u846d\u82cd\u82cd\uff0c\u767d\u9732\u4e3a\u971c\u3002\u6240\u8c13\u4f0a\u4eba\uff0c\u5728\u6c34\u4e00\u65b9\u3002\u6eaf\u6d04\u4ece\u4e4b\uff0c\u9053\u963b\u4e14\u957f\u3002\u6eaf\u6e38\u4ece\u4e4b\uff0c\u5b9b\u5728\u6c34\u4e2d\u592e\u3002
\u84b9\u846d\u840b\u840b\uff0c\u767d\u9732\u672a\u665e\u3002\u6240\u8c13\u4f0a\u4eba\uff0c\u5728\u6c34\u4e4b\u6e44\u3002\u6eaf\u6d04\u4ece\u4e4b\uff0c\u9053\u963b\u4e14\u8dfb\u3002\u6eaf\u6e38\u4ece\u4e4b\uff0c\u5b9b\u5728\u6c34\u4e2d\u577b\u3002
\u84b9\u846d\u91c7\u91c7\uff0c\u767d\u9732\u672a\u5df2\u3002\u6240\u8c13\u4f0a\u4eba\uff0c\u5728\u6c34\u4e4b\u6d98\u3002\u6eaf\u6d04\u4ece\u4e4b\uff0c\u9053\u963b\u4e14\u53f3\u3002\u6eaf\u6e38\u4ece\u4e4b\uff0c\u5b9b\u5728\u6c34\u4e2d\u6c9a\u3002
\u8bd1\u6587\uff1a
\u5927\u7247\u7684\u82a6\u82c7\u9752\u82cd\u82cd\uff0c\u6e05\u6668\u7684\u9732\u6c34\u53d8\u6210\u971c\u3002\u6211\u6240\u6000\u5ff5\u7684\u5fc3\u4e0a\u4eba\u554a\u3002\u5c31\u7ad9\u5728\u5bf9\u5cb8\u6cb3\u8fb9\u4e0a\u3002\u9006\u6d41\u800c\u4e0a\u53bb\u8ffd\u5bfb\u5979\uff08\u4ed6\uff09\uff0c\u8ffd\u968f\u5979\uff08\u4ed6\uff09\u7684\u9053\u8def\u9669\u963b\u53c8\u6f2b\u957f\u3002\u987a\u6d41\u800c\u4e0b\u5bfb\u5bfb\u89c5\u89c5\uff0c\u5979\uff08\u4ed6\uff09\u4eff\u4f5b\u5728\u6cb3\u6c34\u4e2d\u592e\u3002\u82a6\u82c7\u51c4\u6e05\u4e00\u5927\u7247\uff0c\u6e05\u6668\u9732\u6c34\u5c1a\u672a\u6652\u5e72\u3002
\u6211\u6240\u6000\u5ff5\u7684\u5fc3\u4e0a\u4eba\u554a\u3002\u5979\uff08\u4ed6\uff09\u5c31\u5728\u6cb3\u6c34\u5bf9\u5cb8\u3002\u9006\u6d41\u800c\u4e0a\u53bb\u8ffd\u5bfb\u5979\uff08\u4ed6\uff09\uff0c\u90a3\u9053\u8def\u574e\u5777\u53c8\u8270\u96be\u3002\u987a\u6d41\u800c\u4e0b\u5bfb\u5bfb\u89c5\u89c5\uff0c\u5979\uff08\u4ed6\uff09\u4eff\u4f5b\u5728\u6c34\u4e2d\u5c0f\u6d32\u3002\u6cb3\u7554\u82a6\u82c7\u7e41\u8302\u8fde\u7ef5\uff0c\u6e05\u6668\u9732\u6ef4\u5c1a\u672a\u88ab\u84b8\u53d1\u5b8c\u6bd5\u3002\u6211\u6240\u6000\u5ff5\u7684\u5fc3\u4e0a\u4eba\u554a\u3002
\u5979\uff08\u4ed6\uff09\u5c31\u5728\u6cb3\u5cb8\u4e00\u8fb9\u3002\u9006\u6d41\u800c\u4e0a\u53bb\u8ffd\u5bfb\u5979\uff08\u4ed6\uff09\uff0c\u90a3\u9053\u8def\u5f2f\u66f2\u53c8\u8270\u9669\u3002\u987a\u6d41\u800c\u4e0b\u5bfb\u5bfb\u89c5\u89c5\uff0c\u5979\uff08\u4ed6\uff09\u4eff\u4f5b\u5728\u6c34\u4e2d\u7684\u6c99\u6ee9\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5173\u4e8e\u8fd9\u9996\u8bd7\u7684\u5185\u5bb9\uff0c\u5386\u6765\u610f\u89c1\u5206\u6b67\u5f88\u5927\u3002\u5728\u8fd9\u91cc\uff0c\u6211\u4eec\u59d1\u4e14\u5148\u628a\u5b83\u5f53\u4f5c\u4e00\u9996\u7231\u60c5\u8bd7\u6765\u89e3\u8bfb\uff1a\u4e3a\u8ffd\u6c42\u5fc3\u4e2d\u601d\u6155\u4e4b\u4eba\u4e0d\u53ef\u5f97\u800c\u4f5c\u3002\u300a\u84b9\u846d\u300b\u5c5e\u4e8e\u300a\u79e6\u98ce\u300b\u3002\u79e6\u98ce\u5171\u5341\u7bc7\uff0c\u5927\u90fd\u662f\u4e1c\u5468\u65f6\u4ee3\u8fd9\u4e2a\u533a\u57df\u7684\u6c11\u6b4c\u3002
\u4e1c\u5468\u65f6\u7684\u79e6\u5730\u5927\u81f4\u76f8\u5f53\u4e8e\u4eca\u5929\u7684\u9655\u897f\u5927\u90e8\u53ca\u7518\u8083\u4e1c\u90e8\u3002\u5176\u5730\u201c\u8feb\u8fd1\u620e\u72c4\u201d\uff0c\u8fd9\u6837\u7684\u73af\u5883\u8feb\u4f7f\u79e6\u4eba\u201c\u4fee\u4e60\u6218\u5907\uff0c\u9ad8\u5c1a\u6c14\u529b\u201d\uff08\u300a\u6c49\u4e66\u00b7\u5730\u7406\u5fd7\u300b\uff09\uff0c\u800c\u4ed6\u4eec\u7684\u60c5\u611f\u4e5f\u662f\u6fc0\u6602\u7c97\u8c6a\u7684\u3002
\u4fdd\u5b58\u5728\u300a\u79e6\u98ce\u300b\u91cc\u7684\u5341\u9996\u8bd7\u4e5f\u591a\u5199\u5f81\u6218\u730e\u4f10\u3001\u75db\u60bc\u8bbd\u529d\u4e00\u7c7b\u7684\u4e8b\uff0c\u4f3c\u300a\u84b9\u846d\u300b\u3001\u300a\u6668\u98ce\u300b\u8fd9\u79cd\u51c4\u5a49\u7f20\u7ef5\u7684\u60c5\u81f4\u5374\u66f4\u50cf\u90d1\u536b\u4e4b\u97f3\u7684\u98ce\u683c\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ff0d\u84b9\u846d

《蒹葭》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全诗原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话文释义:河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秋深了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河边芦苇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魂牵梦绕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扩展资料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

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蒹葭》是一首意境美好,千古流传的诗歌。这首诗篇幅简短,却意味深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历来备受人们的赞赏。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台湾著名小说家琼瑶曾根据这首诗的意境创作了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和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词。《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先简单介绍一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认为诗人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也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诗人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细品味,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诗人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历来的文人墨客也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此首诗词还有一种含蓄之美,诗人并未直接写到自己如何想念伊人,却很巧妙的将自己寻找的焦急心情表露无疑,间接的将自己可见而不可求,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肠寸断,无限怅惘的苦涩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蒹葭》的意境也非常美,朦朦胧胧,让人心生向往。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诗人的急切追求与连任可望不可及的结合,诗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球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蒹葭》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也就在于它创造了情与景互相生发、渗透并融合无间的美妙神奇的诗歌意境,而这符合我们民族对诗歌基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从《蒹葭》的艺术手法上看,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它最大的特点是也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在当时那样的社会条件下,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实在很让人惊赞。

  而这首著名的诗词对后世也有很深的影响,其中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被后世一直传用,其句法的四言(也有二、三、五、六、七、八言)为主,也同时启发了后来的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出现。总而言之,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方面,诗经都是开创历代文体的先河,而《蒹葭》作为诗经的代表作,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脍炙人口。

原文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编辑本段]注释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遡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之:代“伊人”
[编辑本段]今译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编辑本段]简评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编辑本段]层次结构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编辑本段]内容述评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 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蒹葭《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意境的整体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编辑本段]武侠小说
武侠作家小椴《开唐·教坊》及《开唐·剑器》中的人物,为唐教坊效力。后多游走于江湖草野,多识医术,善舞剑,与罗卷齐名。小名蒹葭,被人戏称“肩胛”,又称“小骨头”,开唐第一部中出现,曾力救唐太子李建成的遗孤“却奴”。蒹葭对却奴有授艺之功,却无师徒之名。唐皇宫救人一战受伤,又为救苦敌,内力大伤。留下满室珠宝予却奴,死于长满芦苇的湖畔。是一个迷一般的人物,在整个故事中都表现了他孤独,神秘,与仁义的性格。可歌可泣。
[编辑本段]参考资料
异人异境,使人欲仙。(明•钟惺《诗经评点》) 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觉点睛欲飞,人神之笔。(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清,黄中松《诗疑辨证》)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境颇似象征主义,而含有神秘意味。(陈子展《诗经直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难至矣。”按(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脱之曰:“夫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古罗马诗人桓吉尔名句云;“望对岸而伸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国古民歌咏好事多极障,每托兴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减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近代诗家至云:“欢乐长在河之彼岸。”……(钱钟书《管锥编》)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不问了吗把地址吗!

  • 钂硅懎杩欓璇楅噰鐢ㄤ簡浠涔堣〃鐜版墜娉曡瘲鐨勬瘡涓绔犻兘杩愮敤浜嗕粈涔堣壓鏈墜娉昣鐧惧害...
    绛旓細銆婅捁钁杩欓璇楅噰鐢ㄤ簡鍥炵幆澶嶆矒锛堥噸绔犲彔鍙ワ級鐨勮〃鐜版墜娉曪紝鍏ㄨ瘲涓夌珷锛屾瘡绔犲紑澶寸敤璧峰叴鐨勮壓鏈墜娉曪紝灞曠幇涓骞呮渤涓婄鑹插浘锛岃捣鍒颁簡寰堝ソ鐨勬皵姘涙覆鏌撳拰蹇冨鐑樻墭浣滅敤銆傘婂浗椋幝风Е椋幝疯捁钁嬫槸涓浗鍙や唬鐜板疄涓讳箟璇楅泦銆婅瘲缁銆嬩腑鐨勪竴绡囷紝鍏ㄨ瘲鍘熸枃濡備笅锛氳捁钁媿鑻嶏紝鐧介湶涓洪湝銆傛墍璋撲紛浜猴紝鍦ㄦ按涓鏂广傛函娲勪粠涔嬶紝閬撻樆涓旈暱銆傛函...
  • 钂硅懎璧忔瀽鏄粈涔?
    绛旓細銆婅瘲缁•绉﹂•钂硅懎銆嬭祻鏋浣滆:闄舵稕 灏瑰缓绔 杞创鑷:缃戠粶 鐐瑰嚮鏁:6917浠や汉閬愭兂,缇庝笉鑳滄敹鈥斺旀垜璇汇婄Е椋•钂硅懎銆嬮櫠娑 銆婅捁钁鏄笁鐧剧瘒涓姃鎯呯殑鍚嶇瘒銆傚畠鍦ㄣ婄Е椋庛嬩腑鐙爣涓鏍,涓庡叾浠栫Е璇楀ぇ寮傚叾瓒,缁濅笉鐩哥被銆傚湪绉﹀浗杩欎釜濂芥垬涔愭枟鐨勫皻姝︿箣閭,绔熸湁杩欑瓑鐜茬彂鍓旈忋佺紶缁垫偙鎭讳箣浣,瀹炰箖涓澶у浜嬨備綔鍝佹枃瀛楀緢绠鍗:...
  • 璇楃粡钂硅懎鐨勪富鏃ㄦ槸浠涔 璇楃粡钂硅懎鐨勪富鏃ㄦ湁浠涔
    绛旓細钂硅懎钀嬭悑锛岀櫧闇叉湭鏅炪傛墍璋撲紛浜猴紝鍦ㄦ按涔嬫箘銆傛函娲勪粠涔嬶紝閬撻樆涓旇坊銆傛函娓镐粠涔嬶紝瀹涘湪姘翠腑鍧汇傝捁钁噰閲囷紝鐧介湶鏈凡銆傛墍璋撲紛浜猴紝鍦ㄦ按涔嬫稑銆傛函娲勪粠涔嬶紝閬撻樆涓斿彸銆傛函娓镐粠涔嬶紝瀹涘湪姘翠腑娌氥銆婅捁钁鐨璧忔瀽 銆婅捁钁嬩竴璇楀嚭鑷銆婅瘲缁銆嬩腑鐨勩婄Е椋庛嬶紝鐩歌緝浜庡悓灞炰簬銆婄Е椋庛嬩腑鍏朵綑澶氬啓寰佹垬鐚庝紣鐨勮瘲姝岋紝銆婅捁钁...
  • 钂硅懎璧忔瀽
    绛旓細鍏ㄦ枃鍐欐櫙鎶掓儏锛屾儏鏅氦铻嶏紝娓叉煋浜嗘繁绉嬪噭鍑夌殑姘旀皼锛岃鑰呰Е鍙婇殣钘忓湪鎻忓啓瀵硅薄鍚庨潰鐨勪笢瑗匡紝灏辨劅鍒拌繖棣栬瘲涓殑鐗╄薄锛屼笉鍙槸琚瘲浜烘嬁鏉ュ崟绾湴姝屽拸锛屽叾涓洿钑磋偛鐫鏌愪簺璞″緛鐨勬剰鍛炽傝〃鐜颁簡涓讳汉鍏拷姹傜埍鎯呰屼笉鍙緱鐨勬儐鎬呬箣鎯呫傘婄Е椋幝钂硅懎銆鏄腑鍥藉彜浠g幇瀹炰富涔夎瘲闆銆婅瘲缁銆嬩腑鐨勪竴棣栬瘲銆傛璇楁浘琚涓烘槸鐢ㄦ潵璁ュ埡绉﹁鍏笉...
  • 濡備綍鐞嗚В銆婄Е椋幝钂硅懎銆杩欓璇?
    绛旓細銆婅捁钁杩愮敤浜嗗熸櫙鎶掓儏锛岃祴姣斿叴鐨勮壓鏈墜娉曪紝璇楁瘡绔犵殑澶翠袱鍙ラ兘鏄互绉嬫櫙璧峰叴锛屽紩鍑烘鏂囥傚畠鏃㈢偣鏄庝簡瀛h妭涓庢椂闂达紝鍙堟覆鏌撲簡钂硅媿闇茬櫧鐨勫噭娓呮皵姘涳紝鐑樻墭浜嗕汉鐗╂呮儤鐨勫績鎯咃紝杈惧埌浜嗗瘬鎯呬簬鏅佹儏鏅氦铻嶇殑鑹烘湳澧冨湴銆傘婂浗椋幝风Е椋幝疯捁钁嬫槸涓浗鍙や唬鐜板疄涓讳箟璇楅泦銆婅瘲缁銆嬩腑鐨勪竴绡囥傚師鏂囪妭閫夛細钂硅懎鑻嶈媿锛岀櫧闇蹭负闇溿
  • 銆婅捁钁杩欓璇楁槸浠涔堟剰鎬 ?琛ㄨ揪璇椾汉浠涔堟濇兂鎰熸儏 ? 鎬!
    绛旓細杩欓璇楄〃鐜颁簡鎶掓儏涓讳汉鍏缇庡ソ鐖辨儏鐨勬墽钁楄拷姹傚拰杩芥眰涓嶅緱鐨勬儐鎬呭績鎯呫傚師鏂囷細钂硅懎 鍏堢Е锛氫綒鍚 钂硅懎鑻嶈媿锛岀櫧闇蹭负闇溿傛墍璋撲紛浜猴紝鍦ㄦ按涓鏂广傛函娲勪粠涔嬶紝閬撻樆涓旈暱銆傛函娓镐粠涔嬶紝瀹涘湪姘翠腑澶傝捁钁悑钀嬶紝鐧介湶鏈櫈銆傛墍璋撲紛浜猴紝鍦ㄦ按涔嬫箘銆傛函娲勪粠涔嬶紝閬撻樆涓旇坊銆傛函娓镐粠涔嬶紝瀹涘湪姘翠腑鍧汇傝捁钁噰閲囷紝鐧介湶鏈凡銆傛墍璋...
  • 銆婅捁钁鐨璧忔瀽200瀛楀乏鍙冲氨濂,涓嶈缈昏瘧,鎷滄墭鍚勪綅甯府蹇
    绛旓細濡傗滆悑钀嬧濄佲滈噰閲団濆垎鍒斁鍦ㄢ滆媿鑻嶁濈殑浣嶇疆涓婏紝鐢ㄢ滄湭鏅 鈥濄佲滄湭宸测濆幓鍒嗗埆鍙栦唬鈥滀负闇溾濓紝杩欐牱鏃㈠仛鍒颁簡涓鍞变笁鍙癸紝浣胯瘲浜虹殑鎰熸儏寰楀埌浜嗗厖鍒嗙殑琛ㄨ揪锛屽張浣胯瘲浣滆鏂囧瘜鏈夊彉鍖栬屾棤閲嶅鍛嗘粸涔嬫劅銆銆婅捁钁鏄崄浜旈涓殑涓绡囷紝鍙皳鈥滈鈥濈被璇楃殑浠h〃锛岃瀹銆婅瘲缁銆嬬殑璇█缇庯紝缁撴瀯缇庯紝鎬濇兂缇庡彲瑙佷竴鏂戙
  • 璇楃粡钂硅懎鏄粈涔堟枃浣
    绛旓細璇楃粡路钂硅懎鏂囦綋锛氬彜璇 銆婅瘲缁路钂硅懎銆鍑鸿嚜銆婅瘲缁徛风Е椋庛嬶紝鏄竴棣栨浜哄彜浣撹瘲銆傝瘲涓殑鈥滀紛浜衡濇槸璇椾汉鐖辨厱銆佹蹇靛拰杩芥眰鐨勫璞°傛湰璇椾腑鐨勬櫙鐗╂弿鍐欏崄鍒嗗嚭鑹诧紝鏅腑鍚儏锛屾儏鏅祽铻嶄竴浣擄紝鏈夊姏鍦扮儤鎵樺嚭涓讳汉鍏噭濠夋儐鎬呯殑鎯呮劅锛岀粰浜轰竴绉嶅噭杩锋湨鑳х殑缇庛傝繖棣栬瘲鏈鏈変环鍊兼剰涔夈佹渶浠や汉鍏遍福鐨勪笢瑗匡紝涓嶆槸鎶掓儏涓讳汉鍏殑...
  • 璇楃粡銆婅捁钁鐨璧忔瀽鏄粈涔?
    绛旓細銆婅捁钁鏄竴棣栦紭缇庣殑鍙よ瘲銆傝繖棣栬瘲铏界煭锛屼絾鎰忓懗娣遍暱锛屽叿鏈夊緢楂樼殑瀹$編浠峰煎拰姘告亽鐨勮壓鏈瓍鍔涳紝涓鐩村彈鍒颁汉浠殑娆h祻銆傝繖棣栬瘲鐨勮鐐瑰悇涓嶇浉鍚屻傚ぇ澶氭暟浜鸿涓鸿瘲浜烘槸鍦ㄦ兂鐖变汉锛岃瘲鐨勪富瑕佹濇兂鏄啓鐖;涔熸湁浜鸿锛岃瘲浜哄熶粬鐨勬湅鍙嬫潵璁藉埡绉﹀鐨囷紝浠栦笉鑳芥垚涓轰竴涓ソ浠嗕汉锛岃繖瀵艰嚧浜嗕粬鐨勯殣灞咃紝骞舵嫆缁濇垚涓轰竴鍚嶅畼鍛樸傛湁浜...
  • 钂硅懎鐨勮瘲鎰忔槸浠涔?
    绛旓細銆婅捁钁鏄腑鍥藉彜浠g涓閮ㄨ瘲姝屾婚泦銆婅瘲缁銆嬩腑鐨勪竴棣栬瘲銆傚叏璇楃殑瀛楅潰鎰忔濓細娌宠竟鑺﹁媷闈掕媿鑻嶏紝绉嬫繁闇叉按缁撴垚闇溿傛剰涓汉鍎垮湪浣曞锛熷氨鍦ㄦ渤姘撮偅涓鏂广傞嗙潃娴佹按鍘绘壘濂癸紝閬撹矾闄╅樆鍙堝お闀裤傞『鐫娴佹按鍘绘壘濂癸紝浠夸經鍦ㄩ偅姘翠腑澶傛渤杈硅姦鑻囧瘑鍙堢箒锛屾竻鏅ㄩ湶姘存湭鏇惧共銆傛剰涓汉鍎垮湪浣曞锛熷氨鍦ㄦ渤宀搁偅涓杈广傞嗙潃娴佹按鍘绘壘濂...
  • 扩展阅读:秦风蒹葭全文赏析 ... 蒹葭的诗歌意境的赏析 ... 诗经全集305篇 ... 蒹葭情感美赏析 ... 诗经楚辞500名字男孩 ... 诗经蒹葭的赏析及感受 ... 《蒹葭》简要赏析 ... 蒹葭的千古名句赏析 ...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赏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