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都看什么书?三字经 四书五经 史记……其中有蕴含了多少修身,治世的哲学呢?! 古代人都是看什么书,书名就行了,越多越好

\u53e4\u4ee3\u90a3\u4e2a\u541b\u738b\u4e34\u7ec8\u524d,\u5631\u5490\u81ea\u5df1\u6700\u4fe1\u4efb\u7684\u4e09\u4e2a\u4eba\u4e0d\u80fd\u7528

\u6853\u516c\u56db\u5341\u4e00\u5e74\uff08\u524d645\uff09\uff0c\u7ba1\u4ef2\u91cd\u75c5\u3002\u4e34\u6b7b\u524d\uff0c\u4ed6\u5bf9\u9f50\u6853\u516c\u8bf4\uff0c\u6613\u7259\u3001\u5f00\u65b9\u3001\u7ad6\u5201\u4e09\u4e2a\u4eba\u4e0d\u80fd\u7528\u3002
\u3000\u3000\u6613\u7259\uff0c\u9f50\u6853\u516c\u5ba0\u5e78\u7684\u8fd1\u81e3\uff0c\u4e5f\u662f\u4e13\u7ba1\u6599\u7406\u9f50\u6853\u516c\u996e\u98df\u7684\u53a8\u5e08\u3002\u4ed6\u64c5\u957f\u4e8e\u8c03\u5473\uff0c\u4e3a\u4e86\u8ba8\u597d\u9f50\u6853\u516c\uff0c\u5c45\u7136\u6740\u6b7b\u81ea\u5df1\u7684\u513f\u5b50\u505a\u6210\u83dc\u7ed9\u9f50\u6853\u516c\u5403\uff0c\u9f50\u6853\u516c\u8ba4\u4e3a\u6613\u7259\u7231\u4ed6\u80dc\u8fc7\u4eb2\u9aa8\u8089\uff0c\u56e0\u6b64\u5f88\u4ee5\u53d7\u5ba0\u3002
\u3000\u3000\u536b\u5f00\u65b9\u662f\u6625\u79cb\u65f6\u671f\u536b\u56fd\u7684\u516c\u5b50\uff0c\u4ed6\u89c1\u9f50\u56fd\u5f3a\u76db\uff0c\u613f\u4ed5\u4e8e\u9f50\u3002\u5f00\u65b9\u5bf9\u9f50\u6853\u516c\u8868\u9762\u4e0a\u5fe0\u5fc3\u8ffd\u968f\uff0c\u5341\u4e94\u5e74\u6ca1\u6709\u56de\u5bb6\uff0c\u7236\u6bcd\u53bb\u4e16\u4e5f\u4e0d\u56de\u56fd\u5954\u4e27\u3002\u6853\u516c\u8ba4\u4e3a\u5f00\u65b9\u7231\u4ed6\u80dc\u8fc7\u7236\u6bcd\u3002
\u3000\u3000\u7ad6\u5201\uff0c\u4e3a\u4e86\u8868\u793a\u5bf9\u9f50\u6853\u516c\u7684\u5fe0\u5fc3\uff0c\u81ea\u884c\u9609\u5272\uff0c\u5165\u5bab\u505a\u4e86\u5ba6\u5b98\u3002\u6853\u516c\u8ba4\u4e3a\u7ad6\u5201\u7231\u4ed6\u80dc\u8fc7\u81ea\u5df1\u3002
\u3000\u3000\u7ba1\u4ef2\u6b7b\u540e\uff0c\u9f50\u6853\u516c\u4e0d\u542c\u7ba1\u4ef2\u7684\u8bdd\uff0c\u91cd\u7528\u4e09\u4eba\uff0c\u4e09\u4eba\u4e13\u6743\u3002\u540e\u6765\u9f50\u6853\u516c\u75c5\u91cd\u65f6\uff0c\u6613\u7259\u3001\u7ad6\u5201\u3001\u536b\u5f00\u65b9\u7b49\u4eba\u7981\u9522\u6853\u516c\u4e8e\u5ba4\uff0c\u7b51\u9ad8\u5899\u4e0d\u51c6\u5165\uff0c\u5230\u4e86\u51ac\u5929\u6853\u516c\u997f\u6b7b\u3002

\u8bba\u8bed\uff0c\u5c71\u6d77\u7ecf\uff0c\u53f2\u8bb0\uff0c\u8d44\u6cbb\u901a\u9274\uff0c\u672c\u8349\u7eb2\u76ee\uff0c\u4e09\u5b57\u7ecf\uff0c\u9053\u5fb7\u7ecf\uff0c\u8bd7\u7ecf\uff0c\u804a\u658b\u5fd7\u5f02\uff0c\u5c1a\u4e66\uff0c\u6c49\u4e66\uff0c\u540e\u6c49\u4e66\uff0c\u4e09\u56fd\u5fd7\uff0c\u5de6\u4f20\uff0c\u516c\u7f8a\u4f20\uff0c\u8c37\u6881\u4f20\uff0c\u5c14\u96c5\uff0c\u5b5d\u7ecf\uff0c\u6613\u7ecf\uff0c\u793c\u8bb0\uff0c\u6c34\u7ecf\u6ce8\uff0c\u5b59\u5b50\u5175\u6cd5\uff0c\u4e09\u7565\uff0c\u516d\u97ec

  中国的皇帝,可以分为好读书、不读书两类。而那些读书的皇帝,又可分为因读书而成为“好皇帝”,以及因读书而成为“坏皇帝”这两类。

  所谓“皇帝原来不读书”,其表现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汉高祖歧视和虐待知识分子。   考察中国古代的皇帝,大概有两种人:流氓、豪强。前者如刘邦、朱元璋,后者如刘秀、李世民:这两种人都不是靠读书登基的。读书?太酸了,那是秀才侪辈们干的事。然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秀才人情纸半张”……“秀才”,不啻一无用处的别名耳,既无财富,又无死党和狠勇,怎堪比流氓、豪强,所以“刘项原来不读书”有道理了。
  这道理却也诡怪,治国么,怎么竟可以不读书呢?古人尚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没有一肚子先人、圣人或前人的统治智慧即“间接经验”,怎么统治、管理好一个偌大的王朝呢?然而,不读书是不是没有道理呢,这要看怎么读书,以及读了之后知、行的关系。《颜习斋言行录》中说:“书之病天下久矣……古今圣贤豪杰旋乾坤开务成物,由黄帝五霸以至秦汉唐宋明,皆非书生也。读书著书,能损人神智气力,不能益人才德。期间或有一二书生济世救难者,是其天资高,若不读书其事功亦伟,然为书损耗,非受益也。”它至少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因“读死书”“死读书”而“读书死”的一个惯常的规律。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若干开创基业的皇帝,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都是不太喜欢读书的皇帝。

  皇帝不读何所恃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不读书”“反读书”到了极致,就是封建专制思想统治的源头,如明太祖朱元璋大搞专制统治,其表现形式是厉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而所谓“不读书”“反读书”的潮流也在历史上开了一个反智主义的源头。   不爱读书由帝制所决定。在一个没有任何束缚、监督、制衡的制度之下,一个人平白坐了天下,那么,一个人的自然属性几乎会毫不费力地战胜了他的其他角色和功能。于是,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等等,会很快包围帝王的日常生活。甚至,这又会从骨子上影响到庞大的帝王后备军的“准帝王”们,比如最早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以及进城之后的“天王”洪秀全等,都概莫能外。因此,这些或者靠了血缘裙带,或者靠了刀光斧影,或者靠了“宁有种乎”的暴力登台的帝王,在他们的生活中,读书本来就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有无数的欲望需要满足。甚至可以说,在帝王这个位子上,可以有多少嗜好、癖好都可以成为现实呢,于是,读什么劳什子的书呢,滚它一边去吧。
  因此,古代的封建帝王因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位居万人之上而为所欲为。多数皇帝整日花天酒地,也不愿让光阴由读书去充填,而且管理国家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由自己的心腹大臣和太监去打理。

  读出了江山社稷
  但爱读书且提倡读书风气的古代皇帝也是很多的。
  三国时孙权嘱咐大将吕蒙读书——兵法、历史等等,读多了才能逢大事 “不糊涂”,也能受人尊敬,当年同是大将的鲁肃,就对读了书的吕蒙刮目相看。此之后,北魏孝文帝、南朝梁代的文宗等,都喜读书,甚至认为不读书就难称皇帝。这样,便把读书抬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去认知了。
  到了宋,太祖虽然是“马上”得的天下,却常常手不释卷,他知道,要使自己广见闻、增智慧,唯有读书,也是他说的“宰相须用读书人”。继任的宋太宗,下令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太平总类》,书成,他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明、清两代皇帝,除处理政务和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后来雍正皇帝曾说,“读书养气”,即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这是皇帝自觉读书以提高自己执政能力的一种感悟。
  康熙更是皇帝中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从5岁开始读书,8岁登基,从此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至少年时,因读书过劳,至于咯血,仍不肯休息。24岁时,在内廷设南书房,选择汉儒为侍读学士,常侍左右讲究文义,并命学士日日进讲,有时虽在瀛台避暑,也不尝间断。晚年教子读书,也可视为是他读书好学的继续。到了他的孙辈,还有一位打破“到处一游”写诗纪录的乾隆皇帝,其学习和创作的劲头毫不逊于康熙。

  读书而亡国也大有人在
  读书而成为亡国之君的,也大有其人。
  王莽早年以清贫而喜读书知名,而且喜探索,还做了尸体解剖、飞行试验、人造乳酪等探索,比达?芬奇等不知早了多少年。可惜他读书食古不化,后来大搞乌托邦试验,最终功败垂成。
  信佛的“皇帝菩萨”梁武帝萧衍,除了佛事,最好读书,“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立,常至戊夜”。此外,他还喜写书,《通史》以及《统御集》等,还创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理论。不过,书读得多了,昏头昏脑,居然自己出宫“舍身”,创造了历史上皇帝出家的纪录。
  隋炀帝也是如此,喜欢书籍,除了收藏,他还爱写书,不过终究于治理国家大事无补,且成为快速亡国的典型。
  其实,如果不是苍天弄人,皇帝中有的人本来是很可表彰的,如有“皇帝词人”之称的南唐后主李煜以及有“书画大家”之称的宋徽宗赵佶等。不过,因为是皇帝,不是专事读书或艺术创作的士子,他们的下场就只能是亡国之君,如南朝梁元帝萧绎临亡国时才恍然大悟,下令焚烧古今图书14万卷,且口中喃喃道:“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这四个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资治育人意识。儒家史论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资治育人。王船山在解释“资治通鉴”的含义时说:“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荣,故曰‘通’也。”“‘鉴’者,能别人之所妍媸者,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鉴之者明,通之也广,资之也深,人自取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岂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之侀,而终古不易也哉!”司马光自己也说《资治通鉴》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资治通鉴》是必看的,里面有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帝王之术,是标准的为皇帝服务的书。
还要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还有一些经典古书: 如《左传》,《尚书》,《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楚辞》,《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书》等等。
皇帝还要读很多名人名言名篇,比如:《出师表》,诗集,名人语录。
康熙还比较特别,涉猎比较广泛,宗教、军事、科技、数学等都看,典型的包括《金刚经》《老子》《孙子兵法》《齐民要术》《史记》《全唐诗》《论衡》等,读过外国的代数几何、天文地理等等,可能算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十全皇帝了。
不过皇帝是不能读闲书的,也就是像传奇小说之类的是绝对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关于 古代这些言论 固然能治世 我最爱 <道德经> 道可道 非常道/ 至于其他 四书五经的 没深研究过

古代君王看什么四书五经是主要的,史记,这都是必需的。。。其中有可以治理国家的哲学,等等。。
(三字经那是君王小时候看的吧~!)

扩展阅读:人之初三字经 ... 三字经快速记忆法经典 ... 三字经找女孩名字 ... 三字经朗诵完整版注音 ... 父子恩三字经完整版 ... 三字经儿童版朗诵 ... 幼儿必背的三字经 ... 三字经全文 正版朗读 ... 三字中的朝代和帝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