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节节败退,彭德怀无奈效仿诸葛亮,一天歼敌5万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共和国立国之战。在这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中,拥有当时全球最强综合实力的美军,和建国仅仅一年,百废待兴的共和国,在朝鲜这块东西方意识形态战的代理战场之上,进行了殊死搏斗。

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万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至十一月五日,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随后进行的三次战役中,志愿军以共计伤亡六万余人的代价,占领平壤,越过三八线,直捣汉城,达到汉江南岸。杜鲁门在联合国军危急之时,撤下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换上李奇微,将战线稳定在汉江南岸。

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以绝对优势兵力,以王近山第三兵团、宋时轮第九兵团和杨得志第十九兵团为主力,在汉江以南东西横跨上百公里的漫长战线之上,向南强行推进。第一次战斗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歼灭敌军两万三千余人,但志愿军后勤补给的严重问题,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境地。

一九五一年五月初,洪学智应周恩来之命紧急回国。周恩来从火线召回战将,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问题。见到洪学智后,周恩来开门见山,让洪学智详细报告后勤方面的主要麻烦。

洪学智总结了两个矛盾: 后勤补给线过长,与落后的运输方式之间的矛盾,以及后勤运输需要保护,与中国军队缺乏空军和防空力量的矛盾 。一九五零年十月,中国组建东北后勤前线临时指挥处,指挥处距离中朝边境八十五公里左右。

第二次战役结束前,志愿军推进到平壤以南,从东北调运物资送往前线西部,总距离不到二百六十公里,运往前线东部,总距离不到三百公里。第三次战役期间,由于志愿军推进过快,后勤补给线骤增到五百五十公里左右。补给线距离如此遥远,志愿军的运输工具却只能是马车、骡车、驴车甚至人力运输,只有极少数车辆可供调遣。

除了后勤线长,运输方式落后,运输线暴露也是后勤硬伤。志愿军后勤运输推进速度平均每天不超过二十公里,这种速度相对于美军强大的空军火力来说,无异于龟兔赛跑。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日,美国空军F2H女妖战斗机在鸭绿江以东二十五公里处,突袭志愿军物资运输部队,击毁约三万斤蔬菜和粮食、几千公斤豆油和各式油类、近五万套军装、军大衣、军靴和手套和少量武器弹药。

一九五一年四月八日,一支由美军F80、F82战斗机组成的编队,击毁了两百八十七万斤粮食、十九万双鞋。当时一线志愿军总数约为四十五万,这次空袭相当于损失了一半物资。

因为后勤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彭德怀最终意识到持久战不可避免,同时,李奇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一面配合杜鲁门演出和谈的戏码,一面命令范弗利特发动 铁桶攻势 。李奇微利用美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西向东铺开了一条巨大的战线。在汉城、加平、春川、华川、杨口和杆城,分别部署了美国第一军、第九军、第十军,并在横城以东部署了南朝鲜第三军团和第一军团,总兵力约为二十五万。

李奇微的战略方针是:利用美军密不透风的横向战场,一点一点向北推进,凭借自身强大的前线火力和后勤力量,稳扎稳打,直到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一带。

战斗层面,李奇微和范弗利特根据志愿军的作战特点,制定了周密的应对方案。自入朝作战以来,因为武器装备落后,缺乏空军等软肋,志愿军始终秉持白天隐蔽休整,夜晚作战的原则。

这套打法一度让美军十分苦恼。李奇微接管兵权后,在第四次战役中,也曾想尽办法对付这套打法,但效果都不明显。直到第五次战役之初,李奇微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志愿军部队夜间进攻时,美军就进行战略性后撤,但后撤距离始终稳定在二十公里左右,这一距离,正好是志愿军夜间进攻的最远推进距离。白天到来之后,美军再利用强大的机械化步兵、装甲集群和空中力量,反推回去。

利用这种克制战术,美军整体战线不断向志愿军方向步步紧逼,志愿军节节败退,前后达到一百多公里。一九五一年五月初,志愿军西部战线维持在水原一带,由第五十军、第三十八军坐镇后方。中部战线维持在砥平里以南五公里处,后方由三十九军坐镇。东部战线则维持在原州一带,后方由第四十二军、四十军、第六十六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第三军团和第五军团坐镇。

到了五月中旬,全军节节败退。西线从水原先退至汉城、继而退至汶山和开城一线;中线从砥平里退往加平,最后退到涟川和金化一线。东线则从原州一路败退到春川,又退至华川和杨口和杆城一线。

志愿军败退的同时,在美军的战术队形方面,李奇微也做了很大改进。他一改之前作战时的一线平推,实行 纵深进攻防御 战术。一线平推进攻时,全军都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如果一处被打开缺口——例如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美军中部防线和东部防线——就有可能造成全军溃败或者被包夹。

纵深进攻防御战术与此不同,这一战术在确保横向战场宽度的同时,降低了战线密度,增加了战线纵深。这样一来,虽然第一道防线更容易被突破,但因纵深太深,突破一道防线,又是一道。

临津江战役时,美军西线阵地曾经短暂运用过这一战术,设置了整整十八道防线,导致杨得志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始终无法破防。而且只要突入防线之中,立即形成被包夹之势。

为了适应李奇微的纵深进攻防御战术,他将美军部队编制进行了灵活调整。一线平推作战时,美军一条战线之内,从前到后,依次为装甲兵、步兵、炮兵。

改变战术之后,美军不再严格而死板地执行这种战术队形配备,而是将三类兵种组合为一个个小的战斗单位,李奇微称之为 种子 ,所有战斗单位呈现点状分布,一旦战线中的某个部位被突破后,周边的 种子部队 就会立即予以援助,将战线稳住之后,各个部队再回到原先的行进路线之上。

第五次战役第一次战斗结束后,美军利用这一战术向北步步紧逼。宋时轮第九兵团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从四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从金化向南突击,在加平遭遇美国第九军。志愿军利用之前的打法,不断对美军阵地发动冲锋,美国第九军阵地却固若金汤、雷打不动。

二十八日凌晨时,美国第九军在加平以南三十五公里处,第五十九师发动两天进攻之后,美国第九军反而向北推进了十几公里。李奇微这一战术收获了奇效。五月初,美军大幅度向北推进,彭德怀决定暂时停止进攻。

五月十四日,志愿军司令部气氛压抑。经过半年作战,美军已经摸透了志愿军的各种打法。第五次战役的前两次战斗,志愿军使用了各种战术,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彭德怀心里清楚,中国军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接下来的战斗中,人的因素会逐渐减小,物质力量的因素会逐渐增加,这正是彭德怀所担心的。

美军在半年之内,一败再败,但李奇微通过不断 探索 两军的优势和劣势,如今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美军优势的平衡点。彭德怀对邓华感叹道:

正当众将思虑捉襟见肘、战术黔驴技穷之时,作为全军统帅,彭德怀再次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在作战会议上突发灵感,意识到志愿军当时面临的情境,与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期的大军事家诸葛亮和他的蜀军面对的情境十分相似。

蜀汉章武三年,昭烈帝刘备于永安病笃,诸葛亮和李严接管蜀汉大权。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治事,领益州牧。建兴三年,出师南征,扫平南中叛乱,旋即回军整顿两年,于建兴五年上《出师表》。

当时诸葛亮面对的局面,十分严峻。其一,蜀国地处一隅,国弱民疲,经济基础相对于曹魏落后许多。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蜀军无法与魏军进行持久战,只能急战。

其二,魏军部署在雍凉一带的机动兵力达到八万左右,长安以西如上邽等地,还有大量驻军,总兵力不下十万。且长安距离洛阳不远,曹魏随时可以派兵增援。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蜀军即便想要急战,也很难如愿。

一边是不得不战,一边又是不能急战,值此关键时刻,诸葛亮于第一次北伐之时,祭出了声东击西之战术:

当时曹真镇守雍凉,诸葛亮声东击西,派出疑兵攻打箕谷,曹真中计,以为蜀国大军来攻,于是率军拒敌。其实诸葛亮亲自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箕谷以西的祁山,打得西北三郡措手不及,加之曹真大军被赵云部队吸引在箕谷一带,来不及西进救援,三郡于是望风归附诸葛亮。

面对美军的步步紧逼,彭德怀无奈效仿诸葛亮,他对邓华说:

五月十五日,彭德怀开始部署作战。他命令西线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猛攻汉城,尽可能吸引美军主力,东线宋时轮第九兵团,根据西线战况,随时准备发动攻势。一旦杨得志成功吸引到美军主力向汉城转移,第九兵团立刻全力扑向东线两个南朝鲜军部队。

为了保险起见,彭德怀让王近山第三兵团坐镇中部,如果杨得志成功,第三兵团立即南下,将美军切成两段,一部配合西线杨得志围歼美军第一军和第九军,另一部挡住东线的美国第十军。

五月十六日,战斗打响。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进展顺利,在向汉城发动猛攻的同时,成功吸引了中线美军前来支援。王近山性子太急,杨得志还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美军时,王近山已经开始向南突破了,这给美军造成了一种志愿军又要进行一次全战线南下的局面,导致增援西线的美军部队减缓了行进速度,好在彭德怀及时稳住了王近山,要他减缓进攻。

此时,东线的重头戏,宋时轮的第九兵团,登场了。

南朝鲜军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是一个非常憋屈的部队,既被朝鲜人民军蔑视,又被美军蔑视,更被志愿军所不齿。截止第五次战役之时,志愿军基本上没在战场上被南朝鲜部队击败过,宋时轮兵团又一直在对付美军,没机会对付南朝鲜军。

这次彭德怀给了他一个机会,宋时轮决心要把这支部队吃干抹净。 此时,部署在东线的南朝鲜第三军共四个师,总兵力约为五万人 。五月十六日傍晚,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四个师,开始于夜间迅速穿插至南朝鲜第三军后方的五马峙,截断南朝鲜军退路。

五月十七日清晨,二十七军已经对南朝鲜第三军形成合围之势。各部队部署完毕后,宋时轮一声号令,全军如猛虎般扑向了南朝鲜军。志愿军动用了大量火炮,对南朝鲜军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让他们也尝试了地狱般的火海。

经过两个小时的轰炸后,南朝鲜军已经被炸得千疮百孔,五万士兵被死死围住。随后,二十七军四个师迅速围攻,不到一天时间,南朝鲜军四个师共五万余人就被志愿军歼灭、俘虏,大量物资装备被缴获,这些装备基本都是美式装备。

彭德怀在危急之时,无奈搬出了中国古代大军事家的战术,跨越千年时空,上演了一场声东击西的大战。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建国两百年的美国,在中国军队面前耀武扬威,下场如何,其实不难想象。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