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对伊人的理解

《蒹葭》中的“伊人”指的是“所倾慕的对象”,并不能确定性别,理解为美女只是一种解读方法而已。理由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秋天,诗人一大早起床来到河边,芦苇上还挂着白露,诗人想啊,我思慕的人远在河的彼岸,无论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都无法触及。如果仔细揣摩,就会发现,诗人不一定是男人;思慕的对象很可能并不知道方位,甚至未必就是具象的某一个人。此后两章用的是重章叠唱,意义基本相同。

朱熹曾评论: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即为此意。

还有人认为,主人公在这片水域的苦苦找寻,比喻渴望贤才。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在水之湄。伊人到底在哪里?不知道。看似很近,可是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又没有办法接近它。那么和《雨巷》一样,这位蒹葭伊人和丁香姑娘都是渴望不可及的。世上渴望不可及的东西有很多,它可以对这种现象的叹息,也可以是遇到了某件这种事情用伊人的方式来做比喻。因此,不同的猜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对作诗目的的考察。

拓展内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 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 孟子、荀子、 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扩展阅读:蒹葭伊人深层理解 ... 对伊人的理解300字 ... 怎样理解蒹葭中的伊人 ... 伊人窈窕寤寐思全文 ... 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 ... 蒹葭伊人的深层含义 ... 伊人 ... 蒹葭多重主题的理解 ... 蒹葭里的伊人形象怎么理解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