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的山雨 古诗文全文翻译 不要粘贴复制了 那些全都看过了 我只要译文 其他赏析的不要粘贴给我!!!

白话译文

一个个的斗笠在树林出没,人们在初凉的山野行走分外适宜。

溪涧上空的云雾填满了深山谷,山间乍下大雨行人尚不知。

骑马人的衣巾全被雨淋湿,村边的瓜豆枝叶在风雨中纷乱倾倒。

但见雨过天晴山峰又层出,万条瀑布齐飞的景象是如此新奇。

山雨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贵州为山区,谚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晴天的雨说来就来,一忽儿可能又会放晴。诗人用一支生龙活虎的笔,捕捉了“山雨”前后气候瞬息万变的景色,深得苏轼《有美堂暴雨》诗趣。

作者写途中遇雨,共分四层叙。雨前天气很好,一点也没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虽只戴短笠,还是被茂密的树枝挂缠和阻挠,他一路观山望景,兴致很好,只觉天气凉爽宜人,没有想到下雨。这一层说明,“山雨”之来,确乎是出人意料的。

山雨的到来,溪上云雾四起,渐渐连成一片,行人只觉山光物态的迷人,而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雨来的信号。要在别处,“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雨前的征兆十分显著,贵州山区却全然不同,云雾恰起,阵雨就来了。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二句写出雨来迅疾,使人回不过神来。好奇之感,通过“忽来”、“不知”等词语,自然流露出来。

正因为出乎意料,作者事先没有准备雨具,只有一领遮头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湿了。但反正遇上了,便“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到雨中村边瓜豆蔓藤散乱纷披,作狼狈状,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观望雨中景色,浑忘沾湿之苦。

“马上衣襟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一个“也”字,从物我同情中得到几分慰藉,而一个“任”字则表现出雨中人的从容与泰然。

突然,雨脚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这时比雨前的物象,又有一番清丽:云雾全失,峰峦尽出,斜阳相迎,虹霓随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山雨虽然住了,但雨水化成无数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涧,又作“万瀑齐飞”的壮丽景观。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是这首写景诗推出的新境界,作者情绪也为之一振。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离披是一奇;而雨后的万瀑映日是又一奇。

“溪云到处”——山雨之兆,“万瀑齐飞”——山雨所成,来龙去脉,皆扣题面。重心所在是写“山雨”,而非写雨霁。“山雨”非川原如烟之雨——后者是绝不可见“万瀑齐飞”之奇观的。本篇境界层出不穷,恰似张_赞“诚斋体”所谓:“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及时追。

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何绍基这首诗亦得诚斋体之精髓。

名家点评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祖献《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全诗扣紧“山雨”题目,从未雨、遇雨、雨中和雨后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用笔细腻,选材精当,皆从细微处着笔,表现出作者善于观察与捕捉变化中的事物。

平常之物,一经点染,便耐人寻味,并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故林惠常谓何绍基的诗“奇趣横生”。张石洲(张穆)序谓何诗之高妙,在于“本色”,“本色者何,真而已矣,真者何,自写其性情而已。”从这首写景诗看,何诗确具有真切而富于审美情趣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雨



扩展阅读:免费的翻译器 ... 免费古文翻译器 ... 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原文及译文全部 ... 山雨何绍基原文及翻译 ... 古诗翻译器入口 ...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 文言文互译翻译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