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王妃戴安娜王妃 [人民王妃]

  个人婚姻的挫折使她认识到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她的热情和对社会疾苦的深切关怀,不但为她个人赢得了众多友谊和同情,也使她成为世界上最热心、也是最成功的集资者。戴安娜失去了王子,却得到大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评价她是“人民的王妃”。
  
  人民王妃/赢了世界
  
  离婚后的戴安娜怀着巨大的勇气与爱心致力于防治麻风病、艾滋病、反杀伤地雷等慈善事业,爱心和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新鲜而快乐的生活/离婚后,戴安娜曾被错过的如花的岁月又重新绽放。几年之间,她迅速成熟起来,人们注意到,她说话语气的变化是反映她日趋成熟的晴雨表。当她提到抑郁的日子时,语调平缓、柔和、深沉,似乎在从恐惧的内心深处挖掘思想;当感觉自己成为“中心”,能够自我把握时,声音则生动活泼,饱含激情,充满诙谐。
  丰富、坎坷的生活阅历,使戴安娜受到磨练,获得了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她也深深体会到,她的知识领域尚需不断开拓。于是,这个在中学成绩平平的女孩,却要雄心勃勃地准备研究心理学和精神健康学,用她的话说,她想涉足“任何与人有关”的领域。
  过去,戴安娜总是本能地附和丈夫和高级廷臣的意见,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缺乏信心。现在,她对自己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所以总是准备辩论一些政策性问题,这是她几年前想也不敢想的。
  一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外交家,现在开始对戴安娜刮目相看,逐渐认识到她的真正价值。
  戴安娜出访中东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戴安娜首次单独访问巴基斯坦,随后又访问了埃及和伊朗。而伊朗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在几年前还常焚烧英国国旗。正如戴安娜评论的那样,这次中东之行是她王室生活中“非常成熟”的一个方面。她的演讲发自内心,内容出自亲身经历,真切感人。对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她的回答自如圆满,记者们无可抱怨。这一经历是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戴安娜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愿时,所有的人为之感动――包括那些曾经讥诮她的人,“我想如今承受着最大痛苦的人,就是那些得不到爱的人,而我知道我可以给他们带来爱,哪怕一分钟,半个小时,一天,一个月,我都能给予。我非常高兴能那么做,并且这也是我真心诚意想做的事情……英国人民需要一位公众人物给他们以爱、理解、帮助,她会在黑暗隧道的尽头为他们点亮一盏灯。我一心想要扮演这个独一无二的角色,我愿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王妃……”
  她的话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禁雷勇士/作为王室贵妇,戴安娜并不满足于安享俸禄、养尊处优的生活,她以优雅的风度,迷人的魅力,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从事着她的社会公益活动,所到之处,皆得人心。
  1997年1月,戴安娜飞往饱受战乱之苦的非洲安哥拉雷区,她此行的目的是利用个人影响,协助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呼吁在全球禁止使用和彻底销毁步兵地雷。
  地雷在全球导致的问题直被忽略,在东南亚、非洲,波黑地区,既往战争留下的地雷每个月杀死800人,使1200人致残。
  当飞机缓缓降落在安哥拉城市万博郊外破烂不堪的机场时,随同访问的英国爆破专家警告王妃,脚下这块土地充满危险。而罗安达那些不幸的人们使戴安娜流下了悲悯的眼泪,她的努力改变了许多安哥拉地雷受害者的命运。
  对戴安娜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出于善良本意的慈善活动而已,但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无形中干预了政治,就在戴安娜忙于安哥拉的活动时,英国政府开始感到紧张,因为英国军方直在武器出口上获利。
  6月,戴安娜访问了波黑。全世界知名媒体尾随着她。在那里,美丽纤细的王妃戴着透明面罩、大步踏入雷区的照片使全世界胆战心惊,而她无言地拥抱因地雷而伤残的儿童的照片,更激起了全世界的同情。
  戴安娜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媒体的力量推动国际反地雷运动,她发表了无数演讲,向许多政府发出呼吁,请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地雷。她离世四个月后,国际社会就签署了一项禁用地雷的协议。
  正是因为戴安娜的影响力,使得以往许多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她的支持下,“国际反地雷运动(ICBL)”蓬勃发展,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非官方组织在戴安娜发表支持禁雷法案后名声大振,先后获得了60余个国家、上千个组织和团体的加入。到本世纪初,全世界已有超过135个国家签署了禁雷条约,戴妃首倡义举,功不可没。
  爱心大使/戴安娜已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她开始从事一些带有挑战性的工作,例如帮助艾滋病患者。
  离婚后,戴安娜先后出访澳、美、意等国,参加各种慈善活动,把自己的慈善事业从过去的100个减少到她最关心的6个。这些团体主要的资助对象是老人、儿童、癌症和艾滋病患者以及无家可归者。去医院探望病患者,对她来说,这时已不是一种公务,而是一种满足,她此时此刻的举动是她个人的成就,当她拥抱患者时,她是以她自己,而不是以王妃的身份履行职责。
  戴安娜用温情和友爱温暖需要爱的人们,用亲吻与拥抱安慰孤独脆弱的人们,用行动接近人们,并践行着自己的诺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谈论艾滋病时不免带有恐惧心理,对其惟恐避之不及。而到米德塞克斯医院慰问艾滋病患者的戴安娜,却坐在病床边,与病人拥抱、握手,亲切交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评价道:“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
  麻疯病患者是人们不愿接近的人群。由于病魔的折磨,许多人形态可怖。戴安娜访问尼日利亚期间,专门到麻疯患者聚集地去探视病人,尽管许多人由于病魔的侵蚀,手指已经萎缩变形。戴安娜仍坚持与病人握手,这一无私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并使戴安娜的声誉再次提高。
  王妃对这些人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乔治・希伯特博士评论道“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病人们来说,像戴妃这样的人能认真地对待他们的问题,并乐于看望他们,和他们谈话。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因此她的到来在病人中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些人对自己的处境灰心丧气,王妃对他们极为友善,她提的问题切中肯綮,她专心致志地倾听对方的答话。当她发现这些人不再总是对她行屈膝礼称她作殿下时,她好像如释重负,这样她就凑到人群中来,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
  戴安娜的人道主义情怀泽及后世。2002年她的儿子哈里王子在10岁生日之际表示,他一直很想循着母亲的脚步,致力于禁绝地雷、防治艾滋病等人道主义事业,完成她未尽的慈善工作。“尤其是在我母亲过 世后”,他说,“我比任何人都有勇气做这项工作。”
  慈善明星/长期以来,戴安娜认为自己毫无价值,除长相可取之外,对世界毫无用处。而现在,她知道她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
  王室成员一直都是慈善组织的参与者,他们开设慈善之家和医院。但戴安娜作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慈善家出现。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超级明星,“亲善大使戴安娜”的另一面是“明星戴安娜”,这是媒体、公众和她自己共同塑造的。在慈善事业中,戴安娜获得了自我认同。她发现,自己的魅力可以帮助那些不幸的人获得大笔资助和关注。她成了150多个社会机构和慈善组织的资助人或主席,在这些工作中,她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准则,而不是王室的准则行事。在这里,她被爱,被需要,她不但通过许多社会活动为这些团体筹款,她自己也常常直接捐款。
  渐渐地,媒体和公众发现,戴安娜每周花4000英镑购置服装的钱并没有浪费――她美丽的形象帮助她筹到更多钱,而这些钱是为了那些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她运用自己的魅力成功地行善。一个名叫“人际关系”的组织在请戴安娜成为正式赞助人之后,其筹款数额由九千多英镑激增至二十多万英镑。为了筹钱,慈善机构常组织一些晚会,很多有钱的男士前来,每人付出7000英镑的入场费,仅仅是为了能将戴安娜拥在怀中跳支舞。
  1996年7月,离婚协议刚刚达成,威廉王子突发奇想,提出为了慈善事业,王妃可以卖掉她的王家婚礼服,以此作为告别王室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善举。戴安娜从她最喜欢的衣服中精心挑选了79套(这些衣服曾引起了多少效仿的狂潮),包括她在白宫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跳舞时穿的那套白色礼服,在她为自己选定的第二个居住城市纽约拍卖,总共筹集57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皇家马斯登医院。
  戴安娜是英国艾滋病基金会最活跃的资金筹集者之一,而且也是最成功的,红十字会对她的感激简直无以言表。1999年11月,戴安娜慈善基金的款项一度达到1亿多英镑。
  
  聚宝盆安哥拉
  安哥拉是一个自然资源富庶国,有南部非洲“聚宝盆”之称。首都罗安达是安哥拉最大的城市,是非洲著名港口。葡萄牙统治时期,有“非洲小巴黎”之美称。近三十年的内战,使这里到处是难民。
  
  
  焦点之国波黑
  1992年春天爆发的波黑战争是欧洲近50年以来最残酷的战争,一度成为世界焦点。瓦尔特曾经保卫过的首都萨拉热窝是其首都,这里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萨拉热窝老城区的商业街别具特色,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中心城区多为奥匈帝国时代的古典建筑,独特的风貌明显迥然于欧洲其他传统的城市,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莫斯塔尔是波黑最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曾以一座古老石桥著称。波黑战争期间老桥一度被炸毁,2004年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秘密恋情/1995年9月,戴安娜在伦敦皇家布郎溥顿医院邂逅外科医生哈斯纳特・科汉。戴安娜发现这个巴基斯坦后裔充满爱心,朴素,严谨,谈吐幽默,从不对病人摆架子。
  1996年8月和查尔斯正式离婚后,戴安娜觉得新的生活终于开始了。但哈斯纳特对婚姻直没有承诺,他在犹豫。现实的苦恼时时缠绕着他:他和戴安娜如此不同,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状况上。
  戴安娜是公众人物,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她总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重视东方传统的哈斯纳特来说,一个完美的妻子应该能够照顾家里的事,能够在堂前伺候父母。他想要的只是个虽然简单却感到舒适的家,而不是一套豪华的明星住宅。哈斯纳特的每月薪水是1800到2000英镑,他住的是两间一套的房子,工作繁忙,娱乐时间不多,戴安娜能适应这样简朴的生活吗,
  哈斯纳特家乡的人也知道他和戴安娜的事情,他们认为哈斯纳特和戴安娜结婚将是完美的结合,可以给巴基斯坦带来荣誉。这种想法使哈斯纳特感觉更不舒服,他不想为别人的意愿而结婚,婚姻只是他自己和家里人的事。他向一位比较信任的朋友征求意见,得到的回答很简单断绝关系,继续自己的生活。
  
  戴安娜在巴黎惨遭车祸后,哈斯纳特以朋友的身份参加了戴安娜的葬礼。通过当时记录葬礼情景的照片可以看到,向沉稳的外科医生显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哀伤,他孤独地坐在人群一角,悲痛欲绝。
  仓促告别/富豪多迪,法耶兹的父亲穆罕迈德・法耶兹曾多次邀请戴安娜去海滨度假,她都推脱了。但这次不同,她正为哈斯纳特心乱如麻,而且这也是她离婚后第一个夏天。她想让两个孩子度过一个好假期,她接受了邀请,带着两个小王子和多迪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1997年8月初,戴安娜和多迪又去了法国南方海滨。在那儿,戴安娜显得很高兴,和多迪起游泳,一起在游艇上晒太阳,聊天。她知道有人偷拍他们,但并不躲避,而且还故意做得开放些。
  8月30日下午,戴安娜和多迪・法耶兹去法国圣托洛佩兹度完周末,于16点30分回到巴黎里兹饭店,共进晚餐之后两人坐上一辆黑色奔驰,他们准备去位于巴黎16街的多迪的一所私人别墅休息。
  车子沿着塞纳河畔的高速大道向前飞驶。
  但是,他们永远没有到达多迪的别墅。
  车子只开到了艾菲尔铁塔附近的阿尔玛桥下。
  很快,在医院的法国内政部长舍韦内瓦和院方宣布戴安娜惨遭车祸,因胸腔大出血,于凌晨4时26分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6岁。
  
  巴黎旺多姆广场
  巴黎旺多姆广场是巴黎一座封闭式豪华广场,中间是绿色的旺多姆柱,一侧是著名的里兹酒店。这里有上百年悠久历史,是传统的富人消费区,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累。只有少数商人的商品才有资格陈列在巴黎旺多姆广场的珠宝店橱窗里,多迪・法耶兹在此地为戴安娜买了那枚刻有她名字的戒指。里兹酒店是多迪父亲的产业,是巴黎最豪华最著名的酒店之一,是名人、影星在巴黎最爱下榻的酒店。戴安娜的最后时光,曾与多迪在这里用餐。那时,对戴安娜来说,摄像头无处不在。
  
  塞纳河的阿尔玛桥
  巴黎的桥是历史的纪念碑,阿尔玛桥是塞纳河上最“新”的桥梁之一,其设计非常简洁,没有过多的雕饰,那段与沙俄军队的交战史也已经很少有人知道。1997年8月,戴安娜和多迪在阿尔玛桥地下隧道蒙难,阿尔玛桥一夜成名,被称作戴妃香销桥。事后,这里树起了一座火炬状的雕塑,纪念戴安娜。雕塑基座上曾写满各种文字的留言。尽管巴黎市政府后来专门在古老的第四区建了一个花园纪念戴安娜这位“大众情人”,但是多数游客还是希望到“自由之火”雕塑去为心中的女 神献上自己的鲜花。
  世纪葬礼/戴安娜去世后,全球无数媒体不约而同使用了同一组词――“震惊和悲伤”。讥诮、伤害过她的媒体此时用这样的口吻形容她的离去――“不列颠的王冠上失去了
  颗明珠”。英国广播电台停止了正常节目的播出,专门播放戴安娜王妃身后的消息,这是二战以来绝无仅有的。
  1997年9月6日,英国为戴安娜举行了葬礼。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成千上万的人为她祈祷,她的灵柩经过的77英里的道路上洒满了鲜花。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队伍足足走了2个小时。当灵车经过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门口时,身着黑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率领着三代王室成员向戴安娜的灵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后,白金汉宫上空飘扬的英国国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
  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建成1000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对一个女人的祭奠,不仅变成了世界历史范围内奇迹性的盛大聚会,还使交战的爱尔兰天主教和亲英教徒联合为她致哀。唱诗班的颂诗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宣读了《科林斯人对爱的赞美》:“如今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遗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希望和爱,但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是爱。”
  英国广播公司用44种语言向世界转播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葬礼实况,全球25亿人看到了本世纪最令人伤感的一幅画面戴安娜王妃的灵柩安放在炮架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鲜花丛中有一张两位年幼的王子写的卡片,上面只有一个词:“MUM”。画面上还有那个使戴安娜的人生发生非常故事的查尔斯悲伤的面容。
  余波未了/戴安娜死后,各行各业都开动脑筋思考怎样利用这个时机大赚钞票,已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戴安娜经济。”有人把话说得更透:戴安娜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养活了一大批人。
  玫瑰已经离去,但没有消失,风中之烛还在摇摆不定。突然的死亡使人充满了狐疑,不断有朋友揭密,又不断有人站出来指证,好事之徒的谣言,不安分者的自述。戴安娜,这朵英格兰玫瑰生前光华万丈,死后也不寂寞,故事永远都有,各自新鲜。
  戴安娜死后,死亡原因猜测多达9个版本。譬如,司机酒后酿车祸、汽车故障出意外、地雷商埋下地雷、因医生延误而死、英国王室下毒手等等。但更多人相信戴安娜的突然离去是英国情报机构所策划的暗杀行动。
  2003年10月20日,英国《每日镜报》发表了一封戴安娜的亲笔信,信是戴安娜的管家伯勒尔提供的,信中写道:“现在我处于生命最危险的阶段,有人正在策划为我制造一起‘意外车祸’:刹车失灵,头部受重伤……害我的目的就是为查尔斯结婚扫清障碍。”这使英国一些始终怀疑戴妃之死是“阴谋”的人似乎找到了证据。
  2004年1月10日,英国《泰晤士报》再次抖出惊人消息。该报称英国警方怀疑戴妃司机亨利・保罗的血样被“掉包”,因而严重质疑法国方面得出的“保罗酒后驾车酿成车祸”这一结论。
  2006年12月14日中午,英国警方正式公布了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死亡原因的详细 调查报告 :戴安娜王妃当年的确死于意外,而绝非死于谋杀。这份长达850页的调查报告是伦敦警察厅前警察总监率13名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花费两年时间,耗资400万英镑,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情报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全力协作下,走访400名证人,提取了250份证词后出炉的。
  尽管报告内容已经公开,但当事人之一、多迪的父亲、埃及大亨法耶兹坚决否认他的儿子和戴安娜是死于纯粹意外。自事故发生后,法耶兹一直要求公开调查儿子和戴安娜的死因,并自组了一支侦探队伍,他认为戴安娜和他的儿子完全是死于谋杀。
  10年来,戴安娜的名字从来没有被忘记,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温莎堡的天空,但始终未了,她越来越像一个电影故事,并且没有结局。

扩展阅读:安娜怀了谁的孩子 ... 英国凯特王妃母亲 ... 英国王妃凯特最新消息 ... 戴安娜最漂亮的照片 ... 英国凯特王妃官方照片 ... 查尔斯弟弟评价戴安娜 ... 老年查尔斯评价戴安娜 ... 英国王妃戴安娜事件 ... 英国王妃戴安娜王妃视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