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有哪些?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_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 鐗╃悊鍏紡楂樹竴蹇呬慨涓鏄粈涔?
    绛旓細鐗╃悊鍏紡楂樹竴蹇呬慨涓鏄涓嬶細1銆侀熷害鍏紡锛歷t=v0+at銆2銆佷綅绉诲叕寮忥細s=v0t+at2銆3銆佷腑闂存椂鍒婚熷害鍏紡锛歏t/2=V銆4銆佹湁鐢ㄦ帹璁哄叕寮忥細Vt²-Vo²=2as銆5銆佷腑闂翠綅缃熷害鍏紡锛歏s/2=鈭歔(Vo²+Vt²)/2]銆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1鍏紡鏁寸悊
    绛旓細4.闈欐懇鎿﹀姏0鈮闈欌墹fm (涓庣墿浣撶浉瀵硅繍鍔ㄨ秼鍔挎柟鍚戠浉鍙锛宖m涓烘渶澶ч潤鎽╂摝鍔) 娉:(1)鍔插害绯绘暟k鐢卞脊绨ц嚜韬喅瀹;(2)鎽╂摝鍥犳暟渭涓庡帇鍔涘ぇ灏忓強鎺ヨЕ闈㈢Н澶у皬鏃犲叧锛岀敱鎺ヨЕ闈㈡潗鏂欑壒鎬т笌琛ㄩ潰鐘跺喌绛夊喅瀹;(3)鍏跺畠鐩稿叧鍐呭锛氶潤鎽╂摝鍔(澶у皬銆佹柟鍚);楂樹竴鐗╃悊蹇呬慨1鍏紡3 鍔涚殑鍚堟垚涓庡垎瑙 1.鍚屼竴鐩寸嚎涓婂姏鐨勫悎鎴愬悓鍚:...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鎵鏈鍏紡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佸钩鍧囬熷害V骞=S/t锛堝畾涔夊紡锛銆2銆佹湁鐢ㄦ帹璁篤t^2鈥揤o^2=2as銆3銆佷腑闂存椂鍒婚熷害Vt/2=V骞=(Vt+Vo)/2銆4銆佹湯閫熷害Vt=Vo+at銆5銆佷腑闂翠綅缃熷害Vs/2=[(Vo^2+Vt^2)/2]1/2銆6銆佷綅绉籗=V骞硉=Vot+at^2/2=Vt/2t銆7銆佸姞閫熷害a=(Vt-Vo)/t浠o涓烘鏂瑰悜锛宎涓嶸o鍚屽悜(鍔犻)a>0锛涘弽鍚...
  • 鐗╃悊楂樹竴蹇呬慨涓鍏紡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侀熷害锛歏t=Vo+at 銆2銆佷綅绉伙細s=Vot+at²/2=V骞硉= Vt/2t銆3銆佹湁鐢ㄦ帹璁猴細Vt²-Vo²=2as銆4銆佸钩鍧囬熷害锛歏骞=s/t(瀹氫箟寮)銆5銆佷腑闂存椂鍒婚熷害锛歏t/2=V骞=(Vt+Vo)/2銆6銆佷腑闂翠綅缃熷害锛歏s/2=鈭歔(Vo²+Vt²)/2]銆7銆佸姞閫熷害锛歛=(Vt-Vo)/t {浠o...
  • 楂樹竴蹇呬慨涓鐗╃悊鍏紡鏄粈涔?
    绛旓細1銆佸钩鍧囬熷害V骞筹紳s/t锛堝畾涔夊紡锛2銆佹湁鐢ㄦ帹璁篤t2-Vo2锛2as 3銆佷腑闂存椂鍒婚熷害Vt/2锛漋骞筹紳锛圴t+Vo)/2 4銆佹湯閫熷害Vt锛漋o+at 5銆佷腑闂翠綅缃熷害Vs/2锛濓蓟锛圴o2+Vt2)/2]1/2 6銆佷綅绉籹锛漋骞硉锛漋ot+at2/2锛漋t/2t 浜屻佽川鐐圭殑杩愬姩鏇茬嚎杩愬姩 1銆佹按骞虫柟鍚戦熷害Vx= Vo 2銆佺珫鐩存柟鍚戦熷害Vy=gt3銆佹按骞...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1鍏紡鏈夊摢浜
    绛旓細楂樹腑鐗╃悊鍏紡 0 涓銆佸姏瀛 1銆佽儭鍏嬪畾寰嬶細f = kx (x涓轰几闀块噺鎴栧帇缂╅噺锛宬涓哄姴搴︾郴鏁帮紝鍙笌寮圭哀鐨勯暱搴︺佺矖缁嗗拰鏉愭枡鏈夊叧)2銆侀噸鍔涳細G = mg (g闅忛珮搴︺佺含搴︺佸湴璐ㄧ粨鏋勮屽彉鍖栵紝g鏋>g璧わ紝g浣庣含>g楂樼含)3銆佹眰F1銆丗2鐨勫悎鍔涚殑鍏紡锛歝os2212 221FFFFF 鍚 涓や釜鍒嗗姏鍨傜洿鏃讹細2 2 2 1FFF 鍚 娉ㄦ剰锛(...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鍏紡鏁寸悊
    绛旓細2.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鍏紡鏁寸悊 绡囦簩 鍖鍙橀熺洿绾胯繍鍔 1.骞冲潎閫熷害V骞=S/t(瀹氫箟寮)2.鏈夌敤鎺ㄨVt2鈥揤02=2as 3.涓棿鏃跺埢閫熷害Vt/2=V骞=(Vt+Vo)/2 4.鏈熷害V=Vo+at 5.涓棿浣嶇疆閫熷害Vs/2=[(V_o2+V_t2)/2]1/2 6.浣嶇ЩS=V骞硉=Vot+at2/2=Vt/2t 7.鍔犻熷害a=(V_t-V_o)/t浠_o涓烘...
  • 姹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鍏ㄩ儴鐨鍏紡瀹氬緥銆
    绛旓細楂樹竴鐗╃悊鍏紡 绗竴绔 鍔 閲嶅姏锛欸 = mg 鎽╂摝鍔涳細婊戝姩鎽╂摝鍔涳細f = 渭FN 鍗虫粦鍔ㄦ懇鎿﹀姏璺熷帇鍔涙垚姝f瘮銆傞潤鎽╂摝鍔涳細鈶犲涓鑸潤鎽╂摝鍔涚殑璁$畻搴旇鍒╃敤鐗涢】绗簩瀹氬緥锛屽垏璁颁笉瑕佷贡鐢 f =渭FN锛涒憽瀵规渶澶ч潤鎽╂摝鍔涚殑璁$畻鏈夊叕寮忥細f = 渭FN 锛堟敞鎰忥細杩欓噷鐨勎间笌婊戝姩鎽╂摝瀹氬緥涓殑渭鐨勫尯鍒,浣嗕竴鑸儏鍐典笅,...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1鍏紡
    绛旓細楂樹竴鐗╃悊鍏紡鎬荤粨 涓銆佽川鐐圭殑杩愬姩(1)---鐩寸嚎杩愬姩 1)鍖鍙橀熺洿绾胯繍鍔 1.骞冲潎閫熷害V骞=S/t (瀹氫箟寮) 2.鏈夌敤鎺ㄨVt^2 鈥揤o^2=2as 3.涓棿鏃跺埢閫熷害 Vt/2=V骞=(Vt+Vo)/2 4.鏈熷害Vt=Vo+at 5.涓棿浣嶇疆閫熷害Vs/2=[(Vo^2 +Vt^2)/2]1/2 6.浣嶇ЩS= V骞硉=Vot + at^2/2=Vt/2t 7.鍔犻熷害a=...
  • 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鍏紡褰掔撼
    绛旓細2.楂樹竴鐗╃悊蹇呬慨涓鍏紡褰掔撼 绡囦簩 绔栫洿涓婃姏杩愬姩 1.浣嶇Щs=Vot-gt2/2 2.鏈熷害Vt=Vo-gt(g=9.8m/s2鈮10m/s2)3.鏈夌敤鎺ㄨVt2-Vo2=-2gs 4.涓婂崌楂樺害Hm=Vo2/2g(鎶涘嚭鐐圭畻璧)5.寰杩旀椂闂磘=2Vo/g(浠庢姏鍑鸿惤鍥炲師浣嶇疆鐨勬椂闂)娉:(1)鍏ㄨ繃绋嬪鐞:鏄寑鍑忛熺洿绾胯繍鍔紝浠ュ悜涓婁负姝f柟鍚戯紝鍔犻熷害鍙栬礋鍊;...
  • 扩展阅读: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 ... 高一物理加速度公式 ... 高一物理必背公式全部 ... 物理图解大全 ... 高一上册物理公式大全 ... 高一物理应该怎样学 ... 高一必修一物理电子版 ... 物理必背公式大全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