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对联与对联文学

\u5218\u592a\u54c1\uff1a\u5bf9\u8054\u7684\u6587\u5b66\u6027\u4e0e\u6587\u5b66\u7c7b\u5bf9\u8054

\u5982\u540c\u4e09\u539f\u8272\u53ef\u4ee5\u7ec4\u5408\u6210\u4e94\u5149\u5341\u8272\u7684\u4e03\u5f69\u4e16\u754c\u4e00\u6837\uff0c\u6211\u4eec\u82e5\u7528\u8fd8\u539f\u6cd5\u6765\u89e3\u6784\u8868\u8c61\u7eb7\u7e41\u7684\u5bf9\u8054\u6587\u5316\u73b0\u8c61\uff0c\u53ef\u4ee5\u5f97\u51fa\u6587\u5b66\u6027\u3001\u5b9e\u7528\u6027\u4e0e\u8c10\u5de7\u6027\u8fd9\u4e09\u4e2a\u6700\u57fa\u672c\u7684\u5c42\u9762\uff0c\u4e5f\u5373\u5bf9\u8054\u7684\u4e09\u79cd\u672c\u8d28\u5c5e\u6027\u3002\u53ea\u6709\u4ece\u8fd9\u79cd\u4e09\u5143\u8bba\u7684\u89c6\u89d2\uff0c\u624d\u6709\u53ef\u80fd\u5168\u9762\u628a\u63e1\u5bf9\u8054\u6587\u5316\u7684\u6574\u4f53\u9762\u8c8c\u4e0e\u5185\u90e8\u7ed3\u6784\uff0c\u82e5\u4ec5\u4ece\u5176\u4e2d\u4e00\u5143\u6216\u8005\u4e8c\u5143\u7684\u89d2\u5ea6\u5206\u6790\u95ee\u9898\uff0c\u5fc5\u4f1a\u5f97\u51fa\u504f\u9887\u7684\u7ed3\u8bba\u3002\u5982\u201c\u5bf9\u8054\u672c\u8eab\u662f\u4e00\u79cd\u6e38\uff0c\u4ee5\u6b64\u5a31\u4e50\u800c\u5df2\u201d\u7684\u89c2\u70b9\uff0c\u662f\u4ec5\u4ece\u8c10\u5de7\u6027\u51fa\u53d1\u7684\u7ed3\u679c\uff0c\u201c\u8054\u8bed\uff0c\u5c0f\u9053\u4e5f\uff0c\u7136\u793e\u4f1a\u5e94\u916c\uff0c\u6587\u4eba\u96c5\u58eb\u90fd\u7528\u4e4b\uff0c\u5176\u58f0\u4ef7\u4ea6\u9ad8\u4e8e\u4e00\u822c\u793c\u54c1\u767e\u500d\u201d\u7684\u89c2\u70b9\uff0c\u662f\u4ec5\u4ece\u5b9e\u7528\u6027\u51fa\u53d1\u7684\u7ed3\u679c\uff0c\u201c\u5bf9\u8054\u662f\u8bd7\u4e2d\u4e4b\u8bd7\u201d\u7684\u89c2\u70b9\uff0c\u5219\u662f\u4ec5\u4ece\u6587\u5b66\u6027\u51fa\u53d1\u7684\u7ed3\u679c\u3002\u6881\u7ae0\u949c\u300a\u6979\u8054\u4e1b\u8bdd\u300b\u7684\u57fa\u672c\u89c2\u70b9\u662f\u7acb\u8db3\u4e8e\u5bf9\u8054\u7684\u6587\u5b66\u6027\u517c\u53ca\u5b9e\u7528\u6027\uff0c\u800c\u4e00\u4e9b\u73b0\u4ee3\u5b66\u8005\u89c6\u5bf9\u8054\u4e3a\u201c\u4fd7\u6587\u5b66\u201d\u6216\u201c\u6c11\u95f4\u6587\u5b66\u201d\u7684\u89c2\u70b9\uff0c\u5219\u662f\u4e3b\u8981\u9488\u5bf9\u4e86\u5bf9\u8054\u7684\u5b9e\u7528\u6027\u4e0e\u8c10\u5de7\u6027\u3002
\u5355\u4ece\u6587\u5316\u7684\u89d2\u5ea6\u6765\u8bb2\uff0c\u5bf9\u8054\u7684\u4e09\u79cd\u7279\u6027\u4e4b\u95f4\u4f3c\u4e4e\u5e94\u662f\u7b49\u4ef7\u7684\uff0c\u4f46\u8054\u7cfb\u5230\u6211\u4eec\u7684\u6587\u5316\u4f20\u7edf\u53ca\u73b0\u5b9e\u7684\u4ef7\u503c\u53d6\u5411\uff0c\u4ece\u6587\u827a\u5b66\u548c\u7f8e\u5b66\u7684\u89d2\u5ea6\u6765\u5ba1\u89c6\u8fd9\u4e9b\u7279\u6027\uff0c\u5bf9\u8054\u6587\u5b66\u6027\u7684\u5730\u4f4d\u4fbf\u9a6c\u4e0a\u88ab\u51f8\u73b0\u4e86\u51fa\u6765\uff1a\u6587\u5b66\u6027\u5f3a\u7684\u5bf9\u8054\u65e0\u7591\u5360\u636e\u4e86\u5bf9\u8054\u6587\u5316\u7684\u9ad8\u7aef\u3001\u4f53\u73b0\u4e86\u5bf9\u8054\u827a\u672f\u7684\u7cbe\u7cb9\u3002\u8fd9\u91cc\u6240\u8c13\u7684\u6587\u5b66\uff0c\u4e3b\u8981\u6307\u72ed\u4e49\u7684\u7eaf\u6587\u5b66\u6982\u5ff5\uff0c\u8fd9\u79cd\u6587\u5b66\u6027\u7684\u5bf9\u8054\uff0c\u662f\u7528\u201c\u97f3\u4e50\u6027\u3001\u5f62\u8c61\u6027\u3001\u542b\u84c4\u6027\u4e0e\u60c5\u611f\u6027\u201d\u7684\u8bed\u8a00\uff0c\u901a\u8fc7\u201c\u9898\u6750\u7684\u9009\u70bc\u3001\u4e3b\u9898\u7684\u5f00\u6398\u3001\u610f\u5883\u7684\u8425\u9020\u3001\u7ed3\u6784\u7684\u5b89\u6392\u548c\u8bed\u8a00\u7684\u4fee\u9970\u201d\u7b49\u8fc7\u7a0b\uff0c\u8fbe\u5230\u4e86\u4e00\u5b9a\u201c\u601d\u60f3\u6027\u3001\u827a\u672f\u6027\u201d\u9ad8\u5ea6\u7684\u6587\u5b66\u4f5c\u54c1\uff0c\u8fd9\u6837\u7684\u4f5c\u54c1\u4f20\u627f\u4e86\u4e2d\u534e\u8bd7\u6b4c\u7684\u98ce\u96c5\u4f20\u7edf\uff0c\u662f\u771f\u6b63\u7684\u8bed\u8a00\u827a\u672f\u3002
\u3002\u3002\u3002\u3002\u3002\u3002

\u5c71\u9759\u98ce\u548c\u4ec1\u8005\u5bff\uff0c\u8377\u9999\u82b1\u660e\u5723\u4e4b\u8bf7

《十分钟通晓对联平仄韵:马蹄韵、渔竿韵、全平韵》

本教程上接《五分钟通晓对联》

有何疑问可到笔者QQ群:诗词歌行214534026

本教程志在详尽地解释马蹄韵、诗律韵、渔竿韵、全平韵及平尾韵的问题,其他问题不作考虑。

一联韵

首先讲起对联的平仄规则,就是对联的平仄韵,简称联韵。

现在从对联的声韵发展,对联是脱胎于律

诗(至于过程简略),本作为训练律诗而作,后来又因广泛流通于民间,就与律诗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家知户晓的事物了。

联韵的发展,由唐朝开始时,是“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到了明朝就有“B全平全仄”。

1联韵发展路程
(1)从A到B之间的发展,就与唐诗到宋词那样差不多,唐朝的律诗已经被大多数诗人作完了,自然到了唐末就有好多人想作出优美的诗句,字词已经被前人所用光了,这时就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但是规则是死,人是活,他们就将唐诗发展到“诗余”,就是宋词。

(2)然而对联也是同样道理,限制平仄规则为“两两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汉字已经被限制了很多,尽管汉字之多,但是历经唐宋元三个朝代,总会将这些汉字都用完,所以这期间联韵已经作出了放宽,纵观唐律的诗格发展成形后,已经出现了“三连平,三连仄”(暂不论三平尾三仄尾)

B全平全仄开始只是一种对联游戏,但不常见,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特例来讨论,至于为什么全平全仄的也可以称之为联韵一种,这样的对联也遵守对联的基本平仄(仄起平收),同时这类全平全仄多数出现于巧对或者讽刺联,所以只作为偶一为之,所以往往有较大趣味而被人所接受,因为联韵并不是对联最重要,但是基本联韵(仄起平收)是一定要遵守,至于有些联并不是仄起平收,一般出现于名人联与机关联,名人联多数是因为他本人对对联并不了解(我们学诗词的都知道一件事,古来那些伟人,如政治家等非专业诗词名人的诗词,诗词入门者都是比较少看)。如
后孙中山先生名联

上联:革命尚未成功
下联:同志仍须努力
(平起仄收)
机关联:

上联:幸早里,且从容;
下联:奈这事,须当归。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
(这是平起平收,这副全是谐音药名,在后面内容会再介绍这副联)

对联最重要是什么?(在下面的“对联分类”再讨论)

(3)在A到B之间,可以说是从“三连平三连仄”到“全连平全连仄”,在这期间还有一种“四连平”

例如:
李白五言排律《怨歌行》(当中的平仄有拗)的一句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古: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前句全平)
谢灵运诗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2联韵分类

联韵可以分为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全平韵。

(1)马蹄韵

在古人的诗词当中,他们经过了诗词格律平仄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完美的平仄韵,就是“两两平仄交替”的韵美是最优美,因其平仄严格,而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是“两两平仄交替”,所以这样的句式就是马蹄韵,马蹄韵不仅应用于句脚(仄起平收),还应用于句中。

马蹄韵句式

四言联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五言联
上联: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六言联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联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分句联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前后分句句脚是一平一仄交替,不能一仄一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平,仄
下联:平,仄,平

由此可见,马蹄韵的平仄规则极其严格,
A上下联两两平仄相对
B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无论上联下联都要按照这样的句式。
C分句时,上联分句句脚平仄交替,同一联不能用同平同仄来结尾
所以难怪被称为最完美的对联平仄韵。

(2)诗律韵
诗律韵,则是按照律诗的平仄规则,有“D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以及“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

四言联
上联:x平平仄仄-y平平平仄-z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下联:X仄仄平平-Y仄仄仄平-Z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根据D,XYZ可以对x或者y或者z)
这样相对于马蹄韵来讲,平仄放宽了许多。

五言联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1平平仄仄平或者2仄平平仄平或者3仄平仄仄平
(根据D,1.2.3都可以对,但是平仄韵最佳当属1。)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为可平可仄]

上联:仄平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可平可仄,但不能四连仄]

其他不一一列举。

(3)鱼竿韵

诗律韵“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相对放宽接近完美),发展到“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平三仄或者四连平四边仄”(过于放宽),这种“两两平仄交替,偶有四连平四边仄”的平仄韵就称之为“鱼竿韵”

这种鱼竿韵在对联中并不常见,初现于古风诗体,律诗根本不可能出现(律诗最多是三连平三连仄)。

鱼竿韵的特性就是“四连平四连仄”,但不是“全平全仄”,所以鱼竿韵只见于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体较少,更不易见),所以在对联中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也比较少见,七言联以上就更难见到了。

但是少见却也存在,所以也拿来研究。

例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古: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谢灵运《登池上楼》

悠然云间月,复此照池塘。(古: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姚系《野居池上看月》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古: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白居易《北亭》

鱼竿韵的格式就只有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但是鱼竿韵在对联史上比全平韵还要少见,所以出句时最好作个说明,因为并不是所有联友都熟悉鱼竿韵。

五言联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因“三平尾”“三仄尾”已经备受禁止,所以“四平尾四仄尾”就不能存在,“三平三仄”的问题在后面会解疑。)

六言联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两种格式可以混对)

七言联

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
只要非“三平尾三仄尾,四平尾四仄尾”,联中为“四连平四连仄”。这两个特征就可以了。

(4)全平全仄韵

这个比较简单,从诗律韵到鱼竿韵,所以现在就是“五连平五连仄”,也就是五言联全平全仄,但是记得一点这只是允许全平全仄,并不是支持在六言联以上支持“五连平五连仄”。

全平全仄韵的格式就是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日出众鸟绕屋语;山深幽花当门开。(古声:上联全仄,下联全平)

但这全平全仄对联是极其少见,只是作为游戏所用,所以一般不建议初学者按全平全仄韵来学习对联,因为只要对联有一段日子的联友来说,全平全仄韵的限制汉字数量,表面看起来是大大放宽限制,实是无形之中多加了一重限制。

注:全平全仄韵,可用马蹄韵或者诗律联应对。

二联韵的应用

对联按形式可分成:意境联、机关联、无情对。(在此只是作为讲述本教程为首要而分类,对联还可以有其它分类方法)

1意境联以意境为先,讲求对联整体美与意境美而对联有结构与声韵美,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李白
古: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

(2)水自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洵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3)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徐渭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4)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憾月常圆--石延年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2无情对以上下联分毫无相关为前提,所以对仗平仄结构都是严格,所以应用马蹄韵与诗律韵,不能用鱼竿韵与全平韵,同样严格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纪晓岚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木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古: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杨三已死无京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古: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

3机关联,是以机关为主,所以对句是以破机关为第一,声韵第二,所以可依机关难度来选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可不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马蹄韵在机关联中比较少见。

(1)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古: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解析:三光为日月星,所以下联必定要用三样专有名词的事物,但这样又会与“三”合掌,而四诗分风颂,小雅,大雅,所以为四诗。

声韵解疑,这里并没有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此联差点就成为了绝对,所以机关以破机关为主,至今没有出现合律的对句,则以破机关为先,对声韵降低了要求,这里并不是说明机关联是不论平仄。

(2)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古:仄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句也差点成绝联了,不过出句凑合来说算是鱼竿韵,但“四仄尾”是被禁止。这出句可能是出句者不太懂平仄而造的机关,所以对句的优美平仄韵弥补了出句的平仄。

(3)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出句基本上是绝联了,“七情”又是有硬性联系,可用“七星”但又与“七”合掌,最后只能找到六经,恰好“春秋”有二字,假如出句后面没有停顿。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古: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经存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样是对上了,但是出句就会犯四连平,所以古人出句都比较小心,无奈对句难求,所以将此对句放宽了“平仄”的要求。

再次强调,机关联虽然是以机关为先,但是出句都须非常之小心,有机关有意思之余还要符合平仄规则,可用马蹄韵、诗律韵、鱼竿韵和全平韵。

对句要求并不是没有要求,而是一步一步放宽要求:
1须以破机关为先
2有句意
3仄起平收
4遵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出句用马蹄韵须用马蹄韵或者诗律韵应对
6出句用鱼竿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者鱼竿韵应对
7出句用全仄韵须用马蹄韵、诗律韵或全平韵者应对
8出句若是难对则以“1、2与3”为先,可放弃“4”的要求。
9遵守“8”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5、6及7”。
10遵守“9”后仍没有对句,则可放弃“3”。

根据这十条守则,前文的苏轼对句

上联:幸早里,且从容;(仄仄仄,仄平平
下联:奈这事,须当归。(仄仄仄,平平平)
——苏轼答刘贡父送行,谐音联
解析:
幸(杏)、里(枣)、里(李)皆为果名,从容为药名
奈(柚)、这(芰)、事(柿)皆为果名,当归为药名
这是难对,也是差点成为了绝对。

三、联韵百疑

1“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对联中是否能用?

“三平尾”与“三仄尾”在律诗中已经存在,因为律诗有“拗”之说法,也就是上句诗句平仄失调,可在后面诗句中补过来。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古: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李白《独坐敬亭山》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古: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杜甫《八阵图》
清光莫独占,亦对白云司。(古: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居易《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

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古: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李颀《寄镜湖朱处士》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古: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三在这里作仄声)-罗隐《四顶山》

因为“三仄尾”与“三平尾”多见于律绝、古体诗中,在律诗中也存在但相对而言少见。

在诗律中“三仄尾”与“三平尾”可以用下句,或者上句来拗救,但是不能同时出现,并且对句只能是按照诗律韵或者马蹄韵来应对。

所以诗中已经存在,在对联中当然也可以采用,但是不能在马蹄韵中使用,只可在诗律韵使用。

2 为什么看见的大多数名人对联都是平仄失对?

(1)古代人的平仄多数用古声,然而古代的平仄不同于现在所讲的今声就是以普通话,古声是以闽南语等,除闽南语外还有其他的方言,古代人多数用自己的方言来辨别规定四声“平上去入”,但是这个原因只是占少数。
(2)大部分原因是有些名人不懂对联平仄,像名人联中,文人雅士的对联多数平仄韵律优美,出错较少。

3.为什么对联一定要讲平仄?

对联讲求对偶与平仄,对偶在诗三百中已经有所见,更在圣贤书籍中常见,如《诗经》《老子》《楚辞》等,而在诗律形成的唐朝,对联的平仄才算是真正建立,一直发展至现在。
中华最早的诗歌总集为《诗经》,诗经是古时的民间乐歌,有分《风》《雅》《颂》,皆来自民间歌手,所以诗经的诗句皆讲求音乐美、节奏、旋律,所以古诗的声调当时已经备受重视,而后来的诗词发展都以诗经为基础,所以对联也吸引了诗词的音乐美、节奏及旋律,所以更应该讲求平仄。

4.对联适合用古声还是今声?

古人多数是用当地的方言的四声来作诗,而历代的官话以及方言都有平上去入,不同于现代的普通话,普通话没有保留住入声,所以在继承古诗的声韵美上,就造成了很大的难题。
而古人作诗,从小用本地方言来进行四声的训练,而现代人皆没有这些训练,只是用普通话作为母语来教育,更没有进行四声的训练,然而最奇怪之处是用普通话来欣赏古诗,古诗应用古声来欣赏,应用本地的方言朗读,因为古诗的押韵与平仄与今声的不同,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的诗句,用普通话根本读不出来“癫”与“穿”是押韵,但用粤语来读,或者是湖南话,其他的方言也可读出来。
所以对联应该用古声还是今声,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就个人而言应该像古人一样,以推动民众的作诗作联为前提,用古声还是今声更有利于发展对联就当用那种。
根据目前的文学发展而论,古声不能弃之,因为中国太量诗词辞赋都用古声作下,而现代人又缺少古声的训练,所以多用今声作诗作联,所以现在的情况即是古声与今声两种并行发展。

5学联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

1初学者不懂平仄,以至于作联没有音乐美,只具有有对偶而无音乐美。
2有些好胜的联友会先从机关联入手,容易将生硬机关来显示自己的文才,至于自己的文才是否高深,别人只要看你的出句就可知道,因为作联功力深厚之人,往往是阅读名言众多,作联必然有种诗味音乐美与节奏美。
(1)作机关联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生硬机关的联友,他们这类人多数会将机关联当作是拆字或者填字游戏。
如我所见过的有相类似的出句:

冈区凶鬼,上下无左

解析:冈区凶三字上下右三个方向颠倒,机关联都可以巧对。

冈区凶鬼,上下无左
口口口声,四方同形

解析:口上下左右颠倒,都是一个形状。

在此不是要批评某些联友,只是想告诉初学联友有可能会遇上这些联,以此不要被打击玩对联的心情,对联本是陶冶性情的工具,志在悠闲享受。

(2)有些作意境联时,也会遇到看不懂别人的出句,而认为别人意境不合,当然这个是非常主观,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看不懂出句的意思而称自己的胜过别人,因为作对联不是让对方知难而退,相反应该是让对方爱上对联,不然你难倒了所有联友,到时只有你一个人玩对联那不是更没趣。

出句:风骤花华,不知蓝天碧空
对句:雨疏残酒,应是绿肥红瘦

出句者不知道“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以意境不合为由否定对句者,但是别人解释,“绿肥红瘦”乃出自于李清照《如梦令》时,当就闹出笑话,本是难人却被人丑倒,为免不出丑于人前,所以建议以对仗平仄符合对句要求,则是为合格,但不理解对方或者不认同对方的联意时,最好询问对方,并不能武断地认为对方对句意境不合,因为对联有了交流自然会更上一层楼。

(3)有些人会不理解无情对,或者是认为出句意境,则对句一定要意境。

出句:孤月渔舟伴夜江
对句:玉溪上海连云港

不通晓无情对之人,肯定会说对句完全没有意境或者是一个毫无对联功底之人作对,但是就对联的艺术上来讲,平仄对偶都有,并且是三个地名,假如以下句为出句,上一句就未必能对上,所以在作无情对时,遇到这些情况并不能气馁。

以此教程,献给各大对联爱好者。

  • 椹箘闊缂栧啓椹箘闊电殑娉ㄦ剰浜嬮」
    绛旓細鍦ㄥ垱浣椹箘闊鏃讹紝骞充粍鐨勫畨鎺掕嚦鍏抽噸瑕併傚彞鑴氱殑椹箘闊电壒寰佸挨鍏剁獊鍑猴紝瀹冭姹備弗鏍肩殑閬靛惊锛屼换浣曞亸绂婚兘浼氬鑷撮煶寰嬬殑涓嶅崗璋冦傚彞鑴氱殑骞充粍瑙勫垯鍒嗕负姝f牸鍜屽彉鏍笺傛鏍兼槸鎸瀵硅仈涓よ竟鏈鍚庝竴鍙ョ殑骞充粍鐩稿弽锛岃屽彉鏍煎垯鏄寚鍙ヨ剼鐨勫钩浠勭浉鍚屻傛鏍肩殑瀵硅仈璇昏捣鏉ユ洿鏈夊姏搴﹀拰鑺傚鎰熴傚湪鍙ヤ腑杩愮敤椹箘闊垫椂锛屾病鏈夋鏍间笌鍙樻牸鐨勫尯鍒...
  • 瀵硅仈 骞充粍 瑕佹眰
    绛旓細瀵硅仈甯歌瘑锛氬鑱斿钩浠 瑕佸钩浠勭浉鍚堬紝闊宠皟鍜岃皭銆備紶缁熶範鎯槸 鈥滀粍璧峰钩钀解濓紝鍗充笂鑱旀湯鍙ュ熬瀛楃敤浠勫0锛屼笅鑱旀湯鍙ュ熬瀛楃敤骞冲0銆傚钩浠勭浉璋愯鍒 椹箘闊 褰撲唬妤硅仈鐣屽叕璁ょ殑骞充粍鐩歌皭瑙勫垯鏄腑鍗楀ぇ瀛︽ス鑱旂爺绌舵墍浣欏痉娉夋暀鎺堟彁鍑虹殑鈥滈┈韫勯煹鈥濊鍒欍傞┈韫勯煹鏈鍩烘湰鐨勮鍒欙細骞冲钩浠勪粍涓や袱浜ゆ浛锛佽繖鏄椹箘闊靛鑱瑙勫垯鐨勭簿鍗庢墍鍦紝鍥犵姸...
  • 瀵硅仈骞充粍瑙勫垯
    绛旓細瀵硅仈鏂囧瓧闀跨煭涓嶄竴锛岀煭鐨勪粎涓銆佷袱涓瓧锛涢暱鐨勫彲杈惧嚑鐧惧瓧銆傚鑱斿舰寮忓鏍凤紝鏈夋瀵广佸弽瀵广佹祦姘村銆佽仈鐞冨銆侀泦鍙ュ绛夈備絾涓嶇浣曠被瀵硅仈锛屼娇鐢ㄤ綍绉嶅舰寮忥紝鍗村張蹇呴』鍏峰浠ヤ笅鐗圭偣锛氬綋浠妤硅仈鐣屽叕璁ょ殑骞充粍鐩歌皭瑙勫垯鏄腑鍗楀ぇ瀛︽ス鑱旂爺绌舵墍浣欏痉娉夋暀鎺堟彁鍑虹殑鈥椹箘闊鈥濊鍒欍備笉璁烘槸鍙ヨ剼骞充粍杩樻槸鍙ヤ腑骞充粍锛屽潎搴旈伒寰瑙勫垯...
  • 涓,浠涔堟槸椹箘闊
    绛旓細椹箘闊垫渶鍩烘湰鐨勮鍒欙細鈥滃钩骞充粍浠勪袱涓や氦鏇库濓紒杩欐槸椹箘闊靛鑱瑙勫垯鐨勭簿鍗庢墍鍦紝鍥犵姸濡傞┈韫勭殑鑺傚锛屸滈┈韫勯煹鈥濆洜姝よ屽緱鍚嶃椹箘闊靛钩浠瑙勫垯鏈変袱绉嶏紙浠呭涓婅仈鑰岃█锛屼笅鑱旂浉鍙嶅嵆鍙級銆傜涓绉嶏細 鈥︹ 骞充粍浠勫钩骞充粍浠勫钩骞充粍浠勫钩骞充粍 绗簩绉嶏細 鈥︹ 浠勪粍骞冲钩浠勪粍骞冲钩浠勪粍骞冲钩浠勪粍 ...
  • 瀵硅仈瑙勫垯(瀵硅仈骞充粍瑙勫垯)-鐢熸椿璧勮-鐢熸椿甯歌瘑缃
    绛旓細瀵硅仈鐨勪笂涓嬭仈瀛楁暟蹇呴』鐩哥瓑锛屼笉鑳界敤閲嶅鐨勫瓧銆傝繖涓瑙勫垯浣撶幇浜嗕腑鍗庢枃鍖栫殑骞宠 涓庡拰璋愪箣缇庛備笂鑱旂殑鏈竴鍙ュ繀椤绘槸浠勫0锛屼笅涓鑱旂殑鏈竴瀛楀繀椤绘槸骞冲0锛岃繖鏄瀵硅仈骞充粍瑙勫垯鐨勬牳蹇冦備簩銆佸钩浠勭浉璋愮殑闊靛緥涔嬬編 瀵硅仈鐨勫钩浠勮鍒欑姽濡備竴棣栦紭缇庣殑璇楁瓕锛岄伒寰“椹箘闊”瑙勫垯锛屼笂涓嬭仈鍚勮嚜鍙ュ唴骞充粍浜ゆ浛锛屽舰鎴愮嫭鐗圭殑闊靛緥...
  • 椹箘闊鐨勭紪鍐欓┈韫勯煹鐨勬敞鎰忎簨椤
    绛旓細鍙ヨ剼骞充粍鏈夋鏍间笌鍙樻牸涔嬪垎銆傚彞鑴氭鏍兼槸鎸瀵硅仈姣忚竟鏈鍚庝袱鍙ョ殑鍙ヨ剼骞充粍涓嶅悓锛屽弽涔嬶紝绉颁负鍙樻牸锛屽嵆瀵硅仈姣忚竟鏈鍚庝袱鍙ョ殑鍙ヨ剼鍚屽钩鎴栧悓浠勩傚彞鑴氭鏍艰璧锋潵閾块數鏈夊姏銆傚彞涓娇鐢椹箘闊锛屽叾骞充粍娌℃湁姝f牸涓庡彉鏍间箣鍒嗭紝涔熷氨鏄锛1銆3銆5涓嶈瑙勫垯锛屼笉閫傜敤椹箘闊佃仈鍙ャ傚鑱旀牸寰嬬殑鏈鏍囧噯褰㈠紡鏄旈┈韫勯煹锛岄┈韫勯煹...
  • 瀵硅仈鐨骞充粍闊濡備綍纭疄?
    绛旓細姝昏瀹氾細涓婅仈灏惧瓧涓浠勯煹銆備笅鑱斿熬瀛椾负骞抽煹銆
  • 瀵硅仈骞充粍瑙勫垯鏄粈涔?
    绛旓細鍑哄緥锛氬綋鍑哄彞涓烘爣鍑嗛煹寰嬶紝瀵瑰彞涔熷繀椤讳娇鐢ㄦ爣鍑嗛煹寰嬨傛棤璁哄鍙ュ摢涓綅缃殑骞充粍鍙戠敓閿欒锛岄兘鏄嚭寰嬨椹箘闊碉細涔熺О 鈥滈┈韫勬牸鈥濓紝鏄眽璇滀粍椤朵粍锛屽钩椤跺钩锛屸濆嵆鈥滃钩骞充粍浠勫钩骞斥濊繖鏍峰钩浠勪袱涓や氦鏇夸氦鏇跨殑銆備竷瀛瀵硅仈骞充粍瑙勫垯濡備笅锛1銆佸钩浠勮剼 浜旇█浠勮捣浠勬敹銆佷粍浠勫钩骞充粍銆佷竷瑷骞宠捣浠勬敹銆佸钩骞充粍浠勫钩骞充粍銆2銆...
  • 瀵硅仈鐨骞充粍鏈夊摢浜涜姹
    绛旓細鍙傝銆婂钩姘撮煹閮ㄣ嬨傚厑璁哥敤鍙ゅ洓澹板垱浣瀵硅仈,浣嗗簲鍔犱互娉ㄦ槑;濡傛灉鍑哄彞娉ㄦ槑鈥滀娇鐢ㄥ彜闊碘,瀵瑰彞涔熷簲閬靛惊鍙ら煹,涓嶅簲鍦ㄤ竴鍓鑱斾腑鍙や粖澹伴煹娣风敤銆傛櫘閫氳瘽骞充粍褰掔被,绠瑷涔,闃淬侀槼涓哄钩,涓娿佸幓涓轰粍銆(鍙ゅ洓澹:涓娿佸幓銆佸叆涓轰粍銆) 浜屻佸钩浠勭浉璋愯鍒(椹箘闊): 褰撲唬妤硅仈鐣屽叕璁ょ殑骞充粍鐩歌皭瑙勫垯鏄腑鍗楀ぇ瀛︽ス鑱旂爺绌舵墍浣欏痉娉夋暀鎺堟彁鍑...
  • 扩展阅读:对联平仄对照表 ... ai押韵生成器 ... 对联平仄一览表 ... 马蹄韵对联100副 ... 对联的马蹄韵 ... 一张图看懂对联平仄 ... 门贴对联怎么分左右 ... 马蹄韵对联的平仄表 ... 对联马蹄韵规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