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故事 容易懂的 赤壁之战里的经典小故事

\u8d64\u58c1\u4e4b\u6218\u7684\u6545\u4e8b

\u516c\u5143208\u5e74\uff0c\u66f9\u64cd\u5e0520\u4e07\u5927\u519b\u5357\u4e0b\u3002\u628a\u6240\u6709\u7684\u6218\u8239\u90fd\u7528\u94c1\u7d22\u8fde\u63a5\uff0c\u4fbf\u4e8e\u5317\u65b9\u58eb\u5175\u5728\u8239\u4e0a\u884c\u8d70\u3002\u8bf8\u845b\u4eae\u548c\u5468\u745c\u5546\u5b9a\u706b\u653b\uff0c\u767b\u575b\u501f\u98ce\uff0c\u8349\u8239\u501f\u7bad\uff0c\u706b\u70e7\u8fde\u8425\uff0c\u5927\u7834\u66f9\u519b\u3002

\u7ecf\u5178\u8d64\u58c1\u4e4b\u6218\uff0c\u5175\u5f3a\u9a6c\u58ee\u7684\u66f9\u64cd\u7a76\u7adf\u662f\u600e\u4e48\u5175\u8d25\u8d64\u58c1\u7684\uff1f\u4ee4\u4eba\u6c89\u601d\uff01



、概述: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先长江水战挫败曹军,紧接着在乌林火攻,曹操败走华容,引军北还,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曹操失去统一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拉开。
这次战役也是对后汉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二、后汉统一的契机和不充分条件。

建安五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消灭了袁绍的主力精锐,但他没有急于进攻河北,而是等待袁氏子嗣的内讧。
分裂的河北终于在建安十二年走向末路,袁氏最后的残余逃到了塞外的乌桓,曹操为了斩草除根,长驱数百公里,消灭三郡乌桓,杀二袁,彻底统一华北黄河流域。
在以黄河流域为经济、政治重心的后汉,绝对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的雄心到达顶点,他认为是时候结束分裂了。他刚从塞外回到邺郡就做“玄武池”,训练水军,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扫平吴楚,一统天下。
从曹操的战略目的来看,初步目标是消灭刘表,进而迫使江东屈服(注一)。所以他只训练了半年的的水军就开始南征,目的只是控制荆州。但刘表的死和刘琮的投降使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荆州,白白得到七、八万人和大量的战船,也正是这些原因,驱使曹操决定提前进攻东吴,只是他把孙权想得太简单了。
刘备没有被彻底消灭,与孙权取得了同盟,曹操面临瘟疫和长江的双重困难,终于他否定贾诩的建议,遭遇乌林之败。

何兹全的《中国通史》说:曹操不能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尚且没有完全恢复,而长江流域的开发却一直在进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统一。直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的完全恢复和发展使中国的重心回到黄河流域,于是完成统一”。
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仔细想想,曹操从拥立汉帝到赤壁之战,十三个年头,实行屯田也有十个年头了,虽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是崩溃的,但曹操用十余年的时间恢复和发展,就是为了给自己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用了七年时间去平定河北,而不是以“横征暴敛”的形式来完成黄河流域的统一,所以说在赤壁战前,黄河流域仍然是全国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没有完成统一,还是因为水军和荆州问题。

曹操在玄武池仅仅训练了半年水军,这个层次的水军战斗力对付以汉水为依托的荆州军是可以的,但面对以长江为依托的吴军,就相形见拙了,所以曹操才会在赤壁吃个大亏。

总之,大形式曹操是有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就看他如何选择了。遗憾的是,这位逐鹿中原、大破袁绍、横扫塞外、最有希望结束后汉乱世的强人,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于是那些不充分条件逐次爆发,他最终没能越过长江。

三、曹操南征和长阪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四、曹操的继续南下和孙权决计破敌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向江东送信,《江表传》记载曹操与孙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曹操在占据江陵后获得大批战船,坚定了他下江东的决心,此时谋士贾诩说:“主公新定河北,天下震动,现在应该修养生息,养精蓄锐,对南方施加压力,那么孙权可以不战而定” 接到这封信后,江东群臣分为了两派,首先是占大多数的主降派,其次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正在孙权内部意见不一时,从夏口来的诸葛亮用一番说词打动了孙权(注五),在《战争论》中,最后一招是:“当你无路可走时,就投靠你的盟友”。刘备就是这种情况,但诸葛亮把这种“投靠”通过巧妙演说,变成了双方平等的同盟关系,所以这次外交诸葛亮是成功的。
而真正使孙权下决心的还是周瑜的态度(注六),孙权看到周瑜的态度等于看到了军界的坚持抗战,于是他心里有了点底。《江表传》记载: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当时孙权当时仅仅二十六岁,他接手江东虽然有了八个年头,但论影响和威望,他需要仰仗周瑜,虽然他也自信的对周瑜说:“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但从孙权日后表现出来军事能力我们都知道,如果周瑜真的“不如意”而“还就”他,那曹操就要哈哈大笑了。

以周瑜为首的东吴军界抗击曹操的坚决态度,注定了曹操在长江上将有一场硬仗。

当周瑜和程普率领意志坚定、水战能力冠绝天下的东吴水军精锐三万人逆江而上时,曹操却十分不顺利。
,但曹操没有同意。
而且,曹军将面临瘟疫的威胁。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可见,赤壁战前虽然曹军没有大规模瘟疫发生,但军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对于军心的影响不能小看。
克劳塞维茨计算军队战力的公式是:工具与意志的相乘。
曹军在意志上输给了东吴,其水战工具也未必比吴军精良,此次作战,曹军很难占到便宜。

曹操领着81万陆军,想攻打盘踞在江东的孙权,途中想顺便消灭在荆州新野县暂住的刘备。诸葛亮分别在新野县、博望坡用火攻的战术,小胜曹操的先锋。但是刘备的兵毕竟太少只有撤退,诸葛亮为了刘备的发展只身到孙权处游说他出战。孙权以及他的手下大将水军都督周瑜都是主张战斗,周瑜利用自身善于水上战斗的优势,打算运用火攻。最后在赤壁这个地方,周瑜借助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连成一片,虽然陆军容易适应但便于火烧)、黄盖的苦肉计(向曹操诈降,主要是能接近曹操好在战船上点火)、诸葛亮的借东风(想用火攻只能借助风的方向是吹向敌人的,不然就变成烧自己了)火攻曹操成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后汉统一的契机和不充分条件。

建安五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消灭了袁绍的主力精锐,但他没有急于进攻河北,而是等待袁氏子嗣的内讧。
分裂的河北终于在建安十二年走向末路,袁氏最后的残余逃到了塞外的乌桓,曹操为了斩草除根,长驱数百公里,消灭三郡乌桓,杀二袁,彻底统一华北黄河流域。
在以黄河流域为经济、政治重心的后汉,绝对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的雄心到达顶点,他认为是时候结束分裂了。他刚从塞外回到邺郡就做“玄武池”,训练水军,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扫平吴楚,一统天下。
从曹操的战略目的来看,初步目标是消灭刘表,进而迫使江东屈服(注一)。所以他只训练了半年的的水军就开始南征,目的只是控制荆州。但刘表的死和刘琮的投降使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荆州,白白得到七、八万人和大量的战船,也正是这些原因,驱使曹操决定提前进攻东吴,只是他把孙权想得太简单了。
刘备没有被彻底消灭,与孙权取得了同盟,曹操面临瘟疫和长江的双重困难,终于他否定贾诩的建议,遭遇乌林之败。

何兹全的《中国通史》说:曹操不能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尚且没有完全恢复,而长江流域的开发却一直在进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统一。直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的完全恢复和发展使中国的重心回到黄河流域,于是完成统一”。
这个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仔细想想,曹操从拥立汉帝到赤壁之战,十三个年头,实行屯田也有十个年头了,虽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是崩溃的,但曹操用十余年的时间恢复和发展,就是为了给自己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用了七年时间去平定河北,而不是以“横征暴敛”的形式来完成黄河流域的统一,所以说在赤壁战前,黄河流域仍然是全国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没有完成统一,还是因为水军和荆州问题。

曹操在玄武池仅仅训练了半年水军,这个层次的水军战斗力对付以汉水为依托的荆州军是可以的,但面对以长江为依托的吴军,就相形见拙了,所以曹操才会在赤壁吃个大亏。

总之,大形式曹操是有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就看他如何选择了。遗憾的是,这位逐鹿中原、大破袁绍、横扫塞外、最有希望结束后汉乱世的强人,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错误的方式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于是那些不充分条件逐次爆发,他最终没能越过长江。

赤壁之战
时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至次年
地点: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地区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
主要内容: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想着吞并江南、统一天下,刘备看形势比较严峻,就和孙权领导的东吴政权联合抗击曹操,最后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扩展阅读:三国志之赤壁之战 ...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故事 ... 火烧赤壁简短小故事 ... 赤壁之战的故事400字 ... 混子哥说历史视频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中的经典故事 ... 火烧赤壁的故事完整版 ... 火烧赤壁的故事100字 ... 赤壁之战的故事500字左右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