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常识

1.什么是词牌名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为什么一首词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比如 *** 的《沁园春 雪》,前面的一部分“沁园春”被称为词牌名,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而后一部分“雪”才和词的主旨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词的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么是词以及什么是词牌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

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音乐的不解之缘。事实上,对于词的具体来源各家学说解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词是乐府民歌的变种,有人认为词是唐代律诗、绝句的后裔。

无论学界如何争论,词由俗到雅,由民间步入文坛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否认的。这就可以肯定,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间歌谣及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

就如诗最初是合乐而歌一样,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

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词调”。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

例如《菩萨蛮》词调的由来,传说是由于唐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了一些个美貌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象菩萨,因此教坊谱成了《菩萨蛮曲》。后人依这个曲子填的词很多,如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等。

既然填词须合音律,可以想见,唐宋时期,填词的文人大都精通音律,像我们熟悉的柳永,李清照等人,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曾经自创了许多婉而动听的曲调,难怪他们的词作至今读来犹有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音乐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格律逐步成熟,格式也逐渐固定下来,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前人将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人主张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人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这和我们今人的歌曲分几段来唱有点相似,不过古人填词时更加灵活罢了。 词的格式和格律的规范化就使得许多文人可以渐渐脱离乐谱而仅依照某个词牌所形成的固定的格律来填词,从而使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堪与诗媲美的文学形式。

那么词的词牌名和词的题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懂点音乐的朋友都知道,一首乐曲一旦谱成,它的基调就基本定型了,或激昂,或舒缓,或柔婉。 填词的道理也是一样。

无论你要抒情还是状物,你都无法改变词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所以,词人在填词之前,一定得选择与自己表情达意相一致的曲调(即词牌)。

这样说来,一首好词,无论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无关联,词牌所蕴育的意趣和情调与词人的感情和心境肯定是一直致的。 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小令《浪淘沙》音调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烷溪沙》与《蝶恋花》则音节和婉,宜写情,亦宜写景。可见,古代词人欲填词,必先将许多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胸,不然的话,肯定会使写出的词滞塞难读,贻笑大方。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有许多精通音律的词人,他们或者自创新词,或者因循词牌的本义填词,这就使得许许多多的词词牌名就是词的题目。 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咏渔夫生活的,温庭筠的《更漏子》是咏春夜闺情的等等。

这种情况下词人通常在词牌下注明“本意”二字,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绝大多数情况下,词牌名和词的题旨没有任何联系。

这时,作者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唐人之词,必缘题作曲,故词旨多与调名相符,宋人因调填词,词旨多与题不合”。

可见,越到后来,词牌和词题的关系越疏远。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不过,无论词调和词的内容如何疏远,文情和曲情不和谐的,肯定不是好词。 什么是曲牌? 俗称“牌子”。

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转调货郎儿]、[叠落金钱]、[银纽丝]等。

总数多至数千个。每一曲牌都有一定。
2.曲牌名和词牌名各是什么概念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3.词牌名的知识
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声声慢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按词牌分。

词的起源 时间 词的起源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开国君主萧衍精通音乐、爱好民歌,在其夺取帝位之前,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

其诗作现存有九十余首,多数为乐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诗作有《子夜四时歌》、《襄阳蹋铜蹄》、《江南上云乐》、《江南弄》等。

由于他对诗歌的热忱和作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诗歌的演变开始有了向词发展的苗头。 词最早的起源时间现在学界犹有争论。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梁代,没有明确的“词”的形式,词真正的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

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 源头 关于词的源头,有如下几种,各家学说莫衷一是。

其实,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 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前辈学者所说:“勾萌于隋,发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灿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摇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获于乾嘉之际。”

(刘毓盘《词史》) 著名词人 下面列出几位广为人知的词人,此外欢迎参看详细的词人列表。 晚唐、五代 温庭筠 韦庄 张泌 冯延巳 李璟 李煜 北宋时期 柳永((985 - 1053) 晏殊((991 - 1055)) 欧阳修((1007 - 1072)) 王安石 (1021—1086.5.21) 晏几道((1030 - 1106)) 苏轼((1036 - 1101)) 秦观((1049 - 1110)) 周邦彦((1056 - 1121)) 南宋时期 朱敦儒((1081 - 1159)) 李清照((1084 - 1155)) 岳飞 (1103 - 1142) 陆游 〔(1125-1210)〕 朱淑真((1135 - ?)) 辛弃疾((1140-1207)) 姜夔((1155-1221)) 文天祥(1236-1283.1.9) 清时期 陈维崧 朱彝尊 那兰性德(1655-1685)。
4.词牌名的常识
据《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之时制《水调歌》唐时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九十四字,十七句,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在前后片两六言句常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用韵者,对初学者束缚太多,不宜从。(2)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词家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写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东坡此词前片“不知天上”句为上六下五,而于后片“不应有恨”句则为上四下七,可以为证。第五句亦六字,可与上句对偶。后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属定格。(3)例一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词,当时作者在山东密州,他的政治处境很不得意,加上想念他分别了七年之久的弟弟子由,“每逢佳节倍恩亲”,在中秋的晚上填了这首词。此词是怎么写的呢?前片开头,作者不是说“今日是中秋”,而是化用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今夕”两句为引子,暗中点出节日。结合地上联想到天上,似乎看到了广寒宫里的一片琼楼玉宇,乘风归去又多么好啊!但词里突然来了个转折,生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说的是天上,指的是人间。在这种遐想背后正反映着作者一面想回到朝廷中去,一面又怕在激烈的党争中再受打击的矛盾心理。最后,思想斗争胜利了,“起舞”两句,表明那天上的胜景,毕竟比不上人间美好,作个地方官不是更现实一点吗?“何似在人间”句中的“何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前片就这样结束了,非常干净利落。后片借月光进一步抒情。开头三句,写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了雕花的门窗,还照着夜不成寐的人。这样自然过渡到产生怀念这情了。“不应”句说,月亮啊!看到你本不该有什么愁恨的,但你又为什么总是趁着人们分别的时候团圆呢?这一反诘,发人深省,情景交融,不落俗套。不过作者仍把它拉回来,“月有阴晴”句,用形象化的手法道出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精神境界更比一般高出一筹。“但愿”两句,又归到怀人本题,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希望彼此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还可以共享一下美好的月色。这既是对不能团聚的安慰,又是给自己的政治遭遇的解脱,在写法上,结句的“婵娟”与开头的“明月”也是紧密呼应的。前人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所以杰出,首先是作者以乐观主义思想取代感伤情调,在写别离之情的词中独树一帜;同时它的成功也同作者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词的头绪虽然较多,但作者巧妙地用中秋月亮为线索,贯穿全词,甩得开,收得拢。我们学习填词,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例二是辛派词人陈亮的名作之一。公元一一八六年金主完颜雍生日,宋孝宗赵 (音sh¨n,慎的异体字)派章森为使前往祝贺,陈亮写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勉慰他。词的前片分三个层次:第一写南宋不是没有人才。第二是对章的赞许和寄予期望。第三点明这种朝拜不过是暂时的,有期一日还会叫他到长安的蒿街(外来使臣住居的地方)上来见面的。后片也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写被金占领的中原地区本是我们祖先传下的神圣领土。第三相信迟早会有英雄起来恢复中原的,金朝寿命长不了,宋朝必将中兴。在当时主和派得势,朝廷一片屈辱求和的气氛中作者独出已见,写出这种藐视敌人,对自己充满胜利信心的词来,是很不寻常的。再从词的艺术性来看,气势充足,音节响亮,形式和内容取得了统一,也是可取的。前后片的一些句子如“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两两相对,意思相反相成,旗帜很鲜明,能起到鼓舞作用。对“尧之都”以下五句,前人早已赞许为“精警奇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这首词虽然文采少一些,或者表现得太露,显得有些不足,但仍然是一首优秀作品。
5.关于词牌名的一些知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渔歌子[5][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踏莎行(彬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鹧鸪天[宋]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碌{左为革},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张元干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兎。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

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

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6.常识问题在古诗题目中什么是词牌名,宫调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

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近人吴梅曾解释说:“宫调者,所以限定乐器管色之高低也。”

我国历代均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

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共为八十四宫调。但俗乐多不全用。

常用的有五宫(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四调(大石、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调。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元曲中一套宫调须得一定的曲牌配合。 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

如《点绛唇》、《山坡羊》、《挂枝儿》等,名色多至几千个。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可据以填写词。

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有的曲牌有调无词,只供演奏。

曲调音节,古代都写在牌子上,故称为曲牌。
7.词牌名和曲牌名的区别是什么啊,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后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明代以前所形成的戏曲声腔,如昆山腔、弋阳腔,以及由明清俗曲发展成的戏曲剧种,大多以曲牌为唱腔的组成单位,通称作“曲牌体”唱腔.词牌名是词的格式名称,曲牌是曲调调名.。

  • 璇楁瓕銆佹皯姝屻佺璋c佹湁鍏宠瘲鐨勭煡璇
    绛旓細瀹冩槸涓绉嶆柊浣撹瘲,姣忎釜閰嶄箰鍞辨瓕鐨勬洸瀛愰兘鏈変竴瀹氱殑鏍煎緥瑕佹眰,鏈鏇茬墝鍚銆傞殢鐫鏃朵唬鐨勫彉杩,鏂拌瘲鍑虹幇浜嗐傝嚜鐢辫瘲涓嶅ソ璋辨洸,鎵浠ヨ瘲涓庨煶涔愮殑鍏崇郴灏遍愭笎鐤忚繙浜嗐備絾鏄竴浜涗紭绉浣滃搧杩樻槸璁茬┒闊充箰缇庛傚洜涓烘柊璇楄櫧鐒舵病鏈変弗瀵嗙殑鏍煎紡,浣嗘槸鏈夎妭濂,鏈変赴瀵岀殑鎰熸儏鍜岃仈鎯,璇█绠娲佺簿鐐,璇昏捣鏉ュ氨鍍忓敱姝屼竴鏍枫傜敱姝ょ湅鏉,涓嶇鏄彜浣撹瘲銆佽繎浣撹瘲杩樻槸...
  • 鍙よ瘲鐭ヨ瘑
    绛旓細(鈶犲ぉ鍑娌:鏇茬墝鍚銆傗憽椋為缚褰变笅:闆佸奖鎺犺繃銆)璇戞枃:澶╄竟鐨勫闃虫妸鏅氶湠鏌撳緱涓鐗囨槒榛, 绗肩僵鐫杩滃涓涓闆堕浂鐨勬潙钀,榛勬槒鐨勬毊闇噷,涔岄甫鏍栨伅鍦ㄥ彜鏍戝厜绉冪鐨勬灊骞蹭笂銆傝繖鏃舵湁涓鍙缚闆侀鏉,鎶曞皠涓嬬殑灏忓皬褰卞瓙鏄犲湪鍦伴潰涓娿傛垜闅忕潃瀹冪殑韬奖鏈涘幓,杩滄柟鏄竴鐗囬潚鑹茬殑灞卞脖鍜岀ⅶ缁跨殑婀栨按,杩樻湁閭g偣缂鍦ㄥ畠浠韩鏃佺殑鐧借壊灏忚崏銆佺孩鑹叉灚鍙跺拰...
  • 鍙よ瘲浣撹鏈夊摢鍑犵
    绛旓細鑰屽鏁版槸鍚堜竴涓洸璋冧腑澶氭敮鏇插瓙涓轰竴濂,鏄垙鏇叉垨鏁f洸涓繛璐垚濂楃殑鏇插瓙,涓濂椾腑鏇插瓙鏁颁笉瀹,灏戝垯涓ゆ洸,澶氬垯涓嶉檺;姣忎竴濂楁暟閮戒互绗竴棣栨洸鐨勬洸鐗屼綔鍏ㄥ鏇茬墝鍚;鍏ㄥ鏇插繀椤诲悓涓瀹皟,鏈夐鏈夊熬,涓闊靛埌搴;缁撳熬澶勫鐢ㄢ滅厼鈥,鐢ㄥ灏戦亶娌℃湁瑙勫畾銆傚銆婅埇娑夎皟・鍝ㄩ亶・楂樼杩樹埂銆,瀹冨惈鏈夊睘浜庘滆埇娑夎皟鈥濊繖涓瀹皟鐨勫叓鏀洸瀛,...
  • 鏂囧甯歌瘑鍒ゆ柇棰
    绛旓細1锛岄敊锛堛婅丹澹併嬩綔鑰呰嫃涓滃潯锛2锛屽 3锛岄敊锛堝北鍧$緤鏄鏇茬墝鍚锛4锛屽 5锛岄敊锛堥夎嚜銆婂浗椋 鍛ㄥ崡銆嬶級6锛岄敊锛堣緵寮冪柧瀛楀辜瀹夛級7锛屽 8锛屽 9锛屽 10锛岄敊锛堟枃澶╃ゥ瀛楁枃灞憋級11锛屽 12锛岄敊鐨勶紙澶╁噣娌欐槸鏇茬墝鍚嶏級
  • 鍐鎵嶇殑绗斿悕鍜屼粬鐨勫瓧鏄粈涔?
    绛旓細澶╁噣娌,鏇茬墝鍚銆備綔鑰:椹嚧杩,鍏冧唬钁楀悕鏁f洸瀹,鈥滃厓鏇插洓澶у涔嬩竴鈥(椹嚧杩溿佸叧姹夊嵖銆佺帇瀹炵敨銆佺櫧鏈)銆13. 銆婄豢鑹茶潏铦堛:浣滆:娉曞竷灏,娉曞浗钁楀悕鏄嗚櫕瀛﹀,浠h〃浣滄湁銆婃槅铏銆嬬瓑銆14. 銆婂北甯傘:閫夎嚜銆婅亰鏂嬪織寮傘嬨備綔鑰:钂叉澗榫,瀛楃暀浠,鍒彿鏌虫硥灞呭+,涓栫О鈥滆亰鏂嬪厛鐢熲,娓呬唬鏂囧瀹躲傝憲鏈夋枃瑷鐭瘒灏忚闆嗐婅亰鏂嬪織寮傘,...
  • 鏈夊叧璇楃殑鐭ヨ瘑
    绛旓細璇楋紝鍙堢О璇楁瓕锛屾槸涓绉嶇敤楂樺害鍑濈粌鐨勮瑷锛屽舰璞¤〃杈句綔鑰呬赴瀵屾儏鎰燂紝闆嗕腑鍙嶆槧绀句細鐢熸椿骞跺叿鏈変竴瀹氳妭濂忓拰闊靛緥鐨勬枃瀛︿綋瑁併傝瘲鏄瘲浜哄鐜板疄瑙傚康鎴栦笘淇楃悊蹇电殑涓嶈鍚岃屾劅鍙戠殑鎰ゆ掑拰涓嶆弧銆傛棤璁烘槸绂婚獨浣撱佸彜璇椾綋銆佽繎浠h瘲杩樻槸鐜颁唬璇楅兘涓嶈繃鏄瘲鐨勪竴绉嶅舰寮忋傛渶浼樼編涔嬪鍦ㄤ簬绔欏湪浜虹被鍘嗗彶鐨勯珮搴︽潵闂幇鍑鸿瘲鐨勬椂浠e厜鐜傝瘲涔...
  • 澶╁噣娌欑鎬濆拰澶╁噣娌欎袱棣栧皬浠ょ殑涓嶅悓涔嬪鏄粈涔?鍒嗗埆鍐欎笅鏉
    绛旓細鑰屻婂ぉ鍑娌欍嬪彧鏄鏇茬墝鍚 璋侀兘鍙互濉 3銆佷袱棣栬瘲姝岀殑璋冧笉鍚屻傚懙鍛,濡傛湁閿欒璇峰ぇ瀹跺澶氭寚鏁欏晩!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鎱堝杽鐨勫己鐩 2010-06-21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609涓禐 鐭ラ亾绛斾富 鍥炵瓟閲:63 閲囩撼鐜:0% 甯姪鐨勪汉:0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鎴戠殑...
  • 1.璇楁瓕甯歌瘑2.璇楄瘝璧忔瀽3.涓婚璇楄瘝4.璇楄瘝瓒h瘽濂界殑杩藉姞鍒嗘暟.
    绛旓細鈶f洸锛屽張绉颁负璇嶄綑銆佷箰搴溿傚厓鏇插寘鎷暎鏇插拰鏉傚墽銆傛暎鏇插叴璧蜂簬閲戯紝鍏寸洓浜庡厓锛屼綋寮忎笌璇嶇浉杩戙傜壒鐐癸細鍙互鍦ㄥ瓧鏁板畾鏍煎鍔犺‖瀛楋紝杈冨浣跨敤鍙h銆傛暎鏇插寘鎷湁灏忎护銆佸鏁帮紙濂楁洸锛変袱绉嶃傚鏁版槸杩炶疮鎴愬鐨勬洸瀛愶紝鑷冲皯鏄袱鏇诧紝澶氬垯鍑犲崄鏇层傛瘡涓濂楁暟閮戒互绗竴棣栨洸鐨勬洸鐗屼綔涓哄叏濂楃殑鏇茬墝鍚锛屽叏濂楀繀椤诲悓涓瀹皟銆傚畠鏃犲鐧界...
  • 鎬庝箞鍋氳瘲姝岄壌璧忛鐩?
    绛旓細鈶粩缁嗛槄璇诲叏璇楋紝娉ㄦ剰璇椾腑鍑虹幇鐨勬剰璞★紙鍗虫弿鍐欑殑瀵硅薄锛夛紝璋冨姩甯歌瘑鍌ㄥ锛屾彛鎽╁舰璞$殑璞″緛鎰忓懗銆傗懀璇勪环瑕佹伆褰擄紝涓ョ浜轰负鎷旈珮銆傚洿缁曚汉涔嬪父鎯呰冭檻璇楁瓕鐨勬劅鎯呭熀璋冦 鈶ゅ偍澶囦竴浜涜瘲姝岄壌璧忎腑甯哥敤鐨勫悕璇嶆湳璇紝瑕佹暍浜庡ぇ鑳嗕娇鐢紝涓嶆噦涔熻瑁呮噦銆傗槄鏈夊崈鍙ゅ悕鍙ョ殑瑕佹敞鎰忓悕鍙ュ鍏ㄨ瘲鐨勪綔鐢ㄥ強鍏跺湪鍏ㄨ瘲涓殑鍒嗛噺锛涙敞鎰忔椂浠e浣滃鐨...
  • 璇楁瓕,鎸変綋瑁佹潵鍒嗘湁浠涔堝拰浠涔堜袱绫诲晩?
    绛旓細姣忎竴濂楁暟閮戒互绗竴棣栨洸鐨勬洸鐗屼綔涓哄叏濂楃殑鏇茬墝鍚锛屽叏濂楀繀椤诲悓涓瀹皟銆傚畠鏃犲鐧界浠嬶紝鍙緵娓呭敱銆2锛 浠庤瘲姝岀殑棰樻潗鍙垎涓猴細鈶 鍐欐櫙鎶掓儏璇楋紝姝屽拸灞辨按鍚嶈儨銆佹弿鍐欒嚜鐒舵櫙鑹茬殑鎶掓儏璇楁瓕銆傚彜浠f湁浜涜瘲浜虹敱浜庝笉婊$幇瀹烇紝甯稿瘎鎯呬簬灞辨按锛岄氳繃鎻忕粯姹熸箹椋庡厜銆佽嚜鐒堕鏅钩瀵勫瘬鑷繁鐨勬濇兂鎰熸儏銆傝繖绫昏瘲甯稿皢瑕佹姃鍙戠殑鎯呮劅瀵勫瘬鍦ㄥ悗...
  • 扩展阅读:常见的曲牌名100个 ... 三字古风词牌名 ... 公务员常识40000道 ... 高中文学常识 ... 最有杀气的词牌名 ... 曲牌名字一览表 ... 12个常见词牌名 ... 文学常识100个必考 ... 常见曲牌名大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