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科普 《古文里的树:栎社树》|无用于他人,有用于自己

一位姓石的木匠来到齐国曲辕,遇到了一棵种在社庙(土地庙)里的的栎树。

此树之大,足以为几千头牛遮荫,树身之粗,足有一百多围 ,树身之高,超越山头好几丈才看见枝条,光是可以用来造舟的旁枝,就有十几条。

前来瞻仰此树之人,像赶集一样多,石木匠却对它不屑一顾,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

弟子们看够了,才快步追上石木匠,问他道:“自我随老先生学艺以来,还没见过比这更好的木材呢!先生却连看都不看一眼,不愿为它驻足,这是为什么?” 

石木匠回答说:“罢了,不要多说了,此树虽大,却是散木,造船船沉,造棺棺腐,做成家具不够牢固,做成门窗又太过潮湿,做成梁柱会招来虫蛀,这就是一棵不能当成材料的树,没有用处,所以才能存活这么久。”

石木匠回到家,夜里栎树向他托梦说:“你说我没用,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难道是将我与那些文理匀称的树木相比吗?那些个山楂、梨树、橘树、柚树以及能结果实的树,待到果实成熟之季,人们前来采摘,大枝小枝折断无数,它们所受的苦可全都拜它的才能所赐啊!它们不能终其天年,通常早早夭亡,皆是因为它们自己招来了世俗之人的打击。凡物都逃不开这个道理。我所追求的无用之道已经很久了,也曾经历磨难,几乎死去,到如今才得以保存,这正是我的大用!假如我也同那些文理匀称的树木一样有用,还能生长得如此高大吗?况且,你和我都是存活于天地之间的物,你凭什么论断我就是无用之材?你也不过是将死的散人,又怎会了解我这散木呢!”

石木匠醒后,慢慢回忆审察此梦。

弟子问道:“这栎树自称寻求无用之道,又为何成了社树呢?”

石木匠回答:“轻点声,别说话!它成为社树,不过是求存的方式,可惜因此招来不了解的人诟病讥讽,它如果不当社树,怕是早就被人砍去当木材了!它有与众不同的求存之道,我们不能以常理来论断,否则是永远都弄不明白的。”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引自《庄子·人间世》)

人们常常为了一己之私,向世间万物无休止地索取,若是索取不到,便认定此物无用。

栎树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它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好出路——那就是无用之用。

它虽然成不了木材,提供不了果实,可它依附于社神,凭借人们对社神的敬畏而存活下来,比起那些有真材实料的树,这招实在高明的多。

人活于世,处事也讲究一个度,太有用,就如结果实之树,常常受人搅扰打击,往往早夭而亡,太无用,又会引来轻视辱骂。求存之道,大概就是“无用于他人,有用于自己”吧!

扩展阅读:古文翻译器在线免费 ... 好听又古风的树名 ... 古树名木查询平台 ... 广东古树名木管理系统 ... 古树名木一览表 ... 广东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 广东古树名木app最高版本 ... 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 好大的皂荚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