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篇 读《借山而居》: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今年年初,无意中发现同学的朋友圈里传了两张图片,其中一张写着这样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句话瞬间击中我这迷茫的小心灵,这才是我心中的理想,这才是我喜欢的生活。后来同学告诉我这本书的名字:《借山而居》。看过这本书,一个念头出现在脑中:你喜欢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我的答案是“隐居”。

终南山是一处隐居圣地,道教圣地,自古高人辈出,骑青牛的老子留下五千言《老子》后便隐居终南山,而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天下第一王重阳的根本重地也在终南山,即是修行之所,也是隐居之地,可见终南山给人们心中的影响有多深。

当我们遭遇不顺时,除了面对我们还可能选择逃避,而逃避之所,很可能就是终南山;当我们遭遇困难时,我们会想到终南山,当我们怀才不遇时,我们会选择激情终南山,当我们。。。。。。

在中国人的心理,入世与出世总是此消彼长的。入世的道路有儒家引领,出世的道路有道家和释家规范。这三者并非极端对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融入中华文明圈里。入世不忘出世,这个最好的例证就是《论语》里的“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出世不忘天下的,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在卧龙,心系天下,三顾频烦天下计。“采菊东篱下”,是隐居的悠然,“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是隐居的旷达,“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是隐居的高洁。

古人给了我们这么多选择,就算无隐居之心,这些观念也在我们心中深深种下了隐居之根。有了这根,心中就有终南山。

本书的作者名叫张二冬,他在毕业后隐居在终南山。他花了四千元租了一套农房,租期二十年,经过修整后,开始了所谓的隐居生活。我为什么在这里加上“所谓的”,是因为作者并不认为自己在隐居。

修整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作者铺了一条从大门到屋门的石板路,并把墙刷成灰色,置办一些简单的家具,主要是画案、画架、锅碗瓢盆之类的,这些置办下来,基本上生活就可以开始了。

但有这些还不够,作者在附近开地种田,养了一只叫凤霞的鸡,一只叫土豆的狗和另一只叫郑佳的狗,一只馋嘴的猫,一只忠心的鹅。为什么我会不厌其烦的写这些琐事,其实隐居的表面上更多的是这些回归田园的淳朴生活。这些生活和普通农民没什么不同,但从深处发掘,我们会发现,农民要每天为生活奔波行走,太多的俗务围绕在身边,即是身在田园,却也很少关注隐居之乐。而隐士就不同了,归隐的人就是不想被俗务羁绊,故他们摒弃俗务,而在精神上追求更高的境界。古往今来的高尚士也,隐居后都在文学、哲学、历史、思想层面有更高的成就,作者张二冬亦是如此。《借山而居》里有一章专门写作者在终南山对爱情、悲观、乐观、孤独等方面的思考,有些见解也是鞭辟入里。

作者的隐居固然值得称赞,但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作者的生活不可复制,正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生活由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造,一味模仿肯定成就不了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需要怎痒的隐居生活?

我需要怎样的隐居生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这个人很懒,种田养鸡对我来说都不在行,而且我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这些有耐心的活计还是有些难度的。

我这个人呢很想清静,弹不响脱离现代生活,离不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虽然我并不完全喜欢它。

我的朋友不多,但总得交流,隐居太远交流不便,况且隐居不是谁也不见。当年孟浩然隐居的生活着实热闹,他的朋友经常看望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便是其热闹的隐居生活的真什写照。

我需要的理想的隐居生活就是,有希望,有事做,有人爱。无俗事烦心,无俗人面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辛苦也无所谓。我的理想的隐居生活就是:开一家书店,这个书店没有学习资料,只有纯粹的书,里面有方便阅读的独立书桌,要有健康的饮品,要有猫,不用太多,七八只即可,这样的环境依旧有隐居的意思,却不需要避世。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李白著名的《山中问答》,说的是诗人隐居湖北碧山的喜悦心情,其实也从侧面证明隐居不分地点,看的是心境。心静则无俗念,无俗念则人自明。

若要有隐之心,处处皆是终南山,最适合的隐居便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扩展阅读:第1一40章免费阅读 ... 论语十二章完整版 ... 白娜娜青春放纵横免费阅读 ... 疯狂的日子 ... 插叙人生李晨曦 ... 仓央嘉措《东山顶上》 ... 《三人行》经典片段 ... 倍道而进 履践致远 ... 插叙人生在线听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