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宋词的规则?要详细啊 谢谢高手们回答 "人生自是有缘,相逢未必偶然."的出处。看完《中国诗词大会》...

\u8c22\u8c22\u5404\u4f4d\u5e2e\u6211\u6574\u7406\u4e00\u4e0b\u5b8b\u8bcd\u4e2d\u6c14\u52bf\u78c5\u7934\u7684\u957f\u7bc7\u8bcd\u548c\u8bcd\u53e5\u534e\u4e3d\u5a49\u7ea6\u7684\u8bcd\uff08\u50cf\u67f3\u6c38\u7684\uff09\uff0c\u8c22\u8c22\u9ad8\u624b\u4eec\uff0c\u6025\u9700\uff01\uff01

\u592a\u591a\u4e86

\u8fd9\u4e2a\u5b8c\u5168\u4e0d\u7528\u95ee\u51fa\u5904\uff0c\u56e0\u4e3a\u6839\u672c\u4e0d\u662f\u8bd7\uff0c\u800c\u662f\u987a\u53e3\u6e9c\uff0c\u4e5f\u5b8c\u5168\u6ca1\u6709\u903b\u8f91\u56e0\u679c\uff0c\u5c5e\u4e8e\u83ab\u540d\u5176\u5999\u7684\u9178\u8bcd\u513f\u3002.
\u8fd8\u4e0d\u5982\u5e2d\u6155\u84c9\u7684\u90a3\u53e5\u201c\u524d\u4e16\u7684\u4e94\u767e\u6b21\u56de\u7738\u6362\u5f97\u4eca\u751f\u7684\u4e00\u6b21\u64e6\u80a9\u800c\u8fc7\u201d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词谱常用符号: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以下是正文

一,乌夜啼
●●○○●,
昨夜/风兼雨
◎○●●○△。
帘帏/飒飒/秋声
◎○◎●○○●,
烛残/漏断/频欹枕
◎●●○△。
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
◎○◎●○平△。
算来/一梦/浮生
◎○◎●○●,
醉鄕/路穏/宜频到
◎●●○平△。
此外/不堪行

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
◎○◎▲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
罗袖/裛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
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
一斛珠为仄韵小令。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

三,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
销魂/独我/情何限。
◎●●○△
故国/梦重帰,
◎○◎●△
覚来/双泪垂。

◎○○●▲
高楼/谁舆上,
◎●◎○▲
长记/秋情望。
◎●●○△
往事/已成空,
◎○◎●△
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
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
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
◎◎○,◎◎▲,
金雀钗,红粉面,
◎●◎○○▲。
花裏/暂时/相见。
◎◎仄,●○△,
知我意,感君怜,
◎○◎●△。
此情/须问天。

○◎▲,◎◎▲,
香作穗,蜡成泪,
◎●◎○◎●▲。
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锦衾寒,
◎○◎●△。
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情感,不适合承载慷慨悲歌,情绪上需要一气呵成贯穿始终的内容。

五,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
蝶翻/轻粉/双飞
◎○◎●●○△
子规/啼月/小楼西
◎○◎●,◎●●○△
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
门巷/寂寥/人散后
◎○◎●○△
望残/烟草/低迷
◎○◎●●○△
炉香/闲袅/凤凰儿
◎○◎● ◎●●○△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又名《瑞鹤仙令》、《谢新恩》、《雁后归》、《鸳鸯梦》,双调, 五十八字,平韵,中途不换韵。
临江仙的别格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另有上下阙首二句皆为六言句者,亦有上下阙末两句皆为五言者。字数相同的格式下,亦有平仄、韵脚不同者。因是常识普及贴,不说这么复杂,这里先只列出这一种格式做作一下分析。
另外,《谢新恩》是个比较特殊的词牌名。很多词谱中不列这个词牌的谱子,有一小部分词谱说,谢新恩是临江仙的别名。
此例临江仙为平韵中调,多为六言、七言句,且中途不换韵,形式上较舒缓平稳。宜抒发含蓄绵长的情感,布局上以顺接、流畅为宜。不适合过于转折反复的笔法,亦不适合抒发较高亢激烈的情绪。

六,望江南
○◎●,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谢秋娘》。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中间两个七言句一般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仗。
此词乃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而作,本名《谢秋娘》。后因白居易有《忆江南》三首,其有一首末句云:“能不忆江南”,故得名《忆江南》。自此后世多用《忆江南》词牌名之本意,描写江南景色。
忆江南为平韵小令,句子比较整齐。基本没有可用来过度的地方,因此内容不宜复杂,亦不适合转折的笔法,布局以平稳顺畅为佳。下笔宜柔,不宜抒发较为激烈的情绪。中间两个七言句宜作对仗处理,便于内容紧凑,主旨简明,可避免布局松散、内容空洞等问题。

七,清平乐
◎○◎▲,
别来/春半
◎●○○▲。
触目/愁肠断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拂了/一身/还满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平仄韵不通押。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因此,乐字在这里音yue,不音le,取“乐曲”之意。
清平乐为双调小令,上仄韵下平韵。由于韵脚的平仄变化,上下片的语调亦应随之而变化,布局应富于层次感。过片处宜递进,不宜平铺直叙。情绪上适合起伏辗转,时放时收,不宜平顺。

八,破阵子
◎●◎○◎●
四十/年余/家国
◎○◎●○○
三千/里地/山河
◎●◎○○●●
凤阁/龙楼/连霄汉
◎●○○◎●○
玉树/琼枝/作烟萝
◎○◎●○
几曾/识干戈

◎●◎○◎●
一旦/归为/臣虏
◎○◎●○○
沉腰/潘鬓/消磨。
◎●◎○○●●
最是/仓皇/辞庙日
◎●○○◎●○
教坊/犹奏/别离歌
◎○◎●○
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上下阙的两个六言句,两个七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仗。
《破阵子》为唐教坊曲。秦王李世民制《秦王破阵乐》,史载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此双调《破阵子》,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而为之。词牌名有金戈铁马之势,后人填词亦多用其本意。
破阵子为平韵中调。由于是从犒军之《秦王破阵乐》截取而来,故以恢弘开阔为宜,气势上应一气呵成,不适合抒发较含蓄低回的情绪。

九,采桑子
◎○◎●○○●。

亭前/春逐/红英尽,

◎●○△, ◎●○△,

舞态/徘徊,细雨/霏微,

◎●○○◎●△。

不放/双眉/时暂开。

◎○◎●○○●。

绿窗/冷静/芳音断,

◎●○△,◎●○△,

香印/成灰,可奈/情怀,

◎●○○◎●△。

欲睡/朦胧/入梦来。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上下阙两个四言句可作叠韵处理。

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为从中截取而成。其本意为咏罗敷采桑之事。

采桑子为双调平韵小令,不换韵,句式也较整齐。适合平稳顺畅的布局,紧扣主题,不宜用过于转折的笔法。情绪上宜舒缓,绵长,不宜激烈、劲促。

十,喜迁莺

◎●●,●○△,

晓月坠,宿云微,

○●●○△。

无语/枕频欹。

◎○◎●●○△,

梦回/芳草/思依依,

○●●○△。

天远/雁声稀

○◎▲,○◎▲,

啼莺散,余花乱,

◎●◎○○▲。

寂寞/画堂/深院。

◎○○●●○△,

片红/休扫/尽枞伊,

○●●○△

留待/舞人归。

喜迁莺,又名《喜迁莺令》、《鹤冲天》、《万年枝》、《燕归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仄韵,依前两平韵。上下阙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目前各家作品中未见有不对仗者。

喜迁莺的格式较繁杂,谱子各异。因并非诗词专业贴吧,故今仅取后主一体加以简要说明。

喜迁莺为平仄转换小令,句式较散,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这种句式散乱平仄转换的小令,布局不宜平稳,以起伏交错为佳。也不宜承载气势上需要一气呵成的内容。情绪上宜收放相间。

十一,蝶恋花

◎●◎○○●▲。

遥夜/庭皐/闲信步。

◎●○○,◎●○○▲。

乍过/清明,早覚伤春暮。

◎●◎○○●▲,

数点/雨声/风约住

◎○◎●○○▲。

朦胧/淡月/云来去。

◎●◎○○●▲

桃李/依依/春暗度。

◎●○○,◎●○○▲。

谁在/秋千,笑裏/低低语。

◎●◎○○●▲,

一片/芳心/千万绪

◎○◎●○○▲。

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鱼水同欢》等。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名《蝶恋花》,后世遂从此名。

蝶恋花为仄韵中调,且句式较整齐。中调布局不宜过平,宜在过片处过度、转折,提升主题。如用顺接的格局,容易显得呆滞,拖沓。情绪上以低沉劲远为主,不宜抒发较为欢快或激昂的情绪。

十二,相见欢
◎○◎●○△,仄○△。
林花/谢了/春红,太怱怱
◎●◎○○●●○△。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涙,留人醉,几时重
◎●◎○○●●○△。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别名《乌夜啼》、《忆真妃》。双调,三十六字,平仄韵错叶。上片三平韵,下片起二句叶仄韵,第三、四句仍叶前平韵。两九字句以上二下七为宜。亦可在四字处、六字处断句,视句子情况而定。
本词牌,因李煜有“独上西楼”、“月如钩”等句,故又名《上西楼》、《秋夜月》,宋人名之为《乌夜啼》。而《锦堂春》亦名《乌夜啼》,如后主所作之《乌夜啼 帘外风兼雨》。此二者为同名不同调。
《相见欢》为平仄错押的小令,断句三言,长句九言,跨度较大。常规而言,小令不适合承载太过复杂的内容,又因缺少过度空间而不适合情绪和内容上的转折,布局宜平稳顺畅。而平仄韵错叶的词牌,又不适合太平稳的布局,情绪上不宜贯穿,以转折反复为佳。短句情绪宜收而长句情绪宜放。这个词牌,短短三十几个字,中途却要换两次韵;句式以三言和九言为主,字数跨度非常大,而中间却缺乏长短适中的句式来过度;句式、长短、韵脚对布局、内容、情绪的要求之间,甚至可以说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这是比较难填的一个牌子,对作者的布局能力和情绪把握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另外也要求对词牌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势而成词。因此十分不建议新手用来作练习使用。不能一看到是小令,就认为是简单易写的牌子。

十三,捣练子
○●●,●○△。
深院静,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别名《捣练子令》、《深院月》、《夜捣衣》、《杵声齐》、《翦征袍》等等。双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途不换韵。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现存前人作品中未见有不对仗者。
《捣练子》的各个名称多与捣衣有关。练的本意为白绢,这里的引申义为做衣服的布料。捣衣是把布料用木棒(也就是杵)敲打,去除表面的浆的一种劳作,其目的是使布料柔软,熨贴,便于裁剪衣服,也使得做出来的衣服柔软舒适。古代妇女有为征人捣衣的习俗,故捣衣常常与远行、离别,思念等意向相关联。《捣练子》词牌的本意即为咏捣练之事,多用于描写妇女怀念征人。
捣练子为平韵小令,以七言句为主,且不换韵。首句两个三言句式,可看作是七言句式的一种变形。是句式简洁,韵脚单一,格局短小的牌子。这种词牌,几乎没有可以用来过度的空间,句式和韵脚的无变化,也使整首词的形势顺畅平缓。因此主题宜简要,布局宜紧凑,情绪宜平稳,衔接宜顺畅。不宜承载过于繁杂的内容,也不宜抒发较为激昂的情绪(因为缺乏一气呵成的气势),或较为辗转低回的情绪(因缺乏转折的空间)

十四,浣溪沙
◎●◎○○●▲
红日/已高/三丈透
◎○◎●○○▲
金炉/次第/添香兽
◎●◎○○●▲
红锦/地衣/随步皱
◎○◎●○○▲
佳人/舞点/金钗溜
◎●◎○○●▲
酒恶/时拈/花蕊嗅
◎●◎○○●▲
别殿/遥闻/簘鼓奏

《浣溪沙》,又名《浣溪纱》、《浣沙溪》、《浣纱溪》、《负心期》、《醉中真》、《锦缠头》等等。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中途不换韵。过片两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亦可不对。
浣溪沙历来词作皆为平韵,仄韵体仅见后主一例。故这里将通用的平韵格词谱也一并列出来供参考:
◎●◎○◎●△,◎○◎●●○△。◎○◎●●○△。
◎●◎○○●●,◎○◎●●○△。◎○◎●●○△。
《浣溪沙》通篇皆为七言句,且不换韵。句式单一,韵脚单一,且为小令。这种方正规矩的词牌比较适合中正的布局,情绪上宜平稳,有水到渠成之感。不宜作过多转折。亦不适合抒发较为悲慨或浓烈的情感。

而这首是很正统的格式,平韵,且过片对仗,是个很好的词牌范本
◎●◎○◎●△,
转烛/飘蓬/一梦归,
◎○◎●●○△。
欲寻/陈迹/怅人非,
◎○◎●●○△。
天教/心愿/与身违。
◎●◎○○●●,
待月/池台/空逝水,
◎○◎●●○△。
荫花/楼阁/谩斜晖,
◎○◎●●○△。
登临/不惜/更沾衣。
因为之前对这首词作过逐句的解释,也提到过句与句之间的顺接和结尾的收笔手法。所以这里就偷懒一下不重复了。因为解释的角度是接近的。
需要提一下的是,过片的对仗很工稳,是个不错的工对,想学对联的同学们可以着重看一下。

十五,阮郎归
◎○◎●●○△,
东风/吹水/日衔山
◎○◎●△。
春来/长是闲
◎○◎●●○△,
落花/狼籍/酒阑珊
◎○◎●△。
笙歌/醉梦间
◎◎●,●○△,
春睡觉,晚妆残
◎○◎●△。
凭谁/整翠鬟
◎○◎●●○△,
留连/光景/惜朱颜
◎○◎●△。
黄昏/独倚阑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醉桃园》、《宴桃源》、《碧桃春》等。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中途不换韵。两个三言句习惯上作对仗处理,历代词作中尚未见有不对仗者。
调名用刘晨、阮肇入桃源遇仙转瞬百年的故事,故调名多与“桃”有关,词牌本意为远行不归,诸家词作多用其本意,抒写远行、离别、相思等内容。
阮郎归为双调平韵小令,且以短句居多。适合抒发细腻、轻柔的情感,谋篇上以主题简要,布局顺畅为宜。情绪宜舒缓,流畅,有行云流水之感,不宜过为转折反复,也不宜抒发较为激烈的情感。

……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87655743

扩展阅读:表达真诚感谢的话 ... 一键生成宋词 ... 宋词填词软件生成器 ... 初学宋词填词 ... 唐诗宋词加速跳转 ... 宋词填词手机软件 ... 唐诗宋词入口 ... 唐诗宋词跳转三千 ... 唐诗宋词导航跳转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