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查一些评析别人文章的文章

\u5982\u4f55\u67e5\u770b\u767e\u5ea6\u6587\u6863\u4e2d\u522b\u4eba\u6587\u7ae0\u7684\u8bc4\u8bba\uff1f

\u53ea\u6709\u8bc4\u5206\uff0c\u5728\u6587\u6863\u7684\u53f3\u4e0a\u89d2\uff0c\u9ec4\u8272\u7684\u4e00\u6392\u661f\u661f

\u5728\u767e\u5ea6\u7a7a\u95f4\u5185\u662f\u53ef\u4ee5\u8bc4\u8bba\u522b\u4eba\u7684\u6587\u7ae0\u7684\uff0c
1\u3001\u6253\u5f00\u60a8\u8bbf\u95ee\u7684\u6587\u7ae0\uff0c\u6d4f\u89c8\u5230\u7ed3\u5c3e\u5904\u3002
2\u3001\u60a8\u4f1a\u53d1\u73b0\u6709\u4e00\u884c\u6587\u5b57\u94fe\u63a5\uff0c\u5305\u62ec\uff1a\u201c\u6dfb\u52a0\u5230\u641c\u85cf\u201d\uff0c\u201c\u5206\u4eab\u5230 i \u8d34\u5427\u201d\uff0c\u201c\u6d4f\u89c8\u201d\uff0c\u201c\u8bc4\u8bba\u201d\uff0c\u5171\u56db\u9879\u3002
3\u3001\u60a8\u70b9\u51fb\u201c\u8bc4\u8bba\u201d\uff0c\u5c31\u53ef\u4ee5\u770b\u5230\u4e0b\u65b9\u51fa\u73b0\u4e86\u4e00\u4e2a\u201c\u8f93\u5165\u6846\u201d\uff0c\u5728\u91cc\u9762\u8f93\u5165\u8bc4\u8bba\u5185\u5bb9\uff0c\u70b9\u51fb\u201c\u53d1\u8868\u8bc4\u8bba\u201d\u6309\u94ae\u5c31\u884c\u4e86\u3002

\u53e6\u5916\uff0c\u5982\u679c\u5bf9\u65b9\u8bbe\u7f6e\u4e86\u7981\u6b62\u4efb\u4f55\u4eba\u6216\u8005\u7981\u6b62\u964c\u751f\u4eba\u8bc4\u8bba\u7684\u8bdd\uff0c\u90a3\u60a8\u5c31\u6ca1\u6cd5\u8bc4\u8bba\u4e86\u3002

美与善的统一--读《诗经·周南·桃夭》
作者:杨牧之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美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观念呢?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如果我们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内容摆一摆,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确实是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头几篇(除掉第四篇),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岂不令人深思?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篇”,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篇”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论这个问题呢?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这很容易理解。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这可真是一语道破。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巩固与否,关系十分密切。到了汉代,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不论“三纲”,还是“五常”,它们都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宋代理学家朱嘉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卷七)从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说得很为透僻。他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树那样年轻,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http://poem.linyi.com/p/appreciate/show.php?sendId=34

诗文欣赏说《诗·关雎》
作者:吴小如
--------------------------------------------------------------------------------

^^1

近年赏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2

从古以来,《关雎》就有两种分章的方式。一种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从文义看,我倾向于第二种分法。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乃为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讲到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历来也有两种意见。即在赋、比、兴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人认为“关关雎鸠”两句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写是比兴,由河洲的禽鸟和水中的荇菜“兴”起君子求淑女的愿望,这就是诗的主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此诗干脆自始至终都是“赋”。而说它的手法是“赋”的,又有两种解释。一是古人旧说,认为采荇菜的活动本是贵族妇女(包括后妃以及嫔妾)应做的“本职工作”,所以是“赋”;二是今人新说,认为这是一首写实的情歌,小伙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劳动少女,于是表示了爱慕之情,无论“雎鸠”的鸣声也好,采荇菜的场面也好,都是“君子”身临其境耳闻目见的,当然属于“直陈其事”的“赋”了。这些说法都能言之成理,读者不妨互参。

不过如让我讲这首诗,我倒比较倾向于“比兴”说。所谓比兴手法,特别是“兴”,并不是诗人在实际生活之外凭空找来点什么填塞入诗,而是以即目所见、倾耳所闻的当前实际景物做为抒发思想感情的媒介,顺带着产生了联想。我们可以承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眼前实景,但这一对在河洲上互相依偎着一唱一和的水鸟,自然会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寻找淑女以为配偶的强烈意愿。诗人在选择诗料时单单看中了“关关雎鸠”,这本身就体现了“比兴”的作用。否则诗人为什么不写别的呢?换言之,也只有写互相鸣和的一对水禽才与这首诗的主题合拍,才算得上典型化。如果硬把它限制在“赋”的框框里,反倒近于自然主义的解释了。

我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采之”、“芼之”也讲成比兴手法,是以字、词的训诂为依据的。古人大都把“流”、“采”、“芼”讲成同义词,即都有“寻求”、“采摘”和“择取”的意思。“流”之训“求”,从西汉的刘向(他是治《鲁诗》的),东汉的高诱(说详《吕氏春秋注》),到清代的马瑞辰(著有《毛诗传笺通释》),都有考证,而且比较可信。比如《说苑》中《越人歌》的汉译就有一句“搴流中洲”(这一句是经过校订的),这里的“搴流”即为同义复合词,“搴”和“流”都作采摘讲。可是朱熹的《诗集传》则兼用“流”字本义,认为这句是指顺着流水去择取荇菜。此说虽遭清人(如姚际恒)非议,我倒觉得朱熹的讲法是从实际生活出发的。至于“芼”,旧注亦训“择”,朱熹却据董逌《广川诗故》解“芼”为“熟而荐之”。我觉得此解亦近理。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北京方言,我们经常还听到用沸滚水把菜蔬“芼”(mào)一下的说法。即等水烧开后把生的菜放进去,“芼”之使熟,随即捞出。由此可见,荇菜的从“流”到“采”,从“采”到“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左右”本指人的左右手,引申为左右两边。人们劳动,大抵双手兼用,尤其是采摘或捧掬菜蔬的时候,总是左右手同时并举。这也属生活常识,无劳辞费。

训诂既明,然后讲诗。荇菜之被采摘,犹淑女之被君子所选中。开始采时,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顺水捞来捞去,方向无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来还没有找到明确目标,只能慢慢物色,宛如在水中寻求中意的荇菜。及至“采”时,则目标已明,看准后便采到手了。既采之后,就要“芼”它一下,使之成为可食之物,亦即是说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将开始了。我所以把它讲成比兴,正是从字、词的训诂上体会出来的。

^^3

下面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此诗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对所思女子真是设想得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而《关雎》的作者却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真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了。难得的是这乃属于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用“好逑”字样可证),而不仅仅是做为情侣(这同《郑风》里的作品就不同了!),这固然有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却也体现了汉民族的传统特色。

1950年我曾在大学里教过一年《毛诗》专题课,承废名师(冯文炳先生)把他的讲义手稿惠借给我,其中讲《关雎》的一段居然幸存至今,谨转录于下即做为这篇小文的结束:

“兴”是现实主义的技巧,是不错的。这首诗即河洲之物而起兴,显见为民间产物;采荇尤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们对于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莲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们能体会。先是顺流而取,再则采到手,再则煮熟了端上来。表示虽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劳动的真精神),这就象征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与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正是“钟鼓乐之”的时候了,意味该多么深长!同时这种工作是眼前事实,并非虚拟幻想,一面写实一面又象征,此所以为比兴之正格,这才是中国诗的长处。后妃固然主德,但后妃哪里梦见“采荇”的乐趣,也未必看得见“雎鸠”的比翼双飞。不过采诗入乐,“太师”的眼光总算够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学习”罢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转摘自我的一份劫后残存的讲稿中,当时是把先生的意思做为自己的话写下来的,因此可能与原文略有出入,读者鉴之。)

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http://poem.linyi.com/p/appreciate/show.php?sendId=31
曹丕《秋胡行》
作者:曹 旭
--------------------------------------------------------------------------------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秋胡行》属乐府《相和歌·清调曲》。古辞原意是歌颂秋胡妻的贞烈。诗人以古题写新事,表现怀人之思。朱乾《乐府正义》以为是“魏文思贤之诗”。笔势舒缓、缠绵而婉约。

首二句十字直入主旨,点明了整个事件的原委和结果:早晨即与佳人相期,但直至日夕,佳人却终没有来。其痛苦的语调,浓重的失落感顿时笼罩全篇。

此至,读者也许会产生两点疑问:其一,诗中的“佳人”是谁?真是容冶貌美,为魏文曹丕所倾心期的女性?还是他成就大事业所渴思的贤人?其二,佳人为何失约未来?是关山迢递,路远会难?还是另有曲折,中途变卦?有趣的是:这些为读者关心的问题,不知是作者以为不重要,还是另有隐衷,提不得也,故一起略在诗外只字未提。诗人只是在十六句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极其主观而咏叹调般地倾诉着一个主题,这就是——因佳人失约未来而引起的浓重的失落感。光从字面看,这种失落感和待人不至的焦灼感,似乎是指从早晨与佳人相约开始,到日夕佳人未至这段时间。其实,朝——夕,仅仅是一种光阴的比喻,时间的象征,即以一天象征一生。由朝至夕,乃指从青少年至垂暮之年的整个人生。在自己的整个一生中,始终有一种不能实现的追求,和由不能实现而带来的巨大而又无法弥补的缺憾感。明白了这一点,“佳人”是男是女,为何失约未至这些问题,也许确实就无关紧要,可以略去。重要的倒是,诗人是如何组织和表达这一焦急渴心情的,且让我们欣赏一下:

首先是“嘉肴不尝,旨酒停杯”。为思佳人,茶饭无心。连美酒、连嘉肴都懒得动箸一碰,箸在半空,酒碰到唇边,忽然像电影来了一个停格。心中涌起的,是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深层的失落感。二是“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尽管追求不能实现,但自己并不停止这种追求,故其行也高,其志也洁。此化用屈原《离骚》和《九歌》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句式,以示自己贮芬芳而待远人。三则是表示愿意跟佳人到天涯海角,并让海神把最宝贵的“明珠”送给她。四是�足眺远,踌躇徘徊,渴念之情,几乎急不可耐。为此,诗人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为诉说自己的情怀,“飞鸟”也托了,“兰英”也折了,“桂枝”也结了,誓言也发了,尽管“步立踟蹰”、“何得斯须”,渴慕焦急之情片刻都难忍耐,但“佳人”如终没有来。此与首句照应,以种种努力,表明这是一个永恒的绝望。整首诗,如面对亲朋故友,娓娓不倦,反复倾诉自己彻夜难眠的衷肠;又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郁结无告,故作一热烈、主观而又偏执的个人内心独白。具有移人情魄的魅力。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曹丕诗歌的好处在于“能转能藏”。“转”者,即“变宕不恒”,如《善哉行》(上山采薇)之类,以多重比兴写自己“变宕不恒”的感情流程。“藏”者,即“含蓄无尽”,意味隽永,以舒缓的笔致,缠绵婉约的风格,咏叹调般的形式特点,抒发自己失落的惆怅与郁结不解的“情结”。这种发抒形式,比起他父亲曹操《短歌行》中求贤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一缠绵,一苍凉;一婉约,一慷慨,其不同如此。http://poem.linyi.com/p/appreciate/show.php?sendId=38
曹植《七步诗》简析

--------------------------------------------------------------------------------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萁:豆秸。 此句一作 “煮豆持作羹 ”。
漉:过滤。
豉:豆豉,一种把大豆加盐磨碎后做成的干酱。
本是:一作“本自”。
这首诗在有些书中没有第一、二句或二、三句,全诗由四句组成。

【鉴赏】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http://poem.linyi.com/p/appreciate/show.php?sendId=42

  • 闇瑕佷簲绡囦腑鑰冩弧鍒嗕綔鏂囥傚姞璇勬瀽銆傚緢鎬ャ
    绛旓細甯姪鐨勪汉:1572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2011骞存睙鑻忓崡浜腑鑰冩弧鍒嗕綔鏂囪祻鏋(浜旂瘒)浠モ滀篃鏄竴鍫傝鏂囪鈥濅负棰,鍐欎竴绡囦笉灏戜簬600瀛鐨勬枃绔銆 瑕佹眰: 鈶犳枃浣撲笉闄(璇楁瓕闄ゅ); 鈶℃枃绔犱笉鍑虹幇鐪熷疄鐨勬牎鍚嶃佷汉鍚嶃傗枴鍗椾含涓鑰冪敓 鍓嶄笉涔呮垜浠笂浜嗕竴鍫傜壒娈婄殑璇枃璇:鎼炰簡涓娆♀滆蛋涓婅澶存壘璇枃鈥濈殑绀句細璋冩煡銆
  • 鎬庢牱鐐硅瘎鏂囩珷?
    绛旓細鈥滃崈鍙ゆ枃绔犳湭灏芥墠鈥濃滄枃绔犲崈鍙や簨鈥濃滄枃绔犳啂鍛借揪鈥濃滄澘鍑宠鍧愬崄骞村喎銆佹枃绔犱笉鍐欎竴瀛楃┖鈥濃滅Н鍙ヨ屾垚绔,绉珷鑰屾垚绡団濃滆█鍑轰负璁,涓嬬瑪鎴愮珷鈥濈瓑,閮芥槸鐜板湪鎵璇鐨勬枃绔犵殑鎰忔濄傛洿骞夸箟鐨勬枃绔,涔熷寘鍚滃闂濃滃ゥ绉樷濈瓑鎰忔,濡傗滄礊鏄庝笘浜嬬殕瀛﹂棶,浜烘儏缁冭揪鍗虫枃绔犫濆氨鏄 鈥滄枃绔犫濈殑鈥滅珷鈥濆瓧,鏄釜浼氭剰瀛,浠庨煶浠庡崄銆
  • 鏈ㄧ洿涓怀,杓互涓鸿疆,鍏舵洸涓,铏芥湁妲佹毚,涓嶅鎸鸿,杓娇涔嬬劧涔熴 闃愭槑鐨...
    绛旓細鍑鸿嚜鑽瀛愩婂姖瀛︺嬶紝杩欏彞璇濇剰鎬濇槸鏈ㄦ潗绗旂洿锛屽悎涔庡ⅷ绾匡紝浣嗘槸(鐢ㄧ伀钀冨彇锛変娇瀹冨集鏇叉垚杞﹁疆锛岋紙閭d箞锛夋湪鏉愮殑寮害锛堝氨锛夊悎涔庯紙鍦嗗埌锛夊鍦嗚鐢荤殑涓鑸殑鏍囧噯浜嗭紝鍗充娇鍙堟檼骞蹭簡锛岋紙鏈ㄦ潗锛変篃涓嶄細鍐嶆尯鐩达紝鐢ㄧ伀钀冨彇浣垮畠鎴愪负杩欐牱鐨勩傛垬鍥芥椂鏈燂紝璇稿瓙鐧惧绾风悍钁椾功绔嬭锛屽浼犺嚜宸辩殑涓诲紶锛屾壒璇鍒汉锛屽嚭鐜颁簡鈥滅櫨瀹朵簤楦b濈殑...
  • 鏂囪█鏂囪祻鏋愪粠鍝嚑鏂归潰鍏ユ墜
    绛旓細甯姪鐨浜:31.1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1. 浠庡摢浜涙柟闈㈣祻鏋愬彜鏂 鎬庢牱閴磋祻鈥︹︹..涓棣栨垚鍔熺殑濂借瘲涓瀹氭湁鐙埌鐨勮壓鏈墜娉曞拰鎶宸.閴磋祻鍙よ瘲鐨勪竴椤归噸瑕佸唴瀹瑰氨鏄祻鏋愯瘲姝岀殑鑹烘湳鎵嬫硶鍜屾妧宸,杩欎竴鑰冪偣鏃㈡槸鍙よ瘲閴磋祻鐨勯噸鐐,鍙堟槸鍙よ瘲閴磋祻鐨勯毦鐐. 鑹烘湳鎶宸х殑閴磋祻涓鑸寘鎷笁涓柟闈:琛ㄨ揪鏂瑰紡鐨璇勬瀽,鑹烘湳鎵嬫硶...
  • ...鍘熸枃,缈昏瘧,涓績鎬濇兂((*^__^*) 涓夎呯己涓涓嶅彲鍟 !甯府蹇~~~_鐧惧害...
    绛旓細鍙搁┈鍏夋浘缁忚锛氣滆涔︿笉鑳戒笉鑳岃锛屽湪楠戦┈璧拌矾鐨勬椂鍊欙紝鍦ㄥ崐澶滅潯涓嶇潃瑙夌殑鏃跺欙紝鍚熷拸璇昏繃鐨勬枃绔锛屾兂鎯冲畠鐨勬剰鎬濓紝鏀惰幏灏卞浜嗭紒鈥濓紙浜旓級娆ч槼淇嫤璇汇婃闃冲叕浜嬭抗銆嬨愬師鏂囥戞闃冲叕鍥涘瞾鑰屽锛屽璐棤璧勩傚お澶汉浠ヨ嵒鐢诲湴锛屾暀浠ヤ功瀛椼傚璇靛彜浜虹瘒绔犮傚強鍏剁◢闀匡紝鑰屽鏃犱功璇伙紝灏遍椌閲屽+浜哄鍊熻岃涔嬶紝鎴栧洜鑰...
  • 杩愮敤鑷繁鎵瀛﹁繃鐨勬枃浣撳啓浣滅煡璇,瀵逛笅闈㈢殑璋冩煡鎶ュ憡杩涜璇勬瀽(500-600...
    绛旓細璋冩煡鎶ュ憡涓鑸敱鏍囬鍜屾鏂囦袱閮ㄥ垎缁勬垚銆傦紙涓锛夋爣棰樸傛爣棰樺彲浠ユ湁涓ょ鍐欐硶銆備竴绉嶆槸瑙勮寖鍖栫殑鏍囬鏍煎紡锛屽嵆鈥滃彂鏂囦富棰樷濆姞鈥滄枃绉嶁濓紝鍩烘湰鏍煎紡涓衡溍椕楀叧浜幟椕椕楃殑璋冩煡鎶ュ憡鈥濄佲滃叧浜幟椕椕楃殑璋冩煡鎶ュ憡鈥濄佲溍椕椕楄皟鏌モ濈瓑銆傚彟涓绉嶆槸鑷敱寮忔爣棰橈紝鍖呮嫭闄堣堪寮忋佹彁闂紡鍜屾鍓缁撳悎浣跨敤涓夌銆傦紙浜岋級姝f枃銆傛鏂...
  • 鎵俱婃閫熷垯涓嶈揪銆嬬殑鏁欐
    绛旓細銆婃閫熷垯涓嶈揪銆嬭繖绡鏂囩珷浠庡弽闈㈣鏄庝簡杩囦簬鎬фュ弽鑰岃揪涓嶅埌鐩殑,鏂规硶涓嶅綋浼氶傚緱鍏跺弽銆 鏈涓繕鍑虹幇浜涓浜闅惧瓧銆佽瘝,濡:鈥滄檹濠淬侀┖瀛愩侀煩鏋佺及缁炽佺剼銆侀┉鈥,鍚彂瀛︾敓鍦ㄩ涔犺鏂囨椂閫氳繃鏌ュ瓧鍏告垨鑱旂郴涓婁笅鏂囩殑鏂规硶鐞嗚В銆傚鏋滈涔犳椂鏈夎В鍐充笉浜嗙殑闂,灏辨斁鍦ㄧ悊瑙h鏂囨椂,閫氳繃甯堢敓鍏卞悓鏌ヨ祫鏂欍佽璁烘潵瑙e喅涓浜涙瀬鐢熻緹鍜岄毦...
  • 瑕佹湁璇村悕鏂规硶鐨勮鏄庢枃(璇存槑鏂规硶鏄:涓句緥瀛,鍒楁暟瀛,浣滄瘮杈,鎵撴瘮鏂)_鐧 ...
    绛旓細鍏舵鍙姄浣鏂囩珷鐨缁撴瀯褰掔撼璇存槑鐐广備竴鑸鏄庢枃寰寰閮戒細鍥寸粫涓涓富瑕侀棶棰樻垨鍐呭杩涜璇存槑,鑰屾湁鐨勮鏄庢枃鍒欓渶瑕佹垜浠妸灏忚鏄庣偣褰掔撼璧锋潵,鏋勬垚鍏ㄦ枃鐨勮鏄庣偣銆備緥濡傘婂濡欑殑鍏嬮殕銆嬮噰鐢ㄧ殑鏄苟鍒楀紡缁撴瀯,浠庝笉鍚岀殑渚ч潰璇存槑鍏嬮殕,闄や簡鎴戜滑鍓嶉潰璇寸殑鎶撳皬鏍囬澶(鎴栬呭亣濡傚儚鏈鐨勬枃绔閭f牱灏辨病鏈夊皬鏍囬),鎴戜滑涔熷彲浠ユ牴鎹洓閮ㄥ垎鐨勫唴瀹圭粨鏋勬妸瀹...
  • 濡備綍閴磋祻璇楄瘝?
    绛旓細鈶㈣缁撳悎璇楀彞璇勬瀽鏌愬瓧鍦拌壓鏈晥鏋溿傘愮瓟棰樻妧宸с戣繖绉嶇被鍨嬮鐨勭瓟棰樻ā寮忔槸:绗竴姝,棣栧厛琛ㄦ槑鑷繁鐨勭湅娉曘傜浜屾,鐢ㄤ竴涓ゅ彞璇濆噯纭〃鏄庤瀛楀湪璇楀彞涓殑鍑嗙‘鍚箟銆傜涓夋,缁撳悎璇楁瓕鍦版湁鍏冲唴瀹瑰叿浣撳垎鏋愯繖涓瓧鎵鎻忚堪鐨勬櫙璞°傜鍥涙,閫傚綋灞曞紑鑱旀兂鍜屾兂璞,璇磋璇ュ瓧钀ラ犱簡鎬庢牱鍦版剰澧,鎴栬〃杈句簡鎬庢牱鐨勬劅鎯呯瓑銆傘愭妧宸ц繍鐢ㄣ戠涓姝,...
  • 鍒嗘瀽浣滄枃浠庡摢鍑犱釜瑙掑害
    绛旓細2.缁撴瀯.濡傛灉鏂囩珷鍍忎竴搴у缓绛,瀹冪殑缁撴瀯灏卞喅瀹氱殑寤虹瓚鐨勫ぇ灏忓拰鍐呭浜.鑰稿ぉ楂樻ゼ鍜岀畝鏈村啘鎴垮氨鏄緢濂...3.鎵嬫硶.涓绡囨枃绔犳垚鍝佷綘鏈鍏堢湅鍒扮殑鏄唴瀹,浣嗘渶鍒濈潃绗旀椂鏄敤鎵嬫硶寮濮嬬殑.鎵嬫硶寰堝叧閿,鐪嬬殑鏄湪...4.鑳屾櫙.鍐欎綔鐨勬椂闂淬佸勾浠c佸師鍥,杩欎簺閮芥槸璧忔瀽鏂囩珷鐨鍏抽敭.浣滄枃璇勬瀽灏辨槸璇勮鍜屽垎鏋愪綔鏂囥傞鍏堣璇勮鍜屽垎鏋...
  • 扩展阅读:ai智能写作一键生成 ... 赞扬一个人文采好 ... 一键生成文章的网站 ... 赞扬一个人文章的话语 ... 怎么夸人文采出众 ... 赞扬某个人的文章 ... 姚笛终于说出真相了 ... 帮人写文章赚钱的网站 ... 让人脸红心跳的小文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