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古诗 《赠汪伦》全诗

\u53e4\u8bd7\u300a\u8d60\u6c6a\u4f26\u300b\u53ca\u8bd7\u610f

\u674e\u767d\u4e58\u821f\u5c06\u6b32\u884c\uff0c
\u5ffd\u95fb\u5cb8\u4e0a\u8e0f\u6b4c\u58f0\u3002
\u6843\u82b1\u6f6d\u6c34\u6df1\u5343\u5c3a\uff0c
\u4e0d\u53ca\u6c6a\u4f26\u9001\u6211\u60c5\u3002
\u6c6a\u4f26\u662f\u5510\u671d\u6cfe\u5dde\uff08\u4eca\u5b89\u5fbd\u7701\u6cfe\u53bf\uff09\u4eba\uff0c\u4ed6\u751f\u6027\u8c6a\u723d\uff0c\u559c\u6b22\u7ed3\u4ea4\u540d\u58eb\uff0c\u7ecf\u5e38\u4ed7\u4e49\u758f\u8d22\uff0c\u6177\u6168\u89e3\u56ca\uff0c\u4e00\u63b7\u5343\u91d1\u800c\u4e0d\u60dc\u3002\u5f53\u65f6\uff0c\u674e\u767d\u5728\u8bd7\u575b\u4e0a\u540d\u58f0\u8fdc\u626c\uff0c\u6c6a\u4f26\u975e\u5e38\u996e\u6155\uff0c\u5e0c\u671b\u6709\u673a\u4f1a\u4e00\u7779\u8bd7\u4ed9\u7684\u98ce\u91c7\u3002\u53ef\u662f\uff0c\u6cfe\u5dde\u540d\u4e0d\u89c1\u7ecf\u4f20\uff0c\u81ea\u5df1\u4e5f\u662f\u4e2a\u65e0\u540d\u5c0f\u8f88\uff0c\u600e\u4e48\u624d\u80fd\u8bf7\u5230\u5927\u8bd7\u4eba\u674e\u767d\u5462\uff1f
\u540e\u6765\uff0c\u6c6a\u4f26\u5f97\u5230\u4e86\u674e\u767d\u5c06\u8981\u5230\u5b89\u5fbd\u6e38\u5386\u7684\u6d88\u606f\uff0c\u8fd9\u662f\u96be\u5f97\u7684\u4e00\u6b21\u673a\u4f1a\uff0c\u6c6a\u4f26\u51b3\u5b9a\u5199\u4fe1\u9080\u8bf7\u4ed6\u3002\u90a3\u65f6\uff0c\u6240\u6709\u77e5\u9053\u674e\u767d\u7684\u4eba\uff0c\u90fd\u77e5\u9053\u4ed6\u6709\u4e24\u5927\u7231\u597d\uff1a\u559d\u9152\u548c\u6e38\u5386\uff0c\u53ea\u8981\u6709\u597d\u9152\uff0c\u6709\u7f8e\u666f\uff0c\u674e\u767d\u5c31\u4f1a\u95fb\u98ce\u800c\u6765\u3002\u4e8e\u662f\u6c6a\u4f26\u4fbf\u5199\u4e86\u8fd9\u6837\u4e00\u5c01\u4fe1\uff1a
\u201c\u674e\u5148\u751f\u559c\u6b22\u6e38\u73a9\u8d4f\u666f\u5417\uff1f\u6211\u4eec\u8fd9\u91cc\u6709\u5341\u91cc\u6843\u82b1\u3002\u674e\u5148\u751f\u559c\u6b22\u559d\u9152\u5417\uff1f\u6211\u4eec\u8fd9\u91cc\u6709\u4e07\u5bb6\u9152\u5e97\u3002\u201d
\u674e\u767d\u63a5\u5230\u8fd9\u6837\u7684\u4fe1\uff0c\u7acb\u523b\u9ad8\u9ad8\u5174\u5174\u5730\u8d76\u6765\u4e86\u3002\u4e00\u89c1\u5230\u6c6a\u4f26\uff0c\u4fbf\u8981\u53bb\u770b\u201c\u5341\u91cc\u6843\u82b1\u201d\u548c\u201c\u4e07\u5bb6\u9152\u5e97\u201d\u3002\u6c6a\u4f26\u5fae\u7b11\u7740\u544a\u8bc9\u4ed6\u8bf4\uff1a\u201c\u6843\u82b1\u662f\u6211\u4eec\u8fd9\u91cc\u6f6d\u6c34\u7684\u540d\u5b57\uff0c\u6843\u82b1\u6f6d\u65b9\u5706\u5341\u91cc\uff0c\u5e76\u6ca1\u6709\u6843\u82b1\u3002\u4e07\u5bb6\u5462\uff0c\u662f\u6211\u4eec\u8fd9\u9152\u5e97\u5e97\u4e3b\u7684\u59d3\uff0c\u5e76\u4e0d\u662f\u8bf4\u6709\u4e00\u4e07\u5bb6\u9152\u5e97\u3002\u201d\u674e\u767d\u542c\u4e86\uff0c\u5148\u662f\u4e00\u6123\uff0c\u63a5\u7740\u54c8\u54c8\u5927\u7b11\u8d77\u6765\uff0c\u8fde\u8bf4\uff1a\u201c\u4f69\u670d\uff01\u4f69\u670d\uff01\u201d
\u6c6a\u4f26\u7559\u674e\u767d\u4f4f\u4e86\u597d\u51e0\u5929\uff0c\u674e\u767d\u5728\u90a3\u513f\u8fc7\u5f97\u975e\u5e38\u6109\u5feb\u3002\u56e0\u4e3a\u6c6a\u4f26\u7684\u522b\u5885\u5468\u56f4\uff0c\u7fa4\u5c71\u73af\u62b1\uff0c\u91cd\u5ce6\u53e0\u5d82\u3002\u522b\u5885\u91cc\u9762\uff0c\u6c60\u5858\u9986\u820d\uff0c\u6e05\u9759\u6df1\u5e7d\uff0c\u50cf\u4ed9\u5883\u4e00\u6837\u3002\u5728\u8fd9\u91cc\uff0c\u674e\u767d\u6bcf\u5929\u996e\u7f8e\u9152\uff0c\u5403\u4f73\u80b4\uff0c\u542c\u6b4c\u548f\uff0c\u4e0e\u9ad8\u670b\u80dc\u53cb\u9ad8\u8c08\u9614\u8bba\uff0c\u4e00\u5929\u6570\u5bb4\uff0c\u5e38\u76f8\u805a\u4f1a\uff0c\u5f80\u5f80\u6b22\u5a31\u8fbe\u65e6\u3002\u8fd9\u6b63\u662f\u674e\u767d\u559c\u6b22\u7684\u751f\u6d3b\u3002\u56e0\u6b64\uff0c\u4ed6\u5bf9\u8fd9\u91cc\u7684\u4e3b\u4eba\u4e0d\u7981\u4ea7\u751f\u51fa\u76f8\u89c1\u6068\u665a\u7684\u60c5\u6000\u3002\u4ed6\u66fe\u5199\u8fc7\u300a\u8fc7\u6c6a\u6c0f\u522b\u4e1a\u4e8c\u9996\u300b\uff0c\u5728\u8bd7\u4e2d\u628a\u4ed6\u6c6a\u4f26\u4f5c\u4e3a\u7aa6\u5b50\u660e\u3001\u6d6e\u4e18\u516c\u4e00\u6837\u7684\u795e\u4ed9\u6765\u52a0\u4ee5\u8d5e\u8d4f\u3002
\u674e\u767d\u8981\u8d70\u7684\u90a3\u5929\uff0c\u6c6a\u4f26\u9001\u7ed9\u540d\u9a6c\u516b\u5339\u3001\u7ef8\u7f0e\u5341\u6346\uff0c\u6d3e\u4ec6\u4eba\u7ed9\u4ed6\u9001\u5230\u8239\u4e0a\u3002\u5728\u5bb6\u4e2d\u8bbe\u5bb4\u9001\u522b\u4e4b\u540e\uff0c\u674e\u767d\u767b\u4e0a\u4e86\u505c\u5728\u6843\u82b1\u6f6d\u4e0a\u7684\u5c0f\u8239\uff0c\u8239\u6b63\u8981\u79bb\u5cb8\uff0c\u5ffd\u7136\u542c\u5230\u4e00\u9635\u6b4c\u58f0\u3002\u674e\u767d\u56de\u5934\u4e00\u770b\uff0c\u53ea\u89c1\u6c6a\u4f26\u548c\u8bb8\u591a\u6751\u6c11\u4e00\u8d77\u5728\u5cb8\u4e0a\u8e0f\u6b65\u5531\u6b4c\u4e3a\u81ea\u5df1\u9001\u884c\u3002\u4e3b\u4eba\u7684\u6df1\u60c5\u539a\u8c0a\uff0c\u53e4\u6734\u7684\u9001\u5ba2\u5f62\u5f0f\uff0c\u4f7f\u674e\u767d\u5341\u5206\u611f\u52a8\u3002\u4ed6\u7acb\u5373\u94fa\u7eb8\u7814\u58a8\uff0c\u5199\u4e86\u90a3\u9996\u8457\u540d\u7684\u9001\u522b\u8bd7\u7ed9\u6c6a\u4f26\uff1a
\u674e\u767d\u4e58\u821f\u5c06\u6b32\u884c\uff0c\u5ffd\u95fb\u5cb8\u4e0a\u8e0f\u6b4c\u58f0\u3002
\u6843\u82b1\u6f6d\u6c34\u6df1\u5343\u5c3a\uff0c\u4e0d\u53ca\u6c6a\u4f26\u9001\u6211\u60c5\u3002
\u8fd9\u9996\u8bd7\u6bd4\u55bb\u5947\u5999\uff0c\u5e76\u4e14\u7531\u4e8e\u53d7\u7eaf\u6734\u6c11\u98ce\u7684\u5f71\u54cd\uff0c\u674e\u767d\u7684\u8fd9\u9996\u8bd7\u975e\u5e38\u8d28\u6734\u5e73\u5b9e\uff0c\u66f4\u663e\u5f97\u60c5\u771f\u610f\u5207\u3002
\u300a\u8d60\u6c6a\u4f26\u300b\u8fd9\u9996\u8bd7\uff0c\u4f7f\u666e\u901a\u6751\u6c11\u6c6a\u4f26\u7684\u540d\u5b57\u6d41\u4f20\u540e\u4e16\uff0c\u6843\u82b1\u6f6d\u4e5f\u56e0\u6b64\u6210\u4e3a\u6e38\u89c8\u7684\u80dc\u5730\u3002\u4e3a\u4e86\u7eaa\u5ff5\u674e\u767d\uff0c\u6751\u6c11\u4eec\u5728\u6f6d\u7684\u4e1c\u5357\u5cb8\u5efa\u8d77\u201c\u8e0f\u6b4c\u5cb8\u9601\u201d\uff0c\u81f3\u4eca\u8fd8\u5438\u5f15\u7740\u4f17\u591a\u6e38\u4eba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诗词典故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做为李白的粉丝非常想见到偶像,就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诗人,爱桃花更爱美酒,所以他收到信后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花在哪里,一万家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笑着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李白听了不仅没有恼怒自己被骗了,反而哈哈大笑。他们反而因此成为了好友。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匹,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出了这首名篇。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此诗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汪伦



《赠汪伦》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1、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4、不及:不如。

5、汪伦:李白的朋友。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扩展资料: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

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目录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人物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赠汪伦》诗意画
[1]【名称】赠汪伦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赠汪伦①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③,   不及汪伦送我情④。[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3]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这首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有一种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2]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李白    李白像
[4](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李商隐、李贺并称“三李”。又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5]汪伦   汪伦又名风林。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2)至宝应元年(762),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 潭。他以美酒待客。临别时,李白作《赠汪伦》诗,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黄山市太平县人,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扩展阅读: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朗读 ... 《赠汪伦》骂人版 ... 李白最诡异的一首古诗 ... 李白的藏头诗日本必亡 ... 李清照最肉麻的情诗 ... 《枫桥夜泊》古诗 ... 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李白十大杀气诗 ... 李白最诡异的一首诗藏头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