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在哪一年说过韶关是个好地方?

五里亭粤北广东省委旧址,原是韶州师范的一处农场。当年,这里由于位置偏僻、利于隐蔽,成为广东省委的一处重要办公点。如今,在旧址上,依原样重建了两座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并恢复了当年的农场环境,包括池塘、溪流、农田、树木、道路等,成为那段历史的无声“讲述者”。

在韶关,从南雄瑶坑,到始兴红围,再到市区五里亭,抗战时期,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下,广东省委在韶关4年三易其址,但共产党人始终不改初心,坚持在粤北开展对敌斗争,在广东党的建设、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开展了长期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打响。在广东,蓄谋已久的日军企图从大亚湾登陆,直扑广州。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夕,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保存干部,撤离广州。

“广州沦陷后,省府迁往粤北,韶关成为广东省会和抗战中心,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需要,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也从广州迁到了韶关。”梁观福说,1939年冬,因情势不断恶化,省委机关又从韶关迁到南雄县瑶坑村(今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

据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史料记载,在省委机关迁到瑶坑前,省委已先期派遣了秘密交通员先期潜伏到村子里,为省委机关的迁入打好基础。

人称“梁大姐”的梁维平是当时省委的一名秘密交通员。1939年秋,梁维平以逃难者的身份来到瑶坑村居住,她有裁剪衣服的技能,又乐于助人,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1939年12月,省委机关到瑶坑后,省委工作人员来瑶坑都以梁大姐的亲戚身份作为掩护。

1940年7月,省委从瑶坑迁到始兴县“红围”。1940年12月,根据中央决定,撤销广东省委,成立粤北省委、粤南省委,其中粤北省委机关仍驻“红围”。1941年1月,粤北省委从“红围”迁到韶关市五里亭,直到1942年5月。

梁观福介绍,省委驻粤期间,广东党组织在斗争中得到了较快、较大发展,分别成立了一批特委、8个中心县委、44个县工委,在全省77个县建立了党组织。到1939年底,省委属下党员发展到1.7万余人。至此,“广东党已发展成为全省的党组织,深入到农村,比广州失守以前增加了一半”。

努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广州在广东军人手上失掉,要在广东军人手上收回!”广州沦陷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国民党广东当局出现了“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新气象”。粤北省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努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如据史料记载,当时,国民党余汉谋部十二集团军进驻韶关后,决定整训部队。为此,余汉谋向八路军驻粤办事处提出,请给他输送一些“有能力”的人才,以“帮助他整顿部队、训练干部”。广东省委决定“大量帮助之”。

梁观福说,省委通过青年部和八路军驻韶办事处党组织,动员安排200多名中共党员并发动600多名进步青年加入十二集团军政工队培训班,“他们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分配到各师、团组织政工队,从而改变了十二集团军的志气。在两次粤北会战中,十二集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小一块铁,铸成刀枪杀敌人……我们是抗日救亡的后备军。”这是时任广东省主席的李汉魂将军及其夫人吴菊芳创办广东儿童教养院院歌。在广东省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记者见到了反映当年儿童教养院的相关史料和历史照片。

据馆内史料记载,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东后,沦陷区大量儿童亲人失散、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次年春,吴菊芳在粤北创办了广东儿童教养院并亲自出任院长,并在连县、仁化、南雄等地设立了分院。

中共广东省委也直接派出了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拯救、养育难童的工作。如广东儿童教养院抢救队队长杨行就是一名中共党员,她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炮火下救下难童。成立期间,广东儿童教养院先后拯救养育了3万名抗日将士遗孤和沦陷区流离失所的难童。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