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文言文

1. 寓言(文言文)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

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

引——拉着。 ②故——缘故。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 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

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

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

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

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

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

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

孰,哪一个。是,这,这个。

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

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

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

2. 列子 汤问里的古文小故事

纪昌学射|《列子汤问》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五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擀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鸟儿就会落下。甘蝇的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超过了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瞪着眼看织布机的脚踏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子扎到他的眼眶子,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一根长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说:"你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赏析:纪昌掌握了射箭技巧,但他实际没有练习射箭,他只是练习不眨眼睛,视小如大的功夫。这说明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是成功的秘诀。

万丈高楼平地起,越是高深尖端的技术,越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

磨刀不误砍柴功。功到自然成。取法高,平时严,临事便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3. 古代文言文寓言原文及翻译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

4.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5. 列子学射文言文阅读答案+全文翻译

非 A

独 射 也 /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原文】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2【注释】

射:射箭

中:射中靶心

请:请教

子:你

者:原因

弗:不

曰:说

未可:不可以(算学会)

报:汇报

知之矣:知道了

守:掌握

勿:不

独:只是

为国与身: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

存亡:结果

所以然:过程

3【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

关尹子教射

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启示】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6. 要两篇古代文言文寓言~古文及翻译都要

《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孔子不能决也。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翻译: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 銆鍒楀瓙銆嬩腑鏈変粈涔瀵撹█鏁呬簨鍛?
    绛旓細鍒楀瓙銆婂垪瀛惵疯绗︺ 瀵撴剰:涓㈠け浜嗙緤,鐢变簬宀旇矾澶,寰堥毦鎵惧埌銆傛不瀛︺佸仛浜嬩篃鏈夎澶氬矓璺,濡傛灉娌℃湁涓瀹氱殑鐩爣,涔熶細杩峰け鏂瑰悜,闅炬湁鏀惰幏銆傝繕鏈 濂藉,浣犺嚜宸卞幓杩欎釜...瀵撹█鏁呬簨鐨勭浉鍏崇煡璇 2008-09-14 瀵撹█鏁呬簨鐨勬垚璇 6262 2008-02-27 鎴愯瀵撹█鏁呬簨鐨勫瘬鎰 617 2010-07-19 瀵撹█鏁呬簨澶у叏 8739 2010-01-25 瀵撹█鏁呬簨...
  • 鍑鸿嚜鍒楀瓙鐨瀵撹█鏁呬簨澶у叏
    绛旓細鍑鸿嚜鍒楀瓙鐨瀵撹█鏁呬簨绡囦竴锛氭璺骸缇 鏉ㄦ湵鐨勯偦灞呬涪浜嗕竴鍙緤锛屼粬涓嶄粎鐜囬鑷繁鐨勪翰鏈嬶紝鑰屼笖鍙堟潵璇锋潹鏈卞鐨勭浠嗕竴鍧楀幓杩姐傛潹鏈辫锛“涓竴鍙緤锛屾庝箞瑕佽繖涔堝浜哄幓杩藉憿?”閭讳汉璇达細“鍥犱负宀旈亾澶浜嗐”绛変粬浠洖鏉ヤ互鍚庯紝鏉ㄦ湵闂細“鎵惧埌缇婁簡鍚?”閭诲眳鍥炵瓟璇达細“娌℃湁...
  • 鍑鸿嚜鍒楀瓙鐨瀵撹█鏁呬簨
    绛旓細銆鍒楀瓙瀛﹀皠銆嬪嚭鑷婂垪瀛惵疯绗︾瘒銆嬪垪瀛愬灏勭锛屽皠涓簡锛堥澏蹇冿級锛屼簬鏄紙鍒楀瓙锛夊悜鍏冲肮瀛愯鏁欙紙灏勭锛夈傚叧灏瑰瓙闂細鈥滀綘鐭ラ亾浣犲皠涓紙闈跺績锛夌殑鍘熷洜鍚楋紵鈥濆垪瀛愬洖绛旇锛氣滀笉鐭ラ亾銆傗濆叧灏瑰瓙璇达細鈥滆繕涓嶅彲浠モ濄傦紙鍒楀瓙锛夊洖鍘诲悗鍐嶅幓缁冧範锛屼笁骞翠箣鍚庯紝鍙堝悜鍏冲肮瀛愯鏁欍傚叧灏瑰瓙闂細鈥滀綘鐭ラ亾浣犲皠涓紙闈跺績锛夌殑...
  • 涓ゅ皬鍎胯京鏃ョ殑鍑哄
    绛旓細銆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嬮夎嚜鍒楀尽瀵囨墍缂栫殑銆鍒楀瓙路姹ら棶銆嬶紝鏄竴绡囨瀬鍏锋暀鑲叉剰涔夌殑瀵撹█鏂囪█鏂銆傞氳繃涓ゅ皬鍎夸簤杈╁お闃冲湪鏃╂櫒鍜屼腑鍗堣窛绂讳汉浠繙杩戠殑闂锛屽瓟瀛愪笉鑳藉垽鏂皝鏄皝闈炵殑浜嬶紝浣撶幇浜嗕袱灏忓効鍠勪簬瑙傚療銆佽璇濇湁鐞嗘湁鎹拰瀛斿瓙瀹炰簨姹傛槸鐨勬佸害銆
  • 涓ゅ皬鑰岃京鏃ヤ腑瀛﹀埌浜嗛偅浜涙垚璇
    绛旓細銆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嬮夎嚜鍒楀尽瀵囨墍缂栫殑銆鍒楀瓙路姹ら棶銆嬶紝鏄竴绡囨瀬鍏锋暀鑲叉剰涔夌殑瀵撹█鏂囪█鏂銆傛枃绔犺杩颁簡鏄ョ鏃舵湡锛屽瓟瀛愭父鍘嗛斾腑锛岄亣鍒颁袱涓皬瀛╁瓙涓哄お闃崇鍦扮悆锛堝湴闈級杩滆繎闂鑰屼簤璁猴紝涓嶈兘鍒ゆ柇鏄惁鐨勬晠浜嬨傚叏鏂7鍙ヨ瘽锛岀1鍙ヤ负璧凤紝涓烘晠浜嬩綔閾哄灚锛岀2銆3銆4銆5鍙ラ『鎵胯屼笅锛岀6銆7鍙ユヨ浆鑰屽悗鍚堬紝鎶戞壃椤挎尗锛岀敓姘...
  • 鍒楀瓙涓殑瀵撹█鏁呬簨鏈夊摢浜
    绛旓細銆鍒楀瓙銆嬫槸鎴樺浗鏃╂湡鍒楀瓙銆佸垪瀛愬紵瀛愪互鍙婂叾鍚庡鎵钁楀摬瀛﹁憲浣溿傘婂垪瀛愩嬬殑鎬濇兂涓绘棬鏈簬榛勮併佽繎浜庤佸簞锛岃拷姹備簡涓绉嶅啿铏氳嚜鐒剁殑澧冪晫銆傚湪銆婂垪瀛愩嬬殑绉嶇鍚嶈█鍙瀵撹█鏁呬簨閲岋紝閮戒綋鐜颁簡閬撳瀵圭簿绁炶嚜鐢辩殑蹇冮┌绁炲線锛岃屽叾瀹忛様鐨勮閲庛佺簿褰撶殑璁鍜屼紭缇庣殑鏂囩瑪鍙堜娇浜洪鐣ュ埌瀛愬钁楄堪闅界銆佸嚌鐐艰岃鎷旂殑鏁f枃涔嬬編銆
  • 銆婃潪浜哄咖澶┿嬬殑缈昏瘧鍜屽師鏂!!!
    绛旓細銆愬師鏂囥戞潪鍥芥湁浜猴紝蹇уぉ鍦板穿鍧犫憼锛岃韩鏃犳墍瀵勨憽锛屽簾瀵濋鑰呫傚張鏈夊咖褰间箣鎵蹇ц呪憿锛屽洜寰鏅撯懀涔嬶紝鏇帮細鈥滃ぉ锛岀Н姘旇筹紝鏃犲鏃犳皵鈶ゃ傝嫢灞堜几鍛煎惛鈶ワ紝缁堟棩鍦ㄥぉ涓姝⑩懄锛屽浣曞咖宕╁潬涔庯紵鈥 鍏朵汉鏇帮細鈥滃ぉ鏋滅Н姘斺懅锛熸棩鏈堟槦瀹匡紝涓嶅綋鍧犻偑鈶紵鈥濇檽涔嬭呮洶锛氣滄棩鏈堟槦瀹匡紝浜︾Н姘斾腑涔嬫湁鍏夎鑰咃紝鍙娇鍧犫懇锛...
  • 鍒楀瓙瀛﹀皠鍘熸枃鍙婄炕璇戞敞閲
    绛旓細鐗㈢墷璁颁綇锛屼笉瑕佸繕鎺夈傗懆涓哄浗涓庤韩锛氭不鐞嗗浗瀹跺拰淇吇鑷韩銆鍒楀瓙瀛﹀皠鍚ず锛氳繖鍒瀵撹█鍛婅瘔浜轰滑锛屽涔犱篃濂斤紝鍋氫簨涔熷ソ锛屼笉浠呰鐭ュ叾鐒讹紝鑰屼笖瑕佺煡鍏舵墍浠ョ劧銆傜煡鍏舵墍浠ョ劧锛屾墠绠楁帉鎻′簡瑙勫緥锛屽彧鏈夎繖鏍风簿鐩婃眰绮惧湴瀛︿範銆佸伐浣滐紝鎵嶈兘鎶婁簨鎯呭姙濂姐傝繖鏍风殑瀛︿範鎵嶆槸鏈鏈夋晥鐨勶紝涓嶇劧姘歌繙閮藉彧鍦ㄤ笉鐭ュ叾鏍圭┒鐨勬儏鍐典笅瀛︿範銆
  • 銆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嬭瘧鏂囧強娉ㄩ噴
    绛旓細銆婁袱灏忓効杈╂棩銆嬮夎嚜鍒楀尽瀵囨墍缂栫殑銆鍒楀瓙路姹ら棶銆嬶紝鏄竴绡囨瀬鍏锋暀鑲叉剰涔夌殑瀵撹█鏂囪█鏂銆傞氳繃涓ゅ皬鍎夸簤杈╁お闃冲湪鏃╂櫒鍜屼腑鍗堣窛绂讳汉浠繙杩戠殑闂锛屽瓟瀛愪笉鑳藉垽鏂皝鏄皝闈炵殑浜嬶紝浣撶幇浜嗕袱灏忓効鍠勪簬瑙傚療銆佽璇濇湁鐞嗘湁鎹拰瀛斿瓙瀹炰簨姹傛槸鐨勬佸害銆備互涓嬫槸鎴戞暣鐞嗙殑涓ゅ皬鍎胯京鏃ヨ瘧鏂囧強娉ㄩ噴锛屼竴璧锋潵鐪嬬湅鍚с傚師鏂 瀛斿瓙涓滄父锛岃涓...
  • 鍒楀瓙鎷掔矡鏂囪█鏂缈昏瘧
    绛旓細1. 鏂囪█鏂鍏ㄦ枃缈昏瘧:銆鍒楀瓙鎷掔矡銆 鍒楀瓙鐢熸椿璐洶,闈㈠甯告湁楗ヨ壊銆 鏈変汉瀵归儜鍥界殑涓婂嵖瀛愰槼璇磋捣杩欎欢浜:鈥滃垪寰″瘒,鏄竴浣嶆湁閬撶殑浜,灞呬綇鍦ㄤ綘娌荤悊鐨勫浗瀹跺嵈鏄姝よ传鍥,浣犳亹鎬曚笉鍠滄璐よ揪鐨勫+浜哄惂?鈥濆瓙闃崇珛鍗虫淳瀹樺悘閫佺粰鍒楀瓙绮銆傚垪瀛愯鍒版淳鏉ョ殑瀹樺悘,鎷滀袱鎷滃悗杈炶阿,涓嶆帴鍙楀瓙闃崇殑璧愪簣銆 瀹樺悘绂诲幓鍚,鍒楀瓙杩涘埌灞嬮噷,鍒楀瓙鐨勫...
  • 扩展阅读:愚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 《列子》寓言 ... 列子·汤问 ... 《列子》文言文 ... 列子的一百个寓言故事 ...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 文言文经典名篇80篇 ... 《列子》的故事 ... 《列子》寓言故事文言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