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贾诩是什么样的人 三国中的贾诩是什么样的人?

\u4e09\u56fd\u91cc\u8d3e\u8be9\u662f\u4ec0\u4e48\u4eba\u7269\uff1f

\u8d3e\u8be9\uff1a\u4e1c\u6c49\u672b\u5e74\u81f3\u4e09\u56fd\u521d\u5e74\u8457\u540d\u8c0b\u58eb

\u8d3e\u8be9\u4f5c\u4e3a\u4e09\u56fd\u65f6\u671f\u7684\u201c\u6bd2\u58eb\u201d\uff0c\u5728\u66f9\u64cd\u9635\u8425\u4e2d\u5c61\u732e\u5947\u8c0b\uff0c\u800c\u4e14\u4ed6\u5177\u6709\u76f8\u5f53\u9ad8\u7684\u667a\u6167\u3002\u672c\u89c6\u9891\u8be6\u7ec6\u4ecb\u7ecd\u4e86\u8d3e\u8be9\u7684\u751f\u5e73\u6545\u4e8b\u53ca\u6210\u5c31\u3002

自私狡诈的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如果要用一言概之的话。简直就是一人精。

先来讲讲有关贾诩的故事吧。

一、出场巧骗氐人

故事要从贾诩成年后因孝廉被推举为议郎(官名)讲起。顾名思义,孝、廉就是孝顺和廉洁的人,这是汉朝时非常推崇的两种品德。汉朝自汉文帝之后,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品德高尚的人,但举荐的名额却十分有限,个一个郡才有两个名额,一是孝子,另一个廉吏,被推举的人就有资格出来当官。贾诩能以孝廉的身份被推举为议郎,很显然在这两项品德上是过关的(只是表面上),而且受到了郡一级领导的肯定。

可是,走上仕途的贾诩,多少有些不走运,突然得了一场罕见的怪病,没有办法继续工作,而当时也没有什么医疗期制度可以让贾诩带薪歇病假,无法正常工作的贾诩只好辞官,踏上回家的路。谁会想到,就在西还至汧县(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而我们从这次突发事件中也有幸看到了这位智者的首演。
当时天下并不太平,盗贼土匪横行,如果不是身怀绝世武功,独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贾诩选择跟着很多人一起走,这样多少有点安全感。这一行人经过汧县时,一群衣着怪异的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很显然在同贾诩同行人中,并没有什么像郭靖、张无忌那样的猛人,可以轻易地把这些异族制服。这些人是叛乱的氐人,他们很快就将眼前这数十个汉人制服,抓了起来。当贾诩得知眼前这些是氐人的时候,才想起之前听别人说过他们叛乱,没想到现在落了他们手里,而这些氐人竟然在一旁商量把这些汉人统统活埋了事,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
难道自己的性命真的就要断送在这帮野蛮人手里吗?贾诩的脑袋飞快地转动着,想脱身的办法。智慧的性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深谋远虑的智慧,这种智慧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布局和精心的计划,而另一种是在短时间内就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临机应变的智慧。
贾诩脑子里的那个灯泡突然点亮了,瞬间就编造好一套谎言来唬骗氐人,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他突然冲着氐人大喊:“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活埋我,我家里人一定会花很多钱来赎我的!”段公是指当时的太尉段颎,因为段颎镇守边关多年,和周边的少数民族都过过招,威震汉朝的西部边境。少数民族是比较单纯的,打不过的人他们就服气。氐人就曾经多次吃过段颎的亏,对这个老头他们是既怕又敬,听说贾诩是他的外孙,可不敢怠慢。
贾诩临走时安慰旁边一同被俘的汉人,因为这里一定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他告诉这些人,自己回去之后马上筹钱来赎他们,不要着急。这些人用乞求的目光等待贾诩回来救他们,为了能活命,谁也没有说他不是段颎的外孙。贾诩头也不回,离开了氐人的腹地后,一溜烟地跑回老家。
二、乱世保己
公元189年汉少帝刘辩在位,但因为少帝年仅14岁。所以由何太后临朝听政,而大权掌握在太傅袁隗(袁绍的叔叔)和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手里。何进看到专权多年的宦官气就不打一处来,何进向何太后表示要诛杀宦官集团,可是并没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不幸的是,何进诛杀宦官的想法也被一旁的太监们偷听到。何进见妹妹不同意自己的想法,非常郁闷,于是在京城内联系袁绍,在京城外则密诏董卓的军团。没有想到的是,宦官集团先发制人,何进被太监们杀死在洛阳。何进的死激起了轩然大波,袁绍趁机起兵,干掉洛阳宫中两千多名宦官。
而此时,受诏前来的董卓军团也已经到达洛阳。对于董卓其人,也有必要好好说一说。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兆人(今甘肃岷县),很遗憾《三国演义》只记录这个人的后半生,而忽略了他富有传奇的前半生。董卓少年时,是个标准的侠客,他文武双全,臂力惊人,在马上可左右开弓,而且还爱打抱不平,遇到不公正的事总要管一管。由于他长期在羌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游走,再加上豪爽仗义,深得少数民族地区百姓的爱戴。后来在对羌人的战争中,六支军队出征陇西,被几万羌人包围,最后只有董卓一支安全回来,可见他的勇略。董卓也因为战功,被封为邰乡侯,任并州牧。

在洛阳,唯一还有一点实力的当属袁绍。董卓把废立皇帝的想法和袁绍商量了一下,可是袁绍死活不给他面子,你董卓算老几,我袁绍四世三公,都没敢说废立皇帝,你一个外来人,刚拿到京城户口就当自己是首都人啊?两个人因为废立皇帝的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竟然都拔了刀子,但可惜的是最后两个人还是没打起来,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袁绍,因为他的想法也不干净,他当时就一心想拥幽州牧的刘虞当皇帝,可是万万想到的是,刘虞高风亮节,毅然回绝他的建议。然后他跟他弟弟袁术商量,他弟弟也极为反对(因为袁术自己想当皇帝)。一气之下,一溜烟跑到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去了。董卓见袁绍这个家伙竟然跑了,真是没种,他马上废了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而少帝和何太后不久也被董卓杀死。至此,董卓彻底掌握了中央政权。

此时贾诩也在洛阳,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董卓的女婿牛辅的军中做了辅军,没有人知道贾诩为什么会和董卓扯上关系,也没有人知道贾诩为什么会去投奔牛辅。贾诩很快就被董卓从一个小小的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又升为讨虏校尉,脱离了牛辅幕僚的身份,正式成为董卓集团的重要一员。为了躲东路群雄的讨伐,董卓先是一把火将两百多年的东都洛阳烧成一片白地,临走时还把周围皇家贵族的陵墓全都挖开,将里面陪葬的宝物洗劫一空,然后挟持汉献帝刘协到了西汉的首都长安。到了长安后,董卓以尚父自居,广封亲信,而且严刑峻法,滥杀无辜,弄得天怒人怨。
所有的人都认为,董卓之乱要结束了,汉朝即将恢复平静,马上就会从变乱中恢复过来,汉献帝也会在王允等忠臣的辅助下重新振兴。可是谁会知道呢?本来好好的事情被搞得越来越乱。牛辅死时,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在外边奉命掠夺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和颍川郡(今河南禹州)的几个县。董卓和牛辅的死让这些人没了依靠,所以他们全都打算投降长安政府,本以为自首可以落得个宽大处理,可是谁会想到王允不同意赦免李傕等人。

当李傕等人知道王允的态度后,害怕极了,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缺德事做得不少,估计是难逃厄运,为今之计不如一走了之。李傕等人这就准备解散部队,逃回乡里。可是贾诩站了出来,他当时就在李傕的军营中。贾诩的嗅觉是比较敏锐的,他没有选择留在长安,也没有选择和他的老雇主牛辅在一起,而是和李傕等人同行,因为他嗅到危险的味道。事实证明了贾诩的明智,如果他当时在董卓和牛辅的手下,现在已经是刀下之鬼了!为求自保,贾诩便出面阻止李傕等人,并告知他们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不用逃跑。
李傕等人见贾诩出面,知道董卓和牛辅在世时都非常器重他,所以不敢怠慢,悉心听取他的意见。
贾诩说道:“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现在就散伙,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便可挟天子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本可以平息的战端,由于贾诩为了保全自己而说的这句话,就要重新要开始了,而一个乱世就因为这一句话瞬间开启。
长安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被李傕等强盗攻破,守将吕布与李傕展开巷战,但是寡不敌众,吕布仅率百余骑出逃。打死李傕也想不到,长安又回到自己的手中,此时杀红了眼睛的李傕下令屠城,一时间长安城腥风血雨、尸横遍野。贾诩帮助了恶人,但并没有丝毫的悔恨和内疚,如果要给他想句座右铭的话,我想“只要能活下去,其他什么都无所谓。”真是再适合他不过了。可以看裴松之在《三国志》作注,“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三、逃避的艺术

贾诩保住性命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但全国的舆论对李傕等人十分不利,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和这些人划清界限。但是李傕等人听从贾诩的建议攻陷长安后,才真正意识到贾诩的价值,奉若神灵,先是任命他为左冯翊,后又欲封其为侯。贾诩知道这些官职和爵位就是自己的催命符,躲还来不及,所以坚决不受,并且摆出了一副不居功的样子,说道:“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傕等人更加认为贾诩品德高尚,视爵位如粪土,对他更加崇敬,这让贾诩很不自在。
贾诩在内心非常清楚李傕等人并非可以依靠的对象,他现在还没离开李傕,他清楚的知道这里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在这里掌握了最起码的话语权。因为他的一句话,造成长安百姓的重大伤亡,本可以结束的乱世也要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所以贾诩需要在长安做一件事情,就是为自己正名。让别人知道他和李傕等人不是一伙的,而且还要告诉所有人他是忠于大汉王朝的,是皇帝最忠诚的臣子。在若干年后,当看着曹丕逼献帝退位的时候,不知道贾诩是否还记得这话,不过这不重要了,因为在他的心里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其他人他不会有任何的内疚。
但是在贾诩回家处理母亲丧事的时候,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竟然演变到了互相攻战。李傕请贾诩为宣义将军,帮助自己攻打郭汜。贾诩满口答应,却早已想到计策,挽回自己的名声。他开始暗中与朝臣接触,想让他们利用李、郭二人互相攻伐的机会,带着汉献帝摆脱他们的束缚,并做了细致的准备。就在李、郭二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汉献帝在贾诩的帮助下顺利地逃出李傕的军营。二人这才恍然大悟,在张济的调解下重归于好,然后率兵对汉献帝及其大臣展开追击,并且俘获了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等大臣。李傕恨得想要杀了他们,贾诩站出来对他说:“这些都是天子的大臣,卿奈何害之?
四、所有的依靠都只是自己才能展现的跳板
贾诩知道不能跟李傕和郭汜这样的人混在一起,弄不好会随时丢了性命。贾诩知道华阴(今陕西华阴)的将军段煨跟自己是同乡,所以就先投奔到那去了。段煨开始时对贾诩非常好,他在长安的那场秀走得实在是太过精彩,弄得人尽皆知。所以,段煨的手下都非常敬重他,这种危机感深深地刺激了段煨。可是,贾诩就是有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没办法!段煨深怕贾诩夺了他的兵权,虽然表面上对贾诩谦恭有礼、礼遇甚厚,但实际上却与他有着深深的隔阂。
顺便说一下,张绣为什么这么崇拜贾诩呢?因为他的叔叔就是我前边提过的西凉集团的重要将领张济,除了李傕、郭汜之外的西凉三号人物,张济死后,张绣全权接收了叔叔的人马和地盘。
此时曹操已经将汉献帝接到许县(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在河南这疙瘩上溜达的,张绣必然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
五、审时度势投曹操

贾诩建议张绣跟曹操干了一架以后,势力已经是势均力敌,所以此时必须找好一家上家依靠,而此时的选择就只有三个:刘表、袁绍跟曹操。
刘表是最早被贾诩排除在外的军阀,虽然他一直在和张绣联合对抗曹操,而且他所占据的荆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贾诩还是认为投靠他不合适。早在投靠张绣前贾诩就考虑过刘表,最终还是放弃了,那时他就对刘表做出了一个既准确又刻薄的评判:“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

贾诩认为刘表这人不适合在乱世逢生,他连张绣那点狠劲都没有。剩下来的选择就是袁绍和曹操了,袁绍先干掉了公孙瓒,当然公孙瓒对北方的统一也有贡献,他干掉袁绍一直力挺当皇帝的刘虞,当时中原地区最后一个有实力的皇族成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袁绍吃掉公孙瓒后已成为天下第一诸侯。
曹操干得也不错,他先在徐州大败了刘备,然后又杀了吕布,袁术后来也被他干掉了。袁绍VS曹操,统一北方的大战一触即发,而在袁绍和曹操的夹缝中,只有张绣还在苟延残喘。

建安四年(199年),历史上著名的官渡大战即将爆发,率先向张绣抛出橄榄枝的是袁绍。袁绍很聪明,他不仅向张绣招降,还特意派人找到贾诩,希望他能劝说张绣投降自己。张绣面对袁绍开出的条件,再加上他与曹操之间有夺嫂、杀子的大仇,马上就要同意袁绍的建议,向袁绍投降。
贾诩的回应让张绣目瞪口呆,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口中喃喃道:“这是为何啊?不投降袁绍,我们该怎么办?”贾诩非常镇静,道:“不如从曹公。”张绣又傻了,这次差点没瘫软在地上,真没想到贾诩会给自己出这样的“馊主意”,问道:“袁绍强大而曹操弱小,况且我与曹操仇深似海,我去他那还不是羊入虎口啊?”杀子之仇啊,这事搁谁都受不了!

张绣的善果是贾诩的功劳,如果当初他投奔袁绍,曹操必然会在打败袁绍后,把他干掉。

曹操知道张绣来投都是贾诩的功劳,也早就听说贾诩的事迹,所以亲自接见了贾诩。他紧握贾诩的手道:“你让我信义的名声传播到了天下啊!”这话曹操说得并不坦然,但是贾诩却听得坦然。
曹操随后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不过冀州牧这个头衔比较搞笑,因为冀州此时还在袁绍手中,有这个官职,却无法上任。贾诩只好留在曹操军中,参谋军事。
六、在曹氏集团依然自保为先
至此,贾诩的人生进入了相对平和,甚至是有些低调的时期。贾诩的头脑中永远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为第一位,然后才是为他人出谋划策,在西凉军团待着的日子里,他始终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所以他所出的主意大部分都是奇招与怪招,都是临场发挥的智慧,总是在关键时刻挽回赛点,因为如果不挽回赛点自己就会受到死亡的威胁。
归顺曹操后,他终于有了一位头脑清醒的主公。贾诩发现,曹操善于用兵和搞政治,也善于搞外交,这让他省了不少心,在这样的人身边会有种安全感。可是他也发现,曹操做事急于求成,在细节方面处理有问题,有的时候太过自信,而且多疑。况且曹操身边的智谋之士不在少数,就信任程度来说,贾诩远不如荀彧和郭嘉。

所以,贾诩在曹操阵营中惜字如金,不是最关键的时刻绝对不开口,因为他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环境中,每一个主意都必须切中要害,否则很容易出丑。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的官渡大战随之展开,他率先问了贾诩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这番话,不只贾诩一个谋士提过,荀彧也这么说过,不过这番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无论贾诩怎么说,曹操都会攻打袁绍的。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贾诩的正确判断还是凸显了他的价值,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因为其家属犯法被袁绍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
许攸告诉曹操袁绍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这消息如果是真的,只要曹军把袁绍的粮道一断,战争基本上就结束了,但如果是假的呢?曹操的营中大部分谋士都认为,许攸是诈降,只有荀攸和贾诩力劝曹操率军出击乌巢。结果正如荀攸和贾诩所料,河北平定了,袁绍不久病死,曹操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当然这次献计的首功应该记在荀攸的头上,贾诩只是一个随声附和的人。荀攸如何在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后边讲到荀攸的章节的时候,再来说。官渡大战就这么结束了,贾诩的功劳大大的,却总是有人来分享。
贾诩后来献计变得越来越谨慎了,而他第三次献计的时候,曹操竟然没有采纳,这次是在赤壁大战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此时,贾诩已经嗅到了曹操失败的味道,所以他迅速建议:“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所以,他绕着弯子告诉曹操,不要这么急于攻打江东,后半句话没说,打江东就是失败。而曹操不听,曹操用兵一向以快著称,而眼前的形势是如果顺利攻下江东,天下就统一了。贾诩的含蓄劝阻,并没有让曹操回心转意,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贾诩没有力劝的结果让曹操损失惨重。后来曹丕再次伐吴,贾诩以同样的态度劝阻,也没有得到支持,父子俩在一块石头上摔倒,贾诩作为高级谋士,不直接明言劝谏是要负责任的。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贾诩,他只想安全地活下去,得个善终,按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是纵观三国,能得善终者几人?所以,贾诩在曹营中,献出自己谋略的同时,也一直在谋身,他含蓄地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却从来不触犯任何人的利益。奸诈到这种程度的贾诩,连乱世之奸雄的曹孟德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

不特意表现,不代表他不会表现,在对马超和韩遂的战争中,他让曹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毒计”,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马超、韩遂为首的西凉十部联军,聚集十多万兵马,据守潼关抗曹,曹操率大军迎战,从此展开了渭南之战的序幕。

但马超虽勇,却难抵挡曹操的攻势,很快连折几阵。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因为后续的粮草跟不上,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可是曹操坚守不出,弄得马超十分尴尬,只能在当年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
对于马超的建议,曹操身边的谋士都没有说话,贾诩在沉默了好一会儿后走出来,对曹操说道:“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见贾诩说话,可是不容易,所以又问贾诩如何才能战胜马超。

曹操利用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猜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这件事情的功劳都被记在曹操的头上,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不是更像是贾诩的计谋呢?就连《三国志》都言及“卒破遂、超,诩本谋也”。可是这就是贾诩的低调,他从来不会在众人面前卖弄自己的计谋,更不会在曹操面前抖机灵,他故意暗示曹操如何做,然后自己退居到曹操的阴影之后。这是什么样的智慧呢?比起杨修的小聪明来,贾诩才是身负大智慧的人啊!
七、曹氏家族中的权谋之争

在与马超、韩遂的大战后,贾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没有任何表现,因为他知道曹魏集团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考虑一项十分重大的事情了,而这件事情,自己还是不参与的好。人总会老的,家业还要传下去,普通人家在面对诸多儿女的时候,会选择分家,各过各的日子。可是在曹操这里不行,一个偌大的国家不可能分裂开来。
曹操已经到了必须考虑继承人的年纪了,而他的儿子里有才能继承王位的人实在是不少。优秀的儿子太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而更要命的是长子曹昂跟张绣打仗的时候牺牲了,所以选择哪个儿子当太子,变成了十分棘手的事。曹丕和曹植不用说,王后卞氏所生的儿子曹彰也是一员勇将,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杜夫人生的曹衮个个都是厉害的角色。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曹丕和曹植得到王位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两派的争斗也逐渐拉开了序幕,而此时一直躲在暗处的贾诩也在观察这两位公子,判断到底谁可以得到王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贾诩做出了判断,曹植没戏,王位肯定是曹丕的。
贾诩的回答简练而规矩,像是德育课的老师在教育他的学生,他说:“愿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仅此而已。”孝顺父母,尊崇道德,朝夕不变,做你该做的,其他事你不用想。贾诩的回答很得体,他的心是向着曹丕的,但是没有给曹丕明确的回答,而是说了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而就是这些很多人不屑一顾的道理,曹丕当作了神的旨意,照做!
面对曹丕的谦恭和孝顺,曹操犹豫了,他的耳目多么灵光,他知道这是贾诩教育的结果,但是他却从中看到了曹丕的才能。曹操再也忍不住了,他找来贾诩,想知道他对继承人有什么意见。至于谋士如云的曹操为什么会找贾诩商量,我想无外乎这样几个原因:一、贾诩没有门派;二、贾诩看问题非常深远;三、贾诩是魏国未来的重要人物。

此时,曹操已经疏远了荀彧和荀攸这些重要谋士,而一直不多言语的贾诩被曹操认为是可以辅助未来继承人的重要人物,更重要的是曹丕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曹操特地找来贾诩,他屏退左右问,谁可以当太子?贾诩一如既往,闭口不答。

曹操急了,他知道这些年来,不在关键时刻贾诩是不说话的,可是现在就是关键时刻了,为什么还是不说话呢?便道:“跟你说话了,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若有所思地说:“属下在想一件事情,所以没来得及回答主公!”“想什么?”“我在想袁绍和刘表他们父子!”

贾诩就像是一个天生的哑谜大师,他说的每一句话看似没有价值,但是如果细细品味悟出真意的话,发现每句话都有非常深厚的引申义。袁绍和刘表都是废长立幼,最后把基业丢了!曹操哈哈大笑,确定了未来的继承人,也确定了未来由谁来辅佐他!

贾诩在当太尉的这段时间,依旧谨慎,朝廷和家门两点1线,回家就把大门关上,拒绝客访,儿子娶媳妇,女儿嫁人,也绝对不高攀权贵。贾诩所做可谓是低调之极,在弥留之际,他仍然为曹氏做出重要的判断,事情与他所预料的也是丝毫不差。
可是贾诩还是这样,决不把话说明白。曹丕赌气出征,他抱着父亲的遗愿第二次出征东吴,这次大战的结果是无功而返,而且损失大量的军力。就在曹丕班师回朝的时候,贾诩去世的消息传来了,享年77岁。

四年后,曹丕也去世了,魏国在曹睿短暂的执政后,陷入衰落,最后政权落于司马氏手中。

贾诩是天生的谋士,他没有野心。如果有野心,恐怕会成为一方厉害的诸侯,他总是身居幕后,却往往要替帐前的主公作主。

贾诩的后半生活得是那么从容,淡定。因为他活得寂寞,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可以超过他的智者!就连曹操都两次败在他的计谋之下。

贾诩,他不是人,他是神. 张绣对曹的两次战役,由贾诩一手策划,每想到此,总会感叹不已 投曹时,又是其一语让张绣坚定了.

连曹操定太子时,也要问意见. 所以曹丕能当上皇帝,贾诩功不可没. <<三国志 贾诩传>>: 太祖曰:何思? 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 当时董卓被杀,其手下李傕,郭汜等已逃出城外,已没有为其主报仇之心. 这时,贾诩走了出来,对他们二人说,时势造就英雄啊,杀回城内,也能做个董第二...... 后来,城里又遭到了血洗,惨啊, 贾诩早溜了..

综合说,他的谋略应是数一数二的

为了让你明白,我也看了下书,你也看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西北军阀董卓入京,废立皇帝,震动朝野,并且滥杀无辜,株连无数。于是,司徒王允联合吕布在朝廷上刺杀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见主帅身亡,心灰意冷,准备解散队伍逃跑,在路上遇见贾诩。贾诩为他们出谋划策,结果却给国家带来了灾祸。

当时董卓的旧部李傕和郭汜这两个人准备解散了部队就回老家去,抄小路回老家,算了,不干了。路上碰到贾诩,贾诩说二位将军到哪里去啊?他们说你看董大帅都死于非命了,咱还回西北去吧,嗨,贾诩说,就你们两个这样就想回西北去,你们的部队呢?解散了。你们这两个人部队都没有了是个什么将军啊?告你吧,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你们这是找死去了。这两个说,那你说怎么办呢?贾诩说很简单啊,收拾旧部,杀回长安,为董太师报仇,你杀回去成功了,奉国家以令天下,这个和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如出一辙的,这个话。你杀回长安去成功了以后你把皇帝当个宝贝抓在手上,号令天下;不成功你再走也不迟啊,你干吗现在就跑回去啊,两个人想,是啊,我们干吗现在就解除武装,灰溜溜地回去,杀回去,两个杀回去了,一塌糊涂,这是贾诩干的好事。
那么这两个家伙回到长安以后祸乱国家,祸乱人民,屠杀大臣,贾诩自己都觉得这事儿是不是干错了。所以这两个家伙要给贾诩封个侯,贾诩说什么救命之恩,这个是小事情了,我不要当侯。

贾诩想,这个地方我就不能再待了,我不能再在朝廷待下去了,走吧,他就辞去了官职,出来了。贾诩离开长安以后,先投靠了一个叫段煨的人,段煨对他客客气气,但是贾诩终于还是决定要去投靠张绣。当时就有朋友问贾诩了,说我们觉得段将军对先生非常好啊,先生为什么还要走呢?贾诩说,你们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只看到段将军对我客气,你们没看到段将军他为什么对我客气,他是怕我,他知道我贾某人的声望和谋略都在他之上,所以他迟早要对我下手,我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他越是对我客气,就越是证明他对我有戒备,我离开他他一定喜出望外。而他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外援的,是很孤独的,或者说孤立的,他看见我到张绣那去以后,他希望我到张绣那去能帮他的忙,所以我走了以后他对我的家人一定会非常之好。而张绣那里呢,那是没有谋士的,所以我如果投奔张绣,张绣也一定对我是言听计从,这样一来我安全了,我家里人也安全了。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儿张绣是奉为上宾,执子孙礼,就是把贾诩当长辈来伺候;而段煨呢,对贾诩留在他那儿的家人好得不得了。

出来了七转八转地最后就到了张绣这儿,张绣对他奉若上宾,言听计从。那么张绣想反叛曹操的时候,贾诩就跟他设计了,就说你去跟曹操说,说我们的部队要移防,就是部队我要调动一下,防区要变一下,问曹操可不可以?曹操说可以啊,曹操那个时候得意洋洋么。然后又跟曹操说,说我们这个军队的运输车比较小,很多东西装不下,能不能允许我们的战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携带,我们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运起来比较困难,行不行?曹操这个时候风花雪月啊,可以可以可以。于是这个张绣的部队就穿着军装,扛着武器,开着战车,堂而皇之地从曹操的军营前走过,突然调过头来,冲进曹营。那当然是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打得曹操落花流水、丢盔卸甲。曹操的长子曹昂,这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牺牲了,曹操最贴身的爱将典韦牺牲了,还搭上了一个侄子叫曹安民,曹操自己也差一点人头落地。

汉献帝建安三年的时候,四月份,曹操三征张绣。打了一半又撤军了。这个撤军是有原因的,曹操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赶快撤军。
曹操一下令撤军张绣就高兴了,马上下令追击,贾诩拦住,将军万万不可追,你追,必败。张绣说,不会啦,这曹操已经逃跑啦,我们不乘胜追击啊?他说追,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被曹操打得大败,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刚刚坐下,一口水还没喝呢,贾诩说,将军,赶快再追,张绣说,先生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上次张绣要去追先生说不能追,现在张绣都打败回来了先生说赶快追,什么意思啊?贾诩说你不要问什么意思了,你现在追就是。张绣想这个,这个没道理啊,但是一想这个贾诩真是料事如神,那就追吧,好,了不起我再败一回。又收拾他的残兵败将,又追过去,大胜而归。这回来以后张绣就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先生,第一回张绣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说必败;第二回张绣以败兵追胜兵,先生又说必胜,张绣左思右想它怎么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点一下?。嗨,贾诩说,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地简单,将军你想一想,曹操和我们作战,他有失利吗?没有;他有失误吗?没有;他有失策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撤退?一定是他后面出事了,一定是他后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是有计划地撤军,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亲自断后。将军您虽然是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公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政治斗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哼哼,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张绣说怎么办啊?贾诩说,投靠曹操啊,哎呀,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第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曹操和贾诩的关系那是始终都很好。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是这样的,是既拉拢又防范,但装着不防范,做出一副不防范的样子;那么对于贾诩呢,是又感激又欣赏,感激他雪中送炭,欣赏他谋略过人。所以在欢迎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私下里拉着贾诩说,太感谢你了,使我信重于天下的就是先生。所以,曹操是诚心诚意地感谢贾诩,而贾诩也是算准了曹操会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的。

他为什么神机妙算?就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和人心,贾诩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知人的人,因此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知己的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又谋略过人的人,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所以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贾诩做的这件事儿,也真是个聪明事儿。

贾诩是三国中一个不太重要的人物,易中天教授把他说成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但我不这样认为。
  贾诩首先投靠了段姓军阀,后来离开了他转投张绣,而他的家人在段姓军阀的手中。有人问起时,贾诩说,段姓军阀不但不会伤害他的家人,而且会善待他们。果然不出所料。但这时候我们要考虑段姓军阀做这件事情究竟是受到了什么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正是这样的话传到段姓军阀的耳中才使得他不敢对贾诩的家人下手。
  贾诩投靠张绣之后劝张绣转投曹操,是在曹操最危难的时候。他明知道张绣和曹操有仇,张绣曾经叛乱曹操,并因此而害死了曹操的一个儿子、一个侄子及爱将典韦。也知道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却偏偏让张绣投靠曹操,虽说是雪中送炭,但8年后张绣还是无故死去,而他的一个儿子张泉则在20年被曹丕杀害。
  易中天说贾诩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他看透了人性。但从上面两个事件中却不能说明。贾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上面来看,我认为贾诩是个极有心计的谋士。他做事为达目的而花费了大量的心机。当他从段姓军阀投靠张绣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手中握的是什么,是一件非常大的礼物,是一件对于曹操来说非常大的礼物,在最适合的时候送给曹操,必将对他自己的一生带来好处。所以贾诩投靠曹操后很少给曹操出谋划策,但曹操仍然愿意奉养他。他的儿女亲事也没有结大户人家,没有耗费主人多少钱,没有为他的主人带来多少麻烦。
  因此,贾诩是一个在乱世中求生存之道的谋士,谋的是自己的未来,他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在乱世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个人资料
性别

籍贯
[凉州]武威姑臧
[今甘肃武威]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太尉
谥曰肃
家族资料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暂无相关资料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
张绣
曾效力过的势力

董卓|李傕|郭汜
张绣
贾诩
-
简明历史传记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贾诩
-
简明演义传记
贾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原为李傕手下,为求自保,建议李傕等人袭取长安,造成大乱。在李傕、郭汜二人争斗之际,贾诩从中周旋,尽力保全献帝,因与李傕争执而逃回家乡。贾诩后改仕张绣,劝张绣降于曹操,而当张绣起心造反时,又设计协助,成功偷袭了曹军,此后又多次设计抵挡了曹操的进攻,表现出职业谋士的风范。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再次劝张绣投降于曹操,从此归附曹操。此后贾诩在平定北方四州、平马超、灭张鲁等战役中屡有建议,深得曹操信赖,后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大司马,不久病逝。
贾诩的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贾诩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成为军司马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的谋士,两次献计打败曹操,跟随张绣归降曹操。



  • 璐捐杩欎釜浜哄簲璇ユ庝箞璇勪环?
    绛旓細鍏舵墍浠庡睘鍔垮姏棰囧锛屽厛闅忔潕鍌曪紝鍐嶉殢寮犵唬锛屾渶鍚庝簨鏇规搷鏇逛笗涓や唬銆傚姞涓婁粬鏇惧姪鏇逛笗绡℃眽锛屽叾褰㈣薄涓嶇畻鍗佸垎姝i潰銆傚嵆浣璐捐鏇惧姪鏉庡倳銆佹浌榄忚繖浜涘湪銆涓夊浗婕斾箟銆嬪舰璞℃瘮杈冭礋闈㈢殑鍔垮姏锛屼粬鐨勬墠鑳戒粛澶囧彈鑲畾銆傝屼笖涓嶈鏄潕鍌曘佸紶缁o紝杩樻槸鏇规搷銆佹浌涓曪紝閮藉皢璐捐瑙嗕负蹇冭吂銆傚彲瑙佸叾浜哄杽浜庝氦闄咃紝浜︽繁鏅撲贡涓栬嚜淇濅箣鏈
  • 銆涓夊浗婕斾箟銆嬭皨澹璐捐鏄鐪熻仾鏄?杩樻槸鐙犳瘨璋嬪+?鎬庢牱璇勪环鍚堥?
    绛旓細涓嬮潰鎴戜滑鍒嗗埆闃愯堪璐捐鐨鑱槑鍜岀嫚姣掍箣澶勶細涓銆佺畻鏃犻仐绛栥佹櫤璁℃棤鍙 1銆佸勾灏戞椂 銆涓夊浗蹇椼嬭杞戒簡浠栧勾灏戞椂鐨勪竴鍒欐晠浜嬶細璐捐澶栧嚭璺亣鍙涗贡鐨勬皭浜猴紝鍜屼粬鍚岃鐨勬暟鍗佷汉琚皭浜烘姄鑾枫傝淳璇╄锛氣滄垜鏄棰庣殑澶栧瓩锛屼綘浠埆浼ゅ鎴戯紝鎴戝涓瀹氱敤閲嶉噾鏉ヨ祹銆傗濆綋鏃跺お灏夋棰庯紝鍥犱负涔呬负杈瑰皢锛屽▉闇囨皭浜猴紝鍙涙皭鏋滅劧涓嶆暍瀹充粬...
  • 涓浠涔璇璐捐鏄笁鍥绗竴璋嬪+?浠栨湁鍝簺鎴愬氨?
    绛旓細璐捐鍑洪潰闃绘浜嗕粬浠紝骞惰锛氣滈椈闀垮畨涓娆插敖璇涘噳宸炰汉锛岃岃鍚涘純浼楀崟琛岋紝鍗充竴浜暱鑳芥潫鍚涚煟銆備笉濡傜巼浼楄岃タ锛屾墍鍦ㄦ敹鍏碉紝浠ユ敾闀垮畨锛屼负钁e叕鎶ヤ粐锛屽垢鑰屼簨娴庯紝濂夊浗瀹朵互寰佸ぉ涓嬶紝鑻ヤ笉娴庯紝璧版湭鍚庝篃銆傗(銆涓夊浗蹇椼)浜庢槸锛屾潕鍌曘侀儹姹滅瓑浜鸿仈缁滃噳宸炶灏嗭紝鐜囧啗鏄煎鍏肩▼锛屽琚暱瀹夛紝鍙婅嚦闀垮畨鍩庝笅锛屽凡鑱氬悎鍗佷綑...
  • 涓夊浗鏃舵湡鐨璐捐鍒板簳鏄釜鎬庢牱鐨勪汉鐗?
    绛旓細鎴戣寰椾粬鏄竴涓緢鍘夊鐨勪汉锛岀洰鍏夋繁杩滐紝鎬濈淮鎱庡瘑锛岀煡閬撲汉鎬х殑寮辩偣锛屾噦杩涢锛岀溂鍏夌嫭閬擄紝闈炲父鐨勮仾鏄庛
  • 涓夊浗鏃舵湡鐨璐捐
    绛旓細涓夊浗鏃舵湡鐨勮淳璇 涓夊浗鏃跺杽璋嬬暐鑰呬紬澶氾紝杩欎竴鏃舵湡鏅鸿呭浜戯紝鍦ㄥ緢澶氫汉鐪奸噷锛岃淳璇╂槸鐪熸鐨勬櫤鑰咃紝浠栦笉浠呮槸涓夊浗涓渶鑱槑鐨勪汉锛岀敋鑷虫槸鍘嗗彶涓婄殑澶村彿鏅鸿呫備负浠涔瑕佽繖涔堣?璇诲畬涓嬮潰鐨勬枃绔犱綘灏辩煡閬撲簡銆傜幇鍦ㄨ鎴戜滑鏉ヤ簡瑙d竴浜涗笁鍥芥椂鏈熺殑璐捐鍚с備笁鍥芥椂鏈熺殑璐捐1 璐捐鏄笁鍥鏃舵湡钁楀悕鐨勮憲鍚嶈皨澹佸啗浜嬫垬鐣ュ锛屾浌榄忕殑寮鍥...
  • 璐捐鍦涓夊浗閲屼负浠涔鏄渶鑱槑鐨勪汉
    绛旓細璐捐浠嬬粛 璐捐锛147骞达紞223骞8鏈11鏃ワ級锛屽瓧鏂囧拰锛屾濞佸鑷э紙浠婄敇鑲冩濞侊級浜恒備笢姹夋湯鑷涓夊浗鏇归瓘鍒濆勾钁楀悕璋嬪+銆佸啗浜嬫垬鐣ュ锛屼篃鏄浌榄忕殑寮鍥藉姛鑷c傚師涓鸿懀鍗撻儴灏嗭紝钁e崜姝诲悗锛岀尞璁℃潕鍌曘侀儹姹滃弽鏀婚暱瀹夈傛潕鍌曠瓑浜哄け璐ュ悗锛岃緱杞垚涓哄紶缁g殑璋嬪+銆傚紶缁f浘鐢ㄤ粬鐨勮绛栦袱娆℃墦璐ユ浌鎿嶏紝瀹樻浮涔嬫垬鍓嶄粬鍔濆紶缁e綊闄嶆浌鎿嶃傝淳璇╄繕...
  • 鍘嗗彶涓璐捐鏄鎬庢牱鐨勪汉?
    绛旓細鑷鐙¤瘓鐨勫悓鏃跺張鍏呮弧浜嗘櫤鎱э紝濡傛灉瑕佺敤涓瑷姒備箣鐨勮瘽銆傜畝鐩村氨鏄竴浜虹簿銆璐捐鍠勭粓锛屼粬鍏堜粠钁e崜锛屽悗浠庡紶绉锛屽啀浠庢浌鎿嶏紝鍠勮皨澶氭柇锛屽洜姣忚皨鐨嗘瘨锛屾墍浠ヤ汉绉扳滄瘨澹濅絾鏄粬鍠勪簬璋嬪繁锛屾槸涓夊浗涓繚鍛借兘鍔涙渶濂界殑涓涓皨澹紝锛屾瘡娆℃槗涓荤殕鏄湪鍓嶄富鍏棤娉曡緟浣愪箣鏃讹紝鏈夆滆壇绂芥姌鏈ㄨ屾伅鈥濇墍浠ヤ粬杩欎笉绠楁槸鑳屽彌銆備韩骞...
  • 璐捐鐨鑳藉姏濡備綍,涓轰綍閭d箞澶氫汉璇翠粬鏄涓夊浗绗竴璋嬪+
    绛旓細璐捐锛147骞达紞223骞8鏈11鏃ワ級锛屽瓧鏂囧拰锛屽噳宸炲鑷э紙浠婄敇鑲冩濞佸競鍑夊窞鍖猴級浜恒備笢姹夋湯骞磋嚦涓夊浗鍒濆勾钁楀悕璋嬪+銆佸啗浜嬫垬鐣ュ锛屾浌榄忓紑鍥藉姛鑷c傝淳璇╋紝鏄瀹楃殑璋嬪+锛屼粬鍦嗘粦鏈鸿銆佹槑鍝蹭繚韬佽浜嬩綆璋冦佹贰娉婂悕鍒╋紝浣嗗熀鏈畻鏃犻仐婕忥紝鎷涙嫑鑷村懡锛岃涔堜笉瑷锛屼竴瑷蹇呮湁鎯婂ぉ涔嬭锛堣锛夈備粬鎳傚緱涓诲叕蹇冩濓紝鍠勪簬瀵熻█瑙傝壊锛...
  • 鍘嗗彶涓婄殑璐捐鏄粈涔堟牱鐨勪汉
    绛旓細涓夊浗鏃舵湡榄忓浗钁楀悕璋嬪+銆傝浜虹О涔嬩负鈥滄瘨澹濓紝濂囪皨鐧惧嚭锛岀畻鏃犻仐绛栥傛潕鍌曢儹姹滀綔涔辨椂锛屽湪鏉庡倳甯愪腑浠昏皨澹紝鍚庢潕鍌曠瓑浜哄け璐ュ悗锛岃緱杞垚涓哄紶缁g殑璋嬪+銆傚紶缁f浘鐢ㄤ粬鐨勮绛栦袱娆℃墦璐ユ浌鎿嶏紝瀹樻浮涔嬫垬鍓嶄粬鍔濆紶缁e綊闄嶆浌鎿嶃傛浌鎿嶅湪瀹樻浮鎴樿缁嶃佹郊鍏崇牬瑗垮噳椹秴銆侀煩閬傦紝鐨嗘湁璐捐涔嬭皨銆傛浌鎿嶅崰鑽嗗窞鎯充箻鏈洪『姹熶笢涓嬩负璐捐鍔濋樆锛...
  • 扩展阅读:贾诩和程昱谁更毒 ... 三国最强谋士排名榜 ... 三国最聪明的人贾诩 ... 三国真正最聪明的人 ... 贾诩有多可怕 ... 贾诩为什么恨郭嘉 ... 三国贾诩的后人 ... 贾诩最经典一句 ... 三国贾诩怎么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