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的赏析怎么写?

上阕的“东风”二字点破时令——新春正月,元宵之夜,东风初起,城中灯火通明,火树银花,道出了元宵节才有的热闹景象。在这样的夜晚,灯笼是必不可少的,月亮逐渐升起,艺人们载歌载舞,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鱼灯和龙灯。

下阕写人,满街的女子衣着不一,各有千秋,于是词人抓住“蛾儿”“雪柳”“黄金缕”等饰物,将仕女子的模样表现了出来。但是词人似乎左顾右盼在寻找某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停地寻找,不知找了多久,人群渐散,才发现,在灯火稀疏的地方,要找的那人正在那里等待着。

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是全词的精髓,而我们同时明白,前面所有的景物描写,仅仅是为了“那人”而设,词人用笔之妙,行文之奇,令人拍案叫绝。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译文: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不可确考,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南宋乾道七年(1172),有人认为作于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也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还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九年(1182)至绍熙二年(1191)之间。

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和对外疲软、主和派占上风的政治背景都是相同的。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玉案·元夕

新华网-【新华悦听】少儿读诗词|青玉案·元夕



扩展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全文赏析 ...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 青玉案 元夕意境赏析 ... 辛弃疾青玉案全词鉴赏 ... 青玉案 元夕简短赏析 ... 贺铸青玉案赏析 ... 青玉案辛弃疾赏析简短 ... 辛弃疾《满江红》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赏析作文80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