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文学 生活中的事件与文学中的事件区别在哪里?

\u88ab\u73b0\u5b9e\u751f\u6d3b\u4e2d\u8fd0\u7528\u7684\u6587\u5b66\u5178\u7c4d

\u4e11\u5c0f\u9e2d\u6307\u4e0d\u61c8\u8ffd\u6c42\u68a6\u60f3\u3001\u6539\u53d8\u81ea\u5df1\u547d\u8fd0\u7684\u4eba
\u65b9\u4ef2\u6c38\u6307\u5148\u5929\u806a\u6167,\u5374\u4e0d\u63a5\u53d7\u540e\u5929\u6559\u80b2\u7684\u4eba
\u7965\u5b50\u6307\u65e7\u793e\u4f1a\u6700\u7ec8\u5815\u843d\u7684\u4eba
\u7070\u59d1\u5a18\u6307\u8d2b\u6c11\u767e\u59d3\u5bb6\u7684\u5973\u5b69
\u7c97\u7126\u5927\u6307\u9c81\u83bd\u5927\u80c6\u7684\u4eba
\u8349\u5f20\u98de\u6307\u7c97\u72b7\u8c6a\u8fc8\u7684\u4eba
\u62fc\u547d\u4e09\u90ce\u6307\u52e4\u594b\u5fd8\u6211\u7684\u4eba

\u53d9\u4e8b\u6027\u6587\u827a\u4f5c\u54c1\u4e2d\u4ee5\u4eba\u7269\u4e3a\u4e2d\u5fc3\u7684\u4e8b\u4ef6\u6f14\u53d8\u8fc7\u7a0b\u3002\u7531\u4e00\u7ec4\u4ee5\u4e0a\u80fd\u663e\u793a\u4eba\u548c\u4eba\u3001\u4eba\u548c\u73af\u5883\u4e4b\u95f4\u7684\u5173\u7cfb\u7684\u5177\u4f53\u4e8b\u4ef6\u548c\u77db\u76fe\u51b2\u7a81\u6784\u6210\u3002\u4e00\u822c\u5305\u62ec\u5f00\u7aef\u3001\u53d1\u5c55\u3001\u9ad8\u6f6e\u3001\u7ed3\u5c40\u7b49\u90e8\u5206\uff0c\u6709\u7684\u8fd8\u6709\u5e8f\u5e55\u548c\u5c3e\u58f0\u3002\u6309\u7167\u56e0\u679c\u903b\u8f91\u7ec4\u7ec7\u8d77\u6765\u7684\u4e00\u7cfb\u5217\u4e8b\u4ef6\u60c5\u8282\uff0c

浅议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故也称作语言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都是它的具体表现。)文学在上层建筑中与政治制度及法律形态相比,距离社会经济基础要稍远一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就确定了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功能。

作为一种意识产物,就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它首要的、独特的功能就是“审美”。因为只要文学表现了人生价值,就会产生审美价值。文学作为审美信息的载体,通过鉴赏环节,通过读者这个广泛的受信体,反作用于社会,从而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形成文学所特有的社会价值。前苏联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这样描绘文学对人的影响:“当一个人打开书的时候,他可以仔细地端详第二种生活,就像是看到一面镜子的深处,他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并且不由自主的以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气去衡量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惋惜,怀疑,懊恼,他笑,他哭,他同情,他参与着主人公的活动——书的影响力就在这里产生了。”,“如果谁从来没有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那才应该感到最大的遗憾——因为他使自己与世隔绝,他拒绝了第二个现实,第二次经验,从而等于缩短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因人生经验的扩大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给生命带来的充实与丰富,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鼓舞你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综合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具体来说,文学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

首先,文学具有美悦功能

文学属于人的精神创造,它并不是一种先天自在的产物,而是经过文字工作者这一“媒介”,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在对社会和自然形态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它之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获得审美上的享受。人们通过对各种文学载体的欣赏使情感和心理得到平衡、渲泄或满足,从而在这种阅读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就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

使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静静的伤美。

再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使人们看到了崇高的慈母形象和天涯游子对母亲的深情,也看到了诗人对人生中伟大的人性美的忆念和怀恋。

其实,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美悦功能是十分广泛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学能发展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社会风俗。再者,文学有助于人们提高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能力,从而使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人们不断为获取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而奋斗。

其次,文学具有知识功能

文学用它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再现生活,给人们以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常识,使人们增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理解。相当具体地认识社会,了解历史,丰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加深对社会规律和自然人生的理解,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充分交流,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又是社会历史的“大仓库”,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储存和积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可以看到社会盛衰、国家兴亡、时代变化等等。它溶进了作家的主体精神,揭示一定历史时代、生活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文学,人们可以“看”到一定的历史时代中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如风俗、服饰、音容笑貌、治理观念、社会变迁等。文学虽然不是历史,但它有时却承担了比历史还要更多、更广泛的功能,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从这部作品中学到的东西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可见文学对历史发展过程描写之深入、细致。

概而言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渐进而潜移默化的。它向人们传播着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它不仅仅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再现人的生活,更通过文学典型说明人应该怎样生活,而且还启发鼓励人去创造新的生活,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文学作品的精神影响转化成实际效果。

再者,文学具有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读者在认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再思考,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在人的思想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激荡、共鸣,从而对人的心灵施以立体的、综合的影响,使人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教益,以造就受众完整的个性。

中国古代思想家简子认为艺术“入地深,其化人也速”。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认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这都是说的文学的教育功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才把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比如,读了《骆驼祥子》,人们就会对当时北京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对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万恶旧社会进行思考,从而否定、鞭挞这种罪恶的社会制度,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教育,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创造新生活的雄心壮志。

文学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总是遵循着一定的道德思想和规范,体现着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传播着一定的社会道德意识。表明一定的伦理道德倾向。如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到小说《红楼梦》,就贯穿着一条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向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进步道德倾向的主线。文学作品还对合理、进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如勤以养俭,乐于助人的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情怀,都产生着道德感化和积极的教育作用。

当然,文学的教育作用并不是由一个严肃而刻板的说教者进行赤裸裸的说教就能达到的。而是用艺术化的形式体现在世俗常情之中,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就是通过人间琐事来表现一个善良、勤劳母亲的道德品质。而朱自清在一个倾斜、蹒跚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深厚执着的爱子之情,体现了一种血缘不可分割、世代相传的伦理感情。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封建道德的否定,亦是通过祥林嫂具体的遭遇体现的:家族的统治使她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权利,封建伦理道德的歧视,使她不能在过年祭祀中动“福礼”,封建愚昧又使她化尽积存的工钱捐来一条无用的“门槛”,最终倒毙在鲁镇的一片祝福声中。由此可见,文学是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艺术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借以表现人生价值,通过审美价值的实现达到文学的教育目的的。

文学的这三种功能,美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是文学最主要的功能。从文学这三种功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首先,文学的认识作用是其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基础;而教育作用则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化;同时,审美作用以艺术自身独特的感染力促进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实际效果。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统一,并分别对人们的知、意、情发生深刻影响。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这三种功能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施以全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从总体上把它看成一种审美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一部真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作品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深深地感染着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甚至在思想上改造人,进而影响生活、影响社会,推动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

其实写的不错啊,对你题目应该有帮助~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故也称作语言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都是它的具体表现。)文学在上层建筑中与政治制度及法律形态相比,距离社会经济基础要稍远一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是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这就确定了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功能。

作为一种意识产物,就文学作品本身来说,它首要的、独特的功能就是“审美”。因为只要文学表现了人生价值,就会产生审美价值。文学作为审美信息的载体,通过鉴赏环节,通过读者这个广泛的受信体,反作用于社会,从而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形成文学所特有的社会价值。前苏联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这样描绘文学对人的影响:“当一个人打开书的时候,他可以仔细地端详第二种生活,就像是看到一面镜子的深处,他寻找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并且不由自主的以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气去衡量自己的性格特点,他惋惜,怀疑,懊恼,他笑,他哭,他同情,他参与着主人公的活动——书的影响力就在这里产生了。”,“如果谁从来没有醉心于一本严肃的书,那才应该感到最大的遗憾——因为他使自己与世隔绝,他拒绝了第二个现实,第二次经验,从而等于缩短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因人生经验的扩大与精神境界的升华给生命带来的充实与丰富,可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鼓舞你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综合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效果。具体来说,文学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

首先,文学具有美悦功能

文学属于人的精神创造,它并不是一种先天自在的产物,而是经过文字工作者这一“媒介”,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在对社会和自然形态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它之所以存在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获得审美上的享受。人们通过对各种文学载体的欣赏使情感和心理得到平衡、渲泄或满足,从而在这种阅读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就如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

使人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静静的伤美。

再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使人们看到了崇高的慈母形象和天涯游子对母亲的深情,也看到了诗人对人生中伟大的人性美的忆念和怀恋。

其实,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美悦功能是十分广泛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学能发展人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社会风俗。再者,文学有助于人们提高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能力,从而使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人们不断为获取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而奋斗。

其次,文学具有知识功能

文学用它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再现生活,给人们以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常识,使人们增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理解。相当具体地认识社会,了解历史,丰富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加深对社会规律和自然人生的理解,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充分交流,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又是社会历史的“大仓库”,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储存和积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生产劳动、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宗教信仰,可以看到社会盛衰、国家兴亡、时代变化等等。它溶进了作家的主体精神,揭示一定历史时代、生活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文学,人们可以“看”到一定的历史时代中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如风俗、服饰、音容笑貌、治理观念、社会变迁等。文学虽然不是历史,但它有时却承担了比历史还要更多、更广泛的功能,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从这部作品中学到的东西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可见文学对历史发展过程描写之深入、细致。

概而言之,文学对人的影响是渐进而潜移默化的。它向人们传播着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它不仅仅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再现人的生活,更通过文学典型说明人应该怎样生活,而且还启发鼓励人去创造新的生活,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使文学作品的精神影响转化成实际效果。

再者,文学具有教育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帮助人提高思想境界,净化灵魂,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文学的教育作用。

文学作品通过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读者在认识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再思考,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在人的思想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激荡、共鸣,从而对人的心灵施以立体的、综合的影响,使人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教益,以造就受众完整的个性。

中国古代思想家简子认为艺术“入地深,其化人也速”。汉代大思想家王充认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这都是说的文学的教育功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才把作家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比如,读了《骆驼祥子》,人们就会对当时北京下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对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万恶旧社会进行思考,从而否定、鞭挞这种罪恶的社会制度,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教育,坚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创造新生活的雄心壮志。

文学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总是遵循着一定的道德思想和规范,体现着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传播着一定的社会道德意识。表明一定的伦理道德倾向。如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到小说《红楼梦》,就贯穿着一条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向往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进步道德倾向的主线。文学作品还对合理、进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肯定和赞扬,如勤以养俭,乐于助人的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情怀,都产生着道德感化和积极的教育作用。

当然,文学的教育作用并不是由一个严肃而刻板的说教者进行赤裸裸的说教就能达到的。而是用艺术化的形式体现在世俗常情之中,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就是通过人间琐事来表现一个善良、勤劳母亲的道德品质。而朱自清在一个倾斜、蹒跚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深厚执着的爱子之情,体现了一种血缘不可分割、世代相传的伦理感情。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封建道德的否定,亦是通过祥林嫂具体的遭遇体现的:家族的统治使她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权利,封建伦理道德的歧视,使她不能在过年祭祀中动“福礼”,封建愚昧又使她化尽积存的工钱捐来一条无用的“门槛”,最终倒毙在鲁镇的一片祝福声中。由此可见,文学是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艺术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借以表现人生价值,通过审美价值的实现达到文学的教育目的的。

文学的这三种功能,美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是文学最主要的功能。从文学这三种功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首先,文学的认识作用是其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基础;而教育作用则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化;同时,审美作用以艺术自身独特的感染力促进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实际效果。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统一,并分别对人们的知、意、情发生深刻影响。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这三种功能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施以全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从总体上把它看成一种审美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一部真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作品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深深地感染着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甚至在思想上改造人,进而影响生活、影响社会,推动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

其实写的不错啊,对你题目应该有帮助~

等一下,我马上就去帮你查。贾岛一次在想一句诗‘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一点的时候,一不小心顶撞了韩愈的轿队,结果韩愈不但没生气,反而帮贾岛参谋,最后认为‘敲’字较好,因为僧人一般懂礼教,不会不敲而推的。
就是这个典故,比喻反复斟酌品味来挑选。
其实象做诗做到贾岛那样,实在苦闷得很,哪还有什么诗的韵味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 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 “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推敲一:“推”和“敲”哪个更“调和”些?

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朱光潜先生以“调和论”作为他立论的基础,我认为站不住脚。所谓调和,换言之就是和谐,情和景(境)自然融合,而不只是划一整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动与静的调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乐与哀的调和;“玉颜不及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美与丑的调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和动的调和,又是动和静的调和……调和有千万种,调和的程度就要看情与境的吻合程度,要看它能否触发心绪,契合心境。黑格尔说:“艺术也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例如寂静的月夜,雄伟的海洋那一类自然美是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的,它们的意蕴并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所唤醒的心情。”结合全诗分析,“敲”比“推”应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也更符合诗人的心境。

首先,“敲”字为“鸟宿池边树”提供了视觉依据。因“敲”惊动了宿鸟或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从鸟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息巢中。不然用“推”只能从诗外寻找一些解说勉强的根据。其次,“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试想:月光融融,一片寂静,走过草径荒园,来到友人门前举手敲门,耳闻一两声“咚……咚……”的敲门声音,却久久不闻友人应门,只见树上被惊起的宿鸟……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用“推”虽然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调和”,但是给人感觉,氛围不免死寂,缺乏生气;抒情主人公似乎毫无思想,精神麻木,形同槁木,这就无法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有所待有所期盼的活生生的灵魂对上号。

推敲二:到底“敲(推)”了谁家之门?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依先生之说,“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这显然不合原诗的本意。首先,本诗所叙之事是访友,可见“僧敲月下门”,这个“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自家之门。其次,本诗题目是“题李凝幽居”,在诗的“中联咏幽情幽景”,诗人用荒园、惊鸟、明月、野色和飘云等意象,突出了幽居“幽”的特点。写的不是自家幽居,当然敲的也不可能是自家之门。第三,从诗句“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可见,“敲”这个动作行为应该发生在“来”之后,“去”之前,僧不可能敲自家之门。总之,不管是推门,还是敲门,都应是李凝之门。

推敲三:怎样咀嚼更合乎情理,更顺畅些?

我怀疑朱光潜先生是因把原诗情境误记为“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才有了以上这番咀嚼。如果说先生还记得原诗所描绘的情境,要拿这个例子来论证“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这个观点,以我愚见,这样咀嚼似乎更顺畅些:用“推”表明作者经常来此游玩,与友人关系非同一般,向来不拘于礼,来时便推门而人。朱光潜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说“‘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没错,今晚既然是乘月夜访友,敲友人之门,本该就有友人应门的心理预设,可惜今晚无人应门,或是有人应门而友人不在。所以只好“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然而,朱光潜先生却用“仿佛”一词表示对“乘月夜访友”情境的怀疑,实际上正是“乘月夜访友”的情境才符合原诗所描绘的情境。

总之,用“敲”与用“推”意境不同,毫无疑问;但是用“敲”的意境比用“推”的意境更接近诗歌情境和诗人心境,也是不容置疑的。

生活中拥有文学分类:随笔
文学是一种生活,但自然不是全部生活,也替代不了生活。人生固然是一场戏,但这“戏”看起来容易,演起来难,有时还真要人受。毕竟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何况我们也不想过得像文人那样穷困潦倒,但文学带给人的宽广、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愉悦却令人歆羡。
最理想的是生活中拥有文学。一个人倘若百分之五十生活在现实之中,而另一个百分之五十生活在文学的虚幻之中,日子可能好过得多。

贾岛一次在想一句诗‘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一点的时候,一不小心顶撞了韩愈的轿队,结果韩愈不但没生气,反而帮贾岛参谋,最后认为‘敲’字较好,因为僧人一般懂礼教,不会不敲而推的。
就是这个典故,比喻反复斟酌品味来挑选。
其实象做诗做到贾岛那样,实在苦闷得很,哪还有什么诗的韵味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 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 “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关键时候一句话噎死对手 - 生活中的文学

1. 老婆特爱吃水果,一次和老婆往家走,老婆非要买几斤苹果带回去,我说别买了,家里不是 还有桔子么。老婆回了一句特噎人:“桔子能吃出苹果味儿来么?!”

2. 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 ?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 ’,够毒翻你好几回的!”

3. 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 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4. 某日来了兴致,和老婆大侃足球,从“英超“到“意甲“,从“贝克汉姆”到“齐达内”,从 “皇家马德里“到“尤文图斯“,侃得是口沬汾飞,老婆一语不发,最后听我说完来了一句:“这跟我有一毛钱关系么?”

5.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房子很气派,朋友们在一起聊天说起房子,这个朋友便说:“我家的房子如 果搬到哈尔滨市中心,房价得翻五倍,要是搬到北京那就……”。没等他说完,另一位说:“要是搬到北京天安门,那就是非法建筑,给你拆了!”

6. 上学时,有一次生活费花超支了,便向同寝室的学友借钱,我的同学没说借不借,朝我笑了笑 问我说:“你看我的脸干净么?“,我仔细看了看说:“没脏,挺干净的。“,同学笑着说:“我的兜比脸还干净。”

7. 一次看球赛,曼联赢了一场比赛,乐得我手舞足蹈,老婆很不理解地说:“干嘛呀?至于的么 ?”,我说:“我兴(姓)奋!”,老婆毫无表情地看了看我说:“什么时候改姓了?”

8. 我家住的小区有两拾垃圾的,经常因为争夺废品口角,早上出门顺便扔垃圾袋,保证是你还没走到垃圾箱,就有其中一个迎上来从你手中接下垃圾袋,甚至你手里拎着还没喝完的饮料瓶,他都会抢上前去问你:“你还要不要了?“。特讨人厌。一次我和邻居路过他们的地盘,上来一位指着邻居手里还没喝完的可乐瓶子问:“还要不要了?”。我邻居两眼一瞪,说:“你说你的脸啊?! “那位灰溜溜地就走了

9. 教表弟一道数学题,翻来覆去地讲,他就是听不懂,我说:“你怎么这么笨 啊?!”,表弟点了点头说:“我是笨,但你知道我为什么笨吗?“,我问:“为什么?”,他说:“之所以我笨,是因为我居然看不出来你比我更笨!”

10. 表妹失恋,老婆和我去她家看她,她正在发脾气,一张一张地撕纸,遍地纸屑。我说:“不至于吧,纸又没招你,挺好的东西你撕它干嘛?多浪费呀!“,表妹白了我一眼说:“有你的股份啊 ?!“

11. 和好朋友聊天,从过去谈到现在,惋惜当初不用功上学,没有为今天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感叹到:“下辈子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再也不能这么庸庸碌碌地活着!”,朋友撇了撇嘴说:“ 切!下辈子没准儿你托生成狗呐。“,一句话噎得我半天没上来气儿。

12. 我们在一个女同学家聚会,吃饭的时候发现她家的墙上挂着一双草鞋,于是我们就问起来历,她深情的说:“这是我爷爷当年爬雪山过草地时穿过的,他临终前就传给了我。”,正在我们深深缅怀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时候,一同学从饭碗中抬起头来说:“他为什么留给你?你俩脚一样大啊 ?”

13. 一天老妈晚饭做的汤,芡勾多了有点像糨糊,老爸嫌汤太干,老妈说:“你要是嫌干就对点儿水。”,老爸说:“对的水能一样嘛?!’,老妈说:“那怎么不一样?不都是水吗?”,老爸就有点生气了说:“那以后咱家别做汤了,就从水管子接,拧出来就能喝,多好!!”,老妈半天无 语……

14. 有一次去表姐家坐客,9岁的小外甥正在做数学题,表姐在旁边说,这孩子笨得要命,同样的题换个方法问就不会了,小外甥在那儿气乎乎的说:“这能怨我么 ?!遗传基因不好!!“

15. 其实我说话也挺噎人的,家里有两个切菜板,一个专用切蔬菜水果,一个专用切肉类,老婆总分不清,经常用切肉类的菜板切水果,我批评她还不服气,说:“那怕什么呀?!我每次用完都洗干净的。“,我说:“该是什么东西就必须干什么用,我买个痰盂天天给你盛饭吃你干?!我保证干净!”

等一下,我马上就去帮你查。贾岛一次在想一句诗‘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一点的时候,一不小心顶撞了韩愈的轿队,结果韩愈不但没生气,反而帮贾岛参谋,最后认为‘敲’字较好,因为僧人一般懂礼教,不会不敲而推的。
就是这个典故,比喻反复斟酌品味来挑选。
其实象做诗做到贾岛那样,实在苦闷得很,哪还有什么诗的韵味呢。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 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 “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推敲一:“推”和“敲”哪个更“调和”些?

朱光潜先生在文中说:“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朱光潜先生以“调和论”作为他立论的基础,我认为站不住脚。所谓调和,换言之就是和谐,情和景(境)自然融合,而不只是划一整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动与静的调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乐与哀的调和;“玉颜不及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美与丑的调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和动的调和,又是动和静的调和……调和有千万种,调和的程度就要看情与境的吻合程度,要看它能否触发心绪,契合心境。黑格尔说:“艺术也可以说是把每一个形象的看得见的外表上的每一点都化成眼睛或灵魂的住所,使它把心灵显现出来。……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限的自由的心灵……例如寂静的月夜,雄伟的海洋那一类自然美是感发心情和契合心情的,它们的意蕴并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所唤醒的心情。”结合全诗分析,“敲”比“推”应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也更符合诗人的心境。

首先,“敲”字为“鸟宿池边树”提供了视觉依据。因“敲”惊动了宿鸟或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从鸟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息巢中。不然用“推”只能从诗外寻找一些解说勉强的根据。其次,“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更为透明。试想:月光融融,一片寂静,走过草径荒园,来到友人门前举手敲门,耳闻一两声“咚……咚……”的敲门声音,却久久不闻友人应门,只见树上被惊起的宿鸟……幽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用“推”虽然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调和”,但是给人感觉,氛围不免死寂,缺乏生气;抒情主人公似乎毫无思想,精神麻木,形同槁木,这就无法与“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有所待有所期盼的活生生的灵魂对上号。

推敲二:到底“敲(推)”了谁家之门?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依先生之说,“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这显然不合原诗的本意。首先,本诗所叙之事是访友,可见“僧敲月下门”,这个“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自家之门。其次,本诗题目是“题李凝幽居”,在诗的“中联咏幽情幽景”,诗人用荒园、惊鸟、明月、野色和飘云等意象,突出了幽居“幽”的特点。写的不是自家幽居,当然敲的也不可能是自家之门。第三,从诗句“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可见,“敲”这个动作行为应该发生在“来”之后,“去”之前,僧不可能敲自家之门。总之,不管是推门,还是敲门,都应是李凝之门。

推敲三:怎样咀嚼更合乎情理,更顺畅些?

我怀疑朱光潜先生是因把原诗情境误记为“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才有了以上这番咀嚼。如果说先生还记得原诗所描绘的情境,要拿这个例子来论证“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这个观点,以我愚见,这样咀嚼似乎更顺畅些:用“推”表明作者经常来此游玩,与友人关系非同一般,向来不拘于礼,来时便推门而人。朱光潜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说“‘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没错,今晚既然是乘月夜访友,敲友人之门,本该就有友人应门的心理预设,可惜今晚无人应门,或是有人应门而友人不在。所以只好“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然而,朱光潜先生却用“仿佛”一词表示对“乘月夜访友”情境的怀疑,实际上正是“乘月夜访友”的情境才符合原诗所描绘的情境。

总之,用“敲”与用“推”意境不同,毫无疑问;但是用“敲”的意境比用“推”的意境更接近诗歌情境和诗人心境,也是不容置疑的。

生活中拥有文学
文学是一种生活,但自然不是全部生活,也替代不了生活。人生固然是一场戏,但这“戏”看起来容易,演起来难,有时还真要人受。毕竟人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何况我们也不想过得像文人那样穷困潦倒,但文学带给人的宽广、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愉悦却令人歆羡。
最理想的是生活中拥有文学。一个人倘若百分之五十生活在现实之中,而另一个百分之五十生活在文学的虚幻之中,日子可能好过得多。

关键时候一句话噎死对手 - 生活中的文学
1.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房子很气派,朋友们在一起聊天说起房子,这个朋友便说:“我家的房子如 果搬到哈尔滨市中心,房价得翻五倍,要是搬到北京那就……”。没等他说完,另一位说:“要是搬到北京天安门,那就是非法建筑,给你拆了!”
2. 上学时,有一次生活费花超支了,便向同寝室的学友借钱,我的同学没说借不借,朝我笑了笑 问我说:“你看我的脸干净么?“,我仔细看了看说:“没脏,挺干净的。“,同学笑着说:“我的兜比脸还干净。”
3. 教表弟一道数学题,翻来覆去地讲,他就是听不懂,我说:“你怎么这么笨 啊?!”,表弟点了点头说:“我是笨,但你知道我为什么笨吗?“,我问:“为什么?”,他说:“之所以我笨,是因为我居然看不出来你比我更笨!”
4. 表妹失恋,老婆和我去她家看她,她正在发脾气,一张一张地撕纸,遍地纸屑。我说:“不至于吧,纸又没招你,挺好的东西你撕它干嘛?多浪费呀!“,表妹白了我一眼说:“有你的股份啊 ?!“
5. 一天老妈晚饭做的汤,芡勾多了有点像糨糊,老爸嫌汤太干,老妈说:“你要是嫌干就对点儿水。”,老爸说:“对的水能一样嘛?!’,老妈说:“那怎么不一样?不都是水吗?”,老爸就有点生气了说:“那以后咱家别做汤了,就从水管子接,拧出来就能喝,多好!!”,老妈半天无 语……

日常生活中的文学
经常想在博客上写点涉及文学的小文章,本想每周都到省图去接本小说或者诗歌回来读,然后写写评论,在我的印象里这才是在与文学接触。但这样说的话,大多数人生活中就没有文学了,包括我现在的生活。
今天在书店里看到《诛仙》这套书,据我所知,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读它的;还看到了很多卡通漫画,像《机器猫》、《蜡笔小新》。这些是不是文学呢?包括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玩的电脑游戏,比如《仙剑》、《曹操传》,在玩的过程中,我必须不断地叙事和抒情,才能获得游戏的愉悦。还有卡拉ok,可能抒发的情绪非常直白浅薄,但不能否认那也是一种文学式的抒情。诸如此类,生活中还有很多,工作之余,其实人人都想获得这种文学幻想带来的愉悦来换换脑子、放松心情。
文学史上大量学到的是带有现实针对性的文学之作,比如杜甫利用诗来写历史,鲁迅用小说来批评现实,但要写历史、要批评现实不一定必须要采用文学的形式。再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对房价上涨有意见,如果出现了一部小说批判了这种现象,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但至此而已能行吗?情绪有时候不能代替理性的分析。
这又让我想起不少前辈也学文学专业出身,但他们却并不多提这个知识背景,其实即使不提,那也是我们的思想资源库,我们要比实用学科出身的人多一个思维视角。而你从事了一份实用性的工作之后,只要你肯学,那些知识和技能你就会慢慢掌握。
但是有一点,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都需要文学的幻想,都需要情感的抒发,都需要叙事的思维,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永远离不开文学,仅凭这一点就能让那些鄙视文学及文学专业的人闭嘴。

  • 涓浗褰撲唬鏂囧,鏈夊摢浜涘ソ鐨勫皬璇村憿?
    绛旓細姣忎竴閮ㄥ皬璇撮兘鏄竴涓敱璇█鏋勫缓鐨勭嫭绔嬩笘鐣屻傛棤璁鸿繖涓笘鐣屾槸瀹屽叏铏氭瀯鐨勶紝杩樻槸妯℃嫙鐜板疄鐨勶紝瀹冮兘鏄竴涓嫭绔嬬殑涓栫晫銆傜幇瀹鐢熸椿涓锛屾垜浠瘡涓汉鍙兘鐢熸椿鍦ㄤ竴涓笘鐣岄噷锛岃岃灏忚鍙互浣撻獙涓嶅悓鐨勪笘鐣岋紝涓嶅悓鐨勪汉鐢熴備腑鍥藉綋浠鏂囧锛屾湁鍝簺濂界殑灏忚鍛紵鎺ヤ笅鏉ョ粰澶у鎺ㄨ崘鍑犳湰 1.骞冲嚒鐨勪笘鐣屸斺旇矾閬 鈥滀汉浠畞鎰垮叧蹇冧竴...
  • 姘戦棿鏁呬簨鏈夊摢浜
    绛旓細姘戦棿鏁呬簨浣滀负鏂囧寲浣撹涔嬩竴,鏄皯闂存枃鍖栫殑缁煎悎琛ㄧ幇,鏄皯闂存櫤鎱с佽壓鏈佺煡璇嗙殑娣峰悎浣撱 姘戦棿鏁呬簨浠庡箍涔変笂璁,鏄敱浜烘皯缇や紬鎵鍒涗綔骞朵紶鎾殑鎵鏈夋暎鏂囩被姘戦棿鏂囧浣滃搧銆 姘戦棿鏁呬簨鎸夊唴瀹瑰彲鍒嗕负浜斿ぇ绫,鍒嗗埆鏄够鎯虫晠浜嬨佸姩鐗╂晠浜嬨鐢熸椿鏁呬簨銆佹皯闂村瘬瑷銆佹皯闂寸瑧璇濄 涓汉瑙夊緱姘戦棿鏁呬簨鏄粠杩滃彜鏃朵唬璧峰氨鍦ㄤ汉浠彛澶存祦浼犵殑涓绉嶄互濂囧紓鐨勮瑷...
  • 鐢熸椿涓鏂囧 璁鏂1200
    绛旓細涓鐩翠互鏉ワ紝鏂囧瓧涓鐩村厖婊★紝涓斿奖鍝嶇潃鎴戠殑鐢熸椿锛屾棤璁烘槸闃呰锛屾垨鏄啓浣滐紝鍧囪鎴戦櫠閱夊叾涓傝帋澹瘮浜氱殑鎮插枩缁忓吀锛岃鎴戝湪鏂囧涓紝浣撻獙浜虹敓锛屾劅鎮熺敓娲汇備互鍙婄ぞ浼氾紝杩欏鏃犲伩鐨勮垶鍙板墽锛涢儹鏁槑鐨勫崕涓芥枃瀛楋紝璁╂垜浠夸經韬复涓庨潚鏄ョ殑蹇т激涓庢绗戯紝鐘瑰璧板叆缂ョ紙鐨勭┖闂达紝璁╂垜鎰熷姩鍏朵腑锛涗綑绉嬮洦鐨勫摬鐞嗘暎鏂囷紝璁╂垜姝g‘鐨勬濊冧笌鍓嶈...
  • 璇枃:涓嶅彲鎴栫己鐨鐢熸椿涓閮ㄥ垎
    绛旓細璇枃浣滀负浼楀瀛︾涓殑浣间郊鑰,瀹冪殑瀹炵敤鎬ф棤鍙浛浠c傚洜涓鸿鏂囦笌鎴戜滑鐨勬棩甯哥敓娲荤揣瀵嗙浉杩,瀹冨凡缁忔垚涓烘垜浠鐢熸椿涓涓嶅彲鎴栫己鐨勪竴閮ㄥ垎銆傛湰鏂囧皢娣卞叆鎺㈣璇枃鐨勯噸瑕佹,甯姪璇昏呮洿濂藉湴浜嗚В杩欓棬瀛︾銆璇枃鐨勮浇浣撻槄璇荤殑姣忎竴鏈功绫,閮芥槸璇枃鐨勮浇浣撱傝鏂囨槸鎴戜滑鐞嗚В鍜屾璧鏂囧浣滃搧鐨勫熀纭,涔熸槸鎴戜滑鑾峰彇鐭ヨ瘑鐨勯噸瑕侀斿緞銆骞垮憡璇嶇殑...
  • 瀛╁瓙鍐欎綔涔嬭矾:浠鐢熸椿鐐规淮鍒鏂囧娈垮爞
    绛旓細瀛╁瓙鐨勫啓浣滀箣璺,濮嬩簬鐢熸椿涓殑鐐规淮瑙傚療銆傛湰鏂囧皢浠庨槄璇汇佽瀵熴佸啓浣滃拰榧撳姳鍥涗釜鏂归潰,涓哄闀挎彁渚涗竴浜涙湁鐩婄殑寤鸿,甯姪瀛╁瓙鏇村ソ鍦拌蛋涓婂啓浣滀箣璺涔︾睄鏄瀛愭垚闀跨殑闃舵涔︾睄鏄瀛愭垚闀跨殑闃舵銆傞夋嫨閫傚悎瀛╁瓙鐨勬枃瀛浣滃搧鎴栧皬璇,鍙鑳芥縺鍙戜粬鐨勫叴瓒,灏辫浠栧敖鎯呭湴闃呰銆瑙傚療鐢熸椿涓殑鐐规淮榧撳姳瀛╁瓙瑙傚療鐢熸椿涓殑鐐规淮鑷冲叧閲嶈銆傛棤...
  • 鏂囧鑹烘湳鍦ㄦ垜鐨鐢熸椿涓鏁f枃1500瀛
    绛旓細浣滀负鏂颁竴浠g殑闈掑皯骞达紝鎴戜滑涓嶄粎瑕佸姫鍔涘涔犵瀛︽枃鍖栫煡璇嗭紝鏇磋浠庡皬鍩瑰吇瀵硅壓鏈殑鍏磋叮锛屽鏂归潰鍙戝睍銆佸畬鍠勮嚜宸便傝壓鏈槸缇庝附鐨勮壊褰╋紝鎴戜滑搴旇鐢ㄥ畠鏉ユ秱鎶规垜浠汉鐢熺殑鐢婚潰锛屼娇鐢熸椿鏇村姞鍏呭疄锛屾洿鍔犲瘜鏈夋縺鎯呫傝岃壓鏈妭灏辨槸杩欐牱涓涓ぇ鑸炲彴锛屽畠鎵胯浇鐫鎴戜滑鐨勬绗戜笌娉按锛屾洿澶氱殑鏄垜浠墽鐫鐨勮拷姹傦紝浠ュ強鍦ㄨ繖涓拷姹傝繃绋嬩腑鎴戜滑鐨...
  • 鏃ュ父绉疮,鎴愬氨鏂囧宸ㄥ尃!
    绛旓細姣忓ぉ杩涙涓鐐圭偣,浣犲氨鏄笅涓涓鏂囧涔嬫槦!闃呰涓庡績鐏靛璇濋槄璇讳笉鍙槸鐪嬩功,鏇存槸涓庝綔鑰呯殑蹇冪伒瀵硅瘽!璺熺潃鑰佸笀鐨勬浼,鐞嗚В鏂囩珷鎬濊矾,璁╀綘鐨勬濈淮鏇村姞寮闃,鏀惰幏鏇村鐭ヨ瘑鐨勬灉瀹!瑙傚療鐢熸椿,鍙戠幇缇庡ソ瑙傚療鐢熸椿,鍙戠幇缇庡ソ!鍐欎綔婧愪簬鐢熸椿,缁嗚妭涔嬪寰寰鏈鎵撳姩浜哄績銆傜敤缁嗚吇鐨勭瑪瑙︽弿缁鐢熸椿涓殑鐐规淮,涓轰綘鐨勪綔鏂囧鑹叉坊褰!鎺屾彙鍐欎綔...
  • 鐐圭噧瀛╁瓙鐨勫ソ濂囧績涔嬬伀:鏃ュ父鐢熸椿涓殑璇楀彞銆佹垚璇吀鏁
    绛旓細瀛╁瓙鐨勫ソ濂囧績鏄棤绌锋棤灏界殑,鑰屾棩甯鐢熸椿涓殑璇楀彞銆佹垚璇吀鏁呭垯鏄偣鐕冨瀛愬ソ濂囧績鐨勭伀绉嶃傞氳繃鎺㈢储杩欎簺鏈夎叮鐨勭煡璇嗙偣,瀛╁瓙浠彲浠ユ洿濂藉湴鐞嗚В鍜屾帉鎻¤瑷鐭ヨ瘑銆鍏辫缁忓吀鍚嶈憲銆佸悕璇楀悕鍙ョ殕涓鸿嚜瀛︾懓瀹,闄即瀛╁瓙涓鍚屽搧鍛炽佽祻鏋愩傞氳繃涓庡瀛愬叡璇荤粡鍏,鎴戜滑鍙互涓璧锋劅鎮鏂囧涔嬬編,鍩瑰吇瀛╁瓙鐨勯槄璇诲叴瓒e拰闃呰鑳藉姏銆娣辫曡鏈暀绉戜功...
  • 鐢鏂囧璇█鍐欏嚭鐢熸椿涓殑鏌愪竴鎯呮櫙300瀛
    绛旓細1锛屾竻鏄庡嵆鑷筹紝鍏ㄥ浜哄幓濉笂鎵锛岃矾骞朵笉杩滐紝鍙槸蹇冿紝鍗寸环鐨勫緢绱э紝杩欏嚑澶氬瞾鏈堟矇娣鐨勬濆康浣挎垜蹇冨垏銆傜粓浜庡埌浜嗭紝濂跺畨钁湪椋庡厜鏃栨棊鐨勫悜闃冲潯鍦帮紝姝ゆ椂锛屾鏄槬鎰忕強婢滐紝缁胯崏缁囨垚鍦版锛屾鑺辩拃鐏匡紝姊ㄨ姳鐑傛极锛屾补鑿滆姳鍚愰湶鐫閲戣壊鐜夎晩锛岄槼鍏夋磼婊″懆鍥淬備紡鍦ㄥザ鐨勫纰戝墠锛屾垜鍙堥椈鍒拌蹇嗕腑鐔熸倝鐨勬皵鎭紝鏄睘浜庡ザ濂舵渶鎱堢ゥ...
  • 鍎跨鏂囧:璁╂垜浠蛋杩涘瀛愪滑鐨勪笘鐣
    绛旓細鎴戜滑涓哄ぇ瀹舵帹鑽愪袱浣嶄腑鍥藉効绔ヤ綔瀹,浠栦滑鐨勪綔鍝佽创杩鐢熸椿銆佽创杩戠幇瀹,鑳藉甯姪瀹堕暱鏇村ソ鍦颁簡瑙e瀛愪滑鐨勬牎鍥敓娲汇浼樼鐨勫効绔鏂囧浣滃搧杩戝勾鏉,鍎跨鏂囧浣滆呬滑閫愭笎绔欏湪瀛︾敓鐨勮搴﹁繘琛屽垱浣,灏嗚佸笀銆佸闀垮拰瀛︾敓鏀惧湪鍚屼竴鍒╃泭闃佃惀涓備紭绉鐨勫効绔ユ枃瀛︿綔鍝佽兘澶熷府鍔╂垜浠疄鐜板瀛愬仴搴峰揩涔愮殑鐩爣銆鎺ㄨ崘涓や綅涓浗鍎跨浣滃濡傛灉浣犱滑鎯抽氳繃涔︾睄...
  • 扩展阅读:免费ai写作 ... 北美文学城网站 ... 生活中的美小短文 ... 谈谈文学之美 ... 好的文学让人热爱生活 ... 人的文学 周作人 ... 十大免费写作软件 ... 《文学与人生》的文章 ... 好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