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好的外国散文的名字 于2010/12/14晚22点结束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

\u6c42\u4e00\u4e2a\u513f\u65f6\u5916\u56fd\u6587\u7ae0\u7684\u540d\u5b57

\u8fd9\u4f4d\u7f51\u53cb\u4f60\u597d\uff0c\u4f60\u8981\u7684\u4e00\u672c\u5c0f\u8bf4\u540d\u5b57\uff0c\u6211\u77e5\u9053\u7684\u662f\u300a\u5973\u5deb\u300b\uff0c\u5e0c\u671b\u6211\u80fd\u5e2e\u5230\u4f60\u3002

\u4f53\u73b0\u4e86\u4ed6\u7684\u4eba\u683c\u4f5c\u5e76\u6ca1\u6709\u7528\u8fc7\u591a\u7684\u534e\u4e3d\u7684\u8f9e\u85fb\uff0c\u6ca1\u6709\u523b\u610f\u4fee\u9970\uff0c\u7528\u6734\u7d20\u7684\u8bed\u8a00\u5c55\u73b0\u6734\u7d20\u7684\u6258\u5c14\u65af\u6cf0\u5893\u800c\u6548\u679c\u5374\u5e76\u4e0d\u6734\u7d20\uff0c\u4ed6\u7ed9\u4e86\u8bfb\u8005\u4e00\u4e2a\u4f1f\u5927\u7684\u6258\u5c14\u65af\u6cf0\uff0c\u800c\u4f1f\u5927\u4e4b\u5904\uff0c\u5c31\u662f\u4ed6\u5e73\u6613\u6734\u7d20\u7684\u4eba\u683c\u3002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奥地利)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文章来源:最美的散文(世界卷)

  鉴赏
  茨威格1928年拜谒了托尔斯泰墓,写下了《世间最美的坟墓》,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真诚纪念。文章取材虽小,旨意却很深刻。
  文章伊始,作者就删削浮词,落笔点题:“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所谓“最美的坟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是那样普通而平凡。上所摘引描写坟墓的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意象,几乎就是全部的描述性语词,以下几次写到这个坟墓,只是这个中心意象的反复,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不断展开。语句词序有所错综变换,意象主体却须臾没有偏离。对托尔斯泰墓作了总体观照之后,作者补叙了这座坟墓的由来,说明这是按照托尔斯泰本人的愿望做的,这是它所以感人的原因。

  文中第二次对这座坟墓的描写强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然后作了一个类比:托尔斯泰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这一正面对比,进一步强化突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正因如此,人们对他的感情才愈加深沉浓重。

  第三次对坟墓的描写强调“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这是从人们的“心理定势”上来凸现它的美。因为以那样举世闻名,曾以累累巨著、伟大思想哺育民众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立纪念碑也是当之无愧、情理之中的,世人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纪念像托尔斯泰一样伟大的人们的。可是托尔斯泰墓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之外一无所有,平常得就像那些流浪汉、无名姓的士兵一样,于是伟人的英名与其普通的坟墓之间,人们的心理习惯与客观现实之间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冲撞,结果是无限敬意的凝聚和心灵的激荡:表面的“无”,变成了深蕴的“有”,对立面产生了相互的转化,正如作者所言:“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作者几次写坟墓,突出的是一个“静”字,坟墓的“静”与其引起的人们心灵的波澜适足说明“有无相生”的辩证法。

  结尾,第四次重复中心意象,将托尔斯泰墓与“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作比,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墓的堂皇富丽反倒不如托尔斯泰这普通的坟墓更能强烈地震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
  纵览全文,围绕中心意象层层拓展,步步加深,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以简驭繁,感情沉挚是其另一特色。从文章的篇幅上看,总共八百来字,十分简短;从用词造句上看,朴素凝练,绝无赘词;从状物写景上看,纯用白描,翻来覆去就那么淡淡的几笔,其余笔墨就是在抒情议论上了。但抒情议论状物那样水乳交融自然熨帖,你很难明确界定哪是议论哪是抒情哪是写景。作者伫立墓前,萦思怀想,心灵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的,似乎应该铺张扬厉一番,其实不然,他没有铺彩摘文,文字极为简洁朴素,他让我们感到的是有效的节制,情感的节制,行文造句的节制。他对托尔斯泰的仰慕,他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从中体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因此我们说,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的朴素。如此,形式与内容、情与理的完美统一使得本文具有攫摄人心的力量

如果只是名字
德富芦花的春雨
东山魁夷的红叶

春雨

〔日本〕 德富芦花

午前春阴,午后春雨,和暖,闲适,且宁静。

逗子的梅花多为老树。八幡(fān)的梅林里,一位背着孩子的老婆婆,正在拾松叶、松子和松枝。雨从松、杉、榉(jǔ)的间隙里漏下来,沙沙沙,敲打着枯叶杂陈的沙土。

从村庄来到野外,麦苗郁郁青青,路边的枯草也泛起片片绿意。春雨潇潇,神武寺山的青烟迷离。樱花山头虽有斑斑白雪,然而,这山,这树,这房舍,这田园,无不在春雨里尽情洗浴。河边干枯的芦苇被草草割去了,剩下的,这里一丝,那里一簇。河床开阔了,被辟为宽广的田圃。春雨淋在一只鱼网上。

梅花渍(zì)香,山茶流红,麦苗绿润,山色空潆(yíng)。这是一场催春的雨啊!

日途经过,“望富士”桥头,见两只小船漂浮在河面上,盖着草席。是刚刚淘过米吧,牛乳般的泔(gān)水,从倾倒的木桶里淌出,点点滴滴,溶汇在春潮里消失了。春潮带雨,清流湍急,如膏(gāo)似玉。海洋上水天蒙蒙,春帆一点,穿雨而来。

东山魁夷:红叶

沿清拢川于红叶的朱红与金黄的光耀之中,攀登着长长的石阶到神护寺去。这座寺院位于高山之上,它是一曲朱红与金黄的交响乐。金堂内有雄浑的弘仁佛像。从地藏院后面的断崖上向远方眺望。梅尾高山寺的石水院。逆光将红叶映照得净明透亮。这红叶以对岸山峦斜坡上暗淡的浓紫色为背景,更增添了华美艳丽的光辉。坐在石水院的边缘上,隔着山谷望着长满松林的山峰,想象着打那座山上升起清艳的月亮的情景。

落柿舍,二尊院,抵王寺,直指庵。嵯峨野的秋深了,在秋的情韵上增添了光彩和寂静。

我曾经访问过晚秋的苔寺。苔藓上散落着鲜亮的红叶。林泉漂荡着幽深的古拙的色调,静谧而优美。多少年了啊,这秋日的苔寺一直留在近乎废园的岑寂之中。这里淌未被一群群观光客践踏过哩!

山城的光明寺,从枫树下边穿过去的参道。

在洛东,最为有名的当数东福寺的通天桥,但那里的溪流变得没有意趣了。此时的红叶到底怎么样呢?有一年我去看了看,没有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鹿之谷的法然院。杉树高耸的幽暗而潮湿的道路。茅草茸顶的小门,出现在微微高起的石阶上头。红叶散落在本堂庭院的绿苔上,或倒映于池水之中。花儿落在本尊如来须弥坛下的石板上,石板揩拭得明如镜面。花儿在上面倒映出情影来。

诗仙堂一棵古老的山茶树,盛开着鲜花。庭院一隅的竹林旁,柿树的红叶美艳无比。传来赶猪的声音。

曼殊院的庭院,白沙铺地,苔藓,石头,松树,红叶,这些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沙和苔藓,是明朗的白色同阴暗的浓绿的对照,红叶和松树,朱红和青绿冷暖相对,这是色彩效果的高度发挥。这种鲜烈的色彩对照,再加上石头沉滞的暗灰的中间色,更显得婉静而高雅。

赤山禅院的红叶红得更加美妙动人。旁边的大池子富有“大和绘”的韵味。

大原里艳红的柿树下,耸立着陡峭的三角形的茅草屋脊,山墙用竹子编成网眼状,有的还写着大“水”字。秋风吹响了竹林。三千院红叶散落时最美。往生极乐院的阿弥陀如来两胁下,跪坐着观音、势至两菩萨。庭院内杉木林立,笼着雾霭,霜降时节,落叶铺满庭院,给这寺院增添了静寂。寂光院也是一样。

大德寺高桐院生长绿苔的庭院里,植满了枫树,一个静静的石灯笼。这座庭院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性。

徐志摩夫妇与泰戈尔结成异国的莫逆之交。
泰戈尔对待徐志摩与陆小曼,犹如膝下儿女,陆小曼曾自称感到从未有过的父爱和温暖。
1924年泰戈尔在中国期间,曾亲自为徐志摩起了一个印度名叫索思玛,自此后,徐志摩在与泰戈尔通信中,常以索思玛”自称,同时又称泰戈尔为“罗宾爹爹”。(泰戈尔的全名是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也有一个中国名字,叫“竺震旦1924年泰戈尔访中国48天,那年5月8日正是他的64岁生日。北京“讲学社”为在京的泰戈尔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祝寿活动。
祝寿活动在天坛草坪召开,胡适主持,其中一个特别的节目,是梁启超主持献赠给泰戈尔一个中国名字。
梁启超在揭开这个名字之前,引经据典,说明这三个字的出处。
梁氏称,“罗宾德罗纳特”有“太阳”、“雷”的含义,可引伸为“如日之升”、“如雷之震”,所以中译时意译为“震旦”。
梁氏又称,古印度曾称中华为“震旦”,而中国人也称印度为“天竺”。
最后梁氏归结道:“按中国习惯姓名的称谓,前姓后名,那么若以国名为姓氏,以本名为名,泰戈尔先生的中国姓名不就是“竺震旦”吗?”
梁氏这一番博古通今、融汇中外的解释,博得全场的掌声。
泰戈尔本人也高兴得笑逐颜开,欣然接受祝寿会赠予的,由名家篆刻的“竺震旦”的大印章。
“竺震旦”无疑寓意深长,但倒不如泰戈尔为徐志摩起的“索思玛”富有翩然的诗意。

扩展阅读:外国散文发展史 ... 外国散文诗短篇优美 ... 《最经典的外国散文》 ... 中国散文网获奖证书 ... 经典散文名篇50篇 ... 散文摘抄 ... 十大经典散文集 ... 适合朗诵的外国诗歌 ... 外国著名散文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