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如何定性 交通肇事包庇罪替人顶罪怎么处罚

\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8ba9\u4ed6\u4eba\u9876\u7f6a\uff0c\u5982\u4f55\u8ba4\u5b9a\u548c\u5904\u7f5a

\u51ed\u8bc1\u636e\u8ba4\u5b9a
\u4ea4\u901a\u8087\u4e8b\u7f6a\uff0c\u5904\u4e09\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u6216\u8005\u62d8\u5f79\uff1b\u4ea4\u901a\u8fd0\u8f93\u8087\u4e8b\u540e\u9003\u9038\u6216\u8005\u6709\u5176\u4ed6\u7279\u522b\u6076\u52a3\u60c5\u8282\u7684\uff0c\u5904\u4e09\u5e74\u4ee5\u4e0a\u4e03\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uff1b\u56e0\u9003\u9038\u81f4\u4eba\u6b7b\u4ea1\u7684\uff0c\u5904\u4e03\u5e74\u4ee5\u4e0a\u6709\u671f\u5f92\u5211
\u6559\u5506\u4ed6\u4eba\u9876\u7f6a\uff0c\u5904\u4e09\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u3001\u62d8\u5f79\u6216\u8005\u7ba1\u5236\uff1b\u60c5\u8282\u4e25\u91cd\u7684\uff0c\u5904\u4e09\u5e74\u4ee5\u4e0a\u5341\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
\u4e0a\u8ff0\u4e24\u7f6a\u5e76\u7f5a\uff0c\u6700\u4f4e\u5904\u62d8\u5f79\uff0c\u5e76\u5904\u7ba1\u5236\uff0c\u6700\u9ad8\u5904\u4e8c\u5341\u5e74\u6709\u671f\u5f92\u5211
\u6b64\u5916\uff0c\u9876\u7f6a\u5305\u5e87\u8005\u5904\u4e09\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u3001\u62d8\u5f79\u6216\u8005\u7ba1\u5236\uff1b\u60c5\u8282\u4e25\u91cd\u7684\uff0c\u5904\u4e09\u5e74\u4ee5\u4e0a\u5341\u5e74\u4ee5\u4e0b\u6709\u671f\u5f92\u5211

\u3001\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627e\u4eba\u9876\u7f6a\u7684\u884c\u4e3a\uff0c\u5c5e\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9038\u3002
(1)\u3001\u300a\u6700\u9ad8\u4eba\u6c11\u6cd5\u9662\u5173\u4e8e\u5ba1\u7406\u4ea4\u901a\u8087\u4e8b\u5211\u4e8b\u6848\u4ef6\u5177\u4f53\u5e94\u7528\u6cd5\u5f8b\u82e5\u5e72\u95ee\u9898\u7684\u89e3\u91ca\u300b\u7b2c\u4e09\u6761\u89c4\u5b9a\uff1a"\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9038"\uff0c\u662f\u6307\u884c\u4e3a\u4eba\u5728\u53d1\u751f\u4ea4\u901a\u4e8b\u6545\u540e\uff0c\u4e3a\u9003\u907f\u6cd5\u5f8b\u8ffd\u7a76\u800c\u9003\u8dd1\u7684\u884c\u4e3a\u3002\u4ece\u8be5\u89e3\u91ca\u53ef\u4ee5\u770b\u51fa\uff1a\u9996\u5148\uff0c\u884c\u4e3a\u4eba\u8981\u6709\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8dd1\u7684\u884c\u4e3a;\u5176\u6b21\uff0c\u884c\u4e3a\u4eba\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8dd1\u7684\u76ee\u7684\u662f\u4e3a\u4e86\u9003\u907f\u6cd5\u5f8b\u8ffd\u7a76\u3002\u884c\u4e3a\u4eba\u5728\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627e\u4eba\u9876\u7f6a\uff0c\u5728\u4e00\u822c\u60c5\u51b5\u4e0b\uff0c\u884c\u4e3a\u4eba\u5728\u4ea4\u901a\u4e8b\u6545\u53d1\u751f\u540e\u5f53\u5373\u79bb\u5f00\u73b0\u573a\u3002\u5373\u4f7f\u4ed6\u5728\u73b0\u573a\uff0c\u4e5f\u4e0d\u4f1a\u627f\u8ba4\u81ea\u5df1\u662f\u8087\u4e8b\u4eba\uff0c\u4ed6\u80af\u5b9a\u662f\u627e\u5176\u4ed6\u4eba\u6765\u9876\u66ff\u81ea\u5df1\u7684\u884c\u4e3a\uff0c\u7531\u9876\u66ff\u4eba\u6765\u627f\u62c5\u81ea\u5df1\u7684\u8d23\u4efb\u3002\u56e0\u6b64\uff0c\u4ecd\u5e94\u8ba4\u5b9a\u662f\u4e00\u79cd\u9003\u8dd1\u884c\u4e3a\u3002\u884c\u4e3a\u4eba\u627e\u4eba\u9876\u7f6a\u7684\u76ee\u7684\u662f\u4e3a\u4e86\u81ea\u5df1\u9003\u907f\u6cd5\u5f8b\u7684\u8ffd\u7a76\uff0c\u662f\u6beb\u65e0\u7591\u95ee\u7684\u3002\u56e0\u6b64\uff0c\u884c\u4e3a\u4eba\u627e\u4eba\u9876\u7f6a\u7684\u884c\u4e3a\u5e94\u8ba4\u5b9a\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9038\u3002
(2)\u3001\u6709\u7684\u884c\u4e3a\u4eba\u5728\u627e\u4eba\u9876\u7f6a\u540e\uff0c\u611f\u5230\u5185\u759a\u5411\u516c\u5b89\u4ea4\u8b66\u90e8\u95e8\u6295\u6848\uff0c\u5e76\u5982\u5b9e\u4f9b\u8ff0\u4ea4\u901a\u8087\u4e8b\u72af\u7f6a\u4e8b\u5b9e\u7684\u884c\u4e3a\u3002\u6709\u89c2\u70b9\u8ba4\u4e3a\uff0c\u8c61\u8fd9\u79cd\u60c5\u51b5\u5c31\u4e0d\u80fd\u8ba4\u5b9a\u662f\u4e3a\u4e86\u9003\u907f\u6cd5\u5f8b\u7684\u8ffd\u7a76\uff0c\u4e5f\u5c31\u4e0d\u80fd\u8ba4\u5b9a\u4ea4\u901a\u8087\u4e8b\u540e\u9003\u9038\u3002

案情简介:犯罪嫌疑人甲酒后驾驶其私家轿车发生交通肇事,导致一人死亡后果。事故发生后,甲立即打电话给乙,告诉乙自己酒后驾车,让乙立刻赶到现场顶替。乙认为甲的车辆有保险,如果酒后肇事保险公司不予赔偿。为了使甲的交通肇事得到保险公司赔偿便赶到事故现场假冒肇事者。甲的朋友丙当时亦开车尾随甲车,看到甲发生交通事故后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报案时没有告知公安机关肇事者姓名。当乙赶到事故现场后,甲要求丙向公安机关作证时说肇事者为乙。丙出于哥们义气按照甲的要求向公安机关做出乙为肇事者的证言。公安机关遂对乙以交通肇事立案并做出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乙负事故主要责任。 对于此案的争议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包庇罪、伪证罪。理由如下: 1、甲指使乙、丙的行为符合教唆犯要件。根据刑法总则关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应以实行犯的行为性质确定教唆犯的行为性质。 2、认定一罪还是数罪应依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交通肇事罪主观过错是过失。而甲指使乙、丙的行为所反应的主观过错是故意。客观上甲所事实的指使乙、丙的行为与其交通肇事行为是各自独立的行为。 二、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妨害作证罪。理由如下: 1、甲交通肇事行为与指使乙、丙的行为在主观上和客观各自独立。 2、甲出于一个主观目的而指使乙、丙的行为应认定为一罪。 三、甲仅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罪。理由如下: 1、甲指使乙、丙的行为系交通肇事罪的后续行为,可归结为交通肇事逃逸。 2、张明楷在所著的《刑法教科书》里关于包庇罪的论述中明确观点:指使他人包庇自己的人不构成包庇罪共犯。例如:让别人杀死或伤害自己的人,不可能构成杀人罪或伤害罪的共犯。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具体理由如下: (一)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决定本案甲某是构成数罪而非一罪 首先,一罪还是数罪应以行为人的犯罪事实的最终形态(而不是某一犯罪行为尚在进行之中的过程形态)为基础,并结合犯罪构成的类型,经具体分析而确定。数罪根据行为人的犯罪事实是否充足符合数个犯罪构成为标准分为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实质数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充足符合数个犯罪构成,构成数个独立或相对独立之罪的犯罪形态。想象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的犯罪事实仅充足符合一个犯罪构成,但其犯罪事实又几近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犯罪形态。 在本案中甲符合两个独立的犯罪构成。第一,甲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其在主观上应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没有希望或是放任破坏他人生命的意思,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利益;第二,甲在肇事后,意识到自己属于酒后驾车,如果自己承认肇事,那么因为醉酒其就不能获取保险公司对于事故的赔偿,因此,为了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甲打电话给乙让其前来替自己定罪。这其中有个细节需要我们注意:甲给乙打电话时,实际上是先要求乙的丈夫即甲弟来替自己,后在听乙说甲也喝酒后,遂让乙来。这一事实说明甲、乙二人都清楚酒后肇事是不能获得保险公司赔偿的,甲乙二人对事故责任的认识、对顶替以获取民事赔偿的故意达到一致。甲召乙来后,告诉她让她替自己定罪,同时告诉自己的朋友丙——目击到甲肇事的人,不要说是甲肇的事,丙出于义气也答应了。乙丙在后来面对公安机关时都是按照甲的意思向公安机关做了虚假陈述,扰乱了公安机关的侦查视线,使侦查机关将乙作为犯罪嫌疑人立案并进行了侦查活动。没有甲的唆使就不可能发生后续的这些行为。甲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民事赔偿指使他人替自己顶替和作伪证,其主观上的故意是明显可以得到体现的,同时他的这些唆使行为侵害的是我国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关查处犯罪活动的秩序而不是其他客体。 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甲的交通肇事行为与教唆他人冒名顶替、作伪证行为完全是两个独立主观意志下指导的独立行为。不能将甲的指使行为认定为甲交通肇事的后续行为从而作为一罪加重处理。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为一罪的种类为如下几种:惯犯、结合犯、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本案显然不是惯犯、结合犯、连续犯。下面主要针对牵连犯和吸收犯进行辨析。 (1)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犯罪时,其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牵连犯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只有一个目的,客观上数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案中,如果按照第三种观点即甲仅构成交通肇事一罪的观点来看,那么甲教唆他人顶罪明显主观上是故意的,那么按照牵连犯的要求,主观目的是一致的,往前倒推则甲就不是过失的交通肇事而应该是故意的杀人了;同时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应有客观的“内在联系”,这内在联系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往往需要”实施另一个犯罪行为。本案中,甲的肇事行为并不必需要找他人顶罪,同时教唆他人犯罪也并不需要一定是在交通肇事之后,因此肇事行为和教唆行为只是在个案中偶然地被罪犯使用,不是经常性的联系,不应认定为牵连犯 (2)吸收犯是指行为人的某个犯罪行为,是其他犯罪行为必经的过程或者当然的结果。其显著特征为前行为是后行为发展所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标准是看侵犯的客体以及作用的对象是否具有同一性,即吸收犯罪要求行为人事实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侵犯同一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论证了甲的肇事行为与教唆行为侵犯的并不是同一客体,指向犯罪对象也不相同,因此甲也不符合吸收犯的要求。 (二)甲的行为符合教唆犯特征,应以实行犯之罪定罪 教唆犯是指故意地怂恿指使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人。教唆犯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教唆他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犯的特征可以用独立性和从属性相统一表述:教唆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要实施了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就属于犯罪行为而构成犯罪,不论他人是否接受和是否实施;从属性表明教唆犯的定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被教唆者:构成何罪要看教唆的具体内容,是否是既遂要看被教唆者实施该教唆之罪到何种程度。 本案中,甲在肇事后给乙打电话告知让其来替自己顶罪,并告诉丙不要说是甲撞的车,乙和丙都按照甲的意思做了,并导致了公安机关对乙涉嫌交通肇事进行立案侦查的后果。乙和丙对抗司法机关的行为完全是在甲的直接教唆下完成的,如果没有甲的教唆,那么乙完全不可能来到犯罪现场,同时丙也不一定会做伪证。因此甲符合我国刑法第29条关于教唆犯的规定,应根据被教唆之人实行的行为定罪。 本案中反对甲构成教唆犯的主要理由是甲不能自己包庇自己。援引张明楷教授在其所著的《刑法学》里关于包庇罪的论述中指出:指使他人包庇自己的不构成包庇罪共犯。例如:让别人杀死或伤害自己的人,不可能构成杀人罪或伤害罪的共犯。 张明楷教授是国内刑法学界知名学者,但本人对张教授在包庇罪中所举示例有所质疑——其所举事例无可比性。让别人杀死或伤害自己的人,不可能构成杀人罪和伤害罪的共犯的法理依据在于: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本人可以自己处分的权利。一个人自杀或自伤(战时自伤行为除外)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一个本身就不是犯罪行为的行为当然不可能构成犯罪,所谓共同犯罪也就更是无从谈起。伪证罪和包庇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关正常的办案活动。对于这样客体,甲是没有处分权的。同时,甲指使乙丙的行为本身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张明楷教授所举事例与本案甲情况不仅在客体上不同,在行为人的行为性质上也根本不同。 认为甲不可能自己包庇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是忽略了实行犯与教唆犯的区别以及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包庇的对象应当是他人的犯罪行为。从实行犯角度考虑,人不可能自己包庇自己,因而由于包庇者与被包庇者的主体合一而不具备包庇的实行犯地位。虽然甲不能实际实行自己包庇自己的行为,但其可以实行指使他人包庇自己的行为,在乙本没有犯罪故意的情况下,甲指使其出来替甲顶罪,这属于明显的教唆行为。而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教唆犯以被教唆之人实行的罪名定罪,因此从法理上讲,甲因其教唆行为构成包庇罪的共犯是符合法律逻辑和法律依据的。 另外,教唆犯可以脱离于被教唆者(实行犯)的行为而独立成罪,其独立性在于教唆犯的地位总是高于或等于实行犯,而不可能低于实行犯。如果实行犯是主犯,教唆犯必定是主犯。本案中被教唆者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作为教唆犯的甲却不构成犯罪,这种荒唐结论的法律依据何在呢?刑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有自我辩解权利,但是如果这种自我辩解权利行使又触犯了刑法其他的条文,难道对其再次的违法行为就不处理了吗?因此,本案中,甲不仅构成包庇罪的教唆犯,还应属于包庇罪共同犯罪的主犯,如果没有甲的教唆,乙不可能实行包庇的客观行为。 对于认为构成妨害作证罪,笔者在刚才关于教唆的阐述之外还要补充如下:1、根据法理和法律的要求,教唆犯按照实行犯的罪名定罪。本案中甲的行为明显属教唆行为,且乙与丙也在甲的授意下实施了符合伪证罪和包庇罪的行为,根据教唆犯的从属性,应以伪证罪和包庇罪共犯对甲定罪。2、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教唆犯主要区别在于主体不同,伪证罪的主体范围远小于妨害作证罪,且伪证罪只适用于刑事案件中,因此按照特殊条款优于一般条款的规定,本案也不能适用妨害作证罪,同时,妨害作证罪仅能包容伪证罪,并不能包容包庇罪。对于其包庇罪的共犯行为该种观点无法解释。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本案的定性,最关键的问题是甲能否自己包庇自己。持第二种或第三种观点的人认为,甲不可能构成自己包庇自己。他们对包庇的片面理解和对教唆理论的忽视造成对甲构成包庇罪理解的妨碍。笔者已经对甲教唆的行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甲作为教唆犯,其以包庇定罪是因为他的教唆行为而不是他实行了自己包庇自己的行为,他是教唆他人包庇自己犯罪,大多数人只是从常理上去思考包庇,却忽视了刑法理论关于教唆的规定。这也引申出我们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在司法实践中,惯性思维的力量远大于法律思维的力量。我们实践拒绝理论的情形更令人觉得恐惧。许多的有理论依据的案例,会因为在现实中没有判过而被直接放纵。天天在惯性中运行,许多人都早已自觉不自觉地把现实的当作合理的加以重复和固守。其实一直是在背离正确理论的路径上按既有的方向行进。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远离理论,更可怕的是会拒绝理论,成为理论的门外反对者与否定者。长此以往,我们新进入司法机关的人员不是去改造已有的司法官员,而是不断地被既有的司法官员所同化,理论在实际工作者的视野中丧失立足之地。因此,笔者真诚的希望能与更多的人探讨本案的法理思维,让更多的司法者用法理和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实践中的案例,真正做到依法办案。用法律的价值观而非惯性的价值观去构建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的行为,属交通肇事后逃逸。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从该解释可以看出:首先,行为人要有交通肇事后逃跑的行为;其次,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即离开现场。即使他在现场,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肇事人,他肯定是找其他人来顶替自己的行为,由顶替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仍应认定是一种逃跑行为。行为人找人顶罪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行为人找人顶罪的行为应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2)有的行为人在找人顶罪后,感到内疚向公安交警部门投案,并如实供述交通肇事犯罪事实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量刑情节一旦形成,就不能回转。事后,行为人感到内心不安,主动到有关部门讲清问题,这是他原先在主观上逃避法律追究转变到主动接受处理的一个转换,也只能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这是另一个法定的从轻量刑情节。因此,我们不能将后来的自首去否认他当时逃避法律追究的事实。
交通肇事对于顶罪人如何处理
冒名顶罪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定罪处理。
冒名顶罪人如果是一般主体,则应定包庇罪;如果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冒名顶罪,则应定伪证罪。因此,我们在处理交通肇事后逃逸刑事案件中,要正确区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交通肇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找人顶包,顶包的这个人就构成窝藏、包庇罪,应当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对顶包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量刑。

  《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逃逸加重处罚目的一方面是罪刑相应,另一方面是促使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履行报警、抢救伤员或财产、维护现场等附随义务。

 找人顶罪目的虽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但该行为是独立于交通肇事行为的另外一个单独的行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惩处而唆使交通肇事案的案外人到公安机关作认罪的虚假证明,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完全符合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的主观上过失、妨害作证的行为是故意,且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这种行为侵害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并且也不符合牵连犯、想象竞合犯的构成要件,故应当数罪并罚。

交通肇事后,所有的逃避责任行为,都视为交通肇事逃逸。他找人顶罪的事实一旦认定,会加重犯罪情节。而且来顶罪的人也会负刑事责任,如果是一般人来定罪,视为包庇罪,如果是是与事件本身有关的人员来定罪,那就是伪证罪。
藐视法律是最愚蠢、最危险、最无耻的行为。

  • 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濡備綍瀹氱姜
    绛旓細琛屼负浜烘壘浜洪《缃殑鐩殑鏄负浜嗚嚜宸遍冮伩娉曞緥鐨勮拷绌讹紝鏄鏃犵枒闂殑銆傚洜姝わ紝琛屼负浜烘壘浜洪《缃殑琛屼负搴旇瀹氫氦閫氳倗浜嬪悗閫冮銆傚浜庨《缃呮秹瀚岀獫钘忋佸寘搴囩姜锛屽涓夊勾浠ヤ笅鏈夋湡寰掑垜銆佹嫎褰规垨鑰呯鍒;鎯呰妭涓ラ噸鐨勶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婂崄骞翠互涓嬫湁鏈熷緬鍒戙傘愭硶寰嬩緷鎹戞牴鎹婃渶楂樹汉姘戞硶闄㈠叧浜庡鐞嗕氦閫氳倗浜嬪垜浜嬫浠跺叿浣撳簲鐢ㄦ硶寰嬭嫢骞查棶棰樼殑瑙i噴...
  • 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鏋勬垚浣曠姜
    绛旓細浜ら氫簨鏁呭彂鐢熷悗鏇垮埆浜洪《缃殑锛涓鑸瀯鎴愮獫钘忋佸寘搴囩姜銆傚嵆琛屼负浜哄嚭浜庢煇绉嶇壒娈婂師鍥犱负浜嗕娇鐘姜浜洪冨尶锛岃岃嚜宸卞啋鍏呯姱缃殑浜哄悜鍙告硶鏈哄叧鎶曟鎴栬呭疄鏂藉叾浠栦娇鍙告硶鏈哄叧璇涓鸿嚜宸变负鍘熺姱缃汉鐨勮涓虹殑锛屼篃搴旇瀹氫负鍖呭簢缃 涓銆佷氦閫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鏋勬垚浣曠姜 鏋勬垚绐濊棌銆佸寘搴囩姜鏄寚鏄庣煡鏄姱缃殑浜鸿屼负鍏舵彁渚涢殣钘忓鎵銆佽储鐗...
  • 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舵浛,鎬庝箞澶勭綒?
    绛旓細浜ら氫簨鏁呭彂鐢熷悗鏇垮埆浜洪《缃殑锛涓鑸瀯鎴愮獫钘忋佸寘搴囩姜銆傚嵆琛屼负浜哄嚭浜庢煇绉嶇壒娈婂師鍥犱负浜嗕娇鐘姜浜洪冨尶锛岃岃嚜宸卞啋鍏呯姱缃殑浜哄悜鍙告硶鏈哄叧鎶曟鎴栬呭疄鏂藉叾浠栦娇鍙告硶鏈哄叧璇涓鸿嚜宸变负鍘熺姱缃汉鐨勮涓虹殑锛屼篃搴旇瀹氫负鍖呭簢缃備氦閫氳倗浜嬪悗璁╀汉椤舵浛鐨勮涓烘槸鐙珛鐨勪簨鍚庤涓猴紝鍏剁鍚堝Θ瀹充綔璇佺姜鐨勭姱缃瀯鎴愶紝搴斿綋涓庝氦閫氳倗浜嬬姜鏁扮姜骞...
  • 浜ら氳倗浜嬫壘浜洪《缃庝箞璁ゅ畾
    绛旓細琛屼负浜哄湪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锛屽湪涓鑸儏鍐典笅锛岃涓轰汉鍦ㄤ氦閫氫簨鏁呭彂鐢熷悗褰撳嵆绂诲紑鐜板満銆傚嵆浣夸粬鍦ㄧ幇鍦猴紝涔熶笉浼氭壙璁よ嚜宸辨槸鑲囦簨浜猴紝浠栬偗瀹氭槸鎵惧叾浠栦汉鏉ラ《鏇胯嚜宸辩殑琛屼负锛岀敱椤舵浛浜烘潵鎵挎媴鑷繁鐨勮矗浠汇傚洜姝わ紝浠嶅簲璁ゅ畾鏄竴绉嶉冭窇琛屼负銆傝涓轰汉鎵句汉椤剁姜鐨勭洰鐨勬槸涓轰簡鑷繁閫冮伩娉曞緥鐨勮拷绌讹紝鏄鏃犵枒闂殑銆傚洜姝わ紝琛屼负浜烘壘浜洪《...
  • 浜ら氳倗浜嬫壘浜洪《缃浣璁ゅ畾
    绛旓細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鐨勮涓猴紝灞炰氦閫氳倗浜嬪悗閫冮銆1銆佷氦閫氳倗浜嬪悗閫冮革紝鏄寚琛屼负浜哄湪鍙戠敓浜ら氫簨鏁呭悗锛屼负閫冮伩娉曞緥杩界┒鑰岄冭窇鐨勮涓恒傞鍏堬紝琛屼负浜鸿鏈変氦閫氳倗浜嬪悗閫冭窇鐨勮涓猴紱鍏舵锛岃涓轰汉浜ら氳倗浜嬪悗閫冭窇鐨勭洰鐨勬槸涓轰簡閫冮伩娉曞緥杩界┒銆傝涓轰汉鍦ㄤ氦閫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锛屽湪涓鑸儏鍐典笅锛岃涓轰汉鍦ㄤ氦閫氫簨鏁呭彂鐢熷悗褰撳嵆绂诲紑鐜板満...
  • 寮杞︽挒浜鎵句汉椤舵浛浠涔堢姜鍚?
    绛旓細鍑虹幇杞︾ジ涔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锛屽彲浠ユ瀯鎴愬寘搴囩姜锛岄渶瑕佸垽涓夊勾浠ヤ笅鏈夋湡寰掑垜锛屽寘搴囩姜鐨勭姱缃富浣撳睘浜庝竴鑸富浣擄紝瑕佸叿澶囧垜浜嬭矗浠昏兘鍔涳紝杩欓」缃悕瀛樺湪涓ラ噸鎯呰妭鐨勶紝涔熷彲浠ュ垽3~10骞存湁鏈熷緬鍒戙 涓銆佸紑杞︽挒浜烘壘浜洪《鏇夸粈涔堢姜鍚?浜ら氫簨鏁甯汉椤舵浛灞炰簬鍖呭簢缃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嬫湁鏈熷緬鍒戙佹嫎褰规垨鑰呯鍒;鎯呰妭涓ラ噸鐨勶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婂崄骞翠互涓嬫湁...
  • 浜ら氳倗浜鑰鎵句汉椤剁姜濡備綍瀹氭
    绛旓細瀵硅倗浜嬭呭湪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鐨勮涓猴紝搴斾互浜ら氳倗浜嬬姜鍜屽Θ瀹充綔璇佺姜鏁扮姜骞剁綒銆傘愭硶寰嬩緷鎹戙婂垜娉曘嬬307鏉$1娆捐瀹氾細浠ユ毚鍔涖佸▉鑳併佽纯涔扮瓑鏂规硶闃绘璇佷汉浣滆瘉鎴栬呮寚浣夸粬浜轰綔浼瘉鐨勶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嬫湁鏈熷緬鍒戙佹嫎褰规垨鑰呯鍒讹紱鎯呰妭涓ラ噸鐨勶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婁竷骞翠互涓嬫湁鏈熷緬鍒戙
  • 浜ら氳倗浜嬪悗璁╀粬浜椤剁姜,濡備綍璁ゅ畾鍜屽缃?
    绛旓細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灞炰簬浜ら氳倗浜嬪悗閫冮革紝鏍规嵁銆婂垜娉曘嬬涓鐧句笁鍗佷笁鏉$浜屾锛屼氦閫氳繍杈撹倗浜嬪悗閫冮告垨鑰呮湁鍏朵粬鐗瑰埆鎭跺姡鎯呰妭鐨勶紝澶勪笁骞翠互涓婁竷骞翠互涓嬫湁鏈熷緬鍒戯紱鍥犻冮歌嚧浜烘浜$殑锛屽涓冨勾浠ヤ笂鏈夋湡寰掑垜銆傚彟澶栭《缃殑浜烘秹瀚屽寘搴囩姜锛屾牴鎹婂垜娉曘嬬涓夌櫨涓鍗佹潯锛屾槑鐭ユ槸鐘姜鐨勪汉鑰屼负鍏舵彁渚涢殣钘忓鎵銆佽储鐗╋紝甯姪鍏堕冨尶...
  • 浜ら氳倗浜椤舵浛鎬庝箞瀹氭
    绛旓細鍏舵锛浜ら氳倗浜嬪悗鍙汉椤舵浛鐨勮涓猴紝鍓嶅悗涓よ涓轰镜瀹崇殑鑼冨洿涓嶅悓銆傚啀娆★紝鍙汉鈥椤剁姜鈥濈殑琛屼负绗﹀悎濡ㄥ鍙告硶缃瀯鎴愯浠躲 鍏蜂綋鍐呭鍒嗘瀽璇风湅鏂囩珷銆 棣栧厛锛屾墍璋撶殑鈥滀簨鍚庝笉鍙綒琛屼负鈥濓紝鍙堢О鍏辩綒鐨勪簨鍚庤涓恒備竴鑸氳璁や负锛屼簨鍚庝笉鍙綒琛屼负鏄彂鐢熷湪鐘舵佺姱鐨勫墠鎻愪笅锛岃涓轰汉瀹炴柦浜嗕竴涓厛琛屼负锛屽湪鍏堣涓轰镜鐘殑娉曠泭鐨...
  • 浜ら氫簨鏁鍐掑悕椤舵浛缃浣澶勭綒
    绛旓細琛屼负浜哄湪浜ら氳倗浜嬪悗鎵句汉椤剁姜锛屽湪涓鑸儏鍐典笅锛岃涓轰汉鍦ㄤ氦閫氫簨鏁呭彂鐢熷悗褰撳嵆绂诲紑鐜板満銆傚嵆浣夸粬鍦ㄧ幇鍦猴紝涔熶笉浼氭壙璁よ嚜宸辨槸鑲囦簨浜猴紝浠栬偗瀹氭槸鎵惧叾浠栦汉鏉ラ《鏇胯嚜宸辩殑琛屼负锛岀敱椤舵浛浜烘潵鎵挎媴鑷繁鐨勮矗浠汇傝涓轰汉鎵句汉椤剁姜鐨勭洰鐨勬槸涓轰簡鑷繁閫冮伩娉曞緥鐨勮拷绌讹紝鏄鏃犵枒闂殑銆傚洜姝わ紝琛屼负浜烘壘浜洪《缃殑琛屼负搴旇瀹氫氦閫氳倗浜嬪悗閫冮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