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张海迪热爱生命的故事

\u5f20\u6d77\u8fea\u70ed\u7231\u751f\u547d\u7684\u6545\u4e8b30\u5b57

\u5f20\u6d77\u8fea 5 \u5c81\u65f6\u56e0\u60a3\u810a\u9ad3\u8840\u7ba1\u7624\uff0c\u9ad8\u4f4d\u622a\u762b\uff0c\u5979\u56e0\u6b64\u6ca1\u6709\u8fdb\u8fc7\u5b66\u6821\uff0c\u7ae5\u5e74\u65f6\u5c31\u5f00\u59cb\u4ee5\u987d\u5f3a\u7684\u6bc5\u529b\u81ea\u5b66\u77e5\u8bc6\uff0c\u5979\u5148\u540e\u81ea\u5b66\u4e86\u5c0f\u5b66\u3001\u4e2d\u5b66\u3001\u5927\u5b66\u7684\u4e13\u4e1a\u8bfe\u7a0b\u3002\u5f20\u6d77\u8fea 15 \u5c81\u65f6\u968f\u7236\u6bcd\u4e0b\u653e\u804a\u57ce\u8398\u53bf\u4e00\u4e2a\u8d2b\u7a77\u7684\u5c0f\u5c71\u6751\uff0c\u4f46\u5979\u6ca1\u6709\u60e7\u6015\u8270\u82e6\u7684\u751f\u6d3b\uff0c\u800c\u662f\u4ee5\u4e50\u89c2\u5411\u4e0a\u7684\u7cbe\u795e\u5949\u732e\u81ea\u5df1\u7684\u9752\u6625\u3002\u5728\u90a3\u91cc\u7ed9\u6751\u91cc\u5c0f\u5b66\u7684\u5b69\u5b50\u4eec\u6559\u4e66\uff0c\u5e76\u4e14\u514b\u670d\u79cd\u79cd\u56f0\u96be\u5b66\u4e60\u533b\u5b66\u77e5\u8bc6\uff0c\u70ed\u5fc3\u5730\u4e3a\u4e61\u4eb2\u4eec\u9488\u7078\u6cbb\u75c5\uff0c\u5728\u8398\u53bf\u671f\u95f4\uff0c\u5979\u65e0\u507f\u5730\u4e3a\u4eba\u4eec\u6cbb\u75c5\u4e00\u4e07\u591a\u4eba\u6b21\uff0c\u53d7\u5230\u4eba\u4eec\u7684\u70ed\u60c5\u8d5e\u8a89\u3002 1983 \u5e74\uff0c\u6d77\u8fea\u8d70\u4e0a\u4e86\u6587\u5b66\u521b\u4f5c\u7684\u9053\u8def\uff0c\u5979\u4ee5\u987d\u5f3a\u7684\u6bc5\u529b\u514b\u670d\u75be\u75c5\u548c\u56f0\u96be\uff0c\u7cbe\u76ca\u6c42\u7cbe\u5730\u8fdb\u884c\u521b\u4f5c\uff0c\u6267\u7740\u5730\u4e3a\u6587\u5b66\u800c\u6218\uff0c\u5e76\u9646\u7eed\u51fa\u7248\u4e86\u591a\u90e8\u4f5c\u54c1\u3002

\u5f20\u6d77\u8fea\uff0c\u5973\uff0c 1955 \u5e74\u751f\u4e8e\u6d4e\u5357\uff0c\u6c49\u65cf\uff0c\u54f2\u5b66\u7855\u58eb\uff0c\u4e2d\u5171\u515a\u5458\uff0c\u5c71\u4e1c\u7701\u521b\u4f5c\u534f\u4f1a\u4e00\u7ea7\u4f5c\u5bb6\uff0c\u4e5d\u5c4a\u3001\u5341\u5c4a\u5168\u56fd\u653f\u534f\u59d4\u5458\uff0c\u4e2d\u56fd\u6b8b\u75be\u4eba\u8054\u5408\u4f1a\u526f\u4e3b\u5e2d\uff0c\u4e2d\u56fd\u4f5c\u5bb6\u534f\u4f1a\u5168\u56fd\u59d4\u5458\u4f1a\u59d4\u5458\uff0c\u5c71\u4e1c\u7701\u4f5c\u5bb6\u534f\u4f1a\u526f\u4e3b\u5e2d\u3002

\u5f20\u6d77\u8fea 5 \u5c81\u65f6\u56e0\u60a3\u810a\u9ad3\u8840\u7ba1\u7624\uff0c\u9ad8\u4f4d\u622a\u762b\uff0c\u5979\u56e0\u6b64\u6ca1\u6709\u8fdb\u8fc7\u5b66\u6821\uff0c\u7ae5\u5e74\u65f6\u5c31\u5f00\u59cb\u4ee5\u987d\u5f3a\u7684\u6bc5\u529b\u81ea\u5b66\u77e5\u8bc6\uff0c\u5979\u5148\u540e\u81ea\u5b66\u4e86\u5c0f\u5b66\u3001\u4e2d\u5b66\u3001\u5927\u5b66\u7684\u4e13\u4e1a\u8bfe\u7a0b\u3002\u5f20\u6d77\u8fea 15 \u5c81\u65f6\u968f\u7236\u6bcd\u4e0b\u653e\u804a\u57ce\u8398\u53bf\u4e00\u4e2a\u8d2b\u7a77\u7684\u5c0f\u5c71\u6751\uff0c\u4f46\u5979\u6ca1\u6709\u60e7\u6015\u8270\u82e6\u7684\u751f\u6d3b\uff0c\u800c\u662f\u4ee5\u4e50\u89c2\u5411\u4e0a\u7684\u7cbe\u795e\u5949\u732e\u81ea\u5df1\u7684\u9752\u6625\u3002\u5728\u90a3\u91cc\u7ed9\u6751\u91cc\u5c0f\u5b66\u7684\u5b69\u5b50\u4eec\u6559\u4e66\uff0c\u5e76\u4e14\u514b\u670d\u79cd\u79cd\u56f0\u96be\u5b66\u4e60\u533b\u5b66\u77e5\u8bc6\uff0c\u70ed\u5fc3\u5730\u4e3a\u4e61\u4eb2\u4eec\u9488\u7078\u6cbb\u75c5\uff0c\u5728\u8398\u53bf\u671f\u95f4\uff0c\u5979\u65e0\u507f\u5730\u4e3a\u4eba\u4eec\u6cbb\u75c5\u4e00\u4e07\u591a\u4eba\u6b21\uff0c\u53d7\u5230\u4eba\u4eec\u7684\u70ed\u60c5\u8d5e\u8a89\u3002

1983 \u5e74\uff0c\u6d77\u8fea\u8d70\u4e0a\u4e86\u6587\u5b66\u521b\u4f5c\u7684\u9053\u8def\uff0c\u5979\u4ee5\u987d\u5f3a\u7684\u6bc5\u529b\u514b\u670d\u75be\u75c5\u548c\u56f0\u96be\uff0c\u7cbe\u76ca\u6c42\u7cbe\u5730\u8fdb\u884c\u521b\u4f5c\uff0c\u6267\u7740\u5730\u4e3a\u6587\u5b66\u800c\u6218\uff0c\u81f3\u4eca\u5df2\u51fa\u7248\u7684\u4f5c\u54c1\u6709\uff1a\u957f\u7bc7\u5c0f\u8bf4\u300a\u8f6e\u6905\u4e0a\u7684\u68a6\u300b\u3001\u300a\u7edd\u9876\u300b\u3002\u6563\u6587\u96c6\u300a\u9e3f\u96c1\u5feb\u5feb\u98de\u300b\u3001\u300a\u5411\u5929\u7a7a\u655e\u5f00\u7684\u7a97\u53e3\u300b\u3001\u300a\u751f\u547d\u7684\u8ffd\u95ee\u300b\u3002\u7ffb\u8bd1\u4f5c\u54c1\u300a\u6d77\u8fb9\u8bca\u6240\u300b\u3001\u300a\u4e3d\u8d1d\u5361\u5728\u65b0\u5b66\u6821\u300b\u3001\u300a\u5c0f\u7c73\u52d2\u65c5\u884c\u8bb0\u300b\u3001\u300a\u83ab\u591a\u514b\u2014\u2014\u4e00\u5934\u5927\u8c61\u7684\u771f\u5b9e\u6545\u4e8b\u300b\u7b49\u3002\u5979\u7684\u4f5c\u54c1\u5728\u793e\u4f1a\u4e0a\u5728\u9752\u5c11\u5e74\u4e2d\u5f15\u8d77\u4e86\u5f88\u5f3a\u7684\u53cd\u54cd\uff0c\u957f\u7bc7\u5c0f\u8bf4\u300a\u8f6e\u6905\u4e0a\u7684\u68a6\u300b\u5df2\u7ecf\u5728\u65e5\u672c\u3001\u97e9\u56fd\u51fa\u7248\u3002 \u5979\u662f\u4e2d\u56fd\u9752\u5e74\u7684\u4e00\u4ee3\u9a84\u50b2\uff0c\u4e5f\u662f\u6b8b\u75be\u4eba\u6770\u51fa\u7684\u4ee3\u8868

张海迪简历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年度中国作协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发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着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三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她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先后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2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被日本NHK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很小的时候,她也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其中,她的最大梦想就是上学读书,可是,她却从来都没有得到走进校门的机会。

为什么呢?原来,在5岁时,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却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她,就是张海迪。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她却能发愤学习,学完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后来,她又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英文作品,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作品。

长达44年的病痛,始终都在折磨着张海迪。但她却始终坚持着,光是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写出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要是换成你,会不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想要哭泣呢?可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张海迪却没有因此而哭过。她说:“我这些年来从没有为病痛哭过,让自己哭的是为那些热心关爱自己的人!”

那么,张海迪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又是怎么自学的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

谁是玲玲?

你不知道吧?告诉你,玲玲就是张海迪的小名。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海伦·凯勒就是那枝生长在黑暗与孤寂土地上的美丽奇葩。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女社会活动家。她用尽全身心的力量,不辞辛苦地为盲人教育事业奔波;为维护人类的和平,她运用自己的言辞和行动反对战争;她与马克·吐温、卡耐基、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是好朋友;她一生写过14部作品,而她的自传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但是,在她88个春秋中却熬过了87个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因为海伦是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弱女子。

打开海伦·凯勒的自传,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凄苦和忧怨的哀叹,而是一块美丽的圣土,它充满着人世间最为绚烂的色彩,在那里,回荡着赞美生命的圆舞曲。在海伦童年的记忆里,一切都是美丽和幸福的组合,感受野葡萄的清香、触摸可爱的小贝壳,甚至是手指被荆棘刺破的意外,这些生活中的小小细节都让海伦欢欣雀跃。

童年的日子对海伦来说充满了新奇与喜悦,因为身体上的残缺使得她更加渴望用仅有的嗅觉和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感受一切她可以感受的事物,她热爱生活,积极地吸取着生命中每一天所带来的惊喜。

海伦·凯勒的少年时代也是她的求学时代,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由于身体的不自由,海伦需要付出比常人大得多的代价才能获得一点小小的收获。当时她想攻读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而哈佛大学对于一个生理正常的学生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更何况像海伦这样一位残疾的女子。海伦也曾想过放弃,但是热爱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实现梦想的决心支持着她不断向困难进发。这是痛苦和艰难的阶段,也是美丽奇葩即将绚烂绽放的前奏。

大学时代是海伦·凯勒思想上的乌托邦时期。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的基础上,海伦开始接触社会,感悟人生。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努力求取知识,为人类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她常想:这世界上总会有一两件适合我做的事情,而且是只有我才能做的事情,可是,是什么事情呢?

此后不久,海伦找到了自己寻求的方向,那就是盲人教育事业。为了这一事业,她勇敢地挑战自我学习说话,并真正地站在演讲台上将她那颗热诚的心展示给整个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海伦用动人的演讲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用伟大的行动打动了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震撼着整个世界。

海伦的一生既平淡而又精彩。平淡是因为她生理的缺陷造成了她无法拥有常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精彩是因为她用平淡的人生谱写了一曲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人生。

热情、真挚与坚毅充满在海伦一生的信念中,在常人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中海伦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一生。环顾我们的周围,健康的身体早已不被我们所骄傲。金钱的获取和私欲的满足已成为不少现代人生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读过了海伦一生的经历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人生目标的思考,更多的是人生态度的思考。海伦给我们的启示也许不在于如何去为人类作贡献,如何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海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种自我生存态度的思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同事,仅仅这一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就足已认真的去思考一番了。

伟大事业的成就往往并不是由伟大的行动促成的。从海伦的一生可以看出,伟大就是孕育在平凡之中。我们不需要伟大的事业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我们只需要平凡而多彩的人生。海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真理,热情、真挚和坚定的信念将会让人生变得无与伦比的辉煌与灿烂。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这个带给光明世界别样色彩的绚丽奇葩。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

[张海迪简介]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张海迪的故事]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与张海迪的对话——真实美丽张海迪(节选)]

20多年过去了,今年就要47岁的张海迪,在人们心目中的光环似乎渐渐消去。经历了癌症的折磨,爱情婚姻的争议,死亡的挑战,……依然坦然面对鲁豫。她会说些什么……

张海迪:最早大家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才26岁,今年就要47岁了,20多年过去了,时间是真的很快,但是当时那些我有时候回想一下,我就觉得像做梦一样,而且想想还是觉得像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鲁豫:你还记得当时你被神话的最厉害的那段时间,你大概每天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张海迪:每天生活不得安宁,我当时每天收到的信,都是用麻袋来装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送到我的单位,送到我的家里,那个时候一点没有办法,而且在我家里,就是成批成批的人,有的多则上百,少则几十个,或者是几个人,每天都去,我们一定要见见海迪,我看她一眼行吗?

鲁豫:但是从外人看来,比如从我看来,有一天,张海迪好象就从我的视线消失了,然后就很少听到她的消息。就感觉慢慢地,你不知道你自己主动就淡出我们的视线,还是外界在慢慢远离你。到底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纯属你个人的选择?

张海迪:大概,我觉得是双向,因为首先是我觉得是我个人的。我个人我觉得我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特别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作为作家,是应该在幕后工作的,而不是在前台。因为我不是一个演员,我不是去演戏,我不需要登舞台,因为我的工作应该是大家看不见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当大家看不见我的时候,可能正是我在事业的长河里艰难跋涉的时刻。那么在这个宣传媒体上,他们对一个人物的宣传,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长久的了。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什么一个版一个版地写海迪了或者是怎么样。但是,当时到了1986年,这个情况会好了一些。

(解说)1991年,张海迪接受医生诊断,得知鼻部患有黑色素癌。于是,她经历了生命中第6次大手术。鲁豫:那手术过程很痛苦吧?

张海迪:非常痛苦,应该说是从剥离到缝合这段时间,因为这么一点点地方,上海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已经是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这么一点地方缝了四十多针。很小很小的针,虽然那个线很细但对我来说好像是拉一根麻绳。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我承受了男性都难以承受的那种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皮肉的,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当时作完手术以后我的手也很凉,也有些颤抖,但是我没有叫一声。我出来的时候,我爱人正在外面等着我,他的手我这么一摸,比我还凉。后来我就跟他讲,我说我有一种感觉,如果我要是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敌人抓了去,我什么也不会说,我说你会说吗,他说我也不说。我说不,你会说。那个时候不能笑了,因为脸上太疼了,不能笑了,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能够忍受世界上最难以忍耐的痛苦。

鲁豫:你那个时候一滴眼泪都没掉过吗?

张海迪:没有,从小到现在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掉过眼泪。我这个人是非常富有感情的,但是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总是因为别离,离开了自己亲人,离开朋友,然后什么什么,眼泪汪汪,就这样。大家等一下可以吗,我是看着表上厕所。

鲁豫:我发现海迪身上有一点超出常人,那就是对时间的敏感。由于她从胸部以下,身体完全没有知觉,所以必须非常严格的遵守时间。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使用一次洗手间,而每一次她并不需要旁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上闹钟,好像身体里面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生物钟,到时间就会提醒她。海迪告诉我说,这是她用了40年的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

(解说)手术后,张海迪身体状况差到了极点,但她依然坚持就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获得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坐着轮椅的哲学硕士。

鲁豫:42年跟疾病一直这样相伴,不知道一种什么感觉,一种什么状态?

张海迪:有的时候我自己想想,偶尔也有热泪盈眶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感动。因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么想想,哎呀,特别是有时候我跟我妈妈聊起来。有时候就讲说,妈妈你说,我如果当时病了,我坚持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坚持,三十年我也可以坚持。真的,如果我能够坚持四十年的话,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因为我要战胜很多别人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那么就是得克服很多别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惑和障碍。

鲁豫:但是你为什么没有放弃呢?

张海迪:没有放弃是,每天都想想放弃,但是每天又把它拾起来。我觉得又把生命的火焰,就是已经将要熄灭的火焰,小心翼翼地,就像我前几天跟他们讲的,我说我自己每天都想放弃,又像一团小火焰一样把它拾起来。这个小火种我吹一吹,我又让它变成我心灵的篝火,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让它继续燃烧。

鲁豫:一直以来,张海迪被人们视作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我们心目当中总觉得英雄和常人不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但张海迪和每一个平凡的女性一样,从小就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充满了追求。当然她品尝过爱情的幸福,也遭受过失恋的打击。不过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解说)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莘县农村。在那里,少女时代的张海迪情窦初开,有了初恋。

张海迪:有一天我喜欢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我,就是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里。但是就是经历了这么几年之后,大概,这个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一天就是他忽然带着一个女孩子到我家,一直到现在我都记着那个女孩子。那是个冬天,她穿着一件当时很少见的,因为她从外地来,穿着一件很少见的毛大衣,毛毛领子,是这样子的我就觉得就像冬妮娅穿的那种,那个衣服一样,因为我们那个地方当时很冷的。他进来了以后说,啊,海迪,这是我的表妹。那天还是一起去看电影,他们推着我去看电影,他就告诉我这是他的表妹。

但是当时我非常敏感的就是看了这个女孩子,她真的也非常漂亮,那么健康。就是从这天以后,我的感觉就是,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他真的疏离了我。在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呢,我就觉得,真的那个地方太小了,那个我的残疾太重了。那么就是说他在做现实的,和想象中的爱情决择的时候,他必定要偏向社会世俗的一些方面,我能理解。我愿意把这痛苦自己咀嚼掉,我相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痛苦了,果真是这样。

经历了非常大的痛苦。后来以至于于我做什么事情还像以前一样。有的时候我的朋友推我去看电影,去露天剧院去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这个朋友去了,我真的很想看看他,很想在看他一眼。但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面对面是不可能的,他不敢对我的眼睛,我更不愿意看见他的眼睛,我愿意远远的默默的看一看。后来就是我的朋友推着我,就是走过一个胡同的时候,正好他在胡同紧那头,我这么一看,他跟那个女孩子,就是他的表妹走在一起,我心里当时真的像,你知道吗,什么叫针扎。

鲁豫:我明白那种感觉。

张海迪:我真的知道是针扎的感觉,我们每个女性,我觉得应该经历那样疼痛,爱情真的是,就是像莎士比亚说的,爱情就是让人尝遍天下所有的滋味,如果真的一开始就是甜蜜的话,不经历这种疼痛的话,一个女性她就不是完整的。

鲁豫:那后来呢,除了感情这种疼痛,感觉其他的滋味尝过吗?酸甜苦辣你应该都尝过,包括甜美。

张海迪:甜美的确是有过,这里面还有就是我经历的。像我有一个男性的朋友,当时去看我的时候,他给我留下一句话,让我就想了,就是想了好几年,他说,海迪,他说,等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真的你获得了幸福,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们都非常的隐晦。后来几年之后,他在很远的地方,也是知识青年,在黄河军马场,在那个地方,这件事情我极少跟别人说。过了一些年,有一天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这封存信里面夹了个照片,这个照片看了以后,我接着就撕了。

鲁豫:为什么?

张海迪:因为(照片上)他跟一个女性站在一个台阶上,一个楼房的台阶上,他站的高一点,女性站的低一点。他后面写的什么呢,就是说,海迪,我已经结婚了,我的爱人是做什么什么的。他非常非常平淡的就说这样的话,而且还寄给我这样的照片,我想他很可能期待我的祝福。而他对我来说,就好像一颗子弹,一下子,不说是一颗子弹吧,就像一把利剑一下子扎了我一下,就是那种疼痛就是甚至让我全身都猛的一下子抽搐了,让我就从那个幻梦中一下子回到了现实,并且一瞬间会觉得现实是非常的冷酷,是如此冷酷。我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又失掉了。

(解说)张海迪的丈夫是王佐良,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外语。两人的结合是在1982年。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都在平静中度过,如同现在一样。

鲁豫:记得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报纸上曾经有过一阵子争论,张海迪到底应不应该结婚,对于这些争论张海迪自己是一笑至之,她说早在1982年,她家喻户晓之前,就已经结婚了,经历过将近20年的婚姻生活,我们以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那张轮椅,这对夫妇跟中国千百万平凡的夫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鲁豫:在见张海迪之前,我心里一直有点顾虑,我怕她不愿意谈到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但海迪非常的坦率,在做这个访问的时候,海迪的先生和妹妹都在家里,海迪也完全不避讳我们,不时指挥自己的老公帮自己垫一下垫子,或者倒一杯咖啡,我能够感觉到海迪是这个家庭的中心,倒不是因为全家人由于她的病情,而要围着她转,而是海迪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力量,把周围的人凝聚在一起。

(解说)张海迪夫妇没有孩子。10年前,他们收养这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倍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鲁豫:关于张海迪,我听到过这样两种声音,有的人说,像她这样一个聪明的有才气的女子,却要承受身体上这么大的痛苦,老天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也有人说,张海迪什么都有了,有名气,有地位,出了那么多书,还要求什么呢。但海迪跟我说,她愿意放弃所有这一切,只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正常的身体。我想这一点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海迪在一起我们谈到了死亡,我问她如果自己来撰写自己的墓志铭,她会写些什么?海迪说,她会这么写,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鲁豫凤凰卫视2002年05月13日)

张海迪是山东省文登县人,5岁的时候,患了脊髓血管瘤,先后做过4次大手术,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这个严重瘫痪的孩子,本来可以依靠父母的收入生活。可是,她要为人民、为社会多做事情。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

“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0年,她15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在农村,她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人民做事。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这时张海迪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

张海迪同志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张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现在她已是山东省文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又一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7、8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以后,张海迪又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海迪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辅导下考取了中学、中专和大学,不少迷惘者在与她的接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变得充实和高尚起来。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 鍚嶄汉鐑埍鐢熷懡鐨勬晠浜绠鐭殑
    绛旓細1銆寮犳捣杩 1991骞村紶娴疯开鍦ㄥ仛杩囩檶鐥囨墜鏈悗锛岀户缁互涓嶅眻鐨勭簿绁炰笌鍛借繍鎶椾簤锛屽ス寮濮嬪涔犲摬瀛︿笓涓氱爺绌剁敓璇剧▼銆傜粡杩囦笉鎳堢殑鍔姏濂瑰啓鍑轰簡璁烘枃銆婃枃鍖栧摬瀛﹁閲庨噷鐨勬畫鐤句汉闂銆嬨1993骞达紝濂瑰湪鍚夋灄澶у鍝插绯婚氳繃浜嗙爺绌剁敓璇剧▼鑰冭瘯锛屽苟閫氳繃浜嗚鏂囩瓟杈╋紝琚巿浜堢澹浣嶃傚紶娴疯开浠ヨ嚜韬殑鍕囨皵璇佸疄鐫鐢熷懡鐨鍔涢噺锛屾鍍忓ス鎵璇...
  • 寮犳捣杩殑浜嬭抗
    绛旓細浠婂ぉ,褰撴垜浠鐫寮犳捣杩鍐欏嚭鐨勯偅涓鏈湰鏁e彂鐫娌瑰ⅷ棣欑殑涔︽椂,灏辫兘鐪嬪埌涓棰楀仴搴风殑鐏甸瓊,鎰熷彈鍒版繁钘忓湪鍏朵腑鐨,闀胯揪44骞寸殑鐖便備笌閭d簺涓嶇弽鎯鐢熷懡鐨姝e父浜虹浉姣,寮犳捣杩洿鍔鐑埍鐢熷懡,鐑埍鐢熸椿,涔熸洿鍔犻〗寮,鏇村姞鍕ゅ銆傚寮犳捣杩潵璇,鐭ヨ瘑鏄竴绉嶈储瀵,浣嗚嚜寮哄嵈鏄洿鐝嶈吹鐨勮储瀵,鏈変簡瀹,灏辫兘澶熸垬鑳滀竴鍒囧洶闅,鎶婄埍蹇冩磼閬嶄汉闂淬 宸茶禐...
  • 寮犳捣杩殑涓昏浜嬭抗绠浠
    绛旓細杩欏ぉ锛屽綋鎴戜滑璇荤潃寮犳捣杩鍐欏嚭鐨勯偅涓鏈湰鏁e彂鐫娌瑰ⅷ棣欑殑涔︽椂锛屽氨鑳界湅鍒颁竴棰楀仴搴风殑鐏甸瓊锛屾劅鍙楀埌娣辫棌鍦ㄥ叾涓殑锛岄暱杈44骞寸殑鐖便備笌閭d簺涓嶇弽鎯鐢熷懡鐨姝e父浜虹浉姣旓紝寮犳捣杩洿鍔鐑埍鐢熷懡锛岀儹鐖辩敓娲伙紝涔熸洿鍔犻〗寮猴紝鏇村姞鍕ゅ銆傚寮犳捣杩潵璇达紝鐭ヨ瘑鏄竴绉嶈储瀵岋紝浣嗚嚜寮哄嵈鏄洿鐝嶉噸鐨勮储瀵岋紝鏈変簡瀹冿紝灏辫兘澶熸垬鑳滀竴鍒囧洶闅撅紝鎶...
  • 寮犳捣杩殑鏁呬簨
    绛旓細闀跨瘒灏忚銆婅疆妞呬笂鐨勬ⅵ銆嬨併婄粷椤躲嬨傛暎鏂囬泦銆婇缚闆佸揩蹇銆嬨併婂悜澶╃┖鏁炲紑鐨勭獥鍙c嬨併鐢熷懡鐨杩介棶銆嬨傜炕璇戜綔鍝併婃捣杈硅瘖鎵銆嬶紝銆婁附璐濆崱鍦ㄦ柊瀛︽牎銆嬨併婂皬绫冲嫆鏃呰璁般嬶紝銆婅帿澶氬厠鈥曗曚竴澶村ぇ璞$殑鐪熷疄鏁呬簨銆嬬瓑銆傚ス鐨勪綔鍝佸湪绀句細涓婂湪闈掑皯骞翠腑寮曡捣寰堝己鐨勫弽鍝嶏紝闀跨瘒灏忚銆婅疆妞呬笂鐨勬ⅵ銆嬪凡鍦ㄦ棩鏈紝闊╁浗鍑虹増銆
  • 鐑埍鐢熷懡鐨勬晠浜嬪紶娴疯开灏辨槸鑳镐笅鍏ㄩ儴鐦棯浜
    绛旓細濂硅櫧鐒舵病鏈夋満浼氳蛋杩涙牎闂紝鍗村彂鎰ゅ涔狅紝瀛﹀畬浜嗗皬瀛︺佷腑瀛﹀叏閮ㄨ绋嬶紝鑷浜嗗ぇ瀛﹁嫳璇佹棩璇佸痉璇拰涓栫晫璇紝骞舵敾璇讳簡澶у鍜岀澹爺绌剁敓鐨勮绋嬨1983骞寮犳捣杩寮濮嬩粠浜嬫枃瀛﹀垱浣滐紝鍏堝悗缈昏瘧浜嗐婃捣杈硅瘖鎵銆嬬瓑鏁板崄涓囧瓧鐨勮嫳璇皬璇达紝缂栬憲浜嗐婂悜澶╃┖鏁炲紑鐨勭獥鍙c嬨併鐢熷懡鐨杩介棶銆嬨併婅疆妞呬笂鐨勬ⅵ銆嬬瓑涔︾睄銆傚叾涓婅疆妞呬笂鐨...
  • 寮犳捣杩儹鐖辩敓鍛界殑鏁呬簨
    绛旓細寮犳捣杩绔ュ勾鐨勬晠浜鏈夋劅 寮犳捣杩敓浜1955骞达紝灏忓悕鐜茬幉锛屽北涓滄祹鍗椾汉銆5宀佸洜鎮h剨楂撶鐦わ紝楂樹綅鎴槴锛岃嚜瀛︿簡灏忓銆佷腑瀛︺佸ぇ瀛︾殑涓撲笟璇剧▼锛屽苟鑾峰緱浜嗙澹浣嶃1983骞村紶娴疯开璧颁笂鍒涗綔鏂囧鐨勯亾璺紝鍚庢垚涓哄北涓滃垱浣滃崗浼氫竴绾т綔瀹跺苟涓旀槸灞变笢浣滃鍗忎細鍓富甯5宀佹椂寮犳捣杩洜鎮h剨楂撶鐦よ屼笉鑳戒笂瀛︼紝浣嗗ス闈炲父鎯冲涔狅紝鎭ㄤ笉寰...
  • 寮犳捣杩殑鏁呬簨
    绛旓細浠婂ぉ,寮犳捣杩诲湪璇,浜哄氨寰楁湁鍕囨皵涓庣敓娲讳腑鐨勪笉骞告姉浜夈備汉鐨勪竴鐢熸讳細鏈夊潕鍧,灏辩湅浣犱互鎬庢牱鐨勫績鎬佸幓瀵瑰緟鈥斺斿紶娴疯开鍠滄璞█澹,鍥犱负濂瑰皢鑷繁鐨勭敓娲讳笌搴у彸閾紡鐨勮豹瑷澹铻嶅悎鍦ㄤ簡涓璧,褰㈡垚浜嗘垜浠墍鐪嬪埌鐨寮犳捣杩儹鐖辩敓鍛界殑涓绉嶇簿绁炲姏閲忋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
  • 娈鐑埍鐢熷懡鐨鍚嶄汉鏁呬簨
    绛旓細娈鐑埍鐢熷懡鐨鍚嶄汉鏁呬簨 鎴戜滑鍥犵敓鍛界簿褰╋紝鐢熷懡灏辨槸鎴戜滑鐨勪竴鍒囷紝涓嬮潰鏄垜鏀堕泦鏁寸悊濂界殑娈嬬儹鐖辩敓鍛界殑鍚嶄汉鏁呬簨 ,娆㈣繋闃呰鏈枃!1銆寮犳捣杩锛 1955骞寸澶╁湪娴庡崡鍑虹敓銆5宀佹偅鑴婇珦鐥咃紝鑳镐互涓嬪叏閮ㄧ槴鐥備粠閭f椂璧凤紝寮犳捣杩紑濮嬩簡濂圭嫭鍒扮殑浜虹敓銆傚ス鏃犳硶涓婂锛屼究鍦ㄥ湪瀹惰嚜瀛﹀畬涓璇剧▼銆15宀佹椂锛屾捣杩窡闅忕埗姣嶏紝涓嬫斁(灞变笢)...
  • 瑕佺畝鐭殑寮犳捣杩,鐭抽搧鐢鐑埍鐢熷懡鐨勬晠浜
    绛旓細灏忚銆婃垜鐨勯仴杩滅殑娓呭钩婀俱嬨併婂ザ濂剁殑鏄熸槦銆嬪垎鑾1983銆1984骞村叏鍥戒紭绉鐭瘒灏忚濂栵紝浣滃搧椋庢牸娓呮柊锛屾俯棣紝瀵屾湁鍝茬悊鍜屽菇榛樻劅锛屽湪琛ㄧ幇鏂规硶涓婅拷姹傜幇瀹炰富涔夊拰璞″緛鎵嬫硶鐨勭粨鍚堬紝鍦ㄧ湡瀹炲弽鏄犵敓娲荤殑鍩虹涓婃敞鎰忓惛鏀剁幇浠e皬璇寸殑琛ㄧ幇鎶宸э紝浠庢垚鍚嶄綔銆婃垜鐨勯仴杩滅殑娓呭钩婀俱嬪埌銆婃彃闃鐨勬晠浜銆嬶紝浣滃搧浠庡唴瀹瑰埌褰㈠紡鎶宸ч兘鏄惧嚭寮備箮...
  • 鐑埍鐢熷懡鐨鍚嶄汉(鏁呬簨50瀛椾互鍐)
    绛旓細鐑埍鐢熷懡鐨鍚嶄汉锛氫竴銆寮犳捣杩 寮犳捣杩嚜骞煎け鍘讳簡鑷兏閮ㄨ捣涓嬪崐韬殑鐭ヨ锛屼絾鍦ㄨ繖绉嶆儏鍐典箣涓嬶紝濂逛粛鐒 浠ュ潥寮虹殑鎰忓織鎴樿儨浜嗙梾榄旓紝鍙栧緱浜嗗仴鍏ㄤ汉閮藉緢闅惧彇寰楃殑鍗氬+瀛︿綅銆傚ス鐨勭簿绁炴敮鏌卞氨鏄繚灏斅锋煰瀵熼噾鐝嶆儨鐢熷懡鐨勪紵澶х簿绁炪傚彟澶栵紝鍏ㄥ浗鍗佷匠灏戝厛闃熷憳锛屼竴浣嶄粎姣旀垜浠ぇ涓宀佺殑灏忓摜鍝ャ傚湪鑷辜寰椾簡涓ラ噸鐨勭硸灏跨梾鐨勬儏鍐典箣涓嬶紝...
  • 扩展阅读:航天员刘洋遗体告别仪式 ... 热爱生命简短小故事 ... 有趣又有深意的小故事 ... 张凯迪热爱生活的故事 ... 小故事大道理感悟人生 ...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 正能量小故事及感悟 ... 100个简短励志小故事 ... 热爱生命的励志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