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雪崩 什么是雪崩???

\u4ec0\u4e48\u662f\u96ea\u5d29?


雪崩是什么样的?

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每每是从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的。突然间,咋嚓一声,勉强能够听见的这种声音告诉人们这里的雪层断裂了。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雪崩体变成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

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弱小的人体遇到它,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1966年l2月,天山西部发生了一次大雪崩。中国地理学家为此曾经写过一篇万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报告里引用了大雪崩的目击者的话:

“这次大雪崩前的那几天,大雪纷飞,雪多数呈颗粒状和片状降落。据老乡说,这样连续下这么多的雪,五十年才能遇到一次。到12月20日晚上为止,山谷平地雪深平均已在一米以上。山坡上比平地雪要深一些,估计这时雪深已有一点五米左右了。12月21日凌晨2时,我被嘭嘭的敲门声惊醒(过后才知道不是有人敲门,而是雪崩气浪冲击门作响)。还没有来得及考虑是怎么回事,雪已从窗户冲入屋内,转眼间,屋里堆了一米多深的雪。我身上、手上被雪崩打碎的玻璃片划破了几处。我们赶紧跑出屋去,原来是对面山沟发生了雪崩。雪崩的边缘刚好擦过我们这里,把我们的房檐掀掉了。堆在房前的雪有七、八米高。以后,雪崩还在山谷其他地方继续发生,巨大的轰隆声和回声,象打雷一样,振动了整个山谷。雪崩过后,房前的道路不见了。山坡上的草木有的连根拔走,有的倒伏在地。河流被雪堵塞,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河对岸的一片森林也被毁坏了。公路上的电线杆被砸倒,电线也被砸断,通讯中断了!这次大雪崩在公路上堆积了数以万方的雪,使交通中断了将近一百天。”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

雪崩
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每每是从宁静的、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的。突然间,咋嚓一声,勉强能够听见的这种声音告诉人们这里的雪层断裂了。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了速度。于是,雪崩体变成一条几乎是直泻而下的白色雪龙,腾云驾雾,呼啸着声势凌厉地向山下冲去。

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弱小的人体遇到它,后果是可想而知了。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

雪崩的发生:

有些雪崩是在特大雪暴中产生的,但常见的是发生在雪已经聚积于一定地点之后。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缓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在地平面上开始形成的冰的六角形杯状晶体)。其晶体由原始雪粒的蒸发,以及同时在地面附近以蒸汽凝结为较大较致密的冰晶,而形成松散的阵列,这样就在地面附近雪堆内部形成了一个软弱带,带中的“白霜”颗粒在上层雪开始顺坡下滑时,就会充当起润滑剂的角色,不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还带动周围没有滑动的积雪。

人们可能察觉不到,其实在雪山上一直都进行着一种较量:重力一定要将雪向下拉,而积雪的内聚力却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当这种较量达到高潮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力量,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地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只要压力超过了将雪粒凝结成团的内聚力,就足以引发一场灾难性雪崩。例如刮风。风不仅会造成雪的大量堆积,还会引起雪粒凝结,形成硬而脆的雪层,致使上面的雪层可以沿着下面的雪层滑动,发生雪崩。

然而,除了山坡形态,雪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类活动。据专家估计,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队友造成,这种雪崩被称为“人为休闲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成为雪崩的导火索。而人被雪堆掩埋后,半个小时不能获救的话,生还希望就很渺小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说某某人在滑雪时遭遇雪崩,不幸遇难。但那时,雪崩到底是主动伤人,还是在人的运动影响下,迫不得已发生就不得而知了。

雪崩发生的规律:

雪崩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寻的。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冬天或者春天的降雪非常大的时候。尤其是暴风雪爆发前后。这时的雪非常松软,粘合力比较小,一旦一小块被破坏了,剩下的部分就会像一盘散沙或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而飞速下滑。春季,由于解冻期长,气温升高时,积雪表面融化,雪水就会一滴滴地渗透到雪层深处,让原本结实的雪变得松散起来,大大降低积雪之间的内聚力和抗断强度,使雪层之间很容易产生滑动。雪崩的严重性取决于雪的体积、温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产生于倾斜度为25°~50°的山坡。如果山势过于陡峭,就不会形成足够厚的积雪,而斜度过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产生雪崩。

和洪水一样,雪崩也是可重复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在某地发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后它又卷土重来。有可能每下一场雪、每一年或是每个世纪都在同一地点发生一次雪崩,这一切都取决于山坡的地形特点和某些气候因素。

雪崩的分类:

雪崩分湿雪崩(又称块雪崩)、干雪崩(又称粉雪崩)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湿雪崩也许是最危险的,湿雪崩一般发生于一场降水以后数天,因表面雪层融化又渗入下层雪中并重新冻结,形成了“湿雪层”。 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带升高,这使新的湿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于是便向下滑动,产生了雪崩。湿雪崩都是块状,速度较慢,重量大,质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渍似的,愈变愈大。因此摧毁力也更强。这种块雪崩的形成区通常在坡度稍缓的雪坡上。因为陡坡上的粉雪(松散的雪)要几乎崩完了,才会轮到相对的缓坡,发生块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但一旦卷入块状的雪崩体中,就决不会有像遇到干雪崩那样幸运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来会立即凝固,往往令抢救工作十分困难。

干雪崩夹带大量空气,因此它会像流体一样。这种雪崩速度极高,它们从高山上飞腾而下,转眼吞没一切,它们甚至在冲下山坡后再冲上对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 但是干雪崩和粉雪崩对探险者致命的威胁相对较小。

几种雪崩的形式:

山坡雪下滑时,有时象一堆尚未凝固的水泥般缓缓流动,偶尔会被障碍物挡住去路,有时大量积雪急滑或崩泻,挟着强大气流冲下山坡,会形成较少见的板状雪崩。

松软的雪片崩落

降在背风斜坡的雪不像山脚下的雪那样堆积紧实。在斜坡背后会形成缝隙缺口。它给人的感觉是很硬实和安全,但最细微的干扰或者像一声来复枪响的动静,就能使雪片发生崩落。

坚固的雪片崩落

这种情况下的雪片有一种欺骗性的坚固表面--有时走在上面能产生隆隆的声音。它经常由于大风和温度猛然下降造成。爬山者和滑雪者的运动就像一个扳机,能使整个雪块或大量危险冰块崩落。

空降雪崩

在严寒干燥的环境中,持续不断新下的雪落在已有的坚固的冰面上可能会引发雪片崩落,这些粉状雪片以每秒90米的速度下落。覆盖住口和鼻还有生存的机会,被淹没后吸入大量雪就会引起死亡。

雪崩的危害:

雪崩对登山者、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是一种很严重的威胁。

在高山探险遇到的危险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为经常、惨烈的,常常造成“全军覆没”。因雪崩遇难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难的1/2-1/3。但是,探险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险性也不一样。如果所遇雪崩处正是在雪崩的通过区,危险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带到堆积区,生还的机率就很小了。

雪崩摧毁森林和度假胜地,也会给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非常大的经济影响。

雪崩的破坏:

通常雪崩从山顶上爆发,在它向山下移动时,以极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将它前面的一切东西卷走,直到广阔的平原上它的力量才消失。这种“白色死神”的重量可达数百万吨。

比起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发生时的狰狞,雪崩真的可以形容为美得惊人。雪崩发生前,大地总是静悄悄的,然后随着轻轻的一声“咔嚓”,雪层断裂,白白的、层层叠叠的雪块、雪板应声而起——好像山神突然发动内力震掉了身上的一件白袍,又好像一条白色雪龙腾云驾雾,顺着山势呼啸而下,直到山势变缓。

但是,美只是雪崩喜欢示人的一面,就在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领教过其威力的人更愿意称它为“白色妖魔”。的确,雪崩的冲击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它会以极快的速度和巨大的力量卷走眼前的一切。有些雪崩会产生足以横扫一切的粉末状摧毁性雪云。

据测算,一次高速运动的雪崩,会给每平方米的被打物体表面带来40~50吨的力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哪种物体,能经得住这样的冲击。1981年4月12日,一块体积约一栋房子那么大的冰块从阿拉斯加的三佛火山顶部冰川上滑下,落在旁边的雪坡上,造成数百万吨雪迅速下滚,将沿途13千米地区全部摧毁。据有关专家指出,该雪崩产生了长达160千米的粉末状雪云,是迄今为止纪录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事实上,一旦这种时速可高达400千米、足以吞没整座城市的自然怪物开始行动,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了解雪崩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在雪崩中,比雪崩本身更可怕的是雪崩前面的气浪。因为雪崩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荡,在雪崩体的前方形成巨大的气浪。这种气浪有些类似于原子弹的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雪流能驱赶着它前面的气浪,而这种气浪的冲击比雪流本身的打击更加危险,气浪所到之处,房屋被毁、树木消失、人会窒息而死。1970年的秘鲁大雪崩中,雪崩体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跑了14.5千米,速度接近于90米/秒,比十二级台风擅长的32.5米/秒的奔跑速度还要快得多。这次雪崩引起的气浪,把地面上的岩石的碎屑席卷上天,竟然叮叮咚咚地下了一阵“石雨”。

雪崩的预防与研究:

对雪崩可以采取人工控制的方法加以预防。人们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后,对雪崩已经有了一些防范的手段。比如对一些危险区域发射炮弹,实施爆炸,提前引发积雪还不算多的雪崩,设专人监视并预报雪崩等。如阿尔卑斯山周边国家、挪威、冰岛、日本、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在容易发生雪崩的地区都成立了专门组织,设有专门的监测人员,探察它形成的自然规律及预防措施。

最近,在阿尔卑斯山区,几个来自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entro Nacional francés de Investigación,CNRS)和法国国家农业机械、农村工程及水与森林资源管理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Maquinaria Agrícola, Ingeniería Rural, Aguas y Bosques, CEMAGREF)的法国专家团正试图破解雪崩的产生机制。为了模拟雪崩的经过,CNRS的物理学家们将成千上万的小珠子放入微型人造雪崩机里。雪崩机可以倾斜。这样,小珠子向下滑行时相互推挤碰撞,这个过程会被一台快速摄像机拍摄下来。专家们将根据拍摄图像研究 “雪崩”到底是如何行进的。

在这个实验中,每粒颗粒的运动实际上很容易计算,问题是现在有成千上万的颗粒,且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无法计算的。尽管如此,研究者们的实验仍然对了解雪崩动态提供了宝贵资料。他们证实雪崩犹如成团的颗粒物运动,毫无规则地释放能量。虽然雪崩由固体物质组成,但它的运动并不与其完全相同,与气体运动也不同。

根据北卡大学(Universidad de Carolina del Norte)地质学家Tom Drake所说,形成雪崩的颗粒物分成五层:最表层的颗粒在气流的碰撞中被卷起;第二层的颗粒在持续地撞击中混乱前行;再下一层,颗粒已经开始有组织地运动;第四层由间距很小的颗粒构成;最底层的颗粒紧密相连,运动最为缓慢。但Drake认为:“这只能部分解释雪崩。山上还存在很多因素使情况更为复杂。”

个人或登山者对雪崩的预防:

遇上雪崩是很危险的,在雪地活动的人必须十分注意以下几点:

大雪刚过,或连续下几场雪后切勿上山。此时,新下的雪或上层的积雪很不牢固,稍有扰动,甚至一声叫喊都足以触发雪崩。

天气时冷时暖,天气转晴,或春天开始融雪时,积雪变得很不稳固,很容易发生雪崩。

不要在陡坡上活动。因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动,在1:5的斜坡上,即可发生雪崩。

如必须穿越斜坡地带,切勿单独行动,也不要挤在一起行动,应一个接一个地走,后一个出发的人应与前一个保持一段可观察到的安全距离。

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声,雪球下滚或仰望山上见有云状的灰白尘埃。

雪崩经过的道路,可依据峭壁、比较光滑的地带或极少有树的山坡的断层等地形特征辨认出来。

遇到雪崩的急救措施:

不论发生哪一种情况,必须马上远离雪崩的路线。

判断当时形势。出于本能,会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时速达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险,可能给冰雪埋住。

向旁边跑较为安全,这样,可以避开雪崩,或者能跑到较高的地方。

抛弃身上所有笨重,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带着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动起来会显得更加困难。

切勿用滑雪的办法逃生。不过,如处于雪崩路线的边缘,则可疾驶逃出险境。

如果给雪崩赶上,无法摆脱,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咽喉和肺引发窒息。

抓紧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矗立的岩石之类。即使有一阵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终究会泻完,那时便可脱险了。

如果被雪崩冲下山坡,要尽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同时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

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逆流而上时,也许要用双手挡住石头和冰块,但一定要设法爬上雪堆表面。

在登山时由于天气的变化或其他原因引起了雪山的震动而引起雪向下崩塌。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体积可以是几百立方、几千立方,甚至更多。雪崩由于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譬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气垫层。如果你有幸死死地伏在它下面,当它从你上面“飘”过或“飞”过时,你可能会被留在原地而不被它打下去。当然,在其前端会因快速冲击形成强烈的气浪,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
雪崩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三部分,即形成区、通过区、堆积区。

形成区大多在高山上部,积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过50-60度的雪坡,悬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区,有经验的高山探险者应该看得出来。雪崩的通过区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常是一条从上而下直直的U形沟槽,由于经常有雪崩通过,尽管被白雪覆盖,槽内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或障碍物,长可达几百米,宽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会太宽,否则滑下的冰雪就不会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堆积区同样是紧接在形成区的下面,是在山脚处因坡度突然变缓而使雪崩体停下来的地方,从地貌形态上看多呈锥体,所以也叫雪崩锥(或雪崩堆)。

雪崩可分为干雪崩、湿雪崩,也可以叫做粉雪崩和块雪崩,它们的形成和发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一般而言,大雪刚停,山上的雪还没来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渗入下层雪中再形成冻结之前,这时的雪是“干”的,也是“粉”的。当此种雪发生雪崩时,气浪很大底层也容易生成气垫层。探险队伍遭遇此类雪崩时,人可以被裹入雪崩体中并随雪崩飞泻而下。

雪崩的发生还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规律。就中国高山而言,西南边界上的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横断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分外,全年降水都比较丰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积雪也比较多,故易发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极地气团的影响,冬春降水也比较多,所以这个季节雪崩也比较多。

中国科学院研究雪崩的专门机构——雪崩观测研究站,就设在天山中部的地区。天山中部冬季积雪和雪崩经常阻断山区公路。而前述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地经常发生的雪崩也是供给现代冰川发育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在这种地区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就比较苛刻。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靠近内陆的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地,降水量就比较少,也没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较少,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也就比较宽裕。另外,这些内陆山地相对高度较低,一般都在1000-1500米,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较缓和。而前述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真正是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在3000-4000米,甚至达到5000-6000米,故山地坡度较陡,发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势能也就更大。

避开雪崩

为了减少雪崩造成的危害,高山探险者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首先,探险者要正确判断登山路线上有无雪崩痕迹。要注意识别组成雪崩的三个区段,以及雪面上是否有雪团滚落而留下的条痕轨迹。行军时要避免走雪崩区。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横穿路线,切不可顺雪崩槽攀登。1957年我们在贡嘎山登山时,有很长一段是沿着雪崩槽西侧行军的,这就已经隐含着危险。在横穿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走过,并设专门的了望哨眼睛紧盯雪崩可能的发生区,一有雪崩迹象或已发生雪崩要大声警告“雪崩”,以便赶紧采取自救措施。

高山探险时,无论是选择登山路线或营地,应尽量避免背风坡。因为背风坡容易积累从迎风坡吹来的积雪,也容易发生雪崩。行军时如有可能应尽量走山脊线,走在山体最高处,可以免去雪崩威胁。在选择行军路线或营地时,要警惕所选择的平地可能就是“陷阱”。因为在陡峻的高山区,雪崩堆积区最容易表现为相对平坦之地。

大雪以后1-2天内不要登山行军,应该等待新雪崩塌殆尽后再登山。大雪之后常常伴有好天气,必须放弃好天气等待雪崩过去!这是一种很难的选择,只有随机应变,视具体情况而定了。实在不可避免时,应在上午10时以后,再穿越雪崩区。因为,此时“早起”的太阳已照射雪山一段时间了,若有雪崩发生的话也多在此时以前,这样也可以减少危险。在人们经常有活动的地段,也可以用炮轰的手段主动把雪崩形成区的积雪“轰”下来。在高山行军和休息时,不要大声说话,以减少因空气震动而触发雪崩。此外,行军中,最好每一个队员身上系一根红布条,以备万一遭雪崩时易于被发现。

高山探险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活动,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高山探险也需要冷静,有时必须有承认失败的勇气,一味地逞强和赌气是危险的。

不知道

  • 浠涔堟槸闆穿 闆穿鍙戠敓鐨勫師鍥
    绛旓細闆穿鏄竴绉嶈嚜鐒剁幇璞,瀹冩槸鎸囧ぇ閲忕Н闆粠楂樺绐佺劧宕╁涓嬭惤.闆穿鍦ㄦ湁浜哄眳浣忔垨婊戦洩鍦虹瓑鍦版槸涓绉嶄弗閲嶇殑鐏惧,甯镐細閫犳垚鎴垮掑眿濉屽拰浜哄憳浼や骸.闆穿閮藉彂鐢熷湪灞卞湴,甯歌鐨勯洩宕╁彂鐢熷湪闆凡缁忚仛绉簡寰堝鐨勬椂鍊,涔熸湁鐨勬槸鍦ㄧ壒澶ф毚闆腑浜х敓.闆穿鐨勫師鍥犱箣涓鏄湪闆爢涓嬮潰缂撴參鍦板舰鎴愪簡娣遍儴鈥滅櫧闇溾,杩欐槸涓绉嶅啺鐨勫叚瑙掑舰鏉姸鏅...
  • 浠涔堟槸闆穿鍛?
    绛旓細闆穿鏄竴绉嶆墍鏈夐洩灞遍兘浼氭湁鐨勫湴琛ㄥ啺闆縼绉昏繃绋,瀹冧滑涓嶅仠鍦颁粠灞变綋楂樺鍊熼噸鍔涗綔鐢ㄩ『灞卞潯鍚戝北涓嬪穿濉,宕╁鏃堕熷害鍙互杈20-30绫/绉,闅忕潃闆綋鐨勪笉鏂笅闄,閫熷害涔熶細绐侀鐚涙定,涓鑸12绾х殑椋庨熷害涓20m/s,鑰岄洩宕╁皢杈惧埌97m/s,閫熷害鍙皳鏋佸ぇ銆傚叿鏈夌獊鐒舵с佽繍鍔ㄩ熷害蹇佺牬鍧忓姏澶х瓑鐗圭偣銆傚畠鑳芥懅姣佸ぇ鐗囨.鏋,鎺╁煁鎴胯垗銆佷氦閫氱嚎璺侀...
  • 浠涔堝彨闆穿?
    绛旓細褰撳北鍧$Н闆唴閮ㄧ殑鍐呰仛鍔涙姉鎷掍笉浜嗗畠鎵鍙楀埌鐨勯噸鍔涙媺寮曟椂锛屼究鍚戜笅婊戝姩锛屽紩璧峰ぇ閲忛洩浣撳穿濉锛浜轰滑鎶婅繖绉嶈嚜鐒剁幇璞$О浣滈洩宕銆備篃鏈夌殑鍦版柟鎶婇洩宕╁彨浣溾滈洩濉屾柟鈥濃滈洩娴佹矙鈥濇垨鈥滄帹灞遍洩鈥濄
  • 闆穿鏄粈涔鎰忔
    绛旓細闆穿鐨勮В閲(1) [snowslide]鈭跺ぇ閲忕殑闆潡浠庨珮灞变笂宕╄涓嬫潵 (2) [avalanche]鈭惰繀閫熸粦涓 灞卞潯 鎴栬秺杩囨偓宕栫殑澶у潡鍐伴洩 璇︾粏瑙i噴 楂樺北涓婂ぇ閲忕殑闆潡绐佺劧宕╄惤鐨勭幇璞° 闄堝叾閫 銆婁竾姘村崈灞便 绗叚骞曪細鈥滅獊鐒讹紝闆穿鐖嗗彂锛岀偢璧锋极澶╅洩鐑熴傗 璇嶈鍒嗚В 闆殑瑙i噴 闆 臎 澶╃┖ 涓 椋樿惤 鐨勭櫧鑹 缁撴櫠 浣擄紝澶氫负...
  • 濂充汉鍙d腑鐨闆穿浠涔
    绛旓細濂充汉鍙d腑鐨勨闆穿鈥濇寚浠f湀缁忋
  • 浠涔堟槸闆穿?
    绛旓細闆穿锛屼織绉扮櫧鑹查洩榫欙紝鏄湪闀垮勾绉洩鐨勫北涓父鏈夌殑鑷劧鐏惧锛屾瘡骞撮兘鏈夊緢澶氫汉姝讳簬闆穿銆備骇鐢熷師鍥犻氬父鏄闆浜庝竴绉嶁滃嵄闄┾濈殑骞宠 鐘舵佷笅锛屽鏋滅◢寰湁澶栧姏浣滅敤锛屽氨浼氬け鍘诲钩琛★紝閫犳垚闆潡婊戝姩锛岃繘鑰屽紩璧锋洿澶氱殑瑕嗛洩杩愬姩锛屼娇澶ч噺鐨勭Н闆灛闂村剧泦鑰屼笅锛涢檮杩戠殑浜哄強鏉戝簞寰寰涓嶈兘骞稿厤銆傦紙璇﹁缁村熀鐧剧锛...
  • 濂崇敓璇闆穿浠涔鎰忔
    绛旓細闆穿鏄寚濂崇敓鍦ㄧ敓鐞嗘湡鐨勬椂鍊欐椿鍔ㄧ殑骞呭害澶ぇ锛屼粠鑰屽鑷磋閲忓ぇ閲忕殑鍑烘潵
  • 闆穿鏄粈涔鎰忔
    绛旓細褰撳北鍧$Н闆唴閮ㄧ殑鍐呰仛鍔涙姉鎷掍笉浜嗗畠鎵鍙楀埌鐨勯噸鍔涙媺寮曟椂锛屼究鍚戜笅婊戝姩锛屽紩璧峰ぇ閲忛洩浣撳穿濉岋紝浜轰滑鎶婅繖绉嶈嚜鐒剁幇璞$О鍋闆穿銆備篃鏈夌殑鍦版柟鎶婂畠鍙仛鈥滈洩濉屾柟鈥濃滈洩娴佹矙鈥濇垨鈥滄帹灞遍洩鈥濄傚悓鏃讹紝瀹冭繕鑳藉紩璧峰北浣撴粦鍧°佸北宕╁拰娉ョ煶娴佺瓑鍙曠殑鑷劧鐜拌薄銆傚洜姝わ紝闆穿琚汉浠垪涓虹Н闆北鍖虹殑涓绉嶄弗閲嶈嚜鐒剁伨瀹炽
  • 浠涔堟槸闆穿?鎬庝箞鍙戠敓鐨勫憿?涓轰粈涔堥偅涔堝ぇ濞佸姏?
    绛旓細闆穿鏄竴绉嶆墍鏈夐洩灞遍兘浼氭湁鐨勫湴琛ㄥ啺闆縼绉昏繃绋锛屽畠浠笉鍋滃湴浠庡北浣撻珮澶勫熼噸鍔涗綔鐢ㄩ『灞卞潯鍚戝北涓嬪穿濉岋紝宕╁鏃堕熷害鍙互杈20-30绫/绉掞紝浣撶Н鍙互鏄嚑鐧剧珛鏂广佸嚑鍗冪珛鏂癸紝鐢氳嚦鏇村銆傞洩宕╃敱浜庝粠楂樺浠ュ緢澶х殑鍔胯兘鍚戜笅杩愬姩锛岃濡備粠6000绫抽珮澶勫悜涓嬪潬钀芥垨婊戣惤锛屾晠鏈夋瀬蹇殑閫熷害鐢氳嚦浼氬舰鎴愪竴灞傛皵鍨眰銆傚鏋滀綘鏈夊垢姝绘鍦...
  • 浠涔堟槸闆穿?
    绛旓細闆穿鏄竴绉嶈嚜鐒剁幇璞★紝瀹冩槸鎸囧ぇ閲忕Н闆粠楂樺绐佺劧宕╁涓嬭惤銆傞洩宕╁湪鏈変汉灞呬綇鎴栨粦闆満绛夊湴鏄竴绉嶄弗閲嶇殑鐏惧锛屽父浼氶犳垚鎴垮掑眿濉屽拰浜哄憳浼や骸銆傞洩宕╂槸涓绉嶆墍鏈夐洩灞遍兘浼氭湁鐨勫湴琛ㄥ啺闆縼绉昏繃绋锛屽畠浠笉鍋滃湴浠庡北浣撻珮澶勫熼噸鍔涗綔鐢ㄩ『灞卞潯 鍚戝北涓嬪穿濉
  • 扩展阅读:雪崩到底多吓人 ... 为什么会血崩 ... 雪崩为什么会死人 ... 雪崩为什么会危险 ... 为什么雪崩易死人 ... 为什么大喊会雪崩 ... 雪崩为什么会致死 ... 被雪崩埋了什么感觉 ... 什么是雪崩是如何产生的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