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 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

\u5173\u4e8e\u5317\u4eac\u8fc7\u6625\u8282\u7684\u8d44\u6599

\u6309\u7167\u5317\u4eac\u7684\u8001\u89c4\u77e9\uff0c\u8fc7\u519c\u5386\u7684\u65b0\u5e74\uff08\u6625\u8282\uff09\uff0c\u5dee\u4e0d\u591a\u5728\u814a\u6708\u7684\u521d\u65ec\u5c31\u5f00\u5934\u4e86\u3002\u201c\u814a\u4e03\u814a\u516b\uff0c\u51bb\u6b7b\u5bd2\u9e26\uff0c\u201d\u8fd9\u662f\u4e00\u5e74\u91cc\u6700\u51b7\u7684\u65f6\u5019\u3002\u53ef\u662f\uff0c\u5230\u4e86\u4e25\u51ac\uff0c\u4e0d\u4e45\u4fbf\u662f\u6625\u5929\uff0c\u6240\u4ee5\u4eba\u4eec\u5e76\u4e0d\u56e0\u4e3a\u5bd2\u51b7\u800c\u51cf\u5c11\u8fc7\u5e74\u4e0e\u8fce\u6625\u7684\u70ed\u60c5\u3002
\u5728\u814a\u516b\u90a3\u5929\uff0c\u4eba\u5bb6\u91cc\uff0c\u5bfa\u89c2\u91cc\uff0c\u90fd\u71ac\u814a\u516b\u7ca5\u3002\u8fd9\u79cd\u7279\u5236\u7684\u7ca5\u662f\u796d\u7956\u796d\u795e\u7684\uff0c\u53ef\u662f\u7ec6\u4e00\u60f3\uff0c\u5b83\u5012\u662f\u519c\u4e1a\u793e\u4f1a\u7684\u4e00\u79cd\u81ea\u50b2\u7684\u8868\u73b0\u2014\u2014\u8fd9\u79cd\u7ca5\u662f\u7528\u6240\u6709\u7684\u5404\u79cd\u7684\u7c73\uff0c\u5404\u79cd\u7684\u8c46\uff0c\u4e0e\u5404\u79cd\u7684\u5e72\u679c\uff08\u674f\u4ec1\u3001\u6838\u6843\u4ec1\u3001\u74dc\u5b50\u3001\u8354\u679d\u8089\u3001\u83b2\u5b50\u3001\u82b1\u751f\u7c73\u3001\u8461\u8404\u5e72\u3001\u83f1\u89d2\u7c73\uff09\u71ac\u6210\u7684\u3002
\u814a\u516b\u8fd9\u5929\u8fd8\u8981\u6ce1\u814a\u516b\u849c\u3002\u628a\u849c\u74e3\u5728\u8fd9\u5929\u653e\u5230\u9ad8\u918b\u91cc\uff0c\u5c01\u8d77\u6765\uff0c\u4e3a\u8fc7\u5e74\u5403\u997a\u5b50\u7528\u7684\u3002\u5230\u5e74\u5e95\uff0c\u849c\u6ce1\u5f97\u8272\u5982\u7fe1\u7fe0\uff0c\u800c\u918b\u4e5f\u6709\u4e86\u4e9b\u8fa3\u5473\uff0c\u8272\u5473\u53cc\u7f8e\uff0c\u4f7f\u4eba\u8981\u591a\u5403\u51e0\u4e2a\u997a\u5b50\u3002\u5728\u5317\u4eac\uff0c\u8fc7\u5e74\u65f6\uff0c\u5bb6\u5bb6\u5403\u997a\u5b50\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6625\u8054\u4e5f\u53eb\u95e8\u5bf9\u3001\u6625\u8d34\u3001\u5bf9\u8054\u3001\u5bf9\u5b50\u3001\u6843\u7b26\u7b49\uff0c\u5b83\u4ee5\u5de5\u6574\u3001\u5bf9\u5076\u3001\u7b80\u6d01\u3001\u7cbe\u5de7\u7684\u6587\u5b57\u63cf\u7ed8\u65f6\u4ee3\u80cc\u666f\uff0c\u6292\u53d1\u7f8e\u597d\u613f\u671b\uff0c\u662f\u6211\u56fd\u7279\u6709\u7684\u6587\u5b66\u5f62\u5f0f\u3002\u6bcf\u9022\u6625\u8282\uff0c\u65e0\u8bba\u57ce\u5e02\u8fd8\u662f\u519c\u6751\uff0c\u5bb6\u5bb6\u6237\u6237\u90fd\u8981\u7cbe\u9009\u4e00\u5e45\u5927\u7ea2\u6625\u8054\u8d34\u4e8e\u95e8\u4e0a\uff0c\u4e3a\u8282\u65e5\u589e\u52a0\u559c\u5e86\u6c14\u6c1b\u3002\u8fd9\u4e00\u4e60\u4fd7\u8d77\u4e8e\u5b8b\u4ee3\uff0c\u5728\u660e\u4ee3\u5f00\u59cb\u76db\u884c\uff0c\u5230\u4e86\u6e05\u4ee3\uff0c\u6625\u8054\u7684\u601d\u60f3\u6027\u548c\u827a\u672f\u6027\u90fd\u6709\u4e86\u5f88\u5927\u7684\u63d0\u9ad8\uff0c\u6881\u7ae0\u77e9\u7f16\u5199\u7684\u6625\u8054\u4e13\u8457\u300a\u69db\u8054\u4e1b\u8bdd\u300b\u5bf9\u6979\u8054\u7684\u8d77\u6e90\u53ca\u5404\u7c7b\u4f5c\u54c1\u7684\u7279\u8272\u90fd\u4f5c\u4e86\u8bba\u8ff0\u3002
\u5728\u6c11\u95f4\u4eba\u4eec\u8fd8\u559c\u6b22\u5728\u7a97\u6237\u4e0a\u8d34\u4e0a\u5404\u79cd\u526a\u7eb8\u2014\u2014\u7a97\u82b1\u3002\u7a97\u82b1\u4e0d\u4ec5\u70d8\u6258\u4e86\u559c\u5e86\u7684\u8282\u65e5\u6c14\u6c1b\uff0c\u4e5f\u96c6\u88c5\u9970\u6027\u3001\u6b23\u8d4f\u6027\u548c\u5b9e\u7528\u6027\u4e8e\u4e00\u4f53\u3002\u526a\u7eb8\u5728\u6211\u56fd\u662f\u4e00\u79cd\u5f88\u666e\u53ca\u7684\u6c11\u95f4\u827a\u672f\uff0c\u5343\u767e\u5e74\u6765\u6df1\u53d7\u4eba\u4eec\u7684\u559c\u7231\uff0c\u56e0\u5b83\u5927\u591a\u662f\u8d34\u5728\u7a97\u6237\u4e0a\u7684\uff0c\u6240\u4ee5\u4e5f\u88ab\u79f0\u5176\u4e3a\u201c\u7a97\u82b1\u201d\u3002\u7a97\u82b1\u4ee5\u5176\u7279\u6709\u7684\u6982\u62ec\u548c\u5938\u5f20\u624b\u6cd5\u5c06\u5409\u4e8b\u7965\u7269\u3001\u7f8e\u597d\u613f\u671b\u8868\u73b0\u5f97\u6dcb\u6f13\u5c3d\u81f4\uff0c\u5c06\u8282\u65e5\u88c5\u70b9\u5f97\u7ea2\u706b\u5bcc\u4e3d\u3002
\u9664\u5915\u5b88\u5c81\u662f\u6700\u91cd\u8981\u7684\u5e74\u4fd7\u6d3b\u52a8\u4e4b\u4e00\uff0c\u5b88\u5c81\u4e4b\u4fd7\u7531\u6765\u5df2\u4e45\u3002\u6700\u65e9\u8bb0\u8f7d\u89c1\u4e8e\u897f\u664b\u5468\u5904\u7684\u300a\u98ce\u571f\u5fd7\u300b\uff1a\u9664\u5915\u4e4b\u591c\uff0c\u5404\u76f8\u4e0e\u8d60\u9001\uff0c\u79f0\u4e3a\u201c\u9988\u5c81\u201d\uff1b\u9152\u98df\u76f8\u9080\uff0c\u79f0\u4e3a\u201c\u522b\u5c81\u201d\uff1b\u957f\u5e7c\u805a\u996e\uff0c\u795d\u9882\u5b8c\u5907\uff0c\u79f0\u4e3a\u201c\u5206\u5c81\u201d\uff1b\u5927\u5bb6\u7ec8\u591c\u4e0d\u7720\uff0c\u4ee5\u5f85\u5929\u660e\uff0c\u79f0\u66f0\u201c\u5b88\u5c81\u201d\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6625\u8282\u4e60\u4fd7_\u767e\u5ea6\u767e\u79d1

\u5728\u65e7\u793e\u4f1a\u91cc\uff0c\u8fc7\u5e74\u662f\u4e0e\u8ff7\u4fe1\u5206\u4e0d\u5f00\u7684\u3002\u814a\u516b\u7ca5\uff0c\u5173\u4e1c\u7cd6\uff0c\u9664\u5915\u7684\u997a\u5b50\uff0c\u90fd\u987b\u5148\u53bb\u4f9b\u4f5b\uff0c\u800c\u540e\u4eba\u4eec\u518d\u4eab\u7528\u3002\u9664\u5915\u8981\u63a5\u795e\uff1b\u5927\u5e74\u521d\u4e8c\u8981\u796d\u8d22\u795e\uff0c\u5403\u5143\u5b9d\u6c64\uff08\u9984\u9968\uff09\uff0c\u800c\u4e14\u6709\u7684\u4eba\u8981\u5230\u8d22\u795e\u5e99\u53bb\u501f\u7eb8\u5143\u5b9d\uff0c\u62a2\u70e7\u5934\u80a1\u9999\u3002\u6b63\u6708\u521d\u516b\u8981\u7ed9\u8001\u4eba\u4eec\u987a\u661f\u3001\u7948\u5bff\u3002\u56e0\u6b64\u90a3\u65f6\u5019\u6700\u5927\u7684\u4e00\u7b14\u6d6a\u8d39\u662f\u4e70\u9999\u8721\u7eb8\u9a6c\u7684\u94b1\u3002\u73b0\u5728\uff0c\u5927\u5bb6\u90fd\u4e0d\u8ff7\u4fe1\u4e86\uff0c\u4e5f\u5c31\u7701\u4e0b\u8fd9\u7b14\u5f00\u9500\uff0c\u7528\u5230\u6709\u7528\u7684\u5730\u65b9\u53bb\u3002\u7279\u522b\u503c\u5f97\u63d0\u5230\u7684\u662f\u73b0\u5728\u7684\u513f\u7ae5\u53ea\u5feb\u6d3b\u7684\u8fc7\u5e74\uff0c\u800c\u4e0d\u53d7\u90a3\u8ff7\u4fe1\u7684\u718f\u67d3\uff0c\u4ed6\u4eec\u53ea\u6709\u5feb\u4e50\uff0c\u800c\u6ca1\u6709\u6050\u60e7\u2014\u2014\u6015\u795e\u6015\u9b3c\u3002\u4e5f\u8bb8\uff0c\u73b0\u5728\u8fc7\u5e74\u6ca1\u6709\u4ee5\u524d\u90a3\u4e48\u70ed\u95f9\u4e86\uff0c\u53ef\u662f\u591a\u4e48\u6e05\u9192\u5065\u5eb7\u5462\u3002\u4ee5\u524d\uff0c\u4eba\u4eec\u8fc7\u5e74\u662f\u6258\u795e\u9b3c\u7684\u5e87\u4f51\uff0c\u73b0\u5728\u662f\u5927\u5bb6\u52b3\u52a8\u7ec8\u5c81\uff0c\u5927\u5bb6\u4e5f\u5e94\u5f53\u5feb\u4e50\u7684\u8fc7\u5e74\u3002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3.北京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主要内容: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载一九五一年一月《新观察》第二卷第二期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 “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 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 鈥鍖椾含鐨勬槬鑺鈥濈殑璧勬枡 鐧惧害鐧剧
    绛旓細1銆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涓虹幇浠d綔瀹惰佽垗1951骞村垱浣滅殑涓绡囨暎鏂囥傛枃涓弿缁樹簡涓骞呭箙鑰鍖椾含鏄ヨ妭鐨勬皯椋庢皯淇楃敾鍗凤紝琛ㄧ幇浜嗘槬鑺傜殑闅嗛噸涓庣儹闂癸紝灞曠幇浜嗕腑鍥借妭鏃ヤ範淇楃殑娓╅Θ缇庡ソ锛屽悓鏃跺姣旀柊鏃хぞ浼氱殑鏄ヨ妭锛岀獊鍑轰簡鏂扮ぞ浼氱Щ椋庢槗淇椼佹槬鑺傝繃寰楁涔愯屽仴搴凤紝琛ㄨ揪浜嗕綔鑰呭鏂颁腑鍥姐佹柊绀句細鐨勮禐缇庛2銆併婂寳浜殑鏄ヨ妭銆嬩负鐜颁唬浣滃鑸掍箼浜1...
  • 鍖椾含鐨勬槬鑺涓昏鍐欎簡鍝簺鍐呭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鏄幇浠d綔瀹惰佽垗1951骞村垱浣滅殑涓绡囨暎鏂囥傛枃涓弿缁樹簡涓骞呭箙鑰鍖椾含鏄ヨ妭鐨勬皯椋庢皯淇楃敾鍗凤紝琛ㄧ幇浜嗘槬鑺傜殑闅嗛噸涓庣儹闂癸紝灞曠幇浜嗕腑鍥借妭鏃ヤ範淇楃殑娓╅Θ缇庡ソ锛屽悓鏃跺姣旀柊鏃хぞ浼氱殑鏄ヨ妭锛岀獊鍑轰簡鏂扮ぞ浼氱Щ椋庢槗淇椼佹槬鑺傝繃寰楁涔愯屽仴搴凤紝琛ㄨ揪浜嗕綔鑰呭鏂颁腑鍥姐佹柊绀句細鐨勮禐缇庛傚叏鏂囧厖婊″寳浜懗鍎跨殑鏈村疄璇█锛岄檲杩版湸绱犺嚜鐒...
  • 鍖椾含鐨勬槬鑺涓昏璁蹭簡浠涔?
    绛旓細涓昏鍐呭锛氭枃涓弿缁樹簡涓骞呭箙鑰鍖椾含鏄ヨ妭鐨勬皯椋庢皯淇楃敾鍗凤紝琛ㄧ幇浜嗘槬鑺傜殑闅嗛噸涓庣儹闂癸紝灞曠幇浜嗕腑鍥借妭鏃ヤ範淇楃殑娓╅Θ缇庡ソ锛屽悓鏃跺姣旀柊鏃хぞ浼鐨勬槬鑺锛岀獊鍑轰簡鏂扮ぞ浼氱Щ椋庢槗淇椼佹槬鑺傝繃寰楁涔愯屽仴搴凤紝琛ㄨ揪浜嗕綔鑰呭鏂颁腑鍥姐佹柊绀句細鐨勮禐缇庛備腑蹇冩濇兂锛氭鏂囨槸涓绡囬淇楀織锛屼綔鑰呯敤鍏呮弧浜懗鐨勬湸瀹炴棤鍗庣殑璇█锛屾弿缁樹簡涓骞呰佸寳浜...
  • 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璇炬枃閲屽寳浜汉鏄庝箞杩囨槬鑺傜殑
    绛旓細浜轰滑鍦ㄨ厞鍏偅澶╄鐔厞鍏播鍜屾场鑵婂叓钂滐紝鑵婃湀浜屽崄涓夎繃灏忓勾锛岄櫎澶曢潪甯哥儹闂癸紝鍒濅竴鐨勫厜鏅嵈鎴劧涓嶅悓锛屽埌鍏冨鑺傛槸鏄ヨ妭鐨勫張涓涓珮娼傜洿鍒版鏈堝崄涔濓紝鏄ヨ妭缁撴潫鍚庣殑鐢熸椿涔熷濮垮褰┿
  • 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鐨勪富瑕佸唴瀹规槸浠涔?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鏄幇浠d綔瀹惰佽垗1951骞村垱浣滅殑涓绡囨暎鏂囷紝鎻忕粯浜嗕竴骞呭箙鑰鍖椾含鏄ヨ妭鐨勬皯椋庢皯淇楃敾鍗凤紝鍚屾椂瀵规瘮鏂版棫绀句細鐨勬槬鑺傦紝绐佸嚭浜嗘柊绀句細绉婚鏄撲織銆佹槬鑺傝繃寰楁涔愯屽仴搴枫傘婂寳浜殑鏄ヨ妭銆嬪師鏂囪妭閫 鍦ㄦ棫绀句細閲岋紝杩囧勾鏄笌杩蜂俊鍒嗕笉寮鐨勩傝厞鍏播锛屽叧涓滅硸锛岄櫎澶曠殑楗哄瓙锛岄兘椤诲厛鍘讳緵浣涳紝鑰屽悗浜轰滑鍐嶄韩鐢ㄣ傞櫎澶曡鎺ョ;...
  • 鑰佽垗<<鍖椾含鐨勬槬鑺>>鐨勫啓浣滆儗鏅?
    绛旓細鑰佽垗鐨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鏄啓浜庝簩鍗佷笘绾笁鍗佸勾浠g殑鏂囧浣滃搧锛岄偅鏃舵鍊间腑鍥芥垬涔辨椂鏈燂紝鐧惧浠兘韬姘存繁鐏儹涔嬩腑銆備絾鏄緢闅惧緱鐨勬槸鍦ㄦ槬鑺傛椂鑳借繃涓涓編濂界殑鏄ヨ妭锛屼綔鑰呭湪浣滃搧涓粰鎴戜滑浠嬬粛浜嗚佸寳浜汉杩囧勾鏃剁殑鎯呮櫙锛屼汉浠湪杈炴棫杩庢柊鏄殑鍠滄偊銆傚叏鏂囧眰娆¢矞鏄庯紝璇█鎰熶汉銆佽川鏈淬
  • 鍖椾含鏄ヨ妭鑳屾櫙鏄庢牱鐨?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鍐欎綔鑳屾櫙鏄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嬪啓浜庤В鏀惧悗鐨1951骞1鏈堬紝鍙戣〃鍦ㄥ綋骞寸殑銆婃柊瑙傚療銆嬫潅蹇楃殑绗竴鍗风浜屾湡銆傚綋鏃舵鍊兼柊涓浗鎴愮珛涓嶄箙锛屼綔鑰呭垰浠庣編鍥藉洖鏉ュ氨鍐欎簡銆婃垜鐑埍鏂鍖椾含銆锛屼粠涓嬫按閬撱佹竻娲併佺伅鍜屾按涓夋柟闈㈣皥浜嗗寳浜殑鍙樺寲銆傚樊涓嶅鍚屾椂浠栧啓浜嗐婂寳浜殑鏄ヨ妭銆嬭繖涓绡囨枃绔狅紝鎻忓啓浜嗗寳浜汉杩囨槬鑺傜殑...
  • 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涓昏鍐呭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鏂囩珷閮ㄥ垎娈佃惤 鎸夌収鍖椾含鐨勮佽鐭╋紝杩囧啘鍘嗙殑鏂板勾锛堟槬鑺傦級锛屽樊涓嶅鍦ㄨ厞鏈堢殑鍒濇棳灏卞紑澶翠簡銆傗滆厞涓冭厞鍏紝鍐绘瀵掗甫鈥濓紝杩欐槸涓骞撮噷鏈鍐风殑鏃跺欍傚彲鏄紝鍒颁簡涓ュ啲锛屼笉涔呬究鏄槬澶╋紝鎵浠ヤ汉浠苟涓嶅洜涓哄瘨鍐疯屽噺灏戣繃骞翠笌杩庢槬鐨勭儹鎯呫傚湪鑵婂叓閭eぉ锛屼汉瀹堕噷锛屽瑙傞噷锛岄兘鐔厞鍏播銆傝繖绉嶇壒鍒剁殑绮ユ槸绁绁...
  • 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璇炬枃鏄寜浠涔堥『搴忓啓鐨,鍐欑殑鏈璇︾粏鐨勬槸閭e洓涓儴鍒哶鐧惧害鐭...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璇炬枃鏄寜锛堟椂闂达級椤哄簭鍐欑殑锛屽啓鐨勬渶璇︾粏鐨勬槸锛堣厞鏈堛侀櫎澶曘佹鏈堝垵涓銆佹鏈堝崄浜斿厓瀹佃妭锛夊洓涓儴鍒嗐
  • 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鎻忓啓浜嗛偅浜涜繃骞翠範淇?
    绛旓細銆婂寳浜殑鏄ヨ妭銆鎻忕粯浜嗕竴绯诲垪涓板瘜澶氬僵鐨勮繃骞翠範淇楋紝鍏蜂綋濡備笅锛1. 鏄ヨ仈璐撮棬锛氭槬鑺傚墠澶曪紝瀹跺鎴锋埛閮戒細鍦ㄩ棬妗嗕笂璐翠笂绾㈣壊鐨勬槬鑱旓紝涓婇潰涔﹀啓鐫鍚夌ゥ璇濊锛屼互鏈熸柊骞村甫鏉ュソ杩愬拰骞哥銆2. 绐楄姳瑁呴グ锛氱獥鎴蜂笂涔熶細璐翠笂绾㈣壊鐨勭獥鑺憋紝杩欎簺绐楄姳閫氬父鏄敤绾㈢焊鍓鎴愬悇绉嶅瘬鎰忓悏绁ョ殑鍥炬锛屽鑺辨湹銆侀奔鍎裤佺瀛楃瓑锛屽娣讳簡鑺傛棩鐨...
  • 扩展阅读:春节详细的资料 ...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 北京的春节原文全文 ... 关于春节的资料整理 ... 春节的资料大全表格 ...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课文 ... 《北京的春节》手抄报 ... 北京的春节课前预习 ... 《北京的春节》优美句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