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轩辕黄帝的传说或者故事? 关于轩辕黄帝

\u5173\u4e8e\u8f69\u8f95\u7684\u4f20\u8bf4


\u7b2c\u4e00\uff0c\u53f2\u4e66\u672a\u8bb0\u8f7d\u9ec4\u5e1d\u7684\u7237\u7237\u662f\u8c01\uff0c\u4f46\u6709\u8bf4\u4ed6\u4f7f\u4f0f\u7fb2\u548c\u5973\u5a32\u7684\u540e\u4ee3\uff08\u4e0d\u77e5\u9053\u5f97\u5230\u54ea\u4e00\u4ee3\u4e86\uff0c\u53cd\u6b63\u5c11\u8bf4\u4e94\u5341\u4ee3\u4ee5\u4e0a\uff09

\u7b2c\u4e8c\uff0c\u4f20\u8bf4\u4f0f\u7fb2\u4e0e\u5973\u5a32\u5144\u59b9\u76f8\u5a5a\u521b\u9020\u4e86\u4eba\u7c7b\uff0c\u4e5f\u5c31\u662f\u8bf4\u4ed6\u4e0d\u662f\u4eba\uff0c\u53ef\u80fd\u8fde\u7237\u90fd\u6ca1\uff0c\u65e2\u7136\u4ed6\u662f\u4eba\u7c7b\u521d\u7956\uff0c\u80af\u5b9a\u4e5f\u6c38\u8fdc\u4e0d\u4f1a\u8bb0\u8f7d\u4ed6\u8fd8\u6709\u7239\uff0c\u4e5f\u5c31\u66f4\u4e0d\u4f1a\u8bb0\u8f7d\u6709\u7237\u7237\uff0c\u5426\u5219\u8c01\u662f\u4eba\u7c7b\u521d\u7956

\u7b2c\u4e09\uff0c\u76f8\u4f20\u708e\u5e1d\u4e4b\u6bcd\u540d\u5973\u767b\uff0c\u4e00\u65e5\u6e38\u534e\u9633\uff0c\u88ab\u795e\u9f99\u7ed5\u8eab\uff0c\u611f\u5e94\u800c\u5b55\uff0c\u751f\u4e0b\u708e\u5e1d\uff0c\u4eba\u8eab\u725b\u9996\uff0c\u5934\u4e0a\u6709\u89d2\u3002\u5373\u4f7f\u611f\u5e94\u800c\u5b55\uff0c\u56e0\u6b64\u6ca1\u7239\uff0c\u66f4\u6ca1\u7237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腔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间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大概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据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的盛世局面。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庄子》多记黄帝访道、论道事,《在宥》篇记黄帝去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教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徐无鬼》篇记黄帝去具茨之山访大隗君,路遇牧马童子教以治天下之道,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知北游》记黄帝讲道的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又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秦汉方士更以黄帝为帝王成仙的样板,鼓动秦皇、汉武以之为楷模修炼长生。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公孙卿更编造了一个有名的黄帝鼎湖升天的神话,曰:“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可以说,历战国至汉初,黄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道教在形成初期,人们称其前身为黄老道,视黄帝与老子同为道教的祖师。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云:“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同书《辩问》篇夸说黄帝是自古以来唯一的治世而兼得道的圣人,曰:“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
  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
  略云:“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涓子,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而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南北朝至隋唐间,续有史籍增益黄帝成仙事迹。《泰一杂子》曰:“黄帝诣峨眉见天真皇人,拜之玉堂,曰:敢问何为三一之道?皇人曰:而既己君统矣,又咨三一,无乃朗抗乎?……圣人欲治天下,必先身之立权以聚财,葵财以施智,因智以制义,由义以出信,仗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迪道以保教,善教以政俗,……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神志不劳,而真一定矣。”《黄帝内传》又模仿《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编造西王母向黄帝讲道、授图像的故事,曰:“王母授帝七昧之术。帝曰:何谓七昧?王母曰:目昧即不明,耳昧即不聪,口昧即不爽,鼻昧即不通,手昧即不固,足昧即不正,心昧即不真。但心不乱即真矣,目不昧即明矣,耳不昧即聪矣,……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又曰:“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躯,曰:此则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时人谓之道观,道观之号自此始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又称黄帝是灵宝经的传人,曰:“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唐僖宗广明二年(881),王瓘对诸书所记黄帝修道事进行整理,成《广黄帝本行记》,是黄帝修道成仙的系统总结,称:“黄帝以天下既理,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于是历访诸山问道,最后道成,“有黄龙垂胡髯迎帝,帝乘龙天。”道教奉黄帝为古仙人,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玄圃真人轩辕黄帝”,列于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之下的左位。道士多托黄帝之名以著书,现《道藏》除收医书古籍《黄帝内经》外,托名黄帝之《阴符经》是其最著名者。托名黄帝的方术书则更多,如述外丹术的有《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论占卜的有《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宅经》;论选择嫁娶吉日的有《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论杂法仙术的有《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等。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河南、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河南通志》云:“黄帝庙有二,一在宜阳县西,一在阌乡县东南,世传轩辕黄帝铸鼎于此,故立庙焉。”AK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三百年的传说。宰我从荣伊听到, 问孔子, 孔子也不信, 他回答是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所以说300年。(大戴礼记.卷七.五帝德)其实黄帝也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 
  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曾联台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其后黄帝与炎帝发生冲突,黄帝战胜炎帝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故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史记·封禅书》和《云笈七签·轩辕黄帝》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常游天下名山与神相会,修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百余岁得;神通,于荆山铸宝鼎成功即有龙垂胡髯以迎之,“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他还“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谒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正一之道”,又“练石于缙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黄帝飞升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台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执归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牿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禺疆),执权而治冬。”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 担任雷的巫帅。
  目前: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在陕西省的桥山、河南灵宝均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 榛勫笣鐨勬晠浜,榛勫笣鐨勪紶璇
    绛旓細榛勫笣 涓浗杩滃彜鏃舵湡閮ㄨ惤鑱旂洘棣栭锛屽皯鍏稿拰鏈塮姘忕殑鍎垮瓙锛屽濮撳叕瀛欙紝鍥犱负鍑虹敓鍦ㄥК姘达紝鍙堟敼濮撳К銆傚洜鏈夊湡寰蜂箣鐟 琚О涓 榛勫笣 ;鍥犱粬鍙戞槑浜嗚僵鍐曪紝鏁呯О涔嬩负杞╄緯;鍥犱竴鐢熺殑浣滀负锛屽張琚汉浠皧涓哄崕澶忓绁栵紝浜烘枃鍒濈銆浼犺鏈変竴澶╂櫄涓婏紝榛勫笣鐨姣嶄翰鏈塮姘忛檮瀹濊涓閬撶數鍏夌幆缁曠潃鍖楁枟鏋㈡槦銆傞殢鍗筹紝閭i鏋㈡槦灏辨帀钀戒簡涓嬫潵...
  • 鏈夊叧榛勫笣鐨勪紶璇鏈夊摢浜?
    绛旓細榛勫笣 杞╄緯姘 榛勫笣鏄浼犺涓笂鍙ゅ笣鐜嬭僵杈曟皬鐨勭О鍙枫傚鍏瓩,鐢熸柤杞╄緯涔嬩笜,鏁呯О涓鸿僵杈曟皬銆傛嵁浼犱粬鍑虹敓鍑犲崄澶╁氨浼氳璇,灏戝勾鏃舵濈淮鏁忔嵎,闈掑勾鏃舵暒鍘氳兘骞,鎴愬勾鍚庤仾鏄庡潥姣呫 寤哄浗鏂兼湁鐔(娌冲崡鏂伴儜),浜︾О涓烘湁鐔婃皬銆傛椂铓╁挨鏆磋檺鏃犻亾,鍏煎苟璇镐警,褰撴椂鐨勫ぉ涓嬪叡涓诲彂鏄庡啘鑰曞拰鍖昏嵂鐨勩岀値甯濈鍐滄皬銆嶅凡缁忚“钀,閰嬮暱浠簰鐩告敾鍑,鎴樹贡涓嶅凡,...
  • 榛勫笣鏈夊摢浜涒浼犺鏁呬簨鈥?
    绛旓細浜涒浼犺鏁呬簨鈥?鍐欏洖绛旀湁濂栧姳 榛勫笣鏈夊摢浜涒滀紶璇存晠浜嬧?鍐欏洖绛旀湁濂栧姳鍏1涓洖绛擥uttersnipe_LV.2鍏虫敞榛勫笣鐨勫嚭鐢:鐩镐紶杞╄緯榛勫笣鐨姣嶄翰鍙檮瀹濄傛湁涓澶╂櫄涓,闄勫疂瑙佷竴閬撶數鍏夌幆缁曠潃鍖楁枟鏋㈡槦銆傞殢鍗,閭i鏋㈡槦灏辨帀钀戒簡涓嬫潵,闄勫疂鐢辨鎰熷簲鑰屽瓡銆傛鑳24涓湀鍚,鐢熶笅涓涓皬鍎,杩欏皬鍎垮氨鏄悗鏉ョ殑榛勫笣銆傞粍甯濅竴鐢熶笅鏉,灏辨樉寰楀紓甯哥殑...
  • 杞╄緯榛勫笣鐨勪紶璇存晠浜鏄庢牱鐨?
    绛旓細榛勫笣濮撳К锛屽彿杞╄緯姘忥紝鍙堝彿鏈夌唺姘忥紝浠栨槸鍖楁柟姘忔棌閮ㄨ惤鐨勯棰嗐傝繙鍙ゆ椂鏈燂紝鍦ㄦ垜鍥借窘闃旂殑榛勬渤銆侀暱姹熸祦鍩燂紝鐢熸伅绻佽鐫璁稿姘忔棌鍜岄儴钀姐傜浉浼犲綋鏃跺湪瑗垮寳鏂瑰眳浣忕殑鏈姘忛儴钀戒腑骞磋交濂冲瓙闄勫疂锛屼笌鍙︿竴閮ㄨ惤鐨勯棰嗗皯鍏告垚浜诧紝鐢熶笅浜嗛粍甯濄傛嵁浼犺锛岄粍甯濆垰涓闄嶇敓渚夸笌浼椾笉鍚屻傜洰鍏夊鐢碉紝闂儊鐫绁炵伒涔嬫皵銆3涓湀鍚...
  • 榛勫笣鏈夊摢浜浼犺鏁呬簨?
    绛旓細鐐庨粍瀛愬瓩 銆愬吀鏁呫戝湪鏈夊叧澶ч噺鐨勭璇浼犺鏁呬簨涓紝鏈鏈澶с佸彂鏄庢渶澶氱殑浜烘槸榛勫笣銆備紶璇翠粬鍙戞槑浜嗚溅銆佽埞銆侀攨銆侀暅瀛愶紝鍒堕犱簡寮┿傚張浼犺榛勫笣璁╀粨棰夊垱閫犳枃瀛楋紝浼朵鸡鍒朵綔涔愬緥锛屽ぇ鎸犲埗瀹氱敳瀛愶紝宀愪集鍐欎簡鍖讳功銆傛嵁璇达紝榛勫笣鏃忓拰鐐庡笣鏃忥紝鏈鏃╁眳浣忓湪闄曡タ銆傞粍甯濇棌鏈鍚庡畾灞呭湪娌冲寳娑块箍闄勮繎銆傜値甯濇渶鍚庡埌杈句粖灞变笢鍦板尯銆傝毄灏ゆ槸...
  • 榛勫笣鐨浜嬭抗鍜浼犺?~
    绛旓細榛勫笣鐨閮ㄨ惤鑱氬眳鐨勫湴鏂癸紝鍘嗗彶璁拌浇鍚勬湁涓嶅悓銆傛湁鐨勮锛岄粍甯濇浘灞呬綇鍦ㄦ渤鍖楁犊楣垮幙鐨勫北寮集閲岋紝鍙蹭功涓婂彨鍋氣滄犊楣夸箣閲庘濄備篃鏈夌殑璇达紝浠栫殑閮ㄨ惤灞呬綇鍦ㄤ粖娌冲崡鏂伴儜涓甯︼紝鍚嶆洶鈥滆僵杈曚箣涓樷濄傝繖璇存槑褰撴椂澶х害杩樻病鏈夊畬鍏ㄥ畾灞咃紝閮ㄨ惤缁忓父杩佸緳锛岄粍甯濋儴钀藉ぇ浣撴椿鍔ㄥ湪浠婂ぉ闄曡タ銆佹渤鍗椼佹渤鍖楁部榛勬渤涓绾裤傚湪浼犺涓紝榛勫笣鏄釜闈炲父...
  • 榛勫笣鐨勬晠浜
    绛旓細绁炶瘽鐨勪富瑙掓槸绁烇紝杩欑被绁炲叿鏈夎秴浜鎴瓒呰嚜鐒剁殑鍔涢噺锛屼粬寰寰鏄皢鑷劧鐣屽拰绀句細鐢熸椿鐨勭绉嶅姏閲忎汉鏍煎寲锛屼互浜烘嫙绁烇紝鍦ㄥ彜浠g璇濅腑锛榛勫笣涓轰腑澶ぉ甯濓紝鏄鍥戒腑涓浣嶆渶浼熷ぇ鐨勫ぉ绁烇紝浠栭暱鐫鍥涘紶鑴革紝鍙互鍏ㄩ潰鍦扮収鐪嬬潃鍥涢潰鍏柟銆傚湪涓婂彜鍘嗗彶浼犺涓紝鈥滈粍甯濊咃紝灏戝吀涔嬪瓙锛屽鍏瓩锛屽悕鏇杞╄緯銆傗...
  • 榛勫笣鐨勪紶璇
    绛旓細杞╄緯榛勫笣鐨鍔熺哗涔嬩竴鏄滆壓浜旂鈥濄傗滀簲绉嶁濓紝鏄寚鈥滈粛銆佺ǚ銆佽徑銆侀害銆佺ɑ鈥濅簲璋枫傛寜鍙ゅ彶浼犺绁炲啘姘忎粎鑳界妞嶉粛銆佺ǚ锛岃岄粍甯濆垯鑳界妞嶅绉嶇伯椋熶綔鐗╋紝琛ㄦ槑榛勫笣浣垮綋鏃剁殑鍘熷鍐滀笟鏈変簡杩涗竴姝ョ殑鍙戝睍銆傚悗鏉ワ紝鍦ㄤ互榛勫笣涓虹鍏堢殑濮閮ㄨ惤閲屽氨鍑虹幇浜嗕竴涓啘涓氭柟闈㈡垚缁╁崜钁楃殑棰嗚鈥斺斿純銆備紶璇翠粬鏄懆浜虹殑绁栧厛锛岃灏婁负...
  • 鍏充簬杞╄緯鐨绁炶瘽浼犺鏈夊摢浜
    绛旓細杞╄緯榛勫笣涓轰腑鍥界璇濅腑浜斿ぉ甯濅箣涓浣嶅眳涓ぎ锛岄粍甯濅簬鐐庡笣涓烘垜鍗庡姘戞棌鐨勫绁栵紝鐐庡笣涓庨粍甯濈粨鐩熷苟閫愭笎褰㈡垚浜嗗崕澶忔棌銆傚洜姝ゅ舰鎴愪簡鐐庨粍瀛愬瓩銆傚叧浜榛勫笣鐨勪紶璇锛氭嵁浼犱粬鍑虹敓鍑犲崄澶╁氨浼氳璇濓紝灏戝勾鏃舵濈淮鏁忔嵎锛岄潚骞存椂鏁﹀帤鑳藉共锛屾垚骞村悗鑱槑鍧氭瘏銆傛椂铓╁挨鏆磋檺鏃犻亾锛屽吋骞惰渚紝褰撴椂鐨勫ぉ涓嬪叡涓诲彂鏄庡啘鑰曞拰鍖昏嵂鐨勭値甯濆凡缁忚“钀斤紝閰嬮暱...
  • 榛勫笣鐨勬晠浜,榛勫笣鐨勪紶璇
    绛旓細1. 榛勫笣锛屼腑鍥借繙鍙ゆ椂鏈熺殑閮ㄨ惤鑱旂洘棣栭锛屾槸灏戝吀鍜屾湁f姘忕殑鍎垮瓙锛屽濮撳叕瀛欙紝鍥犲嚭鐢熷湪濮按锛屽張鏀瑰濮備粬鍥犳湁鍦熷痉涔嬬憺锛岃绉颁负榛勫笣锛涘洜鍙戞槑浜嗚僵鍐曪紝鏁呭張绉颁负杞╄緯銆備粬涓鐢熺殑浣滀负锛屼娇浜轰滑灏婁粬涓哄崕澶忓绁栥佷汉鏂囧垵绁栥2. 浼犺涓紝榛勫笣鐨姣嶄翰鏈塮姘忛檮瀹濆湪涓澶╂櫄涓婄湅鍒颁竴閬撶數鍏夌幆缁曠潃鍖楁枟鏋㈡槦锛岄殢鍚庨偅棰楁灑鏄...
  • 扩展阅读:黄帝的民间小故事 ... 黄帝的主要故事 ... 黄帝发明了哪七大发明 ... 黄帝有哪些传说 ... 二年级《黄帝的传说》 ... 黄帝的诞生神话故事 ... 黄帝传说故事简短 ... 轩辕黄帝传说故事大全 ... 二年级语下册皇帝的传说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