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五经博士为何种礼?

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武帝以后经学日益兴盛,博士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确定了十四家博士。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 ,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

五经博士是中国古代的学官名。西汉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为《易》和《礼》增置博士,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所立的《书》、《诗》、《春秋》博士合为五经博士。自此之后,博士专门负责经学的传授。五经博士的设置,使得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从而确立了儒学和儒学经典的权威地位。五经博士开始设置时,人数不详。汉宣帝末年,五经博士有十二人。东汉时期,有十四人。博士的弟子,在汉武帝时为五十人。后世不断增减。至汉末,博士弟子达三万余人。在百济也有五经博士。

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1]。

《仪礼》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扩展阅读:中国最不该亡的王朝 ... 汉文帝有多可怕 ... 汉景帝是明君还是昏君 ... 汉代皇帝顺序一览表 ... 唯一一个全是昏君的朝代 ... 汉武帝与他的七个男宠 ... 汉朝24个皇帝排名 ... 汉朝最强的三个皇帝 ... 杀了晁错汉景帝后悔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