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 总角() 豆蔻()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耳顺() 耄耋...

垂髫(3-8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头发垂至耳际,故称垂髫。
总角(3-8岁):总角通常指儿童时期,此时孩子们的头发不分男女皆披肩而垂,犹如角状。
豆蔻(13-14岁):少女13或14岁时,正值青春年华,如豆蔻花般娇嫩,故称豆蔻年华。
弱冠(二十岁):男子二十岁,古代认为此时男子尚未完全成熟,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男子到了三十岁,被认为是已经成熟,可以自立的年纪,故称而立之年。
不惑(四十岁):到了四十岁,男子在人生道路上积累了经验,不再感到迷惑,故称不惑之年。
知命(五十岁):五十岁的人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知天命而不惑,故称知命之年。
耳顺(六十岁):六十岁的老人,听力和理解力仍然健全,能够顺应自然,故称耳顺。
耄耋(80-90岁):耄耋是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此时他们可能视听力渐衰,但经验丰富,故称耄耋之年。
期颐(100岁):百岁老人被称为期颐,意味着他们已经度过了整百年,是长寿的象征。
不满周岁:婴儿不满一周岁,称为襁褓。
2-3岁:孩子两三岁时,处于孩提时期,顽皮可爱。
童年——总角,垂髫:童年时期,孩子们头发垂至耳际,象征着童真的时期。
8岁(男):男孩八岁,古称龄年,意味着开始进入童年。
10岁以下:十岁以下的儿童,被称为黄口,指他们还没有完全长大。
10岁(女):女孩十岁,古称髻年,开始学习扎髻。
12岁(女):女孩十二岁,古称金钗之年,意味着已经到了可以佩戴金钗的年纪。
13—14岁(女):少女十三至十四岁,正值青春年华,如豆蔻花般娇嫩。
13—15岁:少年十三至十五岁,古称舞勺之年,开始学习舞蹈。
15岁(女):女孩十五岁,古称及笄之年,意味着已经到了可以插笄的年纪,表示成年。
15岁(男):男孩十五岁,古称志学之年,意味着开始立志学习。
15—20岁:少年十五至二十岁,古称舞家之年,是指青春年华,充满活力。
16岁(女):女孩十六岁,古称碧玉年华,如碧玉般清新。
20岁(女):女子二十岁,古称桃李年华,如桃李般美丽。
24岁(女):女子二十四岁,古称花蓓(信)年华,如花蕾般充满生机。
出嫁:女子出嫁时,被称为标梅之年,意味着梅花般的贞洁与美丽。
30岁(女):女子三十岁,古称半老徐娘,虽然年过三十,但仍保持年轻的风采。
20岁(男):男子二十岁,古称弱冠,意味着刚刚成年。
30岁(男):男子三十岁,古称而立之年,意味着已经成熟,可以自立的年纪。
40岁(男):男子四十岁,古称不惑之年,意味着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不再迷惑。
50岁:五十岁的人,古称知命之年或半百,意味着对自己的命运有了认知,并且人生已过半。
60岁:六十岁的老人,古称花甲或平头之年,也称耳顺之年,意味着听力和理解力仍然健全。
70岁:七十岁的老人,古称古稀或杖国之年,意味着已经到了需要持杖的年纪。
80岁:八十岁的老人,古称老耋或杖朝之年,意味着已经到了高龄。
88岁:八十八岁的老人,古称米寿,因为“米”字拆开看起来像八十八。
80-90岁:八九十岁的老人,古称耄耋之年,意味着可能视听力渐衰,但经验丰富。
90岁:九十岁的老人,古称鲐(台,骀)背之年,形容老人背脊如鱼鳔般弯曲。
99岁:九十九岁的老人,古称白寿,因为“百”字去掉一横就是“白”。
100岁:百岁的老人,古称期颐,意味着他们已经度过了整百年,是长寿的象征。

扩展阅读:及笄 豆蔻 弱冠 花甲 古稀 ...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 总角 束发 垂髫 弱冠 ... 1-100岁古代叫法 ... 古代小男孩垂髫发型 ... 总角和垂髫哪个更大 ... 垂髫 豆蔻 弱冠 耄耋 ... 70古稀80耄耋90是什么 ... 总角 垂髫 及笄 豆蔻 弱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