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运用典故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频繁运用了各种典故,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意境,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以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些诗句中,毛泽东巧妙地融入典故,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毛泽东的用典手法独具特色,他避开贾岛、辛弃疾等诗人用典的晦涩,选择了以典故增强诗词的可读性和视觉冲击力。如《七律·答友人》中的“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尽管引用了古代湘妃泪斑竹的传说,但并未让诗歌显得晦涩,反而通过仙女和青翠竹子的形象,展现了清新、鲜明的画面感。


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一枕黄粱再见”巧妙地引用民间故事,增强了讽刺的效果。而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则化用了贾岛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困境,展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创新和深度。


毛泽东的诗词中,不乏诙谐幽默,如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以“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讽刺了敌人的胆小,而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用“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描绘了敌人失败的滑稽场面,形成了他诗词中独特的幽默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毛泽东的诗词通过丰富的典故运用和幽默的笔触,不仅传递了深刻的思想,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个性特征。
扩展资料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继解放初期《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后来,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毛泽东诗词鉴赏》由臧克家1990年版,收录贺敬之、公木等作者的力作,刘先银教授2008年版最全面。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从创作背景、诗意赏析、典故了同处注释等详尽资料中欣赏毛泽东诗词“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之美!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